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一章集体备课提纲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体备课提纲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体备课提纲

集体备课提纲

中心发言人:任利民2014-9-10

学科:高一数学

参加人员:毕攀登李中营牛玉龙朱素娥任利民张国荣尹树云

王文英毛莹莹崔恒超陈珍珍李贺伟樊文治

一、本周教学主要内容: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2、集合的基本关系;

3、集合的基本运算

二、本周教学重、难点

1、集合的表示方法;

2、集合间“包含”、“相等”的关系;

3、集合的交、并、

补集的概念

三、学情分析

作为高中数学起始章,必须重视初、高中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侧重于对学生阅读、表达、复习、小结等习惯和方法的指导。

四、本周教学基本方法

新授课,采用诱思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五、本周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等的数学思想。

六、本周教学安排

星期五:集合的表示方法

一.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我来自燕山中学;

省溧中高一(1)班;我国的直辖市。

分析、归纳上述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归纳出集合的含义。

二、建构数学:

1.集合的概念: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set)。集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集合A、集合B……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element),简称元。集合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p、q……

指出下列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如果是,指出该集合的元素。

(1)我国的直辖市;(2)省溧中高一(1)班全体学生;(3)较大的数(4)young 中的字母;(5)大于100的数;(6)小于0的正数。

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一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按照习惯的由小到大的数轴顺序书写。

3.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4.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的概念:

5.常用数集的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 ,2,1,0=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N *或N + {} ,3,2,1*=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 ,,,

210±±=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整数与分数

=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数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

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

6.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如:{1,2,3,4,5},{x 2,3x+2,5y 3-x ,x 2+y 2},…;各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满足的条件)表

示出来,写成{|()}x p x 的形式。

(3)韦恩(Venn )图示意

7.两个集合相等: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这两个

集合相等。

三、数学运用:

例1.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方程2230x x --=的解集。

答案:列举法:{1,3}-描述法:2{|23,}x x x x x R =--∈

例2.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

(1){奇数}={|21,}x x k k Z =-∈ (2){|*,||5}{1,2,3,4}x x N x ∈<=

(3)1{(,)|}2x y x y xy +=??

=-? {(2,1),(1,2)}=-- (4)33N --∈ 答案:(4)

例3.求不等式235x ->的解集

答案:{|4,}x x x R >∈

例4.求方程2210x x ++=的所有实数解的集合。

答案:?

例5.已知2{2,,},{2,2,}M a b N a b ==,且M N =,求,a b 的值

答案:0,1a b ==或11,42a b ==

例6.已知集合{}2210,R A x ax x x =--=∈,若集合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集合的表示

法.由描述法可知集合A 是关于x 的方程2210ax x --=的实数解集,首先考虑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解:当0a =时,方程只有一个根1

2

-,则0a =符合题意; 当0a ≠时,则关于x 的方程2210a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由于集合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则一元二次方程2210ax x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或没有实数根,所以△=440a +≤,解得1a ≤-.

综上所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1a a a =≤-或. 答案:{}01a a a =≤-或

四、课堂练习

1. 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2,{}2,1是两个集合 B.{}(0,2)中有两个元素

C.6|x Q N x

??∈∈????是有限集 D.{}2|20x Q x x ∈++=且是空集 2.将集合{}|33x x x N -≤≤∈且用列举法表示正确的是 ( )

A.{}3,2,1,0,1,2,3--- B.{}2,1,0,1,2--

C.{}0,1,2,3 D.{}1,2,3

3.{}

,0.3,0,00R Q N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方程组25x y x y +=??-=?

的解集用列举法表示为____________. 5.已知集合A={}20,1,x x -则x 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取哪些值___________.

6.(创新题)已知集合{},,S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是ABC ?的三边长,那么ABC ?一定不

(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五、回顾小结:

1.集合的有关概念;2.集合的表示方法;3.常用数集的记法

六、课外作业:A 、2、4

星期六 评析课后习题

星期一集合的基本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和相等的含义;(2)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照实数的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联系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探究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

(2)初步经历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的过程,体会集合语言,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集合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

(2)探索利用直观图示(Venn图)理解抽象概念,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1)帮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地认识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

(2)如何确定集合之间的关系。

难点:集合关系与其特征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问题1:元素与集合有“属于”、“不属于”的关系;数与数之间有“相等”、“不相等”的关系;那么集合与集合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概念的形成

问题1的探究:

具体实例1:看下面各组中两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1)A={1,2,3}, B={1,2,3,4,5}

(2)A={菱形}, B={平行四边形}

(3)A={x|x>2}, B={x|x>1}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甲:我发现在第一组的两个集合中1是集合A中的元素,也即1∈A,同时1也是集合B中的元素;同理2,3也是这样,这就是说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B中的元素。

学生乙:除了甲说的外,我还看到集合B中的元素4、5就不在A中,也就是说集合B好像比A大。

学生丙:马上提出疑问:难道说集合之间也存在大小关系吗?

带着大家的疑问我们继续来观察(2)、(3)两组中两个集合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丁:在第2组中我们都知道所有的菱形都是平行四边形,但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并不都是菱形。我不敢说B比A大,但起码B中的元素比A中的多,且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B中的元素。

师:大家分析的都很好,能抓住问题的核心,从元素看集合。那么在第3组中出现了两个不等式,我们可以借助于数轴进而看到它们的关系(黑板画数轴表示集合)。

具有这样关系的两个集合如何准确的用数学语言表述呢?

(1)子集的定义:

文字语言: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

符号语言:B

A?或A

B?。

这种图称为Venn图.

矩形},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梯形} {平行四边形},{x|-1

3、概念的深化

问题2、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那么对于任意的A

x∈,有B

x∈;那么对于集合B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它与集合A之间又可能是什么关系呢?

问题2探究:

具体实例2:(1)、A ={x|x<-4或x>2},B={x|x<0或x>1}

(2)、A ={x|-1

生:对于(1)由数轴很容易得到A B ?,但B 中的所有元素并不都在A 中,也就是说至少有一个元素只属于B 而不属于A ,对于(2)通过对B 有求解,也不难发现,A B ?,但B 中的所有元素也都在A 中,也就是说A B ?,或者可以说A 和B 中的元素完全相同。

师:很好,通过对实例1的探讨,大家能客观细致地分析得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了。

(2)相等关系:如果集合A B ?,且A B ?,则A=B 。

(3)真子集的定义: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我们

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问题3、集合中会不会没有任何元素呢?

具体实例3、考察下列集合. 并指出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1)A = {(x ,y ) | x + y =2}。(2)B = {x | x 2 + 1 = 0,x ∈R}。

生:通过观察分析后回答,(1)中的元素是一条直线上的点,而(2)中元素x 是一个方程的解,但这个方程无解。

师:非常好!(4)空集的定义:

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能力提升

(5)子集的性质:

①A A ?.②若A B ?,B C ?,则A C ?.③A = B ?A B ?,且B A ?.

5、举例应用:

例1、写出集合A ={1,2,3}的所有子集,并指出有几个真子集是哪些? 例2、集合A 与集合B 之间是什么关系?

A ={x|x=4k+2,k ∈Z} B={x |x=2k ,k ∈Z }

6、课堂练习:

课本第7页练习1,2,3

? ≠

? ≠

(1)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子集、真子集的个数。

(2)写出集合{a、b、c}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子集、真子集的个数。

(3)写出集合{a、b、c、d}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子集、真子集的个数。

归纳猜想:对于一个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其子集的个数与元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7、课堂小结:

(1)知识点:①子集、真子集、相等关系的概念,空集的概念。

②子集的相关性质。

(2)方法:数形结合(如数轴、Venn图)解决有关集合问题。

8、课后作业:课本第12页习题1、1A组 5,B组 2.

星期二评析课后习题

星期三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

集的补集;(3)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

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知识点】

1.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的并集(Union)

记作:A∪B 读作:“A并B”

即: A∪B={x|x∈A,或x∈B}

Venn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与B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与B的交集。

2.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记作:A∩B 读作:“A交B”

即: A∩B={x|∈A,且x∈B}

交集的Venn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4.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

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

A ∩

B ?A ,A ∩B ?B ,A ∩A=A ,A ∩?=?,A ∩B=B ∩A

A ?A ∪

B ,B ?A ∪B ,A ∪A=A ,A ∪?=A,A ∪B=B ∪A

(C U A )∪A=U ,(C U A )∩A=?

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x ∈(A ∩B ),则x ∈A 且x ∈B

若x ∈(A ∪B ),则x ∈A ,或x ∈B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15},{|39},,()U U R A x x B x x A B A B ==-≤≤=<<求e.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 (){|1,9}U C A B x x x =<-≥或,

【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

(1)()A B C ; (2)()A A B C e.

解:{}6,5,4,3,2,1,0,1,2,3,4,5,6A =------.

(1)又{}3B C =,∴()A B C ={}3;

(2)又{}1,2,3,4,5,6B C =,

得{}()6,5,4,3,2,1,0A C B C =------. ∴ ()A A C B C {}6,5,4,3,2,1,0=------.

【例3】已知集合{|24}A x x =-<<,{|}B x x m =≤,且A 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由A B A =,可得A B ?.

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 与集合B ,如右图所示: 由图形可知,4m ≥.

点评:研究不等式所表示的集合问题,常常由集合之间的关系,得到各端点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是否含端点的问题.

【例4】已知全集*{|10,}U x x x N =<∈且,{2,4,5,8}A =,{1,3,5,8}B =,求()U C A B ,()U C A B ,()()U U C A C B , ()()U U C A C B ,并比较它们的关系.

解:由{1,2,3,4,5,8}A B =,则(){6,7,9}U C A B =.

由{5,8}A B =,则(){1,2,3,4,6,7,9}U C A B =

由{1,3,6,7,9}U C A =,{2,4,6,7,9}U C B =,

则()(){6,7,9}U U C A C B =,

()(){1,2,3,4,6,7,9}U U C A C B =.

由计算结果可以知道,()()()U U U C A C B C A B =,

()()()U U U C A C B C A B =.

点评:可用Venn 图研究()()()U U U C A C B C A B =与()()()U U U C A C B C A B =

,在理

解的基础记住此结论,有助于今后迅速解决一些集合问题.

【自主尝试】

1.设全集{}|110,U x x x N =≤≤∈且,集合{}{}3,5,6,8,4,5,7,8A B ==,求A B ?,A B ?,()U C A B ?.

2.设全集{}{}{}|25,|12,|13U x x A x x B x x =-<<=-<<=≤<集合,求A B ?,A B ?,()U C A B ?.

3.设全集{}{}{}22|26,|450,|1U x x x Z A x x x B x x =-<<∈=--===且,求A B ?,A B ?,()U C A B ?.

【典型例题】

1.已知全集{}|U x x =是不大于30的素数,A,B 是U 的两个子集,且满足{}{}()5,13,23,()11,19,29U U A C B B C A ?=?=,{}()()3,7U U C A C B ?=,求集合A,B. 2.设集合{}{}22|320,|220A x x x B x x ax =-+==-+=,若A B A ?=,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

3. 已知{}{}|24,|A x x B x x a =-≤≤=<

① 若A B 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② 若A 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③ 若A B A B A φ?≠?≠且,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4.已知全集{}22,3,23,U a a =+-若{}{},2,5U A b C A ==,求实数a b 和的值. 星期四 评析课后习题

最新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8月15日 上课时间:8月24日 §3.1.1倾斜角与斜率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及转化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学习中体会到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点,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体会代数与几何结合的数学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教学难点:斜率概念的学习,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三:课时计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计算公式及其简单的应用。 (一)课题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问题1:一点能够确定一条直线? 问题2:了加多一个点外,在已知一个点的基础上能不能加上另外一个条件使到它能确定一条直线? 【老师板书】画坐标平面以及一条直线,点出直线上一点,过此点画多条直线。 问题3:这些直线有什么共同点(过同一点,倾斜程度不一样) 如何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1、 直线倾斜角的定义: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 做直线l 的倾斜角。 例题:最后在黑板上用尺子依照定义说法比画出倾斜角将直线倾斜角的可能情况显示出来(共四种情况:平行于x 轴,经过一、三象限,垂直于x 轴,经过二、四象限) 注意:(1)直线的向上方向;(2)x 轴的正方向;(3)倾斜角范围是)180,0[??。 练习:下列三个图中所指的角是不是直线的倾斜角? 命制:王露 校对:高一数学组 审核:刘金琼 第三章 第1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1课时)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初备时 间 2016年6月1日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复 习课主备人曾玉琳 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本单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抽象的小数有一定的熟悉了解之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升入的学习和计算。 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 教学难点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初备教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 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础 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直接说得数 23+77= += += += 42+24= 12×4= 2000+400= 11×50= 15×2= 78-69=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建 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本自己梳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在小组内 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汇报整理成果,教师随机引导,板书: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计算

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学科理科数学课题 参加教师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记录人 备课准备 中心发言人: 1.提前准备教学设计; 2.准备好主讲内容 集 中 交 流 研 讨 典 型 发 言 再 设 计 思 路 1.讲练中注重学习者的思维动态,如何使用公式; 2.强化公式的变形训练。。

2013年3月6日 学科数学 课题《余弦定理》参加教 师 穆星媛及高一数学备课组全体成员 时间2013. 3.6 地点高一办公室(南) 记录人荣燕飞 备课准备 中心发言人:穆星媛 1.提前准备教学设计、名师课堂 2.准备好主讲内容 集 中 交 流 研 讨 典 型 发 言 赵光朋:“余弦定理”是一个解三角形的重要定理,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 沙玲玲:学案要具体充分,难度要降低,要有回顾的内容; 冷欢:定理的推导有多重方法,但课堂上不宜都讲。 再 设 计 思 路 1.设计题组练习,使用程序教学法; 2.公式的变形应用要在练习中体现。

2013年3月13日 学科数学 课题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参加教 师 赵光朋及高一数学备课组全体成员 时间2013.3.13 地点高一办公室(南) 记录人荣燕飞 备课准备 中心发言人:冷欢 1.提前准备教学设计(电脑展示) 2.准备好主讲内容 集 中 交 流 研 讨 典 型 发 言 荣燕飞:倒序相加法,和叠加法是推倒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并知道它的重要性; 冷欢:新授课不宜解构造法求通向的方法,事宜在最后的复习时再讲。 穆星媛:让学生去发现去总结。 再 设 计 思 路 1. 变式训练和反馈练习不进学案; 2.以练习为主。

2013年3月27日 学科数学 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参加教 师 赵光朋、荣燕飞及高一数学备课组全体成员 时间2013.3.27 地点高一办公室(南) 记录人荣燕飞 备课准备 中心发言人:赵光朋 1.提前准备教学设计,名师课堂 2.准备好主讲内容 集 中 交 流 研 讨 典 型 发 言 备学生的学:看课本提纲导学, 普通班策略:列出预习提纲,编写成填空题的形式。 重点班:全面处理,思维方法是关键,类型总结要到位。 备老师的教:错位相消法的教学是关键 备上课的练:强调分类讨论。 再 设 计 思 路 1.增加错题辨析练习 2.用好小组讨论环节。

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 一、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文化滋养、以雅育雅、自主发展、享受成长的办学理念,以现代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以常规落实,质量为首,主题研究,专 业提升为工作主题,展开本期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结合二年级数 学组自身实际,重实效、重发展、重创造性地展开工作。 二、工作策略 用心研究、科学实践、确保质量、促动发展 三、工作要点 (一)注重各项常规工作的顺利展开。 1、备课:按不同教龄段的要求实行分层备课。在备完全册教案的 基础上,坚持课前修改和课后反思,教研组长坚持每周检查,并签注 意见和建议。教导处每月抽查。 2、听课、评课:认真展开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活动。特别是听课 后的评议活动要落到实处,做好资料收集和记载。 3、作业与辅导: 布置作业的目的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即时收作业,即时批改和发还作业, 让学生即时了解自己的学习 情况。对不认真完成作业或不按规定交作业的学生,应即时了解 情况,实行协助教育。增强对学生问题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增强对学 生的训练。

4、研究落实的提优、辅差工作计划,对本班本年级的学习困难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早发现,早预防,早落实,即时解答疑难、补习指导。能够建议:建立错题记录本(随时记载)、学生成长记录本(随时记载,重点是学困生)、知识要点整理本(每单元集体备课整理,教学过程中完善,到期末整理成有序的知识要点)、建立后进生辅导记载。 5、教研组坚持按计划参加和展开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认真记载,认真总结。在每周三下午,教研活动时间专时专用,与平时随机的听课、评课、研究等活动相结合,既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全局性,又高质、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二)探索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用心研究 (1)每位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现代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使用。 要求:每位教师制定详细的现代课堂教学实践计划,本学期应有至少10%的课堂教学内容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2)教研组制定详细的现代课堂教学教研计划,并订出典型课例实行研究,本学期至少应安排5次相关的教研活动。 2、科学实践 (1)结合学科和年段特点,积极探索和实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2)每位教师在组内展示一节相关研究课。 (3)教研组提供一节相关课例在大组内展示。 (4)本年段结合拟定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从典型课例入手总结提炼出相关模式。

高一数学集体备课(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三角恒等变换 (一) 教材分析 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以及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三角恒等变换位于三角函数与数学变换的结合点上。 通过本章的学习, 要使学生在学习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使学生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的工具性作用,学会它们在数学中的一些应用。 由本章的章头语所介绍的,三角恒等变换既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工具,又是学后继内容和高等数学的基础.三角恒等变换是实践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在力学、物理、电气工程、机械制造、图像处理,及其他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经常会用到这些公式.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教学内容是在三角函数的教学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单角的三角函数之间以及单角的三角函数与复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他包括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经验证明通过这一部分知识等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等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起较大作用. (二)知识要点 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1) c os ( - ) = cos cos + s in sin (2) cos (+ ) = cos cos - sin sin 2. 倍角公式: sin 2= 2 s in cos ; cos 2 = cos 2 - sin 2 = 2 cos 2 - 1 = 1 - 2 sin 2 tan 2= 2 tan ; 1 - tan 2 3、半角公式: cos 2 = 1 + cos 2; sin 2 = 1 - cos 2 ; 2 2 tan = 1 - cos = ; 2 sin 4、辅助角公式: a s in + b c os = a 2 + b 2 sin(+) (角终边过点 P (a , b ) )。 5、积化和差公式: sin ·cos = 1 [sin(+ )+sin(- )] 2 cos ·sin = 1 [sin( + )-sin( - )] 2 cos ·cos = 1 [cos(+ )+cos(- )] 2 sin ·sin = - 1 [cos(+ )-cos(- )] 2 (三)要点概述 (1)求值常用的方法:切割化弦法,升幂降幂法,和积互化法,辅助元素法,“1”的代换法等。

最新 高中数学有效进行集体备课的研究-精品

高中数学有效进行集体备课的研究 玉林高中罗羽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问题研究,提出集体备课的三种策略,并以案例讲解集体备课的具体方法,供数学教师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中数学集体备课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8B-0058-03 集体备课指的是学校教师在一定的指导原则之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过程,使以往教师之间封闭、缺乏交流的状态被彻底打破。它对教师之间进行团体协作的要求很高,并能够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提高。高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的难题,对于这些难题,高中数学老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探讨,使之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同时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一、高中数学有效进行集体备课的策略 (一)学校要加强对高中数学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的指导与管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要想提高高中数学教师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高中数学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让他们能够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等。要运用先进的理念对高中数学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够意识到集体备课的意义,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与缺陷,让高中数学教师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并付出行动,而不是敷衍了事。 除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学校还要制定完善的集体备课管理制度来对教师进行监督与管理,对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的细节要进行明确规范,使集体备课能够按照相关规范扎实推进。在高中数学教师集体备课过程中,要有集体备课记录表,以此作为依据,对教师的集体备课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选出较为优秀的备课成员进行奖励;对于成绩较差的成员,要实施一定的处罚措施,以此来增强高中数学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集体备课要专注解决实际问题。新时代的高中数学教育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专注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要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方式与过程、知识与能力入手,明确教学目标。集体备课设计时,

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模板汇编5篇

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模板汇编5篇 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篇 1 我们八年级备课组共有六名教师,我们互相团结、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互相研究、互相提高。一学期以来,我们备课组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努力工作着。 一学期来,我们备课组常规工作有:制定计划、统一教学进度把握教学重点、解答教学难点和习题难点、讨论复习要点、开展教学三步曲活动、组织竞赛辅导和测试、分析日常教学存在问题等等。 本学期主要围绕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问题这一中心开展活动,因为新浙教版教材内容密度大,难度高。要学生真正吃透教材,其中要把握好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我们也就紧紧围绕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分析及解决策略这一目标进行教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全组人员齐心协力在课堂内外下工夫,每节课都认真地准备,争取达到最佳的效果。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所做的工作: 第一、认真备课,发挥集体优势。

作为一个称职的教师,应要求对教材有高度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而且作为一个备课组集体,应该是集体智慧的体现,所以在每次集体备课前,针对重点内容先要求每位教师自己认真备课,就像我们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一样,先熟悉教材,掌握重点,发现问题。在集体备课时,由每位教师讲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欣赏,讲自己的困惑与疑问,然后针对问题,大家讨论,最后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这样备课,体现了群策群力,所以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除了备每一节课之外,我们备课组内的教师经常在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学科知识方面比如那一章是初中的重点等,也有教学方法上的,还有学生思想、课堂纪律方面等等。我们都是取别人的优点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第二、多开课,多听课,多评课,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凭借自身的努力,教师能够有较大的进步,但是在相互的交流与学习中,我们更能得到宝贵的经验,取得更大进步。为此,我们备课组的全体成员非常珍惜每一次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积极参加了校和片教研活动。只要有开课活动,我们总是积极参与,认真听课,踊跃评课。 第三、加强学生竞赛辅导,促进教学

高一数学集体备课材料

第一章 数列 高一数学备课组 2015.3.18 §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 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角形数与正方形数引入数列的概念;通过类比函数的思想了解数列的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 3、情态与价值:体会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借助函数的背景和研究方法来研究有关数列的问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培养用已知去研究未知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发现数列规律找出可能的通项公式。 ·学法:学生以阅读与思考的方式了解数列的概念;通过类比函数的思想了解数列的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以观察的形式发现数列可能的通项公式。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有人说,大自然是懂数学的,不知你注意过没有,树木的分叉、花瓣的数量、植物种子的排列等等,都遵循着某种数学规律,大家能想到它们涉及了那些数学规律吗?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二、新课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 (一)、考考你 寻找规律,在空格出填写数字 1.1、 21、3 1 、( )、51、61、( )、81 2. 2、-4、( )、-8、10、( )14 3. ( )、22、23、24、25、( )、27 思考1:以上几组数有什么特征? 观察、讨论、分析归纳特点:上面的数字都是有规律的。从具体例子引出数列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探究 1、根据上面几组数归纳出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列按一定次序排列的数。 思考2 :数列1、 2、 3、4……与 4、3、2、1……是同一数列吗? 答:不是,数列的有序性; 2、数列的项如何表示 数列的一般表示:n a a a ,,,21 ,表示法{}n a 练习:请大家举几个生活中数列的例子 3、数列的分类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现状及改进策略-精选教育文档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现状及改进策略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整合、对教学进度以及教学目标进行统一的过程。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集体备课打破了以往教师之间互相封闭、缺乏交流的状态,充分发挥了集体与团队的作用,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提高了学校的师资水平。数学是一门抽象的、严谨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进行沟通与交流,将数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点与难点进行探讨,这样能够更快地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 一、目前高中数学教师集体备课的现状 1.教师对集体备课认识不足且参与积极性不高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尽管集体备课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学校的教学发展中,但是仍有一大部分的老师并没有真正地理解与认识集体备课的内涵、性质以及具体作用,对集体备课缺乏一个全面的、系统性的认识,这样就很容易导致老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老师认为集体备课只是老师们共同写教案,他们会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课本等材料单独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没有与别的老师进行交流与探讨,这样便失去了集体备课的意义与价值。 2.集体备课活动过于形式化与空壳化 第一,集体备课完全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部分学校的集体备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教师们之间进行学术交流以及教学探讨的现象已经逐渐的消失,集体备课成了一副空架子。第二,集体备课中讨论的针对性不强,缺乏明确主题。一些学校在进行集体备课之前没有提前将课题或者内容预设好,导致了在进行集体备课时没有一定的针对性,话题没法抓住重点,不能切实解决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第三,集体备课开展的模式过于单一。大多数学校集体备课都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和套路进行的,造成了老师的心理疲劳,使老师们逐渐地失去耐心与热情,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不发表任何言论与意见,进而大大降低了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3.缺乏一个有效健全的评价激励机制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集体备课都缺乏一个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忽略了集体备课评价的重要性,教师们在辛苦的准备与完成后,没有得到专职部门或者是上级领导的肯定与建议,长期下去将会打击老师的积极性。在进行集体备课时,校领导以及相关组织没有深入其中,也没有对教师们制定的教学方案或者教学计划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点评,针对优秀的教学方案或者建议没有适当的激励与奖励,部分学校对集体备课的评价标准过于片面化,只注重学生考试的结果,而不关注过程,这将大大的降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4.对集体备课的管理调控较难 由于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缺乏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没有对集

(复备)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白沙县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复稿)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5周

新授

(1) 令我难忘的何止是雪地捕鸟、看瓜刺猹,还有海边拾贝、潮 汛看鱼呢,那我们还等什么? 先去海边捡贝壳去吧!"我们日里去海边捡贝壳去”——(生接读 捡贝壳部分) 我们再在潮汛来的时候,去看跳鱼儿: “我们沙地里”一一(生接 读看鱼部分) (2) 从这两件事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板书:见 多识广) 6、 同学们,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四件事,向我们展现出一个聪明 能干、勇敢机智、见多识广的闰土形象。那么,这几件事作者详写了 哪些事?(指生答,相机板书:详写 略写) 7、 小结、过渡: 课文通过典型事例来体现人物特点,叙事时做到有详有略,抓住 人物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这是咱们在习作中值得学习、借鉴 的好方法。叙事时,若能加入自己的感受,文章会更生动。那么,在 听闰土向我讲述这些稀奇事时, “我”又有什么感受呢? 突破难点,提炼主旨 1、 自由读读课文14和16自然段,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受? (作者对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羡慕和佩服;有着自 叹不如的惆怅。) 2、 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来表达内心的感受的?(对比) 3、 是呀,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而我一一(生接读)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 许多新鲜事……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 罢了。”(相机理解“素不知道”、“如许”) 闰土的心里有如“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潮汛看 鱼”等许多稀奇事,这些都是我往常的朋友一一(生接读) “所不知道 的” 4、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① 闰土在(海边拾贝)时,他们和我一样, (生)“只看见院 子里高 墙上四角的天空。”师: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② 闰土在(看瓜刺猹)时,他们和我一样, (生)“只看见院子里高 墙上四角的天空。”师: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③ 闰土在(雪地捕鸟、潮汛看鱼)时,他们和我一样, (生)“只看 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师:不知道大雪天可以这样捕鸟、海边 有如此多的跳鱼儿。 5、 你是怎样理解“高墙上四角的天空”的?(指名交流) 6、 闰土是那样知识丰富、见多识广,相比之下,我和我的朋友是 那样的一一(生)见识狭窄、孤陋寡闻如井底之蛙。 7、 正因如此,闰土这位与众不同的朋友和他讲的那些稀奇事一直 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几十年还挥之不去呀! (音乐起)师领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生跟上一起读。 巩固 拓展

最新高一数学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流程 托里二中高一数学组 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果课前教师对所讲内容达不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对各方面的情况没有充分的准备,课堂效果是不可能好的,所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集体备课是发挥教师群体智慧,弥补教师个体备课不足,取长补短,将集体智慧与个体特长有机结合,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有效手段。 为了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带动和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托里二中高一数学组本学期实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活动设主持人一名(备课组长担任),负责主持活动的进程;设记录人一名,负责记录活动过程、主要内容。主持人和记录人均需参与发言、讨论。设摄像一名,负责拍照或录像。 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一、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五统一” “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授课内容、统一检测标准、统一练习题目(汉语班可适当增加难度)、统一课后作业。 本次高一数学组集体备课时间:2018年11月6日;

地点:博学楼教研办公室; 主持人:李远敬;集体备课记录:白双林; 拍照:塔娜; 摄像:杨靖筱(特邀)美篇:塔娜 每个题目安排2个主备人,既可以各抒己见,也可分工合作。由排序在前的教师负责安排。 备课小组集体制定学期教学计划,高一数学教研组本学期教学计划是人教社的A版必修1,必修4.明确教学进度,教学进度在期中考试前讲完必修1,具体见教学计划。备课组长做好备课分工,确定主备人名单及备课内容(例如上表),由主备人准备教学设计并打印,按时分发给小组其他成员。

二、主备人陈述教学设计 发言稿基本内容为:解读教材(含目标设计和重难点的确定)——阐述教学设计理念——简述教学流程,凸现设计亮点——阐述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板书设计及意图效果——作业、检测——需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的问题等。 主备人的发言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陈述时,侧重讲重难点及其突破方法,自己教学环节设计及其做法。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主备人陈述时,其他教师看印发的主备人的教案设计,结合自己的思考,适时点评。 三、.备课组集体研讨。 1.讲--对主备人的教学设计,备课组教师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特别是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和做法。 2.评--对主备人和其他教师的观点进行客观的、中肯的评价,分别指出主备人教学设计中的“亮点”(值得借鉴的地方)以及值得商榷的环节、内容;对“评”课人有异议的地方,其他老师展开讨论,讨论的过程要体现互动、生成的特点。 3.议--展示需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的问题,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展示值得探讨的内容、问题等,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展示希望得到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日期: 3月 24日 周次:第三周 参加人:全体数学教师 缺勤:无 中心发言人:谷永华 集体备课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五部分内容:轴对称、镜面对称、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单元通过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延伸到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例1展示了三名学生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一个恐龙玩具的情境图,下面给出了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这三种形状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做一做”是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摞书,判断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是什么样的图形。这个活动简单易操作,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可以很容易判断出来。 本册教材中的对称,仅限于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第一节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

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的、感性的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而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名称以及“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教材中没有明确给出,也不要求学生掌握。例2先让学生仿照书本上的步骤随便剪一剪,使学生看到,在剪的过程中,只要把一张纸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剪出来的就是轴对称图形,从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 “做一做”,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画出对称轴。第

六节的内容是镜面对称,也就是相对于一个平面形成的对称。只要让学生观察图片、照镜子,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中包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 通过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等轴对称图形学习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3. 通过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等轴对称图形学习轴对称的性质。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2018年度高二数学组集体备课方案

2018年度高二数学组集体备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数学备课组将紧紧围绕“集全组智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重点。组织全组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扎实教学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学科基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主要任务: 1.围绕学校教务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重点恨抓课堂教学监督。加强备课组的建设,教师们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以身作则,肯吃苦、肯学习、肯钻研,乐于奉献,为同一目标而同心协力,勤奋工作。 2.加强备课组活动,严格按照学校关于集体备课的要求,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提高备课效率。增进各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认真开展“听课、说课、评课及案例研究”工作,本学期组内成员每人开一次公开课。“上课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规范的说课稿,课后及时写出自我反思。同一备课组内,每人至少听课15节以上;加强科组内老师之间的学习。 3.做好分层教学,不同的层次教学应有不同的的深度和广度,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控制好教学进度。又要面向高考,更好地注意教学难度的循序渐进,知识逐步扩展加深,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4.课堂教学达到精讲巧练,确保教学质量继续稳步提高。严格控制作业布置的情况,在量和质上有所体现。 5.注重物理尖子生的辅导、一定要严抓、实管。落实每个人的责任与分工,经一段时间的培训、辅导后参加市竞赛。争取在一年内有很好的效果。

6.组织全组教师积极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全市物理公开课和学校的公开周活动。 三、方法与措施: 1.每周二下午第二节课集体备课,做到定内容、定主备人,统一工作进度,统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物理科学方法的归纳和新情景题、综合题的训练,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巩固。 2.每周安排一次学科综合测试。认真阅卷,根据试卷反映出的情况随时调整,缺啥补啥,因材施教。 3.强化教学管理。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检查作业落实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及时解决。 4.搞好补弱纠偏,促进整体进步。实践证明,弱课是整体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因而,平时教学中,应特别强调,采用“五多”补课法,从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关心、鼓励弱科学生。 5.精选习题、测试题。平时练习、测试要认真对待,在选题、组题上肯下工夫,确保所选题目的科学性、实用性真正发挥其本身的作用。 6.夯实基础,狠抓落实,高考以能力立意,能力以知识为载体,基础知识掌握不好,能力便很难提高。 7.后期教学要随时关注高考信息。及时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适当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有信心,有成就感。 8.对每周周考试卷进行认真打磨,争取做到每次评讲试卷之前全做在一起共同分析,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巧解,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并且慢慢向“一课一磨”靠拢。

数学集体备课心得体会范文6篇

数学集体备课心得体会范文6篇Experience of collective lesson preparation in Mathemat ics 编订:JinTai College

数学集体备课心得体会范文6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主题的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数学集体备课心得体会文档 2、篇章2:数学集体备课心得体会文档 3、篇章3:数学集体备课心得体会文档 4、篇章4:初一数学集体备课心得体会范文 5、篇章5:初一数学集体备课心得体会范文 6、篇章6:初一数学集体备课心得体会范文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我们的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预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接下来就跟小泰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数学集体备课心得体会吧!

篇章1:数学集体备课心得体会文档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备课形式。本学期为积极响应教导处号召,提高教育教学素质,我们二年级组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减轻备课负担,提高备课积极性。 教师可以直接吸收他人成功的经验,如果认同他人的教案,则不必浪费时间,重复抄写。如果有不同见解,则可以直接补充在修改方案栏内。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参照以前的教学过程,改进目前的教学,效果也可能会更好。这样,不但可以大大的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再加上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还可以提高教师备课的积极性。 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备课为课堂服务 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把“教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工作落到实处。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不仅停在纸上,我们在集体备课中还进行了自已的得意片段教学,在集体备课中展现自已的特色,每个数学老师都通过集体备课进行了各年级课的同课异构,这样不但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又提升了老师的水平。上完课后,老师们进行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三章《概率》集体备课稿 新人教A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概率》集体备课稿新人教A版必 修3 一、教材分析 1、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概率教学内容安排在必修3第二章统计后面,“随机事件的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共三个大节,约8课时。而此时理科学生计数原理等排列组合知识(选修2-3中)尚未学习,必修3模块中概率教学内容是文科学生也必须掌握的知识。当然理科学生还有指定必选内容-“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是放在选修2-3中。 2、与原大纲教材对比,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 (2)、内容呈现上:本章新教材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感知不确定现象,认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并在具体情景中体会概率的意义,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使学生从概率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新教材的概念是在初中的基础之上,与初中教材略有不同。例如随机事件的概念,表述更加清楚,简洁。注意体现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以利于突破难点,得到直接感知。体现了试验、观察、归纳和总结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概率的重要性。本章内容中渗透的概率的思想方法是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所需的,是进一步学习不可缺少的,也有利于他们以随机的观点理解社会,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章的练习与习题,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材中的习题和例题已经全部修改为能用列举法列出全部的基本事件。 二、大纲、课标要求:

概率 大纲课标 (1)事件与概率 ① 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② 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2)古典概型 ① 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② 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2通过实例,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用列举法计算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①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 ②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 3.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包括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来进行模拟)估计概率,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 5.结合阅读材料,了解人类认识随机现象的过程。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概率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统计数据中隐藏着概率特性,概率的基本思想很大程度构成了统计推断的基础.概率同时也和高中数学的其他课题有关,特别是计数技术(数与运算),面积概率(几何), 二项式定理以及函数与其图像下面积之间的关系等。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统计与概率部分知识点的要求还停留在比较浅的、较简单的层次,教学的重点还是放在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上,而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对统计与概率部分知识点的要求比较高,有些内容相当于中国大学的课程内容.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 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能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应注重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概率的意义;应加强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应避免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变成数字运算的练习,对有关术语不要求进行严格表述。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_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记录人: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记录人: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过程记录 王秀翠: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通过设计贴近生活、富有趣味、层次分明、开放灵活的数学作业,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构建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不再视作业为负担,对数学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 的小主人。 孙祥杰: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饶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 刘温胜:带着好的心情做作业,思维更活跃,反应更灵敏。例如,二年级学生在认识“角和直角”后,让学生思考:在长方形纸上剪一刀,还有几个角?学生理所当然的觉得“四个角剪掉一个角还剩三个角”,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剪一剪,比一比”,“想想还可以怎么剪”。通过学生的猜测并验证发现,在长方形纸上剪一刀并非只有一种情况(如图所示),有几个角也就一目了然了。 王秀翠:学生通过做有趣的游戏解答提问的过程对生活数学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化,在这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刘温胜: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单一地呈现,这就要求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去观察、分析,利用所学 的知识去解决。 王秀翠: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通过作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习一些生活能力,为 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刘温胜: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时间”,掌握了几时和几时半后,设计一次生活作业: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记录自己当天放学到家、晚餐、睡觉、以及第二天早晨起床、吃早餐、到校的时间,然后在课上将自己记录的时间在学具钟上“拨一拨”表示出来。王秀翠: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学习上,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接下来作业互查下,反馈。 参与交流的教 师 记录人: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时间11/13 地点办公室节次4-6 主讲刘温胜

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亠备课时间:8月15日 上课时间:8月24日 ? § 3.1.1倾斜角与斜率 ?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及转化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学习中体会到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点,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体会代 数与几何 结合的数学魅力。 二、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 教学难点: 斜率概念的学习,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三:课时计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计算公式及其简单的应用。 (一) 课题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问题1: 一点能够确定一条直线? 问题2:了加多一个点外,在已知一个点的基础上能不能加上另外一个条件使到它能确定一条直线? 【老师板书】画坐标平面以及一条直线,点出直线上一点,过此点画多条直线。 问题3:这些直线有什么共同点(过同一点,倾斜程度不一样) 如何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 讲授新课 1、直线倾斜角的定义:当直线I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 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I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 叫做直线I 的倾 斜角。 例题:最后在黑板上用尺子依照定义说法比画出倾斜角将直线倾斜角的可能情况显示出来(共四种情况:平行于 x 轴,经过一、三象限,垂直于 x 轴,经过二、四象限) 注意:(1)直线的向上方向;(2) x 轴的正方向;(3)倾斜角范围是[0 ,180 )。 练习:下列三个图中所指的角是不是直线的倾斜角? 第三章第1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第1课时) 命制:王露 校对:高一数学组 审核:刘金琼 过渡: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一条直线都有一个确定的倾斜角 ,且倾斜程度相同的直线,其倾斜角相等;倾斜程度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主备课人卿仕发执行人过程确认 课题 2.1 分式的基本性质(1)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能目标 过程与方 法目标 情感与态 度目标 1 了解分式的概念。 2 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分数的基本性质并类比得出分式的基本性 质。 3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教学重点分式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分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设计个性补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探究1把三个一样的苹果分给4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到多少苹 果?你怎么分给他们?(交流讨论) (1)每位小朋友分 (2)分法: ①每个苹果切成四个相等的小块,共12块,每人分3块,这3块 占一个苹果的 ②为了每个小朋友吃起来方便,每个苹果切成8块,共24块,每 人分6块,这六块占一个苹果的。 想想这两种分法分得的是否一样多?(,即:)由 此表明了什么?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分数的值不 变。 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约去共因数,分数的值不变。 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 (1)把上面问题变为:把3个一样的苹果分给n(m>0)位小朋友, 每位小朋友分到多少苹果? 用除法表示:,用分数表示为:,相等吗?() 这里的n可以是实数吗?(n不能为0) (2) 有什么区别?(后者分母含有字母)我们把前者叫分 数,后者叫分式,什么叫分式呢?分式有没有和分数一样的性质?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分式的概念填空: (1 )如果小王用a元人民币买了b袋相同的瓜子,那么每袋瓜子的价格是______元。 (2)一个梯形木板的面积是 6 ,如果梯形上底是am,下底是 bm,那么这个梯形的高是________m. (3) 两块面积分别为a亩,b亩的稻田m kg,n kg,这两块稻田平均每亩产稻谷________kg. 观察多项式:这些代数式有什么共同点特点?(分子分母都是整式,分母含有字母) 一般地,如果f、g分别表示两个整式,并且g中含有字母,那么代数式叫分式。 说明:分式的分子分母一般是多项式,单项式可以看成是只有一项的多项式。分母一定含有字母。 2 分式的基本性质 思考:相等吗?相等吗? 如果a0, 那么,只要都意义,那么。 你认为分式和分数具有相同的性质吗?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非零多项式,分式值不变。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约去共因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设h0,则 做一做 P 24 3 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例1 求分式的值,(1)x=3, (2)x= 思考:(1) 要是分式的值为零,x应等于多少?要使分式 的值为零,x应等于多少? (2) 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是什么?(分子为零,分母不等于零) 例2 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1)无意义,(2)有意义。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分母不等于零)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P 25 四反思小结,巩固提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了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