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瘦西湖荷文化之启示


扬州瘦西湖荷文化之启示
扬州园林始于西汉构筑“钓台”,成于隋代离宫别苑“长阜苑”,盛于清代康乾盛世,曾称誉“扬州园林甲天下”。早在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中原,开邗沟通江淮,于蜀冈上修筑邗城(即今扬州)。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在邗沟的基础上,又开凿通济渠(运河),从此扬州成为运河水运枢纽。唐代商贾如织,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有“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之说。宋代寺观园林花木深,官衙内有“郡圃”之辟。明代私家园林复兴,为清代大兴园林之风提供条件。
清代扬州成为南北漕运与盐运的咽喉,经济、文化再度繁华,各地盐商云集,不惜巨资竞相修造邸宅、园林。康熙和乾隆六下江南,驻跸扬州,扬州官僚士绅盐商为迎合帝王宸游,增荣饰观,楼台画舫,十里不断。康熙年间,先后建王洗马园、卞园、员园、贺园、冶春园、南园、筱园、郑御史园等八大名园和计无否营建的影园。康熙帝还将法海寺赐名莲性寺,一在佛理,亦与其爱莲相关。乾隆年间,在沿瘦西湖两岸,依山临水面湖而筑若干小园,园中小院相套,自成体系。又以瘦西湖为共同的空间,应用起伏岗峦、参差树木、院墙分隔空间,造成小中见大,意境深远的效果。还引借历史胜迹和自然景色为主题,以匾额、楹联、题咏、画龙点睛组成巧夺天工的湖光胜境。北郊建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览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浦熏风、碧玉交流、四桥烟雨、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临水红霞、绿稻香来、竹楼小市、平冈艳雪二十景,湖上复增绿杨城郭、香海慈云、梅岭春深、水云胜概四景,即“二十四景”。清末盐业渐衰,湖上园林一蹶不振,住宅园林反稍复苏,个园、寄啸山庄,最负盛名。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保护、整修、建设,1988年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个园和何园(寄啸山庄)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扬州园林湖上二十四景中就有以“荷”为主题的“荷浦熏风”一景。李斗《扬州画舫录》载:“荷浦熏风,在虹桥东岸,一名江园。乾隆二十七年皇上赐名净香园;在描绘”荷浦熏风“景观时云:”桥西为荷浦熏风,桥东为香海慈云,是地前湖后浦,湖种红荷花,植木为标以护之;浦种白荷花,筑土为堤以护之。“前湖后浦红、白荷花盛景何等之美。在莲花埂上建莲花桥(即今俗称五亭桥),《扬州画舫录》载:”莲花桥……上置五亭,下列翼洞,正侧凡十有五。月满时每洞各衔一月,金

色荡漾。“五亭似浮出湖面五朵盛开的荷花,莲花桥的创意享誉海内外,其独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