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力与运动

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力与运动
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力与运动

力和运动

一、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 使物体在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的运动——最简单、最常见的运动形式。

1.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1)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2)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因为自己以自己为参照物,任何物体都是静止的。

(3)为了研究机械运动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且可以不加以说明。

注意: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2.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A 、可以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来比较。

B 、可以用单位路程需要的时间来比较。

3.速度:

(1)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3)公式:速度= 路程/时间 v = s/t

(4) (4)单位:“米/秒”,单位符号为“m / 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小时”单位符号为“km/h”。单位换算:1m /s=3.6km /h 。

(5)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小时

4.平均速度:粗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①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叫变速运动"

②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v = s/t

注意:利用公式计算出来的平均速度,只能表示物体在所求的那段路程中(或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所以我们谈论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中的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总结

1.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

2.能有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等多种形式。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人和动物的大部分食物、各种各样的燃料都储存着化学能;发电站和电池能为我们提供电能;绝大多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能。

3.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机械运动可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也是理想化的运动模式。

4.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或平均速度描述.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

t

s ,单位为米/秒或千米/时。 二、力

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3.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和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单位:N。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测量:

(1)工具: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②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

“调”:调零;

“读”:读数=挂钩受力。

③注意事项:不能超过最大量程。

6.力的画法

(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7、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的区别

①力示意图仅表示力的作用方向:力的大小和作用点没有严格的要求

②力的图示可以形象地表示力的三要素

(二)重力

1. 知道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 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计算重力的公式是

G ,其中g为9.8N /kg。

mg

3. 知道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找重心的方法:利用悬挂法、支撑法(二力平衡原理)可找出物体的重心。

(三)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1.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2.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3. 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

(四)摩擦

1.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

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力不一定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例如:在倾斜的传送带上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运动就是靠摩擦力的推动。

2. 摩擦力的方向:与两物体接触面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摩擦的种类

(1)当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滑动而产生的摩擦为滑动摩擦,例如缓慢停下的木块。

(2)当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为滚动摩擦,例如缓慢停下的汽车、写字的水笔。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3)当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为静摩擦,例如传送带。

4. 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5.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增大压力;b、使物体接触面变粗糙。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a、用滚动代替滑动;b、减小压力;c、给接触面加上润滑油;d、气垫的方法。

(五)二力的合成

1. 理解合力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2. 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三、力和运动

(一)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1)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2)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的越远。

(3)推论:在理想情况下,即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说明:

①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②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总结

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3.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

(二)运动与力的关系:

(1)物体运动状态用速度来描述。我们知道,力的一种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谓“运动状态改变”是说,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或运动方向改变.总之,就是物体速度发生改变,今后要分折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只要分析它的速度是否改变.

(2)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如果原来物体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原来是运动的).反过来想,如果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速度)就会被改变.可见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物体如果受到一个与它前进方向相同的力,它的速度就增大;反之,如果受到的力跟它的运动方向相反,它的速度就会变慢甚至停下来.当然,也可能使物体运动方向改变.

【典型例题】

[例1] 新宇小朋友用50N 的力向上提一个放在水平地面上重60N 的物体A ,如图1所示,求物体A 所受的合力是多少?

A

F

图1

解析:该题是求物体A 所受的合力,应从物体A 所处的状态和受力分析着手。物体A 相对地面是静止的,物体受到了3个力的作用,根据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理论可知,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

答案:物体A 所受的合力为0。

易错分析:在本题的解答中,我们很容易根据二力合成的概念,求出物体A 所受的合力N N N F G F 105060=-=-=合,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对题目提出的问题“物体A 所受的合力”理解成了求“重力G 与拉力F 的合力”。

[例2] 一对平衡力涉及有几个受力物体?有几个施力物体?

解析:一对平衡力是指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这两个力必然涉及到另外两个施力物体,这两个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一对平衡力就会涉及到三个受力物体和三个施力物体。

答案:一对平衡力会涉及到三个受力物体和三个施力物体。

易错分析:解题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把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不认为是施力物体,另外两个施力物体也认为不是受力物体,只答一个受力物体,两个施力物体,分析物体受力时,抓

住“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关键。

[例3] 图2是一只气泡水准仪,它是将装有水并有一气泡在内的密封玻璃管,固定在一平整的长方形木块上,如果将它放在桌面上,若气泡A 恰好在玻璃管的正中央,则说明桌面是水平的,今将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水准仪突然由静止变为向右运动时,气泡将向 移动,如果使向右运动的水准仪突然停下来时,气泡又将向 移动。

图2

解析:当水准仪突然由静止向右运动时,管中的水由于惯性要保持静止,因而落后于水准仪,气泡被水挤向右方;当向右运动的水准仪突然停下来时,由于管中的水有惯性,仍要保持向右运动,就把气泡挤向左方。

答案:右;左

易错分析:在本题的解答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是认为水准仪突然由静止向右运动时,气泡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相对于水向左移动,这里应该注意到玻璃管中的气泡的惯性与水的惯性相比小得可以不考虑,这是解本题的关键。

[例4] 如图3所示,水平面上叠放着A ,B 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 1和F 2的作用下,以共同的速度v 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F 1=5N ,F 2=3N ,那么物体B 上下表面所受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

A. 5N ,2N

B. 3N ,0N

C. 0N ,2N

D. 5N ,8N

图3

解析:以A 研究对象,A 在水平向右的力F 1的作用下,匀速向右运动,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它受到B 上表面对它水平向左的摩擦力1f 的作用,其大小为5N ,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 的上表面受到的摩擦力为5N ,方向向右。再把A ,B 看成一个整体。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了三个力的作用,即水平向右的力F 1,水平向左的力F 2和桌面给整体水平向左的摩擦力2f ,这三个力相互平衡,则有:N F F f 2212=-=

答案:A

方法提练:把连在一起的几个物体分开,对单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这种方法叫做“隔离法”。是解答力学题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在本题中我们就是把A ,B 隔离开,选定A 为研究对象,对它进行受力分析,最后求出A 对B 上表面的摩擦力。我们还可以单独以B 为研究对象,同样可以求出桌面给B 的下表面的摩擦力也为2N ,同学们可以自己做一做。

[例5] 一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一个小孩用力推它但木箱仍静止,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木箱受到的推力小于木箱受到地面的阻力

B. 木箱受到的推力等于木箱受到地面的阻力

C. 木箱受到的各个力的合力为零

D. 木箱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解析:木箱受到小孩用力推它,木箱具有了运动趋势,但仍然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木箱所受各个力的合力为零,答案C 正确;木箱在水平方向只受到了推力和地面的摩擦阻力,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推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阻力相等,答案B 正确,而答案A 不正确;同理答案D 也正确。

答案:A

易错分析:在本题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认为木箱未推动,是因为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于推力,这样木箱才不会被推动,认为答案A 分析是正确的。水平地面上的木箱所受推力与摩擦力是同时存在的,当木箱处于静止时,摩擦力随推力增加而增大,但它们每时都是相等的,直到木箱刚刚开始运动时,这时的摩擦力才是最大摩擦力。

【模拟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B. 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 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 力的存在离不开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

2. 下列现象中最能表现出惯性现象的是( )

A. 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B. 草地上滚动的小球越滚越慢

C. 汽车起动时乘客向后倒

D. 人推车的力大小等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3. 一台起重机的挂钩上吊着一箱重N 3

105.1 的货物,当这箱货物处于下列四种不同情况时:① 静止不动;② 以1m/s 的速度匀速上升;③ 以1m/s 的速度水平匀速右移;④ 以2m/s 的速度匀速下降,则连接货物的钢丝绳承受的拉力( )

A. 在①种情况下最大

B. 在②种情况下最大

C. 在③种情况下最大

D. 上述四种情况时都相等

4.体育课有爬杆和爬绳两个项目。某同学先后以相同的姿势顺着杆和绳以不同的速度匀速

向上爬,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爬绳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因绳子粗糙

B .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因握杆的力大

C .爬杆爬绳速度不同,所以无法比较哪个摩擦力大

D .爬杆爬绳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

5.(2011湖北黄石,第23题)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行驶的火车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跳高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C.羽毛球容易被扣杀是因为它的惯性小

D.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没有惯性

6. 可以用图像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

7. 国际龙舟赛中,红星龙号上的20名划桨手奋力整齐地划着桨,追赶着正前方的第一名,如果每把桨对水的作用力为80N,水对船的阻力始终为400N,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在划桨时,船所受合力大小为1600N

B. 在划桨时,船所受合力大小为1200N

C. 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是桨对水的推力

D. 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是人对船的推力

8. 如图: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木块没有受到小车的摩擦力

B.木块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当小车受到阻力突然停止运动时,如果木块与小车接触面光滑,木块将向右倾倒

7. 摩托车飞车演员骑摩托车成功地跳越了长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托车飞越长城是靠惯性

B. 摩托车飞越前必须助跑,提高速度,目的是为了增大惯性

C. 摩托车腾空时,仍受到向前的冲力

D. 飞越成功后,当摩托车静止不动时,没有惯性

8. 某同学站在台秤上,在下列几对力中,哪一对力是平衡力()

A. 人的重力与台秤对人的支持力

B. 人对台秤的压力和台秤对人的支持力

C. 人的重力和人对台秤的压力

D. 台秤的重力与人对台秤的压力

9. 锤头松了,小樱从爸爸手中接过来,把锤柄的一端在地面上撞击了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爸爸问小樱这是为什么?小樱的解释是:①锤柄着地后,因地面撞击而停下;

②锤柄和锤头在撞击地面前共同处于运动状态;③锤头由于惯性要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④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解释这个现象的合理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②①④

10.如右图所示,用水平力F=50牛将m=1千克的物体压在竖直墙面上静止,则墙面给物

体的摩擦力是()

A.50牛竖直向上

B.1千克竖直向上

C.9.8牛竖直向上

D.59.8牛竖直向上

二. 多选题

1. 奥运会上,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擦些镁粉,且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杆又不能太紧,其目的是()

A. 前者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B. 前者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C. 后者是为了增大摩擦

D. 后者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2. 一个瓶子正好装满了1kg的酒精,关于这个瓶子能否装下1kg的水,以下四位同学的讨论中正确的是()

A. 在体积一定时,水的密度大,水的质量就大,故装满水后,水的质量大于1kg

B. 一千克的酒精与一千克的水,质量相等,水的密度大,故水的体积小,装得下

C. 这个瓶子能装下等质量的水和酒精,却不能装下等体积的水和酒精

D. 这个瓶子能装下1kg的水,同时它也能装下1kg的汽油

3. 一位同学用水平力推停在水平地面上的小汽车但未推动,则此时()

A. 人推车的力与车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B. 人推车的力与车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人推车的力大小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D. 人推车的力大小等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三. 填空题

1. 重为50N的物体悬于氢气球下匀速上升时,气球受到的合力大小为N,当悬绳突然断开后,物体的运动情况为。

2. 一人用10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着一个木箱在水平地板上匀速前进时,箱重250N,则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N,如果人所用力变为120N后,则木箱所受摩擦力是N。

3.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并不是直接由实验总结得到的,也不是靠单纯理论推导得出的,而是在大量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概括出来的,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的检验,是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4. 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图11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甲中相邻两位置距离相等,由照片可知,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全部选填“甲”或“乙”)。

5.通过探究发现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如图甲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6N的水平拉力F1的作用下,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也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F2是N;若要让图乙中的A、B在水平桌面上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撤除F2的情况下,应该在B的右端施加乙大小为N的水平向左的推力。

6.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17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s;(保留两位小数)

(2)由这个测试可见,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3) 请在图18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υ-t图像。(不需准确描点)

四.实验探究题

1.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随着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这样的“斜

面”实验:

(1)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

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_____力和_______________力相平衡,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我们应该

(3)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结论: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____运动。

2.如图,某学习小组同学在做水火箭实验时,对水火箭的水平飞行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多个方案。其中的一个方案是:在容积为2000ml的可乐瓶内装上不同体积的水,每次发射的角度均为20°,向瓶内打气直至橡皮塞从瓶口冲出,使水火箭向前射出。

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收集的数据:

(1)由该实验方案可知,他们研究的问题是。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可乐瓶容积为2000ml、发射角度为20°的情况下,

(3)可乐瓶内的水向后喷出,水火箭就向前飞出,这一现象说明了。

中考物理力与运动复习提纲(无答案)新人教版(1)

第六章《力和运动》 一、力的概念: 1、力的定义:力是。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②物体间必须有(可以不接触)。 【提示】: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确定一个力的存在,一定要能找到它的施力物体,否则此力不存在。 我们不能凭空想象,杜撰出一个“力”来。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 4、力的作用效果:① ②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牛,用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注意:确定受力物体及作用点;(压力、支持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重心上。) 6、力的三要素:力的、、和。 7、力的表示法: ⑴力的示意图:A、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 二、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三、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其中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说明:物体受到重力是因为它有质量,没有质量,就不会有重力作用。所以说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⑶重力的方向:其应用是、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说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指向地心的方向称为向下,而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心位置的确定: A、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B、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用其他方法来确定,例如质地均匀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状物体可用悬挂法(重力作用线的交点)支撑法(用手指托住金属板的某一点,若此时金属板版面能维持水平平衡,支撑点就是此金属板的中心位置)。也有些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如圆环,它的重心在圆心不在物体上。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物理)中考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答案

(物理)中考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答案 一、运动和力 1.如图,在盛水杯子的杯口盖上明信片,将一枚鸡蛋放在明信片上,用手指将明信片弹飞,鸡蛋掉入水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明信片被弹飞后,鸡蛋掉入水中是由于鸡蛋受到重力 B.明信片被弹飞,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明信片被弹飞前,鸡蛋对明信片的压力和明信片对鸡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明信片被弹飞时,鸡蛋没有随明信片一起飞出去是由于鸡蛋具有惯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明信片被弹飞后,由于惯性鸡蛋运动状态不变,但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会落入杯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明信片被弹飞,即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鸡蛋对明信片的压力和明信片对鸡蛋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此二力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明信片被弹飞前,鸡蛋静止在明信片上,明信片被弹飞时,鸡蛋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鸡蛋没有随明信片一起飞出去,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小明同学喜欢动手用简易器材探究物理问题.某天,他用一块较长的木板N与木块M 及弹簧测力计,按如下方法研究滑动摩擦力有关的因素.先将长木板N平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在N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甲;然后再将N支起,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沿N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乙.对小明同学的实验讨论正确的是() A.两次M所受滑动摩擦力f甲<f乙 B.小明实验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C.乙情况弹簧秤的示数等于f乙 D.小明实验时控制相同的量是接触面积大小 【答案】B 【解析】

天津中考物理复习(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物理定律、原理: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阿基米德原理 3、光的发射定律 4、欧姆定律 5、焦耳定律 6、能量守恒定律 二、物理规律: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光的折射规律 3、凸透镜成像规律 4、两力平衡的条件和运用 5、力和运动的关系 6、液体压强特点 7、物体浮沉条件8、杠杆平衡条件9、分子动理论 10、做功与内能改变的规律11、安培定则1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13、磁极间的作用规律14、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的分配规律 三、应记住的常量: 1、热: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体温计的量程:35℃~42℃分度值为0.1℃ 水的比热:C水=4.2×103J/(kg.℃) 2、速度:1m/s=3.6km/h 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V=340m/s V固>V液>V气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电磁波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108m/s 3、密度:ρ水=ρ人=103kg/m3 ρ水>ρ冰ρ铜>ρ铁>ρ铝 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g=9.8N/kg 4、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cm汞柱≈10m水柱 5、元电荷的电量:1e=1.6×10-19C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蓄电池的电压:2V 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照明电路的电压:220V 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每秒换向100次。 1度=1Kw.h=3.6×106 J ——四★零★零八一九一九八六★ 四、物理中的不变量: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改变无关。 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跟燃料的燃烧情况、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4、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它由电阻自身情况(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而跟所加的电压的大小,通过电流的大小无关。 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跟路程的多少,时间长短无关。 6、功率的大小和做功多少、做功时间无关。只是用该值能计算出功率而已。

中考物理与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有关的压轴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1.如图,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当B受到5N的水平拉力时,三个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 A.B和C之间的摩擦力0N B.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为0N C.B物体所受的合力为5N,方向水平向右 D.地面对C的摩擦力为5N,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对AB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B所受的合力为零,AB受到5N 的水平向右拉力,所以受到C对AB向左的摩擦力5N,即B和C之间的摩擦力5N,故A 不符合题意; B.因为A向右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可知A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作用,不受摩擦力作用,故B符合题意; C.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B所受的合力为零,故C不符合题意; D.对整体分析,三个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受力平衡,整体受到5N的水平向右拉力,所以受到地面对整体水平向左的摩擦力5N,即地面对C的摩擦力为5N,方向水平向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的大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弹性绳在两种情况下承受的拉力相同,两个人沿相反方向拉弹性绳和将弹性绳一端固定,两个人同时用力拉弹性绳,效果一样,因为两个人拉时,某一个人拉相当于固定在柱子上,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拉弹性绳的力和弹性绳拉人的力相当,所以两种情况下,拉力相等,所以乙图中每个人的拉力是甲图中每个人拉力的1/2,所以B选项正确. 3.一辆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下列选项中的两个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A.卡车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卡车的支持力 B.卡车所受的重力和卡车对地面的压力 C.卡车对地面的压力和路面对卡车的支持力 D.地面对卡车的摩擦力和卡车对地面的摩擦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平衡力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详解】 A.卡车静止,卡车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卡车的支持力是平衡力关系,故A正确; B.卡车所受的重力和卡车对地面的压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卡车对地面的压力和路面对卡车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地面对卡车的摩擦力和卡车对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A。 4.如图所示,用F=6N 的水平向右的拉力拉动物块 A 时,物块 B 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4N,则物块 B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 A.6N,向左B.4N,向右C.6N,向右D.4N,向左 【答案】B 【解析】 【详解】

力和运动中考题汇编

《力和运动》中考题汇编 一、单项选择题 1.图2(a)、(b)所示的现象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A.都是在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 B.都是在小车突然拉动时发生 C.图(a)所示的现象是小车突然停 下时发生 D.图(b)所示的现象是小车突然停 下时发生 图2 2、足球前锋队员面对已封住角度的守门员,轻轻地将球一挑,足球在空中划过一条弧线进入球门。若不计空气阻力,足球离开脚面后使其在空中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施力物体是() A 前锋队员B足球C地球D守门员 3、(06南通)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小球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 .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C.小孩从滑梯上自行下滑,是因为他受到惯性的作用 D .书本静止在课桌上,是因为书本的重力与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平 衡 4.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运动时的惯性比静止时的惯性大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C.物体在地球上有惯性,在太空中也具有惯性 D.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能连续地转动也与惯性有关 5.关于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轮胎上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减小摩擦的方法之一是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 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D.假如没有摩擦,人将无法行走

6、(05无锡)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有关他们受到的摩擦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B、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若小明的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7、(05汕头)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关闭发动机后,汽车最终将停止,这是因为 A、汽车所受的重力与支持力平衡 B、汽车受到摩擦力作用 C、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作用 D、汽车不受力作用 8.跳远运动员助跑的目的是() A增大向前的冲力B增大惯性 C增大起跳时的动能D增大内能 9.下列几种现象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A.自行车刹车皮与轮圈的摩擦 B.火箭升空时火箭与空气的摩擦 C.圆珠笔的笔珠与纸面的摩擦 D.手拿物体时手与物体的摩擦 10.如图4所示,某同学用弹簧秤拉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匀速滑动,在木块前端离开桌面至一半移出 的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和木块对桌 面压强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 C.减小,不变图5 D.增大,减小 11、某校实验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了下列假设: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有关;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运动速度大小有关。然后该 实验小组做了如图1所示的 实验,以验证提出的假设。 则这个实验验证的假设是 ()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热学: 1.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压强: 1.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答案 一、运动和力 1.如图所示,下列设计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雪天汽车轮上装防滑链B.旱冰鞋下装有滚轮 C.钢钳内侧刻有纹线D.饮料瓶盖刻有花纹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雪天汽车轮上装防滑链,是通过使接触面更加粗糙来增大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B.旱冰鞋下装有滚轮,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故B符合题意; C.钢钳内侧刻有纹线,是通过使接触面膜更加粗糙来增大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D.饮料瓶盖刻有花纹,是通过使接触面更加粗糙来增大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 2.如图中,重为5N的木块A,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子的拉力为3N,若绳子突然断了,木块A在没有露出水面之前,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5N,竖直向下B.3N,竖直向上 C.2N,竖直向上D.8N,竖直向下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绳子没断之前,受重力、浮力、绳子的拉力且三力平衡,故重力等于浮力、绳子拉力之和,则可求得浮力为5N-3N=2N;木块A在没有露出水面之前只受浮力和重力,因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而木块的质量不变,其重力不变,因浮力大于重力,则木块所受合力等于浮力减重力,即5N-2N=3N,合力方向与较大的浮力方向一致,竖直向上.故选B.

3.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关于A、B间摩擦力F1和B、C 间摩擦力F2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F1=0,F2=0 B.F1=0,F2≠0C.F1≠0,F2=0 D.F1≠0,F2≠0 【答案】B 【解析】 【详解】 先以A为研究对象,A做匀速运动,合力为零,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A不受摩擦力,否则水平方向上A的合力不为零,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地面对B一定有摩擦力,故B正确; 4.用大小不变的水平力,拉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木块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绳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 D.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的是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彼此两个物体上.木块对桌面压力作用在桌面上,而重力是地球对木块,不在一个物体上所以不是平衡力,也不是彼此之间的力所以不是相互作用力.A错误. B.绳对木块和木块对绳是相互作用力而不是平衡力,B错误. C.木块在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即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C错误. D.滑动摩擦力和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木开移动过程中,对桌面压力不变,而接触面粗糙程度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D正确. 5.两手同时用10N的力向两侧拉弹簧测力计两端的挂钩,测力计的示数是 A.20N B.10N

2020-2021全国各地备战中考物理分类: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综合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1.两个质量相同的钩码,下端固定有纸带并穿过打点计时器,在拉力作用下两钩码分别同时从同一位置开始沿竖直向上方向运动,纸带上留下的点迹如图(a)所示,它们的s—t 图像如图(b)所示.则 A.甲的拉力大 B.甲的机械能小 C.乙的动能小 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在图a中的甲、乙两图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各点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由此确定钩码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所受的力一定是平衡力,此时的钩码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弹簧秤竖直向上的拉力和重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这两个力相等,即甲、乙的拉力都等于各自钩码的重力,由于钩码的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所以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故A不符合题意; BCD.两个钩码的质量相同,由题意知,两个钩码上升的高度相同,由图(b)知,甲、乙上 升相同的高度,甲所用时间小于乙所用时间,根据v=s t 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 以,甲的动能大于乙的动能,甲的势能等于乙的势能,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之和,所以,甲的机械能大于乙的机械能.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2.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1和F2的作用下,以共同的速度v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F1=10N,F2=6N,那么物体A、B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对B的摩擦力为10N,向右 B.B对地面的摩擦力为4N,向左

C.A受到摩擦力为4N,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6N,向左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是10N,则B上表面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是10N,故A正确; C. A相对于B保持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A受到拉力F1和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F1是10N,A受到B的摩擦力是10N,故C错误; D.物体B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地面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的拉力F2,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地面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与水平向左的拉力F2之和等于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即B下表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10N-6N=4N,方向向左,故D错误; B.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 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B对地面的摩擦力为 4N,方向向右,故B错误。 故选A。 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牛顿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 B.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C.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还能继续向前行驶 D.地球上物体有惯性,到了太空没有惯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推理得出的,是以实验为基础,但又不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出,A错误; B.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同样有惯性,B错误;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能继续向前行驶,C正确;D.惯性的大小仅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惯性与所处的位置无关,地球上物体有惯性,到了太空一样有惯性,D错误。 4.一辆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下列选项中的两个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A.卡车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卡车的支持力 B.卡车所受的重力和卡车对地面的压力 C.卡车对地面的压力和路面对卡车的支持力 D.地面对卡车的摩擦力和卡车对地面的摩擦力 【答案】A 【解析】

2019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复习资料:60个重要知识点总结.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中考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经典压轴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1.一个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管道如图甲所示,利用拉力F 将一木块从管道的左端竖直拉进,右端竖直拉出。已知管道中的竖直管口对木块的挤压作用相同,并测得拉动全过程中拉力和木块移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受到的重力为2N B .4~6秒,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8N C .0~2秒,木块受到的合力为7N D .2~4秒,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 从图乙可以看到,0~2s 木块在左端运动,2~4s 木块在中间运动,4~6s 木块在右端运动,并且这三个过程都是匀速运动,设在竖直管口受到的摩擦力是f ,在水平管口受到的摩擦力是' f ,由题意可知 12N --0G f = '5N -0f = 8N 0G f +-= 可解得2N G =;在竖直管口受到的摩擦力10N f =,4~6s 木块在右端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10N ;0~2s 木块在左端匀速运动,木块受到的合力为零;2~4s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5N f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较小;故选A 。 2.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小车上(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木块和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车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 .若随小车一起做加速运动,当小车受到阻力而停下时,木块由于惯性将向右倾倒 C .小车启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D .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B

【分析】 【详解】 A.若木块和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相对小车没有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木块将不受摩擦力,小车也不受木块的摩擦力,因此小车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拉力和地面的摩擦力,木块的压力共五个力作用,故A错误; B.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木块下部由于受摩擦速度减小,而木块的上部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木块向右倾倒,故B正确; C.小车启动时,木块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因此木块相对小车有向左的运动或向左的运动趋势,木块将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故C错误; D.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小车和木块上,属于相互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3.一个文具袋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文具袋受到的重力和文具袋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文具袋对桌子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文具袋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文具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子对文具袋的支持力和文具袋对桌子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文具袋受到的重力和文具袋对桌面的压力方向相同,不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文具袋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且大小不相等,不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文具袋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文具袋的支持力均作用在文具袋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桌子对文具袋的支持力和文具袋对桌子的压力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的两个力,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4.一个上、下底面材料相同的圆台形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按图(a)所示放置时,匀速将物体拉动的水平力大小是F a,按图(b)所示放置时,匀速将物体拉动的水平力大小是F b,则()

抚顺上册运动和力的关系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其上、下台面水平,如图为俯视示意图。在顶面上四边的中点a 、b 、c 、d 沿着各斜面方向,同时相对于正四棱台无初速释放4个相同小球。设它们到达各自棱台底边分别用时T a 、T b 、T c 、T d ,到达各自棱台底边时相对于地面的机械能分别为E a 、E b 、E c 、E d (取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忽略斜面对小球的摩擦力)。则有( ) A .a b c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 B .a b c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 C .a b d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 D .a b d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根据相对运动规律可以确定小球的运动状态,根据功的计算式,通过判断力和位移的夹角可判断弹力做功的情况,从而确定落地时的动能。 【详解】 根据“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因为棱台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可以选棱台作为参考系,则a 、b 、c 、d 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有 a b c d T T T T === 判断a 、b 、c 、d 的机械能的变化,只需比较弹力做功的情况即可,根据弹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可知,由于b 、d 弹力不做功,机械能不变;a 弹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c 弹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故有 a b d c E E E E >=> 结合上面二个关系式,故A 正确。 故选A 。 【点睛】 本题要注意正确选择参考平面,机械能的变化看除重力之外的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即可。其它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其它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其它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

(完整word版)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必考99条知识点复习提纲 海苦无边天做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班级: 姓名: 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 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 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非晶体熔点: 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沸腾的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17、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18、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②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29、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19、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 20、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①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2、比执容: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 符号:C 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 23、热值:单位:焦每千克(J/㎏)计算公式:Q放=mq 24、热机知识:①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在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又转化为机械能。 25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和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6、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7、天平:物体放于左盘,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 28、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①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②调平前,如果指针向左偏(右盘高)就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指针向右偏(左盘高)就向左调节平衡螺母)(3)把物体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4)读数:m物=m砝码+ m游码示数 29、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精编版)力、运动和力

2017年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精编版) ——力、运动和力 一、选择题 1.(2017岳阳)如图,小明沿水平地面推箱子,但箱子没有移动,此过程 A.小明对箱子没有做功 B.重力对箱子做了功 C.小明对箱子的推力大于地面对箱子的阻力 D. 箱子所受的重力与箱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2.(2017邵阳)“低碳出行,骑行天下”.自行车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下列有关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行车轮胎做得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摩擦 B.自行车的坐垫很宽是为了增大压强 C.上坡前加紧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惯性 D.人对自行车的压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3.(2017衡阳)(多选)“低碳环保、节约能源”,衡阳市新建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为广大市民的出行,休闲提供了便利,如图所示是某公共自行车存放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下坡时自行车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惯性越来越大 B.增大座垫面积能减小人对座垫的压力 C.自行车的飞轮上安装了滚动轴承是为了减小摩擦 D.自行车车把上的手闸是省力杠杆,刹车时可以省力 4.(2017郴州)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说明鸡蛋受到的力大于石头受到的力 B.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用力压钢尺,钢尺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短跑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刻停下,说明物体的速度越大则惯性越大 5.(2017广州)如图所示,小花想搬起一块石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石头没有被搬动,以地面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 B.若石头没被搬起,是因为石头受到的惯性力较大 C.若石头被搬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石头惯性的大小

初三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三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三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三是面临中考的一年,想要在初三复习好物理,需要对物理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三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三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一. 声 1. 声音的产生: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应用于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4. 怎样听见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 5.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6. 超声波和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7.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单位是分贝。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 8. 声音的利用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制作声纳系统 二.光 1. 光速 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是长度单位 2. 光的反射: 3. 光的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4. 光的折射具体见后面概括 5. 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荧光作用:验钞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讲解 透镜及其应用的知识点中,首先要学会辨认什么是透镜,也就是透镜的概念一定要非常清楚。照相机的镜头、放大镜、远视镜片、投影仪的镜头都是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而近视镜片则是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注意两者的区别。 其次,要注意透镜及其应用的知识点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例: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他们的概念分别是怎样的呢。要了解。 第三,透镜及其应用的知识点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是要会画三条特殊光线。例如:光线经过凸透镜焦点后,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该怎么画呢? 除此之外,还应该学会一些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比如说,你用透镜看字的时候,凸透镜可以让字放大,而凹透镜,可以让字缩小;用手摸,中间薄、边缘厚,那就是凹透镜;反之,中间厚、边缘薄,就是凸透镜。 声现象主要知识点 1.关于声源: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例如唱歌靠声带,鸟鸣靠鸣膜。空气、河水、马都可以振动也就是说可以作为声源。

中考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复习

力与运动的关系 1.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此探究活动的设计和结论的各种表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 B.运动的物体若不受阻力,将一直运动下去 C.水平面越粗糙,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越远 D.由于惯性,小车到达粗糙的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摩擦力逐渐减小到零 2.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橡皮在做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 A.橡皮受平衡力作用 B.橡皮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C.橡皮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力是惯性 D.如果橡皮受到的力都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酷爱滑板运动,下列是他在水平地面上玩滑板的过程中,对几个力学问题的思考,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人和滑板滑得越快惯性越大 B.滑板底部安装轮子是为了减小摩擦 C.滑板随人动是因为鞋与滑板固定在一起 D.人对滑板的压力和滑板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4.如图所示,某人用力向斜上方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的运动轨迹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不

考虑空气阻力) A.小球在空中向上运动时不受重力,向下运动时受重力 B.小球在空中始终受重力,重力方向是先向上后向下 C.小球离手后向上运动,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 D.小球最终落回地面,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 5.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如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 B.木块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C.木块两次的运动时间一样多 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6.空中下落的雨滴,由于所受阻力的大小会随其速度大小的变化而变化。雨滴开始时速度越来越大,后来雨滴匀速下落。根据以上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开始时雨滴受力不平衡,重力大于阻力 B.开始时雨滴只受重力作用,所以速度越来越大 C.雨滴匀速下落时,雨滴所受的阻力等于所受的重力 D.在雨滴下落的整个过程中,雨滴所受的力都不是平衡力 7.如图所示,长方体木块M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m放在木块M上面,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空气阻力不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水平拉力F和木块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B.木块m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

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常量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 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7.1度=1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或s):米(m)时间(t):秒(s)面积(S):米2(m2)体积(V):米3(m3)速度(v):米/秒(m/s)温度(t):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质量(m):千克(Kg)密度(ρ):千克/米3(Kg/m3)。力(F):牛顿(N) 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功率(电功率)(P):瓦特(w)压强(p):帕斯卡(Pa)机械效率(η)热量(电热)(Q):焦耳(J)比热容(c):

焦耳/千克摄氏度(J/Kg℃)热值(q):J/kg或J/m3电流(I):安培(A)电压(U):伏特(V)电阻(R):欧姆(Ω)。 物理公式 1.速度v=s/t; 2.密度ρ=m/v; 3.压强P=F/s=ρgh; 4.浮力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6.功w=Fs=Gh(克服重力做 功)=Pt;7.功率p=W/t=Fv; 8.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G/(G+G动)=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 9.热量:热传递吸放热Q=cm△t;燃料完全燃烧Q=mq=Vq;电热: Q=I2Rt 10.电学公式:电流:I=U/R=P/U电阻:R=U/I=U2/P电压: U=IR=P/I 电功:W=Pt=UIt=I2Rt=U2t/R电热:Q=I2Rt(焦耳定 律)=UIt==U2t/R 电功率:P=W/t=UI=I2R=U2/R 串联电路特点: I=I1=I2,U=U1+U2,R=R1+R2U1:U2=P1:P2=Q1:Q2=W1:W2=R1:R2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和力》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 , B 、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v s t = t s v = v t 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