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各章知识点 总结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 总结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 总结

生理学基础总结

绪论

I.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命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及生殖。

3.兴奋性是指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

刺激是指机体所处环垄因素的变化刺激条件包括强度、作用时间和强度一时问变化率三个要素反应是指接受刺激后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

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兴奋和抑制阈强度(阈值)是指在作用时间和强度一时间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等于阈强度的刺激为阈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为阈上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4.体液是机体内液体的总称。

内环境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5.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最重要的是神经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三种调节各具特点:神经调节迅速、精确而短暂;体液调节作用缓慢、面积广泛、时间持久;自身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

回馈是由受控部分的回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活动的作用,有正、负反馈两种。

正回馈调节是指受控部分的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反债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一致,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

负反馈调节是指受控部分的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回馈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相反.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方式主要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单纯扩散是只取决于膜两例物质浓度差进行转运的一种方式出胞和入胞作用

易化扩散是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珠蛋白质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电一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分为载体转运和通道转运两种。

载体转运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争议抑制性;

通道转运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又可分为化学门控信道、电压门控信道和机械门拉信道.

主动转运是物质逆电一化学梯度进行的转运,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发性主动转运。

最重要的为钠一钾泵转运。

出胞是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变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入胞指细胞外某些物质团块借助于细胞形式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

进入细肥的过程,分别称为吞噬和吞饮.吞饮也可以分为液相入胞和受体介导入胞两种形式。

2.生物电现象是指细胞在安静或活动时伴有的电活动。单个细胞膜两侧的生物电称为细胞的跨膜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

生物电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不同,构成生物电产生的基础。②胞膜在不同状态下时离于的通透性不同.成为生物电产生的关健。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它是细胞安静的标志、它的形成是由于K+的外流。

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受到有效刺激时,在膜两侧产生的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它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由去极化和复极化构成,是Na+内流与K+的外流及Na+—K+泵转运共同形成的、其引起取决于阈电位,阈电位是使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和不衰减的可传播性。

3.肌肉收缩是指肌肉的长度缩短或张力增加.其过

程包括肌细饱的兴奋、兴奋一收缩耦联,收缩三部分,

主要步骤如下图

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三联体是兴奋一收缩耦连的结构基础,Ca2+是兴奋一收缩耦连的因子。

骨骼肌收缩形式根据后负荷的大小与刺激频率的高低分别表现为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和单收缩、强直收缩。

血液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正常成人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 -8%。

血液具有运输、调节、防御和保护功能。

2.血浆由血浆电解质和血浆蛋白组成。

血浆蛋白由球蛋白(免疫),白蛋白(胶体渗透压),纤维球蛋白(血液凝固)组成

3.血浆是包含多种溶质的水溶液。其中晶体物质产生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成分是Nacl,主要含有的阳离子na+。作用是:调节细胞内外水分的正常分布和交换,对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血浆蛋白产生胶体渗透压,主要成分是白蛋白,具有免疫功能。

作用是:能使组织液中的水分渗入毛细血管以维持血容量及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

等渗溶液是0.9%Nacl,5%葡萄糖溶液。

4.血浆的正常酸碱度:PH7.35-7.4

5.低于7.35为酸中毒,高于7.45为碱中毒。

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数为(4.0-5.5) x1012/L;成年女性为(3.5 -5.0) x 1012/L。

6.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Hb)。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20一160g/L,成年女性为110 -150g/L。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7.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血沉,红细胞叠连)、渗透脆性(溶血,低渗溶液)。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愉O2和CO2以及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红细胞原料是蛋白质和铁(缺铁性贫血),成熟因素是维生素B12,叶酸。

8.正常成人的白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吞噬作用和免疫作用。

9.正常成人血小板有(100一300)x 109/L。

其主要功能为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和生理性止血。10.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包括凝血酶原启动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血液中的抗凝物质主要为抗凝血酶和肝素。

11.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与B抗原而分为A、B、AB、O四种血型。临床输血应首选输同型血,为避免出现凝集,在输血时必须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供者红细胞→受着者血清,次侧受者红细胞→供者血清)。

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是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过程,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

2.心肌细胞由工作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和自律细胞(心特珠传导组织细吃)构成它们的生物电现象有所不同。工作细胞如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约为一90mV,其形成原理与神经纤维相同,也是由于K+外流产生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由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组成,但复极化比较复杂,持续时间较长动作电位共分为五个期,即

去极化期(Na+内流形成)、

复极化l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形成)、

2期(缓慢复极期也称平台期,K+外流和Na+内流形成)、3期(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形成)

4期(静息期,离子泵转运形成)

其中2期历时最长,电位变化小,呈平台状,是复极化长的原因。

自律细胞无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最大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窦房结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最快。

3.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为一个心动周期,由舒张期和收缩期构成。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

房先收缩,心室后收缩,有利于心室的血液充盈和

射血;

②舒张期长于收缩期,房室有一共同舒张期,

③心脏泵血活动以心室为主。

4.每分钟心脏舒缩的次数为心率。

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为60 - 100/min,平均为75/min,随年龄、性别、机能状态不同而变化心率与心动周期呈反比关系心率增快,心动周期缩短主要是心舒期缩短。

心脏泵血取决于心室的舒缩活动,它决定了心室内压力的大小其压力变化导致辫膜的开闭,最终决定血流的方向。

第一心音标志心室收缩的开始,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第二心音标志心室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每搏输出量是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所射出的血量。安静时,成人60—80ml。射血分数指每

每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即射血分数=×100%。它是衡量心脏射血能力的重

要指标。

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是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安静时为4. 5 -6.0L/min它是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用来评定心脏泵血功能。

心指数(L/m2)是用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作为衡量心功能的指针。

4.心肌生理特性包括: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心肌自律性是心脏在脱离神经支配或离体情况下,仍能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征。心脏的自律组织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结区除外)、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其中以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4期去极化速率最快),约为100/min,为心脏正常起搏点。

心肌传导兴奋的途径由窦房结一心房肌一房室交界一房室束及左右束支一浦肯野纤维—心室肌。特点是房室交界传导速度缓慢,形成房室延搁,使心房收缩在前心室收缩在后,保证心室充分的血液充盈。

心肌兴奋性在兴奋过程中,表现为周期性的变化,分为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延续整个机械收缩期和舒张早期,保证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期前收缩是心肌相对不应期或超常期内受到人工或窦房结以外的病理性刺激,于窦房结发放冲动前,

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在期前收缩后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心肌收缩性有对细胞外Ca2+依赖性大,节律性收缩、“全或无’,等特性。

利用心电图机,在体表一定部位描记的心脏电变化的曲线,为心电图。正常心电图是由P波、QRS波群、T波以及各波间的时间线段组成。P波反映左右心房去极化过程;QRS波群包括3个相连的波,反映左、右性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T波反映左、右心室兴奋后的复权化过程。P-Q间期是指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间隔,代表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的间隔时间;Q-T 间期是指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代表心室开始去极到全部心室完成复极化所需的时间;ST段是指QRS 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时间,代表心室各部分均处于去极化

5.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付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到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等于舒张压+1/3脉压。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的收缩压为100一120mmHg,舒张压为60 -80mmHg,脉压为30 - 40mmHg。动脉血压对于推动血液循环,维持血流速度,从而保证各强。心室收缩时,器官足够的血流量具有状态。

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有

:

①前提条件:循环血量;

②动力条件:心室舒缩;

③阻力条件:外周阻力;

④冲条件: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影响动脉血压形成的因素: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比例、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每搏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大动脉管壁的弹性主要影响脉压。

循环血量减少、每搏输出量减少、心率减慢、外周阻力减小均使血压下降,大动脉管壁的弹性降低使脉压增大。

动脉脉搏指每个心动周期中,随着心室收缩和舒张而引起血管壁的起伏波动,简称脉搏。

6.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央静脉压,正常波动范围为4 - 12cmH20。其高低取决于心脏的射血能力和静脉血回流的速度。

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有心肌收缩力、体位改变、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和胸膜腔负压的作用。

心肌收缩力和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减弱、胸膜腔负压减小、体位由卧位变立位,静脉回流均减少。

7.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其血流通路及意义:迁回通路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直捷通路是使一部分血液迅速回流入心;动一静脉短路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8.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取决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及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一(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主要包括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血压、血策胶体渗透压及淋巴回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血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及淋巴回流减少均导致组织水肿

9.心血管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包括交感缩血管中枢、心交感中枢和心迷走中枢。

支配神经包括交感缩血管神经、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具有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可导致心率加快,房室交界传导速度加快,心肌收缩能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而副交感神经作用与之相反。

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减压反射,其感受器为颐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心迷走中枢,抑制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出现心脏活动减慢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小动脉血管舒张,外周阻力下降,使血压下降而恢复正常水平;反之亦然。压力感受器反射是典型的负反馈调节,主要对急骤变化的血压起缓冲作用,时于保证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肾上腺素主要与心肌B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使心肌收缩力增强,临床上用作强心药;去甲肾上腺素(外周阻力增加)主要与血管a肾上膝素能受体结合,临床上用作升压药。

血管紧张素Ⅱ可使血管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并强烈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Ⅲ的作用主要是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

激肽释放酶一激肽系统有强烈的舒血管作用。

心房钠尿肽具有降低血压、利钠、利尿和调节循环血量的作用。

血管内皮生成和释放的舒血管物质主要有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具有舒血管作用;内皮缩血管因子主要是内皮素,具有强烈而持久的缩血管效应。

呼吸

1.呼吸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呼吸全过程包括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环节

2.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人工呼吸的原理),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呼吸运动。

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呼吸运动的次数,正常人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 - 18次。

胸膜腔负压主要是由肺的回缩力造成的,其生理意义在于:①保持肺处于扩张状态,并使肺跟随胸屏的运动而伸缩;②促进静脉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

肺通气的阻力分为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两类。3.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是衡量肺通气功能的指针。

肺活量是指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反映了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肺通气功能的较好静态指针,而时间肺活量反映呼气时所遇到阻力的变化,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动态指针。

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池的新鲜空气量,反映了肺内真正有效的气体交换量,肺泡通气量增加,气体交换率增加。

4.气体交换的动力是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其过程包括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肺换气是血液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其结果使原来的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组织换气是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其结果使原来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5.气体运输是沟通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重要环节。

0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两种,即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

化学结合为其主要运输形式,其中O2以形式HbO2 , CO2

以形式HCO,为主要运输形式。

6.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的活动,正常呼吸运动是在各级呼吸中枢互配合下,实现的延髓是产生节律性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脑桥前部有呼吸调整中枢。大脑皮质在一定程度可随意控制呼吸。

7.呼吸发射主要是化学感受性反射。

动脉血液、组炽液或脑脊液中O2、Co2及H2浓度的改变,可通过刺激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调节呼吸运劝的频率和深度,从而维持内环琉中这些化学因素的相对稳定。其中Co2对呼吸影响最为重要。当动脉血中P co2适当增加、P o2轻、中度降低和H2浓度升高时,通过刺激化学感受器反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肺牵张反射的生理意义在于防止吸气过深过长,促进吸气转为呼气.

消化与吸收

1.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被消化后的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淋巴的过程,叫做吸收。

2.胃液(酸性)的主要成分为: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

小肠内的消化液主要为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其中最重要的是胰液。

3.胃的主要运动形式为: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和蠕动; 小肠的主要运动形式为: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和蠕动。大肠的运动形式:袋状往返运动,分节蠕动或多袋推动运动

4.小肠是最主要的吸收部位:①小肠有巨大的吸收面积。

②小肠黏膜的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利于吸收。③食物在小肠内已经被充分消化成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④食糜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

5.大部分消化器官都受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其中交感神经对消化功能起抑制作用;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加强消化活动。

6.胃肠激素主要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促胰液素和抑胃肽。

7.胆盐有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有重要作用。

8.胆固醇分泌过多或胆盐卵磷脂分泌过少胆固醇易沉积而形成胆结石。

9.营养物质吸收主要部位(小肠):十二指肠和空肠。

能量代谢和体温

1生理学中通常将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骨骼肌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和精神活动。

2基础代谢是指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BMR)。它是机体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时的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的基础状态:1.清晨、清醒、静卧;2精神安静;3空腹;4室温20℃—25℃之间的条件下。

基础代谢率异常与甲状腺疾病有关。

3体温是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临床上通常用腋窝、口腔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

直肠温度的正常值为36. 9℃一37. 99C,直肠比较接近机体深部的温度。

口腔(舌下)温度为36. 7℃—37.7℃,

腋窝温度为36. 0℃—37. 49C。

在生理情况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肌肉活动、情绪等因素而有所变动。

4.夜晚2时-6时体温最低,昼1—6时体温最高。

女性体温高于男性0.3℃

女性排卵期前体温较低,排卵最低,排卵后体温回升5.体温能维持相对恒定,是体内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街的结果。

安静状态下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尤其是肝脏;

运动或劳动时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6.皮肤是最大的散热器官。易受环境影响

人体热量的散失途径主要以皮肤为主,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冰袋、冰帽)、对流(风扇)、蒸发(30℃以上、酒精、闷热)四种。不感蒸发,人体每天不感蒸发量1000ml左右。(补液时易被遗漏)

7.体温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尿的生成和排除

1.排泄是机体将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终产物

以及不需要或过剩的物质,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

官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

排泄器官有肾脏、肺、皮肤、消化道等其中肾脏最为重要。

肾脏除具有排泄功能外,还可调节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和内分泌的功能

2.尿的生成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肾小球的滤过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成分滤入肾小囊的过程。需要滤过膜结构和有效滤过压的动力驱动。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肾小球滤过率为单位时间内(每分钟钟)两侧肾小球滤出的原尿量。滤过分数为肾小球滤过率与血浆流量的比值。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某些成分被肾小管上皮细胞转运,重新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重吸收。重吸收方式; 有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两种,重吸收部位主要在近端小管。

Na+的主动重吸收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其他物质的被动重吸收和继发性主:动重吸;水的重吸收有两种情况,一为必需重吸收,是伴随溶质的强制吸收,与体内水分多少。无关;二为调节性重吸收,受抗利尿激素影响,与体内内水分多少相关,因此决定尿量多少。

肾小管的重吸收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血浆浓度升高,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限度时,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尿糖),

这一血特浓度即葡萄糖的肾阈值. 称为肾糖阈。

将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物质和血浆中某些物质送入管腔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功能。①H+的分泌通过与小管液的Na+交换,是Na+与HCO3,重吸收回血液;②NH3的分泌则与H+结合,促进H+排出和NaHCO,的重吸收;③K+的分泌也与小管液的Na+进行交换,与H+一Na+交换存在竞争抑制作用。它们共同作用起到排酸保城、调节酸碱平衡的作用。

3.原尿生成的调节因滤过膜通透性及滤过面积、有效滤过压、肾小球血浆流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膜通透性减小、滤过面积减少、有效滤过压下降及肾小球血浆流量减少都将使尿量减少。

终尿生成的调节:①因小管液中溶质浓度的改变,产生渗透性利尿。②球一管平衡破坏,尿量和尿Na+的排出明显增多。③肾交感神经使肾血管收缩而减少肾血流量,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启动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的作用;直接刺激近端小管对Na+ , Cl一和水的重吸收,

而使尿童减少。④杭利尿激素(ADH)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有效刹激是血浆晶

体渗透压升高和循环血黄减少。⑤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于排钾保钠保水,其分泌受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和血钾离子、血钠离子浓度的调节。

4.正常人每圣夜尿黄为1000一2000m1,平均1500m1。每登夜尿童长期超过2500m1,称为多尿;持续在100 -500m1范围之内,称为少尿;持续低于100m1,称为无尿。

正常情况下,新鲜尿液呈透明、淡黄色;比重为1. 010一1. 025 ;渗透压比血策高,介于925一3727kPa; pH值在5. 0一7.0。尿液中水分占95 %一97 %溶质占3 %~5%。

溶质占30.b -5% a尿的生成是连续不断的过程,进入肾孟的尿液,被送入输尿管,经其周期性蠕动,输入膀胱贮存。膀胱排尿是间歇的,当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引起排尿反射。

排尿次数增多,称为尿频;排尿不能进行使膀胱充满尿液,称为尿潴留;排尿失去随意控制,称为尿失禁。

感觉器官

1感受器是专门感受刺激的特殊结构。感觉器官除包含感受器外.还有一些非神经组织的附属结构,这些附属结构有利于感受器实现其感受功能,如眼、耳、鼻、舌等感受器官。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和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2.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所组成,能够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眼视近物时的调节反应包括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和眼球会聚三个方面

眼的折光异常有近视、远视和散光等。

近视近视眼多数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由于角膜和晶状体曲率过大,折光力过强矫正近视眼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在眼的前面加一个合适的凹透镜。

远视远视眼主要是由于眼的前后径过短,多为遗传所致·矫正远视的办法是佩截合适的凸透镜

散光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折光面在某一方位上的曲率增大,而另一方位的曲率减小,这样透过角膜射入眼内的光线扰不能同时在一个平面上聚焦,造成物像变形或视物不清,这些情况都属于散光.矫正散光眼要佩截合适的柱面镜,使角膜的曲率异常得以纠正。

3.视网膜能感受光线刹激的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大部分布在视网膜中央部位。

黄斑的中央凹处最为密集,而且这里的视锥细胞较为纤细,形成最强视力。

视杆细胞主要分布于视网膜的周边部位,越近中央数量越少,在中央凹处,则几乎全无,

视神经乳头处没有感光细胞分布,聚焦于此处的光线不能被感受,形成生理性盲点。

当维生素A缺乏时,将影响人在暗光下的视敏度,引起夜盲症。

关于色觉的产生原理,现在广泛采用“三原色学说”。该学说认为视网膜上分布有三种视锥细胞,

能分别感受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称之为感红视锥细胞、感绿视锥细胞和感蓝说锥细胞

不同波长的光线刹激视网膜时,这三种视锥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兴奋,因而产生不同的色觉。

4.视力亦称视敏度,是指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也就是分辨距离最小的两点的能力。视力的强弱可用能分辫两点的最小视角为指针

5.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在同一光照条件下用不同颜色的光所测得的视野大小不一样,白色视好最大,其次为青蓝色,再次为红色.绿色视野最小。

6.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有气导和骨导。

气导:声波经外耳、鼓膜、听骨链和前庭窗传入耳蜗,称为气导。这是声波传导的主要途径。

骨导:声波直接引起颅骨振动,经耳蜗骨质部传入耳蜗琳巴液,称骨导骨导极不敏感,一般是振动的物体直接和颅骨接触.才能引起听觉。

神经系统

1.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点:生理完整性(局麻)、绝缘性、双向传导性、不衰减性和相对不疲劳性。

2.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接触点。

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前膜的兴奋一突触前膜Ca2+通道开放一Ca2+由突触间隙进入突触小体——促进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和胞裂——引起突触小泡内递质释放——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

与后膜上的特殊受体结合,形成突触后电位。如果突触后膜对Na+, K+ , CI一尤其是对Na+的通透性升高,Na+内流,使后膜出现局部去极化,叫做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若是对Cl一的通透性升高,K+外流和Cl—内流,使后膜两侧的极化加深,即呈现超极化,叫做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3神经递质是由神经元合成,神经末梢释放,经突触间

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使信息从突触前传递至突触后的特殊化学物质。

自主神经末梢释放的外周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和去

甲肾上腺素两种,释放递质的纤维也相应分为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两类。

受体是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激素、递质等代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蛋白质分子。包括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

胆碱能受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毒革碱型受体(M受体),阿托品是M受体的阻断剂。另一种叫烟碱型受体(N受体),N受体又可分为神经肌肉接头(N2受体)和神经节(N1受体)两种亚型,箭毒是NZ受体的阻断剂,六烃季

胺是N,受体的阻断剂。

肾上腺素能受体又可分为a和B两种。酚妥拉明是a受体的阻断剂。心得安是a受体的阻断剂

4.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递、总和作用、突触延搁、兴奋节律的改变和对内外环瑰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5.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放传出冲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一是激动大脑皮质的兴奋活动,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二是调节皮质各感觉区的兴奋性,使各种特异性感觉的教感度提高或降低

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体表感觉的主要投射区在中央后回,视觉投射区在枕叶矩状沟的上、下缘,听觉区位于双侧皮质颞叶的颞横回与颞上回。

内脏痛是内脏器官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疼痛感觉。特点有:①缓慢、持续、定位不精准,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差;②对烧灼、切割等利激不敏感,而对机械性牵拉、痉李、炎症、缺血的刺激敏感;③常伴有牵扯痛等。当某些内脏患病时.常在皮肤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做牵涉痛。

6.牵张反射有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

牵张反射的特点是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同一块肌肉中。

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射的基础。临床上常检查某些腱反射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突然离断后.断面以下的弃位将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髓休克。脊休克的产生是由于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易化作用,使脊髓神经元的兴奋性极度降低而致。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千,使脊髓仅与延髓和脑桥相连,这样的动物称为去大脑动物。

切断后立即出现全身肌紧张明显增加,表现为四肤伸直、头尾昂起、奋柱挺硬的伸肌过度紧张的状态,称为去大脑僵直·主要是由于大脑皮质抑制区失去了高位中枢的始动作用,而易化区活动占优势,导致伸肌反射亢进。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紧张和协调随意运动。

大脑皮质运动区主要在中央前回。

中央前回运动区时躯体运动的调控具有以下特点:交叉支配、功能定位精细、运动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

7.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生理意义是使机体能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生理意义与交感神经相反,它总是比较局限并在安静时活动较强,主要是促进消化、保存能量和加强排泄等。

脊髓是内脏反射的初级中枢。它可完成基本的血管张力反射、出汗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但其调节功能尚不完善。

延髓是维持生命必需的中枢。

脑桥有呼吸调整中枢和角膜反射中枢。

中脑有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8.非条件反射是对数量有限的非条件刺激发生反应,它只能对恒定的环境变化进行适应,而条件反射是时数无限的条件刹漱(信号)发生反应,因此,增加了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使机体其有预见性,并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具有极大的易变性,从而使机体时千变万化的环境其有高度的适应性。

以客观事物的具体理化属性,如声、光、食物的性状等作为信号刺激,来建立条件反射,这种具体信号称为第一信号。以语言、文字组成的词代替具体信号,来建立条件反射,这种抽象信号称为第二信号。

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它是人和动物都其有的。

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它是人类所特有,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

内分泌

1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并传递生物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2腺垂体分泌的激素主要有:生长激素(侏儒)、催乳素、促黑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捉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

3.甲状腺激素(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的主要生理作用:使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童和产热增加,表现出产热效应;生理剂量的甲状服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分解;在正常情况下,升高血糖;分解胆固醇;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特别对骨骼和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其他作用。

生长激素——(未成年侏儒(-)、巨人症(+);成人肢端肥大(+))

甲状腺激素——(儿童呆小症(—),)

维生素D3(-)——(佝偻病)

4.胰岛素(向心性肥胖)的主要作用:促进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并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使血糖低;抑制脂肪组织的脂肪分解并促进脂肪酸和脂肪的合成;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其分解。

5.肾上睐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1)对物质代谢的作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肝内糖原异生,增加糖原贮备,还能抑制组织时糖的利用,因而使血糖升高;促进肝外组织特别是肌组织蛋白分解;一方面促进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分解,使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另一方面影响体内脂肪重新分布。

(2)对各器官系统的作用使血中红细胞、血小板增多,使嗜酸性粒细胞在血中含量减少;提高血管平滑肌对血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增加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生成。

(3)增加机体时有害刺激的抵抗力。

6.下丘脑一腺垂体一甲状腺轴的调节: 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腺垂体促甲状腺素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7.下丘脑一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释放激素

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

糖皮质激素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 一、杠杆: (一)、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二)、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 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 离。用字母L 2 表示。 (三)、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四)、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 (2)、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 1L 1 =F 2 L 2 也可写成:F 1 /F 2 =L 2 /L 1 。 注意: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 五、应用: 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省力、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 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费力、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 钓鱼杆 等臂 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

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六、滑轮: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21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2 1 (G 物 +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n 1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n 1 (G 物+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 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七、机械效率: 1、有用功: (1)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 有用=Gh (提升重物)=W 总-W 额=ηW 总 斜面:W 有用= Gh 2、额外功: (1)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完整)马原前三章知识点,推荐文档

1,马克思主义: 生命力的根源: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 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物质与意识谁是本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可知论(有)与不可知论(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观点)与形而上学 (孤立的静止的观点) 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唯物辩证法(承认)与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其根 本方法) 唯心主义宿命论——只强调必然性而否定偶然性; 唯心主义非宿命论——只强调偶然性而否定必然性; 辩证决定论——坚持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 客观唯心主义——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3,运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普遍状态;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不运动的物质导致形而上学;无物质的运动导致唯心主义;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4,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意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 社会实践(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5,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形式和状态(量变与质变的依次更替);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细胞 考点1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两条重要的结论: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说明了细胞的重要性)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从小到大共9个层次) 总结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生存。(病毒无独立性)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但是“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句话是[错误的] ,因为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 3.核酸、蛋白质不是生物,但它们是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4.不是每种生物都有9个结构层次,一般来说生物越高级,结构层次越多,越复杂。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5.高等植物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这个层次。 6.对于单细胞生物,如细菌,一般可以把它归入“细胞”层次,也可以归入“个体”层次 7.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8.导管、木纤维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9.种群,强调所有同一种生物;群落,强调某特定区域的所有生物,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强调所有生物+无机环境 考点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 ....和原核细胞 ....两大类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较小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 无染色体(DNA部和蛋白质结合)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 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和液泡等 生物类群细菌、蓝藻真菌、植物、动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 3蓝藻

解剖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Anat100_Week 1 Section 1: the importance of anatomy ? 4 areas of anatomy 1)histology 2)gross anatomy 3)neuroanatomy 4)embryology ?fun facts 1)the smallest bone and muscle are found in your middle ear 2)the average human brain weights 3 pounds, a similar weight to the liver 3)the stomach of human adult can expand up to 4 times its size, holding nearly 2L 4)from one end to the other, the human digestive tract measures over 29 feet long 5)your heart is roughly the size of your fist 6)human can live with one lung (given limitations to physical activity) Section 2: organization of the human body and anatomical nomenclature ?Microscopic & Macroscopic: ?Chemical level A molecule is a group of atoms bonded together ?Cellular level Cells are the smallest living structure and are formed from atoms and molecules ?Tissue level Tissues are similar cells that perform specialized functions ?Organ level Organs are two or more tissues that work together to perform complex functions ?Organ system level The organ system level consists of related organs that work together to coordinate activities and achieve a common function. ?Organismal level All body systems function interdependently in a single living human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知识点全面总结

12简单机械 杠杆 知识点一、杠杆 1、什么是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说明:①“硬棒”不一定是直棒,只要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意形状的。 ①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力的作用;二是能绕固定点转动。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例如:撬棒在没有使用时就不能成为杠杆。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固定点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 2、杠杆的五要素: 五要素物理含义 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用“O”表示 动力是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①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它位置。同一杠杆,使用方法不同,支点的位置也不可能不同。在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 ①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 ①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①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①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 的作用点的距离。某个力作用在杠杆上,若作用点不变,

l l l 力的方向改变,力臂一般要改变。 ①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 ①力臂的表示与画法: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①力臂的三种表 示方式:选择哪种 方式,根 据个人习惯而定。 4、力臂的画法: 第一步: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人的目的是将石头撬起,则人应向下用力,此力即为动力,用“F 1” 表示。这个力F 1的作用效果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与动力的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的作用效果杠杆应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的压力,用“F 2”表示。 第三步: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将力的作用线正向或反向延长,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并标明动力臂与阻力臂的符号“l 1”“l 2”。 知识点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在力的作用下,如果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我们就可以认为杠杆是平衡了。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刻度尺、线。 实验步骤:①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在调节时,如果杠杆的左边下沉,则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如果杠杆的右边下沉,则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简称“左沉右调,右沉左调”。 ②如图所示,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杠杆两边收到钩码的作用力的大小都等于钩码重力的大小。

马原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P3)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有机统一基本组成部分。 (2)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既包括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2、思考并归纳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29-P33) (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①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反映世界时会表现出主体选择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非凡创造性。人能在思维中建构一个现实中没有的理想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可变客观为现实。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其次,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3、当前中国一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试结合有关矛盾原理谈谈看法。(P42-P43) (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正数:大于的数叫做正数。0 1.概念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是整数,一、正数和负数自然数,有理数。 (不是带“—”号的数都是负数,而是在正数前加“—”的数。) 2.意义:在同一个问题上,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概念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分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 (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注: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整数。π是正数但不是有理数! 2.分类:两种 二、有理数⑴按正、负性质分类:⑵按整数、分数分类: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 有理数正分数整数0

零有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负整数分数正分数 负分数负分数 3.数集内容了解 1.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对应关系: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是一一对应的。 三、数轴 比较大小: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应用 求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在原点的同侧作减法,在原点的两侧作加法。 “—”号)(注意不带“+” 代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相反数。 1.概念(0的相反数是0) 几何:在数轴上,离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相反数。 2.性质: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0,即a=-b;反之, 若a+b=0,则a与b互为相反数。 四、相反数 两个符号:符号相同是正数,符号不同是负数。 3.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个符号: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符号的化简,看负号的个数,当“—”号的个数是偶数个时,结果取正号 当“—”号的个数是奇数个时,结果取负号 1.概念: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1;0没有倒数) 五、倒数 2.性质若a与b互为倒数,则a·b=1;反之,若a·b=1,则a与b互为倒数。 若a与b互为负倒数,则a·b=-1;反之,若a·b= -1则a与b互为负倒数。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外流(膜对A-不通透)】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RP的产生与C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静息时C膜对它们的通透性有关。细胞内K浓度和A-浓度比外高,而胞外Na和Cl比内高。但C膜在静息时对K通透性较大,Na和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 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罔(w?ng )殆(dài)哉(zāi)箪(dān)陋巷(xiàng) 堪(kān)肱(gōng)笃(dǔ)志 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第一章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 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 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 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第三章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 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3.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第四章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为:做,成为 2.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3.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第五章

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总结超级完整

第一章头颈部 一、名词解释 1、头皮:颅顶的额顶枕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三层紧密附着,组成“头皮”。 2、面部“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3、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起自茎突的诸肌、颈内动脉和静脉、第四—第七脑神经共同组成的腮腺床。 4、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5、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下颌孔到颏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 6、颈动脉鞘:颈部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 7、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三角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血管、舌血管、舌下神经和舌神经。 8、甲状腺假被膜:包裹甲状腺的气管前筋膜,即甲状腺鞘。 9、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10、颈袢:上根:自舌下神经发出,为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纤维,沿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下降。 下根:由颈丛的第2、3颈神经前支纤维组成,在颈内静脉内侧下行。 上下根在颈内静脉的后内侧或前外侧联合成颈袢。 11、肌三角:底为颈深筋膜深层,顶为颈深筋膜浅层。三角内含有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气管前筋膜和位于其深部的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结构。 12、气管前间隙: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形成气管前间隙。 13、颞下颌关节:由下颌窝、关节结节、下颌头、关节盘、关节囊及韧带组成。它是颌面部唯一既稳定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O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3)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 ;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标力臂(大括号)。 (4)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 1L 1=F 2L 2也可写成:F 1/F 2=L 2/L 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 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习题】1.下列测量工具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 A.弹簧测力计 B.杆秤 C. 台秤 D. 托盘天平 2.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F 的变化情况是( ) A . 变小 B . 变大 C. 不变 D.无法确定 3.(1)人要顺时针翻转木箱,请画出用力最小时力臂的大小。 (2)如图人曲臂将重物端起, 前臂可以看作一个杠杆。在示意图上画出F 1和F 2的力臂。 4. 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A 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 ) A .F 1 B .F 2 C .F 3 D .F 4 5.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他的质量为56kg 。身 体可视为杠杆,O 点为支点.A 点为重心。每次俯卧撑他肩膀向上撑起40cm .( g 10N/ kg ) (1) 该同学所受重力是多少 (2) 在图中画出该同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的力臂L 1 (3)若0B=,BC=,求地面对双手支持力的大小. (4)若他一分钟可完成30个俯卧撑,其功率多大

《马原》各章核心知识点归纳

绪论、主干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主干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

《解剖学基础》1-3章知识点整理

《解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何雪梅 第一章绪论 1解剖学基础是介绍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学科。 2、人体的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整体。 细胞: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人体的四类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人体的九大系统: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循环)、感觉器、神经、内分泌。 3、内脏:人体九大系统中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腔、腹腔和盆 腔内,并有孔道与外界想通,故总称为内脏。 4、人体的分部:头、颈、躯干、四肢。 5、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与躯干两侧,手掌和足尖向前的姿势。 6、人体常用方位术语 腹侧(前)一一近腹面背侧(后)一一近背面 下(尾侧)一一近足 上(颅侧)一一近头 内侧-—近正中面外侧距正中面较远 内- -近腔内外远离内腔 浅一近体表深一- 距体表较远 近侧- -—近躯干远侧远离躯干 7、根据标准姿势,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的轴。 8、人体的切面矢状面:以前后方向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矢状轴:由前T后, 与身体长轴和冠状轴相垂直的轴。 冠状轴:由左T右, 与身体长轴和矢状轴相垂直的轴。 垂直轴:由上T下, 与身体长轴平行的轴。 冠状面:以左右方向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水平面:与垂直轴相垂直,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断面。 9、石蜡切片是研究人体组织学及胚胎学最常用的标本,基本程序是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和封片,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又称HE染色。 第二章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人体最大的细胞:卵细胞;最小的细胞:小淋巴细胞。 3、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完整版)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绪论 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及基精神实质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在批判继承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因素并对现代科学成果进行科学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的科学理论成果,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但为以往的实践检验所证实,且随着未来的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而深化。 第一,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列宁的物质概念及其意义。 第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它被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所证实和丰富,并提供了理论思维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方法。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考点一:货币的本质 知识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③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备注补充: ④两者的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两者统一的表现。 B、对立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知识点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①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其作用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知识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A、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B、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C、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A、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B、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C、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教学提纲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 识点总结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O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3)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 ;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标力臂(大括号)。 (4)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 1L 1=F 2L 2也可写成:F 1/F 2=L 2/L 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 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习题】1.下列测量工具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 A.弹簧测力计 B.杆秤 C. 台秤 D. 托盘天平 2.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F 的变化情况是( ) A . 变小 B . 变大 C. 不变 D.无法确定 3.(1)人要顺时针翻转木箱,请画出用力最小时力臂的大小。 (2)如图人曲臂将重物端起, 前臂可以看作一个杠杆。在示意图上画出F 1和F 2的力臂。 4. 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A 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 ) A .F 1 B .F 2 C .F 3 D .F 4 5.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他的质量为56kg 。身体可视为杠杆,O 点为支点.A 点为重心。每次俯卧撑他肩膀向上撑起40cm .( g 10N/ kg ) (1) 该同学所受重力是多少? (2) 在图中画出该同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的力臂L 1

(完整版)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

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意义 内容:(p29)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哲学派别的标准。 意义:(p29)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p3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理论意义:(p32)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3、意识的本质 (p31)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4、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p4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p32—3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6、为什么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