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学自然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案

科教版小学自然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案
科教版小学自然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案

亲近大自然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自然景观的大幅照片,知道大自然是由天空、陆地、湖泊、雪山、森林、

草原等组成的,大自然是美丽的、可爱的。

2、通过地貌、风、闪电、彗星、火山喷发、动物、植物等一幅副小图片的欣赏,知道

种种自然现象都是本学科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本学科的兴趣。

3、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初步产生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热爱大自然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自然课。自然课可有趣啦,它是专门研究大自然的。(板书“大自然”,领读几遍。)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大自然。

讲述:灿烂的太阳、蓝蓝的天空、起伏的山脉、美丽的田野、广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奔腾的江水、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千姿百态的鱼虫鸟兽、变幻万

千的气象……这一切就构成了美丽的大自然。(在原板书前加写“美丽的”)

我们就生活在大自然中,也就成了它的一部分。

(讲述时可出示大自然的挂图或幻灯片,边看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仿佛把学生带到自然界里一样。)

2.指导学生认识自然课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讲述:大自然中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科学知识。比如,蚕的一生是怎样的?鱼的肚皮为什么是白色的?天空中为什么会有雷电的现象?月亮上到底是什么样

子?……在今后的自然课里,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科学知识,研究大自然的秘密。

3.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自然课的兴趣,了解自然课的学习方法。

(1)分组观察实验。(每组准备一个用透明玻璃瓶装好捉来的壁虎)

①讲述观察方法及要求。

壁虎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小动物,今天我们来观察观察壁虎的脚趾是什么样子?

首先要整体观察壁虎的脚趾,然后再观察趾面有什么?趾下有什么?观察时要

认真、要仔细。

②进行观察。(老师巡视)

③汇报。

④教师小结:壁虎的脚趾粗大,趾下的皮肤形成很多横褶,能起吸盘的作用,所

以在直立墙壁上爬行,不掉下来。

(2)演示实验。(老师演示,学生观察。)

在玻璃杯里装满水,把一块硬纸片盖在杯口上,杯中不要有气泡,用一只手

按住,另一只手托住杯子底部,把杯子倒过来,放开按住硬纸片的手,纸片

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

4.总结

这节课我们做的实验和观察小壁虎的实验很有趣吧!将来在自然课上你们会亲自做许多小实验,老师还会带你们搞很多有趣的活动,看教科书第8页(逐项简单讲解),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会学到许多科学知识的,将来好为祖国做贡献

教后感:

第一节自然课,我本不知道该如何上,但学生的积极让我有些感动,或许我在大孩子里的时间太久了。不过虽然学生很积极,但好像有些混乱的回答总是偏离主题,是不是他们的理解能力的问题呢?

第一单元认识你我他

单元目标:

1.知道人是各不相同的,有性别、年龄、外部特征和个人能力等方面的不同点,初步

体验人的多样性。

2.知道人的身体结构有共同特点,认识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初步形成观察、比较、分类与表达的能力。

4.懂得爱护身体,珍爱生命。

第一课时不同的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周围有许多人,人有性别、年龄、种族的不同。

2.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了解上海建设的成就,产生自豪感,培养学生热诚迎宾的态度。

3.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人的身份、职业的不同。

4.通过活动,提醒学生关爱家人。

5.能够根据人的不同点对人群进行简单的分类;

6.通过活动,形成“大家都是朋友”的观念,与他人友好相处。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人的特点

教学难点:给国际儿童夏令营的儿童进行分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二、活动过程:

教后感:

第二课时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人外部器官的未知及名称

发现人的身高、体重、胸围、手大小、指纹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过程与方法:学会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学会交流和合作

能找到人体结果的相同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人外部特征的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认识人体外在部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观察P28图片,认识人体外部的基本组成

记住名称

情景:一学生做模特,个别学生指出基本外部组成

教师:评价

学生:观察P9

完成任务头部器官补充完整

学生:完成在活动作业中自己手的描绘

教师:我们人有那么多的相同点,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分组讨论

交流

教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试一试

学生:交流使用工具的方法

教师:人体有些不同比较明显,有些不同不太明显,如指纹。看看大家的指纹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在活动册上印下自己的指纹,并和同桌进行比较

教师:回家后继续找寻人体外部特征方面席位的差别。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看谁本领大

教学目标:

1、认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和能力。

2、通过游戏,进一步认识到人身体各部分都有独特的功能,都要好好保护

3、通过比较,认识到各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

4、通过活动,提高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身体各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功能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和记录个人能力

教学器材:

米尺、视力表、长布条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二、活动过程:

第二单元认识物体

单元目标:

1.知道耳、眼、鼻、舌、皮肤是人的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认识事物。

2.能选择合适的感官认识物体的某些特点;能综合运用感官人体物体,体会当合适的

感觉一起工作时,就会形成正确的感觉。

3.学习有序观察的方法。

4.注意运用感官的安全性,初步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习惯,初步具有认真仔细,实

第一课时喜爱的食品教学目标:

3、知道辨别气味用鼻子,能用正确的方法闻气味。

4、知道辨别味道用舌头,并且在品尝时注意食品卫生。教学重点:运用嗅觉和味觉进行观察和分辨食物

教学难点:嗅觉和味觉的共同

教学课时:

一课时

第二课时喜欢的玩具

教学目标:

1、知道五官是认识事物的工具。

2、懂得用眼睛看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用耳朵听物体发出的声音,用手摸感

觉物体的软硬,表面光滑或粗糙,轻重。

3、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视觉、听觉、触觉的功能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后感:

第三课时猜一猜

活动目标:

1、能选择合适的感官来认识物体的某些特征。

2、能综合运用感官认识物体,体会运用合适的感官一起工作,就会形成正确的感觉。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感官综合观察

教学难点:用感官综合观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第三单元丰富多彩的植物

单元目标:

1、认识身边的一些常见植物,感知植物的多样性。

2、初步知道常见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不同植物的相应部分是各种各样的。

3、提高抓住植物外部显著特征进行观察和表达观察结果的能力。

4、体会植物对人类衣食住行的重要性,提高爱护植物的意识。

第一课时.身边的植物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和观察了解身边大致有哪些植物;

2.了解植物的大致情况(颜色、形态等);

教学重点:

观察植物的显著特征,认识身边的一些植物

教学难点:

画出一些植物的显著特征

教学课时:

一课时

1.培养学生保护绿化热爱自然的情感。

2.活动设计:

活动一:观察植物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和观察了解身边大致有哪些植物;

2.了解植物的大致情况(颜色、形态等);

活动器材:常见植物;

活动二:画出最喜欢的植物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画出自己喜欢的植物。

活动器材:常见植物、彩色笔;

活动三:选一株植物加以关心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绿化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器材:常见植物

三.活动过程:

第二课时.植物的各部分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将凤仙花分部分,比较不同植物的各部分。

2.知道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是多种多样的。

3.通过猜花游戏,巩固学生对各种花特征的认识。

教学重点:

比较不同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不同

教学难点:

对植物根的观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将凤仙花分部分

活动目标:通过将凤仙花分部分,知道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活动器材:凤仙花的图片;

活动二:比较不同植物的各部分

活动目标:比较不同植物的各部分,知道每一部分又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器材:各种植物的图片;

活动三:游戏:猜花

活动目标:通过猜花游戏,巩固学生对各种花特征的认识。

活动器材:各种植物的实物;

三.活动过程:

教后感:

第三课时.形形色色的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知道叶的多样性,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叶子;

2.通过想象叶的形状和记录分析表格,培养学生记录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彼岸奇偶叶、发现叶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比较不同形状叶的大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记录叶片的颜色和想象叶片的形状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知道叶的多样性,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叶子;

2.通过想象叶的形状,培养学生记录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器材:各种植物的叶片、彩色笔;

活动二:比较叶片的大小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知道叶的多样性,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叶子;

2.通过记录分析表格,培养学生记录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器材:叶片、方格纸;

三.活动过程:

第四课时.植物与我们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整理资料、染线、介绍李时珍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植物对人类衣食住行的重要性。

2.活动中增强正确适当利用植物造福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我们通常吃植物的哪个部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活动设计:

活动一:有些植物可以吃

活动目标:通过资料,让学生了解一些我们吃的植物的生长的情况。

活动二:染线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可以染色。

活动器材:植物、脱脂棉线;

活动三:竹子全身都是宝

活动目标: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使学生体会到植物对人类衣食住行的重要性。

活动四:李时珍的故事

活动目标:通过介绍,了解李时珍的故事,并增强正确适当利用植物造福人类的意识。三.活动过程:

第四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

单元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显著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2、提高细心观察、比较、分类与表达的能力。

3、激发探究动物的兴趣,树立爱护动物,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 【科学概念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 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学生可能会说:

“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 1.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 2. 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 3. 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 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 允许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 四、种一棵植物 1.出示自己带来的一些植物,例如胡萝卜、小葱、绿萝枝条、大蒜、多肉植物的叶片、小苗、种子等,并出示植物的两种种植方式(土培和水培),分别介绍这些植物适合种在土里还是种在水里。教师适当演示。 2.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种植材料,包括花盆、土、小铲子等园艺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植物,回家种植。 3.选择的植物可以让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第1周”中画好,这样便于指导。学生对种植后如何照顾植物可能并不熟悉,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土培植物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水培植物需要换水,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更合适等,都要做详细的说明。种养活动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可以打印《致家长的一封信》,附上要求和种养方法, 发给学生家长,希望家长提供帮助,使学生能更好地照顾植物。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五、作业设计 塑料花是植物吗?说说理由。

2020科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科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学期 期末测试卷 (时间:40分钟总分:100 分)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 ________ 一、填空题 1.我知道,找出水和牛奶的相同与不同,就是在(_______)。 2.将“能“”不能“”溶解"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妈妈把二勺白糖放在水杯里,又往杯里倒了一些热水,杯里的白糖立刻不见了,我喝了一小口,杯里的水甜甜的。妈妈告诉我,白糖________被水________。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5粒小石子放在水杯里,也往杯里倒了一些热水,可是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我发现小石子还在水底,没有变化。我对妈妈说,小石子________被水________。 3.观察蜗牛要先用(____________)观察,再用(_____________)观察。 4.蜗牛生活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为了发现物体的特征,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比较。 6.动物的种类有很多,它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如鲸鱼生活在(______);马生活在(________);企鹅生活在(_____)等等。 7.生活中需要水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同样大小的棉花和铁块,(______)比(______)重。 9.水是(____),空气是(____)。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10.到校园里寻找动物要带(_________)。 11.校园里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 12.给蜗牛建造家的时候一定要()。 A.喷杀虫剂 B.避免阳光直射 C.加很多水 13.蜗牛是用()来爬行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知识整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知识整理 目录 第一单元 名词解释 (2) 根 (2) 茎 (2) 叶 (2) 科学概念 (2) 第二单元 (2) 名词解释 (2) 观察 (2) 比较 (2) 猜想 (2) 预测 (2) 测量 (2) 距离 (3) 拃 (3) 科学概念 (3)

第一单元 名词解释 根: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 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 茎:植物体的一部分.由胚芽发展而成.下部和根连接.上部一般都生有叶、花 和果实。茎能输送水、无机盐和养料到植物体的各部分去.并有贮存养料和支持枝、叶、花、果实等生长的作用。常见的有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甸甸茎等。 叶: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通常由叶片和叶柄组成.通称叶子。 科学概念 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第二单元 名词解释 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以视觉为主. 与其他感觉融为一体的综合感知。 比较:对比同类事物的异同。 猜想:比预测更随意.通常凭以往的经验做出判断。 预测:综合以前的经验及当下的观察做出判断。 测量:按照某种标准使用工具来观察,并且使用数据对事物做出量化描述。

距离:(两物体)在空间上相隔或间隔的长度。 拃:张开的手的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 。 科学概念 1.观察中有比较;比较需要公平:测量使比较的结果更准确。 2.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3.确定起点和终点、测量单位首尾相连是测量的要素。 4.非标准单位的测量工具导致测量结果的多样性。 5.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有助于信息的交流。 6.有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更方便测量长的物体。 7.尺子是世界通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统一测量标准的产物。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一下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下《动物》单元的第一课。从本课开始,教材将引领学生走进观察与认识动物 世界的大门。上学期《植物》单元学习中积累的观察、记录、描述等能力,为《动物》单元 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为单元起始课,教材从学生所熟悉的“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话题引出学习对象, 同时也担负着了解学生前概念的任务。通过让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关于动物的认识说出来,同时通过对多种动物的列举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动物的多 样性。“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教材中这段话指向对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通过语言、图示的描述,使学生对不同动物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 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记录的能力。通过多种动物的比较,引导学生描述出动物 都有生命、会运动、需要吃食物、能繁殖、会生长、需要空气等共同特征。最后,通过动物 与玩具熊的比较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在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同时, 指向“动物是生物,是有生命的”这一单元核心概念。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动物可以说有着极大的兴趣,从电视、书本、家长讲解、动物园等各种 渠道都耳濡目染,所以如何利用这种浓厚的兴趣发挥到对动物的有序观察研究中去,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思考的。在认知上,学生对动物的生长、运动、进食、呼吸、繁殖等有一 定的认识,但比较零碎,会认为相互之间没有关联。在技能上,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 程的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表达的准确性上仍然欠缺。而动物更加复杂多样的外部特征及“会运动”的特征,使学生在观察和描述时会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教师对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需要更加细致,以便帮助学生进行观察、描述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能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最新科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题

一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下面哪一种不是动物() A.蚯蚓 B.蜗牛 C.玩具熊 2.空气是() A.液体 B.有颜色的 C.无处不在的 3.红糖块加入水中“消失了”,是什么现象() A.溶解 B.融化 C .挥发 4.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常用的方法是() A.称量 B.预测 C.掂量 5.鲫鱼的呼吸器官是() A.鳍 B.肺 C.鰓 二、判一判。(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我们可以从颜色、形状去描述物体的特征() 2.到校园里观察动物时,可以随意毁坏它们的家。() 3.有生命是动物的共同特征。() 4.蚂蚁有头、胸、腹,胸上有三对足,是昆虫。() 三、连一连。(共35分) 1、将动物和名称连起来(15分) 蚯蚓麻雀蜗牛 2、将制作盐水的顺序连一连(20分)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四、给物体分类(填序号)。(共10分) ① ② ③

五、说一说怎样给动物建一个家。(可以写拼音,也可以画一画)(5分)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最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3.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4.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

猜它是什么吗?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教科版最新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后面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 “物体”单元下设: 1.发现物体的特征 2.谁轻谁重 3.认识物体的形状 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 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 3.观察一种动物 4.给动物建个家 5.观察鱼 6.给动物分类2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 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动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具体说明如下: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 (3)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主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 (4)拓展板块: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活动建议,以便他们在课外开展进一步的探究,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及其他新的情境,或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进行联系。 三、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①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厚薄、表面粗糙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②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他们进行分类。③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的特征。④植物会生长和死亡。⑤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①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②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③尝试以图标的形式组织信息。④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①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②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③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④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 【科学概念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

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学生可能会说:“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 1.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 2. 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 3. 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 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 允许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 四、种一棵植物 1.出示自己带来的一些植物,例如胡萝卜、小葱、绿萝枝条、大蒜、多肉植物的叶片、小苗、种子等,并出示植物的两种种植方式(土培和水培),分别介绍这些植物适合种在土里还是种在水里。教师适当演示。 2.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种植材料,包括花盆、土、小铲子等园艺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植物,回家种植。 3.选择的植物可以让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第1周”中画好,这样便于指导。学生对种植后如何照顾植物可能并不熟悉,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土培植物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水培植物需要换水,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更合适等,都要做详细的说明。种养活动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可以打印《致家长的一封信》,附上要求和种养方法, 发给学生家长,希望家长提供帮助,使学生能更好地照顾植物。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五、作业设计 塑料花是植物吗?说说理由。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起讫日期单元教学内容 1 8.31-9.1 1 始业教育(科学第一课) 2 9.4-9.8 一1我们知道的植物 3 9.11-9.15 一2观察一棵植物 4 9.18-9.22 机动 5 9.25-9.30 一3观察叶 6 国庆节机动 7 10.9-10.13 一4这是谁的叶 8 10.16-10.20 一5植物是“活”的吗 9 10.23-10.27 一6校园里的植物 10 10.30-11.3 机动 11 11.6-11.10 二1在观察中比较 12 11.13-11.17 二2起点和终点 13 11.20-11.24 二3用手来测量 14 11.27-12.1 二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15 12.4-12.8 二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16 12.11-12.15 二6做一个测量纸带 17 12.18-12.22 二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18 12.25-12.29 机动 19 1.2-1.5 总结评价

教学计划 全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素质发展目标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本册教科书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我们认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主题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为此,教材慎重地选择了这两个单元作为开篇,作为小学一年级起始科学课的教学内容。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活动类型在教学设计中应得到系统运用。一年级的活动设计也不例外,并且应该担负起培养小学生科学学习习惯的任务。因此,我们除引导学生用感官观察外,特别强调了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个人记录和班级记录),强调了要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强调了展示证据的重要,强调了同伴合作和交流的意义,注意提醒孩子们形成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行为,注意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和深入思考的习惯。一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将是充满魅力和挑战的。只要肯于钻研,你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许多新的理解和认识,也将体验到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的重大责任和内心的快乐! 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他们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不考虑事物的意义而死记硬背。所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我们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把《科学》课准备充分,激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 1、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橡皮、文具盒、桌子、电视、空凋、黑板……等等。 2、主要的观察方法: ①看:颜色、形状、大小、是否透明、是否流动 闻:气味 手:摸一摸粗糙程度、掂一掂轻重 ②对比观察(两个物体进行比较和观察) 3、比较物体轻重 步骤: (1)先预测 (2)掂一掂(用手掂量) (3)称一称(用简易天平称量) 要求: (1)将所有物体两两组合 (2)简易天平左端放称量的物体,右端放标准物 (3)标准物可选用较小、较轻的回形针。称量时,标准物要一个一个的放到天平里。 (4)实验结束后,数一数称量每个物体时所需要的回形针个数,然后根据回形针的数量就能比较出几个物体的轻重了。 4、比较物体轻重时,用称量的方法会更科学、更准确。 5、大小和形状都相同的两个碗,为什么轻重不一样?(材料不同)材料、形状都一样的橡皮,为什么轻重也不一样?(大小不同) 6、物体的形状不同,它所占据的空间大小也会不同。 7、将下列物体分别平铺一层在盒子中,有哪些摆放的方法?哪种方法装的数量更多? (1)小立方体和乒乓球每个面的形状都相同,所以它们在盒子中只有一种摆放方式。 (2)螺母和橡皮每个面的形状不相同,所以它们在盒子中有多种摆放方式,并且螺母和橡皮立着放的数量会比横着放的数量更多。 8、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根据物体不同的特征给物体分类,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9、根据不同的特征给以下物体进行分类: 分类要求: (1)不遗漏(2)不重复 (3)对于某项特征明显突出的物体,分类时绝不可以出错! (比如:按“软硬”分类时,玻璃珠、木块、塑料块、螺母等物体是比较明显“较硬”的物体,它们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大;泡沫块、塑料杯、纸片等是比较明显“较软”的物体,受个人因素影响也不大,所以这7个物体在分类时绝不能出错!而剩下的乒乓球、橡皮,由于个人感受差异较大,因此产生的结果会有所不同,所以这两种物体可以自由分类,不做强制要求。)注:分类时,为了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在确定分类标准时,尽量选择分类界限明晰的标准来进行分类!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 第1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是小学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观察一个物体;2.对比观察两个物体。通过这两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物体具有颜色、形状、气味、粗糙程度、轻重等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后面学习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教材中观察的这些物体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这一课将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感官和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来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分析】 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比如,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如何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初始阶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另外,一年级小学生在行为能力上比较弱,课堂上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较弱。因此,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点】 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教学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

广东科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复习题及答案三

广东科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及答案三 湖北省云梦县倒店乡高铺小学 一、填空题。 1、不能闻或尝未知的液体,确保卫生和安全。 2、制作水果船时,挖掉的果肉越多,水果船能装的货物越多。 3、秋季时,我们能在学校观察到的小动物有蜗牛、蝗虫、青蛙等。 4、液体体积的单位是升毫升千克克等。 5、空气流动形成风。生活中炊烟、旗子、纸条等在风中飘扬说明空气是存在。 6、早上树林里的空气清新,我们每天早上都能感受到。 7、像石头、木头这样,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的物体叫做固体;像空气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的叫气体;像水一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跟水一样的物体还有油、酒、白醋等。 8、校园里的植物多种多样,当我们带着目的去观察植物的时候,可以用的观察方法有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等方法来观察一棵树。 9,身体软软的,头上有两对触角,用腹足爬行。 10、通过观察,我认为水的味道是无味道,水的气味是无气味,水的颜色是无颜色、水的形状是无形状、会流动的液体。 11、将干海绵装入水里,用力挤一挤,能看到水流出现象。 二、选择题。 (1)苹果放在水里是 A 。A、沉B、浮C、不沉不浮 (2)常见的纸张有:铜版纸、 A 、白底白板纸、灰底白板纸、牛皮纸、双胶纸、卫生纸、新闻纸及各类艺术纸等。 A白纸B手 C 空气 (3)纤维越粗吸水性越A,纤维越光滑吸水性越 B 。 A强B差 (4)一杯水大约是 C 毫升。

A、10毫升 B、2000毫升 C、340毫升 (5)蜗牛背上有一个硬壳,从小到大这个壳是 B 。 A、不能长大 B、慢慢长大 C、小时候有,大时候没有 (6)和蚂蚁属于同一类的动物是 A 。 A、蜗牛 B、螳螂 C、蜈蚣 (7)水的特点有 B 。 A、白色 B、无色 C、半透明 (8)下列液体中流动速度最快的是A A、纯净水 B、油 C、胶水 (9)蜗牛喜欢吃下面哪些食物? C A. 肉 B.饼干 C.蔬菜 (10)下列材料的吸水性最好的是A。 A、木片 B、金属片 C、塑料片 (11)把一小片纸撕开,我们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 B A. 纸浆 B.纸纤维 C.塑料 (12)狗尾草和小猫都属于 B ,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A、植物 B、生物 C、动物 (13)我们用过的废纸,应该尽可能B,利于保护环境。 A、焚烧 B、回收 C、在垃圾场填埋 三、判断题。 1、在水中轻的物体一定漂浮,重的物体一定沉底。(×) 2、干砖放在水里有气泡冒出,说明水里有空气。(√) 3、空气很轻,是没有重量的。(×) 4、铁铜制的物品放在水里一定沉(×) 5、造纸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