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学史

中国语言学史
中国语言学史

中國語言學史

『小学』的发展过程

初级学校(周)《大戴礼记·保傅》:“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小学。小者所学之宫也。”

卢辩注:“古者太子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太学也。”

文字学(汉)

文字、音韵、训诂(隋唐五代)——即中国传统语言文字之学

◆纵观历代,“小学”始终主要指研究文字的学问。而究其实质,可以说,“小学”是文字学、音韵学、

训诂学三位一体的一门学科。

章太炎·论语言文字之学

“合此三者(按:指文字、训诂、声韵),乃成语言文字之学。……然犹名小学,则以袭用古称,便于指示。其实当名语言文字之学,方为确切。……今日言小学者,皆似以此为经学之附属品。实则小学之用,非专以通经而已。”(1906年发表于《国粹学报》)

『小学』的基本内容——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文字学

1)说文学(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字样学(唐·颜元孙《干禄字书》)

3)六书学(元·戴侗的《六书故》)

4)古文字学

音韵学

1)“今音学”(中古音)

(《切韵》、《广韵》)

2)古音学(上古音)

(清代戴震、段玉裁、钱大昕等)

3)北音学(近音学)

(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4)等韵学(宋《韵镜》)

训诂学

1.雅学(郭璞《尔雅注》、郝懿行《尔雅义疏》)

2.方言学(钱绎的《方言笺疏》);

3.词源学(语源学)(汉·刘熙《释名》、清·程瑶田《果蠃转语记》、王念孙《释大》);

4.俗语学(清翟灏《通俗编》、钱大昕《恒言录》)

5.虚字辞例之学(清王引之《经传释词》、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分期·例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

一、训诂为主的时期——大致从汉代初年(公元前三世纪)到东晋末年(五世纪),是语义研究为主的阶段

二、韵书为主的时期——大致从南北朝初(五世纪)到明末(十七世纪),是以语音研究为主的阶段

三、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清代

四、西学东渐的时期——清末到解放以前

邓文彬·《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一、上古语言学(先秦两汉)二、中古语言学(魏晋南北朝至唐宋)三、近古语言学(元明清)

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1.先秦时期(以研究实物名称为特色。如《尔雅》)

2.两汉时期(以研究文字、词汇为特色。如《说文》、《方言》、《释名》)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语音研究的开始阶段)

4.隋唐宋时期(汉语语音研究趋向稳固、统一)

5.元明时期(《中原音韵》是其中的代表作)

6.清代(以研究古音古义为根本特色)

胡奇光·《中国小学史》

从文化史的角度研究小学史,把小学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考察,即不仅把小学看作文字、音韵、训诂的综合整体,而且把小学视为沟通各个文化领域的基本工具,并从小学与别的文化形态(如名学、哲学、经学、佛学、文学、考据学等相邻学科)的互动关系中,去展示小学发展的历程。

我国小学史可分为五个时期:

1)先秦——发端;2)两汉——创立;3)魏晋至五代——发展;

4)宋元明——转折;5)明末至清末——终结

第一章训诂为主的时期

何为“训诂”?

古人所说的“训”,是要求用通俗的语词具体地说明字义。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老子》)

所谓“诂”,有两层意思:一指用今语解释古语;二指用通语(雅言)解释方言。

卬、吾、台、予、朕、身、甫、言,我也。(《尔雅·释诂》)

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齐、宋之间谓之哲。(《方言》卷一)

何为“训诂”?

这里说的“训诂”,指的是和文字学、音韵学互相并列的以研究语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一个独立的门类。

传统的训诂学着重研究词语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词的意义系统和词语之间分化派生的关系、词的产生和发展变化。

一、早期零星出现的语言、文字的研究

?借字义、字形的解释来阐明哲理或政治主张

?对古书字义的解释

?先秦古籍中一些有关语音分析的材料值得注意

二、先秦诸子百家的语言学理论

“正名”

孔子、尸子、墨子…………

孔子——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孔子侍坐于季孙,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马,其与之乎?”孔子曰:“吾闻取于臣谓之取,不曰假。”季孙悟,告宰通曰:“自今以来,君有取谓之取,无曰假。”故孔子正假马之名,而君臣之义定矣。(刘向《新序》杂事第五)

名实之争

墨子、尹文子、公孙龙、荀子…………

墨子——“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有之实也,而后谓之;无之实也,则无谓也。”

尹文子——“名者,名形者也;形者,应名者也。然形非正名也,名非正形也,则形之与名,居然别矣。”

荀子——《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

约定俗称谓之实名。名无固善,径异而不拂,谓之善名。”

公孙龙——《公孙龙子·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三、中国第一批字书(童蒙识字课本)

●我国早期的文字整理工作:

上古时期,黄帝史官仓颉

周代,西周周宣王史官籀,《史籀篇》

秦代,“同书文字”,李斯

●童蒙识字课本

《史籀篇》

三仓:1.《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

2.《仓颉篇》、《训纂篇》、《滂喜篇》。

《凡将篇》、《急就篇》……

四、训诂学的兴起与中国古代第一部训诂学专著《尔雅》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有零星的训诂资料的记载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周易·说卦》)

?以义死用谓之勇,奉义顺而谓之礼,畜义丰功谓之仁。(《国语·周语中》)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

?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传·庄公三年》)

?天神曰灵,地神曰祇,人神曰鬼。鬼者,归也。(《尸子》)

?勤,劳也。遵,循也。肇,始也。怙,恃也。享,祀也。胡,大也。锡,与也。典,常也。肆,放也。

惠,爱也。周,至也。怀,思也。式,法也。布,施也。敏,疾也,速也。载,事也。弥,久也。

(《逸周书·谥法解》)

?天、帝、皇、后、辟、公:皆君也。(《尸子·广泽》)

?弘、廓、宏、溥、介、纯、夏、幠、冢、晊、昄:皆大也。十有余名,而实一也。

(《尸子·广泽》)

《尔雅》

《尔雅》的名称意义

尔:近;

雅:正确、规范、合乎标准

成书年代、作者

战国末年;齐鲁儒生

(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内容

释诂、释言、释训—————————————普通语词

释亲—————————人的家族关系社会

释宫、释器、释乐———人的日常生活生活

释天——————————————天文

释地、释丘、释山、释水—————地理自然百科名词

释草、释木———————————植物万物

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动物

体例

?按照词的义类来编排词汇,将2000来个词条分成19个义类进行编排训释。

?以当代常用词的常用意义来作解释。

释义方法:

同义为训,如:卬、吾、台、予、朕、身、甫、言,我也。

确定义界,如: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

声训,如:鬼之为言归也。

性质和功用

?百科全书

?为两个目的服务的教科书

1.“正名命物”;

2.解经——“尔雅以观于古,足以辨言矣。”“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

同义词林

?古语词和方言词的渊薮

?价值与局限

价值:1.首创了按词的义类编排词汇的体例;

2.对词义进行解释时,态度比较实在,故释义较科学;

3.是一部研究汉语词义演变史的好书;

4.保存了一些天文、历法、地理、动植物等方面的资料……(“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者,莫近于《尔雅》。”(晋·郭璞《尔雅注》)

局限:p15

《尔雅》的注释

晋郭璞《尔雅注》

宋邢昺《尔雅疏》

清邵晋涵《尔雅正义》

郝懿行《尔雅义疏》

现代周祖谟《尔雅校笺》(整理校勘)

《尔雅》的影响

形成训诂学的主要分支:“雅学”(主要包括广雅之作、仿雅之作、雅书注释研究之作)

五、方言学的兴起与中国古代第一部方言学专著——《方言》

相关历史背景

?(1)汉语方言古已有之——

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故命之曰斗谷於菟。《左传·宣公四年》

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不能使。”(《吕氏春秋·知化》)孟子谓戴不胜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孟子·滕文公下》)

?(2)汉语方言调查古已有之——

周、秦常以歲八月遣輶軒之使,求異代方言,還奏籍之,藏於秘室。(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序》)?(3)汉代统治者也重视方言问题——

“今圣朝留心典诰,发精于殊语,欲以验考四方之事,不劳戎马高车之使,坐知徭俗。”(《方言·与扬雄书》)

《方言》

作者:扬雄

?创作动机

“考八方之风雅,通九州之异同,主海内之音韵,使人主居高堂,知天下风俗也。”(《华阳国志》卷十)?调查经过

“故天下上计孝廉及内郡卫卒会者,雄常把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归即以铅摘次之于椠。”

(扬雄《答刘歆书》)

《方言》的内容和体例

?内容:“绝代语”的释义;“别国方言”

?今本《方言》共十三卷。

大体卷一、卷二、卷三、卷六、卷七、卷十、卷十二、卷十三释语词,卷四释服制,卷五释器物,卷八释兽,卷九释兵器,卷十一释虫。

?卷一至卷十一的体例基本一致,每一词条之下,都列举有关方言区的词相比较,以通语担任释词。

(例见p18)

十二、十三两卷,大部分条目都是以一个单词来解释一个或两个单词,如:备、该,咸也。

总的来看,在体例上仿照《尔雅》,大多是先列举一些同义词,然后用一个常用词解释。

●《方言》在编写体例、收词条目等方面仿《尔雅》的痕迹比比皆是。

佥、咸、胥:皆也。(《尔雅·释诂》)

佥、胥:皆也。自山而东五国之郊曰佥,东齐曰胥。(《方言》卷七)

如、适、之、嫁、徂、逝,往也。(《尔雅·释诂》)

嫁、逝、徂、适,往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方言》卷一)

●和《尔雅》相比,其创新主要表现在:

?进一步指出词语所属区域

?区分出通语(又称凡语、通名、凡通语)、方言和古雅语(即绝代语)

?《方言》中提到的四种语言现象

1)通语——或称凡语、凡通语、通名,四方之通名。这是指没有地域限制、在西汉时期通行地域较广的共同语。例:

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嫁也。逝,秦晋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

2)某某之间通语——这是通行地域较广的方言。

逢、逆,迎也。自关而东曰逆,自关而西或曰迎,或曰逢。

3)某地语——通行地区较小的方言,例如:

叨、惏,残也。陈、楚曰惏。

4)古今语,或称古雅之别语。

《方言》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1)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用个人力量进行全国性方言词汇调查的一本书。

2)《方言》为我们了解汉代“普通话”的词汇提供了重要依据。

3)《方言》在词汇研究方面的作用(沟通古今)

《方言》的影响

?《续方言》(杭世俊)、《续方言又补》、《广续方言》——续补《方言》之作

?李实《蜀语》、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广州话本字》(詹宪慈)、杨恭恒《客话本字》、近代罗翙云的《客方言》——考证常言俗语之作

?“子云《方言》虽亦古輏轩之使所有事,然惟一二附于经者,解经必用之非是类也。士固可以束而不观。”(清·齐召南《续方言·序》)

?《方言》的注释

晋郭璞《方言注》

清戴震《方言疏证》

钱绎《方言笺疏》

王念孙《方言疏证补》

……

现代周祖谟《方言校笺》

六、文字学的兴起与中国古代第一部字典——许慎《说文解字》

相关历史背景

当时误解字形的不良风气

今、古文经学之争

作者

“五经无双许叔重”

体例:

1)部首、文字编排体例:

“始一终亥”(部首的排列)

“据形系联”(部首的前后顺序)

“以类相从”(每部中文字的排列)

具体来看,一般:

先专名,后其他;

先实物名,后其他;

意义相近的字比次在一起;

好的意义的词在前,不好意义的词在后

参考:王筠《说文释例·列文次第》

2)文字体例:

全书收正篆九千多,正篆并不限于小篆,还包括古文和籀文。正篆之外,又列或体、俗体、奇字每部末尾注明“文若干”、“重若干”文若干——正篆字数重若干——异体字字数

正篆——每一条最前面那个被解释的字。

古文——主要是战国文字。

籀文——大篆。

或体——和正篆并存的异体字之一(“或作某”“或从某”“某或省”

俗体——和正篆并存的异体字之一,流行于民间的通俗字体(“俗作某”“俗从某”)。

奇字——古文中奇特的字形。

重若干——重文:包括除正篆以外的所有异体字。

3)说解体例:

?先释字义,然后释字形,最后释读音

?“凡某之属皆从某”(部首字)

?“象形”、“象某形”、“象某某之形”、“象某某”——象形字

“指事”、“象某某之形”、“象某某”——指事字

“会意”,“从某,从某”,“从某某”——会意字(ppt 44)

“从某,某声”、“从某,某省声”、“从某某,某亦声”——形声字

整,齐也。从攵从束正,正亦声。

《说文·叙》关于“六书”的定义:

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说文》在说解文字字形时,指事、象形、会意、形声都有常例,至于转注和假借(尤其是转注),学术界意见不一,很难有大家都认可的通例。

《说文》对中国语言文字学发展的贡献

主要表现在:

创学科(文字学、字典学;首创部首编纂法)

存古篆

明本义

存古音(其中众多的形声字研究上古音的重要依据)

《说文》的缺陷

?p34-36,又,

?有些字释义太过笼统、粗疏。如:

a.以属概念解释种概念。

b.几个字辗转相训

(如:语,论也。论,议也。议,语也。)

c.甲乙两字互训

(如:排,挤也;挤,排也。)

?有时用封建说教代替词的释义。

?《说文》的影响

“许学”“说文学”

仿《说文》之作,如:晋吕忱的《字林》、陈顾野王的《玉篇》和宋司马光《类篇》

整理《说文》之作,如:大小徐、说文四大家

七、词源学的兴起与中国古代第一部词源学专著——刘熙《释名》

什么是“声训”?

按词的声音推说它的词义。

(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某一词语所代表的客观事物最初的命名立意之义的一种训诂方式。)

声训产生与初步发展于先秦,大盛于两汉,集大成于《释名》。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礼记·中庸》)

?王者,往也。神所向往,人所乐归。(《春秋文耀钩》)

?男者任也,子者孳也。男子者,言任天地之道,如长万物之义也。故谓之丈夫。丈者长也,夫者扶也,言长万物也。女子者,言如男子之教,而长其义理者也。故谓之妇人。妇人,伏于人也。

(大戴礼记·本命》)

?霸者,伯也。(《白虎通义·号》)

霸犹迫也。(《白虎通义·号》)

霸者,把也,驳也,言把持天子政令,纠率同盟也。(风俗通义·皇霸)

?君者,元也;君者,原也;君者,权也;君者,温也;君者,群也。(《春秋繁露》)

?王者皇也,王者方也,王者匡也,王者黄也,王者往也。(《春秋繁露》)

《释名》

?作者

?写作目的:

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

内容:解释各种名称的来源

体例:全书根据义类分为27篇

编排体例近《尔雅》(按意义分类),但收词范围更广、释义方式有别。

声训体例:①以同音字或近音字为训——雨,羽也,如鸟羽动则散也。

勇,踊也,遇敌踊跃欲击也。

骂,迫也,以恶言被迫人也。

②以双声字为训——公,广也。可广施也。

含,合也。合口停之也。

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

③以叠韵字为训——月,阙也。满则阙也。

礼,体也。得其事体也。

价值?

?《释名》是我国第一部以声训求语源的专著,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语言学同源词研究的开始,具有开创一个全新研究领域的功劳。

?对了解汉代词汇面貌有参考价值。

?对考证汉代时期的语音有重要参考价值。

?对研究汉代社会文化生活有重要参考价值。

“其书参校方俗,考合古今,晰名物之殊,辨典礼之异,洵为《尔雅》、《说文》以后不可少之书。”

(清·毕沅《释名疏证·序》

影响

开创了以声训推释词源的方法,对后世语言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开导了右文说和因声求义的先路。

《释水》:水直波曰泾,泾,径也。

《释道》:径,经也,人所经由也。

《释形体》:胫,茎叶,直而长似茎也。

《释形体》:颈,俓也。俓,挺而长也。

《释典艺》:经,径也,常典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

?思考:声训和“约定俗成”原则的关系?

第二章韵书为主的时期

一、语音研究的兴起(韵书基础)

(一)反切的产生

?反切产生之前的注音方法:

譬况法——《公羊传》:“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注曰:“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

《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读若法——“珣,读若宣”;“信,读如屈伸之伸。”

直音法——虹,音红。胥,音需。

局限?

“然或无同音之字,则其法穷,虽有同音之字,则隐僻难识,则其法又穷。”(清·陈澧《切韵考·通论》)

?什么是“反切”?

“音韵展转相协谓之反,亦作翻,两字相摩以成声韵谓之切,其实一也。” (毛晃《增修互注礼部韵略·条例》)

“切字者,两合音也。上一字取同位(即同声母),下一字取同韵。同位不论四声,同韵不论清浊。”(江永《四声切韵表·凡例》)

?反切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孙叔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风大行,高贵乡公不解反语,以为怪异。自兹厥后,音韵锋出。” (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

?反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内因:汉语音节本身的特点

外因:佛教的传入(梵文的启发)

?反切的价值

?在注音字母出现之前,反切一直是汉字注音的主要工具。(克服了之前的注音方法的某些局限)

?反切法的创造,意味着韵书的产生已为期不远了。

?反切不仅有注音的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统一读音的作用。

?反切的改良

?避免类隔。

如:沓,长答反→徒答切

?尽可能使二字连读成一音。如:

传统韵书《音韵阐微》

干古寒切歌安切

官古丸切古剜切

坚古贤切基烟切

(二)四声的发现

四声的发现和如下两点密切相关:

1)文学创作

2)佛教传入

二、韵书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韵书

《声类》、《韵集》

“魏时有李登者,撰《声类》十卷,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字,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唐·封演《闻见记·文字》)

我国历史上的重要韵书

(一)《切韵》系韵书

?《切韵》

隋·陆法言《切韵·序》:

昔開皇初,有劉儀同(臻)、顏外史(之推)……等八人同詣法言門宿。夜永酒闌,論及音韻。以古今聲調既自有別,諸家取舍亦復不同,吳楚則時傷輕淺,燕趙則多涉重濁;秦隴則去聲為入,梁益則平聲似去。……欲廣文路,自可清濁皆通,若賞知音,即須輕重有異。

呂靜《韻集》、夏侯詠《韻略》、陽休之《韻略》、李季節《音譜》、杜台卿《韻略》等各有乖互。江東取韻與河北復殊。因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選精切,除削疏緩。顏外史、蕭國子多所決定。魏著作謂法言曰:“向來論難,疑處悉盡,何為不隨口記之!我輩數人,定則定矣。”法言即燭下握筆,略記綱紀。後博問英辯,殆得精華。於是更涉餘學,兼從薄宦,十數年間,不遑修集。今返初服,私訓諸子弟,凡有文藻,即須明聲韻。屏居山野,交遊阻絕,疑惑之所,質問無從。……遂取諸家音韻,古今字書,以前所記者,定之為《切韻》五卷。剖析毫釐,分別黍累。……于時歲次辛酉,大隋仁壽元年也。

从《切韵·序》可知:

?编写过程

?编写目的

1)“广文路”(为了创作诗文用韵的需要)

2)“赏知音”(为了语音的审音正音的需要)

?编写原则

“捃選精切,除削疏緩”

“剖析毫釐,分別黍累”

?《切韵》的内容和体例

按四声分卷,共五卷:平声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

共分韵部193个(一说195)。

注释简略,先释义,后出反切,如:

混:流,一曰混沌,阴阳未分。胡本反。

鲧:禹父。古本反。

《切韵》的音系问题

?《切韵》所代表的音系不是一时一地的方言音系。

“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搉而量之,独金陵与洛下耳。”(《颜氏家训·音辞第十八》)

?《切韵》音系虽不是一时一地的音系,但也不是各地方言和古今语音的随意拼凑混合。

?《切韵》的音系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共同语读书音系统。

《切韵》的地位和影响

“时俗共重,以为典规。”(唐·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

?《唐韵》

?唐开元年间,孙愐

?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成书之后至《广韵》之前影响颇大(范镇《东齐记事》:“自孙愐集为《唐韵》,诸书遂废。”)。

原书已佚失。

?《广韵》

?五卷;按四声分卷;分206韵

?编写体例:

先列出韵目,然后按韵部收字,把同音字放在一起,把同韵不同声母的字用“○”隔开。每个字下边有注释,有反切,有同音字的统计数字(相当于按韵编排的字典)。

韵目——韵书中对每一个韵部都取一个字作为该韵部的名称,这就叫做韵目。

韵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大类。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韵书

?我国第一部官修韵书

?音韵学研究的中心

?《集韵》

?在《广韵》的基础上修编而成,对《广韵》有所改进。

?全书共十卷:平声四卷,上、去、入各分两卷;收字比《广韵》增加了一倍多(“务从该广”);仍分206韵。

?对《广韵》反切有所改进(照顾了宋代语音),如:

?悲,府眉切→逋眉切

?丕,敷悲切→攀悲切

?《五音集韵》

?金·韩道昭

全书共十五卷,收字以《广韵》、《集韵》为蓝本,但在韵部和体例上都有所改革,且收字更多、注也比较详细。

?革新:韵部归并(206→160)

编排体例(按韵排列→按声类排列)

?平水韵(《礼部韵略》)

金·王文郁《平水新刊韵略》(1227年)

金·张天锡《草书韵会》(1229)

南宋·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1252年)

?分106/107韵

?是宋代以后使用的诗韵系统,影响非常大。

《切韵》音系在汉语史上的地位

?在汉语音韵学中,《切韵》音系是最受重视的一个音系,它被看作是整个语音史的中枢,又是研究历代语音系统和现代各方言音系的首要参照系统。

(二)《中原音韵》系韵书

?在《中原音韵》之前,已有注意反映当时语音实际的韵书出现,如:

《古今韵会举要》(p64)

《七音》、《蒙古字韵》、《中原雅音》

但由于受传统韵书的影响太深,这些韵书还只是在传统韵书的框架里寻求改革,不能像《中原音韵》那样彻底摆脱传统的束缚,完全按照语音的实际情况来编写新的韵书。

?《古今韵会举要》

《古今韵会举要》是研究宋元间语音的重要资料,是《中原音韵》产生之前较好地反映了当时语音实际的一部韵书,但它的革新远没有《中原音韵》彻底。

?《中原音韵》

?元·周德清(“工乐府,善音律”)

?编写目的:

“言语一科,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

“余尝于天下都会之所,闻人间通济之言。世之泥古非今,不达时变者众。呼吸之间,动引《广韵》为证,宁甘受鴂舌之诮而不悔。亦不思混一日久,四海同音,上自缙绅讲论治道,及国语翻译,国学教授言语,下致讼庭理民,莫非中原之音。”(《中原音韵·自序》)

?内容和体例

全书共两卷,收字五千多个;根据元朝的北曲用韵,把韵部分析归纳为十九部,并首创“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之说。

体例上,《中原音韵》一反传统韵书的模式,既不注反切,亦不标字母(声母),更无释义。

《中原音韵》所代表的音系

?《中原音韵》代表的是当时的首都(大都)的语音系统,这是现代汉语共同语语音系统的源头和基础。

价值和影响

?“作北曲者守之,兢兢无敢出入。”

?《中原音韵》是对传统韵书的一次彻底的革新(摆脱了传统的仿古韵书的羁绊,完全根据当时实际语音的韵部编写而成);

《中原音韵》在中国古代韵书发展史上形成了独立的一派,即与《切韵》系韵书相对立的北音韵书。

?《洪武正韵》

?明·乐韶凤等

?“这是古今南北杂糅的一部韵书。”(王力)

杂糅——平声不分阴阳、有入声、保存全浊声母(南方音特点)但在分韵归字上又继承了《中原音韵》特色

?“一以中原雅音为定”

天地生人,即有声音,五方殊习,人人不同,鲜有能一之者……欲知何者为正声,五方之人皆能通解者,斯为正音也。(《正韵·凡例》)

?“南曲协律的规范”(被视为曲韵南派的创始之作)

?《韵略易通》

?明·兰茂(1442)

?本书最大特点:第一次用一首《早梅诗》标明了云南官话的声母系统。

早梅诗

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

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全浊声母消失(已和同部位的清声母合并)

?《韵略汇通》

?明·毕拱宸(1642)

?在兰茂《韵略易通》的基础上改编而成。

?最值得称道之处:记录了当时北方话-m尾消失的情况。

三、字母之学

?字母之学的正式产生是在唐代。

唐人《归三十字母例》

守温三十字母——唇音不芳並明

舌音端透定泥是舌头音

知彻澄日是舌上音

牙音见溪群来疑等字是也

齿音精清从是齿头音

审穿禅照是正齿音

喉音心邪晓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

?宋代三十六字母

宋人三十六字母——帮滂并明非敷奉微

端透定泥知彻澄娘

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

见溪群疑

晓匣影喻

日来

以唐三十字母为蓝本,增“非”、“敷”、“奉”、“微”、“床”、“娘”六母。

字母之学

字母之学的产生,就其外因来说,也得助于佛学的传入。

?字母”这个词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

“佛告诸比丘尼,尔时有十千童子,而与菩萨在师前同学字母。” (《广大庄严经·示书品》)

?声母发音部位的名称也是佛教徒在佛经启发下提出来的。如《一切经音义》所引《大般涅槃经·文字品》就有比声(表示梵语辅音)二十五字。

比声二十五字——迦呿伽俄舌根声

遮车阇膳若舌齿声

吒咃茶咤拏上咢声

多他陀驮那舌头声

波颇婆婆摩唇吻声

字母的制订者是和尚。

四、等韵学

?等韵学是汉语语音分析的一门学科。

?等韵学的兴起和“悉昙” (梵语siddham)的传入有关。

等韵

?“等韵”是古代音韵学分析汉字字音结构的一种方法。

?“以等分韵”(始于唐代)

以等分韵——高古豪反交肴娇宵浇萧

杲古老反姣巧矫小皎条

特徒德反宅陌直职狄锡

音韵学上把韵母相近似的归成为一个大类,而一个大类里边,又可进一步分等,即按照一定的条件将这些相近似的韵母再分成几个小类。

?“以等分韵”又进而发展为等韵图

等韵图——

等韵图,实际上就是以声韵调相配合的拼音表、把每一个字的音节结构用图表的方式全面地展示出来。

等韵图的出现,标志着古人对汉语语音的分析已达到了相当精密的程度。

现存最早的韵图是《韵镜》

《韵镜》——《韵镜》实际上就是根据《切韵》系韵书的反切编制的声韵调配合简表,共有四十三图。

我国历史上的韵图

?第一派:以《韵镜》和《七音略》为代表。〔把字音分为二呼,每呼四等,按《切韵》系的韵部分为四十三图〕

二呼——开口呼、合口呼

?第二派:《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和《切韵指南》〔最大贡献是把206韵概括为十六个摄或十三个摄——按摄划分而非按韵划分了〕

四等——传统音韵学根据开口度的大小,把韵分为四等。“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

(清·江永)

?第三派:《韵法直图》和《韵法横图》、《字母切韵要法》、潘耒《类音》〔最大特点是以四呼分韵而不再以等分韵〕

类音——“何为四呼?曰:开口也,齐齿也,合口也,撮口也。凡音皆自内而外,初出于喉,平舌舒唇,谓之开口;举舌对齿,声在舌腭之间,谓之齐齿;敛唇而蓄之,声满颐辅之间,谓之合口;蹙唇而成声,谓之撮口。”

五、六朝至明代的文字学和训诂学

《字林》

?晋·吕忱

?《字林》是《说文解字》之后出现的第一部重要字书。

从南北朝至隋唐,《字林》的影响仅次于《说文》。

“晋有吕忱,更按群籍,搜求异字,复撰《字林》七卷,亦五百四十部,凡一万二千八百二十四字,诸部皆依《说文》,《说文》所无者,皆吕忱所益。” 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二

《玉篇》

?梁·顾野王

?《玉篇·自序》:

“微言既绝,大旨亦乖,故五典三坟,竞开异义,六书八体,今古殊形,或字各而训通,或文均而释异,百家所谈,差互不少,字书卷轴,舛错尤多,难用寻求,易生疑惑。”

《玉篇》

?部首方面基本按《说文》旧制,但在内容方面却和《说文》大不相同(如:不分析字形结构,释义务求完备,全书用楷体书写,是一部真正供查检用的字典)。

其实用性和普及性都优于《说文》。

?是我国第一部以楷书为正体的字书。

?和《说文》相比,改进之处不少(p79)

《玉篇》的主要特色

?引证悉出原书,可以覆按

?证据不孤,增加训诂学之价值

?按语明白,有的确之解说

?广搜异体,并注属于何部,便于检查

?保存古书之材料

(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

大小徐的《说文》研究

?徐铉校对《说文》,除了纠正错误和脱漏以外,又略有增改:

1)改变卷数2)增加反切

3)增加注释4)增加新附字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干禄字书

?唐·颜元孙

?按照四声编排,列举同一个字的俗、通、正三种写法。

?曾于公元774年由颜真卿刊于石,故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字汇》《正字通》

?康熙字典》的前身

?《字汇》:明·梅膺祚

部首合并(214部)

检字法创新(“以字画多寡循序列之”)

(为明代至清初最为通行之字典)

第三章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

一、清代《说文》研究

“说文”四大家?代表作?

清代《说文》研究的成就主要有:

1)恢复许书原貌。

严可均(《说文校议》)、钮树玉(《说文考异》)、段玉裁、陈昌治(校勘大徐本的功臣)

2)发明许书义例。

段玉裁、王筠(《说文释例》)

《说文释例》——“补懋堂所未备” ;是一部专门探讨《说文》体例和文字学规律的著作

3)对《说文》字义进行疏证。

段注

段注对《说文》字义的疏证:

?注意区别本义、引申义,说明词的多义性。

《说文》走部:走,趋也。段玉裁注:“《释名》:‘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此析言之,许浑言不别也。”

《说文》:堂,殿也。从土,尚声。

段注:许以殿释堂者,以今释古也。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

?理

治玉也。戰國策:鄭人謂玉之未理者爲璞。是理爲剖析也。玉雖至堅,而治之得其理以成器不難,謂之理。凡天下一事一物,必推其情至於無憾而後卽安,是之謂天理,是之謂善治,此引伸之義也。戴先生孟子字義疏證曰:理者,察之而幾徽必區以别之名也,是故謂之分理。在物之質曰肌理,曰腠理,曰文理。得其分則有條而不紊,謂之條理。鄭注樂記曰:理者,分也。許叔重曰:知分理之可相别異也。古人之言天理何謂也,曰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天理云者,言乎自然之分理也,自然之分理,以我之情絜人之情,而無不得其平是也。从王里聲。良止切。一部

?注意辨析同义词。

析言、浑言(统言、泛言)

?注意到词义的变迁。

?段玉裁的经验:“以经注许”,“以郑注许”,“以许注许”

?研究先秦两汉词义,段注是必读之书。

其问世之后,“缀学之家,几于户置一册”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最大优点是材料丰富)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说文”:说解文字的本义;

?“通训”:通释训诂,主要讲的是“转注”和“假借”(此书最为精彩的部分);

?“定声”:即分韵(按古韵对文字进行分类)。

●朱骏声的最大贡献,在于运用声义相通的道理全面地解释词义。其卓见主要体现于对字的引申义和假

借义有足够的重视,且往往有透彻的阐发。

二古文字学

甲骨文的研究

甲骨文的发现,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

罗振玉(《殷商贞卜文字考》、《殷墟书契考释》)、王国维、郭沫若

清代金文的研究

阮元(《积古斋钟彝器款识》)

陈介祺(《簠斋笔记》…)

吴大澂(《说文古籀补》…)

以金文资料充实、修订《说文》,为中国文字学向近现代文字学发展搭起了一座桥梁。

孙诒让(《古籀拾遗》)

三清代古音学

古代学者对于古音的错误认识

“协句”(叶音/叶韵/谐韵/协韵/取韵/合韵):

改字以协句,即以改读字音(改古音以就今音)使韵脚和谐的方式,来读《诗经》、《楚辞》等先秦的韵文。

如:《诗·燕燕》:“燕燕于飞,上下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沈重《毛诗音》“南”下注:“协句,宜乃林反。”

又如,《诗经·召南·驺虞》: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

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

朱熹《诗集传》于首章“虞”下注:“叶,音牙”,于二章“虞”下注:“叶,五红反”。

诗有古韵今韵。古韵久不传,学者于《毛诗》、《离骚》皆以今韵读之。其有不合,则强为之音曰:‘此叶也’。予意不然。如《驺虞》,一‘虞’也,既音‘牙’而叶‘葭’与‘豝’,又音‘五红反’而叶‘蓬’与‘豵’……,如此,则东亦可音西,南亦可音北,上亦可音下,前亦可音后,凡字皆无正呼,凡诗皆无正矣,岂理也哉?

(明·焦竑《焦氏笔乘》卷三《古诗无叶音》条)

明·陈第的古音研究(p118-119)

?最重要的代表作:《毛诗古音考》

?批判“叶音”说,用大量证据证实“古诗无叶音”。

?指出:“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毛诗古音考·序》)——主张以语言历史发展观点来研究古音学,这为以后的古音研究创立了新的理论认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清代学者的古音研究

●清儒非常重视古音研究

“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

(顾炎武《答李子德书》)

【上古音知识的作用】:

?判断上古诗歌韵文中的押韵形式和押韵字。

?识别上古典籍中的通假字。

?校勘古籍的字句。

?鉴别古籍的真伪,判断古籍的产生年代。

——参考张世禄《古代汉语教程》(2005:224-231)

清代学者考证上古音的主要依据:

《诗经》的押韵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邶风·绿衣》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诗经·秦风·晨风》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祗搅我心!《诗经·小雅·何人斯》?《诗经》韵脚的分析结果和谐声系统往往是一致的。如:

鸛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诗经·豳风·东山》)

汉字(《说文》)谐声系统

清代古音研究的重点是对上古韵部的归纳;相较声母、声调而言,古韵研究的成果最多、成绩最大。?代表人物及其研究的主要贡献/特点?

p119—125

清代关于古声纽的著名发现:p126

?“古无轻唇”(上古时期无轻唇音)

?“古无舌上”(上古时期无舌上音)

?“娘日归泥”(上古时期无“娘、日” 二母)

?“喻三归匣”、“喻四归定” (上古时期无“喻”母)

“照二归精、照三归端” (上古时期无正齿音)

清代关于上古声调的研究:

?入声问题

?古无去声说

四、清代训诂学

?从训诂学的发展历史看,两汉是第一个高峰(兴盛期),清代是第二个高峰(复兴期)。

?清代学者从事训诂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依据对文字形体的分析确定本义,说明引申义。

②依据音同音近的道理识别假借字,用本字去阐释文义。

③用比证文句的方法考释词义。

④因声求义,从同源词角度研究词义的系统性。

?因声求义——什么是“因声求义”?

声训?

“因声求义”是同源词原理在训诂、考证过程中的重要运用,是前代声训方法的大发展。

“因声求义”作为训诂的一个重要方法,到清代才臻于系统化、理论化。

?顾炎武

“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以至诸子百家之书,亦莫不然。”(《答李子德书》)

?戴震

“训诂音声,相为表里。”(《六书音均表·序》)

?段玉裁

把谐声系统作为“因声求义”的重要材料

“声与义同原,故谐声之偏旁多与字义相近”;“凡某声字多训某”;“凡从某声皆有某义”;“凡字之义必得诸字之声”;“凡言某义者皆从某声”;“某字有某义,故言某义之字从之为声”(《说文解字注》)

以声音贯串联绵词。如:

《说文》:蹢躅,逗足也。段注:蹢躅之双声迭韵,曰踟蹰,曰跢跦,曰峙,曰箸。俗用踌躇。?王念孙父子

王念孙父子是以声音通训诂的集大成者。王念孙的《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是他们探索古语词形音义关系的研究成果的记录,“因声求义,不限形体”的理论贯串于这四部著作中,这里边体现了王氏父子学说的精髓,他们全面阐述了“因声求义”的理论,并使它获得重大发展。

?王念孙父子·运用“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

归纳系联同源词。

《释诂》卷一上:“ ,疾也。”疏证:“ 之言发越也。《说文》:,轻足也。《礼运》:麟以为畜,故兽不狘。郑注云:,走貌也。《玉篇》:,飞貌。、狘、声义并同。”

考订通假字。

“诂训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王引之《经义述闻》引其父语)

考辨联绵词

王氏父子是训诂学史上首次全面总结有关连语理论的人。王引之:“大抵双声叠韵之字,其义即存乎声,求诸其声则得,求诸其文则惑矣。”

?清代“因声求义”的一些代表作:

?王念孙《广雅疏证》、《释大》

《释大》:第一篇系统地研究同源词的专门论文。讨论了176个有“大”义的词。为后人专门、系统地研究同源现象开了先例。

?程瑶田《果蠃转语记》

通过“果蠃”一词,将与之音义相近的250个联绵词连贯起来加以阐述,指出凡物之形状、作用相同或相近似的往往用声母相同的词来称谓,但字形不必相同。

?阮元《释心》《释门》《释磬》等。

清代学者“因声求义”的理论和实践主要特点:

?有古声韵的研究成果作基石。

(如顾炎武《音学五书》,戴震《声类表》、《声韵考》,段玉裁《六书音均表》、《古十七部谐声表》,王氏父子《古韵二十一部》等)

?有初步的历史发展观点,并认识到语言发展的阶段性。

(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言部“谊”字下注:“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注意核证于古代文献语言,博引群书。

?尊重旧训但不拘守。

清代辞书

?字书:《康熙字典》

?规模宏大的资料性辞书:

?《佩文韵府》(将古诗文中的常见词语、典故,按106韵编排)

?《骈字类编》(专收双音节词语的资料书,张廷玉等编定于雍正年间)

?《经籍籑诂》(阮元、训诂总汇)

第三章结语

?清代语言学如此发达的原因?

?清代语言学的突出问题?

复古主义倾向非常严重。

过分强调考据,甚至为考据而考据。

第四章西学东渐的时期

?中国语言学曾经受过两次重要的外来影响:

1)印度佛教的传入

2)“西学东渐”

第十六节语法学的兴起及其发展

?《马氏文通》之前的语法研究:

?元代,出现了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虚字的专著:卢以纬的《语助》

?清代,出现了不少专门研究虚词的著作,其中影响较大、最有代表性的是:

袁仁林《虚字说》(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虚字”这个术语)

刘淇《助字辨略》

王引之《经传释词》(用训诂的方法解释先秦两汉经传典籍里的虚词)

?系统的汉语语法研究,应从《马氏文通》算起。

?从《马氏文通》开始到解放前的语法研究:

1)兴起期(1898-1835)

以马建忠、杨树达、黎锦熙为代表。

2)发展期(1936-1948)

以王力、吕叔湘、高明凯为代表。

〔一般以王力《中国文法学初探》(1936)作为分界线。〕

马建忠和《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在语法学史的主要贡献:

a. 第一次为汉语草创了一个完整的语法体系

b. 第一次系统地揭示了古汉语语法的特点

c. 第一次对古汉语的语法材料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马氏文通》的影响

~是中国现代语法学的开山之作,它的问世终结了中国没有语法学的历史,并开拓了后来研究汉语语法的风气。

◆杨树达《高等国文法》(专门研究古汉语词类;成就与其说在文法方面,不如说在训诂方面)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以白话文作为对象的近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王力

语法研究代表作:

《中国文法学初探》

《中国文法中的系词》

《中国现代语法》(在探索汉语句法特点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取材于《红楼梦》,是我国第一部专书语法研究著作)

《中国语法理论》

《中国语法纲要》

◆吕叔湘:近代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开路人。

语法研究代表作:《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

◆高名凯:《汉语语法论》

——“是中国语法界的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也是中国第一部完全脱离西洋通俗语法影响的作品。”

第十七节高本汉的汉语研究

?高本汉:

中国历史音韵学研究的先驱

第一位使用历史语言学研究中文的学者

其最主要的学术贡献在于汉语声韵的整理

代表作:《中国音韵学研究》

第十八节现代方言学的发端

?汉语方言的调查和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

?清末民初之后,受西方语言科学的影响、汉语方言学才有了质的飞跃,从传统方言学转变为现代方言学。

?现代意义上的方言研究是从西洋传教士开始的。

?中国学者约在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作全国性的方言调查。

现代方言学的发端

?1918年,北京大学为开展搜集和整理民间歌谣的工作,成立了“歌谣研究会”。由此拉开了现代方言调查的序幕。

?1924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方言调查会。

?清华学校于1927年组织了吴语调查,由此产生了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方言学的经典著作《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国现代方言学史上第一部方言调查报告)。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1928-1940,先后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方言调查)

?

?结语·中国古代语言学的特色

1.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发生、发展,得助于五个朋友:哲学、文学、经学、佛学、文字学

2.中国古代语言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实用性很强。

3.中国古代语言学,只有音韵学和语义学(训诂学)、文字学三大门类。

4.重古轻今,重通语轻方言,重书面语轻口语。

5.善于吸收外来经验。

文学院专业介绍

文学院 文学院始建于1974年,是全校专业设置最早和科类发展最为齐全的院系之一。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文秘)、新闻学、汉语国际教育(师范)、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文学等本科专业。拥有中国古典文献学和文艺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为省级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学科。 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6人,其中高级职称42人(教授12人、副教授30人);博士24人、硕士40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省级拔尖人才2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硕士生导师18人。 近三年来,教师先后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国家级、国家重点级刊物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5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教研课题50余项。 学院本着“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生命”的办学理念,在4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有的长期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成为全国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有的在学术上颇有建树,成为知名专家或博导;有的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著名作家或导演。多年的积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注重传统、强化技能。注重传统,就是着力培养与提高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强化技能,就是着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近年来,学院所有专业年底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 汉语言文学(师范)(国家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从事其他教育工作者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汉字学、训诂学、中国语言学史、西方语言学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献学、文学理论、西方文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民间文学、比较文学、写作、文艺心理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等。 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汉语国际教育(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汉英双语教学为特色,培养具备较高的汉语语言文化知识和写作水平,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西方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具有较全面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具有从事汉英双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外国文学、西方文化与礼仪、中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1

前言:要点 1、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 2、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区别 3、传统“小学”的含义 第一章训诂为主的时期 第一节语言研究的萌芽 本节要点 1、先秦文献中的文字解释 2、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 3、先秦诸子的语言理论 第二节童蒙识字课本和《尔雅》 本节要点 一、秦汉时期的识字教育及其对文字研究的促进 1、统一全国的文字。 2、编写儿童识字课本。 3、识字与仕途相联系。 4、征召全国通小学者“正读”。 二、训诂汇编的《尔雅》-古代第一部训诂学专著 1、训诂汇编的出现及取名。 2、《尔雅》的作者与成书年代 3、《尔雅》的内容与体例 4、《尔雅》的价值与不足,注释与影响 第三节方言学的兴起 中国古代第一部方言学专著扬雄《方言》 本节要点 一、方言学以及研究方言学的意义 二、方言学兴起的原因 三、古典方言学的创始人--扬雄 四、古典方言学的创之作-- 《方言》 第四节字书的兴起 中国文字学史第一部专著许慎《说文解字》 本节要点 一、什么是字书 二、许慎和《说文解字》 1、许慎生平 2、《说文解字》的产生背景(难点) 3、《说文解字》的内容和体例(难点) 4、《说文》在语言学史上的成就以及影响(重点) 5、《说文解字》的局限: 第五节声训 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语源学专著专用声训的《释名》汉末刘熙本节要点 1.什么是语源学? 2 .传统训诂方法:声训

3.《释名》的作者 4 .《释名》的内容与体例。 5.《释名》的价值和不足: 第二章韵书为主的时期 这一章主要是研究音韵学。我们知道,中国古代语言学即小学包括文字、训诂和音韵学。训诂学最先,音韵学的起步较晚。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兴起学。语音系统就是指声、韵、调系统及其配合规律。 第六节语音研究的兴起 本节要点 一、上古注音的专用名词 直音 读若 譬况 二、中古反切注音法 1、反切的定义 2、反切的来源 3、现在保存完整的著有反切的书 第七节韵书(上) 一、什么是韵书 二、韵书的产生原因。 1.反切是韵书的基础。 2.汉语四声的发现为韵书的编写提供了重要条件。 3.文学界讲求声律的风尚促进了韵书的繁荣。 三、六朝韵书的发展 四、隋唐时代的韵书 1.陆法言《切韵》 2.唐代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 3. 唐代孙愐《唐韵》 4. 唐代李舟《切韵》 第八节韵书(下) 上一节我们谈了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代的韵书。在这一节里,将学习宋、金元以及明代的七部韵书: 《广韵》《集韵》《五音集韵》《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古今韵会举要》《中原音韵》《洪武正韵》。 这七部书各有特点:《广韵》是隋唐韵书的替身,《集韵》徧于守旧,《五音集韵》革新,《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合并韵部《古今韵会举要》寓革新于守旧之中;《中原音韵》全依北方口语;《洪武正韵》南北调和。其中《广韵》和《中原音韵》两部书分别代表中古音和近古音,因而在语言学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由于时间关系,只把重点放在《中原音韵》上。 第九节宋元时期的等韵学 一、等韵学的概念 二、等韵学的基本术语 三、等韵学的韵图—声韵调的结合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篇一:有关语言文字学的专著 训诂书 ?黄侃认为:一切文词学术,皆以章句为始基;25种书可以囊括一切,是治各门学问的根柢,这25种书为:经学十五书(十三经加?大戴礼记?、?国语?;史学四书(〈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典〉;子部二书(〈庄子〉、〈荀子〉);集部二书(〈文选〉、〈文心雕龙〉;小学二书(〈说文〉、〈广韵〉)。 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前面讲的训诂专书,一种是注释书,它们解释字义的大原则虽然一致,方法却不尽相同。训诂专书是脱离了某一具体的解释对象而做总括性的训解,因此它的训释趋于一般,不可能照顾到某一词语在某一句子、篇章乃至整部书里的有个性的用法;而注释书则因依附它所训释的对象而进行解释,所以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结合文章解释得比较深入细致。 一、训诂学专书

训诂专书指的是纂集训诂资料而形成的训诂著作,具有工具书性质 (1)字书 字书是解释文字形音义的专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字典。字书的主要内容是释义,所以也属于训诂著作。著名的字书主要有《说文解字》、《玉篇》、《类篇》、《康熙字典》等。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编者是东汉许慎。 此书共十四篇,加序共十五篇,收字9353个,重文(异体字)1163个。提出了“六书说”。 ?《说文解字》的体例:《说文解字》的解说以篆文为主体,下面用“某也”的格式来释义。凡说“某也、某也”都是讲字义的,凡说“象某、从某”都是讲字形的,而字义与字形又都是统一的。如:“束,缚也。从口木。”前句是解释字义,后者是解释字形。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著名四大家和五部书是:段 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2)韵书与类书 1.韵书的主要内容也是解释字义,只不过是按字音编排的,实际上是同音字典,古代重要的韵书有《切韵》、《广韵》、《集韵》等 1、《集韵》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语言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雅学:《尔雅》首创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多种释词方法,对后代词书、类书的 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人模仿《尔雅》创作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词书, 如《小尔雅》、《广雅》、《通雅》等,而研究雅书又成为一门学问,被称为“雅学”’。 2、小学:“小学”这个名词最初跟学校有关系的,《大戴礼记》云:“及太子少长,知 妃色,则入于小学。小学者所学之官也”;汉代小学指童蒙识字课,也即语言文字 方面的学问;隋唐时代小学概念扩大;唐代以后“小学”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 诂学的总称。 3、《切韵》:隋代陆法言所著,是韵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按四声分卷,共五卷;平 生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共分韵部193部,记音简略,先释义,后记音。 在汉语音韵学当中,《切韵》被看作是整个语音史的中枢,又是研究历代语音系统 和现代各方言因素的首要研究系统。 4、《广韵》:全名《大宋重修广韵》,陈彭年等奉赦编撰,这是目前保留下来最早的, 最完整的韵书,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共分为五卷(平声分 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分206韵。 5、《干禄字书》:是唐中的一部正字书,作者颜元孙。干禄,求禄位,学好写字就能 求得禄位,是科举时代的字体标准。 6、《说文解字》: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简称《说文》,根据文字的形体, 创立540个部首。系统阐述汉字的造字规律,是中国第一部即后代所说的字典。 7、因声求义:是传统的训诂方法之一,是指通过对汉字声音线索的分析来探求字义。 8、字书:字数是研究字形和根据字形以考证音义的书,包括(1)学童识字课本,如 《急就篇》等;(2)解释汉字形体、读音和意义的书,如(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梁)顾野王的《玉篇》,(宋)司马光等的《类篇》,(清)《康熙字典》等。(3) 刊正字书的书,如(唐)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宋)张有的《复古编》等。 9、秦代三书: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母敬的《博学篇》在历史上被称为 秦代三书。“秦代三书”的社会作用有两个:一是规范了文字书写形体,二是成就 了一部权威的蒙学知识教材。 10语文学: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注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文字的训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 11 语言学: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口语与书面语),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 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12 声调: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通常叫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3反切:古代的一种记音方法,用两个字拼出另一个字的读音,取上字之声母,用下字之韵母及声调,拼出被切字的读音。 14 《中原音韵》:元.周德清著,他认为“言语一科,欲作乐府,必正名语,欲正名语 必思中原之音。”根据元朝的北曲用韵,把韵部分析归纳为19韵部。 15 《玉篇》:南朝梁.顾野王撰,是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是我 国第一部按部首分门别类的汉字字典。 16 大小徐:指徐铉、徐渭兄弟二人,两人俱精通文字,对说文有着重要的研究,号“大 小徐”。 17 籀文:古汉字中一种书体的名称,西周末和春秋初的文字,字体与秦篆相近,又称 “大篆”、“籀书”。 18 古文:指战国时期盛行于六国的文字。

西亚斯学分中推荐书目

西亚斯读书笔记推荐书目 来自 https://www.360docs.net/doc/f714581241.html,/website/ClassMasterPage/ClassBulletin_Show.aspx?ClassNo= F46644%3C465=46&Id=3405&TableName=GhewwEwwmwpejpFqhhapmj 时间:2012-04-20 读书和听讲座项均可累计(每5篇读书或讲座笔记均可计1个学分),考取驾照可计为3个学分等。 大学生必读书推荐书目名称: 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6.《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

(完整版)胡壮麟《语言学教程》测试题及答案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测试题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I. Choose the best answer. (20%) 1.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A. contact C. relation B. communication D. community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is entirely arbitrary? A. tree C. crash B. typewriter D. bang 3. Th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 Waterboils at 100 degrees Centigrade. i”s A. interrogative C. informative B. directive D. performative 4. In Chinese when someone breaks a bowl or a plate the host or the people present are likely to say “碎碎(岁岁)平安”asa means of controlling the forces which they believes feel might affect their lives. Which functions does it perform? A. Interpersonal C. Performative B. Emotive D. Recreational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roperty of language enables language users to overcome the barriers caused by time and place, due to this feature of language, speakers of a language are free to talk about anything in any situation? A. Transferability C. Displacement B. Duality D. Arbitrariness 6. Study the following dialogue. What function does it play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A nice day, isn 't it? Right! I really enjoy the sunlight. A. Emotive C. Performative B. Phatic D. Interpersonal 7. __________ refers to 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e ideal language usesr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in utterances. A. Performance C. Langue B. Competence D. Parole 8. When a dog is barking, you assume it is barking for something or at someone that exists hear and now.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就是要研究中国语言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 ◆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区别: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语言学则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前者以文字和书面语为对象,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微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语是从汉藏语系中分化独立发展起来的。我国境内除汉藏语系外,还有三个语族:侗泰语族、藏缅语族、苗瑶语族。 ◆汉藏语系的语言特点:⑴每个音节上有固定的声调(3-8个)。⑵大部分词以单音节词根为基础。⑶有类别词(量词),如汉语中“这个人”的“个”。⑷词序很重要,且词的次序比较固定。⑸附加成分的作用是有限制的。 ◆“小学”:指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为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先秦: ◆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最古的记载见于《易经·声辞传》,这和《周易》用阴阳两个符号的意义相似。 ◆关于名实的讨论:1.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其政治含义是以周礼为尺度来正名分。2.老子对名实的看法,“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名”“实”不可分的人,也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科学指出名称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人。3.荀子认识到语言是人类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他第一个揭示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幷指出了“名”和“实”的关系。秦汉魏晋: ◆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语言学还处于萌芽阶段,没有语言学家,也没有语言学方面的专门著作。发展到秦汉时代,语言学逐步兴起。西汉时,有《尔雅》和扬雄《方言》;东汉时,有许慎《说文解字》和刘熙《释名》等语言方面的专著和一些杰出的语言学家。可以说,汉代的语言学成就标志着我过古代语言科学的建立。 ◆秦汉时期已经具备的“民族”四大特征: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及促进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状态—行同论。 ◆重视识字教育促进了文字研究。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书同文”政策,并有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作为学童识字课本和字体规范,这三部字书到了汉代合称《仓颉篇》,又称“三仓”,共收字3300字。 ◆西汉史游著《急就篇》,一名《急就章》。“急就”是速成的意思。 ◆五经博士:博士源于战国。秦及汉初博士的职务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汉初,《易》《书》《诗》《礼》《春秋》每经只有一家,每经置一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故称五经博士。到西汉末年,研究五经的学者逐渐增至十四家,所以也称五经十四博士。 ◆六艺:儒家的经典主要是《诗》《尚书》《易》《礼》《乐》《春秋》,称为“六艺”。 ◆刘韵著的《七略》是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 ◆今文经学: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国时古字写的即为“古文家”,用隶书写的便是“今文家”。今文研究其中的微言大义,加以引申比附为统治者服务。 ◆古文经学:保持樸学传统,着重研究文字、训诂,按照字义解释经意,与繁琐庞杂的今文经学。咬文嚼字。 ◆汉代先后出现了四部重要的语言学著作《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中国语言学史——一部叙述从先秦到解放前汉语言研究简史的首创之作 王力先生是我国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散文家和诗人,而《中国语言学史》这本书是他1962年在北大中文系开设“中国语言学史”课时编写的讲义,是继岑麒祥的《语言学史概要》(科学出版社,1956)后又一部语言学史著作。这本书是叙述了从先秦到解放前汉语言研究的简史,它对我国两千多年的语文研究和语言学遗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的总结,并对我国传统语言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批判继承,为我国语言学研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阅读《中国语言学史》,我发现王力先生是以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著作和语言学为研究对象的,对中国语言学史的阶段分析有其明确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四个时期”。 所谓中国语言学史的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传统语言学的阶段(先秦-清末),第二阶段为现代语言学兴起的阶段(清末-解放前即1899—1949)。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则是《马氏文通》的问世。 所谓四个时期,即指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中除了“前言”和“结语”部分,把整个中国语言学史划分为四章四个时期,并且运用“抓住突出性标志,对其时间倾向模糊”的方法论述每个时期的语言学发展情况。 第一时期是“经学时期”、“以训话为主的时期”(先秦两汉),突出了四部笔迹重要的与训话有关的两汉著作:《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和《释名》,介绍了先秦两汉时期我国传统语言学研究的萌芽。 第二时期是“佛学与理学时期”,又叫“韵书为主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明代),重点介绍了《切韵》、《广韵》、《集韵》、《平水韵》和《中原音韵》等韵书。其从反切的兴起及其广泛运用说起,介绍了韵书、韵图的出现,以及佛学、理学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推动。 第三时期是“经学复兴时期”,也称“文字、声韵、训话全方面发展的时期”(清朝)。书中提出,这是古文字学的产生时期,重点介绍了《说文》四大家的著作和王氏父子的论著。 第四时期是“西学东渐时期”(现代),论述了五四运动之后到解放前中国现代科学的语言学在西方语言学影响下形成的过程,以《马氏文通》为标志着重议论了中国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 王力先生的这本《中国语言学史》内容丰富,写作严谨,观点新颖。正如他在“前言”中说的,“中国语言学史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作为科学论文,著者假定读者把中国语言学著作都看过了,不须交代任何知识,尽可以单刀直入地叙述这一个学术部门的历史;另一种是作为教材,著者假定读者(或听众)没有看过中国语言学著作,或者是看得很少,有必要先介绍一下那些著作的体例及其主要内容,然后谈得上某一学派产生的原因,某一语言学家的学术渊源及其对后代的影响,某书的价值及其缺点。”这本著作第一次给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做了一个系统的总结,建立起一个科学的体系,对我国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开创性作用。 而对于这部《中国语言学史》所建立的体系而言,究竟它所论述的对象是属于什么研究范畴呢?关于这一点,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的“前言”中提到,“语文学和语言学是有分别的。前者是文学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

语言学教程测试题及答案

Chapter 1 Introductions to Linguistics I. Choose the best answer. (20%) 1.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__________ A. contact B. communication C. relation D. community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is entirely arbitrary? A. tree B. typewriter C. crash D. bang 3. Th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Water boils at 100 degrees Centigrade.” is __________. A. interrogative(疑问) B. directive C. informative D. performative 4. In Chinese when someone breaks a bowl or a plate the host or the people present are likely to say“碎碎(岁岁)平安”as a means of controlling the forces which they believes feel might affect their lives. Which functions does it perform? A. Interpersonal B. Emotive C. Performative√ D. Recreational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roperty of language enables language users to overcome the barriers caused by time and place, due to this feature of language, speakers of a language are free to talk about anything in any situation? A. Transferability B. Duality C. Displacement D. Arbitrariness 6. Study the following dialogue. What function does it play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A nice day, isn’t it? — Right! I really enjoy the sunlight. A. Emotive B. Phatic C. Performative D. Interpersonal 7. __________ refers to 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e ideal language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in utterances. A. Performance B. Competence C. Langue D. Parole 8. When a dog is barking, you assume it is barking for something or at someone that exists hear and now. It couldn’t be sorrowful for some lost love or lost bone. This indicates the design feature of __________. A. cultural transmission B. productivity C. displacement D. duality 9. __________ answers such questions as how we as infants acquire our first language. A. Psycholinguistics linguistics C. Sociolinguistics D. Applied linguistics 10. __________ deals with language application to other fields, particularly education. A. Linguistic theory B. Practical linguistics C. Applied linguistics D.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II.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10%) 11. Language is a means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the communication way used by the deaf-mute is not 12. Language change is universal, ongoing and ? 13. Speaking is the quickest and most efficient way of the human communication ? 14. Language is written because writing is the primary medium for all

天津大学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考研精品资料

2021年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考研资料精编 一、重点名校考研真题精选 及考研大纲 1. 重点名校:语言文学基础 2010-2018年考研真题精选(暂无答案) 2.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考研大纲 ①2019年天津大学722语言文学基础考研大纲。 二、 2021年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考研资料 3 .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之中国语言学史[复习题] ①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之中国语言学史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 4 .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考研相关资料 (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笔记+课件+提纲] ①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考研复习笔记。 ②天津大学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本科生课件。 ③天津大学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 ( 2 )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 ①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考研核心题库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选择题精编。 ②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考研核心题库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填空题精编。 ③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考研核心题库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判断题精编。 ④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考研核心题库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精编。 ⑤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考研核心题库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简答题精编。 ⑥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考研核心题库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论述题精编。 ⑦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

中国语言学史分期

中国语言学史的分期 中国语言学史分为六期: 第一期:先秦——中国语言学的萌芽期 这个时期的表现是:诸子着作中有关语言问题的论述方面及训诂学的产生萌芽。 首先是诸子的语言观,表现在: (1)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孔子认为,只有正名,国家的政策和官员们的言论才能统一,政令才能顺利地下达,政事才能成功,礼乐才能复兴,刑罚才能准确,老百姓才能有所依从。只有通过正“名”以正实,重建社会的和政治的关系与制度,使其名实相符。君主和各级官员们都按照自己的名份来行事,就能够实行"仁"政,建立起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这样社会便可以转危为安,转乱为治。 由于其政治主张在各国都无法采纳,于是开始修《春秋》,想通过编书来实现他的政治主张,他寓褒贬于一字,在语言运用上非常严肃。《公羊传》、《谷梁传》里分析《春秋》的语言很注意孔子的正名思想。我国训诂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孔子在谈论正名问题的时候,对语言的运用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反对过于浮华的辞藻。主张言辞足以达意,这就是《论语·卫灵公篇》

所说的“辞达而已”。《论语》里还提到言语的朴实和有文采是对立的两方面,君子要使这两方面配合得当,统一起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些看法,今天还有积极意义。修辞学的着作谈到修辞的起源,还是认为孔子起了很大作用。 (2)老子着有《老子》,这本书在第一章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其中第二个“道”的一是就是称说,也就是言语表达。第一个与第三个“名”是名称,第二个“名”是动词“取名。”名称与事物的关系,用今天语言上的惯用的说法就是解决语言在认识过程中作用的问题。老子以后,不少学者也都谈到了这个问题。 (3)墨子,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其着作《墨子》里面有些论述反映了当时人对语言问题的看法。如“循所闻而得其意,心之察也。”“言,口之利也。”“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这些话谈到了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过程。 (4)荀子,名况,赵国人。《正名篇》的写作目的在于语言的社会实践是为政治服务的。内容上大大超过了孔子的正名论。名实关系的社会约定性在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这些话就说明了名称与所表示的事物之间关系的约定俗成原则。,也就是语词成立的社会因素。当然他没有用“社会”这个词,用的是“群”。在名的分类方面,荀子和墨子也不同。 其次是训诂学的萌芽,表现在: (1)《公羊传》中写道“《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这实际上是指古汉语里同一个词兼有正反两方面意义的现象。

西亚斯读书笔记推荐书目

大学生必读书推荐书目名称: 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6.《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邓小平论文艺》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9.《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0.《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21.《诗学》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2.《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章安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最新语言学试卷1-8汇总(考试)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erm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把下列术语翻译成中文 1.duality of structure _________结构的二元性_______________ 2.General Linguistics ________普通语言学________________ 3.voiceless consonant _________清辅音_______________ https://www.360docs.net/doc/f714581241.html,plementary distribution ________互补分布________________ 5.free morpheme ________自由词素________________ 6.immediate constituent ________直接成份________________ https://www.360docs.net/doc/f714581241.html,ponential Analysis ________成份分析________________ 8.American Structuralism ________美国结构主义________________ 9.zero morph _________零语子_______________ 10.structural ambiguity _________结构歧义_______________ 11.productivity _________多产性______________ 12.linguistic competence __________语言能力______________ 13.manner of articulation _________发音方法_______________ 14.intonation language _________语调语言_______________ 15.allophone __________音位变体______________ 16.inflectional morpheme _________曲折语素_______________ 17.phrase marker __________短语标记______________ 18.denotation __________指示______________ 19.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__________系统功能语法______________ 20.bound morpheme __________粘着语素______________ 21.cultural transmission __________文化传播______________ 22.Descriptive Linguistics __________描写语言学______________ 23.derivational morpheme ___________派生词素_____________ 24.consonant ___________辅音_____________ 25.tone language ___________声调语言_____________ 26.empty morph ___________虚语子_____________ 27.syntax ___________语法_____________ https://www.360docs.net/doc/f714581241.html,plementary antonym ___________互补反义词_____________

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

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 一、专业概述 1、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以及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文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2、本专业主要培养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或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专门人才。要求学生达到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古籍阅读能力。 3、如果你的学习非常优秀,或者你在校期间在权威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的话,毕业之后你可以选择出国教书。 二、专业综合介绍 1、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是老牌专业,也是基础专业,出现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师范类大学要为中国语文教学培养教师开设本专业,综合类大学在中文系或文学院也普遍设有这一专业,即使是专业性较强的学校,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也设有中文系。一个多世纪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作家、记者、剧作家,对中国人文学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和研究的课程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必修的大学公共课程,二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另外,各个学校还会根据本校教师的治学专长,开设一些选修课,比如古典文学方面的某个作家研究,如对杜甫、李白、苏轼、李清照等比较著名的作家所开的专题,某部作品研究的专题,某种文体及流派研究等。在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戏剧、语言等几个方面也会开设和专业相配合的一系列的选修课程,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侧重的进行选修。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于开设历史较长,前人的研究及今人的开拓,所积累下来的知识很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现在,很多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针对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与文字处理有关的工作这一客观现实,大都开设了中文信息处理方面的课程,使学生掌握办公自动化方面必需的技能。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不但可以丰富语文知识,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毕业生在文字工作方面能得心应手。 三、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1、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文系的主干专业,最早设立这一专业的是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简称中文系),其前身为京师大学堂的中国 文学。1910年3月31日,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成立“中国文学门”,正式作为文科的一个教学建制。这是我国最早的中文系,其建立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学开始形成现代的一门独立学科,这之后较早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等学府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等,其间这一学科在研究和教学中曾涌现过鲁迅、胡适、刘半农、沈从文、王力、废名等大批著名学者。 2、建国以后,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很快;另一方面随着民智的启发,文化受到重视,一时间很多高等都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 填空题:(每空1 分,本大题共10 分) 、 1. ()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 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2.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右 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3. 进入20世纪以后,语言研究的主流由历史比较语言学转为 ()。 4. 俄语属于印欧语系的( 5. 一个音位包含的不同音素或者具体表现 ()。 6. 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 7. 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 字母。 8. 言外之意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 明的作用。 9. 方言在社会完全分化的情况下,有可能发展成(? ) ? 10. 南京方言的“兰”、“南”不分,从音位变体的角度来说,[n ]和 [l]是属于()变体。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 (每小题1 分,本大题共15 分)

影响的语言学流派是 () A. 历史比较语言学 B. 心理语言学 C. 结构主义语言学 D. 社会语言学 2.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 () A.语言 B.言语 C.言语行为 D.言语作品 3. “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 A. 是聚合关系。 B. 是组合关系。 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4.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 A.音素 B.音位 C.语素 D.音节 5. 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 A. 屈折变化 B. 变换重音的位置 C. 变化中缀 D. 异根 6. 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意义区别功能的声学特征是 ()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质 7. [ε]的发音特征是 () A. 舌面前高不圆唇 B. 舌面后高不圆唇 C. 舌面前半高不圆唇 D.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