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的审美价值浅析_闫伟

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之一:综合性

影视艺术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既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它形式上遵循各门艺术共有的规律,灵魂中浸润了精神、文化层面的内涵,由此可以说综合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正是由于其自身具有综合性的美学特征,使它能够集视听、时空、动静、表现与再现于一身,是客体与主体、再现与表现、反映与创造、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统一,是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的统一。对现实生活的逼真再现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在激发心灵共鸣的基础上融入其中,设身处地地从影视所传达出的主题出发,为影视表现的对象所诱导和触动,进而产生情感认同或平衡期待等心理反应,并随着影视情节的发展而产生心理的波动,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一种暂时的忘我境界、一种全身心的融入;并在符合道德和审美的圆满的叙事中得到价值的认同、情感的宣泄、身心的调节和平衡。

与理学中的向量求和所不同的是,影视艺术综合性的美学特性并不是各种艺术元素的简单相加,而是按照某种规则进行的有机融合。这种综合性不但体现在物质技术手段上,还更加集中地反映在美学层面上。体现在:从表现看,是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艺术内核的综合。影视艺术综合各门学科的最新成果,把声学、光学、电子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成果囊括在内,融合为自己的表现手段,不但即时体现了科学及影视技术的进步,更代表了最先进的大众文化样式;从组成看,它是各个门类艺术形式的综合。美术、音乐、文学、建筑、舞蹈、雕塑等艺术元素的融合使得影视艺术具有其他平面艺术无法企及的表达优势;从形态看,是多种学科渗透的综合性文化。影视艺术是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综合性文化,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美学、艺术学、传播学等多种学科,是高雅艺术和大众通俗艺术的综合体现;从手段看,是传统表达技巧和现代表达技巧的综合。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纪实表现手法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视觉品味,逐渐渗透先进的科技手法,特别是网络与动画这样的“软工具”的进步,使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段更加多样,表达内容更加精深准确,迎合接收者更大的视觉冲击和情感触动。

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之二:表现性

影视艺术的表现性主要是借助于空间与时间来进行的。空间是运动的广延性,即运动占有位置、体积和规模

■ 闫 伟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2)

与一切艺术形式的本质意义一样,影视艺术也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主体性的一种自我实

影视文化;审美价值

2009年第17期

的性质,时间是运动的延续性,即物质运动的顺序更替和前后联系。“在银幕世界中,时间是空间化的时间,空间是动势化的空间,二者紧密交织,融合为一体,编织成电影和电影艺术的生命线。”影视的空间结构都是“四维时空”,是三维空间同永远的一维时间的交织,是声画结构与叙事结构、声画语言与叙事语言、空间思维与时间思维相依共存的虚拟空间,只有伴随画面空间和影像空间在时间中不断向前推进,影视的外在空间结构才能具有揭示或展示其内部结构的意义,才能获得叙事的价值。③表现在:第一,内容的直观表现性。审美直觉是指当作为外因的审美对象通过感官进入人脑,刺激审美者特定的内在经验,使外因和内因具有某种程度的共同性、一致性时,就产生出自觉的审美。它是一种特殊的感知方式,是主体一接触到视觉形象的具体特征时就领悟到的形象。影视艺术的鉴赏是一种直觉的审美,影视以丰富的表现手段创造直觉美,并借助视觉直觉把要表达的形象直观呈现在欣赏主体面前,使欣赏者通过画面这个基本构成单位理解影视的内在思想。

第二,结构的丰富表现性。现代影视艺术以横线多元化的结构形式,如辐射结构、块状结构等,打乱了事件真实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用顺序和倒叙把真实和想象混合起来,把现实和心理溶化在一起;同时运用多元视听形象艺术地再现人物内心生活中的回忆、想象、梦境等,在银幕上通过表达手法的多样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表现外部现实进入到显现内部心理,影视通常采用丰富多样的表现方法,用一条线索串连起几个单独的时间,以一种既相互独立,又整体统一的方式,贯穿影视节目首尾,将声像艺术中暗含的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形成一个奇特曼妙的结构,产生出人意料的表达与审美效果。

第三,多样化的表现手段。意识流镜头,声画对位,主观镜头,内心独白,跟踪拍摄、同期声、长镜头以及幻觉画面等的运用,大大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段。在影视时空里,时空可以拉伸和压缩,可以自由转换,也可以逆转和交错。这样的表现手段可以将联想、回忆、幻觉、梦境同现实融为一体,将现实的时间延长,或者将时间定格,通过打乱现实时间的自然顺序,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进行交叉衔接。在影视独有的自由时空和美学时空里,美感的表达也会同样映射着同样的形式,美甚至也会被定格或延长,从而产生美的交叠,营造出奇妙的表达效果。

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之三:超功利性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世界上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④也就是说,物质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能够满足大众的首先是功利价值,功利价值注重对象的材料构成、实用质地等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不考虑对象的外观形式。正如匈牙利哲学家拉斯罗?西克莱所说:“合适和效用是价值最古老的形式。”审美价值是在功利价值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精神层面需要的产物,它注重对象的外观造型与形式建构,反映的是主客体之间精神性的价值沟通与功利关系。因此,在物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是物质功利价值,在审美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是精神功利价值。审美价值在功利价值的基础上产生,然后成为它的辩证对立面。因为审美价值即是一种精神功利,这里所说的超功利性超越的是物质功利性,而不是精神功利性。

对影视艺术来说,它的审美价值表现在对人类社会和人在世界中的确证的综合意义,具体体现是它可以把创作者主体的感性悟解转化为接受者可以理解的对象形式,并从多个层面对接受者施加影响。一方面通过直观的艺术形象对接受者产生视觉冲击,使他们得到感官的愉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诱导接受者的思维,使他们获得情感认同,在精神上得到一种不同于物质享受的纯粹的释放和解脱。影视艺术的审美价值从最根本上说是为了使接受者获得精神自由,得到美的享受。它摒弃了物质功利性的价值关系,而更多地具有精神功利性,使接受者在美的感染中从精神上得到陶冶和熏染,因此说,超功利性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特性之一。

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之四:超时代性任何形式的美都包含一定的时代信息,影视艺术作品也是一样。在反映特定时期社会形态时,会流露该时期社会制度、科技水平、时代风尚。它的时空仿射性除了再现生活以外,还会将现实进行合理的创造与想象,从而超越生活。那么影视之美在造物层面的表现也同样会被合理地重组、再构成,其审美价值也随之超脱时代并升华。典型例子之一就是影视艺术中的着装美引领时尚流行的作用,体现了影视造物审美在先,社会反应随后的超时代性。

影视艺术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一环,是一种借助符号系统来实现信息传达的活动。它不仅在广义上,而且在本意上就是一种“虚幻的现实信息”的传达活动。影视创作者正是利用影视这种既虚拟又现实的表现形式,借助影视艺术这些特有的审美特性,将现实观念中的审美仿射到艺术作品的审美中,传达着创作主体不同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感受,引导受众对影视审美价值的认同;创作者在体现理念真实、形式娱乐的驱动下,在对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影视艺术作品,从而吸引着更多空间的更多受众,并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今影响最大最广泛的大众传播艺术。

注释:

①巴拉兹:电影美学[M],何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第33页。

②转引自[法]亨·阿杰尔,电影美学概述[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版,第66页。

③潘秀通,万丽玲:电影艺术新论——交叉与分离[J],第79页。

④闫星:审美价值理论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建构[J],2003年版。

[参考文献]

[1] 闫星.审美价值理论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建构[J].2003.

[2] 蒋培坤.审美活动论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3] 陈娟.全球化语境下现代影视传媒的文化转换[J].文化艺术研究,2006(03).

[作者简介] 闫伟(1975— ),女,吉林通化人,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学术论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