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会工作试卷A

残疾人社会工作试卷A
残疾人社会工作试卷A

1 新疆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分院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残疾人社会工作》试卷(A ) 班级 _________ 姓名 学号

考试说明:

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方式:开卷 一、 填空题 (本大题共4小题,10空,每空2分,共20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内容的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逐步形成。

2

、_____________是经国家法律确认、国务院批准的各类残疾人的全国性统一组织,代表残疾人的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和发展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服务。 3、我国社区康复的对象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残疾人权益的保护主要是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 共 10分) 1.残疾人社会工作: 2.社区康复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残疾人的特殊权利。

2.简述标签理论。

3.社会参与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4.简述残疾预防的原则。

5.简述开展残疾人体育的原则。

2

3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我国残疾人事业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2. 试论述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需要注意哪些伦理原则?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一、案例背景介绍 (一)基本资料: 1、案主信息:郎某、男、39岁,情感性精神分裂症,无业 2、家庭成员 姓名关系年龄职业备注 郎xx 父子60 在家务农 黎xx 母子60 在家务农 袁xx 夫妻35 未知离家出走,无音讯 郎xx 女儿9 小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与家人很少交流 3、居住情况 跟附近的邻居相比,案主家所居住的楼房显得非常破旧,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是比较老的两层楼房,家里堆满了很多废旧的物品和衣物,家具较为简陋,家电比较破旧,居住条件很差。 (二)个案来源: 案主2005年4月因为精神健康出现问题被家人送往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检查,被诊断为情感性精神分裂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回到家中。曾经患有精神疾病使案主失去了工作,和朋友也失去了联系。妻子在他查出患有精神病时,离家出走,家中只剩下他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女儿,居住环境较差,家庭经济困难。并且家人怕他出意外,出于关心常把他一个人关在家里,不允许他外出。案主情绪不

太稳定,病情反复发作,不肯吃药,甚至从2011年10月开始有了轻生的念头。案主的父母到村委寻求帮助,希望社工能开导案主,使他能放弃轻生的念头,并且按时吃药,接受治疗,后经社工家访及在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后经评估后确定介入。 二、问题分析 (一)案主经权威部门鉴定为精神残疾二级,发病前曾在部队当过年兵,是一名共产党员,退伍后在工作,后因一次交通事故,将一人撞成植物人,需支付大笔医疗费,精神压力过大,而导致精神分裂; (二)案主发病前比较聪明,表达能力比较强,但发病后变得孤僻,觉得大家都很害怕他,他怕拖累了家里而产生轻生念头; (三)案主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交际群体非常小,偶尔案主病情好点的时候,父母才会带案主外出,去村子周围逛一下之类的; (四)由于家庭困难加上案主的病情,村民、周围邻居对案主及其家庭基本不理睬,案主父母亲比较自卑,没有自信心。 三、服务目标及服务计划 (一)个案目标: 缓解案主病情,引导案主及其家庭正视目前的困难,增强生活的信心。

残疾人社会工作案例

案例分析题一 某家政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杜女士在为客户擦玻璃窗时,不胜从窗台上跌落,从此失去了双腿。家政服务公司给了她一笔数额不多的赔偿金。杜女士的丈夫对她和关心,为了多挣钱养家,又去做兼职。杜女士的女儿刚上小学四年级,但非常懂事,上学前后都细心地照顾妈妈。邻居也经常关照和帮助他们家。杜女士觉得丈夫和女儿很辛苦,内心十分愧疚,觉得自己是家人的负担。一天,她趁着家里只有她一个人,便割脉自杀,幸好丈夫及时发现救了过来。 问题: 1.请简要说明残疾人的特点和需要。 2.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分析杜女士面临的优势和困难各有哪些 3.针对杜女士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答案要点: 1.在我国,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的界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1分) (1)残疾人的特点包括:(4分) ①部分残疾人对外部世界的知觉范围受到严重限制,能力严重缺损。 ②部分残疾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受到限制,能力严重缺损。 ③部分残疾人在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寻在较大障碍。 ④部分残疾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正常人有很大差异。 (2)残疾人的需要主要包括十种: ①社会福利政策落实;②家庭扶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③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④ 就业政策倾斜;⑤康复与医疗救助;⑥伤残抚恤;⑦社会保险;⑧特殊教育;⑨文化生活照顾;⑩改善社会环境。 2.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分析杜女士的情况,其面临的优势和困难分别如下: (1)杜女士的优势。

①环境优势。杜女士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亲密,女儿与丈夫都很关心她,邻居与他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很关照他,能及时帮助她。 ②个人的优势。杜女士虽然失去了双腿,但上半身功能完好,精神正常,是一个为家庭着想的人。 (2)杜女士面临的主要困难 ①环境的缺失。杜女士的丈夫工作很忙,为了多挣钱养家,还在外面做兼职,陪伴杜女士的时间较少,不能很好地照顾她,也不了解杜女士内心的想法;杜女士的女儿尚且年幼,尽管上学前后都细心地照顾妈妈,非常懂事,但其他时间无法照顾妈妈的生活。杜女士所在社区没有为杜女士一家提供必要的帮助。 ②个人的缺失。个人层面是杜女士自己悲观、消极,觉得自己给家人增添负担。 3.针对杜女士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用的介入策略如下: (1)采取增能模式 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杜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残疾人常被视为弱势群体,被贴上许多负面的标签,并受到压制、排斥和歧视。因而,增能模式对残疾人特别有帮助。杜女士目前自认为自己没有用,是家庭的拖累,对自身有较多负面的性的评价与看法,增能模式有助于她提升自信、自尊,激发潜能,从而改变其悲观、消极的态度,解决其问题。 在运用增能模式时,要注意运用充权技巧,通过确保杜女士的基本需求(衣食等)得到满足来增强杜女士改变的动机。对于杜女士谈到自己异于他人的经历给予富有同感的回应也能增强其改变的动机。 (2)运用优势视角 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也能起到激发动机的作用。对于杜女士,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可以激发她的改变动机,鼓励他人反思,学习正面看待问题,并努力提升问题的能力。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杜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她战胜自我。 (3)为杜女士申请医疗援助,联系其所在社区为其家庭提供必要的帮助。 (4)让杜女士和其丈夫倾心交谈,各自敞开心扉,使杜女士明白家人的关爱和担忧,消除其愧疚心理。

残疾人社工

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 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残疾人工作的理念: 平等、参与、共享. 残疾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康复:即最大限度的恢复残疾人的生物机体的功能或进行功能补偿,以增强他们参与社会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发挥着医学不能替代的作用,例如社区康复就是动员社区资源促进残疾人动。 (2)残疾人教育:是残疾人享受权利和挖掘其潜能的重要措施,在残疾人教育方面,社会工可工作使受教育者获得更显著成效。 (3)劳动就业:是残疾人得以自立并展现其能力的最重要环节和措施。社会工帮助残疾人寻求位、帮助他们适应劳动生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4)社会工可以通过咨询、介绍和指导促进残疾人的婚姻与家庭生活。 (5)在改善残疾人生活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方面,社会工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残疾人社会工作涉及到残疾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到残疾人的活、发展等各方面内容。 工作方法

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模式 (1)个人模式 个人模式是相应于个体型残疾的工作模式。个体型残疾的理论解释是个人责任论,即某个人的残疾是由于其个体的原因造成的,个人要为之负责。由于残疾的个人(或家庭)悲剧,个人也要承担在治疗残疾中的痛苦。残疾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既是肢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而个人因有不幸所导致的肢体或其他器官的残疾(严重创伤),则是他由一个正常人变为与常人不同的残疾人的来变化会使当事人及其家人常常会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会使当事人及其家人难以适应。有人提出个人型残疾的哀痛理论,认为个人型残疾发生之后,当事人及其家人常常会经历这样一个心理过程:震惊怀疑或否认愤怒或焦躁忧伤和沮丧。 当残疾现象发生之后,当事人、其家人、医疗工和社会工对残疾的评估可能是不同的和有差异的。当事人及其家人常常会把残疾程度评价好些,即期望不会太坏。在这方面当事人的期望成分更大些。但对医疗工和社会工来说他们则要面对现实,即客观地评估残疾事实。这样,当事人家人医疗工和社会者就形成了一个由期望向客观过渡的序列。社会工首先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认知差异的状况,并要设法弥合这种差异以帮助当事人及其家人理智地对待现实。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常常采取渐进沟通模式。即不但在关于残疾程度的沟通渠道方面是由当事者家人再进到当事人,而且在残疾真实状况的告知过程中也是渐进的,以利于当事人及其家人有思想准备,更易于接受现实。 而对个人型残疾社会工采取的主要是个案工作方法,社会工要同残疾人及其家庭一起工作。而当当事人及其家人认同了残疾现实之后,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促成残疾人之间(或残疾人家庭之间)的互相支持就是必要的。 (2)社会模式 社会模式是相应于社会型残疾的工作模式。社会型残疾的理论解释是社会责任论,即认为某个人的残疾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的。社会在结构上、制度上存在问题使得某些个人受损,因此,社会应该为受损的个人承担责任。当然,即使社会型残疾其直接后果也是由某些个人来承担的。即某些人因社会问题而变成残疾,痛苦发生在这些人身上。与个人型残疾不同的是,对社会型残疾来说,个人所承受的痛苦和损失应该由社会来补偿。 由于伤残发生在个体身上。因此,即使社会型残疾也会造成个人的哀痛。个人哀痛理论

社工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1) 张华,女,44岁,有一个正在本地读大学一年级的女儿,丈夫在女儿幼年时就因病去世。张华没有正式工作,这么多年来一直靠做临时工作维持家庭生活,比如做保姆、街道清扫员、家政员等。去年3月份,由于一次车祸,张华不幸失去了一条腿,住院没多长时间,她就因无力支付医药费出院。至今她还无法接受这种巨大的生活变迁,整日闷闷不乐,脾气也很暴躁,经常对女儿发脾气,有时候甚至不吃不喝,病情也没有好转。后来在女儿的劝说下,她的情绪好一点,但她还是经常想到自己是个废人什么用处也没有了,有时甚至想自杀,但又觉得不能让女儿孤孤单单一个人在世上生活。现在,她几乎不出门,不愿意和健全人说话,也不乐意和残疾人交往。 问题: 1.请阐释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目的。 2.针对张华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解析: 1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目的 (1)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残疾人的社会功能。具体而言,残疾人社会工作是要通过处理残疾人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帮助残疾人克服在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生活、社会权益、文化生活和环境方面遇到的障碍,让残疾人因把损伤带来的能力丧失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更好地发挥潜能,有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2.社会工作者采取的介入策略: (1)社会工作者借助医疗科技的基本知识,帮助张华取得合适的医疗康复服务。 (2)对张华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勇敢接受现实。 (3)帮助张华进行生活自理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4)在张华具有生活自理能力之后,为其提供就业辅导,帮助她联系力所能及的工作。 (5)评估张华的家庭状况、经济条件以及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帮助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并取得社区的支持,解决其生活困难。 (6)鼓励张华走出家门,积极参与残疾人之间以及残疾人和正常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刘先生曾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员,在经历一次车祸后失去了双腿。妻子是一家大公司的职员,有着丰厚的收入,儿子学习成绩优异,懂事。刘先生的母亲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而母亲年老体弱,照顾儿子也显得吃力。妻子工作非常忙,没有时间照顾丈夫,而社区中又不能提供生活照顾和康复服务。一年来,刘先生一直待在家里,情绪很容易激动,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哭。刘先生原本是一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喜欢与人交往的人,经历了这次创伤之后,不再和以前的朋友和同事来往,也很少说话,整个人很沉默。妻子看到丈夫变得越来越孤独,前来求助社会工作者。 问题: 1.请你分析刘先生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作为社会工作者,对刘先生可以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答案: 解析:本案例适合采用社会康复模式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本模式的理论依据是生态环境改善模式,它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个人,二是关注个人和家庭及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三是关注个人环境系统。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为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教育、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残疾人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六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6.1 复习笔记 第一节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涵 (一)残疾人定义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主要包括肢体残疾者、听力残疾者、言语残疾者、视力残疾者、智力残疾者和精神残疾者六种。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 1.定义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各种环境障碍,重新回归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2.目的与宗旨 帮助残疾人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生活质量,获得社会保障,在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基础上,与健全人一样共享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 3.领域 主要包括医疗、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维权、社会救助、辅助用品用具等方面。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崇尚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 社会工作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行动指南的助人自助工作,崇尚专业的伦理精神。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认为下列情况是开展工作的前提:(1)残疾的病人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 (2)康复服务应有多部门的参与。 (3)康复依赖于许多专业人员的努力。 (4)残疾人社会工作需要残疾人及家属的积极参与。 (5)残疾人一般不需要广泛使用抢救及支持生命的技术。 (6)康复对象难以确定治疗的终点。 (7)残疾病人关心的是外观形象、残存功能和在社会及职业方面的角色。 (二)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助人为乐,是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对残疾人社会工作来说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残疾人不同于其他困难群体,需要特别耐心和坚韧的敬业态度开展工作。因此,残疾人社会工作十分强调和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三)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残疾人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于残疾人身心功能的康复、正常生活的建立、自立能力的提升以及正常社会活动的参与甚至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利用社会支持网络开展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思想方法。对残疾人来说,这个问题十分必要,十分突出。残疾人特别需要社会各界主动地给予帮助,尤其是城市社区服务网络和

2019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考点_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2019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考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个案管理 (1)残疾人需求评估的特殊性:理解并评估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内心感知(心理状态六阶段);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误解。 (2)残疾人专业关系建立的特殊性:信任是专业关系的基础;专业关系的建立是一个过程。 (3)个案管理的主要步骤。 2.社区康复方法 (1)社区康复的文化背景。 (2)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的有利条件。 (3)开展社区康复的原则与内容。 ①原则: 一是社会化的工作原则。 二是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 三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四是因陋就简的原则。 五是因势利导的原则。 六是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的原则。 ②内容:一是开展残疾的预防。二是开展康复评定。三是开展全面康复服务。 3.社会康复方法

(1)社会康复内容。 ①概念: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并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 ②目标(6个)。 ③针对残疾人的社会康复方案内容。(5项) (2)社会康复的措施。 4.职业康复方法 (1)咨询:其目的是在接案后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情况与就业相关的问题,进行综合考察,帮助残疾人解决职业中出现的问题。 (2)评估:职业评定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涉及身体、心理和职业适应性3个方面。 (3)培训:包括就业培训和上岗培训。 (4)就业指导:根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提供劳动市场、就业方向等信息以及具体就业指导意见和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针对残疾人进行职业工作领域中出现的问题提供跟踪服务。 5.教育康复方法 (1)特殊教育。 (2)如何配合社会康复的措施。 6.促进残疾人就业权利实现的方法 (1)残疾人就业的支持性资源: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残疾人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社区各类志愿者服务。 (2)残疾人就业场所:福利企业和庇护工场。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三)

; 社会网络这个概念最初由社会人类学家所创,早在于1940年,李察夫-布朗(Redcliffe-Brown)已经用“人际网络”去比喻社会结构。1954年英国人类学家白恩士(Barns)采用了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去有效地分析一个挪威的渔村社区。至今,社会网络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里受到广泛的重视及采纳,因为它能够提供一个系统的方法去分析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加深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之间的相互沟通模式及互动的理解。概括而言,社会网络理论有如下几个基本观点: 1、所谓社会网络通常是指一群人之间所存在的特定联系,而这些联系的整体特点可以用作解释这群人的社会行为。或者也可以把社会网络视为一群人之间的关系结构及他们之间所存在的交换关系及特定角色。 2、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常常联系在一起,网络大多数情况下都扮演支持性的角色。社会支持网络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支持,通常被视为解决个人及社区问题的“第一线”问题,因为当个人遇到问题时的第一个反应通常是寻求相熟或亲密的人的协助,所以,社会支持网络无疑是补足正规社会服务的一种有效支持模式。 3、一般而言,社会支持网络至少可以表现出两大方面的功能:(1)能够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社会网络中的支持可以在两个关键性时刻介入,一个是在危机将会发生或刚发生后但在压力产生之前,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个人去采取较乐观的态度或作较适当的准备工夫去减低压力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社会支持也可以在压力产生后但病态形成前产生作用,帮助个人采取较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或鼓励个人去执行适当的治疗程序。这些支持系统可以包括亲戚、朋友、互助小组及邻舍关顾团体等,而所提供的支持可能包括心理及情绪上的支持、协助日常生活上的细节、提供物质、金钱、技术及意见,等等。(2)能够起直接及整体的保护作用。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人融合进社会的网络之中,因此而强化个人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帮助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当个人确知他是生活在一个寓支持性及关怀性的社会网络中,而他也主观地感觉到其他人时时刻刻都愿意提供适切的帮助时,他自然会感觉到自信、安全及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这种健康的心理状态也自然能够帮助个人增加对危机及疾病的防卫性、预防问题及压力的产生。 4、社会工作在开展实务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一些社会网络介入策略来帮助个人及群体解决所面对的问题。(1)个人网络策略。这种最普遍被采用的策略,其重点在于强化服务对象的现存人际关系及他所处身的环境内有发展潜力的成员的互助能力。(2)自愿连结策略。这种介入策略是要帮助需要援手的人及可以提供协助的辅助者之间建立联系,建立一对一的辅助关系。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将服务对象与适当的辅助者配对,而这些辅助者通常是对某一些问题的处理较有经验及较关心,以致能对需要辅助的服务对象提供适切的协助。(3)互助网络。这种介人策略是把面对相同问题或具有相似兴趣或能力的人聚合在一起,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促进他们互相支援的功能。采用互助策略时,社会工作者可以尝试联系相同困难的服务对象成为互助小组,也可以把这些互助小组与社区内其他非正式组织联系成为网络,以达到互相支援及互相咨询的效果。(4)邻里援助网络。当采取这种介入策略时,社会服务机构通常以一个以地域界定的的社区为基础,然后尽力识别当中所存在的非正式辅助网络及区内的“自然辅助者”。这些自然辅助者可以在向邻里提供支援上扮演关键的角色。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去强化区内的非正式自然网络,把分布区内的大小网络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效的邻里援助网络系统,帮助区内孤立无援的人士。(5)社区授权网络。这种介入策略的目的就是要发展一个聚合了非正式社区领袖的讨论场所,借以有效地反映区内各种群体的意见及利益。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去促进这些非正式领袖的沟通、联系及互助并建立网络,鼓励这些网络成员去共同参与及关心区内问题,形成社区内申述问题及倡议社区政策改革的声音。除了上述理论,还有标签理论、增权理论等理论用以指导残疾人社会工作,这些理论在本书的其他章节已有论述,在此不再介绍。

第九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九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教学目的:掌握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其特点,了解残疾人的主要问题与需求, 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 教学重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情境引导法、案例分析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残疾人的主要问题与需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与主要工作内容。 自学内容:残疾人的分类与基本特征,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课外作业: 1. 残疾人群的基本特点。 2.现代社会对残疾的认识与理解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其对残疾人社会工作产生 了何种影响? 3、残疾人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与需求? 4、什么是残疾人社会工作?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5、试述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工作方法。 6、谈谈你对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与看法。 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方法实务,邓恩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库少雄,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社会工作实务》,2012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初级,中国社会出版社 第一节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涵 (一)残疾人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对残疾人有如下定义:“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法规所说的残疾人,主要包括肢体残疾者、听力残疾者、言语残疾者、视力残疾者、智力残疾者和精神残疾者6种。还有一些残疾人兼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残疾,他们属于综合性多重残疾人。

残疾人社会工作形考作业及答案(一)单选题(2020.05.05)

形考作业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计100分) 1.残疾人事业和残障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是( A )。 A.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B.消除社会成员对残疾人的歧视 C.开展残疾人教育 D、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2.残障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努力维护残障者的合法权益,二是( B )。A.使残障者都接受教育 B.千方百计改善和提高残障者的生活质量 C.解决残障者的就业问题 D.健全有关残障者权益的法律法规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全面保护残疾人的法律是( A )。 A.《残疾人保障法》 B.《社会保险法》 C.《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 D.《残疾人教育条例》 4.残疾人回归社会,首先表现为经济方面,最重的社会障碍是(B )。 A.获得社会救助难 B.就业难 C.学习劳动技能难 D.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5.无障碍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无障碍、( D )。 A.电视节目配字幕 B.电视节目配手语 C.出版物有盲文版本 D.信息和交流无障碍 6.下列不属于物理性障碍的是( C )。 A.道路的路牙 B.建筑物的台阶 C.地铁站的坡型通道 D.卫生间的蹲便 7.下列哪类残疾会影响残疾人的创造性?( C ) A.肢体残疾 B.视力残疾 C.精神残疾与重度智力残疾 D.听力残疾 8.1961年世界上第一个制定无障碍标准的国家是(B )。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9.每年的“国际残疾人日”是( C )。 A.12月1日 B.12月2日 C.12月3日 D.12月4日 10。2006年11月,第61届联合国大会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了什么公约( A )。 A.《残疾人权利公约》 B.《残疾人公约》 C.《儿童权利公约》 D.《北京宣言》 11.我国对无依无靠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弃婴主要实行( A)制度。 A.福利院集中收养 B.家庭供养 C.社区供养 D.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12.中国政府批准的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是( C )。 A.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B.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 C.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D.中国肢残人协会 13.杜绝先天性残疾儿出生,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工程。下列哪种做法无助于降低先天性残疾儿的出生率( D )。 A.有遗传病的父母不生育孩子 B.来自地方病突出地区的孕妇进行严格的科学筛查 C.母亲孕期不接触放射线、甲及汞、农药等 D.孕期不参加体育活动,防止运动损伤 14.残疾人康复的最终目标是(C )。 A.感知觉的发展 B.就业 C.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D.享有政治权利 15.下列哪一理论是残障扶助中的核心理论( A )。 A.社会网络理论 B.正常化理论 C.回归社会理论 D.增能理论 16.残疾人生命意义的核心是( B )。 A.满足基本需求 B.有尊严的生活 C.改善生存条件,追求美好生活 D.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17.社会工作者遭遇伦理困境时要遵守伦理原则的优先顺序。最重要的伦理原则是(C)。 A.自由 B.隐私和保密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一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学习目标: 了解残疾、残疾人得概念以及残疾人观念得变化 了解残疾得原因、种类以及残疾人得特征 理解残疾人权利以及权益得保护 了解我国残疾人事业得发展 第一节残疾与残疾人(主要内容) 残疾: 世界卫生组织把残疾分为三类,(1)功能、形态残疾;(2)丧失功能残疾;(3)社会功能残疾 汤逊德:五类残疾(1)畸形或损失;(2)临床症状;(3)日常活动功能限制;(4)由于异常而造成得残疾;(5)由于不利条件而造成得残疾。 残疾人: 残疾与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 (1)根据身心功能与身体结构分类 (2)根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分类 (3)根据障碍影响程度分类 (4)根据ICF分类 残疾人功能定义 损伤(impairment): 任何损伤或生理心理或解剖结构及功能不正常,这里关注得就是人体不能正常工作得部分。 残疾(disability): 由损伤导致得任何限制或能力缺乏,不能以正常人得方法完成动作或活动,关注得就是人们无法完成得任务。 残障(handicap): 对承受者得一种不利得状态,它限制或组织了承受者实现其社会角色得职能,关系到特定得环境与与她人得交往。 失能得原因与残疾得产生 预防 专业工作得干预:医药工作/卫生保健/教育;护理人员/康复人员;社会工作者/政治家 医学知识与社会工作任务 一个青年社会工作者,在一次案例研究会上,被指定管理一名女性四肢麻痹症病人,在接触她得新病人时候,她告知病人其对四肢麻痹证一无所知,但表示愿意学习,这位社会工作者与病人取得了一致意见,一起度过了一天,并且学习到许多相关得知识,为病人提供了满意得服务。 进行干预得架构 残疾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概念,把个人与社会在某方面联系起来。 经历这一概念提供了与社会结构得联系。 个体型残疾与社会型残疾 个体型残疾:残疾人所受得问题就是她们自身伤残得直接结果。 例:纽约大学医院(New York University Hospital)得社会工作者weller 与miller,观察分析了新得截瘫患者适应残疾,艰难地经历着四个阶段得过程: 第一阶段:震惊(shock)患者损伤患者得身体与精神在突然袭击下得及时反映,通常就是以哭泣与有时候精神极度不安而产生幻觉等为特征。 第二阶段:否定(denial) 拒绝接受以后不会完全康复得现实。 第三阶段:愤怒(anger) 经常将怒气发泄到周围行动自如得人身上,因为这些经常引起她们回想已经失

残疾人社会工作形考题目答案

1无障碍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无障碍和( )。C. 信息和交流无障碍 2 1961年世界上第一个制定无障碍标准的国家是()。D. 美国 3残障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努力维护残障者的合法权益,二是( )。C. 千方百计改善和提高残障者的生活质量 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全面保护残疾人的法律是( )。 C. 《残疾人保障法》 5残疾人回归社会,首先表现为经济方面,最重的社会障碍是( )。A. 就业难 6关于残障社会工作与医务社会工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残障社会工作以社区康复为重点 7下列不属于物理性障碍的是( )。D. 卫生间的蹲便 8残疾人事业和残障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是( )。A. 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9 2006年11月,第61届联合国大会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了什么公约( )。C. 《残疾人权利公约》 10每年的“国际残疾人日”是( )。A. 12月3日 1残疾人康复的最终目标是()。B. 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2杜绝先天性残疾儿出生,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工程。下列哪种做法无助于降低先天性残疾儿的出生率( )。D. 孕期不参加体育活动,防止运动损伤 3中国政府批准的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是( )。C.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4我国对无依无靠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弃婴主要实行 ( )制度。A. 福利院集中收养 5社会工作者遭遇伦理困境时要遵守伦理原则的优先顺序。最重要的伦理原则是()。C. 保护生命 6残疾人生命意义的核心是( )。C. 有尊严的生活 7社会支持网络的哪种特性是保持社会支持得以延续的最重要条件。()B. 互惠性 8下列哪一理论是残障扶助中的核心理论( )。B. 社会网络理论 9()在残疾人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A. 家庭 10 1990年通过的哪像法律,被称为是中国残障者扶助政策历史上的里程碑。()B. 《残疾人保障法》 1各地残疾人就业的比例由当地残联规定,但不得低于()。B. 1.5% 2一个核心家庭包含的次系统中最重要的是()。D. 夫妻关系 3寄养年满( )周岁的儿童,应当征得被寄养儿童的同意B. 10 4在社会工作的各种沟通技巧中,主要的工具是()。C. 语言 5下列哪类不属于肢体瘫痪者()。D. 风湿病人 6我国的助残日是()。A. 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 7融入为本的社会支持模式认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有赖于社会的帮助,更取决于()。A. 自身的素质和奋斗 8 ( )是孤儿和弃婴重返家庭、融入社会的最佳途径。B. 收养 9下列哪种心理特征是残障者最主要的心理特征( )。B. 悲伤 10下列哪类人不会对家庭结构造成重大影响()。C. 运动外伤病人 1轻度智障人士可从事的简单社会劳动中不包括()。B. 电脑程序员 2下列不属于我国的残障社会工作总体情况的是()。B. 农村残疾人得不到切实服务 3下列哪类残障者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最强A. 聋哑儿童 4下列哪项是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的重点()。B. 盲人就业 5精神病人经治疗()年以上仍未痊愈而时有发作,属于残障。B. 一年 6在社会保障领域,下列哪项残障社会工作不参与()。C. 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7下列哪类不属于听力残障()。C. 听力残留轻度影响听说交往 8盲人的特殊用具不包括()B. 导盲犬 9造成智力障碍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D. 出生缺陷 10下列哪类不属于视力残障者()。B. 老年人白内障致盲,可手术复明

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内容分析

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内容分析 由于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所以其工作内容和范围显然要比其它类型的社会工作要广泛许多。一个基本观点,需要把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介入内容和残疾人经历与生命周期事件结合起来(迈克尔.奥立弗)。所谓残疾经历指的是:从遭遇与致残有关的问题或产生身心障碍的事件开始,残疾人整个一生的发展过程。“经历”一词就其自身的意义而言指出,在残疾开始时,通过短期或紧急干预,给予残疾人以支持和帮助。但对更多的残疾人来说是需要通过长期干预给予帮助的。 残疾人在其一生中也同正常人一样将经历关键的生命周期事件,只是残疾人涉及的有些问题可能使情况更加恶化,因此,更加需要专业人员包括社会工作者的干预,如焦虑的父母可能会寻求社会工作者对其残疾子女在儿童时期的很好帮助以至成人。 根据上述,大致可以概括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具体内容,它们是: 1、康复,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残疾人最大限度地恢复生理功能或进行功能补偿,以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如社区康复就是动员社区资源促进残疾人康复的一项有效活动。 2、对有残疾儿童的家庭的服务,它至少包括四个方面:提供取得实际帮助取得物资支援的机会;在这些家庭需要精神支持时,适时地给予精神支持;减少各种官僚机构因冷漠的态度和工作作风对残疾人家庭带来的消极冲击;通过帮助建立各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来促进残疾儿童的成

长。 3、教育,即社会工作者不仅帮助残疾人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而且把它视为残疾人享受权利和挖掘潜能的重要措施,是残疾人融入正常人社会的关键环节。 4、就业,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残疾人寻求更适宜的工作岗位,帮助他们自立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5、婚姻和家庭生活,社会工作者通过咨询、介绍、指导和辅导可以帮助残疾人更好地建立婚姻关系和更好地调适家庭关系; 6、倡导和社会预防,即社会工作者可以在更宏观的层面上通过努力来改善残疾人生存的各种环境,尽量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在这一点上,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员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职责。西方学者伦纳德曾经把残疾人预防工作划分为三级。第一级预防的目的在于防止某些产生事件的原因的出现,医药工作者、保健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在第一级预防中负有很大的责任,如:减少有障碍的婴儿出生,提供在工作中预防事故的知识,等等。第二级预防的目的在于防止事件直接影响的形成,这项工作主要落在护理人员和康复工作人员身上。第三级预防的目的在于防止事件后果的形成,减少社会强加给有损伤的人的限制。 香港社会工作学者江绍康认为,残疾人社会工作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

第六章残疾人社会工作题库18-2-10

第六章残疾人社会工作题库18-2-10

问题: [多选]我国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的特点是()。 A.满足残疾人的所有要求 B.崇尚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 C.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D.有效利用调解方式 E.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我国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崇尚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②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③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④有效利用调解方式;⑤充分利用保护性政策。

问题: [多选]开展社会康复的措施包括()。 A.帮助残疾人实现自立 B.鼓励残疾人参与社会政治生活 C.消除社会歧视,促进社会公平 D.促进无障碍设施建设 E.保障残疾人生存的权力 开展社会康复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①协助政府机构制定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来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使其享有同健全人一样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成果; ②保障残疾人生存的权利,使其在住房、食物、婚姻家庭方面得到公平的待遇,有适合其生存的必需条件; ③为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使其有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就业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④消除家庭中、社区里和社会上的物理性障碍,使残疾人获得生活起居的方便,并享受社会公共设

施服务; ⑤大力提倡和实现人道主义精神,消除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激励残疾人的自强自立精神,营造一种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 ⑥组织残疾人与健全人一起参加的社会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支持残疾人自己的社团活动,通过交往,形成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 ⑦帮助残疾人实现经济自立,或提高其经济自立能力,保障其在经济生活中不受歧视,对于不能实现经济自立的重度残疾人,帮助他得到社会给予的经济保障; ⑧鼓励和促进残疾人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保障其政治权利。 8BCDE开展社会康复工作,具体措施如下:①协助政府机构制定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来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使其享有同健全人一样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成果;②保障残疾人生存的权利,使其在住房、食物、婚姻家庭方面得到公平的待遇,有适合其生存的必需条件;③为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使其有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就业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④消除家庭中、社区里和社会上的物理性障碍,使残疾人获得生活起居的方便,并享受社会公共设施服务;⑤大力提倡和实现人道主义精神,消除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激励残疾人的自强自立精神,营造一种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⑥组织残疾人与健全人一起参加的社会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支持残疾人自己的社团活动,通过交往,形成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⑦帮助残疾人实现经济自立,或提高其经济自立能力,保障其在经济生活中不受歧视,对于不能实现经济自立的重度残疾人,帮助他得到社会给予的经济保障;⑧鼓励和促进残疾人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保障其政治权利。

残疾人社会工作调研报告

残疾人社会工作调研报告 一、带领残疾人奔小康是历史赋予我们残疾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因而,谈论条件划一的小康是不全面的,目前,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没有进入小康。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是我们在奔小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而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更是首当其冲。目前,我国农村还有1000多万贫困残疾人,收入水平低于生活保障线的城镇残疾人有200多万,残疾人的贫困程度这么严重,实现小康差距这么大,在20年内,要解决残疾人的温饱,进而实现多数残疾人的小康,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邓朴方主席强调:我国有6000多万残疾人,涉及近2亿多人口。残疾人小康问题如果不解决,那么全面小康就不能实现。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不是真正的小康。邓朴方主席的讲话,给我们指出了带领残疾人共同奔小康的重要意义,同时也给我们残疾人工作者一个神圣的任务,无论困难多大,都要坚定信心,带领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残疾人进入小康之时,也是我们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之日。 二、影响残疾人奔小康的困难与障碍 残疾人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日益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明显处于不利的地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和完善,残疾人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也有了更多的保障,但离小康社会的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难题。 1、就业难度大。长期以来残疾人的就业一直是个难题,但这个问题不解决,残疾人的小康愿望只能是一个幻想。目前,在我市登记就业的残疾人中,能实现就业的比率很低。很多的单位别说安排残疾人就业了,就是依法应该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想赖着不交。在近年由残联通过推荐实现就业的有限的残疾人中,没有一个能安排在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就业。现在接收残疾人就业的除了福利企业以外,只有少数的私营企业。另外,由于能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残疾人比例甚低(在登记就业的残疾人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2人,具有中专学历的只有5人),远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招工要求。再加上受年龄偏大、缺乏专业技能等的影响,就业就更为困难。即使在就业的残疾人中,其收入水平也普遍偏低。据我们了解,除了部分有稳定工作的残疾人外,社会上月收入在600元以上的残疾人比例很少。如:在福利企业工作的残疾员工,月平均工资约为300-500元,低的只有200元左右。个别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每月给残疾人的报酬只比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待遇稍高,或给残疾人一定的生活费,把残疾人“养”起来,用来逃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2、优惠措施不够完善。2000年贵港市政府印发了《贵港市关于实行优惠政策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暂行办法》,各县市区都相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2020年版)章节题库-残疾人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七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一、名词解释 1.残疾人 答: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这个定义改变了过去仅仅从身体上着眼的片面看法,代之以社会心理功能障碍和身体功能障碍为特征,不仅局限于器官的丧失或者不正常,而且包括了精神和智力方面的残疾,全面地概括了残疾人的基本特征,使有关部门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有了比较科学的理解和遵循。 2.无障碍环境 答: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无障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无障碍、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物质环境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方便残疾人使用和通行,如铺设盲道、坡道,设置交通音响信号装置等;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公共传播媒介应使听力、语言和视力残疾人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包括影视字幕、盲文、手语等。 3.职业康复 答:职业康复是通过帮助残疾人就业来促进他们康复和发展的方法。通过就业残疾人不但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和收入,而且可以使某些器官的能力得以某种程度的恢复。此外,就业还可以增强残疾人的效能感和自信心,使他们融入社会生活。职业康复是一种有综合意义

的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和帮助其发展的方法,在方法取向上也是治疗和发展的统一或整合。 二、简答题 1.简述残疾人群体的基本特征。 答:残疾人群体具有生理上的障碍性、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上的贫困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等特征。 (1)生理上的缺陷或障碍是残疾人群体的首要特征 这一特征源于残疾人自身的特殊性:残疾人一般是由于生理器官(组织)的缺陷、损伤而使他们难以像正常人那样生活,更不用说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 (2)经济上的低收入性是残疾人群体的普遍特征 残疾人群体通常都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其经济收入低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甚至徘徊于贫困线边缘。一旦遭遇疾病或遭遇到其他灾害,他们很难具有足够的承受能力。 (3)生活上的贫困性 经济上的低收入性决定了残疾人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贫困性,既表现为生活水平的数量低下,也表现为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 (4)政治上的低影响力 残疾人群体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处于底层,他们的政治参与机会少,对于政治生活的影响力低。 2.什么是残疾人社会工作?它具有什么社会功能? 答:(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知识、价值观和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

残疾人社会工作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世界卫生组织(WHO )根据不同的残疾对人的() 和()影响的不同情况,把残疾分为三类:损伤 (Impairment )、能力缺失(Disablility )和残障( Handicap )。 A. 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B. 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 C.运动功能和社会功能 D. 生理功能和劳动功能 2 、什么叫做损伤?( ) A.由于残损或能力受限, 以致人不能按照正常的方式和 范围进行活动,是个体水平上的残疾; B. 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结构上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 异常,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 C.由于残损或残疾,而限制一个人完成正常的社会作用,是 社会水平的残疾. 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残疾人的()。 A. 生理功能 B.心理功能 C.运动功能 D.劳动功能 4、我国残疾人艺术团成员、残疾运动员在国际上取得的成 就,说明残疾人的潜在能力是巨大的,残疾人工作者要帮 助残疾人实现其人生价值。这段话表明的是残疾人的( )。 A. 职业发展需要 B. 社会交往需要 C.接受教育需要 D. 价值实现需要5 、在发展中国家, ( )不属于致残风险因 素。 A. 传染性疾病 B. 营养不良 残疾人社会工作试题练 习 6、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是()。 C.先天性发育缺陷 D.战争其自身的问题

A. 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四级预防 7、实践经验证明可减少残疾发生率70% 的是()。 A. 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四级预防 8、下列()不属于我国目前采用的康复模式与机制。 A. 世界卫生组织模式 B. 社区服务模式 C.家庭病床模式 D.个体小组模式 9 、应用文化教育及技能教育等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工作是指()。 A. 医疗康复 B. 教育康复 C. 职业康复 D. 社会康复 10 、下列属于职业康复的是()。 A. 提供需要特殊安置的就业机会 B. 用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帮助残疾人保护自己的合 法权益免受侵害 C. 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利,使其在住房、食物、婚姻 家庭等方面得到公平的待遇,有适合其生存的必需条件 D. 帮助残疾人获得经济自立能力或得到社会保障 11 、职业康复的工作程序可以归纳为四个步骤,即()。 A. 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B. 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社会保障 C. 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消除偏见 D. 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自强自立 12 、下列不属于残疾人社会工作原则的是()。 A. 人是有能力或者有潜力的 B. 残疾人的问题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