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近代史论文

从中国近代史看“多难兴邦”
摘要: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8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我们56个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从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在此期间中国内忧外患,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受到了无情的压榨和侮辱;但同时,我们中华儿女也极力奋起反抗,为争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告诉我们当我们的国家受到威胁,民族受到蹂躏时,中华儿女必定团结一心,统一战线,一致抗敌。“多难兴邦”这个成语来形容中国近代史是在合适不过了,正是这段惨痛的历史给了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和精神补给。
关键字: 中国 近代史 多难兴邦
中国近代史的多难主要分为外国侵略和中国内部矛盾两种。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开始,到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再到中国的内战。其间中国损失了大量的土地和金银,中国人民经受了外国入侵者的欺凌,饱受磨难。中国从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共经历了近100年的的屈辱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并与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1843年,签订了《虎门条约》。美法趁火打劫,分别逼迫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也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但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也成为帮凶。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很快,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又进一步加深了。
1883—1885年,中法战争,签定《中法新约》,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32年2月整个东北的沦陷,再到1937年7

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先从东北再到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日本侵华战争最终彻底失败。在此期间,日本犯下了滔天罪行,同时也给中国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建立新中国。国共两党阶级立场不同,矛盾冲突严重,内战一触即发。随后,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军,标志着内战的爆发。但是由于国民党政策和立场有违人民的利益,不符合国情,最终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胜利。
中国自从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一直在探索驱除列强,建立富强民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地主阶级当权派为了自救,开展了洋务运动。洋务新政首先抓军用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保证政权稳定,同时也有保卫国防、对付外国侵略(所谓“勤远略”)的动机。官督商办的民用工业发展起来,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被引进中国,与此相适应,一批西方社会科学书籍被翻译过来,一批洋务人才被培养出来,中国工业化由此开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产生。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生产方式。虽然并未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却是中国社会的新生事物,是推动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同时也是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动力。
甲午战争胜失败后,义和团的强烈反抗使帝国主义者看到了中国昂扬的民气,不得不改变“瓜分”政策。实行“保全”清帝国的政策,同时也迫使清政府实行若干改革,1901年的新政由此开始。经济政策的放松,鼓励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就加强了代表资产阶级的立宪派和革命派向清朝统治阶级要求政治权利的物质基础,造成了革命派和立宪派活动的空间;废除科举,鼓励海外留学,造就了大批接受西方社会、政治思想的新型知识分子,从中形成了一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皇权统治的基本力量;新式军队的编练和皇族内阁的组成,加剧了上层统治阶级内部满汉之间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辛亥革命就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了。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

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但中国人民没有放弃,而是团结一致共同保卫祖国。从鸦片战争起, 中国遭受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中国社会在被动依附的状态下开始了近代历史进程, 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焕发着新的历史特点, 激励和启迪中国人民去谱写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中华振兴的历史新篇章。
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必须从现在起,以过人的努力,超常的毅力,去发奋汲取文化知识;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去勇于参与社会实践;以开拓的思路,创新的理念,去探求人生的新境界,长大后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
“多难兴邦”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四年》。原文是“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这句话是从朴素辩证法的角度对灾难的影响作出的判断说明一个国家多灾多难或能拓展疆土而无难无虞或可丧失国邦。从重重灾难中走出来的中国人民正是在“多难兴邦”信念的支撑下奋发图强走向辉煌。历经灾难的洗礼我们民族的凝聚力更旺历经灾难的洗礼我们的“补弱”能力更强。历经灾难的洗礼我们的忧患意识更浓。历经灾难的洗礼我们更懂得珍惜和感恩。
参考文献: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左传》
3.《中国近代史——多难兴邦》 新浪爱问共享资料
4.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培训论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