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

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
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

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

有效性综合评价

杨 洁

(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116025)

摘要 本文在回顾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涵义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PDCA循环理论,结合内控体系的建设过程,论证了运用PDCA循环理论综合评价内控有效性的可行性。在此前提下,通过构建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标,确立了综合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模型,为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 PDC A循环 内部控制 综合评价 模糊评价

一、引言

自从2008年我国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以下简称 基本规范 )出台至今,围绕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评价的话题从未停止过。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探讨的热门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具体涵义,二是针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的标准理论或模型。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涵义

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定论。C OSO委员会认为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等价于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包含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 整体框架 , KP MG,1999);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源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即对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规目标和战略目标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COSO, ERM框架 ,2008;张颖,郑洪涛,2010);此外,适时适量标准、成本效益标准、功能设计的一贯性(I N TOSA I)也被认为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阐述。本文认为,我国内部控制体系正在建设和完善中,相对发达资本市场还不成熟,如果将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内部控制目标体系等同起来,将四个内部控制目标作为有效性的来源,我国内部控制有效性势必大打折扣,这主要是从我国企业目前内部控制体系中对战略层面涉及的深度还不够来考虑的。因此,本文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为动因,将内部控制有效性定义如下:内部控制有效性是以持续监督为基础、完成内部控制制度计划和达到计划结果的程度。

此外,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也存在以下三方面探讨:一方面是判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否是基于某一时点的有效性还是基于某一时期的有效性,目前较为统一的评判范围是某一时期的有效性(陈汉文,张宜霞,2008),本文也同意此种观点;此外,分歧在于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关键在于内部控制制度本身还是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上,这可以从侧面直接影响模型的实证分析,本文认为此二者要兼顾考虑。不仅如此,还需要考虑对 企业内控自我评价 的评价、 内控体系改进 的评价,即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同时,关于有效性争议的重点还在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自我评估与社会评估上,由于内部控制仅仅依靠自

82

我评估不能满足外界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关注和优劣评价共识的达成,而且,从已经发布的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来看,我国的内控很有可能实行自我评估与社会评估双轨结合的做法,以解决常规透视规范机构问题(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课题组,2010)。因此,本文所认为的内控有效性评价是融企业自我评估与社会评估于一体的综合评价。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综合评价以制度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为内容、以特定时期为周期、以内部控制体系全过程为思路、以双轨评估为平台进行综合考虑。

(二)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对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探讨主要包涵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到现在为止,学术界仍没有一种具有较高规范性的评价标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定性方法基于详细评价和风险基础评价两种理念(张宜霞,2008),涵盖了调查表法、流程图法和文字描述法等;关于定量方法的研究也层出不穷,诸多学者尝试着运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其中主要包括可靠性数学模型(王立勇,2004)、基于AH P 的模糊评价方法(骆良彬,2008)和I C -C MM 模型(王海林,2009)。

然而由于内控体系的评价缺乏有效的定量研究基础,实际操作中各种偶然因素和评价模型固有的风险导致这些评价方法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可靠性数学模型借助于内控评价模型可计算程序的可靠度来判断内部控制的效果,这显然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受成本因素的制约;基于AH P 的模糊评价方法受基础理论的限制,企业在规模、业务范围、经营方式、管理过程、风险状况以及所处的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其评价指标的划分和层次结构也具有较大的固定性,因而得到的评价数据更偏向于关于制度设计有效性的评价,而对内控达到计划结果的程度则评价不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I C -C MM 模型利用管理工程

学中的过程控制手段实现了对内部控制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的双重评价,但由于该模型要求企业必须创建符合自身目标要求的、适当的过程及组织机构,这一要求对诸多企业而言并不容易满足。

本文在现有的评价基础上,通过尝试运用质量工程管理学中的PDC A 循环理论,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所研究的PD CA 循环理论不仅可以对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和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而且基于社会监督和社会评价角度,还可以对 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 、 企业改进内部控制 等工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从而做到了自我评估和社会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对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中全面内部控制口径的建立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PDCA 循环理论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可行性

(一)PDC A 循环理论

PDC A 循环理论最初由休哈特(W alter A.She whart)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De m ing ,W.E d w ards)博士在1950年挖掘出来并应用于全面质量管理中,主要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问题。其工作过程依次为P (plan)-D (do)-C (check)-A (act),即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工作原理为产品按照PD CA 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运转,且下一个循环基于上一个循环的基础,从而使得产品质量得到逐步提高。本文认为,PDC A 循环理论提供了解决内

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新途径。

(二)可行性分析

一方面,PDCA 循环理论认为,只有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无穷循环过程中,研究对象才有可能得到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与这一过程完全吻合,内部控制体系适应企业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

83

计划执行阶段的有效性是最低的,而在执行过程中通过对发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纠正是逐步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因此,这一过程符合PDC A 循环理论的原理。

另一方面,PDC A 循环理论中,每个循环都是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又互为补充的,上一级的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的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每一个循环都涵盖了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三大环节。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的适应过程也完全符合这一特征。

综上所述,运用PDCA 循环理论综合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完全可行的。

三、内部控制体系的PDCA 循环

从宏观上看,所有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执行、更新调试等工作内容都包涵于PDC A 循环框架中,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都在按照PD C A 循环管理的方式运作。

(一)计划阶段(P)

P 阶段是人们对研究对象的发展所作的宏观布置和总体规划。计划的得当与否,通过影响管理职能的具体发挥,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因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就是为了保证管理职能的高效率而对内部控制工作所做出的计划,因而内控计划可以理解为企业基于我国 基本规范 基础而建立的适应本企业自身发展与要求的内控标准或内控制度。

(二)执行阶段(D)

D 阶段是计划的执行阶段。在内控体系循环中,D 阶段是企业内控制度和标准的具体执行,即按照内控规范的要求,在内控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对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大要素的宏观分析,将企业主要业务流程等的风险识别与控制落实为具体的企业行为。这个阶段是内部控制工作循环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内控标准是否适当、目标能否达到,都会在这一环节中体现出来。同时,各项工作安排、执行过程中的协调与控制工作到位与否,对顺利完成执行计划、实现预定目标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检查阶段(C )C 阶段在内控体系循环中即考核检查阶段,可以与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工作结合起来。二者的差距仅停留在周期问题上,但本质是相同的,在假设一个内控体系循环就是一年的前提下,二者演化为同一个问题。随着内部控制各项措施的推进,内部控制不适应企业的地方逐步体现出来,诸如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规目标与战略目标的冲突,风险中不可抵御的系统性风险,关键控制点设置的不合理等问题都需要不断的发现,并及时加以解决。因此,企业必须在C 阶段开展各种日常的、阶段性的汇总检查工作,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 考核 活动,不断发现和消除内控体系中存在的隐患因素,才能保证内控的高效率运行。

(四)改进阶段(A )

改进阶段也可以被称作行动阶段,是PDCA 循环链中的关键环节,也是下一个PDC A 循环的催化剂。由于我国的内控基本规范主要是借鉴美国C O SO 框架的,因此,难免会有诸多不适应我国特有国情的地方,而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引用我国内控基本规范的时候,也难免会产生诸多的照搬照抄和理解不到位情况,使本应基于企业特点建设的内控规范并不适合企业,因此,对于C 阶段所暴露出来的不适应性,在A 阶段需要不停进行微观的局部调试,甚至企业宏观内控标准的大范围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基于PDCA 循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指标

在内部控制体系PDCA 循环理论的分析前提下,结合内部控制的具体规范,本文将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标分为三级:一级指标为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这也是评价内控体系有效性的最终评测指标;二级指标根据PDCA 循环划分为四个指标:计划(F 1)、执行

(F 2)、考核

(F 3)、改进

(F 4);在二级指标下,总共有31个三级评价指标作为对二级指标的支撑,如表1所示。本文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二级指标的评价上,对于一级总指标的评价本文不做过多探讨。

(一)计划(F 1)

84

计划环节在内控体系的评价中即为制度或标准的评价。本文主要根据我国 基本规范 中内控有效性的相关规定,通过选取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5个涵盖了内部控制一切规范和标准的要素,对计划进行总体评价,目的是用来考察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是否对内部控制标准进行长时间的更新调试等。

(二)执行(F 2)

该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主要是为了测度在F 1指标中提到的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具体执行情况。以一般制造业企业为例,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标准的分析,结合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的基本要求,可以发现,内控的落实通常是从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等18个层面进行的,管理和控制的触角已延伸至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人力资源流等各个领域和层面。因此,本文在考虑评价因素时,也主要从这18个指标进行分析,以c 6-c 23这18个三级指标共同作为评价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标准。

(三)检查(F 3)

检查指标的选取主要借助于 基本规范 和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中关于自我评价的相关内容,包括考核的方式、范围、程序、频率和结果的反馈5个指标。通过这5个指标(c 24-c 28)基本可以对企业的内控自我评价工作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

(四)改进(F 4)

改进所对应的三级指标(c 29 c 31)的选取,应关注企业依据考核结果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主要包括奖惩、改进措施以及改进后的评价等方面,因此,本文所确立的三级指标也是从这三方面予以衡量的。

五、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

为了解决内部控制体系中评价内容的模糊性和评价范围的不确定性问题,本文在研究方法上结合了系统方法学领域应用较广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

次分析法。该方法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将评价目标作为一个系统,设计成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在使用模糊数学方法的量化和运算形式的同时,吸收了比较分析法的优点,将评价对象与有关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因而评价标准更客观;此外,还可以将反映内部控制的多层因素融合到统一的模型中。因此,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内部控制体系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是评价内控体系的PDC A 循环效率最高的可行方法。

表1

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企业内部控制

有效性

计划(F 1)

执行(F 2)

检查(F 3)

改进(F 4)

内部环境c 1 风险评估c 2

控制活动c 3 信息与沟通c 4 内部监督c 5 组织架构c 6 发展战略c 7 人力资源c 8 社会责任c 9 企业文化c 10 资金活动c 11 采购业务c 12 资产管理c 13

销售业务c 14 研究与开发c 15 工程项目c 16 担保业务c 17 业务外包c 18 财务报告c 19 全面预算c 20 合同管理c 21 内部信息传递c 22 信息系统c 23 内控评估方式c 24

内控评估范围c 25 内控评估程序c 26 内控评估频率c 27

内控评估结果披露及反馈c 28

奖惩c 29 改进措施c 30 改进后评价c 31

85

(二)评价步骤

1.建立评价因素集U F 1,U F 2,U F 3,U F 4

建立评价因素集U F 1,U F 2,U F 3,U F 4分别对应内部控制体系PDCA 循环中的计划、执行、检查与改进环节。根据上文对二级指标的描述和确定,4个环节所对应的评价因素集为U F 1=c 1,

c 2...c 5,

U F 2=

c

6,c 7...c 23,U F 3=c 24,c 25...c 28,U F 4=c 29,c 30,c 31(其中,c i 为二级指标下属三级指标)。2.建立评价等级集V

通常情况下,评价等级集包含四个等级即可表述准确,即v 1,v 2,v 3,v 4,评价等级集分别对应

100,75,50,25和

很好,比较好,一般,较差。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的企业可以选择包含更多等级的评价等级集。

3.确立权重集合A

在权重的确定上,本文利用AHP 方法的原理,但是采用与之区别的方法。在权重的具体计算上,利用Lattin 于2003年提出的rati n g 模型进行解决,rati n g 模型可以规避指标间两两比较容易出现的不一致性。

首先选取专家(研究专家须为国家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咨询专家或高级会计师,具备内控工作

)

很好,比较好,一般,较差做两两比较的模糊判断矩阵,得出各个评价等级的重要性排序向量w =w 1,w 2,w 3,w 4,这可以保证i n consistency ratio 均保证在0 03左右(通常认为,

inconsi s tency rati o

超过0 1时,判断矩阵一致性难以满足,需要重新评判),省去一致性检验。利用专家对评价等级的认可程度发放对指标的评判矩阵表,对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进行评判,最终得出权重的排序。

4.构造模糊变换,建立评价矩阵

建立各个二级指标的单因素模糊关系R F 1,R F 2,R F 3,R F 4,R 为U 到V 的模糊关系矩阵,即评价矩

阵,可以用矩阵

r 11r 12r 13r 14r 21

r 22r 23r

24........r j-1,1r j-1,2r j-1,3r j-1,4r j 1

r j 2

r j 3

r j 4

总体表

示,其中r ij 表示评价因素U i 的第j 个评语。于是(U,R ,V )三元体构成了一个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用权重集A 左乘二级指标的隶属度向量构成的评价矩阵R,即可得到一个关于二级指标的最大隶属度向量B F 1,B F 2,B F 3,B F 4。

5.对二级指标进行量化评分

二级指标的最

大隶属度向量B F 1,B F 2,B F 3,B F 4

与评语集元素所代表的分数值向量100,75,50,25分别做内积,量化结果即各二级指标所对应的评价值,依次为计划评价值、执行评价值、检查评价值和改进评价值。

6.构建PDC A 循环评价结果图,分析评价结果

构建以计划(P)、执行(D)、检查(C )和改进(A )工作为横坐标,以评价分值为纵坐标的评价结果图。通过对评价结果图中四个点(即计划、执行、检查和改进所对应的四个评价值在图中所对应的点)的连线,分析内控体系PDCA 循环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一般来说,分值大小与该环节的有效性呈正相关关系。

(三)评价结果及局限性

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包含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事务所、政府部门等主体的社会评价,两种评价模式不仅主体不同,评价的目标和作用也有所区别。在本模型中,一级指标计划、执行、检查和改进分别侧重于对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制度运行、企业自我评价行为、后续完善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其中, 计划 和 执行 情况是改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也是 检查 和 改进 的前提,因此更适用于企业自我评价;而 检查 和 改进 是在内部控制制度已经具备的情况下,针对企业后续行为所进行的评价,其测量值有助于分析企业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可能性和改进力度,因此可作为社会评价的参考。

然而,目前运用该模型进行内控有效性评价还不能完全代替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这也是模型存

在的局限性。首先,现行制度下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更多依赖于文字表述,数据表述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说服力,也不易被理解;其次,内部控制的社会

86

评价是多方面的,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行为进行的评估仅仅是社会评价的一方面,而对内部控制结构进行的复核检查则由于评价主体的不一致尚缺乏可靠度。

(四)模型可操作性及应用前景

通过对本文所构建模型实施步骤分析发现,评价因素集U F 1,U F 2,U F 3,U F 4和评价等级集V 的建立是通用的,所有企业均可采用统一模式;由于企业行业特性、产权性质的差异,不同企业对指标权重的判定会有区别,即判断矩阵是不同的;由于专家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不同专家对内控子指标的打分情况也会存在差距,从而影响结果的可靠性。由此可见,专家对模型的应用效果起到关键作用,专家组结构的选取以及与企业所属行业专家的配合显得至关重要。随着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企业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具有实务经验的专家将会涌现,由于专家个体差异所造成的对模型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小,运用模型评价的可靠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此外,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会使内部控制制度的结构差异越来越小,指标的选取将会更加统一,模型的可复制性将为计算机的软件固化提供条件,从而起到节约社会资源、提高配置效率的目的。

六、结束语

运用质量管理学中的PDCA 循环理论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将企业内控体系的自我评估与社会评估结合起来,以完成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综合评估。借助PDC A 循环理论,依靠评价模型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改。一方面完善内控制度,提高企业内控制度在企业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满足全社会范围内评价一个企业内控体系是否有效及其水平的需要。此外,内控体系PDCA 循环改变了过去内部控制有效性停留在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上的状况,从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范围,将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范围扩展到包涵内控自我评估和内控改进工作的整个内控体系里,对全面内部控制口径的建立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PDCA 循环理论仅仅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所做的一项尝试和探索,若将其应用到内

控有效性评价的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未做实证研究,只给出了内控体系PDCA 循环理论的思路和框架。通过研究框架和模型的思路分析可以发现,专家在该模型中起到关键作用,专家组的结构能从多方面影响模型的可靠性。因此,对具备相应资质的专家进行挑选,并形成专业的独立评价机构,是未来值得探讨的模式,也是逐步消除双轨评价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优化资源配置的趋势。此外,如何将评价广度和深度扩大,使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完全融合?如何降低内部控制综合评价的成本?这些问题都是本文有待继续研究和关注的地方。

主要参考文献

陈汉文,张宜霞.2008.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审计研究,3:

48~54韩传模,汪士果.2009.基于AHP 的企业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会计研究,4:

55~61

蒋小凤.2010.对企业绩效管理PDC A 循环系统的思考.人力资源开发,8:

90~91

骆良彬,王河流.2008.基于AHP 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模糊评价.审计研究,6:

84~96

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课题组.

2010.论中国企

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现实模式 基于112个企业案例的研究.会计研究,6:51~61

王莲芬,许树柏.1990.层次分析法引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3~96

D e m i ng W.Ed w ards .1986.O ut of the Cr i s i s .M I T C enter for A dvanced Eng i neer i ng S t udy ,133~135

James M.L attin ,C arro ll D ,G reen E..2003.A nalyzi ng M u lti var i a te D ata .Be ijing :Ch i na M ach i ne P ress ,313~345

Saaty T.L..1977.A Sca li ng M e t hod for P rior ities i n H i er archical Structures .Journa l ofM ath Psy cho logy ,15:234~281

W illi am R .

K i nney Jr ..2000.R esearch O pportun iti es i n Inte rnal Con tro l Q uality and Q ua lity A ssurance .A Journal of P racti ce &T heory ,19:

83~90

Tomm ie S i ng l e ton .

2002.Stop F raud Co l d w ith P o w erful

Inte rnal Con tro ls .Journa l o fC orporate A ccounti ng and F i nance ,

13(4):29~39

87

PDCA循环工作法学习心得

P D C A循环工作法学习心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PDCA循环工作法学习心得 PDCA循环工作法是我上大学的时候在课堂上第一次接触到的管理方法,也是后来在公司工作时老总多次提到的工作方法。该管理方法是管理的精髓,但是,运用得当,运用得彻底,却是很多管理者难以做到的。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P阶段: 在日常的工作中,有的管理者知道该做某事,但是没有选择最佳方案,没有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干工作马马虎虎,随心大意,想到哪干到哪,干到哪想到哪,很多时候净干些没头没脑的事。这是一种没有做好计划的典型,却在我们的工作中时常发生。 一般工作应做如下安排: 1.应做出合理正确的决策。决策是否合理正确,影响巨大,起着决定性作用。 2.提出多种方案并选择最佳方案。选择最佳方案,看似浪费,实际已经胜利一半。 3.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特别是要明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由谁去负责完成,什么时间完成,如何完成,具体的步骤如何分解。 二、D阶段 在日常工作中,有的执行者畏难情绪严重,有的嫌人手少,有的嫌时间紧,有的嫌有难度,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去执行任务,很难把工作做好。

一般工作应做如下安排:按照计划,想方设法,克服万难,严格执行。如遇到重大情况或困难,要及时汇报难点和自己的建议,完成后及时汇报工作结果。 三、C阶段 检查这一关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管理者往往对这一点比较模糊。有时布置了任务,就不再过问,这样很容易造成对下属的纵容。 一般工作应做如下安排:对一些重点工作,要时刻检查,时刻关注,直至完成。 四、A阶段 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对做的好的工作,一带而过;对做的不好的工作,对责任人教训一顿或者处罚一下就完事了。这样的作法恰恰忽略的是:对好的经验没有进行总结,对沉痛的教训没有汲取。 一般工作应做如下安排: 1.对工作完成很好的,予以表扬,总结经验,并把具有普遍性的作法或措施适当推广。 2.对工作完成不好的,予以教育或处罚,汲取教训,并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PDCA循环工作法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方法,只要认真运用,足以解决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从而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

pdca护理循环

PDCA护理质量循环模式 1。概述 PDCA管理循环就就是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来进行质量管理,并循环不止进行下去得一种管理工作程序,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又称戴明循环。 2。PDCA得四个阶段??P (计划 PLAN):从问题得定义到行动计划 ?D (实施 DO) :实施行动计划??C (检查CHECK) :评估结果??A(处理 ACT) :标准化与进一步推 广? 3。特点 (1)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整个医院就是一个大得PDCA循环,护理部就是其中一个中心PDCA循环,各护理单位如病区、手术室等又就是小得PDCA循环。大环套小环,直至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反过来小环保大环,从而推动质量管理不断提高。

(2)阶梯式运行,每转动一周就提高一步:PDCA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运转,每循环一圈就要使质量水平与管理水平提高一步,呈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得关键在于处理阶段,就就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失误,找出差距,避免在下一循环中重复错误。 4。PDCA得八个步骤 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题目; ?强调得就是对现状得把握与发现题目得意识、能力,发现题目就是解决题目得第一步,就是分析题目得条件。 步骤二:分析产生题目得原因; 找准题目后分析产生题目得原因至关重要,运用头脑风暴法等多种集思广益得科学方法,把导致题目产生得所有原因统统找出来、

步骤三:要因确认;区分主因与次因就是最有效解决题目得关键、 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计划;(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措施与计划就是执行力得基础,尽可能使其具有可操性、步骤五:执行措施、执行计划;高效得执行力就是组织完成目标得重要一环。 步骤六:检查验证、评估效果;”下属只做您检查得工作,不做您希望得工作"IBM 得前CEO郭士纳得这句话将检查验证、评估效果得重要性一语道破、 步骤七:标准化,固定成绩;标准化就是维持企业治理现状不下滑,积累、沉淀经验得最好方法,也就是企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得基础。可以这样说,标准化就是企业治理系统得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就不会进步,甚至下滑。 步骤八:处理遗留题目。所有题目不可能在一个PDCA循环中全部解决,遗留得题目会自动转进下一个PDCA循环,如此,周而复始,螺旋上升。 ?

pdca护理循环汇总

PDCA护理质量循环模式 1.概述 PDCA管理循环就是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来进行质量管理,并循环不止进行下去的一种管理工作程序,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又称戴明循环。 2.PDCA的四个阶段 ?P (计划 PLAN) :从问题的定义到行动计划 ?D (实施 DO) :实施行动计划 ?C (检查 CHECK) :评估结果 ?A (处理 ACT) :标准化和进一步推广 3.特点 (1)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整个医院是一个大的PDCA循环,护理部是其中一个中心PDCA循环,各护理单位如病区、手术室等又是小的PDCA循环。大

环套小环,直至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反过来小环保大环,从而推动质量管理不断提高。 (2)阶梯式运行,每转动一周就提高一步:PDCA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运转,每循环一圈就要使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一步,呈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的关键在于处理阶段,就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失误,找出差距,避免在下一循环中重复错误。 4.PDCA的八个步骤 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题目; 强调的是对现状的把握和发现题目的意识、能力,发现题目是解决题目的第一步,是分析题目的条件。

步骤二: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 找准题目后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至关重要,运用头脑风暴法等多种集思广益的科学方法,把导致题目产生的所有原因统统找出来。 步骤三:要因确认;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题目的关键。 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计划;(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尽可能使其具有可操性。 步骤五:执行措施、执行计划;高效的执行力是组织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 步骤六:检查验证、评估效果;"下属只做你检查的工作,不做你希望的工作"IBM 的前CEO郭士纳的这句话将检查验证、评估效果的重要性一语道破。 步骤七:标准化,固定成绩;标准化是维持企业治理现状不下滑,积累、沉淀经验的最好方法,也是企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标准化是企业治理系统的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就不会进步,甚至下滑。

PDCA循环工作方法建议

PDCA循环工作方法建议 一、什么是PDCA循环? PDCA循环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戴明环”。PDCA四个英文字母及其在PDCA循环中所代表的含义如下: 1、P(Plan)--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 2、D(Do)--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3、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 4、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 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 循环。 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之所以将其称之为PDCA循环,是因为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要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可能还有其它问题尚未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次循环,其基本模型如下图1所示。 4个阶段一个也不能少。光有计划而不去实施,计划是一纸空文。实施了计划而不去检查,干好干坏不知道,等于没干。检查了效果但缺少处理,成功的经验没有总结,失败的教训不去分析,成果就没法巩固,水平就没法提高。 二、PDCA循环的特点 1、大环带小环。如果把整个企业的工作作为一个大的PDCA循环,那么各个部门、小组还有各自小的PDCA循环,大环带动小环转动,小环保证大环转动,互相联系,彼此促进,系统就象一部由互相联结的大小齿轮组成的机器,围绕系统的方针目标不停地转动。 2、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不是在同一水平上循环,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部分问题,取得一部分成果,工作就前进一步,水平就提高一步。到了下一次循环,又有了新的目标和内容,更上一层楼。下面图2表示了这个阶梯式上升的过程。PDCA循环是螺旋式上升。一个问题常要多次循环才能解决,每次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循环一次,改进一次,如同爬楼梯一样,这样你的水平才能提高。

案例26PDCA循环在产品质量提高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26 PDCA循环在产品质量提高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摘要:PDCA循环是提升产品质量的一种科学方法。在工艺改进中按照P、D、C、A四个环节来展开并运用相关管理技术是取得实效的好模式。工件的定位不允许过定位,采用球面支承解决过定位现象是常见的一种有效方式。 关键词: PDCA 产品质量夹具设计球面支承 一、PDCA循环的概念 PDCA循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在1950年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它是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地进行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D、C、A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①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②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容; ③C(Check)——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④A(Act)——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率,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质量管理的工作步骤(PDCA循环)

质量管理的工作步骤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此方法系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总结出来的,所以也称戴明循环。PDCA循环,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这样四个阶段的顺序未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的进行下去的一种管理工作程序。 一、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八个步骤: 第一步:搜集资料。 就是对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技师、全面、准确地搜集有关数据资料。 第二步:找出问题。 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把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都摆出来,加以研究,找出薄弱环节。 第三步:找出主要问题。 在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中是有主次之分的。只有抓住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解剖分析,才会更加有利于改进质量。 第四步: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措施(计划)。 制定措施要重点明确以下六个问题: 1、要达到的目的; 2、制定哪些措施; 3、措施有哪个部门来执行或在什么地方执行; 4、由谁来执行措施; 5、什么时间执行,什么时间完成;

6、怎样执行。 以上四个步骤是“P”阶段,即计划阶段的内容。 第五步:执行措施。 措施制定后,就要按既定措施下达任务,并按措施要求去执行。这是“D”阶段,即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 第六步:检查效果。 计划措施下发并认真执行后,还要及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检查进行比较,找出成功的经验和不足。这是“C”阶段的工作内容。 第七步:巩固措施,形成制度。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判断之后,对行之有效的措施要继续巩固,形成制度。 第八步: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阶段。 以上是PDCA循环工作方法的具体化,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有着不可分割的连续关系。 二、PDCA循环的几个特点。 第一、四个阶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只有计划不去实施,等于没有计划。计划有了,也按计划做了,但不检查,也就不知道做得怎么样。,计划、实施、检查都有了,不去处理更不行,这样工作水平无法巩固提高。因此,四个阶段完成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第二、PDCA循环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提高的运动过程。

PDCA循环管理实施过程

PDCA管理循环的实施办法 ? 为什么地面有油渍答:“因为滴漏油了。”为什么会滴漏油呢答:“因为闸阀里的垫子损坏了。”为什么闸阀垫子会损坏呢答:“因为没有定人、定期、按照设备管理制度来进行维护保养检查。”发掘安全数质量管理隐患和问题的真正原因并将其排除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从持续地追问“为什么”,直到找到问题的原因为止。因此,经常地问为什么,就可以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可及时采取措施。为防止问题和隐患再次发生,就要推行现场管理最有效的方法——PDCA管理循环。现场基层管理者、第一责任人班组长及一线员工,必须认真执行和努力提高PDCA管理循环的执行力。 PDCA循环是指:P(Plan)即计划,D(Do)即实施(执行),C(Check)指检查,A(Action)指改进(行动)。它是把管理工作分成若干循环过程,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了,而是要周而复始地进行,每个循环过程解决若干问题。通过循环不断地提高工作质量,促使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条理化,减少盲目性,提高科学化程度。是我们完成HSE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 循环过程:? 计划P →实施D →检查C →改进A 1.计划:管理活动的第一步即制定计划(Plan),制定计划有如下步

骤: ①明确实施管理活动的目的及是否必须实施。 ②结合工作现状,提出问题。 ③设定目标。 ④实施管理的组织、日程、初步方法。 ⑤设定管理项目。 ⑥资金预算。 2.实施:计划拟定后即进入按照计划实施(执行)(Do)阶段,该阶段步骤如下: ①对执行人员的教育培训,班组长和一线员工是重点。 ②按计划中的组织将管理活动分担并执行。 ③全员参与改善提案。 ④改善提案后,经中心安委会或片区安全领导小组认可后执行。 3.检查:对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Cheak),其步骤为: ①检查是否按计划日程逐项实施。 ②是否按计划达到预定的工作目标。 ③分析前期工作中失败或整改不到位的事例并予以纠正。 ④评价优秀事例并加以推广。 ⑤实施奖惩的依据和提升现场管理的基本。 4.改进:活动结束,运行过程中的管理环节,开展改进(行动)(Action),着手总结报告及反馈结果。主要内容为:将这个循环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加以保持;总结在管理中的失败和不足之处,吸取教

pdca循环工作方法培训心得

pdca循环工作方法培训心得 PDCA循环工作方法培训心得 PDCA最早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其含义是: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调整。PDCA 中择选为重的是计划和检查。首先计划很有重要性,如果计划不正确会直接导致最终失败。例如做饭,若不提前计划,这些做饭的锅碗瓢盆,材料,谁来做饭问题直接影响你能不能执行。检查的重点是发现问题,分析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如何预防。如果对检查的问题不进行分析解决,最终的结果是问题持续发生。 针对此次PDCA内部培训,纠正了个人以往做事情的方法和态度,个人也将努力做好计划——执行——检查——调整,去积极处理解决问题。也相信,必然会减少以往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必要的问题和麻烦。相信那句“成功的人常常改变方法,不曾改变目标”。

——行政。阮园 通过幻灯片讲解学习PDCA管理方法,使我对PDCA管理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多运用PDCA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对于一些问题不能做完就结束了,要多分析问题,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网管。张军 昨下午经理给我们培训“PDAC”,“PDAC”即指计划,执行,检查,调整。我很高兴能参加了这次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许多问题。

对于我个人工作来说,可能是因为我的工作时间不长,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对于有些事情我还是不太清楚如何处理的更加完整,不过我会努力学习,学着往更好的方面去做的。 提到学会PDCA管理方法,要求有比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时,我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一直未做好,对自己的发展也一直没有方向和目标,感觉自己就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知道以后能干嘛,所以我真的得好好想想了,应该对我的未来有所打算。 ——史娟 我们往往在工作中只注重执行,事情做完以为就结束了。但是通过此次培训,个人觉得PDCA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是

关于PDCA循环管理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管理方法之PDCA循环”心得体会 前言 我本人表态不是为了写“管理方法之PDCA循环”心得体会为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学习、和总结,全面了解和掌握,结合其中有效的管理方法,对自己工作能力提高有所帮助。 经过学习培训后具体体会如下: 一、什么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以及解读 通过学习培训,“PDCA循环管理方法”(以下都简称该方法)就是通过策划、执行、检查、纠偏和持续改进一系列活动,将我们生活中每一件事做对、做实和做好的最基本方法。 我认为该方法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具有圆心作用,也就是以“目标”为圆心,展开一系列活动,确保最基本目标的完成的特点;二是各个目标和工作环环相扣特点,需要一个接着一个的持续完成来实现总目标的实现,更加具有紧密相连,和团队协作凝聚力的体现的特点;三是具有完成的任务、目标周而复始迈向更新更高的一个台阶,由心动带动行动做滚动功,下一环节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和不足并加以再循环改进后达到相对完美的特点;四是具有镜子效应特点,人们不可能一次就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做对,只有不停对照比较才会更清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有没有做该做的事情、有没有自己的事情做好等等。 二、“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实用性。 通过学习了解,我认为该方法适用每一个人的工作方法,适用于每一件事情的处理,适用于每一个职业场所和环境中的各类社会活动。 所以也包括我们施工企业的每个人工作方法、每件事处理方法,“如公司决策、投标经营、项目管理、部门工作、现场作业、隐患排查、安全达标等等工作方法”。 三、思考如何结合“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公司安质部门展开有效的工作。 通过学习掌握,结合“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公司安质部门各

5.4.3.1-运用PDCA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率

5.4.3.1—运用PDCA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率 (眼科) 护理作为高风险的行业系统,发生差错缺陷有时难以避免,保障患者安全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则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和重点。将PDCA循环运用到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使各层护理人员能够从已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对未发生事件进行有效干预,从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本院是一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的医疗不良事件管理 C条款要求:三级医院不良事件要达到每 100张固定床位上报≥10 件,上报率达到100%。 一、计划阶段 P (一)发现问题 我科在2016年全年上报了4例护理不良事件,包括护理安全隐患,上报率为40%,见表1。 表1 2016年7-12月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 时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 2016.7-12月10 4 40% (二)原因分析 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低进行具体原因分析,发现原因如下: 1.原因之一(人) ①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上报存在认知上的偏差。 ②护理人员害怕惩罚,有意漏报、隐瞒不报。 ③护理人员不知道怎样上报。 2.原因之二(料) ①没有完善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 3.原因之三(环) ①病房病人较多,工作繁忙; ②床护比未达标;

③缺乏安全无责的上报环境。 4.原因之四(法) ①对存在的风险不知晓; ②未进行上报流程的培训; ③相关制度不完善、流程不清晰。 绘制成鱼骨图分析如下: 人 主班护士 责任护士 新转科护士 不知道上报流程 责任心不够 害怕惩罚,有意隐瞒、漏报 责任心不够 对上报存在认知上的偏差 科室培训不到位 相关制度不完善 环境 病人较多,工作繁忙 流程 床护比不达标 料 上报系统不完善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低的原因 (三)目标设定 2016年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为40%,未达到合格率100%,目标设定为2017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为100%。 (四)改进计划: 1、改变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上报认知上存在的偏差; 2、在管理上改进制度,优化上报流程; 3、建立完善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 4、在全院营造积极、安全、无责的上报环境; 5、加强相关制度和流程的培训,人人知晓。 二、实施阶段DO 1、改变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上报认知上存在的偏差,培养主动上报意识,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①每季度选取典型案例(隐去当事人和上报人)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不良事件教育;②每月科室对发生的不

利用PDCA循环改进质量管理案例

利用PDCA循环改进质量管理案例 ——执行院内宣传统一管理制度 一、案例: 我院新大楼自2012年1月正式运行以来,各项管理工作步入了正常化的轨道。医院内部有广告撑牌15个,电子LED屏5块,宣传栏4块,用于日常医院专科及名医宣传,内聚人心,外塑形象,为医院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但是,因为各科室、各条线主题型活动宣传任务多而杂,缺乏统一科室进行管理登记,为进一步规范医院各项宣传工作的有序开展,完善版面制作、电子屏播放流程,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实施细则》有关要求,结合该案例背景,根据PDCA循环理念为指导,选用适宜的管理工具,提出如下分析意见和解决措施: 一、计划(Plan): 1、分析现状,找出问题: 1.1医院宣传原本没有成立单独的科室,是医院办公室统一管理,同时医院没有制定完善的院内宣传管理制度,甚至出现各条线自己制作宣传内容在院内张贴的混乱现象,不利于院内宣传统一管理。 2、分析影响因素及原因: 2.1医院没有制定和统一新的院内宣传管理制度,在制度制定上没有到位。 2.2缺乏独立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3、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计划 针对以上情况院领导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由宣传科牵头、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医保科、药剂科、院感科、人事科、后勤保障科等多条线职能科室负责人和

临床科主任参加会议。经研究制订以下几条措施: 3.1制定和完善院内宣传广告发布流程。 3.2建立和完善院内宣传统一管理制度,学习三甲医院宣传管理先进经验,结合医院工作实际,由宣传科统一管理,科室条线宣传统一填写申请单,由宣传科进行内容审核,各分管领导签字,统一由宣传科制作发布,保持内部信息畅通,内外宣传口径一致。 3.3修改和完善新的科室宣传通讯员管理制度,明确通讯员任职条件、聘任办法、工作职责及奖惩办法、组织管理等有关内容,进一步提高科室宣传水平,为医院及科室更好更快发展助力。 二、执行(Do) 每月初宣传科统一进行院内宣传内容登记,各科室预申报本月宣传内容并提交宣传科审核,如果有临时上级宣传任务,急事急办,主要原则是: 1、由宣传科统一扎口审核管理,按照每月登记的先后顺序进行院内主题宣传; 2、对于突发上级宣传任务,由宣传科报院领导审批进行统一协调并审核制作。 三、检查(Check) 1、宣传科每周对于院内所有宣传版面进行检查,由宣传科进行督导; 2、对于部分科室的乱张贴现象予以指导并改正,如不整改,记入科室年度考核中。 四、成效(Action) 1、新的宣传管理制度运行以来,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各部门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按流程办事,院内宣传井然有序,医院环境干净整洁。 2、在督查过程中,各部门针对医院对内对外宣传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意见和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