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诗外——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创作背景探析

81音乐鉴赏

“功夫在诗外”出自《剑南诗稿》,原是宋朝大诗人陆游在他逝世的前一年,为其子传授写诗经验时所写诗中的一句,意思是一个作家,所写作品的高下,是其见解、识悟、经历、阅历所决定的,强调作家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主张作家从格物致知的探索,从身体力行的实践,从砥砺磨淬的历练,从血肉交融的感应来获得诗外的真功夫。引申到歌唱上,即指若要演唱好一首作品,仅仅关注作品旋律、曲式和声、语言吐字、声音技巧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熟悉作品创作意图、动机、主旨、内涵的情况下,才能准确传递作品蕴含的情感。当然,这与歌者的才智、学养、操守、精神也密切相关,但此不在本文讨论的“诗外”范畴。《教我如何不想她》是我国学堂乐歌时期的经典之作,写于1926年,刘半农词,赵元任曲,作品通过对春、夏、秋、冬四季的描写,营造出极具诗意的动人场景,对祖国、爱人的无限思恋跃然纸上,温柔缱绻中不乏大爱情怀。

一、词作者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寿彭,改名刘复,号曲庵,字半侬,后改半农,江苏江阴人。中国现代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我国语言学及摄影理论的奠基人。1921——1925年留学英法,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倡导白话文,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他的“文学改良观”在文学革命中有着深远影响。刘半农是最早写作白话新诗的文人之一,曾出版诗集《扬鞭集》、《瓦釜集》,两本诗集收录了作者写于1917——1925年的诗歌143首。因外出采风感染回归后,刘半农于1934年7月14日不幸在北平逝世,终年仅44岁。刘半农在“五四”前后是“文坛斗士”的形象,他反对文言文、旧体诗,提倡新文学、白话诗。他主张废除平仄对仗严格的诗韵,打破五言七言律绝的格式,不用典故,强调建设新韵,讲究音节;同时反对旧体诗的体裁,主张多作尝试,增多诗体;主张诗的精神在于求真。《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刘半农1920年在英国伦敦留学期间所作,这首诗一共四节,每节四句,节与节基本对称,但在整齐中稍有变化。每节均以极易触动心弦的景物来起兴,从微云微风、月光海洋到落花游鱼、枯树野火,诗人的感情随景物的更迭而层层变化,进而用“啊”字借景抒情,最后直抒胸臆。这种结构布局与比兴手法均可看做是对《诗经》传统的时代回应。本诗中的女性代词“她”为刘半农首创,此前他还专门写过《她字的问题》的文章,“她”字使用在今天早已司空见惯,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当时,此举是极具胆识和现实意义的。在这首诗中,“她”是诗人倾诉的直接对象,也是诗歌的寓意所在。关于“她”的所指有两种说法,一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人深深倾慕的女功夫在诗外

——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创作背景探析

【摘 要】“功夫在诗外”引申到歌唱上是指歌者要更多研究作品本体之外的创作背景等。《教我如何不想她》词曲作者人生经历丰富、创作风格鲜明,作品的由来与作者的人生轨迹、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在充分了解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充分表达作品的深度内涵,最终达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

【关 键 词】功夫在诗外;词作者;曲作者;创作缘起;时代背景

【作者简介】张磊(1982.05~),男,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子,二是客居异国他乡的游子日夜思念的祖国。诗无达诂,前者情意绵长,后者大爱无疆,两种解说都可成立,更何况,红袖添香与故土难离的融合之情在中国诗学传统中本就源远流长。二、曲作者赵元任(1892——1982),字宜仲,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今属武进县)人。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作曲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翻译家。1910年公派赴美留学,先后获得物理学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中国清华大学、耶鲁大学等,1982年2月25日病逝,享年89岁。赵元任自幼就表现出极高的语言天赋,能熟练运用33种中国方言,精通英、德、法、俄等多门外语。他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汉语的语法、语汇、音韵、各地方言都进行了深入研究,撰写了大量的语言学专著和论文,为之后的中国语言学研究夯实了基础,故而被学界奉为“中国语言学之父”。虽然赵元任的主要成就在语言学方面,但他在音乐方面也有着非凡的表现。音乐学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汪毓和先生曾在《赵元任的音乐成就》学术演讲上说:“赵元任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杰出的作曲家,……”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而且在作曲方面也造诣颇深,享有‘五个第一人’的盛誉,即:1914年创作《和平进行曲》,成为中国写钢琴曲的第一人;1928年出版《新诗歌集》成为中国出版个人创作艺术歌曲集的第一人;同时他还是深入民间采风并利用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的第一人;将我国民歌编为合唱的第一人;将我国民歌配置钢琴伴奏并将歌词译为英文的第一人”。他被萧友梅称为“中国的舒伯特”。创作有《教我如何不想她》、《卖布谣》、《听雨》、《西洋镜歌》、《海韵》等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几乎全都采用五四时期的新诗为歌词,并注重旋律与语言音韵的结合,以及中国五声调式的融入、民族韵味的体现,成功的表现了“科学、民主、自由”精神引领下的国人,对打破封建牢笼、追求思想解放的无限渴望。三、作品创作缘起1917年10月,刘半农被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时年26岁。在这所全国最高学府,这位年轻的教授瞬时成为风云人物。由于业绩卓著,他被公派赴欧洲留学,但刘半农却喜忧参半,原因是当时家中经济拮据,父母双亡,孩子年幼,不得已只好与妻女一起赴欧留学。1920年2月7日,刘半农一行乘船自上海南下,历时四十个昼夜,于3月17日抵达欧洲。他起先在伦敦大学学习,因当地物价高昂,次年来到物价较低的法国,转入巴黎大学攻读。身在异国他乡,刘半农一面艰难维持全家生计,一面刻苦努力读书,此间他亲历了海外侨胞备受欺凌的惨状,一次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