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歌曲发展史心得体会

20世纪歌曲发展史心得体会
20世纪歌曲发展史心得体会

《中国20世纪歌曲发展史》

课程学习总结

院系名称:化学化工系

班级名称:应用化学2班

学号:2012030198

姓名:王姿雅

《20世纪歌曲发展史》课程学习总结《20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是一门结合中国20世纪不同时期的背景介绍中国歌曲发展概况的课程。在这次课程的学习中,通过欣赏不同时期的歌曲,使我感受到了蕴含在歌曲中的民族情感,获益颇多。让我从此对民族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了解了歌曲的背景后,那些歌曲听起来似乎更有味道了。

一直很喜欢听邓丽君的歌,通过这段时期的学习,使我了解了这些歌曲的背景,听起来韵味也不同了,感觉很不错,值此我越来越喜欢这个课了。

中国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据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到夏商时期夏商出现铜质乐器'乐舞有大夏等'西周春秋战国'有了完善礼乐制度有专门音乐机构'因为乐器发展到当时种类繁多'有了八音分类法'有了三分损益法有了师乙这种音乐家'有了儒墨法等不同音乐思想'秦汉时期'有了记谱法和更多音乐理论'有了乐府'和宫廷音乐'鼓吹曲'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新的音乐理论和记谱法'隋唐五代'宫廷音乐十部乐'西域乐器传入霓裳羽衣舞这种大曲还有教坊梨园诞生'产生一批优秀音乐家'如万宝长'中外音乐大交流'宋辽金元时期'说唱音乐产生'杂剧和南戏发展为戏曲形成打基础'音乐理论有蔡元定十八律'文人音乐姜夔'明清时期戏曲诞生'民族器乐西安鼓乐'福建南音'说唱发展鼓子词等''清末民初'西方音乐传入'

学堂乐歌兴起'。

在近现代时期始自清代末叶的鸦片战争这段时期,历经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百多年来,音乐文化的发展交织着传统音乐和欧洲传入的西洋音乐,但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以民主,科学为主要潮流的。传统音乐首先以革命民歌的发展为以热潮,在红色根据地,边区,解放区,革命歌曲更具有优秀的传统,如《天心顺》,《绣金匾》等。戏曲音乐中京剧的形成影响及于全国。各种地方小戏、评剧、越剧、楚剧等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民族器乐则以民间出现各种器乐演奏的社团为特点,如“天韵社”,“大同乐会”等等。

西洋音乐的传入中国虽可以上溯到元、明时期,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影响于中国应当是清末民初的学堂民歌运动。学堂乐歌作为学生音乐教材,以宣传爱国反帝,拥护共和,以及学习欧美科学文明为内容,如《中国男儿》,《体操-兵操》等,这些乐歌又不仅流传于学校,而且广泛影响到社会各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肖友梅又在上海创建国立音乐院,这是正规专业音乐教育的开始。肖友梅呕心呖血,毕生献给了我国早期专业音乐教育事业。这一时期,专业音乐的发展以歌曲为主要体裁,器乐曲相对来说较为薄弱。但在器乐作品民族化方面也出现了一些较好的作品,如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瞿维的钢琴曲《花鼓》,马思聪的小提琴曲《内蒙组曲》,马可的管弦乐曲《陕北组曲》,民族器乐曲如《春江花月

夜》,以及华彦钧的《二泉映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歌曲又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

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校园歌曲了,有很多感触。校园歌曲就是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其或称为“校园民谣”、“现代民歌”、“乐府民风”等等,其曲风总体来说朴实明快、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唱。

让我没想到的是“校园民谣”最早的校园歌曲是在日本出现的。由于学生们不满贵族欣赏日本雅乐,文部省根据学校没有音乐教材的情况,发动社会创作一些适合学生唱的歌。于是,反映校园生活的歌曲便应运而生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校园歌曲热在日本走向低潮。

校园歌曲的演唱在70代中期,校园歌曲在台湾兴起,并且发展迅猛。如果说日本的校园歌曲是校园歌曲未定型前的最初形式,那么,台湾则是校园歌曲真正成型的诞生地,并将校园歌曲推向了辉煌。

在听到这一部分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晓松和老狼合作的《同桌的你》以及《睡在上铺的兄弟》,以真诚与纯洁为标志,给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留下了青春的证明与印迹,令我感触颇多。

当我们回首青春的时候,所有真实的、虚幻的、美丽的、迷惘的片段扑面而来,就像我们静静坐在窗前准备用一生去记忆的一道风景。而当它随风而逝时,

除了美丽,谁能清晰地记得它的每一种色彩,谁能把它讲述得像那个瞬间一样真实。校园歌曲只是人们有意识的给定的一个名字。其实校园歌曲的土壤永远在那些心怀无限梦想的校园里。

听着激励的校园歌曲,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找到了些本该属于我的东西,很感谢《20世纪歌曲发展史》,感谢你给我带来了以前没有的视听体验,感谢你让我更加成长,懂得更多知识,感谢你让我发现了很多淳朴的歌曲,谢谢你!

歌曲中的历史

历史活动课教案 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活动设想: 1、此活动是历史教研组“我身边的历史”系列活动的延伸之一,也是历史与音 乐学科整合的一次尝试。 2、充分挖掘并利用历史课程资源,以活动课的方式了解歌曲中的历史,以此纪 念并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长征胜利70周年,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3、通过绿色课堂的延伸,培植并渗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不同时期的历史歌曲,将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历史知识与 音乐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整合知识、技能的能力及历史想像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视听、演唱不同历史时期的歌曲,使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不同时期的社 会变迁、革命斗争和人们的精神风貌,在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去体验真、善、美,在同学们心中产生昨天与今天沟通的共鸣,陶冶情操,形成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弘扬民族精神。 活动内容与步骤: (入场音乐背景:《我们走在大路上》,曲目循环播放) 1、导入: 活动课开始前调查:在座的学生老师,平时喜欢听歌或喜欢唱歌的请举手。师:我们今天活动课的主题是《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根据你已有的音乐和历史知识,你认为歌曲与历史有什么关系吗? 生:交流 师:历史谱写了歌曲,歌曲中凝聚着历史。下面,让我们伴着歌声走进历史,在一幕幕雄浑壮观的历史画卷中感受历史。 生:首先学唱国民革命时期的一首歌曲。按《两只老虎》调学唱《国民革命歌》,字幕:《国民革命歌》(学生电子琴伴奏)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 命,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 功,齐欢唱,齐欢唱。 师:《两只老虎》实际上是一首欧洲儿歌,法国(雅克兄弟)、英国(约翰兄弟)等国叫的名称不同。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经过重新填词后,《国民革命歌》诞生了,北伐战士就是高唱这首歌走上战场的。(北伐的对象:吴佩浮、孙传芳、张作霖) 2、师:下面所唱的歌曲是我们所熟悉的,听完后回答:歌曲名叫什么?从歌词 中可看出是哪一时期的作品?

南开19春学期(1709..)《20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尔雅)》在线作业

(单选题)1: 《东方的暴君》的作者是谁? A: 光未然 B: 冼星海 C: 马思聪 D: 刘天华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黄河大合唱》的作曲是谁? A: 光未然 B: 冼星海 C: 鲁迅 D: 李大钊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以下歌手演唱过《牵手》的是? A: 苏芮 B: 张惠妹 C: 卓依婷 D: 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以下作品不是朱践耳作曲的是? A: 《唱支山歌给党听》 B: 《打得好》 C: 《翻身的日子》 D: 《摇船歌》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下列歌曲体现了新时代年轻人的风貌? A: 《年轻的朋友们我们来相会》 B: 《毕业歌》 C: 《盼红军》 D: 《到敌人后方去》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孟庭苇是哪一年代的歌手? A: 20世纪80年代 B: 20世纪9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以下歌曲唱出王菲歌曲主题的是? A: 《爱与痛的边缘》 B: 《旋转木马》 C: 《红豆》 D: 《流年》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轻轻的一个吻,已经打动我的心,深深的一段情,叫我思念到如今……”是()歌曲的歌词。 A: 《第二道彩虹》 B: 《月亮惹的祸》 C: 《只爱陌生人》 D: 《月亮代表我的心》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汤武革命,顺乎天象而应乎人”,出自哪里? A: 《礼记》 B: 《国语》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送别》最早是哪个国家创作的? A: 日本 B: 美国 C: 中国 D: 法国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大海航行靠舵手》具有以下哪种性质? A: 奴性 B: 口号 C: 吃人 D: 道德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下列词语不属于摇滚范畴的是? A: 扒带 B: 翻生 C: 打口 D: 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 (单选题)13: “枪杆子里出政权”是谁说的?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蒋介石 D: 孙中山 正确答案: (单选题)14: 《在希望的田野上》创作于哪一年? A: 1979年 B: 1981年 C: 1980年 D: 1982年 正确答案: (单选题)15: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讲的是哪个地区? A: 海南省 B: 福建省 C: 广东省 D: 广西省 正确答案: (单选题)16: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作者是? A: 美丽奇格 B: 阿拉腾奥勒 C: 科尔沁夫 D: 嘎达梅林 正确答案: (单选题)17: 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中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一些原创歌曲一般称为()。A: 新民歌 B: 颂歌 C: 学堂乐歌 D: 革命歌曲 正确答案: (单选题)18: 以下歌曲不属于齐秦的是?

毕明辉20世纪西方音乐章节答案参考

智慧树毕明辉20世纪西方音乐 章节答案参考 (本人经过初步整理材料筛选的,未经过精加工。不能作为标准答案,仅供参考。若材料整理有误,谅解,谢谢合作) 第一讲:音乐的史纲 1、《塞吉洛斯的墓志铭》的音乐形态是单声歌曲 2、“散而有序”中的“散”指的是区域的变化 3、西方音乐历史,目前全球公认的段分为七个阶段 4、文艺复兴之前的西方音乐历史阶段是中世纪时期 5、一部出现在 1607 年名为《奥菲欧》的歌剧,是巴洛克时期的作品 6、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音乐的核心活动地区为意大利 7、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重要音乐家,他一生没有离开过德国 8、古典主义时期的西方音乐活动中心在维也纳 9、泛欧洲的艺术浪潮在 19 世纪被称为浪漫主义 10、本集课程视频的 4 分 35 秒处,出现了一段芭蕾舞。聆听并观赏,你认为音乐的风格属于 20 世纪 11、本集课程视频的 4 分 41 秒处,音乐的情绪发生了变化,你认为此时的舞蹈者在表现紧张 12、反复聆听《塞吉洛斯的墓志铭》,旋律与里拉琴伴奏的旋律是相同的 13、中世纪时期,西方教会音乐以人声曲形式为主

14、奥尔加农是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 15、圣咏是单声音乐形态 16、中世纪圣咏采用的语言是拉丁文 17、巴洛克音乐晚期三杰: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 18、《尤丽迪茜》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开端标识作品 19、古典主义音乐三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20、世纪西方音乐的第一时间界标是 1945 年 21、本集课程视频的 4 分 35 秒处,出现了一段芭蕾舞。聆听并观赏,你认为音乐的风格属 20 世纪 第二讲:音乐的风格 1、西方音乐历史段分的客观依据是风格特征 2、音乐的不同种类为称为乐种,区分不同乐种的客观依据是风格构成 3、风格一词的西文原义是一种带尖的工具 4、风格一词的中文语源要追溯到中国秦朝(公元前 221 年至前207 年)建立的乐府文化运动 5、风格一词中的“风”,在中国音乐里的解释是:民歌 6、风格体的构成包括几个部分:6 个 7、音乐风格体的空间构成包括几个部分:5 个 8、与音乐风格体空间构成相对应的是:时间构成 9、旋律的希腊语原义是:歌曲

《'20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

本题库由微信公众号 书呆子校园 提供 ,更多题库 请加微信号:nerders 在线查看。
? 《'20 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期末考试
姓名:孙飞 班级:默认班级 成绩: 98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 分)
1
乡村音乐产生于哪里?
1.0 分
? A、
英国
? B、
美国
? C、
法国
? D、
德国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本题库由微信公众号 书呆子校园 提供 ,更多题库 请加微信号:nerders 在线查看。
2
《只爱陌生人》是由()演唱的。
1.0 分
? A、
梁静茹
? B、
叶倩莲
? C、
邓丽君
? D、
王菲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3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是下列()歌曲的开头。
1.0 分
? A、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本题库由微信公众号 书呆子校园 提供 ,更多题库 请加微信号:nerders 在线查看。
? B、
《我爱你,中国》
? C、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 D、
《不忘阶级苦》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4
“人生几何能够得到知己,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出自歌曲()。
1.0 分
? A、
《月亮代表我的心》
? B、
《何日君再来》
? C、

世纪歌曲发展史全部

歌曲发展史下的历史分析(三) 1.关于五四运动说法正确的是(C) A要求民主和彻底接受西方文明 B反对封建和彻底接受马克思主义 C接受西方文明的同时也要抵抗帝国主义的拉夺 D以上都不对 2.邓丽君的歌曲代表了上个世纪(B) A70年代 B80年代 C90年代 D不能作为代表 3.歌曲《松花江上》属于(B)类型的歌曲 A世纪之歌 B离散之歌 C城市流行歌曲 D以上都不对 4.被迈克尔杰克逊等西方人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很有信仰的那首中国歌曲是(C) A泪洒天堂 B月亮代表我的心 C啊姐鼓 D我只爱陌生人 5 美国歌唱家罗伯逊把王洛宾的哪首歌曲唱到了西方C A青春舞曲 B达坂城的姑娘 C在那遥远的地方 D半个月亮爬上来 6 五四运动以来,我国的歌曲慢慢变得(D) A西 B娱乐化 C国际化 D大众化 7 《翻身农奴把歌唱》这首歌背景是在:(D) A新疆 B 内蒙古 C宁夏 D西藏 8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属于(C) A民族颂歌 B进行式颂歌 C军旅歌曲 D以上都不对 判断题 1.《到农村去,到边疆去》这首歌是文革时期的知识青年之歌。是 2.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我国的民歌也或多或少发展了变化。是

3.《夜上海》这首歌是在战乱年代产生的,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否 4.《我只爱陌生人》这首歌代表了90后孩子的心声。否 战乱年代的离散之歌(三) 1.关于左翼运动说法正确的是(C)共产党领导的 2.《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是(C)聂耳 3.对歌曲《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可以看成一种榜样歌曲 B可以反映当时的一种状况 C写于上个世纪50年代 D以上都对 4.歌曲《大路歌》刻画的是(B)的形象。工人 5.独唱歌曲的产生表示歌曲情感怎样的一种转变(B)由个人向集体的转变 6.歌曲《黄河大合唱》中的经典之处有(D) A开头采用朗诵形式 B歌曲充满了乐观的革命情绪 C歌曲抒情,表达感情 D以上都是 7.《救亡进行曲》是(C)的歌曲。抗日战争时期 共和国歌曲发展的民歌渊源(三) 1.能体现出军旅歌曲结束的歌曲是(B)当兵干什么 2.歌曲《我的祖国》是(C)电影中的插曲。《上甘岭》 3.歌曲《军港之夜》是(C)时期的歌曲。改革开放初期 4.新中国新文化的特点有:(D) A弘扬传统文化 B改造传统文化 C提倡科学思想 D以上都是 5.为歌曲《我的祖国》作词的是(D)乔羽 6.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属于(D)类型的歌曲。源于进行式歌曲发展的颂歌 判断题 1.改革开放初期依然流行军旅歌曲,这是一种反常的现象,不好解释。否 2.从歌曲的发展史来看待历史,不能完全用否定的眼光看待文化大革命,其发生也许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 3.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美丽其格还是学生的时候创作的。是 4.当人民在歌颂自己崇拜自己的时候,其狭隘性就到了封闭的时刻。是 5.歌曲中的“武化”现象是新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一个最根本的文化行为。是 6.歌曲《歌唱祖国》是源于民族发展的颂歌。否 校园歌曲(二) 1.歌曲《打倒军阀》是根据什么歌曲改编的(A)《两只老虎》 2.《种大烟》是(D)的民歌。河北 3.歌曲《梦到家和故乡》被李叔同重新填词后,歌名改为(C)《送别》 4.属于河北民歌的是(D)《孟姜女》 5.《九反朝阳》是(D)的民歌。吉林 6.《绣荷包》是(C)的民歌。陕北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服饰发展史(1912年以来) 近代 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在此之前,改良主义者康有为于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改穿西装。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 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孙中山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礼服在所必更,常赐听民自便。”希望能有一种“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服装式样。于是,孙中山决心自己设制服装。他经过缜密思考,精心设计,并征求意见,终于创制了一套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简便服装——中山装。 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 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装之所长。它是以广东便服为基样,在直领上加一翻领,如同将西装内衬衣的硬领“移植”过来。这样使上衣就兼具了西装上衣、衬农和硬领的功用,穿起来显得很硬挺。同时,又将便服或一般西装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如此“双双”、“对对”,颇具均衡对称之感,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点。又在上下左右四个衣袋上加上软盖,并各订扭扣一枚,既美观又安全,可防袋内物品遗失。下面的两个明袋采用能缩涨自如,颇具弹性的“琴袋”式样,旨在便于放置书本、笔记本等必需品之用。如此一小事,也足以证明一代伟人好学心切,随时不忘读书的美德。孙中山开始设计上衣的钮扣有七个扣子后来为了方便起见,改成了五个。这就是小翻领、四袋、五扣的中山装上衣。孙中山还参照西装裤的式样亲自设计了中山装裤子:前面开缝,一律用暗扣;左右两侧各置一大暗袋;右前部分设一小暗袋,俗称表袋,也可藏用。这种裤子穿起来很方便,裤袋也可放置随身携带的必需品。此外,裤袋的腰部打褶,裤管翻脚也有异于其他服装,成为中山装的特色之一。孙中山亲自设制了新服装,又亲自带头在各种场合穿着。因为,这种服装优点很多,主要是外形美观大方。可以使用高级衣料制作,也可以使用一般布料制作。既可以作为礼服,又可以作为日常使服。因此,很受群众的欢迎,将它称为“中山装”。后来,经孙中山大力提倡,普遍推广,一时穿“中山装”,举国崇尚,蔚为凤尚。 在这个时期旗袍同样也深受欢迎。20年代以来,妇女喜爱旗袍,旗袍逐渐成为时装而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服饰崇尚简朴实用。 据资料记载,最早穿袍旗的汉族妇女是上海的女学生。她们穿着宽敞的旗袍,引起了各界妇女的羡慕,并纷纷仿效。同时,社会舆论对此也大加赞扬。于是,旗袍竟成了当时女子最时髦的服装。 20年代初,旗袍开始普及,其式样与清末的没有多少差别。但不久,旗袍的袖口逐渐

20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

观20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校园乐曲有感 原先选这门课是因为自己很喜欢音乐,老师应该会给我们放很多歌曲听,后来才知道这门课其实侧重的是历史,是20世纪中国歌曲的发展历史。不过看了清华大学吕建强讲解的视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老师让我们选一个角度来写写自己的理解,那我就选择和我大学生活最贴近的校园乐曲吧。 吕建强教授将校园乐曲的讲解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20世纪初歌曲发展线索、校园里的歌声、歌词中的启蒙思想。 首先是20世纪初歌曲发展线索,主要围绕民歌、戏曲、声乐、欧美日歌曲这四者来讲,分别举了一些例子对比20世纪初前后期的一个变化。先从民歌来讲,他举了陕西民歌《黄河大合唱》和山西民歌《走西口》,从一种自由的表达形式到不随意地表达感情。然后是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的对比,歌曲由含蓄甜美专向外放流露。再从戏曲声乐来讲,南方的弹词由诗韵到语言,北方的鼓词由风花雪月到国家兴亡,京剧由语韵到音韵。最后从欧美日歌曲讲,举了歌曲《打倒列强》的两个版本进行对比,该曲原来是法国儿童歌曲《两只老虎.》,说明20世纪的音乐家希望歌曲的传唱度更高,希望孩童也能够吟唱。 接着是校园里的歌声,主题是学堂乐歌、选曲填词。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期中国歌曲新式学校中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原唱歌曲。吕教授举的一个主要例子便是歌曲《送别》。这首乐曲我小时候就很喜欢,一直到现在依然喜欢,因为每一个阶段听得感觉不一样,特别是李叔同先生作的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是怎样一种优美的意境。《送别》原名是《梦到家和故乡》,是由J·P奥德威作曲,后来传到日本,由日本作家改写为《旅愁》,最后由李叔同先生传到中国,并进行填词和改名。吕教授花了大量时间介绍李叔同的生平,可见先生对中国民乐的贡献。我在高中时期研究过两个伟人,一个是钱钟书,另一个便是李叔同。李叔同先生可以说是一个全能的大家,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颇有造诣,是一位革新家、艺术家和教育家,后来他一心向佛,皈依佛门,但是依然心系国家,关心国家存亡。学堂乐歌多为欧美通俗歌曲,但歌词多为旧体诗,曲调则改为新式,多为借景抒情、文辞秀丽。 最后是歌词中的启蒙思想。教授举了很多例子,例如沈心工的《体操》。总的来说,20世纪初的校园民歌主题思想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节课感触还是挺深的,但感觉比较遗憾的教授只是讲了20世纪初的一些校园乐曲,离我们比较近的70,80,90年代的

20世纪英国时装历史发展与演变论文

摘要:现在的英国是世界有名的时尚之地,各种引领着世界潮流的大品牌也层出不穷,英国时装同时也成为了全世界各个国家所追求的一种时尚。因此,对20世纪英国时装历史发展与演变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英国,时装,历史发展与演变 引用的主要网址

目录 摘要 (1) 绪论 (3) (一)研究内容 (3) (二)研究意义 (3) 二、二十世纪英国时装历史发展与演变 (3) (一)二十世纪初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3) (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4)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20世纪英国时装历史发展与演变 绪论 (一)研究内容 时装主要是指时髦以及流行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服装,它是相对于历史服装以及在一定时期内比较稳定的常规服装来说的。一般来说,时装主要有以下特点:极富流行性以及周期性。时装主要有两个层次:一种是前卫性时装,其主要特点是具有比较强烈的艺术感,个性鲜明又独特,集中体现在设计师对流行有着个人独特的见解,而设计师把这种见解融入服装的设计之中,主要集中在上流社会。另外一种是流行性时装,主要是指大量生产以及销售的具有流行特征的服装,具有一定的普及性,由于流行服装变化速度比较快,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感,因此在社会上的普及度较大。 本文主要对英国时尚界从1900年底到20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时装进行研究。 (二)研究意义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随着设计师们设计出了风衣和各种套装开始,英国服装进入了现代时尚的大流①。如今的英国更是世界有名的时尚之地,各种引领着世界潮流的大品牌也层出不穷,英国时装同时也成为了全世界各个国家所追求的一种时尚。因此,对20世纪英国时装历史发展与演变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二十世纪英国时装历史发展与演变 (一)二十世纪初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20世纪初期,由于艺术风格上主要的表现形式为“绝对主义”“构成主义”以及“塔特林派”,这些艺术主张逐渐形成现代主义,将之表现在几何式的抽象主义,对当时英国的时装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逐渐影响到英国时装款式 ①:北京青年旅行社.伦敦服装.英国旅游攻 略.2012.6.28.(https://www.360docs.net/doc/f89323895.html,/yingguo/gonglue/4123.html).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音乐的历史,古代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尽管关于黄帝的传说夹杂着后人的理想成分,并有不少神怪内容,不完全可信。要把黄帝作为中国音乐的源头,也嫌太晚了:现代考古发现已把中国音乐的历史,从黄帝时代大大向前推进棗其历史远比黄帝时代古老! 商代高度发展的音乐,为周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周族的文化本不及商,其文化技术均取之于商。周灭商以后,在商的中心地区分封了卫国,而没有把自己的政治中心迁到商地去。周的音乐,也就是岐周的本土音乐,即是其原有的音乐。大约是出于笼络人心,缓和氏族矛盾的目的,周人往往自称“夏人”,后来因为“夏”、“雅”两个字那时读音一样,习惯上便把周人的所谓“夏”写成了“雅”。所以“雅言”就是周地的语言(音);“雅诗”(《诗经》中的大、小《雅》)就是周地的诗;“雅乐”,其实也就是周地的音乐(舞蹈)。 周代是最早对“礼”(祭祀、朝飨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规定的时代,这就是所谓制定礼乐。据说这一重大措施是周初的大政治家周公开始颁行的。礼乐制度影响及于其后几千年一直到清代结束,每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并不相同,但理论上都以周为法式却是一律的。如果说商代人尊事鬼神的话,那么周代人尊事的则是礼,对于鬼神,却是虽敬但却“远之”的。周代的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 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春秋时期,宗法制度渐次瓦解,异姓不妨结盟,同姓反会相攻,宗族、血亲观念逐渐被地域性的封国观念代替,各地区原来只能在社会下层流行的当地音乐随之而取得了自己应有的地位。《诗经》中的《国风》是各诸侯国的本国歌诗,《国风》绝大部分是春秋时期的作品,正是春秋时期各地音乐逐渐复兴才出现的现象。到后来,地方音乐甚至可以取代雅乐,用于礼仪了。郑国音乐(郑声)是首开其端的。正因为此,以维护礼乐制度为己任的孔子才会“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并说“郑声淫”(郑声浸淫雅乐),提出要“放郑声”(把郑声赶出雅乐领域)。但是孔子并不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孔子去世之后,各地方音乐的影响更加扩大,社会上称之为“新乐”,其中著名的有郑、卫、宋、齐等地区的音乐。“新乐”是从“新兴起”的意义上起的名字,如果从历史上说,其实不少“新乐”比号称“古乐”的西周雅乐更加古老。例如

中国近代服装发展的变化历程.

中国近代服装发展的变化历程 20世纪50年代的服装时代背景: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人民全力投人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潮流中。工人、农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很大提高,全社流朴素美,在穿着上更趋向于实用,结实,逐渐形成了蓝、灰,黑的时代。五六十实行计划用布,定量供应,做一件大褂比较费料,所以长袍也逐渐没落,取代的是一些方便节省的衣着形式。同时,革命的热情激励中国青年学生穿起了象征革命热情的服装。进驻各个城市的干部都穿灰色的中山服,青年争相效法,随后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也把长袍、西服改做成中山装或军服。 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前,中国社会仍存在各种不同的阶层,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因此比较复杂。而中国社会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也使不同的服装在中国得以发展,西式服装在沿海的一些大城市依旧十分受欢迎。 到了1956年1月,政府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改进服裝的宣传,号召美化人民的穿着。这时许多织布厂加强设计工作,出现了一批新品种、新花色。穿花衣的妇女和儿童逐渐增多,男子服饰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色彩依然比较单调。 当时典型的服饰及形象 男子服饰 新款中山装。新中国成立以后,新款中山装成为全国城乡广大人民普遍穿着的日常服裝,具体款式为:前襟4个口袋、5粒纽扣,袖口各3粒纽扣,立领上装翻领,后背没有横带。中山装在以后发展成为我国现代男子服饰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品种之一,他将中国的传统意识融入其中,并结合了西装的样式,和旗袍一起成为中国现代服装发展的有益借鉴。 还有衬衫和大衣。村杉主要有两种:一为长袖衬衫,直摆,尖领或方领,克夫袖,以为白色,也有淡蓝色和灰色;二为短袖衬衫,样式为翻领、翻驳头,胸前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据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想联系。 夏商两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从古典文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从内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 西周和东周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封建制社会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总结前历代史诗性质的典章乐舞,可以看到所谓"六代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蠖》,周时的《大武》。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赖于此,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诗经》中最优秀的部分是"风"。它们是流传于以河南省为中心,包括附近数省的十五国民歌。此外还有文人创作的"大雅"、"小雅",以及史诗性的祭祀歌曲"颂"这几种体裁。就

其流传下来的的文字分析,《诗经〉中的歌曲以可概括为十种曲式结构。作为歌曲尾部的高潮部分,已有专门的名称"乱"。在《诗经》成书前后,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根据楚地的祭祀歌曲编成《九歌》,具有浓重的楚文化特征。至此,两种不同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南北交相辉映成趣。周代时期民间音乐生活涉及社会生活的十几个侧面,十分活跃。世传伯牙弹琴,钟子期知音的故事即始于此时。这反映出演奏技术、作曲技术以及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古琴演奏中,琴人还总结出"得之于心,方能应之于器"的演奏心理感受。著名的歌唱乐人秦青的歌唱据记载能够"声振林木,响遏飞云"。更有民间歌女韩娥,歌后"余音饶梁,三日不绝"。这些都是声乐技术上的高度成就。周代音乐文化高度发达的成就还可以一九七八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曾 侯乙墓葬中的古乐器为重要标志。这座可以和埃及金字塔媲美的地下音乐宝库提供了当时宫廷礼乐制度的模式,这里出土的八种一百二十四件乐器,按照周代的"八音"乐器分类法(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几乎各类乐器应有尽有。其中最为重要的六十四件编钟乐器,分上、中、下三层编列,总重量达五千余公斤,总音域可达五个八度。曾侯乙墓钟、磐乐器上还有铭文,内容为各诸侯国之间的乐律理论,反映着周代乐律学的高度成就。在周代,十二律的理论已经确立。五声阶名(宫、商、角、徵、羽)也已经确立。这时,人们已经知道五声或七声音阶中以宫音为主,宫音位置改变就叫旋宫,这样就可以达到转调的效果。

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的历史与现状

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的历史与现状 20世纪中国音乐史也称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一、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对象 音乐史和音乐史学的区别:音乐史是指客观存在过的人类的音乐活动及其发展过程。音乐史学是音乐史学家以音乐历史为对象,进行专门研究的一门学科。 二、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目的 鉴往知来以史为鉴 探求历史的发展规律 ▲音乐史学:尽可能客观的描述人类音乐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史学是通过尽可能客观的描述,或对其发展动因和结果的系统科学阐释,达到音乐文化传承、积累和传播的目的并使人们在不断完善和健全对音乐艺术发展途径的自我认识中,增强后人创造新的音乐文化的能力。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是对相去不远的音乐文化历史的研究,与当下的音乐文化发展进程具有更直接、密切的联系。因此,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就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具备特有的现实借鉴价值。 三、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的本体性征 ▲音乐史学是研究一定范围内音乐文化动态的发展过程。音乐史学的研究必须关注音乐文化历史展衍中的连续性。 ▲音乐本质上是音乐艺术史,音乐史学的主线无疑应当是人类在音乐审美创造与审美实践中的历史发展过程。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一时期的音乐审美创造与审美实践相关的历史人物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发展历史概述 陈聆群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在20世纪》这篇文章,对20世纪音乐史学发面具有重大影响。 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发源于20世纪初期 清末,有部分学者做了大量关于音乐的笔记,包括赴海外留学的

学生,他们最初的笔记是中国近代音乐史学研究的史料,正式成文是1936年李树化的《近代中国艺术发展史》。 20世纪30年代末,毛泽东提出了“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予批判的总结”的任务。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的观点。阐述了“五四”前后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特点,并对中国文化战线发展历程作了具体的评论。 20世纪40年代新音乐运动史研究的直接影响: 1、确立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以及用“新”“旧”的准阶级分析的标准,对音乐现象、人物和作品进行甄别的方法。 2、通过初步开展的“新音乐运动史”的教学,将教学与史学研究进行了较早的联系。 3、对20世纪四十年代前的史料作了一定程度的汇集。 中国音乐史学学科的真正建立在1957年至1958年间。1957年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的一个小组,提出了“中国近代音乐史纲”。随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各自建立了研究小组,开始了史料调查、搜集和整理工作,并制定教学大纲草案。 在“大跃进”年代,人们鼓足干劲争上游,在1959年先后形成书稿大概有四部,都为油印本。一部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李铨民为组长,汪毓和为副组长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稿编写组,编写成果有:黄翔鹏、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稿》一共为五编。还有一部较为重要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参考资料》一共20册。这一小组由于学术观点的不同,汪毓和根据自己的观点又编写了一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上海音乐学院以陈聆群教授为主的音乐组编写了《中国现代音乐史纲》;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刘再生老师编写的《中国现代音乐史讲义》。 1961年,在北京(香山)召开了由文化部音乐教材编写组组织

20世纪男装发展史

学习20世纪男装发展史的重要性: 近百年来,欧美政治、经济、文化渗透全球,服装文化也是其中之一,这种影响是颠覆性的。改变了大部分国家的着装风貌。中国自推翻清政府之后,国人的男女着装就基本以欧美服装风格为基础。时装界的潮流总是呈现一派“风水轮流转”的趋势,不论老辈新秀总游走于复古与未来间,试图以新的语汇重新解读时装风格。所谓的风格其实是经过无数人追捧拥戴,经过雕琢提炼,形成一个年代的缩影,最终载入史册,成为历史上璀璨的宝石。所以要从事男装设计,研究男装风格,必须先了解男装的发展历史。 –1900—1919 –王孙落事业成 关键风格: 1.1、长至臀部的西装搭配修长的裤子,衬衫的衣领变小。 2.2、燕尾服简化,男士无尾礼服在美国纽约诞生。 3、军用服装和色彩开始流行,如海军蓝、海军绿、陆军卡其色。 1.4、风雨外套从英国传至美国。 1920-1929 身体需要浪漫空间(小资情调当道) 关键风格: 1.1、长至臀部的西装搭配修长的裤子,衬衫的衣领变小。 2.2、燕尾服简化,男士无尾礼服在美国纽约诞生。

?1930-1939 好莱坞成衣架(时尚形象 是完美成熟的银幕偶像) 关键风格: 1.1、英式立裁西装被认可,特点为腰部合身、宽肩、 大翻领。营造收腰贴身、背挺肩拔的成熟形象。 2.2、水手领和一字领的T恤被当作外衣穿着。 3.3、狩猎夹克流行。 ?1940-1949 不从军也要穿军服关键风格: 1.1、宽肩收腰的日常西装依然盛行。 2.2、军服风格大行其道,如防水风衣、皮革飞 行夹克、斜纹棉布裤、羊毛衫及T恤流行, 成为大众休闲服装。 ?1950-1959 新纨绔子弟(50-60 年代婴儿潮) 关键风格: 1、商务西装的主要廓形为自然肩形的西装和常春藤样式。 2、蓝色牛仔、黑色皮夹克成为叛逆符号。(这两种服装由于詹姆斯·迪恩在电影《无因的反抗》和马龙·白兰度《码头风云》中穿着而风靡一时)

归纳智慧树知到201920世纪西方音乐章节测试答案.docx

第一章 《塞吉洛斯的墓志铭》的音乐形态是答案:单声歌曲 “散而有序”中的“散”指的是答案:区域的变化 西方音乐历史,目前全球公认的段分为答案:7个阶段 文艺复兴之前的西方音乐历史阶段是:答案:中世纪时期 一部出现在1607年名为《奥菲欧》的歌剧,是以下哪个历史阶段的作品:答案:巴洛克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音乐的核心活动地区为:答案:意大利 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重要音乐家,他一生没有离开过:答案:德国 古典主义时期的西方音乐活动中心在:答案:维也纳 泛欧洲的艺术浪潮在19世纪被称为:答案:浪漫主义 本集课程视频的4分35秒处,出现了一段芭蕾舞。聆听并观赏,你认为音乐的风格属于:答案:20世纪 本集课程视频的4分41秒处,音乐的情绪发生了变化,你认为此时的舞蹈者在表现:答案:紧张 反复聆听《塞吉洛斯的墓志铭》,你认为的旋律与里拉琴伴奏的旋律是否是相同的?答案: 相同 中世纪时期,西方教会音乐以哪种形式为主:答案:人声曲 以下哪种音乐是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答案:奥尔加农

圣咏是一种怎样的音乐形态:答案:单声音乐形态 中世纪圣咏采用的语言是:答案:拉丁文 巴洛克音乐晚期三杰不包括以下哪位作曲家:答案:蒙特威尔第 《尤丽迪茜》是哪个音乐时期的开端标识作品:答案:巴洛克 古典主义音乐三杰不包括以下哪位作曲家:答案:威尔第 20世纪西方音乐的第一时间界标是:答案:1945 本集课程视频的4分35秒处,出现了一段芭蕾舞。聆听并观赏,你认为音乐的风格属于:答案:20世纪 本集课程视频的4分41秒处,音乐的情绪发生了变化,你认为此时的舞蹈者在表现:答案:紧张 第二章 西方音乐历史段分的客观依据是:答案:风格特征 音乐的不同种类为称为乐种,区分不同乐种的客观依据是:答案:风格构成 风格一词的西文原义是:答案:一种带尖的工具 风格一词的中文语源要追溯到中国哪个朝代建立的乐府文化运动?答案:秦朝(公元前221 年至前207年) 风格一词中的“风”,在中国音乐里的解释是:答案:民歌

中国音乐史重点知识

中国音乐史重点知识 我国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 答:上海国力音乐专科学校, 成立于 1927年, 这所学校的建立, 标志着中国高等 教育音乐的开始。 9、“五四”时期中国文化界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主流价值判断是什么? 答:欧洲音乐中心“以西为师”和“西化” ;中国音乐“落后”和“不科学” 。 10、王光祈对中国音乐学建设的主要贡献 ? 答:王光祈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在音乐学领域中努力进行探索的理论家。 主要著作有《中国音乐史》、《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等。通过这些论著,他第一次向中国人系统地介绍了欧洲音乐文化和理论,并促使人 们重视以科学的方法来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此外,他还在世界第一个提出了欧亚上存在的三个主要音乐体系的理论。 11、萧友梅对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贡献。 答:萧友梅是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创办者和首任校长。他在专业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教材,教法,音乐创作等方面做出了巨 大贡献,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本土的专业音乐人才,中国的专业音乐作曲也自他而始,改变了中国历史上音乐的“集体创作”和“依曲填词”的创作传统。 12、赵元任的“中国化”音乐发展观与实践。 答:要点:第一个注意到中国语言与中国音乐之间的特殊关系, 第一个明确提出 “中国化”的中国音乐发展道路,对于其“中国化”音乐发展观的实践进行了大量的 创作实践 (如《教我如何不想她》 , 中国化的和声探索等) 。此外, 他也是中国 第一个大型合唱曲《海韵》的曲作者。 13、刘天华对中国民族乐器发展的贡献。

答:要点:1在五四及以后西化之风甚嚣张上的社会背景下,提出“改进国乐” 的主张,明确提出中国音乐的未来发展应该“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神,一方面容纳外 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 2批评了音乐的贵族化 倾向,提倡音乐为民众服务; 3通过二胡音乐的创作,表演,研究和教学,身体力行 并卓有成效地实践了自己“改进国乐”的主张。 4此外,他还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中 最早和有意识地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搜索和整理的先驱人物之一。 14、 1920年代工农革命歌曲与“学堂乐歌”在音乐风格方面的主要区别? 答:前者大量采用了中国民歌中的城市小调进行重新填词而成,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特征,如澎湃用海陆来民歌填词的《田崽骂田公》、《五一劳动节》等; /后者的曲调来源则主要是欧洲和日本的歌曲,故而以西洋和东洋音乐为主。 15、瞿秋白对工农革命歌曲传播和创作的贡献。 答: 要点:《国际歌》传入中国的最早介绍者和译词者 (1923年 6《新青年季 刊》 ) ; 工农革命歌曲中最早的创作歌曲之一《赤潮曲》的作者(1923年 6《新 青年季刊》 ) 。 16、 1920-30年代红色根据地革命歌曲的主要音乐风格特征。 答:与工农革命歌曲相似,主要由民歌(城市小调)曲调填词而成,具有浓郁的中国 传统音乐风格(传统民族化音乐风格) ,如《红区干部好作风》就是用江西兴国山 歌《打支山歌过横排》曲同填词而成。 17、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体裁歌曲的曲目,创作年代,创作者背景和作者。 答:略 18、聂尔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贡献。 答:要点:左翼音乐运动的旗手,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音乐家, 电影和 戏剧音乐的早期重要创作者之一; 《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 , 1932)的曲作者。 19、冼星海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贡献。 (重点) 答:要点:抗日救亡音乐的旗手;中国民族新音乐(中国传统 +西方风格的音乐)的 成功实践者;中国现代合唱套曲的最伟大创作者之一(《黄河大合唱》 1939年, 中国合唱套曲创作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 。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典音乐发展久远,最早可追溯至黄帝时期,当时就有音乐作品的记载,而周朝制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乐也占了重要的地位。这里所说的“乐”并不是单独用乐队来演奏的乐曲。而是与舞蹈同时进行的古典音乐,古代称“乐舞”,另一种古典音乐用于祭祀和庆典的专用音乐,古代叫“雅乐”。到了唐朝更高立[乐府]专司其职,至于乐器的出现也始于远古时期。中国的古典音乐更为世界三大乐系之一,而东方国家的诸多音乐,若考证其本源的话。也都可以归属于中国古典音乐体系之下,可见其历史的悠远及辉煌是不能让人轻易忽视的,只可惜以西方音乐的巨大冲击下,使得我们逐渐与它疏远,诚为一大憾事。 一、谈谈中国古典音乐的乐律相传皇帝命伶伦律吕,同时按音律,铸钟十二件,以和五音,古代史书上称之为“五音十二律”。到了周代见于典藉记载:“五音十二律”已完全确立。 中国远古时代的古典音乐,是五声音阶。到了周代,增加了“变徵”(Fa)和“变宫”(Si),形成七声音阶,因为当时“三分损益法”,已经日臻完善,使五音十二律用于实际的音乐活动之中。五音:宫、商、角、微、羽约等于简谱:1、2、3、5、6 十二律又分为: --阳声六律--黄钟、太簇约等于简谱--1、2;姑洗、蕤(rui)宾、耒(lei)则、无射(yi)。 3、# 4、# 5、 --阴声六吕--林钟、南吕、约等于简谱--5、6;应钟、大吕、夹钟、中吕。7、#1、! 2、3 --七律:宫、商、角约等简谱:1、2、3;变徵zhǐ、徵、羽、变宫、宫。4、5、6、7 周代的音乐家,推算出的五音音阶序列、七音音阶序列,都很准确。所以,周代的“礼记”中的“礼运篇”中说:“五音十二律,还相为宫也。”这是中国古典音乐史上的伟大成就。所不同的是中国人用竹管的长短计算音律。而希腊人则用琴的长短计算法。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统法者都非常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用来巩固政权和促进社会的安定。因此,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历代的音乐家,都对音律的准确率作出过应有的贡献。到了明朝,音乐家--朱载堉yù,将自己对音律理论的研究成果,写入一本叫“律吕正义”的书中。被世人公认是音乐十二平均北的创始人。要比欧州早200年!他的理论被清朝圣祖皇帝玄烨以皇帝钦定的规格,颁布天下。 二、谈谈中国古代的乐器 1、相传公元前3000年,伏羲氏创造琴与瑟。比埃及发明弦乐器要早1000 年。 2、相传女娲氏时,发明了笙、簧、管、箫、笛等乐器 3、夏、商、周,历史上称为三代盛行铸钟,尤以周代为最。分为特钟和编钟 两种。 特钟:钟体硕大,声音优美而宏亮,主要用来庆祝节日、战胜利日、祭祀、报时,在钟体上铸字,用来记功等用处。 编钟:因为编钟具有十二平均律的功能,因为音高的不同,钟体有大有

20世纪—21世纪初中国作曲家的艺术歌曲创作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89323895.html, 20世纪—21世纪初中国作曲家的艺术歌曲创作特点 作者:刘懿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7期 【摘要】本文是对20世纪至21世纪初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特点的概述。分析艺术歌曲在整个民族音乐艺术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从民族特殊性、扩大选题、诗歌源头以及作曲家丰富的写作技巧角度论证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发展的规律性。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歌曲创作;创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国音乐文化具有深厚久远的歌唱传统,这些传统决定了声乐体裁在我国专业作曲家流派中的特殊性。声乐体裁往往是中国作曲家艺术探索的中心,从古至今艺术歌曲的音乐体裁一直是探索的主要对象之一。众所周知,音乐理论紧跟实践运用;因此,研究者们对中国声乐作品发展进程的众多体裁感兴趣,也是合情合理、显而易见的。 研究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艰难历程就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考量,但是,也可以在不同题材研究的基础以及在这些题材历史继承性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考量。艺术歌曲创作最重要的意义是编写了整个民族文化历史,其中民族性占首要地位。20世纪中国的许多专业作曲家就 是以歌曲和抒情歌曲作为开端,开创了他们的事业。 贺绿汀的创作,以聂耳、冼星海、刘志、刘雪庵等人的创作为中心。对于后一代的作家来说这些音乐创作前辈们至今意义犹存。近十年的现代作品和珍贵的艺术作品创作都明显露出了周期性表现,并证明了这种周期形式的现实性和前景性。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展现20世纪到21世纪初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重要特征,以及对民族音乐创作、东西欧音乐传统风格的影响。我们将讨论该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音乐和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决定着汉语不同方言中的语音对旋律特征的影响程度,并把声乐作品中的作曲和戏剧创作变成具体的思维形象,以及复杂结构、题材和修辞方面的民族音乐思维元素。 20世纪同时也是中国成就西方音乐思维和作曲技术的时代。中国20世纪到21世纪初的音樂发展史中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在1920-1930年代,第一批民族作曲家开始了他们的创作。中国音乐教育奠基人为萧友梅(1884-1940),他是中国第一位专业作曲家,在国外受过音乐教育的他,也开始在自己的作曲中利用和发展西方作曲技术。

(完整版)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华民族的音乐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历程,在这历程中,其自身也在不断的碰撞、改进与融合,最终形成了今天我国音乐的繁盛局面。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重视简析中国音乐史的发展特点分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本文将简要分析中国音乐史的发展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促进中国音乐文化活动更好的开展下去,帮助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不断提高其发展的水平。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音乐史整体发展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孕育出了许多璀璨的、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艺术,其中音乐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原始生活中,“劳动中的欢呼声”这是原始音乐的最初的萌芽,也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音乐和舞蹈还是一种人类语言的延伸,因为这样人与人才能更好的沟通,而关于中国音乐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例如:巫术起源说、异性求爱说、语言扬抑说、摹仿自然说、信号说。 中国音乐的形成期,是远古时期至公元一千八百四十年,包括: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秦汉。自商朝起就有了“五音”,到周朝就已经出现了“七音”,大约到周朝末年,我国便形成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还出现了《伶洲鸠问乐》的故事,其来源是:周景王问乐官伶州鸠,问七音是什么?伶洲鸠便把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个音阶名列举了出来,于是周景王还问十二律是什么?于是伶洲鸠就把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等十二律名完全例举了出来。这向我们揭示了中国音阶发展的历史线索,这一时期为中国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