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子纯度盐溶蛋白电泳鉴定方法

玉米种子纯度盐溶蛋白电泳鉴定方法
玉米种子纯度盐溶蛋白电泳鉴定方法

玉米种子纯度盐溶蛋白电泳鉴定方法NY/T449—20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单交种及亲本的真实性和品种纯度的室内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玉米单交种及亲本的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543.2—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GB/T 3543.5—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GB 4404.1—1996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种子真实性

供检品种与文件记录(如标签等)是否相符。

3.2 品种纯度

品种在特征特性方面典型一致的程度,用本品种的种子数占供检本作物样品种子数的百分率表示。[GB/T 3543.5]

3.3 育种家种子

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或亲本种子的最初一批种子,用于进一步繁殖原种的种子。

4 原理

从玉米种子中提取的盐溶蛋白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浓缩效应、分子筛效应和电泳分离的电荷效应作用下进行分离,通过染色显示蛋白质谱带类型。不同玉米品种由于遗传组成的不同,种子内所含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这种差异可利用电泳图谱加以鉴别,从而对种子真实性和品种纯度进行鉴定。

5 仪器设备及试剂

5.1 仪器设备

电泳仪(500V±5V连续可调、0~400mA连续可调、额定输出功率200W)、

垂直板夹心式电泳槽、单籽粒粉碎器、天平(感量0.0lg、0.001g、0.000 1g 各一台)、酸度计、磁力搅拌器、高速离心机(5 000r/mln以上)、电冰箱、电炉、离心管(1.5 mL)、离心管架、移液管(10 mL、5 mL、2 mL各两支)、微量进样器(5~100μL)、恒温箱、观片灯等。

5.2 试剂

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乳酸、乳酸钠、甘氨酸、抗坏血酸、硫酸亚铁、氯化钠、蔗糖、甲基绿、三氯乙酸、过氧化氢、考马斯亮蓝R250、无水乙醇、(略:正丁醇等)(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所用水均为去离子水)。

6 溶液配制

6.1 电极缓冲液

称取甘氨酸6.00 g,倒人2 000 mL烧杯中,加入1 800 mL去离子水溶解,用2.0-4.0 mL乳酸调至pH3.3,再加去离子水定容至2 000mL,混匀。

6.2 样品提取液

称取氯化钠5.80g,蔗糖200.00g,甲基绿0.15 g,倒人1 000mL烧杯中,加去离子水800mL溶解,加热至微沸,放至室温,再用新煮过的去离子水定容至1 000 mL。在4℃条件下保存(5天有效)。

6.3 分离胶缓冲液

取1.43 mL乳酸钠于1 000 mL烧杯中,加去离子水980 mL,用乳酸调至pH3.0(约5.8—6mL),再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 000mL,贮于棕色瓶中,在4℃条件下保存。

6.4 分离胶溶液

称取丙烯酰胺112.50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75g,抗坏血酸0.25g,硫酸亚铁8.0mg(或硫酸亚铁溶液,称取0.8g硫酸亚铁,定容至100mL容量瓶,吸取1mL即可),用分离胶缓冲液溶解,再用分离胶缓冲液定容至1 000mL,过滤于棕色瓶中,在4℃条件下保存(不超过14天)。

6.5 浓缩胶缓冲液

取1.50 mL乳酸钠于1000 mL烧杯中,加去离子水400 mL,用乳酸调至pH5.2(用移液管约2滴),再加去离子水定容至500mL,贮于棕色瓶中,在4℃条件下保存。

6.6 浓缩胶溶液

称取丙烯酰胺30.00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5.00g,抗坏血酸0.25g,硫酸亚铁4.0mg(或硫酸亚铁溶液0.5ml),用浓缩胶缓冲液溶解,再用浓缩胶缓冲液定容至500mL,贮于棕色瓶中,在4℃条件下保存(不超过7天)。

6.7 3%的过氧化氢溶液

取30%的过氧化氢4 mL,加36mL去离子水,贮于棕色瓶中,在4℃条件下保存。

6.8 染色液

称取考马斯亮蓝R250 2.00g,在研钵中用100 mL无水乙醇研磨溶解(不断加入),过滤于棕色瓶中。取10mL该溶液,加人到200mL的10%(WVV)三氯乙酸溶液中,混匀。(称取200g三氯乙酸,加入2L去离子水配置三氯乙酸溶液)。

7 电泳检测操作

7.1 样品制备

按GB/T 3543.2的要求,从送验样品中随机分取玉米种子至少100粒,用单籽粒粉碎器粉碎,放人1.5mL离心管中,用滴管加入与样品体积相同的样品提取液,摇匀,放置5 min后,再摇一次,30min后,用离心机离心(5 000r/min)15 min,取上清液用于电泳。

7.2 凝胶制备

7.2.1 胶室制备

将预先洗净晾干的玻璃板装入胶条中,然后把胶条固定在垂直板电泳槽内,保持水平,短板向正极(内侧),拧紧螺栓,备用。

7.2.2 封底缝

根据电泳槽大小,取适量分离胶溶液于烧杯中,用微量进样器加入适量3%的过氧化氢溶液(一般每10mL分离胶溶液加40μL 3%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摇匀,并从长玻璃板外侧沿玻璃板倒入,振动电泳槽3次,放平,约5min后凝固,封住底部。

7.2.3 灌分离胶

底缝封住后,用滤纸条插入两玻璃板之间,吸去因聚合而析出的水;量取分离胶溶液适量,加入3%过氧化氢溶液(一般每20 mL分离胶溶液加3%过氧化氢

20μL)迅速摇匀;倾斜电泳槽,将分离胶溶液倒人两玻璃板之间,高度距短玻璃板上沿约1.2cm;放平电泳槽并在试验台上振动3次后,(一般略:迅速加入适量的正丁醇封住胶面。待5—10min后凝胶聚合后,吸出分离胶表面上的正丁醇,并用去离子水冲洗胶面3次,用滤纸吸干(正丁醇封胶面可忽略)。)

7.2.4 灌浓缩胶

量取浓缩胶溶液适量,加入3%过氧化氢溶液(一般每5mL浓缩胶溶液加3%过氧化氢溶液40--45μL),迅速搅匀,倒入两玻璃板之间,马上插好样品梳,样品梳底部距分离胶顶部0.5cm左右。

7.2.5 点样

浓缩胶聚合后,小心拔出样品梳并将样品槽清理干净,用微量进样器在每个样品槽中加入不同籽粒的样品上清液15 —20μL,每点一粒后,都要用去离子水清洗进样器3次(或使劲甩干再用滤纸擦净)。

7.2.6 电泳

加样完毕后,倒人电极缓冲液,上槽电极缓冲液面要高于短玻璃板,下槽电极缓冲液面要高于铂金丝;将电源线正极接上槽,负极接下槽;接通电源,采用500V稳压进行电泳(设定电压500V、电流300A、功率200W),待甲基绿指示剂下移至距胶底部边缘0.5—1cm处时,关闭电源。

7.2.7 卸板

倒出电极液,从电泳槽内取出胶室,卸下胶条,启开玻璃板,取出胶片,浸入染色液中。

7.2.8 染色

在30℃恒温条件下染色2~4 h。

7.2.9 洗板

取出胶片,用0.5%的不加酶洗衣粉水洗净。

8 结果计算

8.1 电泳测定值计算

待整个供检样品电泳结束后,在观片灯上鉴定胶片上电泳谱带的特征和一致性,计数供检样品粒数和非本品种粒数,并按式(1)计算电泳测定值X。

X(%)=100×(供检样品粒数-非本品种粒数)/供检样品粒数,即:有效谱带—父、

母本及杂)/有效谱带(有效谱带为总谱带数减去父、母本及重复样数) (1)

8.2 样品纯度值计算

将电泳测定值X代人式(2)回归方程,计算出样品纯度值Y,再将Y与GB 4404.1中的纯度值进行比较,判定样品是否合格。

Y =52.9十0.461X ........................(2)

张文博

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

实验二SDS-PAGE 蛋白电泳分析 一、目的 掌握 SDS-PAGE 电泳原理与方法 二、电泳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简称Acr) 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交联而成的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凝胶,并以此为支持物进行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条带,如果分离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就应只分离出一条区带。 SDS 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本身原有的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间天然的电荷差异。因此,各种蛋白质-SDS 复合物在电泳时的迁移率,不再受原有电荷和分子形状的影响,而只是棒长的函数。这种电泳方法称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SDS—PAGE)。由于SDS-PAGE 可设法将电泳时蛋白质电荷差异这一因素除去或减小到可以略而不计的程度,因此常用来鉴定蛋白质分离样品的纯化程度,如果被鉴定的蛋白质样品很纯,只含有一种具三级结构的蛋白质或含有相同分子量亚基的具四级结构的蛋白质,那么SDS—PAGE 后,就只出现一条蛋白质区带。 三、试剂配制 1.30% 丙烯酰胺:将29g 丙烯酰胺和1g N,N’-亚甲双丙烯酰胺溶于总体积为60ml 的水中。加热至37℃溶解之,补加水至终体积为100ml。用过滤器(0.45μm 孔径)过滤除菌,查证该溶液的pH值应不大于7.0,置棕色瓶中保存于室温(丙烯酰胺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并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其作用具累积性。称量丙烯酰胺和亚甲双丙烯酰胺时应戴手套和面具。可认为聚丙烯酰胺无毒,但也应谨慎操作,因为它还可能会含有少量未聚合材料)。 2.1M Tris-Cl: 称取12.191g Tris 碱溶于80ml 蒸馏水中,用浓HCl 调到所需pH 值,定容至100ml。 1.5M:Tris 碱18.15g 去离子水80ml 浓盐酸调PH 值8.8 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 3.1 M DTT:称取3.09 g DTT,加入到50 ml 塑料离心管内,加20 ml 的0.01 M NaOAc (pH5.2),溶解后使用0.22 mm 滤器过滤除菌适量分成小份后,-20℃保存。 4.10% SDS: 20g SDS 溶于200ml 纯水中。

(完整版)SDS-PAGE蛋白电泳方法

SDS-PAGE 一. 实验原理 SDS 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蛋白质溶液里加入 SDS 和巯基乙醇后,巯基乙醇能使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还原, SDS 能使蛋白质的氢键、疏水键打开并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上,形成蛋白质-SDS 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SDS 与大多数蛋白质的结合比例为 1.4:1。由于十二烷基磺酸根带负电,使各种蛋白质的SDS-复合物都带上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它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类蛋白质间原有的电荷差别。SDS与蛋白质结合后,还引起了蛋白质构象的改变。蛋白质-SDS复合物的流体力学和光学性质表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形状,近似于雪茄烟形的长椭圆棒,不同蛋白质的 SDS 复合物的短轴长度都一样,约为 1.8nm ,而长轴则随蛋白质的 Mr 成正比的变化。基于上述原因,蛋白质-SDS 复合物在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和形状的影响,而只与椭圆棒的长度有关,也就是蛋白质 Mr 的函数。 二. 试剂器材 30%凝胶贮液(100mL):称取试剂Acr 29.2g和Bis 0.8g置于100mL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约60mL双蒸水,充分搅拌溶解后加双蒸水定容至100mL,置于棕色瓶内4℃贮存,每过1-2个月应重新配制; 注意:丙稀酰胺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并可通过皮肤吸收,其作用有积累性,配制时应戴手套和口罩等。 分离胶缓冲液(1.5 mol/L Tris-HCl,pH 8.8,100mL):称取Tris 18.2g 溶于约80mL 双蒸水,用6mol/L的HCl 调整pH值至8.8,加双蒸水定容到100mL,4℃ 贮存;堆积胶缓冲液(0.5 M Tris-HCl,pH 6.8,100mL):称取Tris 6.0g溶于约80mL双蒸水,用1mol/L的HCl 调整pH值至6.8,加双蒸水定容到100mL,4℃ 贮存;

几种添加剂对鲨鱼肉盐溶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设计+开题+综述]

开题报告 食品科学与工程 几种添加剂对鲨鱼肉盐溶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鱼糜制品是利用鱼肉制成的凝胶食品,营养丰富,食用方便,深受消费者欢迎。如日本每年有250~300万t的鱼类用于加工鱼糜制品。我国近几年的鱼糜及其制品加工发展也很快,其总量在2005年约为40万t。目前鱼糜制品的原料主要限于海水鱼类,但由于近几年海洋捕捞强度的加大,生产鱼糜制品的优质海水鱼的数量已下降。因此各国都在寻找鱼糜加工的新原料。 鲨鱼肉是鱼翅生产中的下脚料,资源丰富。但鲨鱼肉由于本身具有腥味与尿味,其肌纤维粗硬,不能作为理想的人类食用鱼类。但鲨鱼肉富含蛋白质,将鲨鱼肉加工成鱼糜制品,一方面可实现对鲨鱼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又可为鱼糜制品加工业提供一种新的原料。 凝胶强度是鱼糜制品最重要的一个质量指标,凝胶强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鱼糜制品的商品价值。相比于其它鱼肉,鲨鱼肉的凝胶性能较差,寻找鲨鱼肉凝胶特性改良添加剂十分必要。本项目以资源丰富的鲨鱼肉为原料,以提取的盐溶蛋白所形成的凝胶保水性和质构特性为依据,研究TGase、魔芋胶、琼脂三种添加剂对鲨鱼肉盐溶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以改善鲨鱼肉盐溶蛋白的凝胶性能,并开发具有高品质的鲨鱼鱼糜制品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内容: 选择转谷氨酰胺酶(Tgase)、魔芋胶、琼脂三种添加剂,利用响应面法研究三种添加剂种类、添加量对鲨鱼肉盐溶蛋白热诱导凝胶的影响。通过对凝胶的质构特性、保水性、超微结构及肌动蛋白组成等研究,筛选合适的的添加剂种类和添加量。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对凝胶的质构特性和保水性等研究,筛选合适的添加剂。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 鲨鱼肉→预处理→盐溶蛋白的提取→盐溶蛋白凝胶制备→凝胶指标测定 研究方法: 1.盐溶蛋白的提取和凝胶制备:

玉米醇溶蛋白

玉米醇溶蛋白对药物的缓控释效果 王永亮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09设备2班) 摘要玉米醇溶蛋白是 Gorhamin 在 1821 年首次从玉米中提取的一种能溶解于乙醇的蛋白质,并将这种蛋白质取名为玉米醇溶蛋白(zein),简称醇溶蛋白。作为一种天然蛋白质,醇溶蛋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医药领域常作为控释制剂、微球等新剂型的药用辅料;另外玉米醇溶蛋白在细胞培养、多孔支架及药物控释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本文就醇溶蛋白缓控释行为方面做了进一步综述。 关键词玉米醇溶蛋白用途配制缓释控缓释阿司匹林肝素 玉米醇溶蛋白相关剂型的制备 玉米醇溶蛋白溶液的配制将一定量的玉米醇溶蛋白粉按 10:1的液固比用80%的乙醇溶液湿润, 摇匀, 放入恒温水浴中加热, 然后用离心机离心,取上清液密封备用。 醇溶蛋白空白片的制备用950 ml/ L 乙醇溶解醇溶蛋白,在50℃恒温水槽中加热30min,配制浓度为65 g / ml醇溶蛋白溶体, 然后将溶体平铺于聚四氟乙烯板上, 真空干燥8 h 后取出,用万能粉碎机将其粉碎,过20目药用筛,不加任何成分直接用压片机压制成型。

玉米醇溶蛋白的性质及市场应用 玉米中的醇溶蛋白是玉米的主要贮存蛋白,根据玉米种类和分离方法的不同, 它在玉米胚乳蛋白中的含量占 44~79 %不等。玉米中的醇溶蛋白是由分子大小和溶解度不同的一组蛋白质组成, 可分为α、β、γ、δ四种。其中α- 玉 米醇溶蛋白占约 70 %, γ占约 20 %。α-玉米醇溶蛋白可由乙醇溶液提取出来, 其余三种需在醇溶液中添加还原剂。在添加还原剂提纯的α玉米醇溶蛋白 SDS- PAGE凝胶电泳出现 2条带, 分子量为19kDa和 22kDa 。 由于商品化的玉米醇溶蛋白是由玉米湿法加工生产淀粉的副产物玉米蛋白 粉提取的, 湿法生产中二氧化硫破坏了二硫键, γ -玉米醇溶蛋白成水溶性的, 随玉米浸泡水去除了。而β-玉米醇溶蛋白不溶于 90 %异丙醇和乙醇。因此原料和提取工艺造成商品化的玉米醇溶蛋白仅含α玉米醇溶蛋白。 玉米醇溶蛋白具有良好的成膜性、黏接性和防水、防湿性能, 还具有耐酸、耐油等特性, 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及化工等其它行业。在食品工业中, 醇溶蛋白可以作为被膜剂, 即以喷雾方式在食品表面形成一个涂层, 可防潮、防氧化、从而延长食品货架期, 喷在水果上, 还能增加光泽。它是一种无毒且能强化食品的保鲜剂。在医药方面, 由于玉米醇溶蛋白的憎水性, 所以可以涂在药片的外面, 作防潮层; 另外又由于对胃酸稳定, 可以作肠溶药片的包衣。此外, 如果将玉米醇溶蛋白与纸张复合, 可以制成防水防潮的包装材料, 还可以作为工业 上的黏接剂、发泡剂和乳化剂等。 玉米醇溶蛋白–肝素微球的缓释 利用玉米醇溶蛋白和肝素的溶解性质,将其制备成微球结果发现:随着蛋白 质浓度的增高,蛋白质微球的粒径也发生显著变化,从几百纳米到几微米,如图1 所示

血清蛋白电泳操作规程

血清蛋白电泳 一.项目名称 血清蛋白电泳(HYDRAGEL PROTEIN) 二.检验方法名称 琼脂糖凝胶区带电泳 三.方法学原理 蛋白电泳是临床实验室中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剖析技术。它可以对血清或其他体液中的异常蛋白质进行筛选。它是以区带电泳为基础在一种合适的支持介质—琼脂糖上进行的电泳。血清蛋白质在给定的PH条件下主要根据其所带电荷数将其分离成五种片段: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每一区带含有一种或多种血清蛋白质。 四.方法学溯源 自1930年由Tiselius发现了移界电泳(moving boundary eectrophoresis),而后,这种技术的各种局限性已逐渐被区带电泳(zone elecrrophoresis)所克服,区带电泳的条件和支持介质的选择是电泳成败的关键。血清蛋白区带电泳是在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可定性和/或半定量各条正常或异常蛋白区带。 五.仪器 (一)型号:SEBIA HYDRASYS (PN1210) (二)分析和计算参数: 1.处理量:约162个样本/小时 2.所需样本量:10ul 3.检验时间:约半小时 4.重复性:有良好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 5.电泳参数:电压0-300V(可选至3000V) 电流0-500mA 功率0-100W 六.试剂及配套品 (一)试剂 1.HYDRAGEL 7 PROTEIN(E)试剂盒 HYDRAGEL 15 PROTEIN(E)试剂盒 HYDRAGEL 30 PROTEIN(E)试剂盒 (1)商标:SEBIA (2)包装规格:70测试/150测试/300测试 (3)货号:PN4100/ PN4120/ PN4140 2.脱色液 (1)商标:SEBIA (2)包装规格:Pack for 10×100ml (3)货号:PN4540 (4) 成分:柠檬酸

蛋白质电泳

学生毕业论文 学院名称0000000 论文题目:蛋白质电泳实验探究 学生姓名:000000专业: 0000000 班级: 00000000 学号: 0000000 学校指导教师: 00000职称:000000 实习单位指导教师:陈金锋职称:讲师 起止时间: 2012-3 2012年5 月 3 日

目录 目录 (2) 内容摘要 (3) 第一章前言 (4) (一)抗氧化酶概述 (4) (1)抗氧化酶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应用 (4) (2)人体代谢中的抗氧化酶作用 (4) (二)过氧化氢酶概述 (5) (1)过氧化氢酶简介 (5) (2)过氧化氢酶历史 (5) (3)过氧化氢酶来源 (5) (4)过氧化氢酶结构 (5) (5)过氧化氢酶应用 (5) (三)本实验的目地和意义 (6) 第二章实验部分 (7) (一)仪器与试剂 (7) (1)仪器 (7) (2)药品与试剂 (7) (二)实验原理 (7) (1)目地基因的载入与诱导表达 (7) (2)蛋白质电泳 (7) (三)实验方法 (8) (1)目的基因的载入与诱导表达 (8) (2)SDS-PAG电泳 (8) (四)结果与讨论 (10)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2)

内容摘要 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红细胞及某些组织内的过氧化体中,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催化H2O2分解为H2O与O2,使得H2O2不至于与O2在铁螯合物作用下反应生成非常有害的-OH。抗氧化酶可以以延缓人体衰老,减缓食品因氧化作用而腐败,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本实验以过氧化氢酶为例子,探究过氧化氢酶大量生产途径,降低生产成本,对于人们生活以及生产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大肠杆菌 SDS-PAGE 电泳吸光度

SDS-PAGE电泳实验步骤

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 学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一定的pH条件下解离而带电荷。当溶液的pH大于蛋白质的等电点(pI)时,蛋白质本身带负电,在电场中将向正极移动;当溶液的pH小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带正电,在电场中将向负极移动;蛋白质在特定电场中移动的速度取决于其本身所带的净电荷的多少、蛋白质颗粒的大小和分子形状、电场强度等。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一定量的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的三维网状孔结构。本实验采用不连续凝胶系统,调整双丙烯酰胺用量的多少,可制成不同孔径的两层凝胶;这样,当含有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溶液通过这两层凝胶时,受阻滞的程度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迁移率。由于上层胶的孔径较大,不同大小的蛋白质分子在通过大孔胶时,受到的阻滞基本相同,因此以相同的速率移动;当进入小孔胶时,分子量大的蛋白质移动速度减慢,因而在两层凝胶的界面处,样品被压缩成很窄的区带。这就是常说的浓缩效应和分子筛效应。同时,在制备上层胶(浓缩胶)和下层胶(分离胶)时,采用两种缓冲体系;上层胶pH=6.7—6.8,下层胶pH=8.9;Tris —HCI缓冲液中的Tris用于维持溶液的电中性及pH,是缓冲配对离子;CI-是前导离子。在pH6.8时,缓冲液中的Gly-为尾随离子,而在pH=8.9时,Gly的解离度增加;这样浓缩胶和分离胶之间pH的不连续性,控制了慢离子的解离度,进而达到控制其有效迁移率之目的。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等电点,在进入分离胶后,各种蛋白质由于所带的静电荷不同,而有不同的迁移率。由于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存在的浓缩效应,分子筛效应及电荷效应,使不同的蛋白质在同一电场中达到有效的分离。 如果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由于SDS带有大量的负电荷,且这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使蛋白质变性,特别是在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存在下,蛋白质分子内的二硫键被还原,肽链完全伸展,使蛋白质分子与SDS充分结合,形成带负电性的蛋白质—SDS复合物;此时,蛋白质分子上所带的负电荷量远远超过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掩盖了不同蛋白质间所带电荷上的差异。蛋白质分子量愈小,在电场中移动得愈快;反之,愈慢。蛋白质的分子量与电泳迁移率之间的关系是: M r =K(10-b·m) logM r =LogK—b·R m , 式中M r ——蛋白质的分子量; logK——截距; b——斜率; R m ——相对迁移率。 实验证明,蛋白质分子量在15,000—200,000的范围内,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

蛋白质电泳实验

尿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试剂的配制 ①30%凝胶母液 丙烯酰胺和N, N’-亚甲双丙烯酰胺。以温热(利于溶解双丙烯酰胺)的去离子水配制含有29.2 %(w/v)丙烯酰胺和0.8 %(w/v)N, N’-亚甲双丙烯酰胺的贮存液,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在贮存过程中缓慢转变为丙烯酸和双丙烯酸,这一脱氨基反应是光催化或碱催化的,故应核实溶液的pH值不超过7.0。这一溶液置棕色瓶中贮存于室温,每隔几个月须重新配制。 小心: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并容易吸附于皮肤。 ②4倍SDS分离胶缓冲液(4×, pH 8.8) (200 ml) 称取SDS 0.8 g (4%),Tris 36.342 g (1.5mol/L),溶解(必要时加热),用盐酸调pH为8.8,定容至200 mL。 ③4倍SDS浓缩胶(堆积胶或积层胶)缓冲液。(4×,pH 6.8)(100 ml) 称取SDS 0.4 g (4%),Tris 6.051 g (0.5mol/L),溶解(必要时加热),用盐酸调pH为6.8,定容至100 mL。 ④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 TEMED通过催化过硫酸铵形成自由基而加速丙烯酰胺与双丙烯酰胺的聚合。 ⑤10%过硫酸铵。 0.5 g过硫酸铵溶于5 mL去离子水中,可于4 ℃下存放数月 ⑥Tris-甘氨酸电极缓冲液(1 L) 称取3g Tris (25 mmol/L),14.4 g甘氨酸(192 mmol/L),1 g SDS(0.1 %),溶解后定容至1L,pH应该在8.3左右。也可以制成10×的储存液在室温下长期保存。 ⑦样品处理液(5×样品缓冲液)(10 mL) 称取Tris 0.07266 g Tris (60 mmol/L), SDS 0.02 g (2%, W/V), 溶于4 mL水中, 用HCl小心调节pH为6.8,再加5 mL 50%的甘油(终浓度25%, V/V),0.5 mL 2-巯基乙醇(14.4 mmol/L),溴酚蓝0.01 g (终浓度0.1%), 加去离子水至10 mL。可以在4℃下存放数周,或在-20℃下保存数月。 ⑧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液(1000 mL) 0.1% 考马斯亮蓝R250 考马斯亮蓝R-250 1.0 g (0.1%, W/V) 无水乙醇450 mL (45%, V/V) 冰醋酸100 mL (10%, V/V) 加水定容至1000 mL

SDS-PAGE电泳操作规范

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 一简介 作用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为网状结构,具有分子筛效应。它有两种形式: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在电泳的过程中,蛋白质能够保持完整状态,并依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蛋白质的形状及其所附带的电荷量而逐渐呈梯度分开。而SDS-PAGE仅根据蛋白质亚基分子量的不同就可以分开蛋白质。该技术最初由shapiro 于1967年建立,他们发现在样品介质和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SDS即十二烷基磺酸钠)后,蛋白质亚基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可以忽略电荷因素)。 二作用 SDS是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试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而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DTT)能使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还原剂和SDS后,分子被解聚成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和SDS结合成蛋白- 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原有的电荷量,这样就消除了不同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和结构差异。SDS-PAGE一般采用的是不连续缓冲系统,与连续缓冲系统相比,能够有较高的分辨率。浓缩胶的作用是有堆积作用,凝胶浓度较小,孔径较大,把较稀的样品加在浓缩胶上,经过大孔径凝胶的迁移作用而被浓缩至一个狭窄的区带。当样品液和浓缩胶选

TRIS/HCl缓冲液,电极液选TRIS/甘氨酸。电泳开始后,HCl解离成氯离子,甘氨酸解离出少量的甘氨酸根离子。蛋白质带负电荷,因此一起向正极移动,其中氯离子最快,甘氨酸根离子最慢,蛋白居中。电泳开始时氯离子泳动率最大,超过蛋白,因此在后面形成低电导区,而电场强度与低电导区成反比,因而产生较高的电场强度,使蛋白和甘氨酸根离子迅速移动,形成以稳定的界面,使蛋白聚集在移动界面附近,浓缩成一中间层。此鉴定方法中,蛋白质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与所带电荷和分子形状无关。 三电泳过程 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它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以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如果加入一种试剂使电荷因素消除,那电泳迁移率就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就可以用电泳技术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1967年,Shapiro等发现阴离子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具有这种作用。当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足够量SDS和巯基乙醇,可使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还原。由于十二烷基硫酸根带负电,使各种蛋白质—SDS复合物都带上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它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间原有的电荷差别,SDS与蛋白质结合后,还可引起构象改变,蛋白质—SDS复合物形成近似“雪茄烟”形的长椭圆棒,不同蛋白质的SDS复合物的短轴长度都一样,约为18A(1A=10的负十次方米),这样的蛋白质—SDS复合物,在凝胶中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的电荷和形状的影响,而取决于分子量的大小由于蛋白质-SDS复合物在单位长度上

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

SDS-PAGE 蛋白电泳分析 一、目的 掌握SDS-PAGE 电泳原理与方法 二、电泳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简称Acr) 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交联而成的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凝胶,并以此为支持物进行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条带,如果分离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就应只分离出一条区带。 SDS 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本身原有的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间天然的电荷差异。因此,各种蛋白质-SDS 复合物在电泳时的迁移率,不再受原有电荷和分子形状的影响,而只是棒长的函数。这种电泳方法称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SDS—PAGE)。由于SDS-PAGE 可设法将电泳时蛋白质电荷差异这一因素除去或减小到可以略而不计的程度,因此常用来鉴定蛋白质分离样品的纯化程度,如果被鉴定的蛋白质样品很纯,只含有一种具三级结构的蛋白质或含有相同分子量亚基的具四级结构的蛋白质,那么SDS—PAGE 后,就只出现一条蛋白质区带。 三、试剂配制 1.30% 丙烯酰胺:将29g 丙烯酰胺和1g N,N’-亚甲双丙烯酰胺溶于总体积为60ml 的水中。加热至37℃溶解之,补加水至终体积为100ml。用过滤器(0.45μm 孔径)过滤除菌,查证该溶液的pH值应不大于7.0,置棕色瓶中保存于室温(丙烯酰胺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并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其作用具累积性。称量丙烯酰胺和亚甲双丙烯酰胺时应戴手套和面具。可认为聚丙烯酰胺无毒,但也应谨慎操作,因为它还可能会含有少量未聚合材料)。2.1M Tris-Cl: 称取12.191g Tris 碱溶于80ml 蒸馏水中,用浓HCl 调到所需pH 值,定容至100ml。 1.5M:Tris 碱18.15g 去离子水80ml 浓盐酸调PH 值8.8 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 3.1 M DTT:称取3.09 g DTT,加入到50 ml 塑料离心管内,加20 ml 的0.01 M NaOAc (pH5.2),溶解后使用0.22 mm 滤器过滤除菌适量分成小份后,-20℃保存。 4.10% SDS: 20g SDS 溶于200ml 纯水中。 5.10% 过硫酸铵:1g 过硫酸铵溶于10ml 纯水中,现用现配。 6.2×SDS 上样缓冲液:1.0 mol/L Tris-Cl(pH6.8)10ml,10%SDS 40ml,50%甘油40ml,0.2g 溴芬蓝,定容至100ml。 7.10×Tris-甘氨酸电泳缓冲液,3g Tris 碱和18.8g 甘氨酸,加入10ml 10%SDS,用去离子水补至100ml,配制成10×Tris-甘氨酸电泳缓冲液;取50ml 10×缓冲液,稀释至500ml,配制成工作浓度1×Tris-甘氨酸电泳缓冲液。 8.考马斯亮蓝R250 染色液:1gR250 溶于250ml 异丙醇、100ml 冰乙酸和650ml 去离子水的混合液中,过滤去除颗粒状物。 9.脱色液:乙醇/水/冰乙酸分别为50ml,850ml 和100ml。 四、实验方法 1.10%分离胶的配制7ml(小板为5ml):按附录添加适量的试剂,立即倒胶,加水封胶待凝固。

玉米种子纯度盐溶蛋白电泳鉴定的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项

·种子科技··2012(04)· 于10℃,湿度85%~90%。将瓶苗移到温室摆放在畦内,浇透水,瓶间距5cm,3天后打开瓶盖封膜,每天用喷壶喷水一次,4天后脱毒苗变绿就可以定植。一般炼苗7~10天,使幼苗叶片黑绿中大、气生根多而发达时定植。温室顶部要覆遮荫网,防止爆晒。 4.2定植 将畦内蛭石浇水达饱和状态,用木板刮平,按8cm行距划行。将脱毒苗用镊子从培养瓶中取出,放在清水中轻轻洗净根部的培养基,按株距5cm、行距12cm栽入基质内2.0~2.5cm深(大苗稍深,小苗略浅)。栽满畦后用喷壶小水细喷一遍,使基质与种苗充分愈合。栽植后温室顶部覆遮荫网遮荫7~10天,遮荫期间每隔一天细水喷浇一遍,保持空气湿度85%~ 90%,促使幼苗早生根,早发新叶。7~10天后即可转入正常管理。实践证明,在温、湿度条件合适时,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4.3马铃薯移栽苗的扦插试验 为了提高马铃薯微型种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根据马铃薯的生理特性,我们在苗畦内进行了马铃薯移栽苗的扦插试验。 在试管苗移栽成活、苗高8~10cm、15~20天时,切取顶芽(3~5cm)进行扦插,扦插后立即浇透水,使空气湿度保持在85%左右,3天后略喷点水,以保持湿润。当发现基质变干时立即浇水,正常情况下两天浇水一次,具体视苗床干湿情况决定,要用手深入到基质中掌握干湿。需要注意的是,水分也不能过多,否则易引起烂苗。浇水一般在上午10时以前进行。通过试验调查:扦插苗结薯数量比试管苗略少,但薯块却明显大于试管苗所结薯块。试验结果表明:在微型种薯生产过程中,采用试管苗移栽结合顶芽扦插技术,可明显提高微型种薯产量和质量,并降低成本。 收稿日期:2012-02-16 玉米种子纯度盐溶蛋白电泳鉴定较传统的生态方法具有速度快、准确可靠、成本低廉、技术比较容易掌握等优点,在检验工作中应用广泛。但它涉及到化学、生化、遗传学和植物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测定操作步骤较为繁琐,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鉴定的正常进行。笔者结合多年在实践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摸索出的玉米种子纯度盐溶蛋白电泳鉴定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1试剂配制 1.1提取液的配制 甲基绿0.15g,氯化钠5.80g,蔗糖200.00g,倒入1000ml烧杯中;加“水”800ml溶解,加热至微沸,放至室温;再加“水”定溶至1000ml,存放在4℃下保存。 1.2分离胶的配制 A号液:丙烯酰胺90g,甲叉双丙烯酰胺3g,定溶至500ml; B号液:抗坏血酸0.3g,硫酸亚铁溶液3ml(硫酸亚铁溶液配制:0.1g硫酸亚铁定溶至100ml),定溶至200ml; C号液:4ml乳酸,1.14ml乳酸钠,定溶至100ml。 配制:A号液500ml+B号液200ml+C号液100ml。 1.3浓缩胶的配制 D号液:丙烯酰胺12g,甲叉双丙烯酰胺2g,定溶至100ml; E号液:抗坏血酸0.11g,乳酸0.05ml,乳酸钠0.57ml,硫酸亚铁溶液1ml,定溶至100ml。 配置:D号液100ml+E号液100ml。 1.43%过氧化氢溶液的配制 3%过氧化氢1ml,加“水”9ml定溶。 1.5电极缓冲液的配制 甘氨酸6.0g,倒入2000ml烧杯中,加“水”1800ml,用2ml乳酸调至pH值3.3,加“水”定溶至2000ml。 1.6染色液的配制 称取考马斯亮蓝2g,在研钵中用100ml无水乙醇研磨溶解,过滤于棕色瓶中。取10ml该溶液,加入200ml的10%(W/V)三氯乙酸溶液中,混匀。 2操作流程 2.1样品磨碎 取单粒玉米种子,在单粒粉碎机上磨碎,收集到1.5ml离心管中,按约1:1的量加入提取液,震荡、摇 文章编号:1005-2690(2012)04-0036-02中图分类号:S513.037文献标志码:B 玉米种子纯度盐溶蛋白电泳鉴定 的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项 侯银娟,木卜文,杨薇,魏小社 (宝鸡市种子管理站,陕西宝鸡721001) ·适用技术· !!!!!!!!!!!!!!!!!!!!!!!!!!!!!!!!!!!!!!!!!!!!!!!! 36 ··

4×蛋白上样缓冲液(含DTT)使用说明

4×蛋白上样缓冲液(含DTT)使用说明 货号:P1015 规格:10ml 保存:-20℃保存,建议分装冻存,避免反复冻融,自发货之日起至少12个月有效。 产品简介: 4×蛋白上样缓冲液(含DTT)适用于SDS-PAGE(SDS-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作蛋白质上样用。其主要成份为SDS,DTT,溴酚蓝,缓冲盐溶液等。SDS可与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SDS复合物上带有大量的负电荷,这时蛋白质本身的电荷完全被SDS掩盖,消除了各种蛋白质本身电荷的差异;SDS还可以断开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破坏蛋白质分子的二级和三级结构。DTT可以断开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二硫键,破坏蛋白质结构,消除了蛋白结构之间的差异。最终无电荷及结构上差异的蛋白(亚单位),电泳速度只是与其分子量大小有关。溴酚蓝用作电泳时的指示剂,可大概指示电泳结束的时间。 使用说明: 1、请按每30微升蛋白样品加入10微升上样缓冲液的比例(4倍稀释)来使用。如果蛋白样品浓度过高,可用双蒸水稀释。 2、混匀后,100℃水浴加热5-10分钟,使蛋白变性。 3、冷却至室温后,10000-14000rpm离心2-5分钟,取上清直接上样电泳即可。 注意事项: 4、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为8%时溴酚蓝指示条带的位置大概在30kd左右,胶浓度为12%时,约在20kd左右,胶浓度为15%时,大概在10kd。请根据自己目的条带来判断电泳时间。 5、本试剂因含DTT,有一定的毒性,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6、蛋白上样缓冲液含有溴酚蓝指示剂,PH值受保存温度影响,在低温冻存状态下,溶液可能会呈现深棕色,不影响产品使用。 相关试剂: P10182×蛋白上样缓冲液(含DTT) P10174×非变性蛋白上样缓冲液 P001210×丽春红染色液 P1300-500考马斯亮蓝快速染色液 P1300SDS-PAGE凝胶制备试剂盒 PR1700预染次高分子量蛋白MARKER

SDS-PAGE电泳实验步骤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 学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一定的pH条件下解离而带电荷。当溶液的pH大于蛋白质的等电点(pI)时,蛋白质本身带负电,在电场中将向正极移动;当溶液的pH小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带正电,在电场中将向负极移动;蛋白质在特定电场中移动的速度取决于其本身所带的净电荷的多少、蛋白质颗粒的大小和分子形状、电场强度等。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一定量的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的三维网状孔结构。本实验采用不连续凝胶系统,调整双丙烯酰胺用量的多少,可制成不同孔径的两层凝胶;这样,当含有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溶液通过这两层凝胶时,受阻滞的程度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迁移率。由于上层胶的孔径较大,不同大小的蛋白质分子在通过大孔胶时,受到的阻滞基本相同,因此以相同的速率移动;当进入小孔胶时,分子量大的蛋白质移动速度减慢,因而在两层凝胶的界面处,样品被压缩成很窄的区带。这就是常说的浓缩效应和分子筛效应。同时,在制备上层胶(浓缩胶)和下层胶(分离胶)时,采用两种缓冲体系;上层胶pH=6.7—6.8,下层胶pH=8.9;Tris—HCI缓冲液中的Tris用于维持溶液的电中性及pH,是缓冲配对离子;CI-是前导离子。在pH6.8时,缓冲液中的Gly-为尾随离子,而在pH=8.9时,Gly的解离度增加;这样浓缩胶和分离胶之间pH 的不连续性,控制了慢离子的解离度,进而达到控制其有效迁移率之目的。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等电点,在进入分离胶后,各种蛋白质由于所带的静电荷不同,而有不同的迁移率。由于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存在的浓缩效应,分子筛效应及电荷效应,使不同的蛋白质在同一电场中达到有效的分离。 如果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由于SDS带有大量的负电荷,且这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使蛋白质变性,特别是在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存在下,蛋白质分子内的二硫键被还原,肽链完全伸展,使蛋白质分子与SDS充分结合,形成带负电性的蛋白质—SDS复合物;此时,

SDS-PAGE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量

SDS-PAGE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DS-PAGE垂直板型电泳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技术。 2、学习并掌握SDS-PAGE法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的技术。 二、实验原理: SDS-PAGE电泳法,即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1.在蛋白质混合样品中各蛋白质组分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分子大小和形状以及所带电荷多少。 2.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一定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SDS 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到电泳系统中能使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打开,并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上,使各种蛋白质—SDS复合物都带上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其数量远远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从而掩盖了不同种类蛋白质间原有的电荷差别。此时,蛋白质分子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分子量大小,而其它因素对电泳迁移率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三、仪器、原料和试剂 1、仪器:垂直板型电泳槽;直流稳压电源;50或100μl微量注射器、玻璃板、水浴锅,染色槽;烧杯;吸量管;常头滴管等。 2、原料:低分子量标准蛋白质按照每种蛋白0.5~1mg·ml-1样品溶解液配制。可配制成单一蛋白质标准液,也可配成混合蛋白质标准液。 3、试剂: (1)分离胶缓冲液(Tris-HCl缓冲液PH8.9):取1mol/L盐酸48mL,Tris 36.3g,用无离子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 (2)浓缩胶缓冲液(Tris-HCl缓冲液PH6.7):取1mol/L盐酸48mL, Tris 5.98g,用无离子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 (3)30%分离胶贮液:配制方法与连续体系相同,称丙烯酰胺(Acr)30g 及N,N’-甲叉双丙烯酰胺(Bis)0.8g,溶于重蒸水中,最后定容至100ml,过滤后置棕色试剂瓶中,4℃保存。 (4)10%浓缩胶贮液:称Acr 10g及Bis 0.5g,溶于重蒸水中,最后定容至100mL,过滤后置棕色试剂瓶中,4℃贮存。 (5)10%SDS溶液:SDS在低温易析出结晶,用前微热,使其完全溶解。(6)1%TEMED; (7)10%过硫酸铵(AP):现用现配。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实验 原理和操作步骤 实验原理: SDS-PAGE 是对蛋白质进行量化,比较及特性鉴定的一种经济、 快速、而且可重复的方法。该法是依据混合蛋白的分子量不同来 进行分离的。 SDS 是一种去垢剂,可与蛋白质的疏水部分相结合,破坏其折 叠结构,并使其广泛存在于一个广泛均一的溶液中。 SDS 蛋白质复 合物的长度与其分子量成正比。在样品介质和凝胶中加入强还原剂 和去污剂后,电荷因素可被忽略。蛋白亚基的迁移率取决于亚基分 子量。 试剂和器材: 试剂: 1. 5x样品缓冲液(10ml):0.6ml1mol/L的Tris-HCl(pH6.8),5ml 50%甘油,2ml 10%的SDS,0.5ml巯基 乙醇, 1ml 1% 溴酚蓝, 0.9ml 蒸馏水。可在 4℃保存数周,或在 -20 ℃保存数月。 2.凝胶贮液:在通风橱中,称取丙烯酰胺 30g ,甲叉双丙烯酰胺 0.8g ,加重蒸水溶解后,定容到 100ml 。过滤后置棕色瓶中, 4℃ 保存,一般可放置 1个月。 3. pH8.9 分离胶缓冲液:Tris 36.3g,加1mol/L HCl 48ml,

加重蒸水 80ml 使其溶解,调 pH8.9 ,定容至 100ml , 4℃保存。 4. pH6.7 浓缩胶缓冲液: Tris 5.98g ,加 1mol/L HCl 48ml ,加重蒸水 80ml 使其溶解,调 pH 6.7 ,定容至 100ml , 4℃保存。 5.TEMED (四乙基乙二胺)原液 6.10% 过硫酸铵(用重蒸水新鲜配制) 7.pH8.3 Tris- 甘氨酸电极缓冲液:称取 Tris 6.0g ,甘氨酸 28.8g , 加蒸馏水约 900ml ,调 pH8.3 后,用蒸馏水定容至 1000ml 。置4℃保存,临用前稀释 10 倍。 8.考马斯亮蓝G250 染色液:称100mg 考马斯亮蓝G250 ,溶于200ml 蒸馏水中,慢慢加入7.5ml 70% 的过氯酸,最后补足水到250ml ,搅拌 1小时,小孔滤纸过滤。 器材:电泳仪,电泳槽,水浴锅,摇床。 实验操作

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蛋白

试验三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蛋白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SDS-PAGE电泳的操作步骤。 2. 学会用电泳图分析原核表达效果 二、实验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为网状结构,具有分子筛效应。SDS-PAGE仅根据蛋白质亚基分子量的不同就可以分开蛋白质。该技术最初由shapiro于1967年建立,他们发现在样品介质和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SDS即十二烷基磺酸钠)后,蛋白质亚基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诱导表达后的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试剂,蛋白上样缓冲液等。 四、实验仪器设备 伯乐蛋白电泳仪,细菌振荡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子天平,电炉,量筒等。 五、实验步骤 1、SDS-PAGE凝胶电泳试剂 1)1.0 M Tris/HCl溶液(pH 6.8):121 g Tris溶于900 mL蒸馏水,浓HCl调pH至6.8,定容至1 L; 2)1.5 M Tris/HCl溶液(pH 8.8):182 g Tris溶于900 mL蒸馏水,浓HCl调pH至8.8,定容至1 L; 3)30 %丙烯酰胺溶液:292 g丙烯酰胺和8 g甲叉双丙烯酰胺溶于900 mL蒸馏水中,定容至1 L,4 ℃避光贮存待用; 4)5×电泳缓冲液(pH 8.3):94 g 甘氨酸和15.1 g Tris溶于800 mL蒸馏水中后,加入50 mL 10 % SDS溶液,定容至1 L,常温贮存,用时用蒸馏水稀释至1倍缓冲液; 5)上样缓冲液:4 mL 10 % SDS溶液,0.2 mL巯基乙醇,1 mL 1.0 M Tris缓冲液,然后加入2 g甘油,20 mg溴酚蓝,充分溶解后定容到20 mL,4 ℃贮存待用; 6)染色液:1.0 g 考马斯亮蓝(R250),100 mL冰醋酸,450 mL 甲醇混合,定容至1 L,充分混匀备用; 7)脱色液:乙酸100 mL,甲醇300 mL,加水定容到1 L; 8)10 %过硫酸铵:0.1 g 过硫酸铵加入1 mL 蒸馏水充分溶解,需现配现用。 2、SDS-PAGE凝胶电泳试剂 1)利用12 %的分离胶进行SDS-PAGE进行电泳 2)配制12 %的分离胶(10 mL)

双向凝胶电泳比较三种常用蛋白质提取方法

ISS N 100727626 C N 1123870ΠQ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 olecular Biology 2005年10月 21(5):691~694 ?技术与方法? 双向凝胶电泳比较三种常用蛋白质提取方法 翁 瑜1),2), 曾群力2),3), 姜 槐2), 许正平2),3)3 (1)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省生物电磁学重点研究实验室;3)浙江大学医学院环境基因组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31) 摘要 组织(或细胞)的蛋白质提取效率直接影响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22DE)的分辨率.为探索建立适用于人乳腺癌细胞株MCF27蛋白质提取的最佳条件,比较目前在双向凝胶电泳中常用的3种蛋白质提取方法对MCF27细胞总蛋白的提取效率.MCF27细胞经培养后,分别采用M2PER试剂、标准裂解液或含硫脲裂解液提取其总蛋白质,然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并根据凝胶上蛋白质斑点的丰度和分布特点判断所得双向电泳图谱的质量,以确定MCF27细胞蛋白质提取的相对最佳方法.结果显示,M2PER试剂法得到的图谱分辨率较低,蛋白质主要集中分布在分子量15~70kD,pH417~613的范围内;标准裂解液法得到的图谱分辨率有所提高,蛋白质分布比M2PER试剂法得到的图谱广;硫脲裂解液法得到的图谱是三者中分辨率最高的,尤其是高丰度蛋白和高分子量蛋白分离效果比前两者好.结果表明,在3种常用的蛋白质提取方法中,硫脲裂解液对细胞蛋白质的溶解性最佳,相对更适合于提取MCF27细胞的蛋白质,并与双向凝胶电泳条件更兼容. 关键词 蛋白质提取,双向凝胶电泳,MCF27,条件优化 中图分类号 Q503 Comparison of Three Protein Extraction Methods by Tw o2 Dimensional E lectrophoresis WE NG Y u1),2),ZE NG Qun2Li2),3),J I ANG Huai2),X U Zheng2Ping2),3)3 (1)College o f Life Sciences,2)Bioelectromagnetics Laboratory,3)Research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G enomics, Zhejiang Univer sity School o f Medicine,Hangzhou 310031,China) Abstract Protein extraction from tissue or cells is a key step to achieve high2res olution protein separation in tw o 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2DE).Three routine cellular total protein extraction methods were com par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an optimal one for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MCF27.The cultured MCF27cells were lysed by M2PER kit,standard lysis buffer or im proved lysis buffer,respectively.Then the extracted total proteins were subjected to22DE,and the best extraction method was determined by the indexes of protein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n corresponding silver2stained gel.Data showed that use of M2PER kit gave the lowest res olution,in which m ost proteins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pI ranging from417to613with m olecular weight between15kD and70kD.Standard lysis bu ffer im proved protein res olution with broader protein distribution pattern.Im proved lysis bu ffer generated the best res olution am ong these three methods,especially for the high2abundance and high m olecular weight proteins.Based on above results,we concluded that the im proved lysis bu ffer has the best protein s olubilization ability,which renders it much m ore suitable for cellular protein extraction from MCF27,and is m ore com patible with the conditions of22DE. K ey w ords protein extraction,tw o 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MCF27,optimization 收稿日期:2004212203,接收日期:20052032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 o.50137030,3017079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 o.301524)和浙江省卫生厅重点项目(N o.2004Z D006)资助 3联系人 T el:0571287217386,Fax:0571287217410,E2mail:zpxu@https://www.360docs.net/doc/f69620990.html, Received:December3,2004;Accepted:M arch21,2005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 oundation of China(N o.50137030,30170792),and Natural Science F ound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N o.301524),and K ey Program of Health Bureau of Zhejiang Province(N o.2004Z D006) 3C orresponding author T el:0571287217386,Fax:0571287217410,E2mail:zpxu@https://www.360docs.net/doc/f69620990.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