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城镇居民对旅游影响的居民感知研究

旅游城镇居民对旅游影响的居民感知研究

——以浙江省溪口镇为例

摘要:目的地社区居民对于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研究是旅游目的地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其成果能为旅游城镇发展情况提供参考。本文选取浙江溪口作为案例地,基于旅游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三方面,对溪口镇居民感知进行描述分析。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统计人口学特征指标与感知指标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丰富该领域研究成果,并发现溪口旅游发展中的不足和缺陷,文章结尾对溪口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供以借鉴。

关键词:溪口镇旅游影响居民感知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矛盾凸显,城镇的发展出现了困局,我国也政府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生力军成为推动旅游地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16]。在此背景下,旅游城镇化顺势而生,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借鉴思路和有效途径。随着旅游目的地研究的深入,目的地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受到了学界的日益重视,并成为旅游产品的核心。其旅游感知和态度是旅游业发展的―晴雨表‖,关系到旅游市场的运转,并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前期规划、政策制定和后期管理提供理论支持[12]。学界对于居民感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居民类型划分、居民感知类型、感知和态度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支持理论等方面。国外学者研究始于20世界80年代末,戴维斯等学者首先(Davis,1988)将当地居民划分为热爱者、憎恨者、谨慎的支持者、中立者和理性爱好者。此外,国外学者(道克西、巴特勒等)运用刺激指数、社会交换等理论针对不同案例地提出理论解释。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也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国内学者(谌永生、杨国柱、陆林等)针对不同目的地运用结构方程式、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研究手段和分析方法,总结一些规律并提出了许多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基础上,以浙江省溪口镇为例,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三个角度描述当地居民的感知内容,并基于人口学特征差异,分析不同居民聚类的感知差异和原因。希望通过分析感知现状,找寻提升居民满意度的有效方法,帮助居民共享旅游利好,实现溪口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及分发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溪口镇居民进行调研。在参考先前文献[24]、[25]基础上,设计调研问卷。本份问卷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居民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学历、收入、与旅游业相关程度等人口学特征指标,二是居民的经济影响感知,三是居民的社会文化影响感知,四是居民的环境影响感知,共计30个测量指标。以李克特量表进行计分,即根据居民赞成程度(很不赞同、较不赞同、说不清楚、比较赞同、非常赞同)分别用1-5进行赋值。

笔者于4月3日~4月4日在溪口镇对当地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30份,回收率95.8%,其中有效问卷226份,有效率98.3%。

(二)信度检验

利用SPSS18.0 对被调查居民的23个感知指标进行信度检验,标准化克朗巴哈系数a=0.816,高于标准系数(0.70)。数据信度较高,可描述性分析和差异分析。

(三)被调查居民情况

被调查居民中男性占41.6%,女性占58.4%,男女性别比例基本与溪口镇居民性别比例相吻合。被调查者年龄主要分布于30~49岁之间,占78.8%。文化程度方面,大部分受访者为初中、高中学历(38.9%、38.1%)与其年龄结构代表学历情况基本符合,并保证了问卷数据可靠度。职业构成以企业职工、农民和个体企业主为主,分别为44.2%、16.8%、14.2%。职业数据分布较为广泛,使得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被调查者的收入主要集中于2000~2999元、3000~4999元两个区间之内,分别为33.6%、31.0%。在居住时长方面,接近半数居民(44.2%)居住时长超过20年,经历了当地旅游的发展历程,对于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感知较为可信。总体样本中,本人从事旅游业占16.8%,家人或亲戚从事旅游业的受访者占29.2%,近半数的受访者直接或者间接与旅游业相关,有利于一般居民形成态度和感知对比研究。被调查居民背景统计(见表1)符合问卷分析的基本规范,也符合当地居民的社会人口特征,因而有较强的可信度,可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