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台词,精彩演绎——从话剧《窝头会馆》谈起

经典台词,精彩演绎——从话剧《窝头会馆》谈起

窝头会馆中的小人物们穷困潦倒,饱受苛捐杂税、恶人横行、社会黑暗的折磨,但就是这群充满了毛病的小人物们正在勇敢地迎接着、创造着扑面而来的光明。话剧的内容丰富、意义深刻,但却都不及剧本上的经典台词和舞台上的精彩演绎。

如果要说起《窝头会馆》中的经典台词,那就不得不提到第一幕中苑国钟向两家讨房钱时,田翠兰和金穆蓉那段关于信仰的冷嘲热讽了。金穆蓉的一句“哈路利亚”在那些土得掉渣的小市民中一下子把自己的档次提高了一筹,仿佛立即把她与田翠兰的地位差别分隔得清清楚楚,这是对田翠兰赤裸裸的蔑视。当然,田翠兰还击的那句“阿弥陀佛”更具有喜剧效果,声音高亢,语气不羁,完全地展现出了一个旧社会妇女的形象。田翠兰说道:“我能矮她一头不成?”这是田翠兰的反抗。对于一直过着苦日子的她来说,能够安安稳稳地维持着一个家便是她最大的心愿,对于一个没有文化、没接触过洋学的中国妇女来说,那弥勒佛便是她最大的心里寄托。但从她与金穆蓉的较真上,我们完全能看出她要强的性格。经典台词就是经典台词,在给我们喜剧效果之后不忘加上点睛之笔。周玉浦:“打呼噜就好了……人家改信马克思了!”苑国钟:“马马马……马什么?”周玉浦在苑国钟耳边嘀咕后,苑国钟:“我不知道!你什么也没说过,我什么也没听见过!这姓马的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我就认识房钱!”苑国钟不知道马克思是谁,甚至逃避知道马克思是谁,同样周玉浦说到马克思时也降低了声音,他们心里害怕,充满了不理解,但年轻的新一代人心中亮堂着,因为马克思主义终究是要到来的,而此处正是对话剧最后新中国的到来埋下的伏笔。无论是信弥勒的田翠兰、信耶稣的金穆蓉还是信关二爷的苑国钟,无论是这信东方神的穷人和男人还是那信西方神的没落贵族,当然都不如这信马克思的新一代来的境界高,任凭着她们之间如何的斗嘴与蛮缠,仍然表现出的是愚昧、未开化、生活在旧时代中国人形象,虽然我们也能从中看出她们的淳朴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当然,剧中这样的经典台词比比皆是,而且每一处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每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和生活背景。在给我们带来欢笑的同时,又增添了淡淡的忧伤,如谈吐刻薄的田翠兰的善良,如爱钱如命的苑国钟的父爱,如病入膏肓的苑江淼的志气,如猥琐不堪的牛大粪的正义,当然还有那心胸狭窄的金穆蓉、阴险狡诈的肖启山、老实木讷的周玉浦、胡作非为的肖鹏达等等。

经典的台词当然需要演员的精彩演绎,剧中的演员满口的京腔仿佛把我带到了北京的那个小胡同中,不得不承认,如此的台词配上北京方言,感情更胜一筹。就如第二幕中,同样是田翠兰与金穆蓉的争吵:“想在门框上钉一排骨架子框我?门儿都没有!您近乎点儿瞧瞧,都露着呢吧?可她那个全是骨头棱子,我们光这肚子就顶他浑身的肉了!……我们还高兴呢!您瞅瞅,就她请那位……愁眉苦脸的多寒碜呐!瞧我们……笑得多自在,往后我们弥勒佛不干别的了,没白日儿没黑界地替我坐在这儿笑话他们!”这一大段的“京油子”,听起来如此的铿锵有力,充满了幽默,却更富有生活气息、更自然质朴,处处都透着小人物的贫、俗以及小聪明。

主演们的舞台功底更是让我敬佩,特别想说说何冰和宋丹丹的表演,当然其他演员的演技也都把角色塑造得有血有肉。首先,以收租为头等大事的苑国钟,正如剧本中他的一句台词:“钱!”,这是当他被问到信仰时给出的回答,虽然这个人物爱钱如命,但演员却让我们对他的慈父形象更加铭记于心。当儿子苑江淼不肯收同学们的钱时,这位父亲几乎是贪婪地朝着钱凑过去,死盯着钱不放。当周子萍表示要给苑国钟时,他几乎是把钱抢夺过去的,两只手紧紧地攥着,神经质地连连鞠躬,一边嘴上还感谢菩萨,感谢大家。特别是在何冰最后大段的独白中,他几乎已经走火入魔,俨然变成了那个可怜又可悲的父亲。剧中,我特别喜欢宋丹丹的表演,她不再是《我爱我家》中的文艺青年,不再是《茶馆》中的女招待,不再是《万家灯火》中的老太太,她成功塑造了一个泼辣但却外刚内柔、心里满是善良的女人。很喜欢她的身体动作,如被催房租时,欠钱的她拱起胯骨,嚣张地大声说道:“手黏着呢,自己进兜儿里掏去”,一边还扭动着腰肢挑逗起了苑国钟。这一幕表现力很强,不但是暗示了两人的关系,更是体现了角色的人物性格。还有一幕的印象也很深刻,是田翠兰被关福斗识破和苑国钟的关系时,她羞愤交加,捂着脸钻进了房间,配合着失声的痛哭。此时,宋丹丹的表演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收得很及时,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关于“暗门子”的负面印象,反而更加深刻了她的苦衷、她为了孩子不惜牺牲自己、面对一个病孩子时的好心肠。

最后,感谢学校和胡宏老师开了这样一门课,让我对话剧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感谢刘恒老师创作出了这么好剧本、这么经典的对话,也感谢剧中的演员精彩的表演,为我们奉献了如此的大制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