2011年白银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情况分析

2011年白银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情况分析
2011年白银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情况分析

2011年白银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情况分析

2011年,白银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节能降耗工作部署,紧盯目标不放松,多措并举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全面完成各项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其中:2011年白银市单位GDP能耗下降3.68%,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16%,为"十二五"白银市节能降耗工作奠定良好开局。

一、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情况

1、能源消费增速呈低开高走后快速回落态势。白银是一座典型的工业城市,并且工业结构以高耗能行业为主导,因此,工业生产状况直接决定全社会能源消费走势。随着2011年白银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低开高走后又平稳回落,工业综合能源消费走势也随之变化而变化,整体呈较快增长、平稳增长和快速回落的阶段性变化。一至三季度,白银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速分别为8.12%、22.59%、20.32%。进入四季度,针对能耗增速较高的现状,白银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后三个月能耗增速呈现快速回落态势,10-12月份,能耗增速分别为14.5%、8.87%、4.59%。

2、从消费规模看,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占工业消费比重大,集中趋势明显。2011年,白银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年耗能万吨以上的企业33户,占全部企业数的24%,共计年耗能562.16万吨标准煤,占白银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97.5%,同比增长5.0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长 4.86个百分点,对白银市能源消费影响巨大。

3、五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愈九成。2011年,白银市五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63.29万吨标煤,占白银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97.69%,同比增长4.47%。五大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分别同比增长21.49%、 15.01%、3.57%、0.37%、1.75%。

4、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与上年基本持平。2011年,白银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工转换投入能源合计546.42万吨标准煤,产出能源合计228.78万吨标准煤,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41.87%,比去年同期下降0.09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加工转换效率39.24%,较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供热加工转换效率71.72%,较上年降低0.06个百分点;炼焦加工转换效率89.21%,较上年提高1.57个百分点;制气加工转换效率57.09%,与上年持平。

5、重点耗能企业主要单位产品能耗稳中有降。2011年,白银市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26户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稳中有降。15种主要耗能产品中,单位产品能耗比上年同期下降的有8种,占53.33%,比上年同期上升的有7种,占46.67%。

二、存在问题

1、能源消费结构单一,能源消费对煤炭的依存度依然较大。近几年,随着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白银市煤炭消费比重有所下降,能源消费结构得到一定优化。尽管有所调整,但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格局近期难以改变,2011年,白银市工业能源消费的原煤、电力、天然气比例为84.96:12.82:0.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84.96%左右,优质能源消费比重过低,抑制了能源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2、重工业结构给节能降耗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近些年来,白银市虽在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重工业偏重的局面尚没有完全打破,2011年白银市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3.75:96.25 。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572.38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的99.43%,同比上升4.45%,略低于白银市平均水平。因此,在白银市未来经济发展中,依然面临着十分艰巨而繁重的结构性节能任务。

3、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存在问题。一是部分中小型企业资金紧张,设备更新、技改迟缓。融资困难,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控制严格。所以目前大部分企业即使想在节能降耗上投入资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节能降耗需耗费较大资金、人力、物力,而这种投入在短期内并不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企业长远发展信心不足,即使当前形势好,资金充足,企业也不愿意花费财力物力投入其中。

三、几点建议

1、继续加快淘汰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步伐。淘汰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是实现节能降耗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十一五"时期白银市在淘汰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十二五"时期应继续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特别是要有计划地关、停、并、转一批高耗能行业中产能落后、效益差的小企业,积极引导它们向第三产业或高技术、低耗能产业转移。

2、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实现节能技术产业化,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生物制品、新材料等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同时要控制煤炭消费量,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水电等清洁能源,结合当地实情充分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3、继续搞好监测预警,强化目标责任,加大对重点耗能企业的预警监测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生产运行中能源消费状况的监测预警,尤其是对高耗能企业的监测力度,对趋势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时做出预警分析,适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要进一步落实推行节能降耗考核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工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与综合能耗的区别

工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与综合能耗的区别首先我把能源消费量的几个术语从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摘抄过来: 【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量指各需用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 能源消费量统计原则是: 1、谁消费、谁统计。能源消费量是按实际使用统计,而不是按所有权统计。因此,不论能源的来源如何,凡是在本单位实际消费的能源,均应统计在本单位消费量中。 2、何时投入使用,何时算消费。各工业企业统计能源消费量的时间界限,是以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为准。 3、对反复循环使用的能源不能重复计算消费量。如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不再计算在消费量中。 4、耗能工质(如水、氧气、压缩空气等),不论是外购的还是自产自用的均不统计在能源消费量中。 5、企业自产能源,凡作为本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燃料,又分别计算产量的要统计消费量。如煤矿用原煤生产洗精煤、炼焦厂用焦炭生产煤气、炼油厂用燃料油发电等。但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费的半成品和中间产品不统计消费量,如炼油厂用原油生产出燃料油后,又用燃料油生产其它石油产品,这种情况燃料油既不计算产量,也不计算消费量。【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是指统计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过程和非工业生产消费的各种能源量,无论其能源品种是作为燃料、动力、原材料、辅助材料使用,均作为能源消费统计,主要包括: 1、用于生产本企业的产品、工业性作业和其它生产性活动所消费的能源。 2、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试制以及科学试验等方面消费的能源。

3、用于经营维修及本单位机电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及建筑物等大修理消费的能源。 4、用于劳动保护及其它非生产消费的能源。 不包括以下各项: 1、由仓库发到车间,但报告期最后一天并未消费,这部分能源不应计入消费量,应办理假退料手续,计人库存量。不能以拨代消。 2、回收的余热、余气不作为能源消费量统计。 3、拨到外单位委托加工的能源。 4、调出外单位或借出的能源。 5、自产自用的热力。 在企业计量与测试装置不齐备时,企业能源消费量可用下式计算: 企业能源消费量=企业购入能源量+期实库存量-期末库存量-外销能源量 在企业具有完善的计量与测试装置和完善的日常消费记录的情况下,企业能源消费量计算式如下: 企业能源消费量=企业消费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之和-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标准煤之和 上式中的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对外供热、洗煤生产、炼焦生产、石油炼油生产、煤气生产、煤制品加工产出的能源。不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电以及自产自用的热力。 【工业生产用能】工业生产用能是指工业企业在统计报告期内为进行工业生产活动所使用的能源,包括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用能。生产系统用能是指企业的生产车间用能。辅助生产系统用能是指动力、供电、机修、供水、供风、采暖、制冷、仪表以及厂内原料场等辅助设施用能,附属生产系统用能是指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车间浴室、开水站、蒸饭站、保健站、哺乳室等消耗的能源。主要包括: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T 15587-1995

GB/T 15587-1995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实施能源管理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能源管理。 2 引用标准 GB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3484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GB 12723 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定额编制通则 3 能源管理系统 为实施能源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能源管理系统,包括完善组织结构,落实管理职责,配备计量器具,制定和执行有关文件,开展各项管理活动。该系统应能保证安全稳定供应生产所需能源,及时发现能耗异常情况,予以纠正,并不断挖掘节能潜力。 3.1 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 3.1.1 企业领导应根据本企业总的经营方针和目标,执行国家能源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确定能源管理方针。 3.1.2 应根据企业能源管理方针,制定能源管理目标。能源管理目标一般以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量确定,并可分别制定年度目标和长远目标。 3.1.3 企业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应以书面文件颁发,使企业所有有关人员明确,并贯彻执行。 3.2 能源管理的主要环节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管理好以下环节: a. 能源输入; b. 能源转换; c. 能源分配和传输; d. 能源使用(消耗); e. 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f. 节能技术进步。 3.3 能源管理职责和权限 3.3.1 为实现能源管理目标,企业领导应负责建立、保持和完善能源管理系统,确定能源主管部门,配备具有相应技能和资格的人员,承担能源管理和技术工作,明确规定其职权范围和领导关系。 3.3.2 企业能源主管部门应系统地分析本企业能源管理各主要环节及其各项活动过程,分层次把各项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到有关部门、人员和岗位。 3.3.3 企业各有关部门和人员,按照能源主管部门的协调安排,完成各项具体能源管理工作。 3.3.4 在分配落实能源管理职责的同时,要授予履行该职责所必要的权限。 3.4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 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满足管理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制定和实施有关文件,对计量器具的购置、安装、维护和定期检定实行管理,保证其准确可靠。 3.5 文件 3.5.1 为了规范和协调各项能源管理活动,应有系统地制定各种文件,严格贯彻执行。能源管理所需文件包括:管理文件、技术文件和记录。 3.5.2管理文件 3.5.2.1 管理文件是对能源管理活动的原则、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协调联系方法、原始记录要求等所作的规定。如: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及各种规定等。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 发展规划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安阳新能源产业 写作背景: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一般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 传统能源的枯竭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根据英国石油(BP)发表的全球能源统计报告显示,按当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还能生产40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还能够供应67年和164年。可预见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将日益枯竭,将远远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残酷的现实已经逼迫人类不得不发展新能源。同时,限制各国工业废气排放、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促进了全球节能减排力度,为发展新能源提供了契机。国家相关政策也鼓励发展新能源产业。根据国家出台的《“十一五”新能源规划》要求,在用地、财税、电价等方面向新能源企业倾斜,建立灵活配套的地方支持措施,推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做大做强。《安阳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未来6年内,安阳市将构建一个基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安阳产业基地)、三个园区(林州市、滑县、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光伏产业园区)、四大产业(晶硅电池产业、薄膜电池产业、光伏应用产业、光伏装备制备业等光伏产业)的光伏产业发展战略布局。 因此,无论从国家政策、节能减排、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看,

还是从传统能源储量日益枯竭的形势来看,新能源产业发展都是大势所趋,发展潜力巨大。 新能源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要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抢抓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先机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安阳市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势头迅猛,产值15亿元,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到3%,成为拉动安阳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被列入安阳市重点发展行业之列。新能源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对未来安阳市经济结构布局影响深远。 一、安阳市新能源产业现状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起步于上世纪末,近年来,安阳市经过自主创新和引进项目等措施,在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重点在太阳能转化利用、生物质能、地热等领域取得了积极突破。安阳市新能源发展现状能够归纳为“王牌名片、初具规模、起点较高、增势强劲”。 ――王牌名片。 今年6月,中国光伏产业(安阳)高层论坛在安阳市举办期间,安阳市被授予“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安阳市成为了全国第二家、全省唯一的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拥有了一张“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王牌名片,为招商引资和引进新能源企业入驻安阳树起了一面大旗。 ――初具规模。

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为了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福建省经贸委制定了2009年福建能源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由省冶金工业协会承担《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制标工作,并将标准的起草等任务下达给福建省冶金工业研究所,计划编号为: 1.2 预期社会经济效益 随着铝工业的迅速发展和铝合金消费量的迅速增加,有机硅行业、光伏产业、集成电路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多晶硅消费量的增长加快,世界工业硅消费量一直在快速增长,2008年世界工业硅的年消费量已达到200多万吨。2008年我国工业硅出口量达70万吨,我国工业硅在产能、产量和出口量等均居世界首位,是工业硅生产大国。 工业硅产业不仅是技术、资金、资源密集型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大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硅的内需在迅速增长,但我国工业硅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物耗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因此工业硅行业进一步的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制定将引导我省工业硅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我省工业硅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降低物耗能耗,重视环境保护,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1.3 主要工作过程 1.3.1 前期调研

在省经贸委冶金行管办、福建省冶金工业协会、福建省金属学会铁合金学术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⑴收集了国内主要工业硅生产省份工业硅生产的能耗现状;⑵铁合金委员会组织召开两次会议,充分了解省内各工业硅企业能耗现状;⑶收集到了国家和各地方省市关于工业硅行业能耗限额的标准或规定以及《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2008修订)》等国家法规政策。 此外,我们还参加了省经贸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制标单位座谈会,广泛地听取了企业、政府等不同部门对于标准编制的各种意见。 1.3.1 讨论稿形成 本标准起草小组对收集来的各种数据进行了细致、合理的分析,在充分考虑与之相关因素的基础上,于2009年12月中提出了本标准的讨论稿,并提交省冶金工业协会及相关企业进行讨论。 1.3.2 征求意见稿形成 本标准起草小组根据省冶金工业协会及企业的意见对本标准讨论稿进行了认真修改,于2009年12月底形成了《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1.3.4 标准初审会 2010年1月14日由省经贸委冶金办组织在寿宁县召开《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的初审会,省内工业硅企业、省节能监测中心等单位和部门的专家参会,通过研讨提出了修改意见。与会单位和专家如下: 2.1 标准制定的原则 2.1.1 地方特点,符合我国铁合金行业节能减排发展态势

(能源化工行业)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能源化工行业)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为以下对象提供实施指南: a)应用DB37/T1013-2009的工业企业。 b)其他相关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DB37/TIOU-2009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3术语和定义 DB37/T1013-2009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用能单位应将能源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的壹部分,根据其规模、性质和能力等状况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边界,边界范围内的能源利用和管理活动应符合DB37/T1013-2009的要求。 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应通过以下活动进行: a)体系策划 识别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贯彻执行情况; 评价能源利用和管理现状; 确定能源基准、标杆; 识别评价能源因素; 制定能源方针、目标、指标; 确定能源管理职责,配备资源; 建立内、外部信息交流机制; 将策划的结果形成文件。 b)体系实施 对实体系范围内机员实施培训 执行体系文件,对能源利用过程进行控制,包括能源规划、设计、采购、贮存、加工转换、传输分配、使用、回收利用等过程; 全过程监视和测量; 对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必要时实施应急预案。 c)体系检查和改进 实施内部审核; 实施管理评审; 识别节能潜力,确定改进措施,提供必要资源。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用能单位应通过建立适宜的文件,沟通意图、统壹行动,最终实现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应系统阐述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范围内全部能源利用和管理过程,为评价体系有效性和适宜性提供评价标准和客观证据。 a)体系策划和文件编写应紧密结合,其中: 能源方针、目标。能源方针、目标是用能单位所追求的方向和目的。能源方针应表明用能单

综合能源消费量与综合能源消耗量区别

综合能源消费量:一般情况下,行业、企业范围内所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量,称作综合能源消费量或能源消费量。 综合能源消耗量:用能单位在统计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求和并与所需衡量单位折算后的数值。单耗=某种(或综合)能源实际消耗量/合格产品产量(或产值、工作量)。 两者区别:前者是单组分能源消费之和;后者是单耗值,即单组分能源消费之和/加工量(总产品)等。如炼厂综合能耗63kg标油/吨原油,“63kg标油”是不同能源消耗之和(即消费量);“63kg标油/吨”就是综合能源消耗量。 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指报告期内企业生产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根据企业性质不同,该指标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对于非能源加工转换企业,是指购入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消费量的总和。对于能源加工转换企业,是指扣除向社会提供的自产二次能源后的消费量。 (能源加工转换企业是指将能源经过一定的工艺流程生产出新的能源产品的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企业主要包括:发电企业、供热企业、炼油企业、以及拥有企业电厂可以自主发电的非能源加工企业。) 计算公式为:能源加工转换企业: 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购入能源消费量-由本企业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生产量+由本企业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自用量。 综合能耗是规定的耗能体系在一段时间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为一次能源后的总和。 综合能耗分为六种,即:企业综合能耗、企业单位产值(净产值)综合能耗、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产品单位产量直接综合能耗、产品单位产量间接综合能耗和产品可比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1)企业综合能耗 企业综合能耗是在统计报告期内企业的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综合能耗总和。 能源及耗能工质在企业内部进行贮存、转换及分配供应(包括外销)中的损耗,也应计入企业综合能耗。 (2)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是企业在统计报告期内的企业综合能耗与期内创造的净产值(价值量)总量的比值。 (3)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是产品单位产量直接综合能耗与产品单位产量间接综合能耗之和

企业能源体系管理准则

企业能源体系管理准则 本标准旨在引导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规范能源管理行为,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任何类型与规模的工业企业均可使用本标准,其他类型的用能单位可参考使用。本标准对使用对象统一表述为" 用能单位气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用能单位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选择。能源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用能单位中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与。通过该标准的实施,用能单位能够:建立节能遵法贯标机制,主动获取并自觉落实节能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等其他要求;建立全过程的能源管理控制机制,促进能量系统优化匹配,能源管理活动规范有效、不断改进;建立节能技术进步机制,主动收集、识别并合理采用先进、成熟的节能管理方法和节能先进技术,实现节能技术进步常态化;建立节能文化建设机制,使全体员工节能意识不断增强,节能制度不断积淀完善,节能行为不断规范。 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和PDCA 管理模式贯穿于本标准,把握贯彻好这些思路和方法,对用能单位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关重要。所谓过程方法是指利用资源并通过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可直接形成下一过程的输入。为使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必须系统地识别能源利用中众多的相互影响、联系的过程,策划、实施管理控制活动。管理的系统方法是指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评价,把相互作用的一组管理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策划并配置资源进行管理,形成协调联动的有效运行机制。PDCA管理模式是指将管理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即策划(Plan)、实施〈Do )、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 n),内容是:围绕能源方针,建立能源目标、 指标和所需的过程;对策划的结果予以实施;对实施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采 取措施,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其运行模式如图I所示

河南省汝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量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河南省汝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量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汝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量综合情况 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汝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量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 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汝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量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 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 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汝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量综合情况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原煤消费量,焦炭消费量,原油消费量,柴油消费量,燃料油消费量,热力消费量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汝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量综合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汝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指标分析 (3) 一、汝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现状统计 (3) 三、汝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 重统计 (3) 四、汝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汝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汝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汝州市原煤消费量指标分析(均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7) 一、汝州市原煤消费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原煤消费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汝州市原煤消费量占全省原煤消费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汝州市原煤消费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工业企业节能解决方案

工业企业节能解决方案 1.概述 1.1.建设背景 据相关数据统计,工业用电的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工业企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大户,其中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九大重点耗能行业,其用电占整个工业用电的60%以上,但单位能耗平均却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出40%。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内大多数企业面临日益加剧的全球化市场竞争,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利润下滑的处境,对此,只能从加强市场开拓以及强化成本控制两方面着手。而在工业企业的各项成本中,电费已成为紧随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之后的最大的成本,特别是在某些高耗能企业中,电费已成为最主要的成本。对大多数工业企业而言,电费也是未被企业控制的最后一项成本,许多企业由于管理、工艺、技术等各方面原因,用电利用效率普遍偏低,节能潜力巨大,因此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来降低电费支出、提高利润空间势在必行。 同时,在企业里能效使用与供电系统及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管理、维护、检修密不可分,而大部分企业只从保障设备能正常运行角度对电能进行管理,没有从使用效率、生产成本和设备使用寿命等角度,对电能进行精益管理,比如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不健全,能源管理不到位,职责不明确等。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电能利用及电能质量管理手段,企业面临不知道电能主要消耗在什么地方、电能质量有没有被污染以及污染程度有多大、找不出电能浪费的漏洞在哪里、不清楚需要改善的地方有哪些、怎么样改善等问题。针对目前工业企业这一现状,北京华电方胜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方胜”)设计并研发出能效管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通过平台的建设,首先帮助企业管理部门了解自身的用能构成,减少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浪费,增加对企业的能源管理能力;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对企业的各个用能系统进行分析,如车间、重点能耗设备等,挖掘节能潜力;平台提供专家意见,以实际数据为依据,结合多年节能行业的项目经验,指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做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最终达到少投资,多回报,为企业省钱节能,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1.2.建设目标1)为企业提供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一站式服务; 2)掌握能耗状况:掌握能源消耗的数量与构成、分布与流向; 3)了解用能水平:了解能源利用损失情况、设备效率、能源利用率、综合能耗; 4)找出能耗问题:找出管理、设备运行中的能源浪费问题; 5)明确节能方向:改进能源管理制度,制定节能方案; 6)实施技术改造:实施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7)核算节能效果:核算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带来的节能量和经济效益; 8)加强安全管理:加强用能安全管理,及时发现企业用能安全问题。 1.3.设计原则1)标准化原则:严格贯彻国家有关的标准或行业标准,以实现系统的标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一、基础和形势 (一)基础条件 新能源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新能源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太阳能光伏、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及其相关配套产业得以迅猛发展,开发利用新能源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新能源产业已从单纯的开发利用,逐步向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方面迈进,并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推进力度,相关企业在核心技术、产品推广取得了较大突破,确定了一定的市场优势,新能源产业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1.产业基础 我市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起步较早,其中生物质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应用技术已趋于成熟,相关企业现已初具规模。其中,长春市荣兴新能源有限公司、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太阳能的应用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的12KW同步太阳能跟踪系统,面积达1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跟踪系统,技术国内领先,并拥有多项专利。 2.资源基础 一是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其中,每年产生的大量玉米秸秆,至少有一半以上可用于生物质能开发和利用。二是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我市靠近全国风能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发展风电产业具有明显的区位及资源优势。三是我市属于太阳能资源条件普通地带,天气的特点是晴天多,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间为1400—3000小时,全年辐射总量在4200—5400MJ/㎡。但是冬季严寒,气温低,辐射强度较弱。 3.技术基础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在新能源材料与技术方面均有一定的基础。其中,在新型光电子器件及应用技术、高性能特种高分子材料、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等领域确定了7个重大科技专项,集聚了新能源产业研发的专业人才队伍。

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指标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指标计算方法 (按统计局的统计口径计算) 【选煤电力单耗】(千瓦时/吨) =10000×选煤生产过程耗电量(万千瓦时)/入选原煤量(吨) 分子项:选煤生产过程耗电量按电业部门结算的电量计算,不包括选煤厂向外转供电量,以及与选煤生产无直接关系的各种用电量(如居民生活用电、基建工程用电、文化福利设施用电等)。 分母项:入选原煤量指从入厂毛煤中拣出的不计原煤产量的大块(一般指50毫米以上)矸石后进入选煤过程,进行加工处理的原煤量。 无机碱制造(2612) 【单位烧碱生产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1000×液体烧碱综合能源消耗量(吨标准煤)/液体烧碱产量(折100%)(吨) 分子项:烧碱综合能源消耗量是指用于烧碱生产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后的总和。包括烧碱生产工艺系统耗能量和为烧碱生产服务的辅助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耗能量。 烧碱生产系统耗能量的统计范围,从原料投入开始,包括盐水制备、整流、电解、蒸发、蒸煮至成品烧碱包装入库为止的所有工艺用的电解用交流电、动力用电、蒸汽、油、煤等实际消耗量。 烧碱生产的辅助和附属系统耗能量的统计范围包括:电槽修理、阳极组装、石棉绒回收、炭极加工、以及车间检修、车间分析、车间办公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各种耗能量。 分母项:烧碱产量折成100%计算。氢氧化钠(烧碱)(折100%) 包括由盐水电解法或由纯碱(或天然碱)苛化法生产的液体氢氧化钠。也包括氢气干燥和本企业其他产品自用的合格烧碱。不同方法生产的各种烧碱,经检验符合国家标准(GB209-93),方可统计产量。产量中不包括在使用烧碱过程中回收的烧碱和生产烧碱过程中自用的电解碱液、浓缩碱液、回收盐液中的含碱量。企业填报烧碱产量,应将不同的生产方法(水银法、隔膜法、离子膜法、苛化法)生产的液碱折成100%计算产量。 【单位烧碱生产耗交流电】(千瓦小时/吨) =10000×交流电消耗量(万千瓦时)/液体烧碱(100%)产量(吨)分子项:交流电消耗量以电业局安装的直流耗交流电度表为准。没有安装电流表的企业,以电业局安装的总交流电度表指示的交流电量扣除动力系统安装的交流电度表的交流电量后计算直流电所消耗的交流电量。 分母项:烧碱产量折成100%计算,说明同上。 【单位电石生产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工业厂房能源管理平台使用手册

工业厂房能源管理平台 用户操作手册 V1.0 2013年10月10日

目录 目录 (2) 一、简介 (3) 1.目的 (3) 2.平台介绍 (4) 3.平台特点 (5) 二、功能概述 (7) 三、操作说明 (10) 1.系统首页 (10) 2.能耗数据管理 (11) 3.能耗设备管理 (11) 4.能耗分析 (12) 5.能耗统计 (14) 6.配电监控 (15) 7.气流监控 (16) 8.指标管理 (17) 9.指标管理 (20) 10.报表管理 (22) 11.数据维护 (23)

四、系统配置 (24) 一、简介 1.目的 随着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医药技术等的发展,对实验和生产过程中环境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些高精密产业中,粉尘、气流、温度、湿度、电子场等都会给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电子厂房能否达到设计的洁净度的要求,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其中受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较大,而往往能耗与气流的换气次数也密切相关。因此,合理的气流组织和设备布局能大大提高厂房的洁净度以及降低能源的消耗。 由于生活水平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已日益离不开洁净技术。从航空航天、电子工业,到医院、商店等都有洁净室的身影。洁净技术发展到今天,也凸显出其巨大的能耗问题。改变洁净室的送风方式和气流组织,会对洁净室的节能有重大的改善,某些设备形式的改变也会对节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洁净设备对洁净室的能耗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善洁净系统的设备能够大大减少洁净室的能耗,这对能源日益紧缺的当今社会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工业厂房能源管理平台是利用成熟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相关计算机硬件技术研发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整个厂区各类能耗的组合显示,把组合显示屏作为单一的逻辑屏,可通过鼠标和键盘进行直接操作。在虚拟屏模式下,用户可以在组合显示屏上开窗,自由地跨屏移动和缩放。

湖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5年) 新能源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发达国家和地区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顺应科技潮流,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我国把开发利用新能源、推进新能源产业化作为实施能源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冲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我市新能源产业优势,确保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优化升级,进一步明确本市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引导新能源产业科学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特制定《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本规划中所指的新能源产业涵盖二个方面:一是传统能源之外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二是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包括蓄电池和半导体照明(LED)。 一、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新能源(new energy sources)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醇醚类等。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人类在节约现有一次能源、采用节能技术的同时,不断研发利用新能源,发展新能源相关产业,寻求新型、清洁、安全、可靠的可持续能源系统。 近年来,新能源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出台了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法律和优惠政策,新能源产业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全球太阳能产业新

关于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 院 (系) 工商管理学院 所在班级2012级工管(1)班 姓名金军霞 学号 20122057 日期2015年6月

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学院:工商管理班级:12工管(1):金军霞学号20122057 容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做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 为能源规划及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案例通过对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国生产总值、工业产值、产业结构、人口增长等因素进行分析,对所建模型中存在异方差、序列相关等问题进行了检验与修正。在各因素中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因而产业结构的变动率很大程度上影响能源消费,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本文在能源消费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工业生产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战略投入要素,在经济增长初期,能源的投入能够带动经济速增长。十八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的燃烧推动蒸汽机的普及,进而带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了工业化的起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石油的大量使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量。可见,经济增长和能源投入之间形成了一定互动关系,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经济增长又拉动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能源消费,一般这部分能源消费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短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另一部分是由管理水平、市场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即体制性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

平。这部分能源消费可变性较大,是引起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目的 我国国民经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较长时间处于能源消费需求迅速增长而供不组的紧缺状态,20世纪末的“九五”期间发生了显著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均呈降的趋势,出现了难得的源供需基本基本平衡状况,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煤炭过于求与石油的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本文拟从我国的能源消费和生产入手,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我国能源消费与生产的主要因素,探讨我国能源消费的趋势。 三、模型设定 1、影响因素分析 理论上认为影响能源消费需求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人口增长、能源转换技术等因素。 (1)国生产总值:生产必然就造成能源的消耗,近30年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能源的消耗也在快速增加,我国从能源出口国变为能源进口国,英国石油公司预计到2035年,中国将超过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国。 (2)工业总产值:工业作为能源消费最多的部分,当然与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产业结构:在GDP中工业的贡献率表明了国家CDP对工业的依赖程度,同时也表明了GDP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4)能源转换效率:由于技术的发展,对能源利用的效率也在逐年增加,也就意味同样多的产值需要消耗的能源在下降。据统计,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的拥有量

化工企业节能源管理办法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化工企业节能源管理办法 正式版

化工企业节能源管理办法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降本减费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节约型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总部机关各部门、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所属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能源,是指原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第四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强管理、强化全员节能意识,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完善节能考核评价机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集团公司中长期和年度节能目标,确保企业持续高效发展。 第五条基本原则 (一)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以效率为本,突出节能工作的战略地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的调查国家提出了要在今后五年内实现万 元GDP能源消耗降低20%的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既考虑了国家能源紧缺的现实,同时也符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一国策,并把它落实在实际工作中。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目的是掌握能源消耗的真实情况,以便更有利地发展生产,使能源消耗控制在国家制定的长远发展目标之内,以实现节能降耗、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一、*****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今年上半年能源消耗总计为:127,508吨标煤(折合后),其中: 原煤139,603 吨;汽油 325."85 吨;柴油 194."52 吨;热力83,299 百万千焦;电力10,941 万千瓦时,以上数字均为折合前实际数。 2、主要能源消耗分类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 ①以煤为主要能源的企业8户(用煤量超1,000吨以上)。 ②以油为主要能源的企业9户(用油超10吨以上)。 ③以热力为主要能源的企业1 户。 ④以电为主要能源的企业33户(用电超过10万千瓦时以上)。 3、万元工业总产值能源消耗情况: ①耗能较高的企业有13 户,其中天蒙羊绒公司最高为万元工业总产值消耗能源 4、"51 吨标煤(以 0."50 为标准人为划分)。 ②耗能较低的企业有34 户,其中以铁人机械公司为最低,万元工业总产值能源消耗仅为

0.01 吨标煤。 4、按行业划分,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是: ①玉米化工产业: 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是 1. "68 吨标煤; ②食品酿造业: 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是 0."23 吨标煤; ③纺织业: 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是 2. "39 吨标煤; ④机械制造业: 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是 0."10 吨标煤; ⑤建筑材料业: 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是 0."55 吨标煤; ⑥农资产业: 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是 0."30 吨标煤; ⑦印刷包装业: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是 0."21 吨标煤;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EMIS系统)十问(精)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EMIS 系统十问 一、什么是 EMIS 系统? 二、什么是能源管理体系? 三、 EMIS 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四、企业为什么需要 EMIS 系统? 五、 EMIS 系统的目标是什么? 六、 EMIS 系统如何实现节能? 七、实施 EMIS 系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八、 EMIS 系统是如何实施的? 九、 EMIS 系统如何与企业其它信息化系统交互? 十、类似 EMIS 系统的产品有哪些? 一、什么是 EMIS 系统?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Energ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简称: EMIS 系统是以能源管理体系理论为指导,以工业企业实际能源(含动力运行现状为基础,充分利用企业自动化及网络条件,重点关注企业能源管理业务,实现能源制度规范化管理、能源数据科学统计、能源运行监测与分析的综合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我们可以理解 EMIS 系统是: 能源业务管理系统 :指标管理、能源设备管理、计量器具管理等; 能耗统计分析系统 :能源模型、能耗统计、平衡分析等;

动力运行管理系统 :运行监测、班组交接、点巡检、运行报表等; 供能质量管理系统 :质量采集、质量统计、质量考核、质量分析等; 企业能源办公系统 :文件管理、通知管理、短信管理、报警管理等; 以上这些系统的集合体,或者说是对于企业能源管理的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 EMIS 系统的设计原则是“ 围绕能源、关注管理、全面提升、持续改进” 。 二、什么是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概念的产生源自于人们对能源问题的关注。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给各个国家带来了能源制约的问题,发展需求与能源制约的矛盾唤醒和强化了人们的能源危机意识。而且人们意识到单纯开发节能技术和装备仅仅是节能工作的一个方面 , 于是开始关注工业节能、建筑节能等系统节能问题,研究采用低成本、无成本的方法, 用系统的管理手段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目前,我国自 2009年 11月 1日正式颁布与实施了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 ,该标准运用系统管理和全过程的理念,采用国际通行的 PDCA 的模式,将管理和节能技术相融合,指导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 三、 EMIS 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EMIS 系统的功能基本涵盖了工业企业能源管理的日常工作内容, 我们将其中与某一具体业务相关的功能群称为“功能模块” 。这样对于客户而言,可以根据企业情况分模块分步骤实施,提高 EMIS 系统的实施效率,降低了使用与培训的难度。 1. 基础维护: 1 能源基础管理 :EMIS 系统基础信息的维护与管理; 2 文件管理 :实现能源文件的归类、归档、查询、跟踪等功能; 3 通知管理 :实现 EMIS 系统对用户发布通知信息的功能; 2. 运行监测:

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突破能源瓶颈约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发展,相关部委已推出或计划推出一系列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基于此,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编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优化空间布局,加强政策引导,对集聚国外要素资源,实现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打造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对新能源产业的界定参照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及新型电池等。 本规划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市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编制,并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0)》、《市域城镇总体规划》、《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

五年行动计划(2009-2013)》等相衔接。规划期限为:2010-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背景和基础条件 (一)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 新能源广阔应用前景已经打开。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是世界各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普遍战略选择。进入21世纪,市场和政府引导企业加快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技术实用性进展显著,最关键的是新能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即将突破新产业和新技术广泛应用的障碍。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晶体硅电池仍是市场主流,伴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生产成本的逐步降低,欧美国家应用量稳步增长。薄膜电池发展迅速,有望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市场调查公司DisplaySearch在Q3太阳能电池产能资料与趋势季报中指出,2009年度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3.58GW,产能增速将超过300%,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能的比重从2005年的5%提高到20%;在风电设备领域,大型化、变速运行、变浆距及无齿轮箱成为新的趋势;新能源汽车蓄势待发,锂电池作为当前最佳电池类型将受益高速增长;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无污染能源大规模利用在即。 我国参与国际新能源产业竞争的态势相对有利。当前新能源产业还处于技术积累突破的阶段,相比于其他多数产业,我国与国外技术差距较小;新技术、新装备的快速涌现,特别是

一、本市工业能源消耗概况

一、本市工业能源消耗概况 能源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上海发展的重要制约。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本市工业能耗仍占全市综合能耗相当大的比重,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对突破能源瓶颈制约,推进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2005年上海工业能源消耗分析 根据国家公报,2005年全国单位GDP能耗1.2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1358.5(千瓦时/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59(吨标准煤/万元)。上海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18(吨标准煤/万元),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5.6%。 2005年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767.5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124.4亿元,综合能耗为4818.55万吨标煤,占全市综合能耗的59.7%。 2000年—2005年上海工业能耗表 1、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低于工业经济增长速度。从上表可以看出,200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比2000年增加1.4倍,工业增加值比2000年增加1.1倍,综合能耗比2000年增长34.44%,“十五”期间工业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32,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工业经济增长速度。

2、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由下图看出从2000年到2005年,上海工业产值、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2005年全市工业产值能耗0.306吨标煤/万元,比2000年下降43.3%;2005年工业增加值能耗1.18吨标煤/万元,比2000年下降39.5%。上海工业能源消费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 3、工业企业能源消耗集中度高。2005年,全市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为610家,仅占到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4%左右,而综合能耗总计达到4144万吨标煤,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86%。 (二)上海工业重点行业能源消耗分析 2005年,上海工业综合能耗排名前十位的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塑料制品业,占到全部工业能源消费的85.9%,仅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四大主要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就占到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6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