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民心工程活动开展情况总结

开展“提升民心工程”活动以来,精心组织,动员开展活动,作风明显转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民心工程”落实情况及保障措施

(一)具体活动情况

(二)保障措施

1、积极动员。县“民心工程”实施意见下发以后,迅速召开全局机关干部会,传达文件精神,对活动进行动员,使同志们深刻认识到实施民心工程是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要求每名机关干部以实际行动投身于活动之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那些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群众身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加强领导。成立了实施“民心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任组长,为成员,负责“民心工程”的组织领导、检查督促。17个帮联小组的组长做为本组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组的帮联活动。每名帮联干部还根据调研情况,如实填写了《机关干部帮联情况登记表》,局班子成员对帮联措施不得力、不可行的,审核不予通过,并责令限期重新制定措施。

3、考核检查。为确保“民心工程”收到实效,每个帮联小组按月向局班子汇报工作进度,局班子对帮联情况月抽查,季检查,并将工作开展的好坏做为年终考核评优的一项重要依据,对认真履行职责,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干部予以表扬和奖励,对敷衍塞责的,给予批评教育,并酌情扣减所在科室目标分。

(二)认真开展“四个一”,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

我局既是县委、县政府的职能部门,又是为民服务的重要窗口单位,形象建设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我局机关推行首问负责制,对属于本科室业务要不推、不托,对不属于本科室的要积引导到相关科室办理。我局规定了十句标准问候语,要求每名机关干部在办理业务时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网络站使用。在劳动服务大厅、人才交流大厅等涉及为民服务的场所设立了专门的休息椅,并配备了茶叶、一次性纸杯及热水,为来局办事的群众提供舒适的环境。在接待来人来访方面,认真记录群众所反映的每一个问题,并耐心解答,能马上解决的,在一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一时解决不了的,说明情况,在三个工作日内答复完毕,由于受政策法规限制而不能解决的,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稳定群众情绪,防止矛盾激化。此外,还在服务对象中新聘请了10名监察员。

通过开展“民心工程”和“四个一”活动,我局机关作风明显转变,与基层群众关系进一步密切,丰富了“树争促”学教活动的内容,为我局各项工作实现“走在全省前列,力争全市上游”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根据工作实际,总结经验,拓展思路,创新方法,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大处着眼,推出了多种户籍办理便民新举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大大方便了办事群众。

漩涡派出所民警在进村入户摸底调查工作中,发现大多数群众对户籍办理的程序不了解、不清楚,部分群众根本不知道怎样申报户籍业务,群众在办理户籍业务时总是因为材料不齐、手续不齐等原因,导致多跑路。漩涡派出所为了让群众少跑路,缩短户籍办理时间,针对辖区的户籍管理情况,结合各类户籍办理规定,户籍室把办证程序制作成便民明白卡,同时通过张贴温馨提示的方法告知群众,增加了户政工作的透明度。卡片里向群众详细解释了“新生儿上户、户口注销、户口迁移、户口漏登补录、户籍项目变更”等群众最关心的户籍办理程序及办理时所需的材料、手续,宣传卡一经发出,立即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针对当地村民居住分

散、办事路程遥远且部分群众不识字这一现实情况,漩涡派出所组织各村干部到派出所认真学习户籍办理相关程序,通过村干部将户籍办理程序告知村民,这样减少了群众因手续不全跑冤枉路情况。与此同时,漩涡派出所更提供上门服务,方便偏远地区老、弱等特殊群体办理业务,考虑到他们行动不便,户籍室民警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深入辖区为其申报取证。

为全面推进安底派出所服务窗口建设,规范窗口民警工作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促进和谐警民关系,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安底派出所推出如下便民措施。

一、按照《贵州省公安机关四十条便民利民措施》规定,以抓“窗口”服务和形象建设为切入点,统一制定详细的办事指南,公示办理流程、时限、收费标准等,办理户籍业务时对符合法律、政策规定,申报材料齐全的,一次性办结;材料手续不全的,告知应当补充的证明材料和上报审批时限,群众补齐后,第二次予以办结,决不让群众跑第三次,使户籍管理真正做到规范、公开、公正,让群众满意。

二、实行24小时值班和户籍室低台敞开式办公服务。坚持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办证制度,同时向居民发放警民联系卡、公开承诺书,印发“便民传单”,进行发放,增强工作透明度,做到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张椅子,警容严整,仪表端庄,使用公安民警服务用语,热情接待,礼貌待人,向群众展示人民警察良好的警风警纪和形象。三、在户籍室内准备桌、椅、开水,笔墨纸张、针线、花镜等用品,方便群众使用。

四、开设导办台、便民验钞机服务。我所设立导办台咨询服务,解答来所群众办理业务等方面问题,义务用验钞机为群众鉴别钱币真伪。

五、缩短户籍办理时限,实现快捷便民,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在执行《贵州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公安厅关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规定,办理各类相关人员“农转非”手续时,申请人申报材料齐全的,办结时限由原7个工作日缩短为4个工作日。

六、为无房人员提供公共户口簿服务。对学生毕业分配、工作调动、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离婚等暂无住房、固定租房或住单位集体宿舍且无集体户口的人员,可将户口登记在派出所设立的公共户口簿上。

七、简化户口迁移程序,高效便捷服务群众。居民拟迁入户口时,取消需要原户籍地派出所出具户籍证明的规定;凡持

有《户口迁移证》的人员,立即给予办理入户;对遗失《户口迁移证》的人员,经原证件签发机关审核,2日内给予补发或恢复。

八、本地区范围内,因结婚和工作调动需办理户口迁移的,凭结婚证或有关部门的工作调动文件,不需办理准迁证,直接由原籍派出所办理迁移手续。

九、开通绿色通道。开通为外地返乡人员、中高考学生办证服务绿色通道,为行动不便老、弱、病、残人员上门办证服务,预约服务活动,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的办证需求,为群众解决困难。

十、为方便群众每次到来所办理各类证件,每周的双休日、元旦,春季,五一、十一国庆长假等节日期间,放弃休息时间,24小时照常加班加点为群众办理户口、临时身份证、第二代身份证等业务。

十一、留办、代办制度。针对群众到派出所办理户口事项,可能遇有停电、开会或需审批的社区民警、派出所领导不在等特殊情况,对材料齐全的先收下或代收并记下办事群众的联系电话和详细地址,待办结后电话联系或送到群众手中。十二、为及时了解申请人对窗口工作意见和建议,实行定期电话回访申请人的形式,认真听取申请人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准确掌握管理动态情况,及时发现和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十三、设立临时身份证,二代证办证和人口信息咨询电话:0857-*******、139********投诉电话:

135********,7221829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登记备案并建立电话回访制度,设置“警务公开监督台”,每名办证民警的照片、姓名、职务、警号公开。

下各派出所自去年开展创建“阳光派出所”工作以来,一直将“便民、利民”工作做为工作的出发点,以群众满意度、安全感做为工作落脚点。今年以来,下各派出所结合“四大”活动,不断优化各项便民措施,由内而外大大提升便民工作的力度和广度。

一、办事区——便民措施细节化

自去年开展打造“阳光派出所”工作以来,对办事窗口从着装要求到上下班制度规定都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治、说话和气、办事公道”的建队要求,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警容风纪和内务卫生。同时要求窗口工作人员进行错时上班制度和节假日值班制度。面对炎炎夏日,为使群众能有个凉爽、舒心的办事环境,下各派出所要求窗口工作人员上班提前10分钟将办事区内空

调打开,使群众一进门就能感受到凉意。下各派出所还在值班窗口和户政窗口,全面推行落实了《值班组坐堂制》、《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规范窗口文明用语制》、《执法办事限时办结告知制》等阳光制度,并且设置“星级服务评价器”和意见箱,将评判权交给群众。

二、警民互动——便民措施多样化

今年自开展“三访三评”及“四大”活动以来,下各派出所结合各项专项活动要求及辖区实际情况,进行了勤务机制改革,并打出了“打击专业化,基础专职化”口号。这使得基础民警与群众互动更加密切、更加和谐。下各派出所以“主动警务”为出发点,设立“流动警务点”并结合今年基层组织建设年要求,强化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主动警务”。要求全所党员进行“摆摊”工作,真正将“流动警务点”做好、做实。菜场、村居、祠堂等都成为了民警“摆摊”的场所,与群众“家长里短”,听群众反映情况、为群众讲解防范知识、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为群众办理暂住证登记、为群众排忧解难,以这种警民互动的方式为群众提供便利,渐渐的会发现听到群众的意见、建议少了,赞许与肯定多了。

三、便民服务站——便民措施常态化

今年年初开始,下各派出所就开始了“便民服务站”的创办工作,并在下各镇黄梁陈村进行了试点。4月底,黄梁陈村便民服务站正式投入使用。“便民服务站”可以说是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就设在村里的祠堂旁边,辖区民警大部分时间都在“服务站”上班,除了为群众提供暂住人口登记、法律咨询等服务外,还可以通过“服务站”查询案件办理情况,普通邻里纠纷就会在“服务站”内解决,既提高了民警的办事效率,也方便了群众。黄梁陈村便民服务站的投入使用不仅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也使得下各派出所便民措施进入一种常态化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