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歌曲民族区域特色的传承与发展

内蒙古歌曲民族区域特色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鲁圣博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7期

摘要:内蒙古歌曲的区域特色鲜明,风格多样且题材丰富,体现了对宗教道德、民俗风情、音乐创作习惯等的传承。现代创新与传统结合,地域文化与世界文化相融合,应用现代手段发扬内蒙古民歌走向世界。

关键词:内蒙古歌曲民族区域特色传承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一直以来为祖国之民族文化的研究基地,内蒙古歌曲具有传承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重要作用。蒙古歌曲的民族区域文化的发展历史,其宗教的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位置。蒙古萨满教,当地成为“勃额”(博)教,博额意为黑博,男性占多数,故男性多称为“博”。博在当地文化中具有祭祖、祈福、驱魔、救治等职能。对其歌曲的区域文化的探讨,利于研究歌曲内涵,音乐变化与特殊调式。发源于博区的宗教歌曲,逐渐渐变成为蒙古民族的艺术曲艺特征。作为民族音乐的理论家、音乐家,从继承、保护与传承的角度[1],一直在挖掘、整理、创新、研究,为民族音乐的发展默默耕耘,同时也硕果累累。笔者通过内蒙古区域特色研究与内蒙古歌曲的发展做梳理与探讨。

一、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音乐概况

策·扎查拉诺早在1913 年,旅行内蒙古后写作了《鄂尔多斯成吉思汗的祭礼》,文中对成吉思汗祭祀礼仪相关的祭词与神歌进行了描述。直到上世纪70年代,我国文化部与国家音乐家协会发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的编撰[2]。内蒙古自治区的音乐家及相关工作者,排除种种困难,经过13年的调查、收集和及时抢救,对内蒙古民歌进行整理,精选出1262 首民族歌曲,涵盖了内蒙古地区的包括蒙古族、汉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五个民族的民歌。

二、蒙古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1.蒙古族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贴近人民生活,对民族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制度、物质经济、艺术文化、民俗风情以及语言词汇均有充分呢的体现,更能全面的体现内蒙古区域的民族风。对于蒙古族音乐的研究、挖掘、保护与传承,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2.内蒙古民歌区域特色的一般特征。内蒙歌曲其内涵的主曲调体现蒙古族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填词、编曲,体现了对历史的继承与现代的结合,包括短调民歌,另外还有叙事民歌。通过对原民族歌曲的改编、合理的调整,对蒙古族风格手段的处理,创新形成新蒙古族歌曲调试风格,处处体现了蒙古族音乐元素。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希望,传递了积极

向上的生活观念。传统调式的变化音,如#1、b3、#4、b6、b7,等在音乐创作中应用广泛,其中以b6较多见,也最为代表性。对蒙古族歌曲形式上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多元素唱法的有几融合,多元素文化的审美融合,形式多样的独唱(呼麦)、重唱、合唱(潮尔道)以及独特的胡拨斯弹唱等艺术形式,将蒙古族音乐的艺术形式发扬光大。在节奏的处理上,多表现为马步节奏、切分节奏的巧妙融合,在力量与节奏速度上结合现代曲风,包括了短调与长调。在音乐的创作技法上,重视融合和声及多重调的中西作曲特点,体现多文化的合理融合,体现大和的思想。

3.体现传统的继承在内蒙古歌曲中,体现对于民族思想、宗教道德、民俗风情、社会制度、音乐创作习惯等的传承。在传承中体现了以口授为主要形式,代代相传、保持宗教信仰;各个教派间的交流尊重历史、发扬文化、体现习俗与基本教义。内蒙古民歌具有民族特色的、能够联系蒙古族与汉族关系的、与时代的变革相呼应的现代化的音乐形式。蒙古传统音乐魅力独特且个性鲜明,旋律优美,沁人心脾,传统调式包括羽调式、宫调式、徵调式、商调式。造就了一大批大师级的表演艺术家,如哈扎布、宝音德力格尔、莫德格等等,本土化的创作群体对传统民间音乐的挖掘、创新、保留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民歌地域特色鲜明、表现形式多样,令世人叹为观止。如《辽阔的草原》、《六十个美好》、《半圆的月亮》、《褐色的雄鹰》等朗朗上口。在填词中,体现传统的内蒙古族民歌中应用较多的词缀“哈嗬、咿、啊”等,这些特点的作品比比皆是《湖畔之歌》、《乳香飘》。对传统乐句结构的表现形式的继承,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草原晨曲》等。

三、内蒙古地域特色长调音乐发展有音乐家对蒙古族长调的旋律、艺术表现力及感染力的评价很高,能够使感受者遐想无限延伸,由生超凡脱俗之感

蒙古族长调的艺术形式,反应草原地域文化与游牧民族文化特色,是蒙古族音乐的一种高超艺术的结晶。

1.流传广泛长调民歌在内蒙古地域被民间广泛流传,在大的艺术形式下,由通过局域特点,而产生了风格多样,丰富多彩的长调代表作品,按照地域特点我们可以将长调概括为:以擅长抒情的呼伦贝尔长调、华美高亢的辽远之调锡林郭勒长调、节奏较为舒缓的阿拉善长调昭乌达长调、以叙述事情的科尔沁长调、具有苍凉感的鄂尔多斯长调等,此外还包括了形式特点各不相同的乌拉特长调、德都蒙古长调、新疆蒙古族长调等。蒙古族长调民歌于2006 年,纳入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长调的发源与发展,受到地域漫长的发展史,其文化、地域、历史、政治、地理环境、民族融合、宗教信仰等因素综合影响蒙古族音乐的形式、文化内涵及发展。蒙古族长调作为我们国家与民族的精神文明成果,同时为中华民族与世界文化的艺术之精华,成为人类文化生活的重要支撑之一,对我国以及世界很多地域的民族音乐影响深远。

2. 现代的转变填词语言的设计中,体现了流传性与代表性。以内蒙古区域特点为代表的草原歌曲,填词多用应汉语,意境优美、流传广泛,出现了很多优秀作品,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吉祥三宝》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