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路基横断面边桩放样的几种方法

道路工程路基横断面边桩放样的几种方法
道路工程路基横断面边桩放样的几种方法

道路工程路基横断面边桩放样的几种方法

横断面边桩放样就是路基施工前,在地面上把路基轮廓表示出来,以确定路基施工范围,保证路基的正确施工。边桩的位置与路基的填挖高度、边坡率、排水方式、防护型式以及地形有关,放样时主要根据路基横断面设计图(或路基设计表)和路基中心填挖高度进行。由于设计与实际放样的路基中心位置和高程有一定的误差以及拆迁、伐树等人为影响,因此常根据路基中心实际填挖高度进行放样边桩。

一、根据路基中心填挖高度进行边桩放样

1.平坦地面的边桩放样。

(1)路堤放样。

如图1所示,H为中桩填筑高度,B为路基全宽,边坡率为l:ml和1:m2的高度分别为h1、h2;b为护坡道宽,高为h3,边坡率为1:n2。则路堤坡脚至中桩的距离为:

L1=B/2+m1×h1+nl×(H-h1)

L2=B/2+b+m2×h2+n2×h3

(2)路堑放样。如图2所示,H为中桩填筑高度,B为路基全宽,第一层边坡率为l:ml厚度为hl变坡处碎落台宽为bl;第二层边坡率为1:m2厚度为h2,护坡道宽为b2,边沟顶宽为b3。则路堑坡顶至中桩的距离为:

Ll=L2=B/2+b3+b2+m2×h2+bl+m1×h1

如果路堑边坡不止两处变坡,则应按各变坡层的厚度和边坡率计算路堑坡顶至中桩的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路堑坡脚处设有矮墙等防护,则上式不一定适用,应根据设计图纸对路堑坡脚处的宽度按设计进行调整得出新的计算式。同样路堤坡脚处设有重力式挡土墙、加筋挡土墙等防护,也应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调整。

如遇曲线有加宽时,放样应在加宽一侧加上加宽值。对填方路基,为保证路基边缘压实度和修坡的需要,路基两侧设计时都要宽出至少20Cm,放样时须把此值加在L1、L2上。

根据以上计算的数据,沿横断面方向丈量或测距,即可放出路基边桩。

2.倾斜地面的边桩放样。倾斜地面上的边桩放样,在实际操作中常采用逐渐

公路横断面图绘制相关方法

本文详细阐述了在不需要专业编程知识的情况下,利用AutoCAD和Excel精确自动地绘制道路横断面图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不仅简单灵活,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保证工作质量。 1 引言 传统横断面测量方法有水准仪皮尺法、横断面仪法和经纬仪视距法等,简而言之就是根据地形的变化对与道路轴线方向相垂直的断面进行测量,其中直线段所测断面方向与道路中线方向垂直,而曲线路段与测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在对横断面测量以后,为计算道路工程土方量,我们紧接着就要绘制道路横断面图。在实际工作中,横断面图的绘制通常是采用手工在米格纸上按照一定比例用卡规和复式比例尺按照横向是距离、纵向是高程刺点,用小钢笔连接刺点绘制闭合图形。然后把每一个断面的横断面图分成若干个梯形用复式比例尺和卡规量出每一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计算出每一个梯形的面积,然后把所有的梯形面积相加才得到一个断面面积。 通常道路横断面施测要求每20m测一个断面。在地形变化较大的位置要加测横断面,这样每1km 道路至少要绘制50多个横断面图。可见如果用传统的方法绘制一条50km的道路断面图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而且由于是手工绘制,修改起来很麻烦,在实际工作中返工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由此可见快速高效地绘制出道路横断面图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发现如果能对Auto CAD系统进行二次开发,运用AutoLISP语言和Visual LISP开发环境进行编程,创建Auto CAD的新命令或重新定义原有的标准命令,提供系统自动执行重复性的计算与绘图任务,此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这要求道路施工人员具备专业性很强的编程知识。在绘制了大量的横断面图后,笔者总结出一个非常便捷的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道路工程人员具备很强的编程知识,只要具备常规的Excel和Auto CAD知识,就可以自动、精确和快速绘制道路横断面图,并且此方法可以推广至重复性较强的绘图工作。下面以一个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2 对横断面数据的处理 2.1确定边桩位置和高程 倾斜地面高等级道路施工测量中的边桩定位一般用逐渐趋近法。该方法无论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都不能直接给出边桩位置,只能通过重复多次测量和计算,才能确定边桩的位置,这种方法的野外工作量较大。本文给出了由横断面测量数据直接计算中桩到边桩的水平距离和边桩高程的方法,利用这种新方法可一次性标定边桩位置(如图1所示)。

路基施工放样的要求及方法

路基施工放样的要求及方法 摘要:精确地测量放样能准确控制施工质量和节约工程成本, 施工放样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贯穿工程施工全过程。本文对路基施工放样的要求和方法进行了探讨,为相关工程的测量放样提供参考。 关键词:路基施工放样放样方法 abstract: the accurate measurement setting out can accurately control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and save the project cost. construction setting out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which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of subgrade construction setting out,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related engineering survey and setting out. key words: subgrade; construction setting out; setting out method 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公路工程施工放样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测量技术将设计图纸上的 工程构造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在施工过程中,检测工程构造物的几何尺寸,以实现从设计图纸到工程实物的质和量的转变。测量放样工作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先进行控制测量,再进行细部放样测量。

铁路轨道路基标准横断面及压实标准

铁路路基 [铁路路基横断面图] [主要包含铁路路基、基床、路堤、路桥过渡段横断面图] 第 1 页共14 页

铁路路基 第 1 页共14 页 目录 1.路基横断面....................................................................................................................................................................... 2 2.路基基床 ........................................................................................................................................................................... 5 3.路堤 ................................................................................................................................................................................... 7 3.过渡段 . (9)

铁路路基 第 2 页共14 页 1.路基横断面 无砟轨道支承层(或底座)底部范围内可水平设置,支承层(或底座)外侧路基面设置不小于4%的横向排水坡。有砟轨道路基面形状应为三角形,由路基面中心向两侧设置不小于4%的横向排水坡。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应保持三角形。 路基面标准宽度 轨道类型 设计最高速度(km/h) 双线线间距(m) 路基面宽度单线(m) 双线(m) 无砟轨道 250 4.6 8.6 13.2 300 4.8 13.4 350 5.0 13.6 有砟轨道 250 4.6 8.8 13.4 300 4.8 13.6 350 5.0 13.8 有砟轨道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值 设计最高速度(km/h) 曲线半径R (m )路基外侧加宽值(m )250 12000≥R ≥100000.2 10000>R ≥7000 0.3 7000>R ≥50000.4 5000>R ≥40000.5 R <4000 0.6 300 12000≥R ≥9000 0.3 9000>R ≥7000 0.4

08路基施工边桩放样、检测的快速计算程序

路基施工边桩放样、检测的快速计算程序 王海军 (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水南路七标) 摘要:本文重点结合现场施工条件,介绍路基施工边桩放样及检测的快速计算程序。 关键词:边桩放样;检测程序。 1.引言:公路路基的边桩放样,效率受地形特征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地形复的路段,常规的定断面放点移位法就很慢,而且对相邻断面间的地形变化无法准确、全面地兼顾。因此,一个能适应任何地形的主动计算模式才是解决办法,编程计算才是快速、不易出错的良方。现将笔者在数年公路施工测量实践基础上编成的程序介绍。 2.施工条件概况: 2.1. 编程依据的设计参数(广西水南路七标): 主线路基设计宽26米,路堑地段含边沟是31米;上边坡坡比是1∶1和1∶1.25,下边坡坡比是1∶1.5和1∶1.75;平台设置:宽1.5米,上边坡每10米设一级,下边坡每8米设一级;不设超高的最小平曲线半径是4000米;横坡度由-2%过渡到+2%的路段长度是80米,中央分隔带宽2米,土路肩宽0.75米,标准横坡度是2%,土路肩横坡3%;互通立交匝道(以A匝道为例说明),路基宽度的1/2就是A匝道程序中的Y,无中央分隔带,标准横坡度2%,超高方式见程序,余同主线;改道路基宽度的1/2是程序中的Y,无中央分隔带,无超高,边沟宽 1.4米,余同主线。 2.2.测量装备:计算工具是CASIO fx-4800P计算机,仪器是全站仪。 3.编程思路:自动计算出地面特征点的对应桩号,距中桩距离、高程,该桩号对应的路基边缘设计高程,高差及应距中桩距离,以及应距中桩距离和实测中桩

距离的差值,移位、复核、完成放样。 3.程序 4.1.程序基本参数 测站坐标:纵坐标:x=77389.806,横坐标: y=24313.871; N—偏角因子,右偏取正1,左偏取负1,直线取零; M—缓和曲线参数的平方值,直线、圆曲线取零; I—ZH(HZ)或ZY(HY)点桩号;S、T—I点坐标,若为圆曲线则是圆心坐标; A—I点对应于计算模式的方位角(A或A±180); E—竖曲线模型参数,直线取零,凸曲线取正1,凹曲线取负1; C、B—变坡点的桩号,高程;P—竖曲线起始段路线前进方向的纵坡; U、V—竖曲线的切线和半径;R—圆曲线半径;Q—仪器计算高程; F—超高横坡度;Z—超高过渡段长度即缓和曲线长; G—子程序选择参数;施工加宽—填方0.5米,挖方0.3米。 4.2.变量: O、D、H—仪器到前视点的方位角、距离、高差. 4.3.计算记录参数 K—桩号;Z[3]—距中桩距离;Z[5]—路基边缘设计高程; Z[6]—前视点高程;X—填挖高度;J—计算距中桩距离; Y—基于高程不变的位移量,也即偏差值. 4.4.主程序 LbI0 N:M:I:S:T:A:B:P:U:E:F:Q {ODH} Z[1]=77389.806+CosO×D

快速绘制道路横断面图

快速绘制道路横断面图的一种新方法 ?本文详细阐述了在不需要专业编程知识的情况下,利用AutoCAD和Excel精确自动地绘制道路横断面图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不仅简单灵活,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保证工作质量。 1 引言 传统横断面测量方法有水准仪皮尺法、横断面仪法和经纬仪视距法等,简而言之就是根据地形的变化对与道路轴线方向相垂直的断面进行测量,其中直线段所测断面方向与道路中线方向垂直,而曲线路段与测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在对横断面测量以后,为计算道路工程土方量,我们紧接着就要绘制道路横断面图。在实际工作中,横断面图的绘制通常是采用手工在米格纸上按照一定比例用卡规和复式比例尺按照横向是距离、纵向是高程刺点,用小钢笔连接刺点绘制闭合图形。然后把每一个断面的横断面图分成若干个梯形用复式比例尺和卡规量出每一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计算出每一个梯形的面积,然后把所有的梯形面积相加才得到一个断面面积。 通常道路横断面施测要求每20m测一个断面。在地形变化较大的位置要加测横断面,这样每1km道路至少要绘制50多个横断面图。可见如果用传统的方法绘制一条50km的道路断面图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而且由于是手工绘制,修改起来很麻烦,在实际工作中返工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由此可见快速高效地绘制出道路横断面图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发现如果能对Auto CAD系统进行二次开发,运用AutoLISP语言和V isual LISP开发环境进行编程,创建Auto CAD的新命令或重新定义原有的标准命令,提供系统自动执行重复性的计算与绘图任务,此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这要求道路施工人员具备专业性很强的编程知识。在绘制了大量的横断面图后,笔者总结出一个非常便捷的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道路工程人员具备很强的编程知识,只要具备常规的Excel和Auto C AD知识,就可以自动、精确和快速绘制道路横断面图,并且此方法可以推广至重复性较强的绘图工作。下面以一个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2 对横断面数据的处理 2.1确定边桩位置和高程 倾斜地面高等级道路施工测量中的边桩定位一般用逐渐趋近法。该方法无论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都不能直接给出边桩位置,只能通过重复多次测量和计算,才能确定边桩的位置,这种方法的野外工作量较大。本文给出了由横断面测量数据直接计算中桩到边桩的水平距离和边桩高程的方法,利用这种新方法可一次性标定边桩位置(如图1所示)。

道路施工测量公路边线桩点的坐标计算及放样方法

公路边线桩点的坐标计算及放样方法 中建四局一公司 (贵阳市云岩区松柏巷1号550003)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在高等级公路施工放样过程中,公路边桩的坐标计算和放样方法。一、引言 公路施工放样测量是按照设计和施工要求将图纸上的路线设计方案放样到实地上去的一项工作,对新建的高等级公路而言,各方面的质量要求都很高,为确保路基在施工过程中路基宽度、坡比符合设计要求,笔者在此主要探讨了利用全站仪对公路边桩放样时的坐标计算方法 二、曲线上任一点的中桩坐标的计算 以直缓(TS)或缓直(ST)点为原点,以直缓点(或缓直点)的缓和曲线的切线为X轴,过直缓点(或缓直点)且垂直于X轴为Y轴,建立切线直角坐标系如图1,用切线支距法计算出曲线上每一点切线坐标。 1、曲线上任一点的中桩坐标的计算: 1.1、缓和曲线上任一点i的切线坐标计算: xi=l i - l5i/(40R2l02) 参考文献(1) yi=l3i/(6Rl0) 式中:x i、y i: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坐标。 l i :缓和曲线上任一点到直缓点(或缓直点)的距离。 l0:缓和曲线长度。 R:圆曲线半径。

1.2、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上任一点的坐标计算 x i=Rsin αi +m y i =R(1-cos αi )+P 式中:xi、y i : 带有缓和曲的圆曲线上任一点的坐标。 m :增加缓和曲线后,切线增值长度。 m= l 0/2 - l 02/(240R2) p :增加缓和曲线后,圆曲线相对切线的内移量 p=l02/(24R) αi: i 点至缓和曲线起点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 αi =l i/R?180°/π+β0 式中:li :圆曲线上任一点到圆曲线起点的长度。 β0:缓和曲线角度。 β0= l 0/(2R)? 180°/π l o : 缓和曲线长度 1.3、利用坐标系变换,将切线直角坐标系变换为测量坐标系: 图1 1)、第一段缓和曲线上的点,即从TS 点SC 点之间: 参考文献(1)

道路横断面图集

1、“一块板”断面 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且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道、支路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的道路。 2、“二块板”断面 在车道中心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车行道分为两半,上、下行车辆分向行驶。根据需要再决定是否划分快、慢车道。解决了机动车与对向机动车之间的矛盾。 主要用于车速较快、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还常用于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道行驶的快速路、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

3、“三块板”断面 中间部分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车道,两侧为靠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车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进行了隔离,解决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矛盾。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道路。 4、“四块板”断面 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将中间的机动车道上下行再分开,做到分向、分道行驶。双向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均进行了隔离,交通的安全性最好。适用于机动车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

一、路肩概念 公路和采用边沟排水的郊区道路应在行车道外侧设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所占宽度)及保护性路肩,保护性路肩一般采用土路肩或简易铺装。 路缘带

1、单幅路:是指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设有分隔带,车行道为机非混合行驶。 特点:机动车车行道条数不应采取奇数,一般道路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高峰时间不会同时出现(速度不同)公共汽车停靠站附近与非机动车相互干扰。 适用条件:适用于机非混行,交通量均不太大的城市道路,对于用地紧张与拆迁较困难的旧城市道路采用的较多,适用于城市次干道和支路。 2、双幅路:是指在车行道中央设一中央分隔带,将对向行驶的车流分隔开来,机动车可在辅路上行驶。 特点:单向车行道的车道数不得少于2条。 适用条件:适用于有辅助路供非机动车行驶的大城市主干路或设计车速大于5千米每小时;横向高差较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城市近郊区,以及非机动车较少的区域都适宜采用双幅式路。 3、三幅路:是用分隔带把车行道分为3部分,中央部分通行机动车辆,两侧供非机动车行驶。 特点:机非分行,避免机非相互干扰,保障了交通安全,提高了机动车的行驶速度,占地较多,投资较大,公交乘客上下车时需穿越非机动车道,对非机动车有干扰。

道路横断面和路基设计word文档

3 道路横断面和路基设计 3.1横断面布置 本段路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根据公路《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 路基总宽度为24.5m,桥梁和隧道路基断面设置见后面桥梁和隧道设计。 表3.1 路基宽度组成 车道宽度(m)中间带宽度(m)硬路肩(m)土路肩(m)路基总宽(m)3.75×2+3.75×20.5+2.00+0.5 2.5+2.50.75+0.7524.5 3.2路基设计 3.2.1一般路基设计 1)填方路基设计 (1)填方路基断面形式 图3.1填方路基断面形式 (2)填料选择 此段路位于山区,可以利用挖方的土石进行填筑,碎石土强度高、水稳定性好、易于碾压,而且透水性好有利于路基的排水。填料岩芯抗压强度不小于15 MPa (用于护坡的不小于20MPa),在石方爆破时采取相应的爆破工艺,按比例分出三类石料:①路基的主填料,要求石块粒径不超过25 cm,供粗粒层用;②石屑等细料,供细粒层用;③码砌边坡用的块石,主要是粒径为0. 3~0. 5m 的块石,选用表面比较平整的石块。 路基底层首先进行地表处理,清除表土15cm。采用分层摊铺,分层碾压。每层厚度为40cm左右,采用大型压路机进行碾压。在与路床接触的那层填筑一层40 cm 厚的碎石、石屑过渡层。相邻段采用不同材料土填筑时采用斜坡连接。 (3)压实标准 路基土石经充分压实后,变得相当紧密,可减少压缩性,透水性及体积变化,提高强度,抗变形能力和水稳定性,消除自重,行车荷载干湿作用引起的沉降和压实变形。路基压实标准见表 表3.2 路基压实度标准(%)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0~3030~8080~150>150压实度标准≥96≥96≥94≥93

路基边桩与边坡的放样

路基边桩与边坡的放样 一、路基边桩的放样 放样路基边桩就是在地面上将每一个横断面的道路边坡线与地面的交点,用木桩标定出来。边桩的位置由两侧边桩至中桩的水平距离来确定。常用的边桩放样方法如下: 1.图解法 就是直接在横断面图上量取中桩至边桩的平距,然后在实地用钢尺沿横断面方向将边桩丈量并标定出来。在填挖土石方不大时,使用此法较多。 2.解析法 就是根据路基填挖高度、边坡率、路基宽度和横断面地形情况,先计算出路基中心桩至边桩的距离,然后在实地沿横断面方向按距离将边桩放出来。具体方法按下述两种情况进行: (1)平坦地段的边桩放样:图1为填土路基,坡脚桩至中桩的距离D 应为: H m B D ?+=2 (1) 图2为挖方路堑,坡顶桩至中桩的距离D 为: H m s B D ?++=2 (2) 以上两式中: B 为路基宽度;m 为边坡率;H 为填挖高度;s 为路堑边沟顶宽。 以上是断面位于直线段时求算D 值的方法。若断面位于弯道上有加宽时,按上述方法求出

D值后,还应在加宽一侧的D值中加上加宽值。 沿横断面方向放出求得的坡脚(或坡顶)至中桩的距离,定出路基边坡。 图1 填土路基图2 挖方路堑(2)倾斜地段的边坡放样:在倾斜地段,边桩至中桩的平距随着地面坡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3,路基坡脚桩至中桩的距离D上、D 下分别为: () () 下 下 上 上 =h H m h H m B D - + - + = 2 B D 2(3) 如图4所示,路堑坡顶至中桩的距离D上、D下分别为: () () 下 下 上 上 = = h H m s B D h H m s D - + + - + + 2 2 B (4) 两式中:h上、h下分别为上、下侧坡脚(或坡顶)至中桩的高差。其中B、s和m为已知,故D上、D下随h上、h下变化而变化。由于边桩未定,所以h上、h下均为未知数。实际工作中,采用“逐点趋近法”,在现场边测边标定。如果结合图解法,则更为简便。

公路工程路基横断面边桩放样的几种方法

公路工程路基横断面边桩放样的几种方法 横断面边桩放样就是路基施工前,在地面上把路基轮廓表示出来,以确定路基施工范围,保证路基的正确施工。边桩的位置与路基的填挖高度、边坡率、排水方式、防护型式以及地形有关,放样时主要根据路基横断面设计图(或路基设计表)和路基中心填挖高度进行。由于设计与实际放样的路基中心位置和高程有一定的误差以及拆迁、伐树等人为影响,因此常根据路基中心实际填挖高度进行放样边桩。 一、根据路基中心填挖高度进行边桩放样 1.平坦地面的边桩放样。 (1)路堤放样。 如图1所示,H为中桩填筑高度,B为路基全宽,边坡率为l: ml和1:m2的高度分别为h 1、h2;b为护坡道宽,高为h3,边坡率为1:n2。则路堤坡脚至中桩的距离为: L1=B/2+m1×h1+nl×(H-h1) L2=B/2+b+m2×h2+n2×h3 (2)路堑放样。如图2所示,H为中桩填筑高度,B为路基全宽,第一层边坡率为l: ml厚度为hl变坡处碎落台宽为bl;第二层边坡率为1:m2厚度为h2,护坡道宽为b2,边沟顶宽为b3。则路堑坡顶至中桩的距离为: Ll=L2=B/2+b3+b2+m2×h2+bl+m1×h1 如果路堑边坡不止两处变坡,则应按各变坡层的厚度和边坡率计算路堑坡顶至中桩的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路堑坡脚处设有矮墙等防护,则上式不一定适用,应根据设计图纸对路堑坡脚处的宽度按设计进行调整得出新的计算式。同样路堤坡脚处设有重力式挡土墙、加筋挡土墙等防护,也应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调整。如遇曲线有加宽时,放样应在加宽一侧加上加宽值。对填方路基,为保证路基边缘压实度和修坡的需要,路基两侧设计时都要宽出至少20Cm,放样时须把此值加在L 1、L2xx。 根据以上计算的数据,沿横断面方向丈量或测距,即可放出路基边桩。 2.倾斜地面的边桩放样。倾斜地面上的边桩放样,在实际操作中常采用逐渐趋近法、边坡放样器法或坡脚尺法。 (1)逐渐趋近法。逐渐趋近法依据的原理是: 当某一点的设计高等于该点的地而高时,这一点就是所求的边桩。如图3所示。 其放样步骤如下: ①在横断面图上量取线路中心线点距边坡坡脚点B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L1;②在实地上由O点起,沿断面方向量取水平距离Ll定Bl,并用水准仪实测Bl点的高程,计算B1点的实测高程与O′点设计高程的高差 h1;③根据h1和其它设计数据计算出L′l=b/2+m×hl,然后将L′l与L1进行比较,若L′l>Ll,应将B1点向外移至B2点,反之应将B1点向内移;④丈量O点至B2点之间的水平距离L2,实测B2点高程,计算B2点的实测高程与O′点设计高程的高差h2,然后计算出L′2=b/2+m×h1,比较L′2与L2,若L′2>L2,应将B2点向外移至B点,反之向内移;⑤反复按上述方法操作,直到实量长度Li 与计算长度L′i相等为止,此时B点即为要放样的边桩。 这种方法比较繁,但在任何情况下均可使用,经过反复实践,便可运用自如。 (2)边坡放样器法。边坡放样器如图4所示,它是由一个扇形竖盘和一个标杆组成,竖盘可相对于标杆作上下移动和转动,在扇形竖盘上标有坡度标记。

路基横断面测量方法

1 引言 传统横断面测量方法有水准仪皮尺法、横断面仪法和经纬仪视距法等,简而言之就是根据地形的变化对与道路轴线方向相垂直的断面进行测量,其中直线段所测断面方向与道路中线方向垂直,而曲线路段与测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在对横断面测量以后,为计算道路工程土方量,我们紧接着就要绘制道路横断面图。在实际工作中,横断面图的绘制通常是采用手工在米格纸上按照一定比例用卡规和复式比例尺按照横向是距离、纵向是高程刺点,用小钢笔连接刺点绘制闭合图形。然后把每一个断面的横断面图分成若干个梯形用复式比例尺和卡规量出每一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计算出每一个梯形的面积,然后把所有的梯形面积相加才得到一个断面面积。 通常道路横断面施测要求每20m测一个断面。在地形变化较大的位置要加测横断面,这样每1km道路至少要绘制50多个横断面图。可见如果用传统的方法绘制一条50km的道路断面图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而且由于是手工绘制,修改起来很麻烦,在实际工作中返工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由此可见快速高效地绘制出道路横断面图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发现如果能对Auto CAD系统进行二次开发,运用AutoLISP语言和Visual LISP开发环境进行编程,创建Auto CAD的新命令或重新定义原有的标准命令,提供系统自动执行重复性的计算与绘图任务,此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这要求道路施工人员具备专业性很强的编程知识。在绘制了大量的横断面图后,笔者总结出一个非常便捷的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道路工程人员具备很强的编程知识,只要具备常规的Excel和Auto CAD知识,就可以自动、精确和快速绘制道路横断面图,并且此方法可以推广至重复性较强的绘图工作。下面以一个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2 对横断面数据的处理 2.1确定边桩位置和高程 倾斜地面高等级道路施工测量中的边桩定位一般用逐渐趋近法。该方法无论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都不能直接给出边桩位置,只能通过重复多次测量和计算,才能确定边桩的位置,这种方法的野外工作量较大。本文给出了由横断面测量数据直接计算中桩到边桩的水平距离和边桩高程的方法,利用这种新方法可一次性标定边桩位置(如图1所示)。 图1确定边桩位置和高程示意图 建立如图1所示坐标系,确定边桩也就是确定图中D的位置和高程,假设B、C点坐标分别为(X1,Y1)、C(X2,Y2)、边桩D坐标为(X,Y),因为B、A是所测原地面的两点,所以

路基边桩放样

渐进法路基中边桩放线 在铁路路基或是公路路基土方施工中,对于路基的填筑是整个路基施工中的主要工作;那么路基填筑时路基中边桩的控制在整个施工中是最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控制整个路基线路的方向,更控制整个路基的填挖方量,所以对与路基中边桩的控制牵涉整个施工的质量和投资。这里就自己个人现场工作心得对用渐进法放路基中边桩的方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渐进法 渐进法的原理是,先实测大概是设计某里程处S,且为大概边桩处的实地1点的高程H1,再看该里程处设计路肩顶标高H0,再看路基边坡坡率P和路肩半宽d,而后由: D=d+(H0-Hi ) ÷ P (i=1,2,…) (1) 得出S里程处第一次计算的路基半宽D1,有(S,D1)为坐标代入到(JZBJS)坐标反算程序中,计算出方位角FWJ和平距PJ,有FWJ和PJ找出该点2,再第二次实测2点的高程H2,(由于第一次所实测的H1只是大概的位置,其高程H1可能和要放的准确点的高程有一定的误差,故反复的用到H2…….,故称为渐进法)再将H2代入到(1)中计算出D2,对于地面高差很小,比较平整的,可直接有D2和D1相比较,确定出再有2点左右移动(D2-D1)即可定出该里程的一边桩;对于地面不平整高差较大的,还要继续将(S,D2)代入到(JZBJS)程序中,重复上述的步骤,反复计算才能确定。 二.实际操作过程 1. 带标高测的原理:一般我们在路基放线的时候,用的最多的就是自由设站方法,如果我们所用的后方交汇的两个控制点的标高都是准确的,那么我们直接控制后视棱镜的高度和仪器高,后方交汇所得的测站的标高就基本正确,或直接设站,架在有准确标高的控制点上也可;但当后方交汇的两个控制点最多只有一个有准确标高或直接设站时的控制点没有准确标高的时就得用带标高测方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后视镜最后架在一个有准确标高的控制点或水准点上,盘左,盘右两次瞄准棱镜中心,得竖直角VR1和VR2(设VR1小于VR2,理论上VR1+VR2=360,但实测的时候有误差,下面的介绍就是为了平这个误差),将两个角度的秒数相加得V,再与60秒相比较: 如V大于60秒:取A=(V-60)/2,将VR=VR1+A作为最终的竖直角; 如V小于60秒:直接取两个实测竖直角中小的那个(VR1)作为最终的竖直角VR; 利用公式: h=COS(VR)*SD+HI-LG (2) h:后视的有准确标高的控制点或水准点与测站点高差; VR:后视的最终竖直角; SD:测站点到后视点的斜距; HI:仪器高; LG:棱镜高; 如h为“+“说明测站点比后视点低,那么测站点的标高即为: 后视点标高-h

道路施工图组成、制图标准

道路施工图组成、制图标准 图纸组成 应按封面、扉页、目录、说明、材料总工程量、工程位置平面图、主体工程、次要工程排列。结合本院设计图纸组成为: 1图纸目录(图纸目录不应编入图号) 2设计说明(参照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3工程量汇总表 4区域位置图 5线路总平面布置图(含立交及线路复杂时用) 6(立交)道路线位图(线路简单时5、6合并) 7道路平面图 8道路纵断面图(辅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与主线纵断面不同时应单独绘制或在同一纵断面图上绘制) 9立交匝道纵断面图 10道路标准横断面图(主线不同路段标准横断面、匝道标准横断面) 11路拱曲线大样图(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12土方横断面图(含土、石方工程量表) 13交叉口接缝布置图(水泥混凝土路面) 14交叉口竖向设计图(水泥混凝土路面结合分块采用等高线加数字表示) 15路面结构图 16无障碍设施设计图 17接缝构造图(水泥混凝土路面) 18混凝土板补强设计图(水泥混凝土路面) 19特殊路基设计图(如软基处理工程量较大,宜另编目录,组成完整部分)20挡墙设计图 21其它附属设施设计图 22道路红线图 23交通标志、标线设计图(交通部分)

工程量汇总表 1 机动车道面积m2(不同类型分别统计,均注明厂拌) 沥青混凝土面积(水泥混凝土面积) 水泥稳定基层面积 2 非机动车道面积m2(不同类型分别统计) 沥青混凝土面积(注明厂拌) 水泥稳定基层面积 3 人行道面积m2(不同类型分别统计) 4 立道牙长度m (不同类型分别统计) 5 平道牙m (不同类型分别统计) 6 钢筋混凝土挡墙混凝土m3钢筋kg (T) 7 浆砌片石挡墙m3 8 排水沟长度m (不同类型分别统计) 9 边护防护m2(不同类型分别统计) 10 绿化面积m2指不含边坡防护绿化的道路绿化面积。 不含行道树 11 土石方工程量m3* 有条件应根据地质报告分别算出土、石 方量 * 对渔场、沟渠应注意其土方量的计算 * 根据地质报告,需进行换填处理的路段 的土石方量应单独算出,并单项列表 * 路口土方工程量 12 波形防撞护栏m 13 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m 14 防爬格栅护栏m 15 人行栏杆m 不同类型分别统计 16 拆迁工程量含道路、房屋、管线等其它设施,分类 单项计算 17 临时施工措施根据工程所需临时施工措施说明,并附 工程量

道路中边桩坐标计算

道路中边桩坐标计算 道路工程放样的主要工作包括:线路中线放样、路基施工放样、路面施工测量等内容。而线路线路中线是由直线与曲线组成的,直线的测设相对容易,故曲线测设是工程建筑物放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线路而言,由于受地形、地物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限制,线路总是不断从一个方向转到另一个方向。这时,为了使车辆平稳、安全地运行,必须使用曲线连接。这种在平面内连接不同线路方向的曲线,称为平面曲线,简称平曲线。 平面曲线按其半径的不同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圆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处处相等。缓和曲线是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前设置的曲率半径连续渐变的一段过渡曲线;缓和曲线上任意一点曲率半径处处在变化。当缓和曲线作为直线与圆曲线之间的介曲线时,其半径变化范围自无穷大至圆曲线半径R ,若用以连接半径为R1和R2的圆曲线时,缓和曲线的半径便自R1向R2过渡。 按曲线的连接方式不同,可分为: a 、单圆曲线,亦称为单曲线,即具有单一半径的曲线 b 、复曲线,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曲线连接而成的曲线 c 、反向曲线,由两个不同方向的曲线连接而成的曲线 d 、回头曲线,由于山区线路工程展现需要,其转向角接近或超过180度的曲线 e 、螺旋线,线路转向角达360度曲线 f 、竖曲线,连接不同坡度的曲线,竖曲线有凹形和凸形两种,顶点在曲线之上的为凸形竖曲线,反之为凹形竖曲线。 2.2 平面曲线放样数据计算基本公式 2.2.1 缓和曲线基本公式 1、缓和曲线具有的特征是曲线上任意点的曲率半径与该点至起点的曲线长成反比。如图2.1所示,设缓和曲线上任一点P 的半径为ρ,该点至起点的曲线长为l ,则回旋线的基本公式为: h L R l A l A l C ?=?== =ρρ22 (2-1) 式中,2 A 为常数,ρ为缓和曲线参数,表示缓和曲线半径的变化率。 图 2.1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

道路工程路基边桩放样方法[1]

道路工程路基边桩放样方法 (杨超 05铁工 18号) 摘要:本文通过对道路工程线路中线和路基边桩关系的分析,总结出一种更精确、更快捷、更方便的路基边桩放样方法——极坐标法。 关键词:路基边桩极坐标法放样 1 引言 道路工程施工中,尤其是深路堑、施工,为了保证线路各部结构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更好地掌握和控制工程施工数量,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地检查、监控线路中线和开挖(填筑)边线,内、外业工作量极大。近年来,工程施工大多采用项目法管理,人员精简,每个技术人员除了本职的技术工作外,还要参与大量的管理工作。因此,如何使技术人员从繁重的测量放样工作中解脱出来,成了项目法管理实施中的一大课题。 道路工程线路平面总是由直线和曲线所组成。曲线按其半径的不同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在我国,道路工程大多采用螺旋线作为缓和曲线。本文通过对按这种线型设计的线路中线与路基边桩关系的分析,寻求一种更精确、更快捷、更方便的边桩放样方法,使技术人员既可以有效、有力地控制施工现场,又可以更多地参与项目管理工作。 2 传统的路基边桩放样方法 由于测量仪器等的限制,以前放样路基边桩大多采用如下的方法:首先用切线支距法或偏角法等定出线路中线里程桩;其次是在每个里程桩上置镜拨其断面方向(即法线方向)放样出路基边桩;然后抄平、移桩。这种放样方法最大的弊病在于放样误差会不断累积,尤其是长大曲线,曲线的闭合差往往会很大,因此施工时不得不采用分段的方法进行测设。此外,工序繁琐,外业工作量大,需要人员多,而且对施工现场干扰很大。显然,这种路基边桩放样方法不但与现代施工“快而准”的要求很不相符,而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已广泛应用于施工现场的先进仪器设备,如半站型电子速测仪和全站仪等功能的发挥。 3 路基边桩放样方法的改进 半站型电子速测仪、全站仪等先进测距仪器和 CASIO可编程计算器、PC-E500电子手簿及南方仪器公司新近推出的测绘通(SPDA,掌上电脑)等先进袖珍型计算机在施工现场的广泛应用,使得极坐标法放样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为路基边桩放样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前提条件。 路基边桩点是从线路中线点沿其横断面方向量取一定的距离得到的点位。在一定的坐标系中,线路中线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各种曲线坐标公式求得,路基边桩点与中线的距离可以根据路基设计资料计算,因此,只要能求出该坐标系中线路横断面方向的方位角,利用极坐标公式就可以求出路基边桩的坐标值(X,Y),然后通过极坐标反算得到其与任意已知坐标点的位置关系(极角和极距),据此即可在任意点上直接放样出路基边桩的桩位。 3.1 施工坐标系 为实用方便,以曲线直缓点(ZH点)为原点,过ZH点的缓和曲线切线为X轴正方向,ZH点上缓和曲线的半径为Y轴正方向建立施工坐标系(即曲线坐标系)。在实际应用中,可利用坐标转换(平移、旋转)得到特定的施工坐标系。 3.2 线路中线点坐标 线路中线点的坐标计算公式在各种专业书中都有详细的推导,为实际使用和编程方便,这里作适当的变换和转化。 3.3 断面方向的方位角(圆心方向)

公路横断面的组成

第一节公路横断面的组成 公路中线的法线方向剖面图称为公路横断面图,简称横断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与横断面地面线所围成的图形。在横断面上的内容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边坡、边沟、截水沟、护坡道以及专门设计的取土坑、弃土堆、环境保护等设施,各部分的位置、名称如图1-4-1所示。 横断面设计是路线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纵断面设计、平面设计相互影响,所以在设计中应对平、纵、横三个方面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反复比较和调整后,才能达到各元素之间的协调一致,做到组成合理、用地节省、工程经济和有利于环境保护。 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横断面的形式,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和尺寸以及路基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路拱、路面结构和厚度、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超高、加宽、平面视距等在本教材的有关章节中介绍。 一、路基标准横断面 路基标准横断面是交通部根据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通行能力和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按公路等级、断面的类型、路线所处地形规定的路基横断面各组成部分横向尺寸的行业标准。各级公路的路基标准横断面如图1-4-2所示。

1.横断面分类。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类。上下行的公路的横断面由一个路基形成称为整体式;由两个路基分别独立形成为分离式,整体式横断面上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分离式的断面没有个中间带,其他部分和整体式断面相同。 二、三、四级公路采用整体式断面,不设中间带,它的组成包括行车道、路肩、错车道等,如图1-4-l所示。 2.路基宽度 路基宽度是指在一个横断面上两路肩外缘之间的宽度,一般是指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当没有中间带、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错车道时,应包括在路基宽度内,《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各级公路的路基宽度如表1-4-1。 一般情况下应采用表1-4-1中的一般值,有条件时还可适当增加硬路肩和路基宽度,以利交通组织和日后交通量增加时拓宽行车道。只有在受地形或特困和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在局部路段才能使用变化值,且不宜太长,以免影响全路的使用质量。四级公路一般采用3.5m的行车道和6.5m 的路基;当交通量较大时,可采用6.0m的行车道和7.0m的路基;当交通量很小或工程特别艰巨的路段,可采用4.5m的路基和3.5m的单车道,但必须设置错车道。 3.行车道 (1)行车道的功能 行车道为车辆行驶提供通行条件,行车道的宽度和路面状况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公路的通行能力,行车道过窄会使不同车道之间的横向间距不足,车辆的横向干扰增加,平均速度和通行能力下降: (2)车道数

路基边桩与边坡的放样

路基边桩与边坡得放样 一、路基边桩得放样 放样路基边桩就就是在地面上将每一个横断面得道路边坡线与地面得交点,用木桩标定出来。边桩得位置由两侧边桩至中桩得水平距离来确定。常用得边桩放样方法如下: 1、图解法 就就是直接在横断面图上量取中桩至边桩得平距,然后在实地用钢尺沿横断面方向将边桩丈量并标定出来。在填挖土石方不大时,使 用此法较多。 2.解析法 就就是根据路基填挖高度、边坡率、路基宽度与横断面地形情况,先计算出路基中心桩至边桩得距离,然后在实地沿横断面方向按距离将边桩放出来。具体方法按下述两种情况进行: (1)平坦地段得边桩放样:图1为填土路基,坡脚桩至中桩得距离D应为: (1) 图2为挖方路堑,坡顶桩至中桩得距离D为: (2) 以上两式中: B为路基宽度;m为边坡率;H为填挖高度;s为路堑边沟顶宽。 以上就是断面位于直线段时求算D值得方法。若断面位于弯道上有加宽时,按上述方法求出D值后,还应在加宽一侧得D值中加上加

宽值。 沿横断面方向放出求得得坡脚(或坡顶)至中桩得距离,定出路基边坡。 图1填土路基图2 挖方路堑 (2)倾斜地段得边坡放样:在倾斜地段,边桩至中桩得平距随着地面坡度得变化而变化。如图3,路基坡脚桩至中桩得距离D上、D下分别为: (3) 如图4所示,路堑坡顶至中桩得距离D上、D下分别为: (4) 两式中:h上、h下分别为上、下侧坡脚(或坡顶)至中桩得高差。其中B、s与m为已知,故D上、D下随h上、h下变化而变化。由于边桩未定,所以h上、h下均为未知数。实际工作中,采用“逐点趋近法”,在现场边测边标定。如果结合图解法,则更为简便。

图3斜坡上路堤图4 斜坡上路堑二、路基边坡得放样 在放样出边桩后,为了保证填、挖得边坡达到设计要求,还应把设计得边坡在实地标定出来,以方便施工。 1.用竹杆、绳索放样边坡:如图5所示,O为中桩,A、B为边坡,CD为路基宽度。放样时在C、D处竖立竹杆,于高度等于中桩填土高度H处C′、D′两点用绳索连接,同时由C′、D′用绳索连接到边桩A、B上。 当路堤填土不高时,可一次挂线。当填土较高时,如图6时可分层挂线。 2.用边坡样板放样边坡:施工前按照设计边坡制作好边坡样板,施工时,按照边坡样板进行放样。 (1)用活动边坡尺放样边坡:作法如图7所示,当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边坡尺得斜边所指示得坡度正好为设计边坡坡度,可依此来指示与检核路堤得填筑与路堑得开挖。 (2)用固定边坡样板放样边坡:如图8所示,在开挖路堑时,于坡顶桩外侧按设计坡度设立固定样板,施工时可随时指示并检核开挖与修筑情况。 图5用竹杆、绳索放边坡图6分层挂线放边坡

任务五 边桩放样

任务五 边桩放样 路基开工前,应根据路线中桩、路基横断面图和路基设计表进行放样工作。路基放样的目的就是在原地面上标定出路基边缘、路堤坡脚及路堑顶、边沟、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以便定出路基轮廓,方便施工。 一、路基边桩的放样 路基边桩放样就是用桩在地面上标出每一个断面的路基两侧边坡与地面线的交点,作为施工的 依据。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图解法 图解法是直接在横断面图上量取中桩至左右两侧边坡与地面线交点的距离,然后到实地用皮尺测定位置,定出边桩,如图1-4- 1所示。 边桩断面控制桩 中桩 边桩 断面控制桩 图1-4-1 图解法边桩放样 如果水平距离较长,地面坡度大时可采用抬杆法分段丈量。为避免边桩在施工中毁坏、丢失,可在边桩外数米处的横断面方向线上加钉断面控制桩,并注明距边桩的距离。图解法的精度依赖于原横断面测量的准确程度,在平原、填挖量不大的低等级公路可适用。 2.解析法 解析法是根据路基设计的填挖高度、边坡坡度、路基宽度和横断面的地形情况,先计算出路基 知识目标: 1、了解路基边桩放样的目的。 2、能描述边桩放样的方法。 技能目标: 能实施边桩放样

中心桩至边桩的距离,然后到实地沿横断面方向量出中心桩至边桩的距离,从而定出路基边桩位置的方法。此法比图解法精度高,主要用于公路地形平坦或地面横坡较均匀一致地段的路基横断面边桩放样。 (1)平坦地段路基边桩的放样 如图1-4-2所示,当地面平坦时,可根据路基宽度、填挖高度及边坡率按下式计算路基中桩至边桩的距离。 路堤: mH B l += 2 (1-4-1) 路堑: mH B l += 2 1 (1-4-2) 式中:l ——路线中桩至边桩的距离,m ; B ——路基设计宽度,m ; 1B ——路基与两侧边沟宽度之和,m ; m ——边坡坡率; H ——路基中心设计填挖高度,m 。 按求得的值l 用皮尺从中桩开始顺横断面左、右方向各量l 距离定出两侧边桩。 a) b) 图1-4-2平坦地段解析法边桩放样 a )路堤; b )路堑 (2)坡地上边桩的放样 在有横坡的地面上放边桩,其中桩距两侧边桩距离不等,如图1-4-3所示。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