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复习资料

健康心理学复习资料

1.健康心理学:一门主要探讨如何通

过帮助人们培养健康行为和良好的

生活习惯,以预防各种躯体疾病发生

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健康心理学内涵:①全面体现了世

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②着眼预

防,重在培养健康行为的积极观点;

③针对高危人群,加强应激处理,增

强预治疾病的效果;④重视病因学和

健康、疾病、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的

研究;⑤改善当前卫生保健系统的功

能。

3.1978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第38

分会,即健康心理学分会,标志着健

康心理学这一分支学科的正式诞生。

4.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对健康与疾病的

理解:①健康与疾病史个体的生理、

心理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过程中平

衡或失衡状态;②心神统一的观点;

③预防为主的观点。

5.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临床意义:①

健康与疾病诊断方面;②制定治疗关

系方面;③处理医患关系方面。

6.行为治疗中的自我管理或自我控制

技术:就是鼓励患者学会控制自己

的情感和行为,其最大的特点是鼓励

患者做治疗的积极参与者,依靠患者

本身的力量来建立健康行为,消除不

良行为。①选择目标②监测目标③调

整行为目标④反馈与强化⑤巩固行

为。

7.贝克认为抑郁症病人以“负性认知三

联征”为特征,也就是说,他们对自

己、对世界、对未来都持消极的看法。

抑郁症病人认为他们不会得到爱和

成功,他们的环境没有人支持,他们

的未来是无望的。

贝克认为抑郁症病人还具有“负性图

示”,即他们用消极的态度认识和解

释经验的认知结构,这些负性图示是

抑郁症发生中的易感因素或素质。8.三种神经递质与心理障碍的关系最

为密切: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

5-羟色胺。

9.健康行为指: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和

维持身心健康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就

是一切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它是一种

理想的行为模式。

10.健康行为分类:①基本健康行为②

预警行为③保健行为④避开环境危

害⑤戒除不良嗜好

11.增进健康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所表

现出的在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

健康的相对明显、确定的一组行为。

损害健康行为是指偏离个人、他人乃

至社会健康所期望的方向,是一组相

对明显、相对确定的行为。4类:①

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②不良病感行

为③日常危害健康行为④致病性行

为模式

12.有氧锻炼是指通过持续性活动身体,刺激心肺活动,把氧气输送给全身的

体育运动,对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有重

要的意义。所有的有氧锻炼都具有高

强度、长时间、高耐力的特点。

13. 关于健身性步行的次数,一般每周2-3

次,每次二三十分钟是最有益于健康

的。

14. 肥胖是一种脂肪堆积过多的异常状态,当人体内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过高,超过了正常的比例时称为超重或肥胖。①单纯性肥胖②继发性肥胖③药物性肥胖

体重正常值在标准体重+/-10%以内的范围。超过这一范围,就为异常体重。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但超出部分<20%者称为超重;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诊断为肥胖。

15. 科学控制体重的观点和方法:①禁食

②手术③食欲抑制药④模式取向的减肥方法

16. 不良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的影响特点:①潜伏期长②特异性差③协同作用强

④变异性大⑤广泛存在

16. 不良饮食行为:1三餐比例不均衡2膳食结构不科学

17. 严重酒依赖者存在特殊的神经系统和心理功能障碍:1戒断反应2震颤谵妄3记忆及智力障碍4其他心理障碍

18. 酒依赖治疗:1脱瘾治疗2匿名者戒

酒协会(AA)3认知行为疗法4行为自我控

制训练

19.吸烟的干预方法:1在全社会开展戒

烟运动2合理制定戒烟计划3生物学戒烟

方法4多重干预方法5维持治疗6干预疗

效评估7充分认识戒烟的困难性

20.吸烟的预防:1制定公共政策2创造支

持环境3发展个人技能

21.对网络成瘾的心理治疗:1要与网瘾者

一起发掘他们对电脑、网络沉迷的原因,

帮助他们认清自身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积极寻求满足需要的其他途径所在,从中

选择出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办法;2心理

咨询中给予相应的现实生活方面的辅导;3

在心理咨询中,应培养患者在上网时有明

确的目的性和时效性。

22. 艾滋病的心理健康干预:1在全社会

开展有关艾滋病的健康教育;2进行生活技

能培训;3社会关怀和心理支持。

23. 应激反应的三个阶段:1警觉反应阶

段2相持阶段3衰竭阶段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

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时的

整体现象,并引起个体系列的生理和心理

反应,损害个体正常的社会功能。

24. 初级评价:当面对新的或者变化了的

环境时,个体对该事件赋予一个意义,即

判断事件的性质的这一过程。初级评价有

三种:中性的、积极的、消极的或应激的。

二级评价:指个体在应激情境下对自

己的应对能力和资源条件的评价,主要是

评价个体的应对能力和资源是否足以对付

事件所造成的损害、威胁或者挑战,即判

断自己的应对技巧与情境要求间的匹配程

度。

25. 应对是指个体对付困境,使自身适应

或摆脱情境的过程。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为了减轻应激情境

或应激事件对自身的影响而采用的各种策

略,故又称应对策略。应对方式是个体以

特定方式处理或应答应激事件的一种一般

的倾向,个体在应激情境下作出应答的方

式存在个体的差异。

社会支持是个体接受其他个体或团体

在物质上、情感上、信息上的帮助、指导

和建议。

26.应激的一般处理方法:(1)健康的行

为策略①日常运动锻炼②健康的饮食行为

③睡眠与休息。(2)时间管理技术(30)

社会支持

27.危机干预:是一套治疗性的技术,用

来帮助个体及时处理特殊的、紧急的心理

应激。

方法包括:1支持与危机者密切接触;2支

持性心理治疗或行为技术的运用;3调动一

切可以利用的社会支持资源;4帮助危机者

正确认识所发生的事件,或采用认知治疗

手段;5帮助危机者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

6鼓励危机者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7反

复评价干预效果,针对个体选择最佳的危

机干预方法。

28.放松训练基本技术与要求有:1放松

训练指导中语词的运用2训练时间的安排

3避免使用负性的暗示或情景的描述4放

松方法的多样化5鼓励日常练习

29. CISD(突发事件应激晤谈技术)进行

时每组人数以8人左右为宜,由受过专门

训练的人员组织,全部过程约2-3小时,

分6个步骤:导入期、事实期、感受期、

症状期、辅导期、再入期。

30. 影响个体对症状解释的因素有很多,

主要包括1先前经验2期望值3症状的严

重程度。

31. 疾病表征:那些从媒体、亲身经历及

曾有过类似病史的亲朋好友中得到并组合

而成的概念称为疾病表征。

32. 疾病图式:是个体在其早期生活中就

行成了的关于疾病的一些概念,涉及对疾

病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包括疾病的名称、

病因、病程的预测、愈后等,即个体对疾

病进行某些方面的评估。

33. 求医行为三种类型:主动求医;被动

求医;强制性求医。

34.医患关系基本模式:主动—被动模式;

指导—合作模式;共同参与模式

35. 良好医患关系主要措施:1充分认识

到医患关系的重要意义,2转变错误的健康

观和疾病观3提高诊断治疗和护理技能4

加强医德医风的教育与培养5培养良好的

个性品质6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36. 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在很大程度上与

医患关系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关,包括:

病人是否决定遵从医嘱;病人是否理解了

治疗计划;治疗计划的质量;治疗计划的

复杂性和长期性。

37. 疼痛的临床分类:急性疼痛和慢性疼

痛。

38.疼痛的测量:1疼痛强度评价2疼痛

行为3疼痛问卷

39. 疼痛控制技术:1疼痛的药物控制2

疼痛的手术控制3生物反馈技术4放松技

术5催眠6针灸7分心8指导想象

40.生活质量评估方法:1访谈法 2观察

法 3测量法

41.WHOQOL-100量表:世界卫生组织与健

康有关生活质量测定量表100项(简称

WHOQOL-100量表)。

42.WHOQO简易量表:简单保留了原量表的

全面性,但仅包括26个条目,与

WHOQOL-100量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的相关

性,是一个简便快捷的测定工具,但不能

测定每个领域下各个方面的情况。

43.SF-36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

又称简化36医疗结局研究量表,共包括36

个条目,涉及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两方面,

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常用的生活质量标准化

测量工具之一。

44.心里将康的标准:1生活的目标切合实

际 2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性格

开朗,情绪稳定。 4有自知之明 5良好的

社会适应能力

45.为增进婴幼儿的心理健康,应从以下几

方面注意:1增进母爱 2补充丰富的营养 3

充足的睡眠 4训练和教育

46.婴幼儿时期心理健康培养的几点常见

的注意事项:1适宜的信息刺激2注重科

学育儿3促进脑的发育4养成良好的生活

习惯5注意行为和个性的塑造6强化儿童

言语发展7培养认识能力

47.学龄期心理健康:1科学合理安排学习

2组织社会劳动3不要培养“标准儿童”4

做好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5培养孩

子独立思考能力

48.中年人的身心特点:1中年人的智力依

然发展2中年人体质多样化3心理承受能

力增强4顶天立地,独当一面5社会家庭

责任6烦恼与快乐

49.中年人心理保健措施:1科学认识中

年期2豁达开朗,奋发向上3与家庭社会

保持密切和谐的关系4有自知之明5学会

自我调整,缓解压力6驾驭自己的情感7

保持丰富的内心世界8努力延缓大脑退化

50.中年人的婚姻家庭维护:1夫妻联盟2

相互沟通3共同成长4让子女独立5婚姻

的再适应

51.更年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男女均有

更年期,女性早一些,一般为45~50岁,

男性晚一些,一般为55~60岁。

更年期生理心理特点与问题:更年期生理

上的变化,首先发生在性腺功能的衰退。

随着更年期内分泌的改变,常出现一些心

理不适症状,常见的有焦虑、悲观、失落、

孤独等,个性上出现多疑,嫉妒,自私,

不近人情等变化,严重者可能出现过度兴

奋,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或沮丧,

自责自伤,绝望等抑郁症状。

更年期心理保健:及时掌握有关更年期的

生理知识,正确认识更年期的心理反应,

树立对自己健康状况的信心,是至关重要

的一环。……

52.老年人心理健康维护的措施:1增强体

质,防止疾病2老有所为,适应退休3扩

大交往,克服孤独4互谅互让,家庭和睦5

敬老养老,弘扬美德6闲情雅趣,自得其

乐7情绪放松,克服焦虑8老年人亲子关

系的调整9老年人的生活安排10确立生

存,死亡的意义。

53.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1教师自我认

知策略2正确对待挫折,掌握心理调适方

法3充实内心环境4学校应有针对性的促

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54.教师要学会正确对待心里挫折,应做

到:1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2调整情

绪减轻压力感:⑴放松训练⑵转移注意⑶

与人交谈⑷情绪对比 3磨练意志,增强抗

压性

55.学校应有针对性的促进教师的心理健

康:1树立良好的学校风气。2协助教师解

决物质生活上的困难3为教师提供更多的

娱乐时间与场所4增加教师进修的机会5

有组织,有计划的对教师开展心理测验与

调查。

56.慢性病人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一,情

绪问题:1否认2焦虑3抑郁4愤怒二,

对病情的认识问题:1对于疾病性质的认

识 2对病因的认识 3对于疾病能否控制住

的信念三,自我概念的改变: 1躯体自

我 2成就自我 3社会自我 4内向性自我

57.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和心理干预:

一,情绪管理:1学会放松2有效的利用

社会支持3要做好长期与医院,医务人员

交往准备,学会调节就医过程中由于等待,

检查,会诊,预约等事务所带来的情绪反

应。二,慢性疾病的应对:1对疾病的认

识 2应对策略: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

不论他采用什么样的应对策略,其目的都

在于解决三方面的问题:①照顾疾病②完

成正常的日常活动③管理情绪变化三,

心理干预:1支持治疗2健康教育3放松

训练和身体锻炼4社会支持5其他的心理

干预措施(如危机干预,家庭治疗,个体

治疗,团体治疗等。)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四.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 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 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二.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 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 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了具体思维、形象 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心理健康教育重点(高中心理老师精简总结)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 1、其实心理课更重要的是积极心理的建立。 2、把学生定位为需要发展的孩子,而不是有问题的孩子,重在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心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构建起预防性、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心理健康教育要从补救性为主转变为发展性为主,不能等学生有了问题才去做,必须要防患于未然,本着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目的,提前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 4、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工作,尽快建立健全包括心理健康普查检测制度、心理档案管理制度、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心理危机评估制度、分类干预方案、转介制度等为一体的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体系,确保心理危机检测与干预支持系统配置到位。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大多重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不是对知识的学习,加重学习的负担。 6、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7、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8、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高中年级主要包括: (一)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三观; (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 (三)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 (四)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9、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0、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11、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四章-心理健康教育重点试题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四章心理健康教育重点试题解[日期:2008-12-26]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 [字体:大中小] 一、选择题 1.( )是指人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A.健康 B.心理健康 C.人格完整 D.情绪稳定2.进人大学意味着一种独立,周围人会用一种看待成人的眼光来看大学生,对他们生活的独立性、社会的责任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表明( )。 A.生活环境的变化 B.人际环境的变化 C.学习内容及方法的变化 D.角色地位的变化 3.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怯懦、偏执及性格上的一些缺陷表明其人际交往中的( )。

二、填空题 1.心理健康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 );其二是能( ),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2.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 )和较充分的( )。 3.心理卫生是以增进人们的( )为目的的。 4.大学新生面临的变化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 )的变化;二是( )的变化;三是( )的变化;四是角色地位的变化。 5.大学生的( )是指影响大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经常伴有焦虑感的种种心理因素。 6.消除过度的考试焦虑,可以从( )、( )、学习掌握必要的应试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06c.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有:追求平等、( )、( )。

8.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最主要是培养学生勇于交往、善于交往和正确的( )。 9.要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就得学会( )自己和他人,克服认知偏见。 10.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辅导,就是帮助他们调整个人的( ),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将来在社会中扮演积极有意义的角色的同时,使个人的潜能得以发展,拥有一个充实而满足的人生。 11.为了提高学生的( )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读书、做笔记,利用图书资料,制定切实的学习计划并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12.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行为具有( )性和( )性,即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行为能始终受到意识的控制。 13.团体咨询辅导着重解决一些学生共性的( ),并对此进行一些针对性的( )。 14.大学生学习障碍是( )、( )、( )三方面多种不良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020期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知识点

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1.躯体健康。2、心理健康。3、社会适应良好。4、道德健康。 什么是心理?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应。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1.智力正常 2.情绪情况 3.意志健全 4.反应适度 5.自我评价 6.社会适应正常 7.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哪些? 1.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 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3.保持健康的情绪 4.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学会去爱 5.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 6.学会自娱 7.学会寻求社会支持 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又称自我观念或自我观,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回答“我是谁”这样的终极问题。 当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 1.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 2.我观“我”与他观“我”的矛盾 3.思我与行我的矛盾 4.强烈的自我改变意愿与意志品质滞后的矛盾 大学生的自我偏差? 1.自我评价偏高 2.自我评价偏低 3.自我迷失 你认为可以怎样提升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 (一)正确认识自我 (二)积极悦纳自我 (三)自觉调控自我 (四)不断超越自我

情绪的定义是什么? 情绪是指人们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大学生的情绪的特点? (一)情绪的丰富性 (二)情绪的矛盾性 (三)情绪的冲动性 (四)情绪的不稳定性 (五)情绪的掩饰性 大学生常见的负性情绪? (一)焦虑(二)自卑(三)抑郁(四)恐惧(五)悲哀(六)冷漠(七)厌恶 (八)愤怒(九)自我(十)内疚(十一)嫉妒 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 (一)就业压力 (二)经济压力 (三)学业压力 (四)人际压力 (五)感情问题 情绪调试的方法? (一)合理宣泄 (二)调整认知 (三)正确地评价自我 (四)积极暗示法 (五)自我放松法 (六)注意转移法 (七)音乐调节法 (八)向心理老师咨询 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则是指非因利害、从属、血缘等因素,人与人之间所建立起的关系。这些关系必须建立人与人的互相尊重与接纳的基础上。 如何建立寝室的人际关系? 1.与室友统一作息 2.不该小团体 3.不触发室友的隐私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5.别人有难要帮,自己有事也要求助 6.不拒绝零食和宴请 7.不逞一时口快

心理健康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于2003年,在上级教育部门及学校的指引下,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心理健康工作,以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工作目标。针对我校学生心理特点,围绕学校“学生人人心理要健康”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具体工作: 1、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系统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调节方法的主要途径。目前我校有三名专职心理教师,分别在初一、初二各班每周上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针对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一年级主要以人际交往、适应环境、科学学习方法为主,初二年级主要以青春期教育、人际沟通、认识自我为主。在上课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预防不良心理问题的发生,为心理健康辅导课的顺利执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心理健康教研活动 每周三进行一次教研活动,由肖俊梅主持,分三个过程。首先探讨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交流一周心得,计划下次课的内容;而后分析一个案例,在对案例的分析中提高专业技能;最后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夯实基础。

3、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 隔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在全体班主任的配合下,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每次班会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诸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谈话交流、行为训练等。心理教育主题班会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4、加强学习培训 教师队伍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的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步时间还不长,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尚未被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大众所了解,没有充分意识到开展这项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我校先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然后再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主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传帮带等形式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了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及实践技能。 5、举办心理讲座 我校每学期都要聘请心理学专家来我校为老师、家长、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本年度我校邀请晋中学院心理系的老师开展了多次心理讲座,赢得了师生的认可,积极推动了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进行。例如,在初三学生毕业之际,我们为初三学生举行了多次考前放松的讲座,使学生在考试之前拥有好心情,轻松上考场。 6、建立心理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了解学生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监控自我完善,为学校心理辅导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收集信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

健康心理学总复习

健康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合理化(p53) “合理化”,指对自己的失败,以一种表面合理的借口为理由,以减轻内心紧张的方法,如功课不好而诡称教师给分不公。 2、心理健康(p86) 是指知能高度发挥、心情感觉愉快、生命充满活力、勇于面对人生的和谐状态,而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比较性多于绝对性,可以持续努力使个体更臻于健康。 3、分析式心理治疗(p374) 或称领悟式心理治疗,即对患者作精神分析,找出病因及根源,以达心理重建的治疗目的。 4、休闲(p124) 意指远离工作的自由时间,可从事任何户内或户外活动,包括任何我们自由选择想做的活动。 5、月晕效应(p97) 对他人作错误判断,将人们少数的优点或缺点,以偏概全地当他是好人或坏人。 6、人际关系(p93):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及心理距离。 7、自我意识(p181) 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我的一切,包括自我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人际关系,简言之,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个人身心活动的觉察。 8、环境治疗 是指采取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干预,来消除对病患的正常生活造成损害的社会因素,并联合有效的人力资源,以共同处理有关病患所遭遇的各种问题,建立和维持对病患有益的环境条件。 9、生涯发展(p134) 是指以自我概念为核心的一连串的计划、选择与发展的历程,强调个人经验的整合、对工作的认同,并规划有目标的人生。 10、单对型核心家庭(p173):即新婚夫妇尚未生育。 11、适应(p47) 是指有机体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与环境发生调和作用的过程,它是一种动态的、交互的,有弹性的历程。 12、压力(p333):个体面对不能处理或破坏其生活和谐的刺激事件所表现的行为模式。 13、自我评价(p186):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为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确立今日心理健康基础的是美国耶鲁大学的(毕尔士)。 2、现代社会大众心理健康维护工作可分为(初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三个层次。 3、人类行为的整个适应过程分为(行为的动机与需求、遭遇阻碍与冲突、形成挫折情境、产生行为适应)。 4、在人体的各个器官中,被称为压力中心的是(下视丘)。 5、弗洛伊德认为焦虑可分为(客观焦虑或现实焦虑)、(神经质焦虑)、(道德焦虑)。 6、DSM-Ⅲ将常见的心理失常分为(恐惧症)、(抑郁症)、(适应障碍)、(反社会人格)、(精神分裂症)。 7、人际交往的先决条件为:(善用第一印象)、(避免错误印象)、(克服害羞)。 8、人际交往的相似性包括(态度)、(价值观)、(社会条件)、(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吸引。 9、生涯发展的关键在于是否有(“自觉”)。 10、性与爱的观点有三种分别是(传统式“性”观点)、(温和式“性”观点)和(开放式“性”观点)。 11、婚姻关系的价值观可分为(关系中心型夫妇)、(工作中心型夫妇)和(混合型夫妇)三类夫妇。 12、当面临“两难”或“两可”的选择时,可采用(希望策略)、(逃避策略)、(安全策略)和(兼顾策略)。

健康人格心理学论文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 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一名不太优秀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甚至逃课的学生。同时,我是父母、爷爷奶奶的心肝,很受弟弟尊敬崇拜的兄长。从小到大的顽皮,似乎一直被父母教训,但是我知道一切都是为我好,我喜欢我的家,热爱我的家乡我是我们寝室的低调小生,做事低调搞笑,能时不时地逗笑室友,愉悦寝室氛围,添加幽默元素,创造寝室文化,算得上一个合格的室友,能与室友及其其他寝室同学友好相处的同学。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优秀勤奋努力的好学生,但不尽然,唯有我自己最了解自己,有时懒惰拖延畏难后退,我就是一个很矛盾的人,有事的表现却出人意料,言谈举止自我矛盾的人。 我的家庭并不是很富裕,甚至可以说有点贫困,但是我父母却不认为我们贫穷,他们给我力量与期望,做到人穷志不穷。所以,从小到大,无论怎样,总是感觉很幸福,但那仅仅限于在家里,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那样的幸福,是那样的难以忘怀,那种幸福久久地停滞与我的脑海回忆之中。在我的印象里,家,是我最幸福的港湾。生活就这样缓缓地过着,时光就这样渐渐地流逝。至今我仍怀念和父母弟弟一起在田间劳动的时光。家,给了我许多许多。我爱我的家,我爱我的父母兄弟姐妹。 但是,在外面的世界里,却感到一阵阵的失落,在于外面世界的对比之后,我发现,家的幸福远去的时候,我内心的自卑逐渐袭来,像一阵狂风,把我的世界吹倒在一片狼狈之中。我的自卑心理由此产生。 不过,令我引以为豪的是我小升初我竟然从乡下小学考到了市里的中学,而且,在初一初二的不如意后却能在初三彻底爆发成为班上的佼佼者,最终顺利的考上了是重点高中,这就是我人生经历的高峰,那是一段值得怀念的日子。那种春风得意的感觉至今我仍能体会到。三年后,我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低谷——高考失败了。那是一次彻底的失败,高三的努力化为乌有,有点自私残忍的分数。而且,填志愿后,又来了一次打击,因为没有服从调剂落榜了。感觉人生一片黑暗,前途惨淡无望,便草草地继续填了征集志愿,最后被一所不入流的二本大学录取了。那时,有自暴自弃的妄想,感觉人生就这样了,不能改变了,悔恨自己高中的前两年没有好好努力,落得这个下场是活该。人生的低谷,就是自己对自己的彻底否定,感到绝望,感到无望,只有消极,这就是低谷。不过,后来,经过长久地考虑,人生不能这样荒废,所以,最终选择了复读。抱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壮心态继续征程,最终考上了合工大,这的确是一件令我引以为豪的是,因为我的决定改变了我的人生。 上了大学,我已步入成人的队列。但我认识到自己已不再年幼,需要以成熟稳重的心态来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因为自己一步步走向社会,终究要自己扛起自己的人生。唯有成熟,才能确实地符合我一个成人的身份,明确了自己的身份,才能从这一步走向下一步,走向成功。 而最近,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我发现自己已经变得有些堕落——逃课,自己不喜欢上的课就逃,反正认为有借口,上课玩手机,因为老师上课实在无聊透顶,一连串的借口,开始了我没有目标没有动力的学习及生活。很明显,浮躁的心思学不到东西的。理所当然的,在迷茫中迷失的自己在期末考试中C语言挂科了,当时很难受,却认为这是自己种下的恶果,要自己承担承受。大二后,现在仍然是没有太多的动力,心里留下的阴影挥之不去,这是我大二改变的一个原因,我不想重蹈覆辙。迷茫,迷茫,失去了高中时那种拼搏精神与意气风发的风貌。 走过了二十多年的一段路,经历了很多,现在,对自己不再那么陌生。在我身上,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临床法等方法,来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指导幼儿健康成长。以下是小编带来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一【教育心理学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②学习的基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

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讲师,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咨询师考试考点汇总

普通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片、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可分为四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此章还介绍了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知识。 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档案研究法。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 社会化与自我 社会知觉与归因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态度、沟通与人际关系 发展心理学是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各主要流派的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 人的各时期的心理发展: 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 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 老年期。 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依据。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认知障碍;思维障碍等。 常见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等。 心理健康与心里不健康:概念的区分;心理咨询师服务对象的区分。 心理测量,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测量的要素、量表、分类。 测验的常模:常模团体;常模类型;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 测验的信度:概念;评估方法;信度与测验与测验分数的解释;影响信度的因素。 测验的效度:评估方法;功能。 心理测验的使用。 心理咨询是对于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朱智贤) 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 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和一般程序。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

2020年(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考试试题

(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考试试题

09年11月三级考试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试题 单选: 32、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A)真性幻觉(B)假性幻觉 (C)主观幻觉(D)脑内幻觉 33、人于经历压力事件时且不感到孤独无助,这可能是()。 (A)认知支持系统的作用(B)心理调节能力强 (C)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D)压力适应能力强 53、正常和异常的心理活动是()。 (A)能够互相转化的(B)无法进行分析的 (C)能够直接测量的(D)无法间接测量的 54、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壹种常见形式是()。 (A)思维奔逸(B)思维散漫 (C)被洞悉感(D)妄想心境 74、心理健康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各类()。 (A)心理不健康状态(B)异常心理状态 (C)功能性机能失调(D)神经过程紊乱 多选: 90、焦虑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A)总是感到不安(B)对他人意见过分敏感 (C)壹贯猜疑偏执(D)习惯性夸大潜于危险

104、正常心理活动能保证我们()。 (A)顺利适应环境(B)维持生理机能 (C)进行人际交往(D)认识客观世界 107、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 (A)能否提供和咨询密切联系的资料 (B)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 (C)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怎样解释 (D)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怎样解释 117、意志缺乏者的临床症状包括()。 (A)精神活动不协调(B)自知力不完整 (C)缺乏应有的主动性(D)生活极端懒散 技能考试部分案例四: 壹般资料:刘某,女性,l9岁,大学壹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刘某由其父母带到心理咨询室,他们反映自己的孩子总说上大学后追求者不断,受此影响,现已不能正常学习。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刘某的壹段鉴别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说说是些什么人追求你吗?。 刘某:太多了,我均受不了,无论上课仍是走于路上男同学均盯着我见,均喜欢我,说我漂亮,连老师也喜欢我,我们班的辅导员对我特别好,均结婚了,仍说要和我谈恋爱。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辅导员对你特别好? 刘某:我去教室,他就到教室等我,有时仍专门于路边等我,我有时没下课,他

心理健康3000字论文

心理健康3000字论文 篇1 摘要: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的塑造和国家的强盛。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物质世界的日益充裕,人们关心的焦点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转向对人的心理世界的关注这个更深的层面上来。尤其是对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转型和塑造期的大学生来说,个人角色的转换、所处环境的变迁、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国家教委近年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12.6万大学生中,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感情脆弱、意志消沉、迷惘困惑、自卑感强、人格丧失、心理承受能力弱、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上。这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群体不仅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和

精神文明建设,更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表现 (一)环境巨变引起心理不适应 现在大学生多出身于独身子女群体,自理能力较差,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旦脱离原来由家长进行全方位照顾的环境进入到大学,一切生活起居皆要开始自行处理。此时,如果不能很快学会自理和适应集体生活,就会产生自卑、困惑、茫然无措、无助等心理障碍。此外,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同学,远离家乡来到喧嚣和繁华的新环境,往往会由于语言、气候、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不适应,产生恐慌、惧怕心理。 此外,就社交环境来说,大学生来自天南海北,大家齐聚一堂,交际圈子变广、变复杂,难免会产生各种摩擦,如果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心理会容易受到挫伤,感到孤立无援,而且这张心理创伤对人的影响最大,伴随时间最长,解除的难度也最大。 (二)个性缺陷 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成为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心理教育往往被人忽视,难免会造成学生心理和个性上的多样化。大学阶段,群体生活和交际成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点之一。个性的多样化往往会造成交际和集体生活中的摩擦。有个性孤僻、急躁易怒、斤斤计较、胸怀狭窄、贪恋虚荣等个性缺陷的人在大学生活中比那些个性开朗、内心

健康心理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 一》 1 传统健康观:体格健康,没有疾病。 2健康:健康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都保持完好的状态 3健康与疾病关系 健康和疾病是程度是的不同。它们是一个连续体,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对社会方面的积极状态,而不只是没有损伤和疾病。在健康和疾病连续体的健康一端,健康处于主导地位;在连续体的另一端是疾病,它包括由破坏过程引起的典型迹象、症状或功能丧失。 4影响健康因素 生物因素:细菌、病毒 心理因素:人格、情绪癌症-c型人格冠心病-a型人格 社会学因素:生活方式、社会支持 5健康心理学 概念: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对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并且开展干预工作,以帮助人们维护健康,战胜疾病。--泰勒 1978年美国心理协会将其划作心理学第38个分支 1978、8美国心理协会成立心理学分会 1982 世界第一本健康心理杂志 二》 1希波克拉底瘴气理论:认为经废物过的土地会向空气中排放有毒气体,即瘴气是引起疾病的原因。对人类最大贡献是对疾病预防 体液学说:血液-多血质黑胆汁-抑郁质黄胆汁-胆汁质粘液-粘液质 2细菌理论的缺点 忽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 关心的只是病痛而不是真正的健康,关心的只是寿命而不是提高生命质量 强调的只是治疗而不是预防保健 三》 1心身二元论 两种观点 :心身分离、心身统一

概念:躯体疾病只有生物学因素才能导致,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是由心理因素导致,与生物学因素无关。 四》 1个案研究(报告)对单一案例研究适用少见案例狼孩、儿童的研究2抽样研究针对某一问题通过科学抽样所得的较大样本的研究 3相关研究不同人群或同一人群在不同时间中的可疑危险因素的频率与某一疾病的出现进行比较。 4前瞻性研究:追踪到将来的研究方法如某变量占成功的关系 回顾性研究:以现在为终点,回溯到过去的研究方法 纵向研究:在一段时间内连续追踪同一批对象,从而探讨事件的发展。 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相对匹配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就有关变量进行研究。 5实验法确定因果关系 五》 1)心血管系统 1组成:心脏、血管、血液 2血管类型: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3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高血压、脑梗塞、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由于血液减少)、红血细胞缺乏、白血病、冠心病、贫血 4动脉硬化 影响因素:高脂肪、高血压、肥胖、膳食不当、情绪紧张、遗传和环境因素 第二章 二》 1情景养神个性与健康 2调理情意情绪与健康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 3节育保精生活方式与健康 4修身养性,仁智者寿个性与健康 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太阴、少阴 5 未病欲病已病 上医中医下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单选题】心理学是在( )模式下研究人的问题的。 A、简单 B、健康 C、通约 D、一般 我的答案:C得分 2【单选题】学习心理学要追求( )、不要苛求( )。 A、正确有效 B、有效正确 C、真理逻辑 D、逻辑真理 我的答案:B得分:0.0分 3【单选题】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迄今是( )的局面。 A、稳步向前 B、曲折坎坷 C、百花齐放 D、停滞不前 我的答案:C得分:0.0分 4【判断题】心理学的研究跟其他学科不一样,是因为它研究的是复杂多面的“人”。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判断题】科学不代表真实,只是行走在逼近真实的道路上。 我的答案:√ 6【多选题】我们能理解美国人“嗷嗷”是在学狗叫,是因为( ) A、美国人养大狗 B、关于狗叫声形成了通约 C、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标准 D、中国人较聪明 我的答案:ABC得分:16.6分 7【判断题】你理解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身。( )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8【判断题】客观是被所有人都能够感知的那个现实。 我的答案:√ 9【判断题】心理学认为人过分强调表达自己某种特质时恰恰说明这个人缺少这种特质。(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0【判断题】马丁·布伯的前半生主要致力于用哲学的方法研究宗教。(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1【判断题】不要用对别人的感受去评价对方,也不要用别人对你的感受评价自己。(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2【判断题】完全凭自己的好恶去评价一个人,就失去了社会的客观标准。(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3【判断题】心理学史研究人类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幸福的科学。(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4【单选题】被称为西方哲学奠基者的是( )。 A、柏拉图 B、德谟克利特 C、苏格拉底 D、普罗泰戈拉 我的答案:C得分:10.0分 15【单选题】毕达哥拉斯认为()是人类高级智慧的体现。 A、文字 B、情感 C、哲学 D、民主 我的答案:D得分:10.0分 16【单选题】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生是( )。 A、德谟克利特 B、希波克拉底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我的答案:B得分:10.0分 17【单选题】马丁·布伯是( )家 A、政治 B、历史学 C、宗教哲学 D、军事 我的答案:C得分:10.0分

心理学论文

人格形成研究 中文摘要 一个人的魅力最基本的构成就是他的外表和人格,长得好看的人,大家都喜欢,可哪里会有那么多美女帅哥,大多数人还是长相普通。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如果一个人长的那么丑还有那么多的朋友,那只能是人格魅力了。我们可能没有美丽的外表,可我们可以拥有人格魅力。本文主要论述人格的形成和培养。 关键词:人格的定义影响因素培养健全人格 绪论 人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体,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决定了人的健康程度和发展水平。心理作为与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为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前提和基础。心理素质越高、越优化,心理潜能就越容易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发展,从而为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成功人生的取得提供更大的可能。一个人能否成功,智力只起小部分作用,还有一大部分取决于你的人格魅力,所以培养健康的人格,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是人格?又如何培养健康的人格呢?这是本文主要论述的中心点。 第一章人格的定义 人格,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意是指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喜剧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的假面具,它代表剧中人物的角色和身份,表现剧中人物的某种典型心理。人格是人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而且还是人们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心理学家关于人格的定义有很多,黄希庭在综合各家定义的基础上认为,人格就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说到人格,大家肯定会想到“个性”这个词。个性一词是从英文“personality ”翻译过来的,亦可译为人格,在心理学中,一般认为,个性是个人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各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体现了一个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如果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性、独特性的整体特征,那么个性这个术语可以作为人格的同义词来使用,但是个性和人格是有区别的。这两个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1)个性是指人的个别差异,从差别的角度来看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特点;人格则是对一个人的总的描述或本质的描述。从这个意义上说,个性仅表达人格的独特性,但人格还有整体性等特点。(2)个性是相对于共性而言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个性,人自然也有个性。但人格只是对人而言的,对其他事物和动物显然不能用人格来描述。人格就是一个真实的人。人是由某些其他人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以及完全不同的特征复杂的交织而成的,其中既有人格所独有的,也有与他人相似的或共同的。人格这个概念比个性具有更多的内涵和外延。简而言之,个性主要指个体差异性,与供性对应;人格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性格(或品格)是指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尚。它是人格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性格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方面、意志方面、情绪方面、理智方面。 第二章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人格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代心理学家已达成共识: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主体的生物遗传、自我调控和客观的社会文化、家庭环境、自然物理、学校教育等因素。概括起来,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大概有六个: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自然物理因素以及自我调控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心理学家艾森克经研究得出人格的三种基本特质(内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保持相当的稳定性,此外,双生子研究也表明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主要决定了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情况下表现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比如,天生的盲人不能成为画家,生来聋哑的人不能成为歌唱家。 (2)社会文化因素:人一出生,便置身于社会文化之中,并受社会文化的熏陶与影响,文化体人格的影响伴随着人的终生。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

心理学知识点及答案

名词解释:只解释内涵。 简答题:是什么答什么不分析 分析题:说明心理学原理、原理的阐述简明、结合案例分析、给我们的启示。 1、观察法: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状态)。 3、1879年冯特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4、条件反射: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起来的反射。 5、心理发展:广义:指从受精卵开始到衰老的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狭义: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是个体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提高的过程。 6、谈梅生津、望梅止渴、杯弓蛇影、一早被蛇咬三年怕井绳、画饼充饥、谈虎色变都属于条件反射。 7、心里的实质是什么?答: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的产物,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现实是人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8、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 9、狼孩的事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的发展具有关键期。 10、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1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2、五星红旗眼前一晃而过是(感觉)、坐在教室里听见汽车声是(知觉)。 1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度日如年,一日三秋是时间(错觉) 14、联觉: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感觉。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15、错觉:不正确的弯曲的知觉,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看电视属于:视听知觉。 16、知觉存在哪些规律?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17、记忆表象:记忆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出现该事物的形象,是由其他事物或语词而唤起的。 18、学习某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背诵后仍继续学习,叫(过度学习或者是超额学习) 19、记忆品质的四个特征: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20、记忆按内容分为:形象、逻辑、运动、情绪。 21、有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无意识记。潜移默化属于无意识记。有意重现:追忆的特殊形式。每逢佳节倍思亲属于无意重现。 22、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回忆)。 23、按存留时间的长短把记忆分为:瞬时、短时、长时。短时记忆的特点:容量有限,为7加减2组块。 24、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数量是:先多后少。 25、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听觉表象)。三峡学院的雕像是(个体表象)画毛笔是(一般表象)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 26、影响识记的因素是什么?答:(1)活动任务、活动性质(2、)识记材料数量和性质(3、)不同分析器(4、)主观心理条件 27、联系实际,试诉在学习活动中如何防止和避免遗忘的发生?答:(1)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运用正确的识记方法(3、)正确的复习和练习(4、)培养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

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临床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整理 名词解释. 1、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被看作是既提供心理学知识,也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和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它更加偏重于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问题的科学研究和严重心理障碍的治疗。 2、心身医学:它以人类疾病中的心身关系问题为核心,以心身疾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探讨躯体疾病中的心理因素及其致病的机制和条件。 3、行为医学:行为医学是涉及(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科学同生物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开发与整合,以及将这些被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多学科交叉领域精神病学—精神病学—用来探讨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以及精神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分支学科。 4、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强调强调身体疾病的预防,主张采用心理学的方法改变或矫正人们的有碍身体健康的生活方法、行为和习惯。 5、心理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重点研究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和不同环境中的人的特点,维护和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6、归因风格:个体惯常使用的归因方式,体现了个体的人格质. 7、防御机制:人对付体内外各种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的无意识的心理手段。 8、合理化机制:给自我行为或处境寻找可接受的理由. 9、调节因素:是指影响两个相关事物之间联系的方向和大小的因素。 10、中介因素:是指介于两个相关事物之间、能够说明这两个事物相互联系的机制的因素。 11、应激原:向集体提出适应和应对的要求并进而导致充满紧张性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各种环境刺激物称作应激原。 12、灾难化:反复思考消极事件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13、心理应激:心理应激是一个人在察觉到或认识到自己正面临着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的环境要求时产生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各式各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心身紧张状态。 14、全身适应综合症(GAS):机体对各种应激原的生理反应是“非特异性的”即各种应激原都可以引起个体同样的生理反应 15、固着:在心理,性发展过程中由于遭受挫折或创伤而停止于某一阶段。 16、保存.退缩反应:英格尔的保存一退缩反应模型认为个体在应激状态下,伴随出现的犹豫、悲伤、失望、无助等情绪反应. 17、信度:信度是该研究所得到的结果的可重复性。 18、效度:效度是该研究结果或推论的真实性,即研究结果同实际相符合的程度。 19、操控研究策略:研究者操控受试者环境中的一些因素或有计划地改变受试者自身的状况.以观测记录他们行为上的变化。 20、前实验设计:前测一操纵一后测”设计。 21、准实验设计:准实验研究是指那些对实验条件有控制.但又未能满足真实验设计的严格要求的操纵研究。 22、真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要求从单一总体中随机选取受试者.而后随机分派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接受不同的实验操纵或处理。 23、模拟实验研究:通过设计一个类似于真实生活的实验情境以考察心理病理如何发生和消除.这种研究策略称作模拟实验研究。 24、流行病学研究:通过考察人群中某种心理疾病的患病情况来探索病因、拟定预防对策和检验防治效果的一类研究。 25、发病率:在一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障碍在一定人群中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可以反映病因的强度和预防的效果。 26、患病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某病患者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患病率可以被用来评价预防和治疗性干预的效果。 27、临床显著性:指一种实验操纵满足由研究者、临床家萃 lJ 病人所设定的效应标准的程度,二反映了从临床角度看实验操纵的效应人小。 28、描述研究:-描述研究指观察、测量和记录受试者在现实世界中所发生的行为现象的研究.这是获得科学知识的基本途径。 29、内效度:研究结果在进行该项研究的具体条件下被证实的程度 30、外效度:研究结论可以外推到其他人、其他条件、其他场合或情境的程度。31、心理生理疾病的狭义定义:即使不是完全,至少部分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 心理生理疾病的广义定义:是心理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的总称。 32、疾病的人格特异性理论:人格类型同心理疾病有特异关系。即某些人格类型的人易患心理生理疾病,患有同一心理生理疾病的病人常具有类似的人格特征。 33、临床心理评估:临床心理师利用观察、会谈和心理测验等方法所获得的来访者信息,对来访者的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临床心理评估。 34、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指测量个体之间在心理上的个体差异的方法与技术。 35、投射测验:是向受试者提供一些模糊的、无结构的刺激情境,让其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自由做出反应。 36、行为评估:在特定情境下对个体的思维、感知和行为进行评估的过程。 37、心理诊断:就是根据临床心理检查和评估的结果,依据临床诊断分类标准,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性质、程度做出判断,将其心理问题归入某一具体类别,并给予一个诊断学名称的过程 38、情境测验:将实际情境作为测验情境,或有目的的制造一种情境,观察被试在这种情境下的行为反应。 39、阻抗:是病人抵制治疗过程的各种力量,包括:安于现状,害怕引起良心阻抗上过分的谴责,不肯放弃致病的幼稚冲动。 40、移情:是指在心理分析过程中,病人对治疗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移情病人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治疗者身上的过程。 41、心理干预: 广义心理干预是指引导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改变的各种专业活动。根据干广义心理干预预方法的不同,心理干预可分为心理疗法,包括个别心理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生物学方法,包括药物疗法、电痉挛疗法和精神外科疗法等。) 根据干预的目标、形式和过程的不同,心理干预可分为健康促进、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 狭义心理干预就是心理治疗,即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42、元分析法:就是对以往的研究再进行研究,把关于某一个特殊主题的现有研究结果综合起来进行统计分析,以判断心理治疗疗效的方法。 43、强化:通过采用适当的事物来增加反应的强度、概率或频度的过程。在经强化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出现在欲增强的反应之前;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出现在欲增强的反应之后。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44、惩罚: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压抑、减少或消除某一行为的过程。 45、消退:通过终止条件作用而消除其所造成的反应的过程。 46、泛化:条件作用由条件刺激自然地转向类似刺激物的现象。 47、分化:某反应只限于针对某一特殊刺激物的现象。 48、习惯化:通过反复地暴露于某刺激物以减少对该刺激物的反应频率与强度的过程。 49、抑郁症:是危害全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是一组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50、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51、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52、反应性抑郁:是对患病期间所蒙受的许多“丧失”的反应,是各类病人共反应性抑郁有的反应。 53、准备性抑郁:出现于病人将自己同世界分开的准备过程中,是死亡的前准备性抑郁奏,仅见于终末期或濒死病人。通过鼓励与支持、劝导与保证,可以消除反应性抑郁,但难以消除准备性抑郁。 54、原发性获益:指由于疾病症状的出现而缓解了引起疾病的内心冲突。 55、继发性获益:指病人由于患病而享有有些特权。 问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