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大一上)期末复习课件

管理学(大一上)期末复习课件
管理学(大一上)期末复习课件

第一章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重要性

二.什么是管理

1.概念: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通过计划,控制,组织,激励,领导等手

段对组织资源进行协调的过程。

2.含义(5点,p4):

A.管理的手段是计划,控制,组织,激励,领导五个职能

B.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也就是以有效率的和有效果的方式实现组织的目标

C.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中,是协调组织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D.管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组织资源包括实物,财务,人力资源,以及其他无形资源

E.管理是对组织的协调

3.管理出现的原因:是为解决资源有限和多种需要之间的矛盾而出现的

三.管理的特点(P11)

1.综合性

2.科学性(实验+归纳方法)--用科学方法论证,揭示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实验方法,

归纳方法

3.艺术性—在管理的基本规律的指导下,不同主体选择的具体管理方法不同

4.系统性---子系统相互影响有机结合成组织的整个大系统

5.不精确性

6.发展性---随发展完善

四.德鲁克的管理思想

1.管理是关系到人类福祉和世界未来的决定性因素

2.管理是工具

3.管理学强调通过人力和各种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达到既定目的

(管理三层次):基础管理,管理职能,战略管理

五.管理与危机管理的区别

1.危机的定义: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

能对组织人员,产品,服务,资产,声誉造成巨大损伤。

2.危机的特点:突发性-难以预测性-严重伤害性-舆论关注性

3.危机管理定义:为避免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危机预防,危机处理等管理行

4.企业发生危机的根源:企业没有认识和适应环境

5.危机的一般环节

6.处理危机原则(5点):

a.及时

b.诚恳

c.准确处理

d.专门化处理

e.积极

7.处理危机方法(4点):

A.迅速掌握情况

B.对内部员工:不乱说

C.对事故受害者:负责的态度

D.对新闻传播媒介:及时通报真相,不隐瞒

社会责任:对利益相关者负社会责任

介绍中国管理界面临的实际任务

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时期,正面临着人类历史上,不论从任何尺度

来说,都是规模空前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公平的挑战,一方面取得了最迅速的经

济增长,另一方面各种经济与社会矛盾明显化,焦点与热点问题涌现,不同的

学界面对着不同的挑战。

中国管理学界的历史传承较少,近20年来埋头引入消化西方管理学的理论、方

法、工具。需要接着西方管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管理经验讲

第二章管理学思想发展史

一.早期管理思想

1、原始人的管理活动:狩猎

2.埃及金字塔(运用分工,技术,管理

3.孙子兵法

4.瑟诺芬的劳动分工思想:制鞋.

原则是: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能工作得最好。(未必,足球员。)

6.亚当斯密的分工思想

7.巴贝奇的管理思想,提出建设性意见(7点’):

A .分析制造程序及成本

B .根据时间研究技术

C .建设一套对人人有利的建议制度

D .分析企业的实际工作时宜采用比较分析法

E .应重视研究发展工作

F .生产程序的管理应该集权化,以求经济

G .根据所得决定所需

二.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思想产生的背景)

传统管理思想:延长劳动时间或增加强度,工人要求相反,劳资矛盾日益激化。

– 要求:既解决劳资矛盾又不减少剩余价值

1.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3点)

A .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最高工作效率是共同富裕的基础

B . 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途径

是使管理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

C . 实施科学管理的关键是劳资双方进行一场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应该变革思想,相互帮助,

通过协作共同努力提高生产效率

2.“泰勒制”的主要内容(5点)

A .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制定出工人操作时间和工作定额,以精神的工作状态为前

提,提高工效。

B .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晋升,主张工作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C .明确划分管理和作业职能。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和工人负责。

D .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E .管理和劳动分离

5、15世纪的意大利,曾出现过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马基埃维里的领导四原则

1)得到群众的拥护;

2)使组织有凝聚力

(一群人将不能成为一个群体;

物理上一滴水将成为水气,而众多水气

不能形成水。); 3)强烈的生存意志;

4)高尚的品质和非凡的能力

(不全,彼此相关)

2. 对泰勒科学管理的评价

(贡献)

A .泰勒第一次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

B .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以及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提高生

产效率

(局限性)

A . 坚持经济人假设理论

B . 只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社会因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 . 只解决了个别工作而没有解决整体工作

三.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法约尔定义的管理理论: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经过普遍检验并且得到论衡

的一套有关原则,标注,方法,程序的完整体系。

2.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内容

A .企业的活动类别(6点)

a .技术活动:生产,制造 b.商业活动:采购,销售 c.财务活动 :资金的取得,控制d.

安全活动 :商品及人员保护e.会计活动:盘点,会计,成本,统计 f.管理活动:计划,

组织,领导,激励,控制

3.管理的基本原则(14条)

A .劳动分工 B.权利与责任 C.纪律 D.统一指挥 E.统一领导(股东大会?) F.个人利益服

从集体利益 G.合理的报酬 H.适当的集权与分权 I.指挥链(跳板原则) J.秩序 K.公平(奖

惩,尊重人的平等)

L . 保持人员稳定(非制造恐慌) M.首创精神(技术创新的目标) N.人员的团结 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管理能力显得更重要,而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减少。 3. 对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评价

(贡献) A . 第一次对企业全部内容混杂区分

B . 从个别经验到一般管理演绎,与泰勒实验归纳不同

C . 第一次从泰勒的细节到研究整体,理论性更强

D . 对管理职能的提炼,创立了管理学基础,是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此后西方各种管

理学理论实践的重要依据

(局限性)

A.管理原则有限,过于僵硬

(了解)能力结构: 随着组织层次中职位的提高,人员的技术能力的相对重要性降低,而管理能力的要求逐步加大;

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管理能力显得更重要,而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减少。

四.霍桑实验和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

(霍桑实验及其主要内容)

1.霍桑实验背景

A、标准化使得劳资矛盾日益尖锐;

B、工人日益有组织地与雇主斗争;

C、体力劳动日益减少,技术工人日益增加

D、单纯运用古典理论已不能满足需要

–地点: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

–目的:研究有关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程度。

2.霍桑实验内容

A.工厂照明实验——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的是劳动医学的观点

i.于是分照明控制不变和增强二组,研究照明情况对生产效率影响。

结论:两年实验,没有影响

B.继电器装配室实验

改善: 1)管理作风和方式.允许女工工作自由交谈

2)休息时间(午休);

3)工作的单调性(茶、音乐);

4)工人报酬(团体计件)

结果: 以上各种改进都提高了生产效率.

C.大规模访问与调查阶段

结论:工人工作效率的高低受到同事的影响,影响生产率的最重要因素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报酬和工作环境。

D.接线板接线工作室实验(企图形成“快手”对“慢手”,提高生产效率)

结论:大部分成员产量”过得去”后故意限制产量,不成为慢、快手;不做

告密者、自以为是;存在派系。

(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

1.主要内容:

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

B、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靠效率维持;

–非正式组织:靠情感维持影响行为倾向。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工作态度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D.企业应该采取新的领导方式

结论:新型的领导通过对职工“满意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2.对梅奥理论评价

◆(贡献):

◆开创了人群关系学派研究管理的新领域,奠定了行为科学(开创了管理

的新领域)基础。

◆克服了古典管理理论“经济人”假设的不足;

◆(局限性):

◆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和感情的作用;过分否定经济报酬的影响。

五.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1.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5点)

(1)组织是一个合作系统(本我和组织不同)

(2)组织存在要有3个基本条件:

?明确的目标

?协作的意愿

?良好的沟通

(3)组织效力原则:组织实现其目标的程度。

(4)组织效率原则:组织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运用资源的程度。

例:1元资本可完成的工作用了2元完成,说明效率低。

(5)权威接受论:管理者的权威不是来自于上级的授予,而是来自于自下

而上的认可。

六.现代管理学派

管理程序学派(孔茨划分五大职能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基本原则与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相通)

行为科学学派(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及其产生原因)

决策理论学派(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包括四个阶段

–情报活动

–设计活动

–抉择互动

–审查活动

决策可以区分为性质相反的两种决策:一种是程序化决策即结构良

好的决策;另一种是非程序化决策,即结构不良的决策系统管理学派(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研究组织管理活动及其管理职能)

●认为:

–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个要素所组成的开放系统

–组织同时又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取得动态平衡

权变理论学派(核心是针对不同环境而权益变化的一种管理理论)

●权变因素:

–组织的规模

–工艺技术

–管理者的位置

–管理者权力

–个人差别

–环境的不确定

认为组织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而选择最好的管理方式管理科学学派(注重定量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以求的管理的程序化和最优化)

●主要特点:

–力求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分

–各种可行的方案均是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广泛的使用电子计算机

经验主义学派(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经验)

管理理论发展过程:随人类对自然和自身认识的提高而提高

第三章计划职能

一.计划的含义

计划:是对未来行动方案的一种说明,包括定义组织的目的和实现方式.

●“计划工作”(动词)含义:是过程,包括:预测未来、设立目标、决定政策、

选择方案的连续程序.

●预先计划往往具有重要意义

●计划往往包括4w1h:谁,哪里,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

二.计划工作的特点

1、为组织目标服务

2、、计划工作首要、核心导向

3、任何管理者多少参与计划工作

4、讲资源效益

三、计划的作用

1、是管理者指挥的依据。

2、是降低风险、掌握主动的手段,能够有效应对变化性以及不确定性。

3、是提高效益的方法,有利于减少重叠和浪费活动。

4、设定了目标,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标准。

四.计划的类型

1.短期计划、中期与长期计划

3.战略计划、管理计划和作业计划

4.

战略管理

目标管理

社会责任含义:组织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提高自身利润的同时,对保护和增加社会福利的关爱。

第四章控制职能

一.控制的含义与过程

1.控制的含义

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2.控制出现的原因:授权

3.控制的过程:

A.界定控制的子系统,如生产过程

B.识别所要获得的信息种类。

C.订立衡量标准。

D.收集数据。(方法一般有:书面报告、统计报告、口头汇报、个人观察(现场查看)、群

众来访)

E.将实际绩效与标准比较。

F.诊断偏差原因并采用管理行动纠正偏差。

绩效考核问题:重点关注结果,考核德能勤绩兼备。但是缺乏对业务流程,标准的考核,哪些方面存在风险问题无法考核。

二.控制的类型和方法

控制的类型

(一)按时间点划分

1、事前控制: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例:在工程中标之前招聘合适的人才、采购质量、技术保证等;制度。

2、事中控制(或叫同期控制):在活动进行之中进行的控制。

?最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观察下属的行动。

3、事后控制:活动完成后进行控制。

?“责任追究型”。如产品检验;审计;事故处理

A.思考:哪个时间点是最好的控制时间?(事前)

(二)按控制源划分

1、正式组织控制:如预算、审计等。

2、群体控制:如影响新员工。

3、自我控制

(三)按是否与控制对象直接见面

1、直接控制。如现场查看

2、间接控制。如绩效考核。

控制的方法

1.人员

?(1)招聘合适的人员:价值观、态度和个性符合期望的人。

?(2)职务设计:职务设计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任务,工作的节奏,沟通关系。(反应控制标准)

?(3)规定可以接受和不可以接受的员工行为规范。

?(4)培训计划

?(5)作为激励手段的考核和奖惩制度、财务制度、审计制度等。

?(6)组织文化:理念、通过故事、仪式和高层管理的表率,传递行为信息。

2、财务

?(1)预算控制

如:总经理与财务经理会签购买手续。

?(2)投资控制:可以使用集体决策机制.

?国网公司改原财务部为预算部和投资部。

?(3)对公司对外进行的担保进行控制。

3、审计(内外审)

?对上述财务、投资、担保等进行内外部的审计监督。

4、作业过程控制

5、组织整体绩效控制的焦点

?顾客满意度;(第三方公正)

?潜在投资者看法;(第三方公正)

?雇员满意度;

?市场份额;(第三方公正)

?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是否牢固。(第三方公正)

?

三.有效控制的特点

A.信息及时准确

B.信息得来符合经济性原则

C.控制灵活有效

D.衡量标准合理(标准:是战略执行的关键点)

E.通俗易懂

F.针对重点

第五章组织职能

一.组织设计的理论

1.组织的含义: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

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

2.组织设计的原因: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优势,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形成

最佳的综合效果。3.组织设计的任务:在组织中解决权力和责任的划分问题。

4. 组织理论(巴纳德)的重要内容:

A.组织是一种系统

B.组织有3个基本条件:

i.明确的目标

ii.协作的意愿

iii.良好的沟通

C.组织效力原则:组织实现其目标的程度

D.组织效率原则:组织实现目标过程中利用资源的程度

二.组织设计的框架体系与影响因素

1.组织设计的框架内容:

每个人做什么

每个人的权力

他人协助什么

3.优秀组织的特点:

(建立在分工、静态基础上思考)

分工明确合理。

即:无重复也无间隙。

沟通畅通

(右图缺少沟通)

精简

弹性(适应变化)

4.组织设计的通常步骤:

(建立在分工基础上进行,非团队)

A.据战略目标及企业层年度目标划分工作类别;

B.建立部门;

C.决定管理跨度;(即一个上司能够支持、教导和帮助他们实现目标的人员的数目。)

D. 确定职权(权力线是封闭的,再大的官也有人管)关系、定工作内容和标准、沟通关系;

需要以人为本制订工作内容和标准

例:奶制品检测工作内容与标准出问题

E.拟订制度;

F.各环节不断修改与完善;

5.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

组织目标

人员能力状况

规模(例:小零售店也不需要设事业部)

市场需求心理要求(例:售后服务部)

法律(必备税务人员、会计人员。)

资金资源

产品特点(例:电网需要应急反应,于是有抢修部。)

其它(例:农民抢试验黄豆,需要看守人员。)

三.组织设计的原则

1.组织设计原因: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形成最佳整体效果,使组织围绕战略目标高效协调进行。

2. 组织设计的任务:在组织中解决权力和责任的划分问题。

3.组织设计的原则来源:在大量实践基础上总结。

(一)传统原则

1.层级确定原则(内容包括):

A.每个人的岗位、任务、职责、权限

B.每个人在组织系统中的位置:上下级;

C.自己的工作程序和指示、信息渠道。

2.确定管理跨度

●影响管理跨度的因素有:

职能相近;

地区相近;

职能复杂性;

指导和控制工作量;

计划工作量

协调工作量;

管理者自身的能力和沟通程度;

管理者层级高低。高层一般4——8人,低层8——15人

下级人员能力

沟通程度。

3.统一指挥原则

4.权责一致

5.适当授权原则

6.经济原则

7.分工与协作原则

8.执行与监督相分离原则

9.精简与效率原则

(二)组织设计的动态原则

一.职权与知识相结合原则(保证职能部门功能的方法)

1、强制磋商原则(征求意见)。例如采购申请与财务先行磋商。)

2、赞同性原则(须征得职能部门的同意)

3、功能性职权:即上级直线指挥人员将某一方面的权力完全下授给某一职能部门

三.弹性结构原则

部门、岗位适时变化;多种用工合同,如临时工。

?四. 组织类型

(一)直线职能型

1.含义:把相似或相关职业的专家们组合在一起来组建结构。

2.部门设计:根据人数,产品,地区,顾客,生产过程

3.优缺点

(优点):

职责清晰;

内部便于信息交流;

部门内部有较高效率;

(缺点):

分工细、手续繁、反应慢。

最高领导协调工作量大。

各部门缺乏全局观念,不重视信息的横向沟通。

若授权职能部门权力过大,容易干扰直线指挥命令系统。

不能培养未来高层经理。

不适合多品种生产、规模很大、创新性企业 .

(二)事业部结构

1.含义:一个企业内对于具有独立的产品和市场、独立的责任和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

(有足够的权力能自主经营)的一种组织形式。

2.总部,分部职责划分(具体来说就是事业发展权,资金权)

i.企业总部是最高决策机构,研究和制订公司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计划及各项

政策。

ii.每个分部或事业部都是自治的,都有自己的产品和销售;分部经理对全面绩效

负责.

企业高层必须保持的决策权:事业发展(技术、市场定位、产品地位、经营方针、

价格策略等)、资金分配、人事安排权。

3.优缺点(优点):

i.发挥事业部经营主动性;

ii.高层专于决策;

iii.易培养高级经理。(空降兵)

(缺点):

i.活动、资源重复配置。

●各事业部都有完备的职能部门,管理机构、人员增多,成本加大。

ii.需要较多素质较高专业人员来管理事业部。

●技术及灵魂(豁达、沉稳、从容、淡定。)

iii.事业部间竞争激烈,可能发生内耗,协调较困难。

(三)生产工序模拟事业部形式(适合情况:企业规模大;无法分成事业部。

1.含义:让每个生产阶段都有自己的管理层、按内部价格定利润指标。

(四).委员会形式

1.两种形式:

参谋式

领导职能型

2.优缺点

优点:集体决策、避免偏见;便于协调各部门;鼓励参与。

缺点:委曲求全;责任不清、决策效率低

3、有效发挥委员会作用的办法(5点)

A.明确委员会目标;

B.精心挑选委员会人选;

C.规模不宜过大,能充分反应各方意见并决策即可;

D.事先通知议题,做好调研和准备;

E.委员会主席要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并引导、协调集体向目标努力。

(五)简单结构

1、含义:决策权集中于一个人的扁平结构。

2、适合情况:人少的小企业。如小干洗店。

(六)、项目小组形式(附加结构)

1、含义:指为完成项目而建立的组织。

2、特点:

成员分属小组与企业。

一般在项目组工作完成后解散的形式。

(七)、矩阵式(项目小组固定固化)

1、特点:

从项目小组发展而来。

同时有几个项目小组。

2.优缺点:

优点:促进一系列独立的项目得到协调,适合产品品种多变化大的部门

缺点:双重指挥混乱

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大于权力

(八)、网络结构

1.涵义:把一些不占优势的职能外包出去的一种新型组织结构。

2.比较适合于制造业,把广告、人力资源、财务、生产都可以外包。(如耐克,人力资源外包的问题)

外包的目的:为降低成本和聚焦核心的能力

(九).母子公司特点

母公司:依法注册,取得企业法人资格的控股企业

子公司:是母公司对去拥有全部或控股权的企业法人

五.组织变革(选择某种组织类型之外,组织自身也在变化)、

1.组织的生命周期理论:

创业期—聚合期—规范期—成熟期—衰退期或再发展期(通过组织变革与创新重获再发展,应该注意团队培养合作与自我控制,增加组织弹性)

2.组织变革动因:内外环境变化

3.变革方式:被动和主动—都是在改变人的行为

4.变革实施步骤:

发现问题

诊断问题

选择变革方法

正确选择改革策略

实施变革计划

六.优秀团队

1.优秀团队的特点:

目标明确

气氛轻松

成员乐于参与

注意倾听

2.团队的种类

?棒球队式:固守本岗位,显现的也是各岗位的效果。

?交响乐团式:固守本岗位,注意协作、整体表现。

?网球双打队伍式:可替补位置

注意:每个位置都是唯一的,因而极重要

第六章激励

注:激励理论主要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建立,并在研究美国产业工人中得到了验证。需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调整。

注意:首先调查需要时必须的

一.激励的概念

1.激励概念: 创设满足职工各种需要(包括自身生理需要和社会环境需要)的条件,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指引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注:不是所有需要的满足都会产生动机。

2.人力资源管理一般内容(完成激励)

不仅是招聘、人事管理—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工作岗位分析(包括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

?招聘与解雇

?培训:包括新员工与在职员工;在职员工培训分为在职与脱产。

?考核与反馈

?报酬:升迁、绩效工资(股权等整体激励计划)与奖惩(年度、先进等奖励)、工资、

福利(包括保险、退休)等。

注意:人力资源属职能管理,即被授权以协助和建议的方式支持直线管理人员

?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

?生理需要:维持人类自身生命的基本需要,如食物、水、异性、住房、穿衣等。

?安全需要:它是避免人身危险和不受丧失职业、财产、食物及住所等的威胁。

?社交需要:友谊需要

?尊重需要:自尊与被尊重

?自我实现需要:充分发挥自己才能并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2.评价:

总体符合实际,便于理解、运用在激励上

问题:缺少实证说服力。

实际中没有严格分层。

?三.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

A.保健因素:造成员工不满主要有以下原因,其改善只能消除不满,但不能使员工变得非

常满意及提高劳动生产率。

(包括):

公司政策与行政管理

技术监督系统,与监督着个人之间的关系

与上级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

工资,工作条件

个人生活,工作环境

地位

B.激励因素:使员工感到满意的以下原因,它们的改善能激发工作热情,进而提高劳动生

产率。

(包括):

工作具有成就感

工作成绩得到认可

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

具有较大的责任

在职业上能得到发展

2.对双因素理论的评价:

◆样本只有203人,且对象是工程师、会计师,在各自、安全、工作条件较好,

因此这些因素不起激励作用。

◆只有满意与不满意,太绝对。

◆认为的满意与生产率提高有必然联系,与实际不符。

◆第一类因素也有激励作用。

应用:提供了深度激励因素,增加工作本身吸引力。

三.弗隆的期望理论

1.内容: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既定的结果,而这结果对个体具有吸引力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强调主观心理判断过程.

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

2.启示:

◆找到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

◆设激励措施时尽量加大其效价;

◆控制好期望与实现的度的合理

3.基本要求:人们喜欢的结果—事先告诉,努力达到

五.帕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略)

?六.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1.内容:每个人不仅关心报酬的绝对额,还关心相对额。比较的内容包括横向和纵向

?七.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内容:当行动的结果有利时才会采取这样的行为,否则不会,这是环境对行为强化的结果,讨论的是外部刺激和行为的关系

2.启示:阶段目标,易看到行动结果;及时反馈;管理者可以通过强化他们认为有利的行为来影响员工的活动;多用正强化(利于自尊心),少用负强化。

原因:如果激励惩罚过严,会压缩个人的自我控制范围、自觉性、自尊心理, 降低生产率。(正强化):有助于正向思考,不是意识决定成功,而是意识创造成功的行动

八.激励的一般原则(人员激励原则):

?目标结合原则:设定结合组织和个人需要、并具有一定难度的具体目标。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物质激励是基础。

电力企业需要注意长期激励。如股权、养老金等。

?内激(工作乐趣)与外激(得到薪酬等)结合原则

?按需激励原则

?民主公平原则

(精神激励方法):

?目标激励(价值观如超市发、结合个人目标)

?内在激励(工作本身)

?形象激励

?荣誉激励

?参与激励

?感情激励

?树立榜样激励

管理学原理笔记汇总

管理学原理笔记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一、什么是管理 1、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2、国内专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3、教材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概念:要点:1、预期目标; 2、必须存在于社会组织之中; 3、本质为协调; 4、协调的中心是人; 5、协调的方法有多样:关键是由机智和经验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 二、管理者做什么 管理职能和过程:法约尔5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孔茨著作《管理学》中——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一般的教科书已将管理的职能精简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代表人监督者企业家 领导者传播者干扰对付者 联络者发言人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管理技能:卡茨(L.Katz)的看法: L.Katz教授在研究高层管理人员成功所必须的特征时,把成功的管理人员在 完成工作时所显示的技巧(skill)概括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者的三种类型:平均的管理者:一般的管理人员。 成功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标志。 有效的管理者:用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 的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准。 管理系统:两种基本系统: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不与与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 用,不受环境的影响; 开放系统(open system):动态地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 作用。 在不同和变化的情境中进行管理 三、什么是组织 1、组织的特征: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组织日益成为 更加开放,灵活和响应变化的实体) 2、变化中的组织 传统组织:稳定的、缺乏灵活性、关注职位、根据职位定义工作、个人导向、永久

2016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张成福《公共管理学》内部资料

【名师指导】2-8月份是专业课复习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对于跨专业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参考书精读2-3遍,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2-3个问题为宜。由于这段时间很关键,大家完全可以而且应当把专业问题都吃透。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真题中变换着面孔出现。所以,大家在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察点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以上仅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更多备考方法、策略、规划请到我们的官网查询,必能满足你的期待。 公共管理学张成福 第六章公共组织管理 【考点1】组织的性质 1、静态组织观:以组织结构为研究的主要取向。认为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和需要,按照一定形式联合起来的,是有特定结构和活动方式的人的群体。如马克斯·韦伯的科层论。 2、动态组织观:从组织成员的相互交往行为的角度。 3、生态组织观:以组织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平衡角度为研究的基本价值取向。 4、精神的(心态的)组织观:以心理或精神为研究的价值取向。 【考点2】公共组织的特性 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在科层组织和管理方法的采用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二者在本质是存在着不同。通过与私人组织的对比,公共组织的特性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公共组织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

公共组织行政的推行,在于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以最好的服务来争取民众的拥护和支持。相比之下,工商组织的目的与动机,则在于追求“个人利益”,其一切活动与决策以产品价格为决定因素,以赚钱为目的。 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 公共组织的活动:预算的编制、人员的晋升、资源的使用等,都必须在法律的规范下行动,这与私营组织有所不同,私营组织虽然也要依法行事,但法律的角色是边缘性的,只要是法律未明文禁止的皆可行动。 再者,公共组织所制定与执行的法律带有权威性和强制性,而私营组织所制定的规则,人员的服从是自愿的。 3、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 公共组织除了向上级行政单位负责外,同时也要考虑其服务对象、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的要求,接受他们的监督。 4、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5、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 6、公共组织政治因素的考虑 公共组织的行动发生于政治环境中,其制定的政策和行动的后果都具有政治意义。 7、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 8、公共组织的独占性 公共组织的目标是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大多抽象模糊。相对而言,私营组织的目标技术创造利润,企业的一切活动均以此标准来衡量。 9、公共组织的强制性 公共组织的活动本身具有强制性,凡是在其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皆有管辖权,并有权依法对公民违法行为进行处分。 【考点3】公共组织设计与管理的一般原则 1、统一指挥,统一目标 统一指挥的前提条件是统一目标。要实现目标统一,就必须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并分配给每一部门和个人,使每个部门、每个人的目标成为实现组织总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目标为基础,建立各种形式的责任制,讲求合理分工与协调。统一领导是统一指挥的关键。机构设置统一是统一指挥的保证。 2、分层管理,分权治事 要实现分层管理,分权治事,就必须处理好两种基本关系。一是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在被管理单位和人员不变的情况下,两者呈反比例关系。二是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首先只设立必要的管理层次,其次,实行逐级指挥,逐级负责制。最后,实行分权管理。

大一管理学期末考试样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管理的核心是( D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2.霍桑实验的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B )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 3.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 A ) A.科学管理理论B 行政组织理论C.行为科学理论D.权变理论 4.直线型组织结构一般只适用于(B ) A.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B.没有必要按职能实现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C.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中型组织D.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大型组织 5.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D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 C.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6.专业化管理程度高,但部门之间协调性比较差,并存在多头领导现象.这是哪类组织结构类型的特点?(B) A.直线制 B.职能制C直线职能制D.事业部制 E.矩阵制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权变理论是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提出来的. (×) 2.需求层次论是激励理论的基础理论。( √) 3.决策最终选择的一般只是满意案,而不是最优案。( √) 4.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直接指挥下级的数目. 管理幅度应该适当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 √) 5.冲突对组织都是有害的,冲突管理就是要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冲突. (×) 6.管理的效益原理认为:管理工作都应该力图以最小的投入和消耗,获取最大的收益. ( √) 7.最小后悔值决策法中的后悔值就是机会损失值. ( √) 8.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公平感觉取决于其每次的投入与报酬之间是否对等. (×) 9.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更加倾向于坦率的和直接的交流式(×) 10. “萝卜加大棒”是泰勒制的管理信条。( √) 三、多选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AD ) A.自然属性 B.艺术性 C. 科学性 D.社会属性 E.实践性 2.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 ABEF ) A.计划 B.组织 C.指挥 D.协调 E.领导 F.控制 3.管理的主要技能包括( ACD ) A.人际 B.诊断 C.概念 D.技术 4.电子会议决策法的主要优点有( ACD ) A.诚实 B.先进 C.匿名 D.高效 5.目标管理的特点包括有( ACD ) A.以目标我中心 B.格监督 C.自我参与D自我控制 6.控制工作的基本工作容包括(ABC ) A.确定控制标准 B.衡量工作绩效 C.纠正工作偏差 四、简答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答: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现简述如下: (1)、战略管理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人本管理的思想得到极大的丰富的发展;

大学管理学期末考试考试试题完整版

大学管理学期末考试考 试试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本科管理学出题参考答案 3、管理者和管理机构是:(第一章) (1)管理的主体√(2)管理的对象 (3)管理的目的(4)管理的手段 1、组织的各类资源(事物)是:(第一章) (1)管理的主体(2)管理的对象√ (3)管理的目的(4)管理的手段 1、管理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表现在:( P10 2、3 ) (1)不精确(2)复杂性 (3)边缘性(4)可靠性 2、管理人员按所处的组织层次可分为:( P12 1、2、3 ) (1)高层管理者(2)中层管理者 (3)基层管理者(4)作业人员 3、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有哪些 (P15—P16) 管理者的角色包括: 人际关系方面1、名义首脑,2、领导者,3、联络者,

信息传递方面4、监听者,5、传播者,6、发言人 决策制定方面7、企业家。8、故障排除者。9资源分配者,10、谈判者。 管理者的技能包括: 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概念技能。 5、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是指: P15 (第一章) (1)专业技能(2)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4)沟通技能 6、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的技术和方法是指:(第一章) (1)专业技能√(2)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4)沟通技能 1、企业 (P18)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盈利,进行自主经营,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单位。 4、现代管理中,最一般的和最基本的管理手段主要有:(补充 1、2、3、4 ) (1)行政方法(2)经济方法 (3)法律方法(4)技术方法和教育方法

管理学笔记

管理学笔记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管理学原理】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4、6、8章是重点,尤其第4章,要花本科80%时间复 习,1、3、5、7章非重点 第一章管理的历史发展 古典管理理论,近代管理的发展★ 姓名理论称号要点内容 泰勒科学管理理 论 科学管理之父 提高劳动生产率;标准 化;刺激性工资报酬制 度;精神革命;职能工 长制;例外原则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 论 管理过程学派理 论创始人 六种经营活动:生产、 商业、财务、安 全、会计及管理 活动; 五大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 协调、控制 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理 论 组织理论之父 法理大于神授 官僚制、科层制、理想 的行政组织 巴纳德一般组织管近代管理理论的见下

理理论奠基人 梅奥人际管理学 说 霍桑试验、工人是经济 人、社会人、企业中存 非正式组织、行为科学 巴纳德的一般组织管理原理 1、组织论的管理论 理论结构:个人假设-〉协作行为和协作系统理论-〉组 织理论-〉管理理论 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有意识协调的行为或 力的系统,包含三要素。 正式组织三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 组织是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统一。 3、组织平衡: 是组织与管理之间的联结环节,包括: ①组织内部个人和整体的平衡,②组织与环境之间的 平衡③组织动态平衡(第十章) 4、管理人员的职能 ①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②从组织成 员那里获得必要的努力;

③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④领会组织 整体把握管理艺术。 当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 ①管理过程流派,②管理科学流派③组织管理 流派 ④行为科学流派⑤经验管理流派⑥其他学说 和流派 组织管理流派 行为科学流派、经验管理流派可能出选择题 管理学发展的显着线索 A.科学化理性化线索 B.人道主义线索 C.管理过程线索 D.实证分析线索 第二章组织管理原理★ 个体行为的假设★(多选)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管理人假设 D.复杂人 组织生活中个体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A.行 为:决策决定方向,心理力量决定强度; 目标、知识、思维方式制约决策,情感影响心理力量; B.学习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八年专注于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4名学员成功考上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包括初试第二名侯liyuan(1对1学员,374分,二本)。 更有8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 人指导一对一指导!

2015年北邮行管考研参考书(官方版) 615 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为主);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819公共管理专业综合 《行政管理学》(第四版),夏书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郑航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为主); 北邮参考书复习特点解析: 夏书章的《行政管理学》框架非常明晰第一遍背诵的时候列出整体框架笔记 《社会学》关注重点概念的定义重点理论的内容 张成福的《公共管理》条目较多我认为公共政策是重点一定要熟练背诵可能有些问题会混淆注重重点概念的区分 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在近两年的比重越来越大可能因为翻译的问题或者外国人思路的不同

以下由育明教育考研考博辅导中心提供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二.公共管理的性质:(育明教育注:了解) (1)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强调多元价值; (5)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把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三.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育明教育注:重点) 依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的观点,尽管研究公共管理的途径及理念有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以及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 (一)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 1.背景: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70年代,由于对传统公共 行政学发展不满,产生了许多公共政策学院或课程。 2.含义:即以公共政策为研究途径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 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 3.性质: 1)P途径研究的公共管理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他们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订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因此相当重视公共管理的政治面向。 2)以研究取向而言,P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非量化的,以实务为基础的规范取向; 3)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 4.公共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认为,公共政策取向的公共管理有三个基本共识: 1) 视公共管理为政策分析互补之物; 2)在教学研究上十分重视个案研究,以从事实务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 3)以高层管理者为教学研究对象,致力于促进此类人员与学界之间的沟通对话。

大一上学期_管理学_复习重点

管理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25分,5题) 1、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P206): 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可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而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例外问题则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2、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P207,考题二选一): 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能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即便知道,也不能知道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3、非正式组织(P68): 人群关系论者认为: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 4、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P240): 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战术性计划是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5、管理(P11):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二、填空题(15分,5题) 1、法约尔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P60): (1)技术职能(2)经营职能(3)财务职能(4)安全职能 (5)会计职能(6)管理职能 2、组织设计概述(P283-P287): (一)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 (二)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 (三)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3、部门化(P304): 管理劳动的分工,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2015大一管理学期末题库与答案解析

管理学试题库之选择题 1、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一般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如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等。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 A.首先是概念技能,其次是技术技能,最后是人际技能 B.首先是技术技能,其次是概念技能,最后是人际技能 C.首先是概念技能,其次是人际技能,最后是技术技能 D.首先是人际技能,其次是技术技能,最后是概念技能 . 2、企业管理者可以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 A.日常程序性决策 B.长远全局性决策 C.局部程序性决策 D.短期操作性决策 3、不少人分不清管理和领导这两种概念的差别。其实,领导是指: A.对下属进行授权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B.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控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C.通过沟通,影响组织成员,使他们追随其所指引的方向,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D.通过行政性职权的运用,指挥组织成员按既定行动方案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4、于先生受命前往一家多年亏损的企业担任厂长。到任之后,他待人热情,早上早早地站在工厂的门口迎候大家,如果有的员工迟到,他并不是批评和指责,而是询问原因,主动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一周下来,大家看到厂长每天都提前到厂,而且又待人热情,原来习惯于迟到的员工也不迟到了。从这件事情来看,是什么权力使于厂长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力? A. 个人影响权 B. 专长权 C. 法定权 D. A和C 5、某大学计算机系的系主任王教授对新来系里工作的刘博士说:“下周一上午我们谈谈,我想请你介绍一下你的硕士论文的选题及博士论文的研究情况,还有研究专长和学术兴趣,这样我们可为你安排合适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从王主任的话来判断,他所表现出来的管理风格最接近于下列哪一种?A.5.5中间型 B. 9.9战斗集体型 C. 1.9俱乐部型 D. 9.1任务型 6、企业经营方案决策最终所选出的方案一般为: A.成本最低的方案 B.较为满意的方案 C.各个目标都最佳的方案 D.实现利润最大的方案

管理学复习笔记

1.管理的内涵 ①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职能,以更有效的方式实现组织既定目标。 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相关的各种资源。 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协调资源,目标方面的冲突和矛盾。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科学性:①有科学的规律性②严密的程序性③先进的技术性 艺术性:①巧妙的应变性②灵活的策略性③完美的协调性 3.管理的六大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4.管理者的角色 ①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②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③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5.管理者技能 ①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②人际技能:指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③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 6.管理环境的构成示意图 P30 7.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五力模型 8.社会责任: (1)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投资收益最大化,财务状况公开,真实准确、不搞欺骗 (2)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提供就业机会,创造财富 (3)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不歧视员工,对员工进行培训,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民主权利 (4)企业对顾客的责任:提供安全产品,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提供售后服务,提供必要的产品指导,允许顾客自主选择。 9.(1)儒家管理思想:①民本和仁政的管理思想②礼治与和谐的管理思想③中庸的管理思想 (2)兵家管理思想:①知己知彼的信息管理思想②全胜与利害的决策管理思想 ③举贤彰能的人才管理思想 10.资本主义早期的管理思想: (1)亚当·斯密:①劳动分工思想②经济人观点:一切经济问题的出发点都是人的本性使然。 (2)罗伯特·欧文: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企业应该致力于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增加员工的福利,管理手段上要杜绝惩罚的手段,提倡柔性管理方法。 11.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和融合点 中国管理思想的基点是文化与伦理,主张通过伦理、道德和责任感实施管理。西方管理的思想基点是科学和效率,谋求最高的经济效率和最好的经济回报,在管理手段上,偏好通过实验分析和定量公式来研究管理问题,体现为“制度化、标准化和定量化”。 我国管理追求和谐,西方管理追求卓越,和谐和卓越是两者追求方向上的主次差别,并不存在根本性冲突。当前西方管理思想的问题是如何在管理操作过程中配置伦理观念和人伦关系,增加管理的人情味。中国则建立操作行为体系,认清操

大一管理学期末考试题[1]

一、 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管理的核心是(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2.霍桑实验的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3.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 ) A.科学管理理论 B 行政组织理论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理论 4.直线型组织结构一般只适用于( ) A.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 B.没有必要按职能实现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 C.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中型组织 D.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大型组织 5.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 C.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6.专业化管理程度高,但部门之间协调性比较差,并存在多头领导现象.这是哪类组织结构类型的特点?( )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直线职能制 D.事业部制 E.矩阵制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权变理论是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提出来的. ( ) 2.需求层次论是激励理论的基础理论。 ( ) 3.决策最终选择的一般只是满意方案,而不是最优方案。( ) 4.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直接指挥下级的数目. 管理幅度应该适当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 ) 5.冲突对组织都是有害的,冲突管理就是要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冲突. ( ) 6.管理的效益原理认为:管理工作都应该力图以最小的投入和消耗,获取最大的收益. ( ) 7.最小后悔值决策方法中的后悔值就是机会损失值. ( ) 8.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公平感觉取决于其每次的投入与报酬之间是否对等. ( ) 9.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更加倾向于坦率的和直接的交流方式 ( ) 10. “胡萝卜加大棒”是泰勒制的管理信条。 ( ) 三、多选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 A.自然属性 B.艺术性 C. 科学性 D.社会属性 E.实践性 2.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 ( )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基础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 1、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订行动方案。 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订的计划。 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和传播者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处理混乱的角色、谈判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人际技能---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3、技术技能---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 其熟练程度。 管理者的层次 高层管理者---负责战略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中层管理者---直接负责或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层管理者---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三种不同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管理者的层次越高,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高;越是基层管理者,越需要掌握与业务有关的技术技能,而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少。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早期典型的管理思想 p14 1.劳动分工的观点 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2.经济人观点 斯密认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已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所产生的。

大一管理学期末考试试卷20页

管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和重点 第一大题:单选题,10分,每题1分 1. 西方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 孔茨 B 西蒙 C 梅奥 D 伍德沃德 2 .管理跨度原则可以理解为()。 A 职位的职权和职责对等一致 B 领导者所管理的人员数目应当适当 C 管理人员要求与分工、协作相一致 D 应当授予管理人员一定的职权 3 .美国学者梅奥曾经带领一批研究人员进行了有名的霍桑试验,开创了()的早期研究。 A 行为科学学派 B 管理科学学派 C 社会系统学派 D 经验主义学派 4. 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是进行组织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什么是合理的管理幅度,对于下列四种说法,你最赞同哪一种?( )。 A管理幅度越窄,越易控制,管理人员的费用也越低。 B管理幅度越宽,组织层次越少,但管理人员的费用会大幅度上升。 C管理幅度应视管理者能力、下属素质、工作性质等因素的不同而定。 D管理幅度的确定并不是对任何组织都普遍重要的问题,无须过多考虑。 5 .在计划类型中,按照计划制定者的层次可将计划分为()。 A 战略计划、管理计划、作业计划 B 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C 综合计划、项目计划 D 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劳动人事计划、技术改造计划 6 .在管理控制活动中,有一种控制是用过去的情况来指导现在和将来 , 这种控制是()。 A 前馈控制 B 反馈控制 C 过程控制 D 间接控制

7.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当下属的成熟度处于成熟阶段应采取的领导方式是:( )。 A 高关系低工作 B 命令式 C 参与式 D 低工作低关系 8 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是相等的,这时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 )。 A、双因素理论 B、效用理论 C、公平理论 D、强化理论 8在管理方格图中,团队式管理的方格是处于( )。 A 9.1 B 9.9 C 1.9 D 1.1 10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多种需求概括为五个层次的需要,依次是:()。 A 社交的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B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社交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C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D 生理需要、社交的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第二大题: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 1.目标管理 2.企业文化 3.决策 4.组织 5.战略管理 6.管理 第三大题:简答题,40分,每题5分 1.何谓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2.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成几个阶段? 3.费德勒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大学管理学笔记

大学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 第三节:管理学的特点和内容 一、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的定义: ?? ?? ? 西蒙(Herbert A Simon):管理就是决策。 ?? ?? ? 罗宾斯: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 ?? ? 唐纳利: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 ?? ? 卡斯特:管理就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 ?? ? 国内管理学界比较认可的定义: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活动,使别人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效率是管理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 ?? ? 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 ?? ?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是指具有既定目标和正式结构的社会实体。 组织的特点: 1.每个组织都有一个目标。 2.由人组成。 3.有系统性的结构。 二、管理的二重性与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 2.社会属性:指任何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总是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的。

3.科学性:以反应管理客观规律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 4.艺术性:灵活运用管理理论、知识、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学的特点与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管理学的特点: 1、一般性,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和专门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 2、多学科性或综合性。 3、历史性 4、实用性或实际性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1).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学习管理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我国管理的落后不仅表现在管理理论及方法等落后,更主要的是管理思想的落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3).随着共同劳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分工协作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复杂。管理将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第二章管理的演进 一、历史背景 1.早期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思想:大多散见于埃及、中国、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2.管理理论的萌芽:劳动分工理论,工业革命及其在美国出现的管理运动。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正规化管理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二、多样化时期 1、科学管理: 其关注点:如何改进工人的生产率 泰罗所面临的状况:工人磨洋工,管理者凭感觉和经验管理,几乎不考虑人与岗位匹配的问题,劳资关系非常紧张。提出了四项管理原则: 1).研究工人工作方式,收集相关的工作知识,试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 2).将完成工作的新方式编成书面规程和标准的操作步骤 3).仔细挑选工人,以他们具备与工作需要相匹配的能力和技术,按特长分配工作 4).提倡实行有差别记件工资制泰罗进行的著名的试验:a.搬运生铁块试验b.确定铁锹大小的试验c.金属切削试验d.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对美国制造业的影响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笔记doc

第1章公共管理导论 1.1 公共管理的意义 皮瑞和克莱姆的观点 公共管理一种新的途径,它是传统公共行政的规范性取向以及一般管理制工具取向的结合体。公共管理的重点是将公共行政作为一种职业,并将公共管理这是为职业的实践者,而非政客或政治家。 卡尔森和欧尔曼的观点 公共管理是对行政的一般方面科际整合的研究……它将人力、财力、物资、信息和政治资源的管理与管理学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相融合。卡尔森和欧尔姆还对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不同进行了说明。 奥托、海蒂和沙夫里茨的观点 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或公共事务的一部分,是综合了公共行政的方案设计与组织重建、政策与管理规划、经由预算将公共管理进行资源分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方法与艺术。 波茨曼与史陶斯曼的观点 公共管理就是对政治权威的管理。如果不考虑组织的性质,大部分管理工作和任务是具有共通性的。但公共管理的主要领域在政治系统下,一旦政治权威进入管理戏局,管理的游戏规则就会改变。在他们看来,公共管理含有战略意义,并且更有弹性。 休斯的观点 与管理相比,行政的范围更狭小、功能更有限,因此,从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的变化意味着理论和功能的变化。公共行政的焦点在于过程、程序以及顺序,而公共管理包括得更多。公共管理者不仅仅遵循指示,而且关注达成结果以及为达成结果而承担的责任。 本书对公共管理的理解 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1.2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与研究途径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 公共管理学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行政学者古利克主张将管理主义与公共性目标相结合。在英国,1968年的富尔顿报告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具体来说,导致公共管理学产生的主要原因,既有学科发展方面的因素,也有现实的背景。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 依公共管理学者波兹曼的观点,尽管研究途径及理念有各种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即公共政策的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以及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 公共管理学的特质 1. 公共管理是以整合性的概念。 2. 公共管理是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部门。 3. 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 4. 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 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 公共管理关注政府改革和政府再造。 7. 公共管理是以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 1.3 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公共管理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公权力,私组织则没有。公部门的权威来自制度与法律的授予,而私部门则是来自经济性的市场力量。 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大学管理学期末重点复习

复习纲要 名词解释 1、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综合定义:管理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明茨伯格管理角色理论:三类10种 (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者 (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规划。它是人们主观对客观的认知过程。包括5W1H( What to do it ? \ Why to do it ? \ When to do it ? \ Where to do it ? \ Who to do it ? \ How to do it ? ) 理解计划的含义:计划是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计划是一个连续的行为过程、计划是控制的基础和前提、计划需要修正 4、目标管理:设定管理者和员工双方认可的目标并使用这些来评估员工绩效的一个过程。 5、宏观环境(PEST):是分析宏观环境的一种工具,通过政治要素(Politics)、经济要素(Economics)、社会要素(Society)、技术要素(Technology)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 6、SWOT分析:是对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分析 内部环境: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 外部环境: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7、统一指挥:形成等级链:包括等级链必须是连续的,不能中断;任何下级只

大学管理学期末考试考试试题

3、管理者和管理机构是: (第一章 ) (1)管理的主体 V (3)管理的目的 (2)管理的对象 (4)管理的手段 1、组织的各类资源(事物)是: ( (1)管理的主体 (2)管理的对象 V (3)管理的目的 (4)管理的手段 本科管理学出题参考答案 第一早) (P10 2 1、 管理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表现在: (1)不精确 (2)复杂性 (3)边缘性 (4)可靠性 2、 管理人员按所处的组织层次可分为: (1) (3) 3、 (P12 1 、2、 高层管理者 (2) 基层管理者 (4) 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有哪些? 中层管理者 作业人员 (P15- P16) 管理者的角色包括: 人际关系方面 信息传递方面 决策制定方面 领导者,3、联络者, 1、名义首脑,2、 4、监听者,5、传播者,&发言人 7、企业家。8故障排除者。9资源分配者, 10、谈判者。 管理者的技能包括: 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概念技能。 5、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是指: P15 (第一章 ) (1)专业技能 (2)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 V (4)沟通技能 &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的技术和方法是指: (1)专业技能 V (2)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 (4)沟通技能 1、企业(P18)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盈利, 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单位。 现代管理中, / 氏U \ (第一早) 进行自主经营,实行独立核 4、 4、 2、 (1)行政方法 (3)法律方法 行政方法具有强制性。 科学管理之父是: (1)马克斯?韦伯 (3)彼得?圣吉 7、科学管理理论的原理 最一般的和最基本的管理手段主要有: (补充1 2)经济方法 (4)技术方法和教育方法 (补) “V” (2)迈克尔?波特 (4)泰勒 V (P32) 、2、3、4 ) (第二章P31 ) 科学管理理论的原理,明确了企业管理方应该承担的四项责任: 1、 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2、 科学的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 3、 与工人们亲密地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进行、 4、 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在工作责任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 管理人员把自己比个人更胜任的

管理学笔记完整版

管理学笔记完整版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概念含义 答: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管理职能的基本活动中。 这一表述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世界上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2、管理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就是使个人努力与组织的预期目标一致。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一次决策都要进行协调,都是为了协调。 4、协调的中心是人。任何组织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由于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还有精神需要,因此,社会与人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协调产生重要的影响。 5、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来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6、协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7、管理活动即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强调目的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的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在效果与效率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即“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 其他: ⑴管理目的:管理是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 ⑵管理主体:管理者;一种职业; ⑶管理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⑷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 (5)有效的管理者=理论掌握+技巧运用 2、管理的职能 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最基本智能。 计划: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总体战略的目标。另外,他们必须制定一个支配和协调它们所负责的资源的计划,从而能够实现工作小组的目标。 组织:计划的执行需要靠他人的合作。组织工作正是源自人类对合作的需要。应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

精品管理学笔记总结归纳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 1、定义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就是管理 2 4 5)、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者是一个组织的管理者;管理管理者的管理者(团队意识);管理工作或工作的管理者。 二、管理的性质 1、组织劳动(自然属性) 2、监督和指挥劳动(社会属性)

3、管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科学性是指管理过程中总结出的规律性方法的属性。 三、管理学的特点和内容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特点:一般性;综合性;历史性;实践性。 1 2 3 2 3 第二节 一、 1、早期管理方法或实践阶段(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 2、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 3、管理理论的形成发展阶段(19世纪至今) 二、早期管理活动实践 1、四大文明古国的管理实践 2、中世纪的管理实践

三、管理思想的萌芽 1、有关管理职能原则方面; 2、有关具体管理技术方法方面 四、管理学的产生(管理活动为基础,并在近代的科学管理理论和过程,组织理 论的研究上产生)。 1、 2 3 五、管理学的初步发展 1、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2、管理科学理论 伯法(美国)

一系列现代管理科学方法理论,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有决策和规划的科学。它是与行为科学平行发展的,是古典管理科学的新发展。 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及其发展 一、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1、社会合作系统学派 2、 3、 4、 5、 6、 7、 统。 李维特 8、数学学派 二、管理理论发展的新探索 1、系统管理理论 2、权变管理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