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浅谈如何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浅谈如何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浅谈如何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的主要阵地,德育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此问题,浅谈几点看法,期待与各位专家同行商榷。

一、教师应塑造良好的讲台形象

教师的讲台形象应当充分展示自己的德、识、才、学,表现出高尚的师德和渊博的学识。教师的讲台形象可分为表层形象和深层形象两个层次。朴实大方、庄重文雅的仪表,舒展自如、文明高雅的教态,一丝不苟、扎实严谨的教风,生动活泼、因材施教的方法,准确精练、富有感情的语言,条理清晰、工整优美的板书,深入浅出、熟练精当的讲授等,都是塑造教师良好表层讲台形象的要素。教师良好的深层次讲台形象,则是通过教师表层的讲台形象及其课外的思想行为所体现的教师个人尊严、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一种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人格力量。教师一旦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可以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受到“人格美”的感染和熏陶。

二、教师应着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广义地讲,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中,都包含着德育的因素和德育的要求。教师备课,一定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把教材中那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内容充分发掘出来。

三、教师应讲究德育方法

文化专业课教学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更多地在对某些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的讲授中,暗示某种结论,传递某种道理,寄寓某种思想,渗透某种观念。虽然施教者也有明确的德育动机,但这个动机一般是隐含的,施教者愈体现出教育的无意识性,教育的层次就愈高,收到的效果就愈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育规律、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自然而贴切地渗透德育因素。尽管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讲授不同的文化专业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因素的具体方法各不相同,但是下述一些基本原则却是共同的、不能违背的:要准确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没有充分挖掘十分可惜,生硬联系,随意发挥,又不免牵强附会;要使专业教学与德育渗透自然结合,有机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下,加强适应新形势下所需人才的培养。笔者觉得应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和意识:

1、刻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动性,保证、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使教育过程充满了生机。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班干部的选拔培养,对学习成绩

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班级老师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负责“设计师”课程的使命和“建筑工人”的责任。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学生一代的导师,以及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道德教育工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体发展。班主任如何加强道德教育工作?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链接开始。 1.信任学生,真正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爱的先决条件。班主任在尊重学生和教师生活的基础上热爱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容忍学生的错误,从而赢得学生的爱。只有真正用真实的情感来动摇学生思想的束缚,才能达到理性,情感和理性的目的。为此,校长应该提高自我,放下“老师尊严”的架子,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等的位置,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积极而富有创造力和学生精神交流的条件,为双方在与他们交谈时交流思想和信息提供了最有效和最充分的机会。课堂上的老师只是真正掌握了学生的所作所为和他们想要的东西,以便他们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达到“讲道,教学和混

淆”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心理上接受班主任,并从内心深处 欣赏,师生关系才会和谐。 2,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学家',因为教学 负责班级的老师应该从简单的思想建设者转变为心理照顾者和人 际关系协调员。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捍卫者”。作为一名心 理健康工作者,它可能不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但是,作为“大师” 的班主任,她能否以科学有效的方式把握学生的心理,促进各类学生 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的成功起决定性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健 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都是不同的。由于不 同的家庭和社会影响,他们对特定问题和具体事物也有不同的看法。 这要求班主任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区分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为 人们不时地做思想政治工作,所以他们可以做“打开锁的钥匙”。班 主任必须从实际情况中把握道德教育工作,分析具体问题,把握学生 思维脉搏,订出正确的医学,做好“心理学家”的工作,做好工作, 做好工作,达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渴望寻求成功。对于暂时推进的学生,他们 应该注意尊重和照顾他们。他们必须苦涩,受到诱惑,教育学生情绪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科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历来是专家学者极其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也开始在这方面展开积极的探索。要想在学科教学中搞好德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由于受升学考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在教学工作中仍较为普遍的存在。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使学生考高分、拿名次,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德育工作。要想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知道,我们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而不是“才德兼备”,这一标准本身就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求知”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作为人民教师,必须把德育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如果只重“教书”,不重“育人”;只重智育,不重德育,那就是我们的失职,就对不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只有真正转变观念,广大教师才能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在教学工作中去重视德育工作,研究德育工作,实践德育工作,渗透德育工作。 二、改变评价模式,激发德育热情。 多年来,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升学率。学

校评价教师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只要考试成绩高,教师的工作就好;只要成绩低,教师的工作就差。甚至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发放奖金、评优评模的唯一标准。致使广大教师过分看重学生考试成绩,因而忽视了德育工作。大量的作业批改,频繁的考试测验,节假日的补课辅导,几乎成了教师的全部工作。而且,为了提高成绩,教师不得不把精力放到学习好的学生身上。对于那些升学无望、及格堪忧的学生也只能放弃。因此,只有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全面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广大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自觉地把“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的渗透德育工作。 三、结合学科特点,联系教材内容。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工作,必须联系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特点,突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而不是在教学内容之外进行“附加”。例如,在物理课教学中,我们不能在讲完“阿基米德定律”或是“牛顿定律”之后附加一段思想道德教育,讲什么遵守社会公德或是遵守班级纪律之类的问题。但可以结合科学家在这些定律的发现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坚强意志,对学生进行探索创新教育和意志品质培养,或者暗示学生将来会有更多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定律、定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其为国争光的信心。再比如历史课,可以结合我国在封建社会独领风骚的科技文化成就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结合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革命后的飞速发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可以结合近代中过得屈辱历史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志和报国之举,等等。

中学德育论文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用心爱心专心 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对成才、塑造完美人格乃至建功立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的教学工作,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工作的特点与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德育教育内涵,切实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其德育的内涵 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德育教育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因此,在教学中,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楚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的德育因素深入体会,授课时才能融知识传授,思想教育于一体。 二、精心设计教学,把握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 德育教育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进行,因材施教。德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把握住时机有利于创造最佳的教育氛围。寓德育教育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进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不能因为思想教育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德育敷衍了事,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教育的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德育教育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目的。 三、把握学科特点,增强德育教育的生动性 把握本学科性质和特点,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如:①语文课富于形象性,具有感染力,在进行听说读写等基本训练的同时,可以结合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日常行为教育等。②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说明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的广泛应用,

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2006年9月――2009年7月,我校进行了国家级科研课题《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的实践活动。自课题成立以来,在学校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两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我们的课题已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学校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学校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在我们目前的学科教学中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因素,以致被白白地浪费掉,错过了进行德育的大好时机;其次,各科教学虽具有德育功效,但都是各行其事,相互间没有协调配合,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再次,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以智育代替德育,“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时刻存在。因此, 针对以上这些弊端,我们觉得本课题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所有任课教师要树立全员德育全程育人的思想。德育工作并不仅仅是校领导、班主任或思品教师的事,只要是教师都应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都应做到的,坚持从小事做起,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

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2017年班主任德育工作研讨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沙塘中学本部30班的班主任刘毅,今天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交流德育工作方面的心得。我当班主任虽然只有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却深深地感到班主任在德育工作方面事情多、任务大、责任重、影响深远。借此机会,我就“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浅谈我个人的做法和感悟。 一、完善班规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刚当班主任时,我就虚心地向老班主任请教,系统地学习了班级个人量化考核标准,然后再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班级个人量化考核细则。全班采取小组竞争的形式,从品德、纪律、学习、卫生四个方面实行奖扣分制度,每周一小结,排名靠前的小组奖励糖果、作业本、笔等,排名落后的则罚唱一首歌,写一篇日记等。在这种竞争机制的促使下,同学们的班级荣誉感强了,班风正了,学风也浓了……。例如:学校每次新来桶装水时,我班同学总是最踊跃,搬得最多;学校表扬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时,我班人数也不少;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全校前三十名中我班占了三分之一。 二、注重细节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德育工作是个细致活,要真正地将德育工作做到家,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做学生的“良师”,更要做学生的“益友”,这样,德育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抢抓时机做品德教育 还记得上次期中测试刚完,同学们均认为紧张了一段时间,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但地理老师为了赶进度,想利用一节晚自习的时间分析试卷。听到这个消息,教室里顿时怨声四起。我立刻以此事为契机开始思想教育,我和他们说,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不计报酬为你们补课,你们应该知道感恩并用心听讲学习。我们做人必须时时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感恩老师对你们的辛勤培育;感恩父母对你们的无私付出;感恩朋友对你们的关心帮助。你们要做一个有爱心、孝心和责任心的学生。你们要有远大的理想,不怕困难挫折,不断积极进取,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在我的仔细分析和耐心教育下,同学们心中的不满变成了惭愧,从而及时端正了学习态度。 2.抓住闪光点做鼓励教育 众所周知,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给我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阻碍和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我班的罗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罗同学在上个学期,因为迷恋手机游戏,对学习已经没有任何兴趣了,经常是上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德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科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历来是专家学者极其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也开始在这方面展开积极的探索。要想在学科教学中搞好德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由于受升学考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在教学工作中仍较为普遍的存在。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使学生考高分、拿名次,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德育工作。要想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知道,我们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而不是“才德兼备”,这一标准本身就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求知”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作为人民教师,必须把德育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如果只重“教书”,不重“育人”;只重智育,不重德育,那就是我们的失职,就对不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只有真正转变观念,广大教师才能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在教学工作中去重视德育工作,研究德育工作,实践德育工作,渗透德育工作。 二、改变评价模式,激发德育热情。 多年来,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升学率。学

校评价教师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只要考试成绩高,教师的工作就好;只要成绩低,教师的工作就差。甚至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发放奖金、评优评模的唯一标准。致使广大教师过分看重学生考试成绩,因而忽视了德育工作。大量的作业批改,频繁的考试测验,节假日的补课辅导,几乎成了教师的全部工作。而且,为了提高成绩,教师不得不把精力放到学习好的学生身上。对于那些升学无望、及格堪忧的学生也只能放弃。因此,只有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全面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广大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自觉地把“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的渗透德育工作。 三、结合学科特点,联系教材内容。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工作,必须联系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特点,突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而不是在教学内容之外进行“附加”。例如,在物理课教学中,我们不能在讲完“阿基米德定律”或是“牛顿定律”之后附加一段思想道德教育,讲什么遵守社会公德或是遵守班级纪律之类的问题。但可以结合科学家在这些定律的发现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坚强意志,对学生进行探索创新教育和意志品质培养,或者暗示学生将来会有更多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定律、定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其为国争光的信心。再比如历史课,可以结合我国在封建社会独领风骚的科技文化成就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结合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革命后的飞速发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可以结合近代中过得屈辱历史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志和报国之举,等等。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德育如细雨,润物无声。课堂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德育,是课堂教学整体生命的一部分,與智育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直接发挥着导向、激励、调节和强化的功能。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任课教师应挖掘和融汇贯通,并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一、以人育人,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进行德育渗透部分学科教材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从培养跨世纪人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学大纲中对政治思想教育的要求,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和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灵活生动地融合于教学过程中,

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应该说,我们的新课标、新教材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无论是教材的内容,还是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他们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二、以教材为载体,构建教育框架,把握契合点,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择善而从,结合实际去进行创造;从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在德育与智育之间寻求最佳的契合点,使课堂传递德育功能得到合理、充分、有效地发挥。比如在物理课堂上,课本上的物理单位和定律有许多都是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有的学生会对此感到自卑,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方面的卓越贡献,比如指南针、电磁现象等等。追溯到更古老的年代,战国时期的《淮南子》一书中曾提到“磁石召铁”。1086年,北宋科学家沈括编写了《梦溪笔谈》一书,详细记载了人工指南针的制造方法,这也是磁偏角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书中出现。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提出了“原子论”、“五行说”、“元气说”等,这说明他们很早就已经探讨了自然界的物质本质。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水平,从而增强自信心与优越感。但是,学生心中又有了疑问,是什么原因使中国近代物理落后于国外呢?这是由于清朝实行了闭关政策,使中国脱离了世界这个大家庭,更无法与外界进行知识与学术的交流。自我封闭不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更扼杀了成千上万的人才,才导致了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现状。新一代的青少年都热血沸腾,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同时也培养了他

把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把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很多学生就是依据这个计划,开始了他们的读书练字学习的。 最后,把现实生活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对学生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各方面的缺点,如自私、自卑、自暴自弃等。并且,他们看似成熟,其实还是离不开一些小道理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可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注意挖掘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如下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讲解社交口语“说话和听话”这个内容时,有篇课文《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我在给学生上“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一文中,我发现有几个学生一直爬在桌子上。这是一篇学习社交口语对话的课文,表现的是一个大陆留学生和一个台湾留学生维护祖国主权统一的爱国故事,说到爱国,学生都感觉很空洞,学生听课的热情不是很高,这时我突然大声说:我给你们讲三个大家熟悉的名人爱国的故事,想不想听。我看学生都精神了,第一个是姚明,姚明是中国体育历史上国际影响力最大的运动员之一,球场上的姚明,他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提高球技;球场外,他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谈举止,善待他人。日本丰田公司给姚明开出了他做广告的最高价,一年1.6亿元要他做丰田车的广告,姚明给的回答是:日本的产品不做,没有任何理由。第二个是刘翔,国际田联要求比赛要穿日本赞助的比赛服,他没办发,临赛前他问教练要来胶布,把日本商标帖上,并粘上我们的国旗,还有一个是香港的一个节目主持人,他在颁布亚洲最佳男演员奖时,领奖的是个日本男演员,这个主持人用不太大的声音,对这个日本男演员说了一句让所有中国人都舒服的话,说到这里,我故意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全体学生大声说:想,我说,他说的是:回去告诉你们日本人,钓鱼岛是中国的。说到这里,我发现,睡觉的学生已经没有了,这样就从课文很自然的引到了爱国,爱校,爱班,爱同学的话题上,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怎样说话,听话,和我们的教学内容联系在了一起。比如讲“记录、日志”。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多观察,要学会思考,对周围的人和事学会正确的判断,把感受和看法记下来,这就是个人积累经验,增加阅历的最好方法。学习做记录,在班里现场开会,提出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怎样上网,怎样学会拒绝等学生常遇到的问题,边开会讨论,边学习会议记录的写法,教学效果不错,还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明辨是非。教学中我

浅谈学校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浅谈学校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主讲廖厚荣 德育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在古代,“教”是“训”的意思,“育”则是针对教育而言的,“教育”是从“教学”演化而来的,从学生的身心健康着眼,注重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强调活动、兴趣和熏陶,追求愉快教学,课堂教学应成为点燃学生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第一朵花。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都是死啃教材内容,这是不行的,面对现代教学改革及教学的最新要求,要改变这种观念。只要平时你细心注意结合教材,在各科教学中对学生适时引导,避免空洞的说教,把课堂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设法触动儿童的心灵,你会发现德育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表现、去总结良好的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愉快,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德育工作的好坏,不但能体现一个学校的活力所在,还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养成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从心理品质的角度讲,健全的人格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是学会做人的先决条件,著名教育家诺尔特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里,他将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里,他将学会暴力;如果孩子生活在嘲讽里,他将学会害羞;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耻里,他将学会罪恶;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里,他将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中,他将学会欣赏;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里,他将学会公正;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感里,他将学到信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将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接纳和友谊中,他将会喜爱这个世界。” 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对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发表一点肤浅的建议,其主要做法是: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教学技能、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典范,营造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气氛;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地设计任务,结合任务,引导学生从中自我发掘德育内容,学会自我教育,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与丰富人生的体验,使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成为思想道德素养发展的过程,寓德育教育于无形之中,使学生真正全面发展。 教育界人士常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科学文化素质不合格就是次品,如果身体素质不合格就是残品,如果思想道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这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了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重要性。一谈到德育,很多人都以为那是政治老师的事或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事,与我们的英语课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每一学科,特别是英语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能是简单、空泛的说教,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贯穿其内,渗透其中,巧妙结合,有的放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结合初中教材的特点,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3 This is my sister.本单元围绕“家庭成员”这一主题展开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活动。教学核心是用英语介绍家人和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人及朋友,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描述,介绍家人和了解朋友的家人,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友谊,从而更好地尊重对方,理解家人。再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11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该部分学习内容是询问和谈论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互相询问或谈论自己或对方的作息时间安排和活动计划,让学生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守时习惯。 二、创设情景,自然启发。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围绕教材的主题,取其精华,精心设问,使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思想上得到熏陶。老师和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自然而然的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受到了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的教育意义,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循序渐进。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在日常交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他人沟通,为今后学习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 其教学核心内容是“确认物主”。在教学中可通过寻找主人的游戏和失物招领等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问题:Have you ever pic ked up others’ things or lost anything? What will you do with these things?让学生说出解决的办法,同时通过与学生讨论问题来培养学生拾金不昧、健康向上的良好品德。 在教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时,针对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实际,如何调整学习方式的问题,在教学中围绕“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及交流各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011468439.html,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作者:曲丰娟 来源:《学习导刊》2013年第09期 几年来,小学生不良行为呈现上升的发展态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的德育工作环节的薄弱。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改革的热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呢?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一谈我的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教师要以自身高尚的道德影响学生,用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学生眼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学习的榜样,是他们的师长。学生在学校里要靠教师的传授、指导来获取知识,提高觉悟,形成能力。因此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十分崇敬,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教师首先要敬业爱岗,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延伸到对生活的爱。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成为学生道德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于人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所以教师要用美好的人生理念和信念去启迪学生,这才是德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另外作为教师,还必须注意“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每一细小的言行都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比如说,老师要求学生爱护环境见到纸屑主动捡起来,教师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做到预备铃前到教室;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别人,教师首先要学会关心学生……。只有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才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二、科学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校的各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前提。在教学中要想使德育教育有效地实施,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的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有心人,力争做到见缝插针点滴渗透,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目的,充分利用各学科的特点,发挥学科优势,有效地进行课程设计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巧妙地寓德育于其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比如社会课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及中国历史,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数学课的定律、原理比较多,我们可以通过向

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记得有一位哲学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比……我想这是对教师,尤其是对班主任老师之责最直观、最生动的诠释。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又一次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加之如今的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做一个有公德心的人,做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做一个坚强的人……我认为这些都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对于我这个新班主任来说,我深深的知道班主任的工作影响着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的生活。因此,我在教学中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渗透一些德育教育。下面,我将从工作以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几方面来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一、教育爱为先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的说:“一个好教师

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觉得跟孩子在一起是一种乐趣。但是仅仅有爱的教育是不够的,正确的爱是建立在真诚而又炽热的感情、智慧、思想与情操之上的”。因此,我认为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爱是信任、爱的尊重、爱是鞭策,同时爱也是投入和力量。一个班主任如果没有爱,那么我想他的教育是苍白的也是失败的。我不敢说自己的教学有多出色,自己的基本功有多扎实,但是我敢说我是最爱学生的老师。我们班一共有46人,对于我来说他们都是唯一的宝贝。我会经常对他们说:“你就是老师的唯一……”让孩子知道老师是爱我的,关心我的,包容我的,进而与老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案例一: 我们班有一个体育、音乐、舞蹈样样精通的小姑娘(A),只要安排她做什么事她一定会做好。但是,一提到学习她就一个脑袋两个大。英语、语文还能及格,但是数学只能达到20到30分。我了解到A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因此大家都宠着她。有时家庭作业写不完家长也不敢使劲管。于是我便找机会对A说:“你是一个很能干的孩子,你多才多艺,如果学习成绩再好点,是不是就更好了!”她笑着点点头。此后,只要一有机会我便会提醒她好好学习。可是,有一次我检查作业时,发现她是用以前的作业代替的。我什么也没说只是拍拍她的肩膀,给了她一个暗示。下课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活动的大量时间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那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德育与英语课堂教学的互相渗透是休戚相关、无处不在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把德育渗透贯穿到英语教学始终,因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有满意的效果。笔者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力量。艺术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习惯。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因为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责,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有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感染人、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通过语言美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首先,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 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英语教师应学会研究学生的性格牲,关心学生的思想情况,及时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尊重学生人格,做到与学生双向交流,建立和谐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学生从小养成懂得遵守纪律、关爱他人、尊敬师长、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 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各学科教学大纲中都渗透了德育教育:热爱祖国、人类文明、传统美德、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等等方面,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各科教学内容中,都有它内在的德育教育因素,教育工作者只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站在力求把学生培育成具有完善人格、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适应人才的角度,就一定能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情感因素,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赋予灵魂和魅力,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特别是要注重教学设计中的情感目标设计,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德育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

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那么英语学课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大家知道英语学科授课时主要使用的语言不是母语而是英语,而且也不可能像思品课那样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接受教育。我的做法是适时地、自然地、潜移默化地进行。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教学常规,培养学生有礼貌、互相关心、谦虚等好品质。如在课堂组织教学中,每节课前的师生问好就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Glad to meet you! Nice to see you,boys and girls!等语句的使用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告诉了学生见面应打招呼,有礼貌。在Daily talk中,采用的对话也是很贴近学生生活的,如Is everyone here? How are you today? 通过回答,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同时也明白了应该关心、善待他人,这就是学科德育的一种方式。 再者,我认为激励和表扬对学生的触动是很大的,因此我常常用榜样的作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同学表现好,老师发奖券或奖品鼓励时,要求全班都表扬Good! Very good!得奖同学应回答:Thank you,teacher.对于受表扬的同学来说,是种鼓励,下次会争取更好,培养了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这就是个榜样,通过表扬学习榜样,勉励自己要向好同学一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鼓励和表扬这种形式,进行了德育渗透。尤其是对于那些基础差、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老师鼓励性的言语,对他的正面评价,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树立自信心的因素。

浅谈如何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 发表时间:2013-04-23T08:52:13.560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2月总第111期供稿作者:甘我宽[导读] 孩子的成长需要高尚、健全的人格形象去影响,他们的周围需要崇高的灵魂。 甘我宽贵州省金沙县岩孔镇教育管理中心551801 中小学时期是学生各项情感发育、基础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教学的关键时期,在此时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基础,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有“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可见国家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笔者认为,想要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学校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育人环境,同时也需要家庭的共同协助。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工作经验入手,谈一下我对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一点心得。 一、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以物育人 我国古时候就有“孟母三迁”的例子,《荀子·劝学》中也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外部环境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也很重视学校外部环境的建设,很多校园都是红砖壁瓦、绿草茵茵、杨柳依依。每逢春末夏初之际,月季、刺梅争奇斗艳;秋天到了,万寿菊、夜来香暗香怡人……这些都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娱乐,相信也会很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此外也要注意宣传语的优化,比如茵茵绿草中的警示语“小草也是生物,也怕痛哦!”就比“禁止踩踏草坪”要好得多。 同时在教室内部或者走廊上张贴名人画像,当然这些不只在于装点美化,还在于“无声胜有声”的思想渗透。让教师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以身示范,以便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模仿,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以人育人 孩子的成长需要高尚、健全的人格形象去影响,他们的周围需要崇高的灵魂。然而校园也好,家庭也罢,一些不健全的人格形象,一些不健康的作为却在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校园作为一方净土,教师作为孩子们的人师之范,需要教师们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而部分教师却时常在校园内、课堂上冒出方言土语,板书备课更是格式不分、潦草乱套。橱窗墙报、板报中也会时而冒出一两个错别字装点门面。德育纲要、校规中明确规定要净化校园语言环境,但我们的教师却动辄训斥,言语粗俗;要求孩子们衣着得体,自己却身着奇装异服;要求孩子讲究卫生,自己却乱扔乱弃;要求孩子学习雷锋好榜样,自己碰到不良行为却唯恐躲闪不及;要求孩子正直,自己却从来不敢把不同意见摆在桌面上。凡此种种小事,人师从何谈起,良好的育人环境从何谈起?德育课程健全了,德育活动开展了,德育为首的大政方针也定了,但如果只停留在说一说、写一写,搞搞活动的层面上管用吗?如果为人师者不从小事做起,注重小节,我们的孩子又会好到哪儿去?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也必是一句空谈。所以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予以重视。 三、注重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德育人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强化会员德育的意识,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作为工作重点常抓不懈,并制定教师的行为规范准则,对教师的坐立行走等进行明确的约束,并把此项工作列为年终考核、评先晋级的重要指标。要求教师:做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经过不懈的努力,教师们在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方面日渐规范、成熟,无论是社区还是家长对教师们的评价也越来越高。温文尔雅的举止,得体大方的言行为我们的校园平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绝对不可小视。孩子们的语言不再粗俗,废物不再乱扔,穿着不再随意,校园内的人物合一让人感到亲切。一路上,孩子们三三两两自由说笑,谈天说地。操场上,孩子们欢呼雀跃,释放心灵。橱窗前,孩子们驻足欣赏,看看老师们又为大家准备了什么精神食粮。 在此基础上,指导各个班级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垃圾分类,不但使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还增强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广播站的开播,不但丰富了孩子们的学识,还历练了孩子们的搜集信息及组织的能力。在绿色家园创建活动中,孩子们纷纷认领一块草坪、一株小树,既增强了孩子们爱校如家的意识,又增强了孩子们爱护美、欣赏美的能力。 四、重视学校与家庭的联合,共同育人 校园环境虽然重要,但家庭环境同样必不可少。人们常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的家长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而部分孩子们却说:“他们只顾挣钱,根本就没有关心过我们的学习。”孰是孰非此时变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学校能否帮家长一把。为此,我们可在各年级广泛开展如“走进家庭,走进学生心灵”的家访调查等活动。走访的家庭中,多数孩子不愿意听,也听不进家长的唠叨;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少数家长与孩子平时很少见面,一见面多是批评训斥多于询问谈心;还有些家长不管孩子进步与否,总是不满意孩子的表现。以上诸多的原因造成了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不畅,致使孩子不愿意与家长交流思想,拒绝与家长谈心。为此,我们可利用家长学校,将存在不同问题的孩子归类后集中组织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讲座。一是聘请校外的知名家教人士办讲座;二是开展“教子有方”的经验介绍;三是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坐上讲台,交流家庭教育问题的得与失。同时,以学年为单位,开展学习型、民主型好家庭评选活动,有家、校、生三方共同制定评选标准,并把此作为评选市县级三好学生的标准之一,从而极大地促进家长参与孩子教育的积极性。参考文献 [1]胡岳明《试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切入点》.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第6期。 [2]蔡慧琴《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的几点思考》.江西教育科研,2004,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