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病用什么药

辣椒疫病用什么药
辣椒疫病用什么药

南京欧品硕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辣椒疫病是辣椒生产上的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毁灭性病害。1918年首次报道,中国1940年报道,现在各地发生普遍,叶、茎及果实均被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辣椒疫

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由于疫病流行,常导致植株成片死亡,损失严重。露地和保护地

均发生,一般病株率为20%左右,严重的达80%以上。

辣椒疫病症状

时期:苗期、成株期部位:茎、叶、果实幼苗期发病,多从茎基部开始染病,病部出现水渍状软腐,病斑暗绿色,病部以上倒伏。成株染病,叶片上出现暗绿色圆形病斑,

边缘不明显,潮湿时,其上可出现白色霉状物,病斑扩展迅速,叶片大部软腐,易脱落,

干后成淡褐色。茎部染病,出现暗褐色条状病斑,边缘不明显,条斑以上枝叶枯萎,病斑

呈褐色软腐,潮湿时斑上出现白色霉层。果实染病,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软腐,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部扩展迅速,可全果软腐,果上密生白色霉状物,干燥后变淡褐色、枯干。

辣椒疫病是辣椒的主要病害,整个生长发育期均可发病,但7~8月辣椒挂果后最易

感病,并且浸染后蔓延迅速。笔者提醒椒农要抓住时机搞好辣椒疫病的防治工作。整个

生育期均可发病,茎、叶和果实各部位都可染病,以成株期现蕾挂果前后最易受害。幼苗

期发病,幼苗茎部呈水渍状软腐,致使上部猝倒,病斑呈暗绿色,后形成梭形大斑。湿度

大时,病部可长出白色稀疏霉层,幼苗整株枯萎而死。

南京欧品硕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成株期根系发病,病斑呈褐色长形,长3~5厘米,可围茎一周,病斑交界明显,病斑稍凹陷或稍缢缩,后引起整株枯萎死亡。茎多在近地面及分叉处发病,初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色稀疏霉层,然后发展到缢缩渐变为黑褐色,并引起病部以上茎叶枯萎死亡。叶片发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3厘米,中央暗褐色,边缘黄绿色,水渍状。扩展后,叶片软腐。干燥时,病斑变为淡褐色。果实发病,多从果蒂部或果尖开始,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软腐。湿度大时,病果表面密生白色霉状物。病果可脱落,也可失水干燥成暗绿色僵果挂在枝上。

发病条件:发病后可产生新的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生育温度范围为10-37℃,最适宜温度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发病迅速;重茬、低洼地、排水不良,氮肥使用偏多、密度过大、植株衰弱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南京欧品硕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防治方法: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好农业、生态和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

发病后品萃辣椒疫病病专用套餐,二次稀释后兑水120斤~150斤叶喷施。采用独创“335”方法进行治疗新型配方见效快,效果好,没有抗药性。植物内源外源双重治疗效果加倍。

辣椒苗期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辣椒苗期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猝倒病防治方法: ①建立无病苗床。选择地势高,排水方便,无病原的地块建苗床。床土选用无病新土,肥料用腐熟的。使用旧苗床,则床土和苗床四周均应消毒。②加强苗期管理。播种时适当稀播,子叶展开后及时间苗。正常天气要加强苗床通风,晴天中午前后揭去全部覆盖物,让秧苗直接晒太阳,使之生长健壮。适当节制浇水,降低床湿度。冷天作好防寒保温工作。发现病苗及时拔除,立即用生石灰∶草木灰1∶10的比例配成黑白灰撒入苗床。③药剂防治。出现少数病苗时,立即喷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疫霉灵200倍,或用铜铵合剂400倍液喷洒。苗床湿度大时,不宜再喷药水,而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甲霜灵等粉剂拌草木灰或干细土撒于苗床上。 二、.立枯病防治方法: 加强苗期管理,防止苗床出现高温、高湿状态。增施磷钾肥,增强秧苗抗病力。苗床床土消毒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发病初期可喷洒20%甲基立枯灵乳油1000倍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也可喷5%井岗霉素1500倍液等。一般每7天喷一次,连喷二、三次。当苗床同时出现猝倒病和立枯病时,可喷72.2%普力克水剂800倍加50%福美双粉剂500倍的混合液。或用绿亨1号(95%恶霉灵)4000倍液浇灌。 三、.灰霉病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加强苗床、栽培棚室的通风,降低里面的湿度。适当控制浇水,浇水应在上午进行,以便排湿,减少夜间结露。做好田园清洁,及时清除病叶、病枝、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提倡深沟高畦、窄畦,覆盖地膜栽培,以利于降低湿度;不过份密植;增施磷钾,增强抗性。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可用50%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朴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共2~3次。40%施佳乐悬浮剂800~1000倍液对灰霉病有

辣椒病害 疫病

辣椒疫病 Pepper Phytophthora Blight 辣椒疫病是辣椒生产上的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毁灭性病害。美国1918年首次报道,中国江苏1940报道此病的发生。80年代以来,辣椒疫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北京、上海、青海、云南、陕西、甘肃、广东及长江流域尤为严重。由于疫病流行,常导致植株成片死亡,损失严重。露地和保护地均发生,一般病株率为20%左右,严重的达80%以上。 症状 辣椒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被侵染,茎、叶和果实都能发病。苗期发病,首先在茎基部形成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迅速褐腐缢缩而猝倒。有时茎基部呈黑褐色,幼苗枯萎死亡。成株期叶片感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3cm,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果实发病,多从蒂部开始,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明显,扩大后可遍及整个果实,潮湿时表面产生稀疏的白霉,即病菌的孢子囊和孢子囊梗。果实失水干燥,形成僵果,残留在枝上。茎和枝发病,病部初呈水渍状暗绿色,后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褐色或黑色条斑,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成株期发病症状易和枯萎病症状混淆,诊断时应注意。枯萎病发病时,全株凋萎、不落叶、维管束变褐,根系发育不良。而疫病发病时部分叶片凋萎,相继落叶,维管束色泽正常,根系发育良好。 病原 病原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n.,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寄主范围广,除侵染辣椒外,还可侵染番茄、茄子、甜瓜等。菌丝无隔膜,丝状,有分枝,偶尔呈瘤状或结节

图14-8 辣椒疫病菌电镜扫描(示孢子囊) (仿康振生等“植物病原真菌超微形态”1997) 状膨大,寄生于寄主细胞间或细胞内,菌丝直径为5~7μm 。无性繁殖时形成不分枝或单轴分枝的孢囊梗,孢囊梗无色,丝状,孢子囊梗顶生孢子囊。孢子囊卵圆形,长圆形或扁圆形,无色、单胞,顶端乳头状突起明显,偶有双乳 突。孢子囊大小21~51um ×22~34μm ,孢子囊 成熟脱落具长柄,平均柄长6.6μm 。孢子囊在 病株病果上或蒸留水水培时易形成,在固体培 养基上23~28℃培养10~15d 后也可形成。另外, 在油菜琼脂培养基上也可产生大量孢子囊。 有性生殖为异宗配合,在鲜菜汁、燕麦片和 PDA 培养基上对峙培养45d 可形成卵孢子。藏 卵器球形,淡黄色至金黄色,直径15.5~28.9 μm ,雄器围生,扁球形,直径14.4~16.7μm 。 卵孢子球形,浅黄色至金黄色,直径15.0~28.0 μm 。厚垣孢子球形,单胞,黄色,壁平滑。病菌生长发育温度10~37℃,最适温度28~32℃,致死温度50℃ 5~10min 。人工接种病菌还可侵染茄子、番茄等作物。 中国已记载的辣椒疫病菌寄主:洋葱、辣椒、木瓜、黄瓜、麝香、石竹、吊钟花、橡胶树、番茄、豇豆、胡椒、茄子、香荚兰、芦荟属、大波斯菌属和菜豆属等植物。 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或残留在地上的病残体内越冬,是典型的土壤习居菌。据报道,卵孢子在土中病残体组织内越冬,一般可存活3年。土壤中或病残体中的卵孢子是主要的初侵染源。条件合适时萌发并侵染寄主植物的根系或地下部分,除此之外,当温度24~27℃,相对湿度为95%以上,可产生游动孢子囊,并释放游动孢子,经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到植物地上茎、叶及果实上引起发病。田间发病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再侵染主要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气流和雨水不断扩展,再次侵染频繁发生,病害发展十分迅速。病菌可直接侵入或伤口侵入,有伤口存在则更有利于侵入。肾形双鞭毛的游动孢子在水中游动到侵染点附近,形成休止孢,再长出芽管侵入寄主。因此水在病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病害潜育期一般为2-3d (24℃),因此,在条件具备时,可在2~3d 使全田毁灭。从流行学的角度分析辣椒疫病为积年流行病害,土壤接种体数量随种植年份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环境条件合适,疫病可能出现暴发和流行。但它们还有其各自的受控条件,疫病爆发是土壤积水或突变的气象条件,而疫病流行是极高的大气相对湿度。 发病条件 辣椒疫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气温在20~30℃时,适合孢子囊产生,在25℃左右最适合游动孢子的产生和侵入,适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南方地区常年春种辣椒在4月下旬发病,5月至8月气温较高,又值雨季,降水量常超过200mm 以上,疫病一般在降雨后3~7d 病情便突发性上升。大田发病在5月中旬至5月下旬开始,6月上旬至7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北方地区病害始发期较晚,7月上旬始发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进入9月份气温冷凉病害蔓延速度减弱。一般雨季,或大雨后天气突然转睛,气温急速上升,或灌水量大,次数多,病害易流行。相反,常年干旱少雨年份,7~8月田间大水漫灌,次数多,病害迅速蔓延,枯死率一般100%,群众有“灌水即死”的说法。因此,在干旱地区或干旱条件下灌水是重要的传病途径。土壤湿度95%以上,持续4~6h ,病菌即

辣椒疫病研究综述

辣椒疫病研究进展 摘要: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n)引起的重要植物病害。突发性强,危害严重。化学药剂是目前防治该病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化学防治,药剂筛选,农业栽培管理以及辣椒疫病的防治进展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辣椒疫病化学防治药剂筛选 1 引言 辣椒疫病俗称黑痉病,是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1,2]。辣椒疫病病原菌为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n)[3],属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疫霉属真菌,菌呈丝状,无隔膜,生于寄生细胞间或细胞内,孢子囊梗无色,丝状,孢子囊顶生,单胞,卵圆形,厚垣孢子球形,单胞,黄色,壁厚平滑,卵孢子球形[4]。辣椒疫霉菌寄生范围较广,可侵染茄科、葫芦科等多种蔬菜,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土壤及种子上越冬,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病菌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到茎基部,引起发病并重复侵染,其主要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 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疫霉菌寄生性和疫病性较强,植株受害发病快,一星期左右即可造成大片死亡[5]。 自191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首次报道疫病在辣椒上为害之后,在南起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北至北美洲的科罗拉多和纽约的广大地区以及欧洲、亚洲,均有辣椒疫病的发生。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在江苏发现辣椒疫病以来,至今已在新疆、黑龙江、贵州、广州、甘肃、云南、上海、陕西等省(市)发生过辣椒疫病,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辣椒根部病害常造成辣椒死苗,严重者成片死亡,常见的辣椒根部病害有三种:即辣椒疫病、根腐病和青枯病。辣椒疫病属发病迅速、流行性强、毁灭性大的病害,发病严重时,常引起大面积死株,一般田块死株率达20%—30%,严重的可造成毁灭性损失。该病在辣椒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以成株期受害最重。为夺取辣椒优质高产,必须提早防治疫病。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本课题的是针对辣椒疫病特点,通过用不同种化学药剂对辣椒疫病菌的影响试验研究,选出适合防治辣椒疫病菌的药剂。 2辣椒的功效

辣椒疫病用什么药

南京欧品硕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辣椒疫病是辣椒生产上的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毁灭性病害。1918年首次报道,中国1940年报道,现在各地发生普遍,叶、茎及果实均被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辣椒疫 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由于疫病流行,常导致植株成片死亡,损失严重。露地和保护地 均发生,一般病株率为20%左右,严重的达80%以上。 辣椒疫病症状 时期:苗期、成株期部位:茎、叶、果实幼苗期发病,多从茎基部开始染病,病部出现水渍状软腐,病斑暗绿色,病部以上倒伏。成株染病,叶片上出现暗绿色圆形病斑, 边缘不明显,潮湿时,其上可出现白色霉状物,病斑扩展迅速,叶片大部软腐,易脱落, 干后成淡褐色。茎部染病,出现暗褐色条状病斑,边缘不明显,条斑以上枝叶枯萎,病斑 呈褐色软腐,潮湿时斑上出现白色霉层。果实染病,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软腐,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部扩展迅速,可全果软腐,果上密生白色霉状物,干燥后变淡褐色、枯干。 辣椒疫病是辣椒的主要病害,整个生长发育期均可发病,但7~8月辣椒挂果后最易 感病,并且浸染后蔓延迅速。笔者提醒椒农要抓住时机搞好辣椒疫病的防治工作。整个 生育期均可发病,茎、叶和果实各部位都可染病,以成株期现蕾挂果前后最易受害。幼苗 期发病,幼苗茎部呈水渍状软腐,致使上部猝倒,病斑呈暗绿色,后形成梭形大斑。湿度 大时,病部可长出白色稀疏霉层,幼苗整株枯萎而死。

南京欧品硕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成株期根系发病,病斑呈褐色长形,长3~5厘米,可围茎一周,病斑交界明显,病斑稍凹陷或稍缢缩,后引起整株枯萎死亡。茎多在近地面及分叉处发病,初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色稀疏霉层,然后发展到缢缩渐变为黑褐色,并引起病部以上茎叶枯萎死亡。叶片发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3厘米,中央暗褐色,边缘黄绿色,水渍状。扩展后,叶片软腐。干燥时,病斑变为淡褐色。果实发病,多从果蒂部或果尖开始,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软腐。湿度大时,病果表面密生白色霉状物。病果可脱落,也可失水干燥成暗绿色僵果挂在枝上。 发病条件:发病后可产生新的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生育温度范围为10-37℃,最适宜温度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发病迅速;重茬、低洼地、排水不良,氮肥使用偏多、密度过大、植株衰弱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