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染菌原因分析及防治

发酵染菌原因分析及防治
发酵染菌原因分析及防治

发酵染菌

什么是染菌?发酵过程中除了生产菌以外,还有其它菌生长繁殖

几乎所有的发酵工业,都有可能遭受杂菌的污染。染菌的结果,轻者影响产量或产品质量,重者可能导致倒罐,甚至停产。

生物反应过程染菌的分析

种子培养异常主要表现有菌体生长缓慢、菌丝结团、菌体老化以及培养液的理化参数变化。

发酵异常主要表现在菌体生长速度缓慢,形态不粗壮或过早老化,以及糖、

氮、pH、泡沫、发酵产物、发酵浓度等理化参数不正常。

(一)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生产不同的品种,可污染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微生物。

不同污染时间,不同污染途径,污染不同菌量,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又可产生不同后果

1、发酵染菌对不同品种的影响

放线菌由于生长的最适pH为7左右,因此染细菌为多,而霉菌生长pH为5左右,因此染酵母菌为多。

青霉素发酵染菌,绝大多数杂菌都能直接产生青霉素酶,而另一些杂菌则可被青霉素诱导而产生青霉素酶。不论在发酵前期、中期或后期,染有能产生青霉素酶的杂菌,都能使青霉素迅速破坏。

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等虽不象青霉素发酵染菌那样一无所得,但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如杂菌大量消耗营养干扰生产菌的正常代谢;改变pH,降低产量。

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念菌素等抗生素抑制霉菌,对细菌几乎没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疫苗生产危害很大。现在疫苗多采用深层培养,这是一类不加提纯而直接使用的产品,在其深层培养过程中,一旦污染杂菌,不论死菌、活菌或内外毒素,都应全部废弃。因此,发酵罐容积越大,污染杂菌后的损失也越大。

2、污染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微生物的影响

1)污染噬菌体

噬菌体的感染力很强,传播蔓延迅速,也较防治,故危害极大。污染噬菌体后,可使发酵产量大幅度下降,严重的造成断种,被迫停产。

(2)污染其它杂菌

有些杂菌会使生产菌自溶产生大量泡沫,即使添加消泡剂也无法控制逃液,影响发酵过程的通气搅拌。有的杂菌会使发酵液发臭、发酸,致使pH下降,使不耐酸的产品破坏。特别是染芽孢杆菌,由于芽孢耐热,不易杀死,往往一次染菌后会反复染菌。

例如:

青霉素发酵:污染细短产气杆菌比粗大杆菌的危害大

链霉素发酵:污染细短杆菌、假单孢杆菌和产气杆菌比粗大杆菌的危害大

四环素发酵:污染双球菌、芽孢杆菌和夹膜杆菌的危害较大

柠檬酸发酵:污染青霉菌

肌苷、肌苷酸发酵:污染芽孢杆菌谷氨酸发酵:污染噬菌体

高温淀粉酶发酵:污染芽孢杆菌和噬菌体

3、不同时间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污染时间是指用无菌检测方法确准的污染时间,不是杂菌窜入培养液的时间。

杂菌进入培养液后,需有足够的生长、繁殖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显现的时间又与污染菌

量有关。污染的菌量多,显现染菌所需的时间就短,污染菌量少,显现染菌的时间就长。1)种子培养期染菌

由于接种量较小,生产菌生长一开始不占优势,而且培养液中几乎没有抗生素(产物)或只有很少抗生素(产物)。因而它防御杂菌能力低,容易污染杂菌。如在此阶段染菌,应将培养液全部废弃。

(2)发酵前期染菌

发酵前期最易染菌,且危害最大。

原因发酵前期菌量不很多,与杂菌没有竞争优势;且还未合成产物(抗生素)或产生很少,抵御杂菌能力弱。在这个时期要特别警惕以制止染菌的发生。

染菌措施可以用降低培养温度,调整补料量,用酸碱调pH值,缩短培养周期等措施予以补救。如果前期染菌,且培养基养料消耗不多,可以重新灭菌,补加一些营养,重新接种再用。

(3)发酵中期染菌

发酵中期染菌会严重干扰产生菌的代谢。杂菌大量产酸,培养液pH下降;糖、氮消耗快,发酵液发粘,菌丝自溶,产物分泌减少或停止,有时甚至会使已产生的产物分解。有时也会使发酵液发臭,产生大量泡沫。

措施降温培养,减少补料,密切注意代谢变化情况。如果发酵单位到达一定水平可以提前放罐,或者抗生素生产中可以将高单位的发酵液输送一部分到染菌罐,抑制杂菌。(4)发酵后期染菌

发酵后期发酵液内已积累大量的产物,特别是抗生素,对杂菌有一定的抑制或杀灭能力。因此如果染菌不多,对生产影响不大。如果染菌严重,又破坏性较大,可以提前放罐。(二)发酵染菌对提炼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1、发酵染菌对过滤的影响

1).对过滤的影响:发酵液的粘度加大菌体大多自溶由于发酵不彻底,基质的残留浓度增加

2)造成的后果:过滤时间拉长,影响设备的周转使用,破坏生产平衡大幅度降低过滤收率

污染杂菌的种类对过滤的影响程度有差异,如污染霉菌时,影响较小,而污染细菌时很难过滤。由于过滤困难,过滤时间拉长,影响发酵液储罐和过滤设备的周转使用,破坏了生产平衡。染菌发酵液还会因过滤困难而大幅度降低过滤收率,直接影响提炼总收率。

2、发酵染菌对提炼的影响

染菌发酵液中含有比正常发酵液更多的水溶性蛋白和其它杂质。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提炼工艺,则极易发生乳化,很难使水相和溶剂相分离,影响进一步提纯。

采用直接用离子交换树脂的提取工艺,如链霉素、庆大霉素,染菌后大量杂菌黏附在离子交换树脂表面,或被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大大降低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而且有的杂菌很难用水冲洗干净,洗脱时与产物一起进入洗脱液,影响进一步提纯。

3.发酵染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1)染菌的发酵液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其它杂质。对产品的纯度有较大影响。

2)一些染菌的发酵液经处理过滤后得到澄清的发酵液,放置后会出现混浊,影响产品的外观。

二、染菌的原因

(一)发酵染菌率计算基准

总染菌率指一年发酵染菌的批(次)数与总投料批(次)数之比的百分率。

总染菌率

设备染菌率:统计发酵罐或其他设备的染菌率

不同品种发酵的染菌率:统计不同品种发酵的染菌率,有助于查找不同品种发酵染菌的原因

(二)染菌原因

造成染菌的因素很多,但总结几十年的经验,对绝大部分罐批染菌的原因是比较清楚的,但在实际生产中发酵染菌率仍比较高,可以说产生这种现象大多数是由于工作中“明知故犯”“不负责任”和“侥幸心理”所造成的。例如,灭菌的蒸汽压不足不能灭菌;设备有渗漏不能进罐等等都是众所周知的,但因为有侥幸心理还是照样灭菌,进罐,结果以污染杂菌而告终。现将我们收集到的国内外几家抗生素工厂发酵染菌原因列于下:

3.上海第三制药厂染菌原因分析

项目百分率%

种子带菌14.15

盘管穿孔14.20

阀门渗漏23.30

空气系统有菌10.0

管理不善25.80

其它7.49

原因不明 5.78

管理不善而染菌的有31个罐批,占25.08%经分析有下表所列原因:

项目百分率%

进罐前未做设备严密度检查25.8

接种违反操作规程25.8

检修质量缺乏验收制度19.35

操作不熟练19.35

配料违反工艺规程 6.45

调度不当 3.25

造成染菌的主要原因总结

1、设备渗漏

设备渗漏包括夹套穿孔、盘管穿孔、接种管穿孔、阀门渗漏、搅拌轴渗漏、罐盖漏和其它设备漏等。从日本工业技术院发酵研究所对染菌原因分析发现,这类染菌占33.85%,上海三厂的分析这类染菌为37.5%。所以说加强设备本身及附属零部件的严密度检查,对制服染菌是极其主要的,也是重要的。

2、空气带菌

从日本工业技术院和上海第四制药厂分析空气带菌而造成的染菌分别为19.96%和26%。国内外空气除菌技术虽已有较大改善,但仍然没有使染菌率降低到理想的程度。因为空气除菌系统较为复杂,环节多,偶遇不慎便会导致空气除菌失败。

3、种子带菌

种子带菌又分为种子本身带菌和种子培养过程中染菌。加强种子管理,严格无菌操作,种子本身带菌是可以克服的。种子培养过程染菌与发酵一样有许多因素造成。

4、灭菌不彻底

灭菌技术的好坏与灭菌质量很有关系

●蒸汽通入培养基,升温快慢、保温时间——产生过多泡沫

●蒸汽总压是否达到要求标准

●环境中的杂菌数量因季节而有很大差别。如上海第四制药厂在卡那霉素生产中,于

炎热的夏季将连续灭菌预热至800°C的培养基采样培养,可发现无法计数的大量的芽孢杆菌;而在冬季取样的培养中,则仅发现2~3个芽孢杆菌。故染菌率因季节不同而发生明显变化。

●原材料储存和保管,如液胨、玉米浆、母液糖等有机原料——杂菌的数量

●发酵罐、培养基配制罐等设备的清洗质量——有无灭菌的死角

●对减少或避免染菌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5、技术管理不善

技术管理就是要对发酵每个环节严格控制,发酵中稍有不慎就可能染菌,所以不能有侥幸心理而放松管理

三、无菌状况的检测

1、环境无菌的检查

尘埃粒子检测无菌平板检测

2、种子及发酵液无菌状况检测

①显微镜检查:染色镜检

②平板划线检查:倒平板空培养待测样品划线培养观察

③酚红肉汤培养检查:无菌肉汤培养基空培养接入样品培养观察

其他:溶解氧pH值尾气中CO2含量

谷氨酸正常发酵与异常发酵溶解氧变化

判断发酵是否染菌应以无菌试验结果为根据

无菌试验的目的:

1,监测培养基、发酵罐及附属设备灭菌是否彻底

2,监测发酵过程中是否有杂菌从外界侵入

3,了解整个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染菌的隐患和死角

4,从染菌的时间来分析

发酵早期染菌:种子带菌、培养基和设备灭菌不彻底、设备或管道有死角

中、后期染菌:中间补料、设备渗漏、操作不合理

5,从染菌的类型来分析

耐热性芽抱杆菌:死角或灭菌不彻底

球菌、酵母:可能是从蒸汽的冷凝水或空气中带来的

浅绿色菌落(革兰氏阴性杆菌) :发酵罐的冷却管或夹套渗漏

霉菌:灭菌不彻底或无菌操作不严格

四、染菌情况分析

染菌的原因有多种,对于实际情况如何分析呢?

1、单罐染菌

不是系统问题,而是该罐本身的问题。如种子带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罐有渗漏、分过滤器失效

2、多罐染菌

系统问题,如空气过滤系统有问题,特别是总过滤器长期没有检查,可能受潮失效;移种或补料的分配站有渗漏或灭菌不彻底

3、前期染菌

种子带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4、中后期染菌

补料的料液灭菌不彻底或补料管道、阀门渗漏,一般不会是种子问题

有时发酵罐偶而染菌,原因一时又找不出,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连续灭菌系统前的料液贮罐在每年4一10月份(杂菌较旺盛生长的时间)加入0.2%甲醛,

加热至80°C,存放处理4小时,以减少带入培养液中的杂菌数。

(2)对染菌的罐,在培养液灭菌前先加甲醛进行空消处理。甲醛用量每立方米罐的体积0.12~0.17升。

(3)对染菌的种子罐可在罐内放水后进行灭菌,灭菌后水量占罐体的三分之二以上。这是因为细菌芽孢较耐干热而不耐湿热的缘故。

五、染菌的防止

1、防止种子带菌

●制备种子时对沙土管及摇瓶严格加以控制。

●沙土制备时要多次间歇灭菌

●注意接种时的无菌操作

●子瓶、母瓶的移种和培养

●无菌室和摇床间都要保持清洁。无菌室内要供给恒温恒湿的无菌空气,还要装紫外

灯用以灭菌,或用化学药品灭菌。

无菌室要求

无菌室装有紫外灯,打开紫外灯,照半小时,关灯后15分钟再接种。

用消毒药水如新洁而灭配成1/1000浓度擦桌子、拖地,开启超净台的通风,

接种时必须在超净台上操作,超净台装有一台鼓风机,进风口有一粗过滤器,出风口有高效过滤器,无菌操作

接种人员必须穿无菌服,戴口罩,手用酒精棉球擦干净。

无菌室内无菌度的要求

把无菌培养皿平板打开盖子在无菌室内放置30分钟,根据一般工厂的经验,长出的菌落在3个以下为好。

(2)种子培养基灭菌的注意事项

?灭菌操作时需要注意排气管是否畅通

?固体培养基可采用两次灭菌的方法

?通入蒸汽后使瓶内培养基温度达到121oC所需的时间与瓶内培养基的体积有关

(3)种子摇瓶培养的注意事项

?保证摇瓶间的清洁卫生

?摇瓶内液体装料不宜过多

?瓶口包扎的纱布一般为八层以上

2、防止设备渗漏

设备和管件的渗漏指设备和管件由于腐蚀、内应力或其他原因形成微小漏孔发生渗漏现象。

这些漏孔很小,特别是不锈钢材料形成的漏孔更小,有时肉眼不能直接觉察,需要通过一定的试漏方法才能发现.

设备上一旦渗漏,就会造成染菌,例如冷却盘管、夹套穿孔渗漏,有菌的冷却水便会通过漏孔而进入发酵罐中招致染菌。阀门渗漏也会使带菌的空气或水进入发酵罐而造成染菌。

1)设备渗漏的原因

---发酵液中腐蚀性物质对设备的腐蚀

---磨蚀

发酵液中固体物料因搅拌桨的搅动与冷却管摩擦而引起管外壁磨损

冷却介质和加热时蒸汽的冲击,引起管内壁的磨损

---设备加工不良

弯管时,弯头处管壁变薄

焊接不良

2)盘管渗漏的防止

试漏方法

–气压试验:先在发酵罐内放满清水,用压缩空气通入管子,观察水面有无气泡产生以确定管子有否渗漏和渗漏的部位。

–水压试验:用手动泵或试压齿轮泵将水逐渐压入冷却管,泵到一定压力时,观察管子有否渗漏现象

3)空气分布管渗漏的防止

4)罐体渗漏的防止

5)管件的渗漏

与发酵罐相连接的管路很多,有空气、蒸汽、水、物料、排气、排污等管路,管路多,相应的管件和阀门也多。管道的连接方式、按装方法以及选用的阀门形式对防止污染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与发酵有关的管路不能同一般化工厂的化工管路完全一样,而有其特殊的要求。

3、防止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培养基灭菌方法——高压蒸汽灭菌

分批灭菌1210C,30分钟

连续灭菌罐温125-1300C,30-45分钟

蒸汽下进上出

培养基灭菌前含有大量杂菌,灭菌时如果蒸汽压力不足,达不到要求的温度;灭菌时产生大量泡沫或发酵罐中有污垢堆积,就会窝藏大量杂菌,造成灭菌不彻底。

为什么蒸汽灭菌时会产生大量泡沫呢?

培养基和水的传热系数比空气的传热系数大,如果灭菌时升温太快,培养基急剧膨胀,发酵罐内的空气排出较慢,就会产生大量泡沫,泡沫上升到发酵罐顶,泡沫中的耐热菌就不能与蒸汽直接接触,未被杀死。

防止方法:缓慢开启蒸汽阀门,或加入少量消泡剂。

灭菌时还会因设备安装或污垢堆积造成一些“死角”。这些死角蒸汽不能有效达到,常会窝藏耐热芽孢杆菌,所以设备安装要注意不能造成死角,发酵设备要经常清洗,铲除污垢。

由于罐体和有关管路均需用蒸汽进行灭菌,对于某些蒸汽可能达不到的死角(如阀)

要装设与大气相通的旁路(图中的小阀门)。在灭菌操作时,将旁路阀门打开,使蒸汽自由通过。接种、取样和加油等管路要配置单独的灭菌系统,使能在发酵罐灭菌后或在发酵过程中单独进行灭菌。

例:接种管路的死角

种子罐利用压力差将其中培养好的种子输入发酵罐,其中连接管路的灭菌是与发酵罐同时进行

排气管的死角

不合理补料管配置造成的死角

压力表安装不合理形成的死角

4、防止空气引起的染菌

空气过滤除菌设备流程

空气冷却器的列管穿孔泄露,冷却水会渗入到空气中,造成染菌。

棉花-活性炭过滤器长期使用后,棉花和活性炭的体积被压缩而松动,如果上下端棉花铺得厚薄不均,厚的一边阻力大空气不畅通,薄的一边空气容易通过,久而久之,薄的一边长期受空气顶吹而使棉花活性炭改变位置,造成过滤器失效。

过滤器用蒸汽灭菌时,若被蒸汽冷凝水润湿就会降低或丧失过滤效能,灭菌完毕应立即缓慢通入压缩空气,将水分吹干。

超细纤维纸作过滤介质,灭菌时必须将管道中冷凝水放干净,以免介质受潮失效。

在生产实践中,空气管道大多与其它物料管道相接,要装上止逆阀防止其它物料窜入空气管道污染过滤器,导致过滤介质失效。

5、发酵染菌后的措施

●染菌后的培养基必须灭菌后才可放下水道。灭菌方法:可通蒸汽灭菌,也可加入过

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搅拌半小时,才放下水道。否则由于各罐的管道相通,会造成其它罐的染菌,而且直接放下水道也会造成空气的污染而导致其它罐批染菌。

●凡染菌的罐要找染菌的原因,对症下药,该罐也要彻底清洗,进行空罐消毒,才可

进罐。

●染菌厉害时,车间环境要用石灰消毒,空气用甲醛熏蒸。特别,若染噬菌体,空气

必须用甲醛蒸汽消毒。

四、染噬菌体的防治

(一)染噬菌体对发酵的影响

发酵过程中如果受噬菌体的侵染,一般发生溶菌,随之出现发酵迟缓或停止,而且受噬菌体感染后,往往会反复连续感染,使生产无法进行,甚至使种子全部丧失。

噬菌体是一种病毒,可通过环境污染、设备的渗漏或死角、空气系统、培养基灭菌不彻底、补料过程及操作失误、菌种带进噬菌体或本身是病源性菌株等途径而染菌。

(二)产生噬菌体的原因

通常在工厂投产初期并不感到噬菌体的危害,经过1~2年以后,主要是由于生产和试验过程中不断不加注意地把许多活菌体排放到环境中去,自然界中的噬菌体就在活菌体中大量生长,造成了自然界中噬菌体增殖的好机会。这些噬菌体随着风沙尘土和空气流动传播,以及人们的走动、车辆的往来也携带着噬菌体到处传播,使噬菌体有可能潜入生产的各个环节,尤其是通过空气系统进入种子室、种子罐、发酵罐

(三)染噬菌体的检测

在培养皿上倒入培养生产菌的培养基(加琼脂)作下层。同样的培养基中加入20%~30%培养好的种子液,再加入怀疑染噬菌体的发酵液,摇均匀后,铺上层。培养过夜观察培养皿上是否出现噬菌斑。

也可以在上层培养基中不加怀疑染噬菌体的发酵液,而将发酵液直接点种在上层培养基表面,培养过夜,观察有无透明圈出现。

(三)噬菌体的防治

1、必须建立工厂环境清洁卫生制度,定期检查、定期清扫,车间四周有严重污染噬菌体的地方应及时撒石灰或漂白粉。

2、车间地面和通往车间的道路尽量采取水泥地面

3、种子和发酵工段的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认真地进行种子保管,不使用本身带有噬菌体的菌种。感染噬菌体的培养物不得带入菌种室、摇瓶间

4、认真进行发酵罐、补料系统的灭菌。严格控制逃液和取样分析和洗罐所废弃的菌体。取样、洗罐或倒罐的带菌液体要处理后才允许排入下水道。

5、选育抗噬菌体的菌种,或轮换使用菌种。

6、发现噬菌体停搅拌、小通风,将发酵液加热到70~800C杀死噬菌体,才可排放。发酵罐周围的管道也必须彻底灭菌。

(四)、感染噬菌体后采用的理方法

---选育抗性菌株。

轮换使用专一性不同的菌株。

--- 加化学药物(如谷氨酸发酵可加2~4ppm氯霉素,0.1%三聚磷酸钠,0.6%柠檬酸钠或铵等)。

--- 将培养液重新灭菌再接种

--- 其他方法。

如谷氨酸发酵在初期感染噬茵体,,将发酵正常并已培养了16~18小时(此时菌体己生长好并肯定不染菌)的发酵液加入感染噬菌体的发酵液中.因为噬菌体只能在幼龄细胞中繁殖的特点

小结

染菌对发酵的危害:

干扰生产菌的正常代谢,降低产量

改变pH,降解某些产物

污染不同的微生物,不同阶段染菌危害

染菌对提炼的危害:

过滤困难而大幅度降低过滤收率

有机溶剂萃取时发生乳化

染菌原因

设备渗漏空气带菌种子带菌灭菌不彻底技术管理不善

染菌后的措施

发酵液必须灭菌后才可放下水道

寻找染菌的原因

染菌厉害时,车间环境要用石灰消毒

产生噬菌体的原因

活菌体随意排放,造成噬菌体的感染源

危害:造成断种,无法生产

噬菌体的防治:

建立工厂环境清洁卫生制度

感染噬菌体的培养物不得带入菌种室、摇瓶间

发现噬菌体停搅拌、小通风,将发酵液加热到70~800C杀死噬菌体,才可排放。环境用漂白粉消毒

选育抗噬菌体的菌种

思考题

1 染菌对发酵有什么危害,对提炼有什么危害?

2 有哪些原因会引起染菌?

3 染菌以后应采取什么措施?

4 为什么会感染噬菌体?感染了噬菌体后应采取哪些措施?

发酵生产中杂菌的检查与防治

发酵生产中杂菌的检查与防治

————————————————————————————————作者:————————————————————————————————日期: ?

第一节发酵生产中杂菌的检查与防治 一染菌的检查与判断 凡是在发酵液或发酵容器中侵入了非接种的微生物统称为杂菌污染,及早发现杂菌,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对减少由杂菌污染造成的损失至关重要。因此检查的方法要求准确、快速。目前发酵生产上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下列几种: 1.显微镜检查 一般单染色后用油镜观察,凡是从视野中发现有形态与生产菌株不同的菌体都可认为是污染了杂菌。 优点:简便、快速,能及时检查出杂菌。 缺点:(1) 对固形物多的发酵液检查较困难; (2)对含杂菌少的样品不易得出正确结论,应多检查几个视野; (3) 由于菌体较小,本身又处于非同步状态,应注意区别不同生理状态下的生产菌与杂菌,必要时可用进行革蓝氏染色、芽孢染色等辅助方法进行鉴别。2.平板检查 若怀疑发酵液被细菌污染,可取少量待检发酵液涂布在肉汤平板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若出现与生产菌株形态不一的菌落,就表明可能被杂菌污染;若要进一步确证,可配合显微镜形态观察,若个体形态与菌落形态都与生产菌相异,则可确认污染了杂菌。 优点:(1)适于固形物多的发酵液; (2)形象直观,肉眼可辩,不需仪器。 缺点:(1)所需时间较长,至少也需8小时; (2)无法区分形态(包括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与生产菌相似的杂菌,如啤酒生产中污染野生酵母时,由于啤酒酵母与野生酵母很难从形态上加以区分,只能借助生理生化试验进行确认。 (3)检查过程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3.肉汤培养检查法 此法主要用于空气过滤系统和液体培养基的无菌检查。具体方法是将葡萄糖酚红肉汤培养基(牛肉膏0.3%,蛋白胨0.8%,葡萄糖0.5%,氯化钠0.5%,1%酚红溶液0.4%,pH7.2)装在吸气瓶中,经灭菌后,置37℃培养24小时,若培养液未变浑浊,表明吸气瓶中的培养液是无菌的,就可用于空气过滤系统的杂菌检查。把过滤后的空气引入吸气瓶的培养液中,经培养后,若培养液变混,表明过滤后的空气中仍有杂菌,说明过滤系统有问题,若培养液未变混,说明空气无菌。 此法还可用于检查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取少量培养基接入肉汤中,培养后观察肉汤的浑浊情况即可。

发酵生产中杂菌的检查和防治

第一节发酵生产中杂菌的检查与防治 一染菌的检查与判断 凡是在发酵液或发酵容器中侵入了非接种的微生物统称为杂菌污染,及早发现杂菌,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对减少由杂菌污染造成的损失至关重要。因此检查的方法要求准确、快速。目前发酵生产上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下列几种: 1.显微镜检查 一般单染色后用油镜观察,凡是从视野中发现有形态与生产菌株不同的菌体都可认为是污染了杂菌。 优点:简便、快速,能及时检查出杂菌。 缺点:(1)对固形物多的发酵液检查较困难; (2)对含杂菌少的样品不易得出正确结论,应多检查几个视野; (3)由于菌体较小,本身又处于非同步状态,应注意区别不同生理状态下的生产菌与杂菌,必要时可用进行革蓝氏染色、芽孢染色等辅助方法进行鉴别。 2.平板检查 若怀疑发酵液被细菌污染,可取少量待检发酵液涂布在肉汤平板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若出现与生产菌株形态不一的菌落,就表明可能被杂菌污染;若要进一步确证,可配合显微镜形态观察,若个体形态与菌落形态都与生产菌相异,则可确认污染了杂菌。 优点:(1)适于固形物多的发酵液; (2)形象直观,肉眼可辩,不需仪器。 缺点:(1)所需时间较长,至少也需8小时; (2)无法区分形态(包括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与生产菌相似的杂菌,如啤酒生产中污染野生酵母时,由于啤酒酵母与野生酵母很难从形态上加以区分,只能借助生理生化试验进行确认。 (3)检查过程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3.肉汤培养检查法 此法主要用于空气过滤系统和液体培养基的无菌检查。具体方法是将葡萄糖酚红肉汤培养基(牛肉膏0.3%,蛋白胨0.8%,葡萄糖0.5%,氯化钠0.5%,1%酚红溶液0.4%,pH7.2)装在吸气瓶中,经灭菌后,置37 ℃培养24小时,若培养液未变浑浊,表明吸气瓶中的培养液是无菌的,就可用于空气过滤系统的杂菌检查。把过滤后的空气引入吸气瓶的培养液中,经培养后,若培养液变混,表明过滤后的空气中仍有杂菌,说明过滤系统有问题,若培养液未变混,说明空气无菌。 此法还可用于检查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取少量培养基接入肉汤中,培养后观察肉汤的浑浊情况即可。 4.根据发酵过程中的异常现象来判断是否染菌

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杂菌的类型 空气中的微生物大多数是细菌和芽孢,还有一定数量的霉菌、酵母和病毒。细菌的大小有零点几微米至几个微米,见表5-3。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应得出如下结论: A:这些微生物在空气中极少单独游离存在,基本上是附着于灰尘、液滴等微粒的表面上。 B:介质过滤除菌就是把空气中的各种微粒和极少量的游离微生物捕集起来予以除掉。 因此我们通常所用的空气过滤器为什么0.3u可以保证无菌发酵生产的原因。 2)无菌检查与染菌的处理 在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为了及早发现染菌并进行恰当处理,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对菌种制备、种子罐、发酵罐的接种前后和培养过程中,须要按工艺规程要求按时取样,进行无菌检验。A:无菌检查 培养液是否污染杂菌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a:无菌试验 b:培养液的显微镜拉查 c:培养液的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其中无菌试验是判断染菌的主要依据。

无菌试验 现在采用的无菌试验方法有肉汤培养法、双碟培养法、斜面培养法。其中以酚红肉汤培养法和双碟培养法结合起来进行无菌检查用的较多。 (1)肉汤培养法直接用装有酚红肉汤的无菌试管取样,然后放入37℃恒温室(箱)内培养。定时观察试管内肉汤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同时进行显微镜观察。 (2)斜面培养法先用空白无菌试管取样,然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置于37℃恒温室(箱)内培养。定时观察有无杂菌菌落生长。。 (3)双碟培养法种子罐样品先取入肉汤培养基中,然后在无茵条件下在双碟培养基上面划线,剩下的肉汤培养物在恒温室(箱)内培养6小时后复划线一次,发酵罐培养液直接取入空白无菌试管中,于37℃下培养6小时后在双碟培养基上划线。24小时内的双碟定时在灯光下检查有无杂菌生长。24小时~48小时的双碟1天检查一次,以防生长缓慢的杂菌漏检。正常生产过程中,种子罐和发酵罐每隔8小时取样一次,进行无菌检查。该方法经常用于单菌落挑选,可以从染有杂菌的培养液中经多次划线挑取单菌落进行分离培养,得到纯种的种子。 无菌试验的结果一般需要8~12小时才能作出判断。为了缩短判断时间,有时向培养基中加入赤霉素、对氨基苯甲酸等生长激素以促进杂菌的生长。 B:染菌的判断 培养基的染菌判断是错综复杂的工作,又是一种细微观察、认真分析的王作。 染菌罐的判断方法: 以无菌试验中的酚红肉汤培养和双碟培养的反应为主,以镜检为辅。每个无菌样品的无菌试验,至少用2只酚红肉汤或斜面同时取样培养。要定量或用接种环蘸取法取样,公司现阶段基本都直接从发酵罐直接取样。因取样量不同,影响颜色反应和浑浊程度的观察。如果连续3个时间的酚红肉汤无菌样发生颜色变化或产生浑浊,或斜面连续3个时间样品长出杂菌即判断为染菌。有时酚红肉汤反应不明显,要结合镜检确认连续3个时间样品染菌,即判为染菌。各级种子罐的染菌判断亦参照上述规定。 对肉汤和无菌斜面的观察及保存期的规定,发酵培养基灭菌后应取无菌样,以后每隔8小时取无菌样一次,直至放罐。无菌试验的肉汤和双碟应保存并观察至本罐批放罐后12小时,确认无杂菌污染后方可弃去。无菌检查时间应每6小时观察一次无菌试验样品,以便能及早发现染菌。 2、染茵率的统计 以发酵罐染菌罐批(次)为基准, 染菌罐批(次)应包括染菌重消后的重复染菌的灌(批)次在内。发酵总过程(全周期)无论前期或后期染菌,均作“染菌”论处。 发酵罐染菌罐批(次) 染菌率(%)=一一一一一一一一---X100% 总投罐批(次) 3)染菌(包括染噬菌体)的处理 (一)污染杂菌的处理

发酵工程中的染菌原因及解决办法

学生综述性论文 题目:发酵过程中染菌的分析、检测及预 防 姓名:刘莉学号:2008132114 专业:生物技术班级:083班 课程名称:微生物工程 指导教师:燕平梅 课程学期:2010至2011学年第一学期

发酵过程中染菌的分析、检测及预防 姓名:刘莉指导老师:燕平梅 (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083班学号:2008132114) 摘要:通过分析发酵过程中染菌的各种原因,总结检测染菌的方法,并提出染菌后应采取哪些措施及预防染菌的方法。 关键词:发酵;染菌;危害;检查;预防 前言:发酵工业生产中,污染杂菌造成发酵失败的事故时常发生,严重影响发酵生产,关于发酵过程是否污染杂菌,如何检测,染了菌后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内容: 1发酵染菌的危害 1.1不同种类的杂菌对发酵的影响 青霉素发酵:污染细短产气杆菌比粗大杆菌的危害大 链霉素发酵:污染细短杆菌、假单孢杆菌和产气杆菌比粗大杆菌的危害大 四环素发酵:污染双球菌、芽孢杆菌和夹膜杆菌的危害较大 柠檬酸发酵:最怕污染青霉菌 肌苷、肌苷酸发酵:污染芽孢杆菌的危害最大 谷氨酸发酵:最怕污染噬菌体 高温淀粉酶发酵:污染芽孢杆菌和噬菌体的危害较大 1.2不同染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1.2.1种子培养期染菌 菌体浓度低、培养基营养丰富

1.2.2发酵前期染菌 杂菌与生产菌争夺营养成分,干扰生产菌的繁殖和产物的形成 1.2.3发酵中期染菌 严重干扰生产菌的繁殖和产物的生成 1.2.4发酵后期染菌 如杂菌量不大,可继续发酵。如污染严重,可采取措施提前放罐 1.3不同染菌途径对发酵的影响 种子带菌:种子带菌可使发酵染菌具有延续性 空气带菌:空气带菌也使发酵染菌具有延续性,导致染菌范围扩大至所有发酵罐 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一般为孤立事件,不具有延续性 设备渗漏:这种途径造成染菌的危害性较大 1.4染菌对产物提取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1.4.1对过滤的影响 发酵液的粘度加大;菌体大多自溶;由于发酵不彻底,基质的残留浓度加度。造成过滤时间拉长,影响设备的周转使用,破坏生产平衡;大幅度降低过滤收率。 1.4.2对提取的影响 a.有机溶剂萃取工艺:染菌的发酵液含有更多的水溶性蛋白质,易发生乳化,使水相和溶剂相难以分开 b.离子交换工艺:杂菌易粘附在离子交换树脂表面或被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大大降低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量 1.4.3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a.对内在质量的影响:染菌的发酵液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其它杂质。对产品的纯度有较大影响。 b.对产品外观的影响:一些染菌的发酵液经处理过滤后得到澄清的发酵液,放置后会出现混浊,影响产品的外观。 1.5染菌对三废处理的影响 使过滤后的废菌体无法利用,发酵染菌的废液,生物需氧量(BOD)增高,增加三废治理费用和时间。 2发酵过程中染菌的检查判断

发酵过程中染菌的有效控制及预防

发酵过程中染菌的有效控制及预防 邢攀科 摘要:针对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染菌现象,分析了导致发酵染菌的几种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有效控制方法,以预防为主,及时观察分析,杜绝发酵染菌的隐患。 关键词:发酵染菌微生物发酵 前言:杂菌感染,简称染菌,普遍存在于微生物发酵工业生产中。特别是夏季,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在丙酮、醇粮食发酵法工业生产中尤其突出[5]。发酵过程是利用某种特定的微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新陈代谢,从而获得某种产品。现代发酵工业要求纯种培养,不仅斜面、种子和培养基以及发酵罐、管道等须经严格灭菌除去各种杂菌,而且在需氧发酵中通入的空气也需经过除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产不受杂菌污染,从而保证生产菌的旺盛生长。染菌的结果,轻者影响产量或产品质量,重者导致倒罐,甚至停产。工业发酵中污染杂菌造成的损失是十分惊人的,所以必须认真对待除菌。 1 发酵过程对设备的要求 1.1发酵罐 发酵罐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认真检查,以消除染菌隐患,如搅拌系统转动有无异常;机械密封是否严密:罐内的螺丝是否松动;罐内的管道有无堵塞;夹层或罐内盘管是否泄漏;罐体连接阀门严密度等等。机械密封目前在发酵罐上得到广泛应用,取代了以前搅拌轴采用的填料密封形式,但是由于安装精度不高或选用的机械密封不合适,仍然会由于轴封泄露造成染菌,因此在安装搅拌轴时要注意对中,为了便于观察罐内发酵情况,在人型发酵罐内一般设置有冲洗视镜的蒸汽管道,但是蒸汽一旦冷凝在管道中,冷凝水并不能完全保证无菌,因此冲洗视镜的蒸汽管道要去除,杜绝染菌隐患。如果罐内雾气大看小清楚,可以采用更高亮度的视镜灯[6]。 1.2发酵罐附属设备 发酵罐附属设备有空气净化系统,温度、压力流量等控制系统及相应的管道阀门。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造成发酵失败[3]。 1.2.1空气净化系统 传统的空气净化使用活性炭、棉花、超细玻璃纤维纸做过滤器Ul,过滤效果差,操作复杂。目前国内的膜过滤技术比较成熟,用偏二氟乙烯((PVDF)制成的折叠微孔滤膜滤芯,过滤精度高,流量大。使用时只要注意过滤器前压缩空气除湿脱油,并按规范对过滤器灭菌,空气保证无菌还足没有问题的。而且PVDF膜对压缩空气中的水分不敏感,膜本身的疏水性强,使用中注意过滤器排水,解决了以前当空气湿度过大导致棉花过滤器不能使用的问题[3]。 1.2.2温度、压力流量等控制系统 发酵罐实消是对发酵培养基进行彻底的灭菌处理,利用高温过饱和蒸汽的强穿透能力使

第七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第七章发酵染菌及防治 工业发酵生产过程大多为纯种培养过程,需要在无杂菌、无污染的条件下进行生产。生产的环节比较多,既要连续搅拌和供给无菌空气,又要排放多余的空气、多次添加消沫剂、补充培养基、定时取样分析及不断改变空气量等。所有这些操作都会给防止发酵染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所谓发酵染菌是指在发酵过程中,生产菌以外的其他微生物侵入了发酵液,从而使发酵过程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纯种培养。 从国内外的发酵工业的报道看,在生产中要做到完全不染菌是不可能的。目前能够做到的是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尽可能防止发酵染菌的发生,而且一旦发生染菌,要能尽快找出其中污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把发酵染菌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的限度。 第一节发酵染菌的分析 第二节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第三节杂菌染菌的挽救与处理 第四节杂菌染菌的途径和防治 第一节发酵染菌的分析 一、种子培养和发酵的异常现象 发酵过程中的种子培养和发酵的异常现象是指某些物理参数、化学参数或生物参数发生与原有规律不同的改变,这些改变必然会影响发酵水平,使生产蒙受损失。 异常现象为: 1、种子培养异常 2、发酵异常 1、种子培养异常 ①、培养的种子不合格 ②、菌体生长缓慢 ③、菌丝结团 ④、菌体老化 ⑤、代谢不正常 2、发酵异常 ①、菌体生长差 ②、pH值过高或过低 ③、泡沫过多

④、菌体浓度过高或过低 二、染菌的检查、判断 发酵过程是否染菌应以无菌试验的结果为依据进行判断。在发酵过程中,如何及早发现杂菌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是避免染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重要手段。 生产上要求能用确切、迅速的方法检查出杂菌的污染。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1、显微镜检查法(镜检法) 2、肉汤培养法 3、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 4、发酵过程的异常现象观察法 5、其他一些异常现象如:菌体生长不良、耗糖慢、pH值的异常变化、发酵过程中泡沫的异常增多、发酵液的颜色异常变化、代谢产物含量的异常下降、发酵周期的异常的拖长、发酵液的粘度异常增加等来判断。 三、发酵染菌原因 1、发酵染菌的规模分析 2、不同污染时间分析 3、染菌的杂菌种类分析 四、发酵染菌的分析 第二节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一、染菌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由于各种发酵过程所用的微生物菌种、培养基以及发酵的条件、产物的性质不同,染菌造成的危害程度也不同。 一旦发生染菌,都会由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被消耗或代谢产物被分解,严重影响到发酵产物的生成,使发酵产品的产量大为降低 例如: ①、青霉素的发酵过程中,由于染菌许多杂菌都能产生青霉素酶,因此不管染菌是发生在发酵的前期、中期或后期,都会使青霉素迅速分解破坏,使发酵过程得不到目的产物,其危害十分严重。 ②、核苷或核苷酸的发酵过程,由于所用的生产菌种是多种营养缺陷型微生物,其生长能力差,所需要的培养基营养丰富,因此极易受到杂菌的污染,且污染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迅速被消耗,严重抑制了生产菌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生成。 ③、柠檬酸等有机酸发酵过程中,一般在产酸后,发酵液的pH值比较低,杂菌生长十分困难,在发酵的中、后期不太会发生染菌,因此主要是要防止发酵的前期染菌。

酒精发酵中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2016年第35卷第4期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1167· 化工进展 酒精发酵中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张强 (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 摘要:酒精发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微生物反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生产菌外,还会从原料、空气、水等带入相当数量的杂菌,从而降低酒精得率,影响酒精的正常生产。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杂菌的感染,对整个酒精生产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酒精发酵中杀菌剂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酒精发酵过程中染菌的原因、危害、检测方法以及常见的污染杂菌,重点介绍了漂白粉、青霉素、克菌灵、酒花及植物提取物等杀菌剂的使用。指出减少酒精发酵中的杂菌污染,加强细菌抗药性的研究,寻找安全天然杀菌剂替代品是未来研究的关键。 关键词:杀菌剂;酒精;克菌灵;发酵 中图分类号:TK 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6)04–1167–06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16.04.032 Research progress on fungicides during ethanol fermentation ZHANG Qia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22,Jilin, China ) Abstract:Ethanol fermentation is a complex microbial process. During the process,a significant number of bacteria will be brought in from raw materials,air,water,etc.,which will reduce yield of ethanol and affect production of ethanol. Therefore,how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bacteria infection is essential for the ethanol production. Research progress on fungicides during ethanol fermentation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source,contamination,testing methods of the common harmful bacteria during ethanol fermentation were introduced focusing on the application of bleaching powder,penicillin,“kejunling” and hops and plant extracts. Reducing the bacteria infection during ethanol fermentation,strengthening the study of bacteria resistance and finding safe and natural alternatives to fungicides are the keys to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fungicide;ethanol;kejunling;fermentation 自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以来,燃料短缺以及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使燃料酒精作为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 酒精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反应过程,一般要求纯种培养。在酒精发酵过程中,除了生产菌外,还会从原料、空气、水等带入一定数量的杂菌,杂菌感染是影响酒精得率的主要因素。常见杂菌包括乙酸菌、乳酸菌、枯草芽孢菌等。少量杂菌不会对发酵过程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杂菌如果大量繁殖,就会给酒精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杂菌的扩繁可造成可发酵糖减少,其代谢产物会影响酵母菌的数量、质量以及酶的活力。可以说杂菌污染轻者影响酒精产量和质量,重者导致倒罐,甚至停产。因此,如何有效控制生产中杂菌污染是酒精发酵工业的重点工作之一,对于提高酒精企业生产的稳定性以及经收稿日期:2015-08-31;修改稿日期:2015-10-25。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吉教科合字[2014]第34号)。 第一作者:张强(1969—),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质能源 研究。E-mail corn11@https://www.360docs.net/doc/f011486425.html,。

发酵染菌的检查

染菌的检查、原因分析和防止措施 染菌的检查、原因分析和防止措施 1.染菌的检查与判断 在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是免除染菌造成严重损失的重要问题。因此,要求有确切、迅速的方法来检出杂菌的污染,目前常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显微镜检查 通常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对霉菌、酵母发酵,先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生产菌的特征,然后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有否染菌存在,根据生产菌与杂菌的特征区别,判断是否染菌。必要时,可进行芽孢和鞭毛染色。 (2)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 先将经灭菌的固体培养基倒入灭菌的平板中置培养箱摄氏37度,保温24h检查无菌即可使用。将需要检查的样品,在无菌平板上划线,分别置摄氏37度、摄氏27度培养,以适应嗜中菌和低温菌的生长,一般在8h后即可观察。 噬菌体检查可采用双层平板培养法,底层同为肉汁琼脂培养基,上层减少琼脂用量。先将灭菌的底层培养基熔后倒平板,凝固后,将上层培养基熔解并保持摄氏40度,加生产菌作为指示菌和待检样品混合后迅速倒在底层平板上,置培养箱保温培养,经12~20h培养,观察有无噬菌斑。 培养基(PH7.0) 葡萄糖(%)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 上层0.5 1.0 1.0 0.5 1.0 下层0.5 1.0 1.0 0.5 2.0 (3)肉汤培养检查法 将需要检查样品接入经灭菌并经过检查无菌的肉汤培养基中,放置摄氏37度和摄氏27 度分别培养24h,进行观察,并取样镜检。此法常用于检查培养基和无菌空气是否带菌,也可用于噬菌体检查,此时使用生产菌作为指示菌。 葡萄糖酚红肉汤培养基:牛肉膏0.3%,葡萄糖0.5%,氯化钠0.5%,蛋白胨0.8%,1%酚红溶液0.4%,PH7.2。 用以上的检查方法检查未发现污染,还不能肯定未被污染。

抗生素生产中发酵罐染菌的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

抗生素生产中发酵罐染菌的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抗生素生产一般采用纯种发酵,在生产中出现染菌问题是不可轻视的。轻度染菌会影响到本批发酵产品的单位和收率,还可能会为下批生产埋下继续染菌的祸根,严重的染菌除严重影响产品产量和质量外,极可能造成生产不能有序进行或无法进行。[1] 尤其是发酵罐处在发酵的最末阶段,其染菌直接影响到产品优劣和得率,其染菌的途径也很多,笔者在深入一线实践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对于预防发酵罐染菌有一定的帮助。分析染菌原因也可从以下方面判断:从染菌时间分析,发酵早期染菌可能原因有种子带菌、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移种操作不当、无菌空气带菌等。发酵后期染菌可能原因有,中间补料污染、设备渗漏、操作问题等。从菌型上分析,若染芽孢杆菌,可能是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空气带菌引起。从染菌规模上分析,若大面积染菌,且所染的是同一种杂菌,一般是空气系统出现问题,若个别罐连续染菌一般是设备问题。这就需要生产人员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发酵正常运行。据统计引起发酵罐染菌的因素及其所占比重如下表所示: 抗生素发酵染菌因素及比例 染菌原因百分率染菌原因百分率 培养基灭菌不彻底0.79 种子带菌9.64 设备因素引起染菌34.36 人为因素10.34 空气系统有菌19.96 原因不明24.91 下面笔者结合实际对抗生素发酵罐染菌原因从物料因素、设备因素、蒸汽(空气)和人为因素等方面作以分析。 1 物料因素造成染菌 1.1物料在存放中变性 由于库房条件所限,物料在存放中会受到挤压、受潮而结块,这些块状固体物在消毒当中蒸汽难以穿透,从而有可能染菌。 若购入的物料粉碎程度不高,固体料粒度太大(如玉米粉中掺杂有较多玉米粒)这样的培养基进入发酵罐在灭菌时很难被完全“煮熟”,这也是染菌可能性之一,对此应在打料泵后装置筛板过滤器来解决。[2] 笔者在实践中还发现有因物料发霉而造成染菌的情况,这样即使该批发酵液运转下去也会影响产量。

发酵过程染菌及其防治

第八章发酵过程染菌及其防治 张海龙 山东教育学院生物系 Shan D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发酵染菌:指在发酵过程中生产菌以外的其他微生物侵入了发酵系统,从而使发酵过程失去真正意义上的纯种培养。 据报道,国外抗生素发酵染菌率为2%~5%,国内的青霉素发酵染菌率2%,链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发酵染菌率5%,谷氨酸发酵噬菌体感染率1%~2%。

一、一、染菌对不同发酵过程的影响 染菌对不同发酵过程的影响二、二、染菌发生的不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染菌发生的不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三、三、不同染菌途径对发酵的影响 不同染菌途径对发酵的影响四、四、染菌对产物提取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染菌对产物提取和产品质量的影响五、五、染菌对三废处理的影响 染菌对三废处理的影响第一节第一节 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一、染菌对不同发酵过程的影响 ?由于各种发酵过程所用的微生物菌种、培养基以及发酵的条件、产物的性质不同,染菌造成的危害程度也不同。 ?不管是对于哪种发酵过程,一旦发生染菌,都会由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被消耗或代谢产物被分解,严重影响到产物的生成,使发酵产品的产量大为降低。

例 1)青霉素发酵过程:由于许多杂菌都能产生青霉素酶,因此不管染菌是发 生在发酵前期、中期或后期,都会使青霉素迅速分解破坏,使目的产物得率降低,危害十分严重。 2)核苷或核苷酸发酵过程:由于所用的生产菌种是多种营养缺陷型微生 物,其生长能力差,所需的培养基营养丰富,因此容易受到杂菌的污染,且染菌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迅速被消耗,严重抑制了生产菌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生成。 3)柠檬酸等有机酸发酵过程:一般在产酸后发酵液的pH值比较低,杂菌 生长十分困难,在发酵中、后期不太会发生染菌,主要是要预防发酵前期染菌。 4)谷氨酸发酵过程:周期短,生产菌繁殖快,培养基不太丰富,一般较少 污染杂菌,但噬菌体污染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较大。

发酵生产中杂菌的检查与防治

发酵生产中杂菌的检查 与防治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第一节发酵生产中杂菌的检查与防治一染菌的检查与判断 凡是在发酵液或发酵容器中侵入了非接种的微生物统称为杂菌污染,及早发现杂菌,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对减少由杂菌污染造成的损失至关重要。因此检查的方法要求准确、快速。目前发酵生产上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下列几种: 1.显微镜检查 一般单染色后用油镜观察,凡是从视野中发现有形态与生产菌株不同的菌体都可认为是污染了杂菌。 优点:简便、快速,能及时检查出杂菌。 缺点:(1)对固形物多的发酵液检查较困难; (2)对含杂菌少的样品不易得出正确结论,应多检查几个视野; (3)由于菌体较小,本身又处于非同步状态,应注意区别不同生理状态下的生产菌与杂菌,必要时可用进行革蓝氏染色、芽孢染色等辅助方法进行鉴别。 2.平板检查 若怀疑发酵液被细菌污染,可取少量待检发酵液涂布在肉汤平板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若出现与生产菌株形态不一的菌落,就表明可能被杂菌污染;若要进一步确证,可配合显微镜形态观察,若个体形态与菌落形态都与生产菌相异,则可确认污染了杂菌。 优点:(1)适于固形物多的发酵液; (2)形象直观,肉眼可辩,不需仪器。 缺点:(1)所需时间较长,至少也需8小时;

(2)无法区分形态(包括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与生产菌相似的杂菌,如啤酒生产中污染野生酵母时,由于啤酒酵母与野生酵母很难从形态上加以区分,只能借助生理生化试验进行确认。 (3)检查过程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3.肉汤培养检查法 此法主要用于空气过滤系统和液体培养基的无菌检查。具体方法是将葡萄糖酚红肉汤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氯化钠%,1%酚红溶液%,)装在吸气瓶中,经灭菌后,置37 ℃培养24小时,若培养液未变浑浊,表明吸气瓶中的培养液是无菌的,就可用于空气过滤系统的杂菌检查。把过滤后的空气引入吸气瓶的培养液中,经培养后,若培养液变混,表明过滤后的空气中仍有杂菌,说明过滤系统有问题,若培养液未变混,说明空气无菌。 此法还可用于检查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取少量培养基接入肉汤中,培养后观察肉汤的浑浊情况即可。 4.根据发酵过程中的异常现象来判断是否染菌 (1)溶解氧水平异常变化显示染菌 每一种生产菌都有其特定的耗氧曲线,当杂菌污染时,如果污染的是好气性杂菌,会使溶解氧在较短的时间内下降,甚至接近零,且长时间不能回升;当污染的是非好气菌,生产菌的代谢由于受污染而遭抑制时,会使耗氧量减少,发酵液中的溶解氧就会升高。如味精生产上受噬菌体污染时,使菌体利用的氧气量减少,DO上升。 (2)排气中CO2的异常变化显示染菌

发酵罐染菌原因分析和解决办法

发酵罐染菌原因分析和解决办法 2016-02-16云中白鹤发酵工程 液体菌种替代固体菌种的趋势已经被大家认可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工厂开始使用液体菌种进行生产,虽然液体菌种各项生产指标都优于固体菌种,但是液体菌种的风险性却逐渐被人们所忽视。液体菌种接种前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检测才能够使用,但是更重要的是一旦发酵罐出现染菌,一定要尽快分析出染菌的原因,并加以解决。要分析染菌的原因得从每一个环节出现染菌的表现说起,反过来,当出现染菌,我们就能找到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了。 1、灭菌 发酵罐灭菌不彻底引起的染菌会在里2-3天内表现出来,表现是培养液逐渐变得浑浊,菌 球形成和生长变慢,不同细菌从排气味道上表现的程度有所不同,必须要注意的是如果培养的是低温品种,如金针菇,有表现的时间会延后,甚至到接种前从宏观上也没有明显的表现,只有通过检测才能确定已经感染细菌了。引起发酵罐灭菌不彻底的原因主要在灭菌锅(韩式发酵罐),单体罐只要在灭菌过程的操作上。 解决办法:韩式发酵罐,检查灭菌锅程序、管路、电磁阀(气动阀)、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单体发酵罐,检查冷空气是否排净、管路灭菌是否达标等。经过排查还不能解决,就需要适当增加灭菌时间或者灭菌温度。 2、冷却 冷却过程引起染菌主要是因为冷却过程到压力“0”以前没有及时给发酵罐进气,造成负压, 虽然管路都安装有单向阀,但是要知道单向阀不是绝对的,而且单向阀使用时间久了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很高。一般因为冷却引起的染菌几率不高,染菌表现出来的时间比灭菌不彻底引起的染菌要晚一些。 解决办法:发酵罐冷却时安排专人负责,避免出现负压的情况,加强发酵罐管件的日常检查维护。 3、接种 发酵罐接种的过程是罐体开放与外界连通的过程,是最危险的环节,接种引起的染菌表现严重时会很快,在1-2天就有可能表现出来,主要是人员操作不当所引起,食用菌层流罩净 化效果下降也会引起染菌。 解决办法:加强接种人员的操作技能,要制定出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接种层流罩的净化效果,必要时每天对层流罩进行平板沉降检测。 4、气源

发酵过程染菌及防治

第八章发酵过程染菌及其防治 教学目的:1、掌握发酵染菌的影响、判断、防治及处理;2、掌握噬菌体污染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发酵染菌:指在发酵过程中生产菌以外的其他微生物侵入了发酵系统,从而使发酵过程失去真正意义上的纯种培养。 第一节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一、染菌对不同发酵过程的影响 1、青霉素发酵过程:由于许多杂菌都能产生青霉素酶,因此不管染菌是发生在发酵前期、中期或后期,都会使青霉素迅速分解破坏,使目的产物得率降低,危害十分严重。 2、核苷或核苷酸发酵过程:由于所用的生产菌种是多种营养缺陷型微生物,其生长能力差,所需的培养基营养丰富,因此容易受到杂菌的污染,且染菌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迅速被消耗,严重抑制了生产菌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生成。 3、柠檬酸等有机酸发酵过程:一般在产酸后发酵液的pH值比较低,杂菌生长十分困难,在发酵中、后期不太会发生染菌,主要是要预防发酵前期染菌。 4、谷氨酸发酵:周期短,生产菌繁殖快,培养基不太丰富,一般较少污染杂菌,但噬菌体污染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较大。 二、染菌发生的不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1、种子培养期染菌 种子培养主要是使微生物细胞生长与繁殖,此时,微生物菌体浓度低,培养基地营养十分丰富,比较容易染菌。 若将污染的种子带入发酵罐,则危害极大,因此应严格控制种子染菌的发生。 一旦发现种子受到杂菌的污染,应经灭菌后弃去,并对种子罐、管道等进行仔细检查和彻底灭菌。 2、发酵前期染菌 在发酵前期,微生物菌体主要是处于生长、繁殖阶段,此时期代谢的产物很少,相对而言这个时期也容易染菌。 染菌后的杂菌将迅速繁殖,与生产菌争夺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严重干扰生产菌的正常生长、繁殖及产物的生成。 3、发酵中期染菌 发酵中期染菌将会导致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并严重干扰生产菌的代谢,影响产物的生成。 有的染菌后杂菌大量繁殖,产生酸性物质,使pH值下降,糖、氮等的消耗加速;菌体自溶,致使发酵液发粘,产生大量的泡沫,代谢产物的积累减少或停止; 有的染菌后会使已生成的产物被利用或破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发酵中期染菌一般较难挽救,危害性较大,在生产过程中应尽力做到早发现、快处理。 4、发酵后期染菌 由于发酵后期培养基中的糖等营养物质已接近耗尽,且发酵的产物也已积累较多,如果

酒精发酵染菌分析

酒精发酵染菌分析 现代酒精发酵工业要求纯种培养,因此在种子及发酵罐培养中,应严格控制染菌率,保证菌种纯培养。但是染菌是酒精工业乃至整个发酵行业长期以来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染菌问题就成了发酵工业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酒精发酵过程中的染菌带来的危害 如果在发酵过程中有其他杂菌的存在,那么杂菌的生长势必会影响到目的菌的正常生长繁殖,争夺营养物质,甚至会产生毒素,抑制目的菌的生长,最终杂菌可能占生长优势,降低发酵单位,导致发酵失败。 常规酒精发酵采用的是低温蒸煮工艺,整个工艺料液没有经过高温灭菌,最高温度只有90℃左右,势必会有杂菌的存在,如果不采用相关的措施,会对发酵的正常进行造成比较大的影响1。 随着酒精生产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酒精生产工艺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固定化酵母连续发酵酒精技术2,它的机理是将活酵母细胞高度密集于载体上,并不断地生长增殖,形成高浓度的生物催化剂,从而大大地加快了反应速度,使酒精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该工艺简化了传统的酒精发酵工艺,缩短了发酵周期,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减少了能耗,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固定化酵母酒精发酵其工艺过程与传统的游离发酵有很大的不同:固定化酵母载体需要多批次反复使用,每次染菌后,又不能通过蒸汽来杀菌。所以染菌问题的解决成为该方法可行性的重要环节。 生料酒精发酵技术3,传统的酒精生产工艺需要对原料进行蒸煮,该工段耗能占总耗能的30~40%4,随着酶制剂工业的发展,高效能的糖化酶不断涌现,使得生料酒精发酵工艺的工业化成为可能,这种工艺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为酒精的绿色生产带来一种新的途径。该工艺的最大特点就是原料不经过蒸煮,在节省能源的同时,简化了生产过程,由于是边糖化边发酵,还原糖的浓度不会过高,十分利于酵母的快速生长发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该工艺有利于酒精产量的提高。但是杂菌问题成为阻碍该技术发展的另一难题,由于原料带入的杂菌较多,又难以用其他方法彻底清除,如果没有有效的对应措施,杂菌问题会严重影响该工艺的顺利进行。 酒精生产酒糟滤液回用新技术5:酒精蒸馏废糟经过简单的固液分离,调节酸度以后的清液作为工艺生产的拌料用水,糟渣部分经干燥作为饲料;从而消除酒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且在清液全部回流过程发酵时间及发酵指标不低于清水拌料。该工艺可以有效的减少污水的排放,同时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达到绿色发酵的目的。在该工艺中,对废糟的固液分离并不能有效的去除杂菌,而全回流技术的对回用的清夜要求较高,如果染菌严重的话,也很难实现该技术。 染菌问题不仅是常规工艺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对许多新兴的酒精工艺来说也是以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对杂菌的主要来源和预防措施做较深入的研究。 二、酒精发酵过程中染菌的主要原因

发酵罐染菌的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 2

发酵罐染菌的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 抗生素生产中发酵罐染菌的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 抗生素生产一般采用纯种发酵,在生产中出现染菌问题是不可轻视的。轻度染菌会影响到本批发酵产品的单位和收率,还可能会为下批生产埋下继续染菌的祸根,严重的染菌除严重影响产品产量和质量外,极可能造成生产不能有序进行或无法进行。尤其是发酵罐处在发酵的最末阶段,其染菌直接影响到产品优劣和得率,染菌的途径也很多,笔者在深入一线实践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对于预防发酵罐染菌有一定的帮助。下面结合实际生产对抗生素发酵罐染菌原因从物料、设备、蒸汽(空气)和人为因素等方面作以分析。 1物料因素造成染菌 1.1 物料在存放中变性由于库房条件所限,物料在存放中会受到挤压、受潮而结块,这些块状固体物在消毒当中蒸汽难以穿透,从而有可能染菌。 若购入的物料粒度太大(如玉米粉中掺杂有较多玉米粒)这样的培养基进入发酵罐在灭菌时很难被完全“煮熟”,这也是染菌可能性之一,对此应在打料泵后装置筛板过滤器来解决。笔者在实践中还发现有因物料发霉而造成染菌的情况,这样即使该批发酵液运转下去也会影响产品质量。 1.2培养基中豆油对消毒质量的影响抗生素发酵常将食用豆油作为碳源和消泡剂,其用量较大(约占培养基总体积的26.7%),当进行消毒时会在杂菌菌落周围形成一层油膜而起到屏障作用,难以消透,这就需要有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将其破碎以达到彻底灭菌目的。 1.3原料产地不同的影响稳定原料产地是抗生素生产所必须的,不同的产地,其原料的优劣、主要成分含量、pH值及粒度等指标都是不同的。频繁变换原料产地,会造成消毒困难(如豆油产地变更会造成培养基消后泡沫过大,极可能造成冒顶逃液染菌),同时原料产地的变更会影响发酵水平。 2设备因素造成染菌 结构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制作精细的发酵罐是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的前提,及时检修是保证生产顺利、有序进行的必要措施。 2.1 罐内设备对消毒的影响发酵罐内挡板、蛇管、支架等部件的合理尺寸,合理安装,搅拌桨类型的合理选用是保证发酵罐罐内状态的必须因素。 2.1.1罐内部件因素造成染菌在实践当中多次遇到罐内部件出现脱落、受损而使消毒工作不能顺利进行的情况;瓦套紧固、放置不当造成死角而使罐内消毒后有杂菌;蛇管出现渗漏;罐底加强板焊缝裂开出现死角而染菌;轴封不严;空气环流管上的小气孔被堵使其内部存在残料而导致染菌等情况。 2.1.2罐内管路因素造成染茵发酵罐内管道走向、分布是否合理会影响消毒质量,管径的选择有严格要求的,这些因素应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在生产中要特别注意罐内管道是否受损,如由于消毒时进汽过猛而造成焊缝开裂,长期使用罐内管道易出现电化腐蚀而穿孔,应认真检查、及时补救,以免对设备造成更大的损坏和进一步影响发酵水平。 2.2罐体外设备因素造成染菌

染菌的检查、分析和防止措施

染菌的检查、原因分析和防止措施 1.染菌的检查与判断 在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是免除染菌造成严重损失的重要问题。因此,要求有确切、迅速的方法来检出杂菌的污染,目前常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显微镜检查 通常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对霉菌、酵母发酵,先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生产菌的特征,然后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有否染菌存在,根据生产菌与杂菌的特征区别,判断是否染菌。必要时,可进行芽孢和鞭毛染色。 (2)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 先将经灭菌的固体培养基倒入灭菌的平板中置培养箱摄氏37度,保温24h检查无菌即可使用。将需要检查的样品,在无菌平板上划线,分别置摄氏37度、摄氏27度培养,以适应嗜中菌和低温菌的生长,一般在8h后即可观察。 噬菌体检查可采用双层平板培养法,底层同为肉汁琼脂培养基,上层减少琼脂用量。先将灭菌的底层培养基熔后倒平板,凝固后,将上层培养基熔解并保持摄氏40度,加生产菌作为指示菌和待检样品混合后迅速倒在底层平板上,置培养箱保温培养,经12~20h培养,观察有无噬菌斑。 培养基(PH7.0) 葡萄糖(%)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 上层0.5 1.0 1.0 0.5 1.0 下层0.5 1.0 1.0 0.5 2.0 (3)肉汤培养检查法 将需要检查样品接入经灭菌并经过检查无菌的肉汤培养基中,放置摄氏37度和摄氏27度分别培养24h,进行观察,并取样镜检。此法常用于检查培养基和无菌空气是否带菌,也可用于噬菌体检查,此时使用生产菌作为指示菌。 葡萄糖酚红肉汤培养基:牛肉膏0.3%,葡萄糖0.5%,氯化钠0.5%,蛋白胨0.8%,1%酚红溶液0.4%,PH7.2。 用以上的检查方法检查未发现污染,还不能肯定未被污染。

发酵染菌原因分析及防治

发酵染菌 什么是染菌?发酵过程中除了生产菌以外,还有其它菌生长繁殖 几乎所有的发酵工业,都有可能遭受杂菌的污染。染菌的结果,轻者影响产量或产品质量,重者可能导致倒罐,甚至停产。 生物反应过程染菌的分析 种子培养异常主要表现有菌体生长缓慢、菌丝结团、菌体老化以及培养液的理化参数变化。 发酵异常主要表现在菌体生长速度缓慢,形态不粗壮或过早老化,以及糖、 氮、pH、泡沫、发酵产物、发酵浓度等理化参数不正常。 (一)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生产不同的品种,可污染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微生物。 不同污染时间,不同污染途径,污染不同菌量,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又可产生不同后果 1、发酵染菌对不同品种的影响 放线菌由于生长的最适pH为7左右,因此染细菌为多,而霉菌生长pH为5左右,因此染酵母菌为多。 青霉素发酵染菌,绝大多数杂菌都能直接产生青霉素酶,而另一些杂菌则可被青霉素诱导而产生青霉素酶。不论在发酵前期、中期或后期,染有能产生青霉素酶的杂菌,都能使青霉素迅速破坏。 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等虽不象青霉素发酵染菌那样一无所得,但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如杂菌大量消耗营养干扰生产菌的正常代谢;改变pH,降低产量。 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念菌素等抗生素抑制霉菌,对细菌几乎没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疫苗生产危害很大。现在疫苗多采用深层培养,这是一类不加提纯而直接使用的产品,在其深层培养过程中,一旦污染杂菌,不论死菌、活菌或内外毒素,都应全部废弃。因此,发酵罐容积越大,污染杂菌后的损失也越大。 2、污染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微生物的影响 1)污染噬菌体 噬菌体的感染力很强,传播蔓延迅速,也较防治,故危害极大。污染噬菌体后,可使发酵产量大幅度下降,严重的造成断种,被迫停产。 (2)污染其它杂菌 有些杂菌会使生产菌自溶产生大量泡沫,即使添加消泡剂也无法控制逃液,影响发酵过程的通气搅拌。有的杂菌会使发酵液发臭、发酸,致使pH下降,使不耐酸的产品破坏。特别是染芽孢杆菌,由于芽孢耐热,不易杀死,往往一次染菌后会反复染菌。 例如: 青霉素发酵:污染细短产气杆菌比粗大杆菌的危害大 链霉素发酵:污染细短杆菌、假单孢杆菌和产气杆菌比粗大杆菌的危害大 四环素发酵:污染双球菌、芽孢杆菌和夹膜杆菌的危害较大 柠檬酸发酵:污染青霉菌 肌苷、肌苷酸发酵:污染芽孢杆菌谷氨酸发酵:污染噬菌体 高温淀粉酶发酵:污染芽孢杆菌和噬菌体 3、不同时间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污染时间是指用无菌检测方法确准的污染时间,不是杂菌窜入培养液的时间。 杂菌进入培养液后,需有足够的生长、繁殖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显现的时间又与污染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