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和实施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_十二五_规划的思考

编制和实施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_十二五_规划的思考
编制和实施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_十二五_规划的思考

第 1 期 2012年2月水利信息化

Water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NO.1 Feb.,2012

编制和实施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

“十二五”规划的思考

蔡 阳

(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 100053)

摘 要:《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即将正式发布,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好规划,详细介绍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简要描述规划的主要内容,认真研究规划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最后重点阐述规划实施需正确把握的几个关系。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发展;编制;实施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405(2012)01-0011-05

0 引言

水利信息化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水利规划、设计、科研、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在改造传统水利、发展民生水利、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及推动水利部门转变职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关键时期,是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的攻坚时期,也是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陈雷部长在 2009 年 10 月召开的审议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总体方案的部长专题办公会上强调: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应包括坚持现代化方向,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的内容 [1]。

2010 年 12 月 3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世纪以来第 8 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 62 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文件明确提出:“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加快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

收稿日期:2012-01-09

作者简介:蔡 阳(1963-),男,江苏泰州人,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水利信息化管理和研究工作。

化”[2]。因此,系统总结近年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水利信息化取得的经验,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密切结合水利改革发展需要,科学规划水利信息化“十二五”发展十分必要。

《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2009 年 12 月正式启动编制,历时 2 年,经过编制初稿、召开专家咨询会、征求意见、形成送审稿等阶段,目前已通过水利部组织的验收。

1 规划技术路线

《规划》编制遵循“全面调查、深入研究、科学分析、充分论证、综合评估”的技术路线 [3]。

1)全面调查。结合 2009 和 2010 年度中国水利信息化发展报告的编制,向水利部直属各单位、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下发调查表,其中与规划密切相关的内容特别是拟在规划中确定的发展指标是调查重点,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业务应用(包括资源整合共享)、保障环境等方面。在调查基础上,对“十一五”期间水利信息化进行全面总结,摸清“十二五”规划的基础,找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

水利信息化2012 (1) 12

2)深入研究。针对“十二五”期间的规划重点开展专题研究,主要包括水利信息化资源共享机制体制、信息化项目评估和基层水利信息化推进研究等方面。通过研究,为“十二五”规划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提供支撑。

3)科学分析。一方面是认真分析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本专项规划的要求,确保专项规划对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支撑;另一方面是认真分析地方及流域水利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与全国水利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关系,使得本专项规划既反映地方和流域的发展需求,也对地方和流域规划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科学分析确定全国水利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建设任务、管理与改革重点等内容。

4)充分论证。遵循规划制定的普遍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科研院所等有关方面专家的智慧,充分倾听和吸纳社会公众的呼声和需求,对规划思路形成、总体框架确定、规划初稿、规划征求意见等每个阶段进行咨询和论证,确保规划的合法性、科学性,确保规划成果质量。

5)综合评估。根据需要与可能等原则,对规划实施所需投资进行估算,并分析投资来源,提出投资实施安排意见。同时还从对水利现代化的带动、可持续发展水利的促进、民生水利的保障等方面对规划实施的效益进行评估。同时,综合评估和确定规划实施所需的机制体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2 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编制形成的成果主要包括:《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总报告和流域机构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分报告,其中,7 个流域机构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分报告将作为各流域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规划》共包括 6 章内容,分别是:

第一章“发展现状与形势”。主要分析了水利信息化“十一五”发展现状与主要成就,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总体思路与原则”。主要明确了“十二五”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基本原则、规划范围与规划依据。

第三章“发展目标与布局”。主要提出了“十二五”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总目标、主要目标和总体布局。

第四章“主要任务与项目”。主要给出了“十二五”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明确了“十二五”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主要任务,确定了“十二五”期间水利信息化十大重点工程。

第五章“保障措施”。主要阐述了保障规划顺利实施需落实的各项保障措施。

第六章“效益评价”。主要评估了规划实施所能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 规划对有关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规划》编制中,系统总结了“十一五”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主要成就,依据“十一五”发展实际对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定位,深入分析了当前水利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总体要求,提出了“十二五”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发展总目标和主要目标,明确了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总体布局和框架、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3.1 关于“十一五”发展定位

《规划》认为:至“十一五”末期,水利信息自动采集和信息网络基本覆盖全国,水利日常工作基本实现计算机化,在线数据量快速增长,应用系统数量迅速增加,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基本形成。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重点从“十一五”之前的推进基础设施和基本业务应用建设阶段,逐步进入到全面促进水利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新阶段[4] 1。

3.2 关于“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水利信息化发展指导思想,其中:灵魂是科学发展观,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水利事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主题是水利改革发展目标,即:为解决洪涝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及水土流失等突出水问题和民生水利发展新需求提供有力支撑;主线是水利现代化,即:按照水利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4] 17。3.3 关于“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总目标,其中:实施顶层设计、统一技术架构,强化资源整合、促进信息共享,完善体制机制、保障良性发展,是技术与管理总目标;在全国

13第1期

范围内建成比较完善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功能比较完备的水利业务应用体系、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和安全可靠的保障体系,是信息化建设总目标;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与水利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对水利日常工作及应急处理的支撑与服务能力,是对水利工作支撑总目标[4]23。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一些指标性的要求主要包括[4]23-25:1)在“建成比较完善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增强水利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中,要求:获取的信息类型和时空尺度能基本满足主要水利日常业务的需要;全国水利信息网和视频会议系统要实现县级以上水利部门的互联互通;基本建成国家、流域和省级水利数据中心,实现水利重要信息资源的共享;建成国家水信息门户,具备全国所有水利部门通过国家水利信息门户实现信息发布与访问交流的技术条件。

2)在“建成功能比较完备的水利业务应用体系,提高水利信息系统应用服务水平”中,要求:全国地市及以上各级水利部门通过计算机及网络进行处理的日常工作超过总数的 70 %,部与流域、省之间 100 % 实现相同业务的互连互通,各业务间的信息在同一层级实现完全共享;网上公文流转率达到 50 % 以上,逐步实现跨系统的协同应用,完成所有地市级以上水利部门的门户网站建设,达到行政许可事项 100 % 可网上办理的目标,水利系统电子政务应用和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显著增强。

3)在“建立比较完善的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促进水利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中,要求:全面建立科学系统的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完成全国重要水利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建立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高效的系统运行维护体系和专业的人才队伍,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客观评价工程效益和能力的水利信息化工程(系统)后评估标准与实施及管理办法,实现对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科学评估。

3.4 关于“十二五”发展总体布局

根据“十二五”全国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结合全国水利信息化阶段发展的需求,强调整体推进,强化资源整合,加大重点领域、地区、层级和薄弱环节的建设力度,全面提高信息化对水利发展的支撑能力,形成与水利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发展格局,实现水利信息化的协调发展[4]25。

1)按业务领域进行布局。在水利信息化规划的总体框架下,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地下水监测、抗旱等专项规划分别编制,水利信息化与各专业领域规划相互衔接。

2)按国家制定的区域发展战略进行布局。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 4 大区域,结合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发展进行布局,突出水利信息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需求的协调性。

3)按 7 大流域进行布局。突出水利信息化对流域中心工作的支撑。

3.5 关于“十二五”建设总体框架

《规划》根据水利信息化“十一五”发展实际和“十二五”发展目标,按照顶层设计“五统一”的目标要求,提出了由水利信息基础设施、业务应用和信息化保障环境共同组成的“十二五”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如图 1 所示。

1)水利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利信息采集、工程监控、通信设施、信息网络,以及视频会商设施、水利应急管理和数据中心,是水利业务应用的支撑平台,是水利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仍作为水利信息化工作重点,将加大建设力度,以缓解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与信息资源不足、共享困难的矛盾,并积极推进水利工程远程监控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2)水利业务应用主要包括防汛抗旱指挥与管门户

图 1 系统总体逻辑结构图

内网门户

外网门户水利部网站

防汛抗旱

指挥

水资源监测

与管理

水土保持监

测与管理

农村水利

综合管理

农村水电及

电气化管理

水库移民安

置与管理

水利卫星

应用

水利工程建

设与管理

水利电子

政务……

信息

采集

视频会商

系统

数据

中心

水利应急

管理

通信

设施

信息

网络

计算

设备

存储

备份

机房

环境

工程

监控基

蔡 阳:关于编制和实施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思考

水利信息化2012 (1) 14

理、水资源监测与管理、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农村水利综合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与管理、水利电子政务、水利卫星应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农村水电业务管理、水文业务管理及水利应急管理等业务应用。为了促进水利管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变,必须根据水利业务需要,规划实施重点水利信息化建设工程,以重点工程为龙头,依靠关键技术研究、试验和示范建设,集中力量解决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主要包括水利信息化标准、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等体系,以及机制体制创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和宣传与交流等方面,是水利信息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为了保障水利信息化建设有序进行,3 个体系建设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4]31。

为实现“十二五”水利信息化发展目标,水利信息化建设以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为核心、遵从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将主要任务划分为 12 项水利综合应用、4 项水利信息基础设施、5 项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共 21 个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并确定了各项目的基本建设内容、规模与范围。同时,根据水利政务目标及其职能域划分和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战略,围绕水利部核心业务和重点工作,结合民生水利发展需求,确定“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国家水土保持基础信息系统、中国农村水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管理信息系统、水利电子政务系统、水利卫星应用系统”7 个应用系统和“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国家水利数据中心、中小型水库防汛报警通信系统”3 项基础支撑设施为“十二五”水利信息化十大重点工程。

4 规划实施需正确把握的几个关系

4.1 规划体系与技术体系的关系

规划体系主要解决为什么要做、做什么的问题,技术体系主要解决怎么做、做成什么样的问题。规划体系和技术体系应当相互配合,在规划的时候要兼顾可行性,规划能做的事。在技术环节要以规划为框架,做规划好的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利信息化规划落地,确保建成的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

顶层设计是规划与项目实施间的桥梁,在顶层设计架构下,通过标准规范解决技术的共享协同,通过管理办法解决机制体制的共享协同,通过基本技术要求解决不同层级间的共享协同。通过前期工作、实施方案、后评估等工作,对程序、内容、过程、效果等进行控制和管理。

目前,水利信息化规划体系基本完善。2003 年水利部颁布的《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规划》确定了2015 年的远景目标,通过“十五”、“十一五”、“十二五”3 个规划加以实现。在全国水利信息化每个五年规划的框架下,流域、省级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划,有关业务部门制定了一定期限的水利信息化专项规划。

水利信息化的技术体系正逐步建立。2010 年水利部颁布了《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也先后出台了包括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水资源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水利电子政务、水利网络和信息安全等 6 大重点工程的基本技术要求,另外,自 2003 年水利部颁布《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以来,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已先后发布涉及前期工作、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行业标准近 30 部。但由于水利信息化涉及面广,需要制定的标准量大,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标准的编制力度,同时加强标准体系的执行力度。

4.2 新建与利用的关系

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基础设施、业务应用、保障环境等方面都有了较好的积累,“十二五”水利信息化建设并非白手起家,已进入协同建设的新模式。同时,整合共享也是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新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可共享的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若现有资源不满足需求,也应在现有基础上扩充完善。同时,新建的内容还应按照现有技术规范进行建设,并将建设成果纳入已有体系,作为共享资源为整个水利信息化提供服务。

今后,水利部将定期印发水利信息化资源目录,将可供共享的硬件、软件、信息等资源公布出来,供大家了解并进一步获取可共享的信息和服务。

4.3 建设与管理的关系

随着规划的业务系统相继实施和投入运行,系统管理和运行维护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作用越加凸显。面对水利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面对水利信息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信息系统管理和运行维护尤为重要。必须深入研究各类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的特点,建设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平台,制定相应的

15第1期

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特别是要落实运行维护经费,提高运行维护质量,强化日常管理,使水利信息系统建得成、用得好、长受益。

4.4 各重点工程之间的关系

重点工程主要包括7 大业务应用、3 项基础设施,各系统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相协同,共同支撑水利中心工作。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资源管理系统是解决水多、水少、水脏等等重大水问题的重要非工程措施,是“金水工程”的龙头,借助这 2 大系统解决好公共基础设施。

另 5 个大的应用是围绕解决民生水利和提高行政效率等水利中心工作而开展的。

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国家水利数据中心、中小型水库防汛报警通信系统是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为应用系统提供支撑,也可以通过应用系统的实施得到补充和完善。

4.5 水利普查与数据中心建设的关系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水利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水利普查和数据中心主要都是围绕信息资源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收集了我国江河湖泊基本情况,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状况等水利基础信息,并建成包括多主题的数据库,为水利普查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撑。

同时水利普查为水利数据中心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建设的条件已经成熟,应当在此基础上全面启动包括水利部、流域机构和省级的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建设。在水利数据中心的建设中,要把水利普查的成果全部纳入,同时要让水利普查成果持续发挥效益。

4.6 信息化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

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全局的工作,需要信息化部门与各业务部门协作配合、共同推进。

业务既是水利信息化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任务来源于水利工作的业务需求,水利信息化的价值也体现在是否为各项水利工作提供了支撑和服务。

信息化部门要加强网络、通信、安全、信息资源等建设和运行管理,为业务部门提供高效可靠的公共基础设施支撑。要充分发挥水利信息化行业管理的职能,积极主动介入业务应用系统特别是重点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避免重复建设,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5 结语

目前《规划》即将出台,今后一段时期水利信息化的主要工作是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紧紧围绕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以《规划》为指导,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以国家防汛抗旱指挥和水资源管理系统为龙头的水利信息化重点工程,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水利信息化发展新跨越。

参考文献:

[1] 陈雷. 立足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做好水利发展“十

二五”规划编制工作[R].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9:6.

[2]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S].

北京:中共中央、国务院,2012:12.

[3] 蔡阳. 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应着力把握

的几个问题[J]. 水利信息化,2010 (1): 1-3.

[4] 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 全国水利信息化发民展“十二五”

规划[R]. 北京: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

蔡 阳:关于编制和实施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思考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Twelf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lan for National Information Explosion Process of Water Industry

CAI Yang

(Leadership Group Of?ce of the Information Explosion Process of Water Industry, Beijing 100053, China)

Abstract: The twelf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lan for national information explosion process of water industry will be soon formally announced. 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 and ensure perfect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the thesis provides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on technical lines for working out the plan, and outlines main content. Then the thesis makes a serious study of key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plan. Finally, the thesis expounds relationships that should be accurately dealt with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the information explosion process of water industry;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development; formulation; implementation

(发展战略)大学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XX大学XX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2011-2015) XX学院是一所以职业教育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二级学院。在“十一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和学术科研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任务极其繁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学院发展实际,特制定XX学院学科与科研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 一、目前学院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学院逐步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与各教学系相关学科相结合,以专业为导向,以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在院领导精密部署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下,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在开拓中前进,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 鉴于学院创办时间短,科研力量薄弱的现实,学院一直坚持“以院内力量为主、借助院外力量”的方针开展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其中,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主要借助院外科研力量;而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相关性研究、职业教育与专业建设相关的研究,则以院内研究力量为主。目前,两方面稳定的研究力量约为30人左右,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学科队伍中含博士生导师1名,学科带头人3名,学术带头人2中,学术骨干6名,XX市优秀中青年教师2名,XX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名。 2、保证资源持续投入,学科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五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建设学科平台建设,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学术论坛、职业技能大赛参赛机制、“产学研”合作基地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劣到优、从临时制、随机制到常态化、制度化,形成了对本学科发展的有效支撑。目前,学院设有高等教育研究所、农民工学院两个研究单位;藏书上万册的

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25页)

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25页)

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目录 前言 (1) 一、“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发展回顾 (2)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2) 1、全市旅游业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2) 2、旅游接待能力与服务水平日益提升 (2) 3、文化旅游建设初具规模 (3) 4、旅游休闲度假名城打造初见成效 (3) 5、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 (3) (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 1、旅游品牌形象影响力和招徕力仍显不够 (3) 2、上规模、多功能、大容量的旅游区较少 (3) 3、旅游类型较单一,区域同质化现象较严重 (3) 4、旅游管理体制不顺,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4) 二、“十二五”无锡旅游业发展环境 (4) (一)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趋势与特点 (4) 1、旅游业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 (4) 2、中国旅游业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4) 3、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旅游区 (4) (二)旅游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5) 1、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5) 2、长三角区域规划中对无锡旅游业发展定位 (5) 3、“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5) (三)规划依据 (6) 三、“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战略思路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发展定位 (6) (三)发展目标 (7) (四)发展战略 (8) 1、“旅游即城市”战略 (8) 2、创新驱动战略 (8)

3、资源整合战略 (8) 4、旅游国际化战略 (8) 5、区域合作战略 (8) (五)“十三五”展望 (8) 四、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9) (一)着力打造一个“旅游城” (10) (二)重点开发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两大精品系列 (10) 1、文化旅游精品系列 (10) 2、休闲度假旅游精品系列 (11) (三)全面提升大灵山、鼋头渚、惠山三大品牌景区 (11) 1、大灵山景区 (11) 2、鼋头渚景区 (11) 3、惠山景区 (12) (四)建设完善四大旅游休闲度假区 (12) 1、蠡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配套设施建设 (12) 2、太湖(环梅梁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区 (12) 3、宜兴湖滏综合旅游休闲度假区 (13) 4、江阴华西村--滨江黄山旅游休闲度假区 (13) (五)优化发展五大旅游类型 (14) 1、整合观光旅游产品 (14) 2、丰富文化旅游产品 (14) 3、完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14) 4、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产品 (14) 5、提升商务会展旅游产品 (14) (六)旅游业支持保障系统建设 (15)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产业配套 (15) 2、旅游市场开拓 (16) 3、旅游营销策略 (17) 4、旅游生态环境建设 (17) 5、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18) 6、环境影响评价 (18)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宜昌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报告

湖北省宜昌市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送审稿) 宜昌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 二〇一〇年七月

审定:姚大志 审查:李桂林毕家杰郑思俊张志新 刘克清潘家秀 项目负责人:靳鹏 审核:李建新苗云江 主编人员:翟中旭胡杰杨香东杨森茂 参加编制人员:万卫平王代圣邓劲方田海欧 刘丰刘院生阮小燕向清炳 吴琼宋世鸾杨振华周真中 姜江洪钧赵增辉聂华彬 席祖荣董凌云操江涛戴圣福

目录 1 概况 (1) 1.1自然地理概况 (1) 1.2水资源概况 (2) 1.3社会经济概况 (3) 2 水利发展改革的现状 (4) 2.1“十一五”水利发展的主要成就 (4) 2.2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8) 2.3面临的形势 (9) 3 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11) 3.1指导思想 (11) 3.2基本原则 (11) 3.3总体思路 (13) 3.4编制依据 (14) 3.5规划水平年 (15)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16) 5 水利发展的布局 (24)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26) 6.1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 (26) 6.2水利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33) 7 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39) 7.1“十一五”转接重点项目(5个) (39) 7.2“十二五”新建项目(10个) (42) 8 保障措施 (50)

前言 “十二五”期间至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实施鄂西生态旅游圈建设,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国家森林城市,走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发展前列的重要时期。水利是基础产业,解决好人水和谐的问题,是实现宜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1 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交汇过渡地带。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东西宽174km,南北长180km,版图面积21084km2,其中山区占67.4%,丘陵占22.7%,平原占9.9%。宜昌东邻荆州和荆门市,南抵湖南省常德市,西接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北靠神农架林区和襄樊市。 宜昌地形复杂,高低相差悬殊,山区、丘陵、平原兼有。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的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和夷陵区西部为山区,夷陵区的东部、当阳、远安、宜都等县(市、区)为丘陵,长江、与清江和与沮漳河交汇两侧的枝江、当阳、宜都等县(市)的部分区域为平原。 土壤从红壤土到棕壤等九种类型均有分布,其中优质熟化土壤占耕地的48%。全市植被良好,森林资源居全省第二位,覆盖率为55.3%。 宜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多年平均年降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国土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和加强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促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遵守“三区三线”,落实和加强对土地空间利用的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提出空间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原则以及促进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思路和措施。 (2)发展优质现代经济 “十四五”将围绕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指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科研成果,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效率,促进资本绿色发展体系的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规范的秩序,将使高污染,高能耗,

生产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对外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度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综合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十二五”规划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农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持,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制,以提高农业水平。农业的综合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在反贫困新形势下,应充分发挥内生性作用。群众力量,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农民有增收意识,幸福与安全更加充实,更安全,更可持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重点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重点是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重点地区,中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制定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要点)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要点) (2016~2020年) 学院 一、专业建设基础 至“十二五”建设期末,本学院开设专业个数,在校生人数(第一稿统计时间节点为2015年7月10日,第二稿编写时增加2015级新生数)。专业名称等。 简述“十二五”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果(专业调整与建设、课程建设、教材与多媒体课件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成果、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建设、以及本学院各专业建设的特色等方面)。 二、“十三五”期间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结合“五个对接”企业调研成果、研读《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讨论稿)后的体会、以及通过其他调研(如发改委、经信委、行业协会等渠道)获得的有关数据,形成未来五年本学院各专业人才需求的预判。 三、“十三五”期间专业建设亟待突破的主要问题 1. 检查“十二五”规划的专业建设目标是否全部实现,若有未能实现的,查找原因,结合今后五年的发展趋势,指出该目标是否需要延续或调整。 2. 以“五个对接”的前四个作为重点,分析研究对接契合度,

找出差距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深入思考通过未来五年的建设,本学院哪些专业能够实现升本,目前的现状与四年制应用技术型本科之间有多大差距,要缩短这些距离,需要突破哪些主要问题。 四、“十三五”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总规划的指导思想为引领,围绕学校“十三五”期间提升办学层次的战略目标,针对“十三五”南通地方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研究专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和专业建设的新契机,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方案,论证学院内、跨学院的专业整合、及新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充分性。形成本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由此凝练出具有本学院特色的“十三五”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五、“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 确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以地方产业升级转型作为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应用型人才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以智慧化校园建设作为教学改革、教学资源整合的平台,以新技术、新技能培养作为实训基地建设改造的目标,以专业升本、提升本学层次作为发展动力,以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新态势作为参考目标。 规划目标的可考虑办学层次、专业结构、建设规模、新办专业、机制创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教学成果、教改项目、对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开发、精品开放课程、教学

翠屏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翠屏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宜宾市翠屏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宜宾市翠屏区旅游局 二〇一〇年十月

目录 目录 (1) 一、“十一五”翠屏区旅游业取得的成绩 (2) (一)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2) (二)旅游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2) (三)旅游市场开发取得成效 (3) (四)乡村旅游发展跨上台阶 (4) (五)旅游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4) 二、“十二五”翠屏区旅游业面临的形势 (5) (一)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5) (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6) 三、“十二五”翠屏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战略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奋斗目标 (7) (三)发展战略 (7) (四)空间布局 (8) 四、“十二五”翠屏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8) (一)加快中心城区旅游开发,打造旅游目的地 (8) (二)加大乡村旅游开发,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9) (三)深化古镇旅游开发,丰富旅游活动内容 (10) (四)重视旅游项目建设,提高策划包装水平 (10) (五)加强市场宣传营销,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11) (六)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升旅游软实力 (12) 五、“十二五”翠屏区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2) (一)强化旅游政策支持 (12) (二)加大旅游资金投入 (12) (三)创新旅游管理体制 (13) (四)加强人才教育培训 (13)

宜宾市翠屏区是宜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美誉,具有2190年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十二五”是翠屏区加快建设“领跑川南、跨越追赶的科学发展先行区”的关键时期,也是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区的关键阶段。制订并实施《宜宾市翠屏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区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一五”翠屏区旅游业取得的成绩 (一)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2006年第四届四川旅发大会以来,翠屏区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区2006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5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04亿元;2007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24.6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71亿元;2008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58.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80亿元;2009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91.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16亿元,相当于全区GDP的9.2%。全区旅游总收入年均递增率达到20%。今年前三季度,已接待境内外游客563.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55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31.10亿元的82%。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汇报材料【精品】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汇报材料》的,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现向各位领导和专家简要汇报我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初步构想,以达到抛砖引玉、不断丰富我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目的。 一、切实转变治水思路 建立现代水利发展模式,必须要坚持科学的水利发展思路,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等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指示,以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加注重水安全、水、水环境统筹,更加注重大中小工程配套,更加注重城乡水利协调,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管理制度,更大力度推进节水减污型社会建设;加强水与河库保护,强化河库空间管理和功能管理,加大河库水系连通力度;加强水系流域综合治理和管理,推进城乡水利协调发展;深化水利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现代化之路,为我县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水利支撑保障。 二、科学确定规划目标 目标是发展的方向,是规划的核心。目标设置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体现延续性。启动**水利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工作,在制定“十三五”水利规划目标时,要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利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为重要依据,保持必要的连续性;二是要体现针对性。结合我县实际,在对“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十三五”水利发展的目标与重点。既要提出带有方向性和指导性的目标,也要提出一些能检查、易评估的量化指标;三是要突出约束性。在“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中,明确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农村饮水安全、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刚性约束指标。针对当前我县工程性缺水、区域性缺水、水保障能力不足、水环境污染的新情况,要进一步增加一些在水、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的约束性目标指标。 三、着力解决发展瓶颈 在规划编制中,要按照习总书记关于国家水安全战略重要讲话的要求,根据我县实际,认真梳理水利发展中制约因素,系统研究解决对策措施。一要着力解决水短缺问题。我县城郊片区、大楠片区的水短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伴随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水短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将更加凸显。一方面,工程性、性、水质性缺水并存,另一方面,用水粗放的现象仍十分严重,用水效率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规划编制中要深入研究加快推进转变用水方式、热门思想汇报大幅度提高用水效率的重大举措,提出综合性对策措施;二要着力解决水生态损害问题。当前,我县河、库管理和保护仍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不少河、库开发已经接近或超出水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河道侵占、工业污水排放、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规划编制中要牢固树立

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Xx技术职业学院 “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二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专业由“十二五”初的15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17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17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6个,占35.0%;文科类专业11个,占65%。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二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100万元左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多媒体教室总间数52间、座位数4000多个;实训(实验)实15个;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 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

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5. 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6. 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7. 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学校13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6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7个。 (二)面临形势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2005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9年共培养了近8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缺乏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二是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持续 发展条件不足不稳;三是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四是打造品牌,发展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都将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 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

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通辽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草案) 通辽市旅游局 《通辽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组 二〇一〇年六月

第一章通辽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增加资金投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旅游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制定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编制了通辽市、部分旗县市区旅游发展规划及部分景区景点规划;强化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及景区景点建设,推出9条旅游精品线路,全市旅游格局基本形成;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努力打造通辽旅游品牌,树立通辽旅游整体形象;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依法治旅,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接待国内外游客从2006年的142.4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270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06年的16.2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0亿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十分注重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在历次产业结构调整中,都始终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成立了以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市直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划分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旅游业工作的领导,强化了领导小组的地位和作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工作重点。200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努力打造具有浓郁蒙古族风情的草原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精品项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通辽市旅游管理条例》。两个重要文件的出台对于我市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同年,通辽市旅游协会正式成立,同时成立旅游饭店分会、旅游景区分会。2007年,市委、市政府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和谐通辽建设的高度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的龙头产业”的指 导思想,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和远景规划中都把旅游业定位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确立了旅游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标志着全市旅游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

前言 “十二五”时期,我省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强省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陕南循环经济区的建设发展将全面提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决定》精神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水利工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紧紧围绕突破水资源瓶颈制约、显著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三大目标,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强化水利管理,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根据水利部《关于印发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年-2015年。本规划系统提出了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对指导我省“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改革与发展,强化水利社会管理职能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录 一、“十一五”水利发展回顾 (1) 二、“十二五”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4) (一)面临的挑战 (4) (三)发展机遇 (7) 三、水利改革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10) (三)发展目标 (12) (四)总体布局 (15) 四、水利建设主要任务 (15)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与配臵 (15) (二)农村水利 (17) (三)城乡供水 (17) (四)防洪抗旱减灾 (18) (五)水土保持 (19) (六)水资源节约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19) (七)水电渔业及水库移民 (20) (八)水利信息化 (21) (九)行业能力建设 (21) (十)科学研究与项目前期 (22) 五、水利改革与管理主要任务 (22) (一)水利改革 (23)

某学院“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

材料工程学院“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 根据材料工程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为进一步促进材料工程学院实验室建设工作,特制定本规划。 一、实验室现状 1、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状况 实验室于1979建立,是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基础理论研究、材料应用开发和材料工程测试的教学与研究的实验室。目前实验室拥有一支从事实验教学、材料研究和开发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实验教师7人,兼职实验教师2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讲师13人,助教6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硕士19人。 2、实验室建设状况 实验室主要由材料物理与力学性能、材料化学、材料工程测试、材料高温制备、非晶态材料、水泥及混凝土、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交通工程、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等教学研究型实验室10个,实验室现有实验室面积2444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1038台套,设备总价891.7万元,配有国内外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20多台套,实验室建设现状见附件一。 3、实验教学情况 实验室目前承担了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交通工程、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及工程管理等专业的21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主要开设实验课程有:开出107个实验项目(其中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项目28个),每年开出的实验人时数达5万多,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开出率达100%。 4、实验室承担科研及教学研究情况 近五年来,实验室承担了淤泥节能烧结砖与自保温墙体建筑体系的开发研究、陶瓷纤维摩擦材料及摩擦机理研究、江苏省盐城环保装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部省市级科研项目25项,还承担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建设项目、江苏省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等教学研究和改革课题20多项。 5、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 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是2004年11月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盐城工学

十三五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十三五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索引号:000014349/2016-00252主题分类:商贸、海关、旅游\旅游 发文机关:国务院成文日期:2016年12月07日 发文字号:国发〔2016〕70号发布日期:2016年12月26日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6〕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2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把握机遇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 第一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成就 专栏1“十二五”旅游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第二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机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旅游业成为优势产业。旅游业具有内生的创新引领性、协调带动性、开放互动性、环境友好性、共建共享性,与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将进一步激 发旅游业发展动力和活力,促进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的优势产业。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和更为有利的产业政策,促进增加有效 供给,促进中高端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供给结构,推动旅游业由低 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 旅游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有利于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旅游业作为惠民生的重要领域,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将推动各级政府更 加重视旅游业发展,促进更多的城乡居民参与旅游,带动企业投资 旅游,旅游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良好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旅游业发展。全球旅游业将持续稳定发展,增速将继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速。亚太地区旅游业保持强劲增长,全球旅游重心将加速东移,我国旅游业发展处于较为有利的国际环 境之中。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也面临不少挑战。主要是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与综合 产业和综合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政策环境有待优化;旅游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明显滞后,补短板任务艰巨;游客的文明素质和从业人员 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这些问题要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加以解决。 第三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需求品质化。人民群众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增长,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 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规划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管理,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土地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按照“三区三线”要求,实施和加强土地空间利用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并提出了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和原则以及思路和措施。 (2)发展高质量的现代经济 “十四五”规划将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的产业体系。科研成果,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配置效率,推进首都绿色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监管有序。高污染、高能耗、生产

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将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入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全面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撑,继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反贫困的内生作用。加强群众,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一个更实质、更安全和更可行的延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是建立以东、中、西、东北、重点地区和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为重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分析产业转移的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

《中国水利报》精彩十二五——水利十二五改革发展

《中国水利报》 精彩“十二五”——水利“十二五”改革发展成就 特别报道约稿函 山东省水利厅: “十二五”即将圆满收官。为全面总结回顾“十二五”期间水利改革发展成就,系统宣传推广水利建设事业各方面的典型经验,中国水利报社拟于2015年年底到2016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前夕陆续推出“精彩‘十二五’系列报道”、全景综述文章和“精彩‘十二五’——水利‘十二五’改革发展成就特别报道”专号等一系列重大策划,全面报道“十二五”期间水利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作为资料送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 根据进度安排,集中展示全国各地水利改革发展部分内容的“精彩‘十二五’——水利‘十二五’改革发展成就特别报道”专号约稿工作正式启动。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宣传内容 专号分地方成就和基层典型两部分。 1.地方成就 以流域委、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全面总结展现本区域“十二五”期间水利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各流域委、省(自治区、直辖市)刊发一个整版。稿件形式及内容: (1)综述 回顾“十二五”各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发展历程,总结“十二五”本地区水利发展的思路、作法及取得显著成效。4000字以内。 (2)综合成就图表 以数字、表格等形式展示各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建设成就。 (3)精美图片6—7张 2.基层典型 各流域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推荐1-2个“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典型的优秀市县或水利单位进行深度报道,重点突出理念创新、方法创新,突出实践经验和做法,突出改革发展的新进展和新成效,多角度展示水利行业的精彩亮点。每个基层经验拟用一个整版的篇幅,主要通过通讯文章、图表、图片等表现。

汉中市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汉中市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汉中市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意见 蔡云辉 (陕西理工学文化(旅游)系陕西汉中 723000) 一、总体评价:整个规划共10章,内容体系全面,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现状分析客观,目标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特别是“总体思路”该要,抓住了汉中在“十二五”期间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原则同意。 二、《规划》值得充分肯定的几个方面: 1.总体思路明确:《规划》提出:以建设休闲与观光并重的综合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快速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为核心目标,形成“一心一环,三线五区”的旅游提升格局。 这一基本思路与汉中市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旅游活市战略”,以及《汉中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市、生态大市”,推进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等具体目标一致。体现了《规划》自身的可行性与发展的前 著者简介:蔡云辉,男(1966.8—),祖籍绍兴人,陕西理工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历史文化(旅游)系副主任、教授、区域经济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瞻性。 2.《规划》将“提升”列为重点和主线,抓住了汉中在“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汉中旅游目前的关键问题是有资源、有产品,但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有产品,但精品、特色产品、拳头产品还非常有限;有市场,但仍局限于区域市场为主,市场品牌效应等还未形成;硬件还不足,软件还有待规范。特别是《规划》文本中提出的“三大突破”,“四大转变”等等,都需要通过“提升”来完成。 3.布局与产品规划科学合理。《规划》第三章“布局与产品规划”中提出的“一心”、“一环”、“三线”、“五区”,将我市核心旅游资源区、现有的旅游业格局、基础设施条件,尤其是交通新格局、三条旅游发展轴线、五个标志性精品旅游区、四大板块等进行了科学的有机整合。体现了规划的现实必要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4.“旅游公共设施建设”中的“旅游支持系统”,提出了“三中心”和“两系统”理念,即:信息中心、咨询中心、集散中心;电子商务系统、自驾与营地系统,是在继承传统的“集散中心和商务系统”基础上,结合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的创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