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分课练习(人教版必修三)

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分课练习(人教版必修三)
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分课练习(人教版必修三)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知识框架

●训练平台

一、单项选择题

1.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每一种动物都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这表明色诺芬

A .否定神的存在

B .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

C .宣扬唯物主义思想

D .主张将神人性化

2.智者学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古代希腊奴隶制城邦文明发展的结果

B.自然哲学家自觉转向对人的研究

C.自然哲学家认为研究宇宙没有意义

D.自然哲学家热衷于考察社会

3.“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材料说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知识即美德

C .认识你自己

D .可贵的理论认识

4.“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的主要意义在于

A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B .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人是万物 的尺度”

背景:民主政治的发展,人的地位提高

研究对象:

主张: ,否定神的意志,提出“ ”;

强调自由,反对迷信制度、法律和道德以人为尺度。 “美德即知识” 背景: 时代雅典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为挽救城邦制度 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意义: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体现,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柏拉图和

亚里士多德 主张:在 中根据人的智慧品德进行社会分工。 柏拉图

意义: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为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____ 是

最高级的。

C.代表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D.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 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重视

A.对人类社会的研究 B.对自然界的研究

C.对人的伦理道德的探讨 D.对人性的研究

6. 下面是古希腊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与他的学生的对话

师:欺诈是正义还是不正义呢?生:当然是不正义。

师:假如他是在作战的时候欺骗敌人了呢?生:那是正义的行为。

师:你是说欺骗敌人是正义的,欺骗朋友就不正义。生:我是这意思。

师:如果一位将军为提高士气而谎称援军马上就到了呢?生:那也是正义的

师:刚才你不是说欺骗朋友就不正义吗?生:老师,我给你弄糊涂了。

你认为这段对话中的老师应该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伯里克里

7.右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

兵马俑。下列对两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展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

B.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C.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

D.都反映了当时阶级关系的实质

8.德国学者雅斯贝斯在分析世界历史的结构时提出了广为流行的“轴心时代”理论。主要指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人类文明由质朴宁静的神话时代的远古文明进入到人性的、伦理的、理性的时代。中国的孔子和希腊的苏格拉底就生活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对哲学进行了人文主义的阐释

B.对人性做出了“性本善”论断

C.对人生提出“舍利取义”的追求

D.成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

9.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学者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安提丰

10.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人的共同点是

A. 关注人类社会或生活 B.研究自然和观察世界

C.属于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D.反对雅典民主政治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春秋战国:商业繁荣 1、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2、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二)秦汉:初步发展,但受到限制 1、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发展比较艰难; 2、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还不高; 3、汉武帝时丝绸之路开通,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三)魏晋南北朝:战乱不断,商业衰落 (四)隋唐:进一步发展 1、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 2、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3、城市商业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 4、陆上丝路贸易达到顶峰; 5、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五)宋代:空前繁荣 1、商业活动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 市的变迁:宋以前:官府对市的管理严格,“市”“坊”分开,市场交易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 宋以后:(1)、市、坊界限被打破; (2)、“草市”更加普遍; (3)、经营时间被打破; (4)、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5)、出现四大商业名镇。 2、城市繁荣,经济职能增强; 3、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5、通过海上丝路,对外贸易发达; 6、边境榷场贸易发达; (六)元:空前繁荣 1、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2、泉州:世界第一大港 (七)明清:进一步繁荣 1、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全国出现30多座专门的工商业城市; 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比较快; 3、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4、明中后期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 5、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萎缩 二、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中国商业兴起较早,且不断发展; 2、受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 3、货币、金融发达; 4、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5、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 6、宋元时全面繁荣; 7、城镇商业繁荣程度较高; 8、外贸以朝贡贸易为主; 9、明清时外贸逐渐萎缩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古

1 / 8 第8课古代xx的发明和发现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B重点与难点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C教学方法:列表的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D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 2 / 8 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而英科技史学者李约瑟则称:“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从这些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曾是何等的辉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以下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讲述内容】 一、四大发明 1.古代的四大发明提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在两汉时期,火药应用于军事始于唐末,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四大发明先后经陆上和海上丝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四单元归纳整理word版本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复习资料 重点难点精归纳 一、我国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的不同作用 (一)对中国 1.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古典文化的保存,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指南针的发明早期有利于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后来成为进行迷信活动的工具。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后来火药却成为搞迷信,敬鬼神所使用的物品。 (二)对西方 1.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欧洲人的远洋航行,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以新航路的开辟为开端人类历史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4.火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特别提醒】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作用大不相同,说明科技发挥何种效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这对我们今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长期繁荣的原因及明清时期走向衰落的原因 (一)特点 1.科技内容:实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的方法,缺少科学实验。 3.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并使生产力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4.分布领域: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5.发展程度:在传统科技领域全面繁荣,多项成就领先世界。 (二)长期繁荣的原因 1.根本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及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政府重视:统治阶级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发展给与重视及相应支持。 3.技术交流:中国古代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频繁,使古代科技在交流中进一步发展。 4.主观因素: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个人努力和不懈探索,以及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知识。(三)明清时期走向衰落的原因 1.经济因素: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少足够的动力。 2.政策因素: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限制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3.人才因素: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条件。 归根到底,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中国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特别提醒】古代中国科技发展既呈现出灿烂辉煌,世界领先的一面,又有明显不足的一面,如重实用、轻理论和发展动力不足。自然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长期存在对中国科技的影响是双重的:明清以前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使其长期繁荣;明清时期则开始阻碍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使其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易混易错点整理 1.《诗经》和楚辞的体裁都是诗歌,但文学风格不同。《诗经》属于现实主义,楚辞属于浪漫主义。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2.诗是唐代的主要文学形式,词是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曲是元代的主要文学形式,这三种主要文学形式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词出现于唐代,是诗的另一种形式;元曲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散曲,是宋代民间兴起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3.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形式多样,特色各具,流派纷呈,从发展趋势上看,具有逐渐平民化、通俗化的特征。 4.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明清小说时,语言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发展为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学逐渐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的结果。明清小说中的很多作品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现实反映。 5.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形成,而不是京剧的形成。京剧也不是北京的地方戏,它是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而形成的新剧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6课 综合探究_破解“李约瑟难题”(教案1)

第16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李约瑟难题”。 2、理解并例举比较西方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技的异同。 3、引导学生探究李约瑟难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追根溯源的历史思维能力。 4、补充有关图片和历史材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启发学生自行设计探究思路,或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围绕主题提出各自有价值的观点,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培养学生搜索和利用相关信息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兴趣 和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中西科学技术成就的比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2、中国传统科技影响巨大,尤其是对欧洲,由此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激励青年学生奋起直追,勇于探索,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 什么是“李约瑟难题”;如何理解它? 【教学难点】 对“李约瑟难题”较为正确的阐释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 什么是“李约瑟难题”?如何理解它?(学生议论,教师简略归纳,导入新课。) 导入二: 先出示投影:

(1991年11月7日邓伟摄影) 江泽民同志曾为他题词:“明窗数编在,长与物华新”,请问这个外国人是谁? 新课讲授: (多媒体显示)第17课破解“李约瑟难题” (多媒体显示)根据导语提示,阅读课本,了解本节基本内容。 师:通过阅读课本,请回答什么是“李约瑟难题”?你想了解李约瑟吗?(见备课资料)(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这就是后人称之为的“李约瑟难题”。 (多媒体显示)1、什么是“李约瑟难题”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 〖问题探究〗(媒体显示)结合第6、第16课所学内容,举例说明古代科技成就与近现代科研成果的区别。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近代科学是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观察试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并广泛应用数学方法使科学知识日益精确化;同时发展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和以归纳推理为主要手段的研究方法,确立了一系列定量的科学定律。如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就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 中国古代传统科学基本属于现象的描述和经验的总结,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是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属于经验和描述的范畴。例如火药的发明是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副产品,并未上升到化学反应方面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课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知识建构】 一.黄老之学 西汉初年为适应休养生息政策需要实行的政治指导思想,主张积极无为的哲学观,推动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其统治地位至汉武帝中期因不适应中央集权发展需要被儒家思想所取代。 二、董仲舒新儒学 (1)内容: ①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②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道之大原出于天”“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③以刑辅德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

用之处。” ④三纲五常 “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阳尊阴卑,由此论证“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2)特点:(汉儒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新儒学是董仲舒糅合了法家、黄老之学而形成新的思想体系。……在天人观方面,先秦儒学持怀疑态度,主张敬而远之,而新儒学持肯定态度,提出“天人感应”学说,此处继承《淮南子》、《吕氏春秋》思路,竭力把人事政治与天道运行附会在一起。在政治主张方面:汉初儒学的法家化,其最具特色的表现乃在于君臣观念的根本改变。汉儒抛弃了孟子的“君轻”论、荀子的“从道不从君”论,而代之以法家的“尊君卑臣”论。 ——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 ①先秦儒学倡导积极入世,新儒学主张“天人感应”,具神秘色彩。 ②先秦儒学倡导民贵君轻,新儒学主张“君权神授,尊君卑臣” (3)结果:(为何董仲舒新儒学会被汉武帝采纳?) 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适应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为统治思想的举措,适应西汉中期国力强盛需加强中央集权的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高考海南单科)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 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 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 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 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 思想 2.(2009高考海南单科)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 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 的“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 D.伏尔泰 3.(2009高考四川文综)哥白尼日心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 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4.(2009高考广东单科)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5. (2009高考广东单科)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 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 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6.(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对美国人设计政府结构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 A.康德B.伏尔泰C.卢梭D.孟德斯鸠 7.(2009高考江苏单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8.(2009福建文综高考)“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 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古代商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古代商业经历了兴起、发展、繁荣的过程,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课分三小目阐述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及古代对外贸易的变迁。第一目“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讲述了古代商业在先秦、秦汉、隋唐、元、明清时的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第二目“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阐述了作为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市”的变迁及城市职能的变化;第三目“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概述了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介绍了中国古代商业的一些特征。教学时,要运用图片和资料,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理清商业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古代的对外贸易。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繁荣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专业性强,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宜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栏目,紧扣“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商业发展概况”这一线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学习;并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贯彻谈话、讲授、研讨交流等教学手段。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 (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3)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等重要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上分组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辩证统一、互相作用;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图1战国货币图2秦半两钱

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得太好 了(精华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 (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 1、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2)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3)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法家 (1)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2)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3)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4)影响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3、墨家 (1)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2)影响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不胜枚举。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它们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学习建议】 ●学习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认识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的价值,以及这些成就对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联系必修一、必修二相关史实,关注古代科技成果产生的历史背景,体会古代科学家的勤劳与智慧。

●适当安排有关科技或文学艺术方面的探究实验活动。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文字发明以后,人们尝试过多种书写材料。例如,殷商时代的书写材料主要是龟甲和牛骨,其次是将文字铸刻在青 铜器和玉石器上。春秋时竹木简牍 盛行并开始使用丝帛书写。墨子曾 说:“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 直到汉朝,竹木简牍和丝帛仍是重 要的书写材料。西汉刘向校定皇家 图书时,都是先写在竹简上,以便 于改动,整理完毕的定本才誉写在 丝帛上。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十万多字的珍贵文献,文字都写在帛上,称为“帛书”。但简牍太笨重,丝帛价值昂贵,远不能适应汉代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为满足社会对书写材料的需求,汉朝人发明了纸。 ◎四大发明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 术成就。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105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测验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高考海南单科)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2.(2009高考海南单科)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 3.(2009高考四川文综)哥白尼日心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 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4.(2009高考广东单科)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5. (2009高考广东单科)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 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 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6.(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对美国人设计政府结构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 A.康德 B.伏尔泰 C.卢梭 D.孟德斯鸠 7.(2009高考江苏单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8.(2009福建文综高考)“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9.(2009北京文综高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曹宝红赵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基础解读】 一、四大发明 1、概况: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核心内容】 一个主线: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二个核心: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三个阶段: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复兴发展和成熟。 【知识体系】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1、产生: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前5世纪) 2、复兴: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性、个性、现世幸福)(14-17世纪) 3、发展:德意志宗教改革(挑战教皇权威,人文主义宗教观)(16世纪) 4、成熟:法国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制度设计)(17-18世纪) 古希腊人文主义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人文主义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时人文主义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人文主义侧重于政治领域。 【学法指导】 1、多向对比法:通过对本单元西方思想的学习,与同一时期东方中国的思想进行对比。该可将西方人文精神产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对比。 2、类比同化法:因为单元主要讲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在背景、影响上有诸多相同。 【类比分析】

批判对象侧重:文——神学宗——教皇权威启——封建专制制度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区别: (1)前者肯定人,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后者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仍承认神的存在。 (2)前者借助古典文化批判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后者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3)前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后者还是广泛的社会政治运动。 (4)前者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后者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5)前者反对封建神学,后者反对罗马天主教会,要求建立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会。 联系: (1)文艺复兴是宗教改革的理论准备。 (2)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实践和深化。 (3)两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课 答案与解析

基础题答案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D 提升题答案与解析 1.【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无为”到“有为”,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A项是汉初采取“无为而治”思想的客观原因,与设问要求“主观原因”不符,故排除;C项中“消极无为”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无为而治”思想不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D项的表述错误;西汉初年,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故本题应选B项。 2.【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内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材料表明: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汉武帝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这种文化政策变化实际上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故选B;A夸大个人因素,排除;汉武帝是尊崇儒学,并非道学理论的发展完善,排除C;材料反映不同时期治国思想的变化,没有反映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排除D。故选B。 3.【答案】B【解析】B韩非子是法家集大成者,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董仲舒新儒学吸收法家思想,体现外儒内法特点,故B项正确; 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知道,汉初的儒学家把阴阳家和道家的部分思想融入到儒学中,这些思想与董仲舒的新儒学有着很多相同的地方,因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 A项出现在汉武帝时期以后,排除; 根据材料可以知道,当时儒学吸收了阴阳家和道家思想,故C项错误; 材料不能体现当时儒学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故D项错误.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5.【答案】A【解析】由“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可以看出董仲舒批判不同思想,最终给予统一的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主要是通过此措施来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故本题答案选A项。C项不选,“神化儒学”材料没有体现;B、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6.【答案】C【解析】汉武帝为了实现政治上的统一,通过独尊儒术等一系列的措施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权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故C 项正确。A项颠倒了因果关系,B项中的君权神授思想表述片面,D 项是说影响而非关系 7.【答案】B【解析】天行有常,强调社会运行规律,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君主有过失,天降灾异的思想,故B项正确;君权神授,强调了君权的至高无上地位,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属于理学探究理的方法,故D 项错误。 8.【答案】A【解析】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神化了皇权,同时材料“屈君以伸天”又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故A项正确;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体现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而不是主张以儒法合流为治国方略,故B项错误;材料“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体现了神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优质教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同盟会及三民主义;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三民主义的实践;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主要内容、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理解: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分析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二、过程与方法 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理解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二)教学过程 【复习】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的救国之路

【导入】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国主张。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但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历史背景 【探究】引导学生新闻记者教材第78页的导言和正文,归纳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1)社会基础:19世纪末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出示《时局图》)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来源: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 4)个人因素: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中国民主革命

【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习专用

1、宋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选项中属于宋代的是() A.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B. 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C. 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 茶馆酒楼等常常营业到三更 2、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布)商贾贩鬻,近自杭、翕、清、济,远至蓟、辽、山、陕。”嘉靖《江西省大志》记载:“(江西景德镇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B.景德镇制瓷业开始兴起 C.嘉定是世界著名的丝织业中心D.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 3、北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在市场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以铁钱为后备金,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下列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D.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 4、《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这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A. 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 B. 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C. 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 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5、美国学者施坚雅对中国古代城市史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史进行了研究,认为从8世纪后半期至南宋时期,发生了“中世纪城市革命”。下面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 官市组织衰落,终至瓦解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基础解读】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基础解读】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的背景: (1)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巾。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他们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 (3)教会严格控制着文化思想的发展。 二、文艺复兴 1、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核心:人文土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表现: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 (必修 3 ) 第三单元 测 试题 一、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 2015·昆明一中月考)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 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B.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D. 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2. 《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 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②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 ③注重理论研究 ④以科学实验见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古代中国人通过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了天文学知识,萌生和发展 了古代的天文学。这说明古代中国人掌握天文知识的目的是 A. 神话统治阶级 B. 服务于小农经济 C. 服务于祭祀活动 D.战胜自然灾害 4.1262 年,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主持编订了《授时历》 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早于现行公历 说明 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农业科技特色 古代很早就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300 年。《授时历》其名取意于“敬授民时” 5. “民以食为天” ,古代农书对农业生产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B.主要记载了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 C.是北魏贾思勰所著 D.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6. 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黄帝内经》——中医奠基之作 C. 张仲景——“医圣” D. ②统治者重视天文立法是“重农”政策的体现 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列有关农书 《齐民要术》 B. ,与今天世界 。这主要 () ③中国 ) 的表述, () 伤寒杂病论》——“万盛宝典” 本草纲目》——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 姓名 朝代 著作 贾思勰 北朝 《齐民要术》 郭守敬 元朝 《授时历》 李时珍 明朝 《本草纲目》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②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③表中著作一脉相承 A.①② B. ③④ ④农耕经济史古代科技发展保障 C. ②④ ③ 8. 毛泽东在他的《沁园春·雪》中写道: 首词中所说的“风骚”本指 A. 唐诗和宋词 B. 《诗经》和楚辞 C. 楚辞和汉赋 D. 《诗经》和汉赋 7. ( 2013·西安高二检测)阅读古代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D. ①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