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微生物

实验-- 微生物
实验-- 微生物

实验一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及空气中微生物的认识

一.实验目的:

1、明确培养基配制的基本原理;

2、掌握培养基配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4、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

二.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一种基质。它包括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六类营养要素。由于不同微生物细胞组成不同,因而所需营养基质不同,为了分离、培养和鉴定不同的微生物,必须根据其需要,配制合适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种类繁多,根据培养基的成分、物理性状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灭菌是指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体表面和内部一切微生物营养体、芽孢和孢子。灭菌方法很多,可分为加热、过滤、照射和化学药品法等。

常用加热灭菌法:

1、干热灭菌:

用火焰烧灼或电热干燥箱内高温热空气灭菌

2、湿热灭菌

⑴高压蒸汽灭菌法

⑵间歇灭菌法

⑶煮沸消毒法

三、实验材料

每组同学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4人/组):

●小试管:21支(15*150mm)

●培养皿:60套(ф9cm)

●移液管:15支(1000ml)、1支(10l)

●三角玻璃棒:2支

●瓷缸:1个(1000ml)

●三角瓶:3个(500ml)、1个(250ml)、2个(100ml)

●量筒:1个(100ml)

●玻棒:1支

●分液漏斗:1套

●药匙:2把

●标签贴纸:1张

●记号笔:1支

四、实验步骤

培养基的制备过程

称量---溶解----调节pH值----过滤----分装及包扎----灭菌----灭菌后试管摆放斜面

1.称量

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成份放于瓷缸中。

?配方:牛肉膏 5 g

蛋白胨10 g

NaCl 5 g

蒸馏水1000 ml

琼脂20 g (另称于三角瓶中)

?2N NaOH配制:

1.量取80ml去离子水置于100-200ml塑料杯中。

2.称取8g NaOH小心地逐渐加入到烧杯中,边加边搅拌。

3.待NaOH完全溶解后,用去离子水将溶液定容至于100ml。

4.将溶液转移至塑料容器中后,室温保存。

?2.5N HCL配制:

1.在78.4ml的去离子水中加入21.6ml的浓盐酸,均匀混合。

2.室温保存。

2.溶解

向上述瓷缸中加入所需要的水量,搅拌使其溶解。如是配制固体培养基,在琼脂的熔化过程中,需不断搅拌,并控制火力不要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待完全熔化后,补足所失水分。

3.调节pH值

用玻璃棒沾少许液体,测量PH值。用氢氧化钠和盐酸调节PH。

4.过滤

用滤纸或多层纱布过滤,一般无特殊要求可省去。

5.分装及包扎

根据不同的需要,可将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用分装漏斗)或三角瓶内,管(瓶)口塞上棉塞。最后用牛皮纸将棉塞部分包好。

6.无菌水的制备

无菌水为下一次微生物分离实验中所需要的材料。250mL三角烧瓶(装有玻璃珠),分别装自来水90mL和100mL,塞上棉塞,包扎、灭菌备用。

7.灭菌:高压蒸汽灭菌,1210C灭菌30分钟。

?操作过程

?加水→装锅→盖盖→加热→当压力升为0.5kg/cm2时排放冷空气→正

式升压→保压(1.1kg/cm2,121℃,保持20-30min)→停止加热→自然降压至零→排放余汽→开盖→取出灭菌物品→趁热摆斜面→检验灭菌效果。

8. 灭菌后试管摆放斜面

当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将试管带棉塞的一端搁在一根木棒上。搁置的长度要合适,使培养基形成的斜面的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的一半。

注意事项

1、称取药品时严防药品混杂,一把牛角匙称一种药品;

2、蛋白胨极易吸湿,称取时动作要迅速;

2、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先将其他药品加热溶解到快沸时,再将称好的琼脂加入,继续加热至琼脂完全熔化,此过程要不断搅拌,以免琼脂糊底,并控制火力,防止沸腾外溢;

4、分装量根据试管大小和实际需要而定,固体培养基装量约为管高的1/5,液体培养基的装量约为管高的1/4,三角瓶的装量不超过瓶体的1/2 ;

5、分装过程中注意不要将培养基沾在管(瓶)口上,以免沾污棉塞而引起污染。

9.倒平板的方法

将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却至55-60 0C时,倒平板。

每个培养皿中倒入15-20ml,铺平,制成平板。

倒好的平板在超净台里吹去冷凝水备用。

10.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观察

?在牛肉蛋白胨平板上作如下实验:

①用未洗过的手指头在平板是涂抹

②用肥皂洗过的手指头(不用毛巾擦)在平板是涂抹(用力一致)

③用旧纸币在培养基上拖动

④放置一根头发

⑤打开培养皿置实验台上(空气中)10min

⑥按无菌操作要求在酒精灯火焰边打开皿盖1min

⑦对着培养皿上的培养基咳嗽

⑧稍稍打开嘴唇压在培养基上

?以上用报纸包好倒置370C培养箱里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

本次实验的任务:

?配制1L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

200ml 600ml 200ml

试管斜面固体液体

200ml 50ml

3瓶4瓶

?准备2瓶无菌水(90ml和150ml各1瓶)

7支试管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六、实验作业

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属于何种培养基?

2.培养基配制完成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若不能及时灭菌应如何处理?已灭菌的培养基如何进行无菌检查?

3.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

4.高压蒸气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锅内冷空气排尽?灭菌完毕后,为什么待压力降低到“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

5.从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观察,你认为无菌操作应注意什么?

实验二微生物的分离技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原理

2、掌握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接种培养的基本操作技术。

3、练习微生物接种、移植和培养的基本技术,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在自然界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绝大多数都是混杂生活在一起的,为了生产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当我们希望获得某一种微生物时,就必须从混杂的微生物类群中分离出它,以得到只含有这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这种获得纯培养物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为了获得纯种的微生物,一般根据该微生物营养或培养特点,或对某种抑制剂的耐受性不同,或对某种环境条件要求不同,从而制作或设置一些选择性培养基,或选择性培养条件,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混合平板法或划线法分离,纯化该微生物,直至得到该纯种菌株。

三、实验材料

?样品:土样10g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26皿

其它:无菌水、试管、移液管、盛9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无菌玻璃涂棒、接种环。

四、实验步骤

(一)土壤稀释液的制备

①称取土样10g,放入盛90ml无菌水三角瓶中,振荡15~20分钟,使微生物细胞分散。

②将土壤悬浮液置于沸水中煮10 ~20分钟,静置冷却,即成10-1的土壤悬液。

③另取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编号为10-2、10-3、10-4、10-5、10-6及10-7,用移液管吸取10-1土壤悬液1ml,加入编号10-2的无菌试管中,吹吸三次,使之混合均匀,即成10-2的土壤稀释液。再用另一个枪头吸取10-2试管中的土壤稀释液1ml ,加入编号10-3的无菌试管中,轻轻摇动,使之混合均匀,即成10-3的土壤稀释液,一定要每次更换一个移液管(连续稀释)。同法依次分别稀释成10-6和10-7等一系列稀释度菌悬液。

(二)平板接种培养

平板接种培养有混合平板培养法和涂抹平板培养法两种方法

平板涂抹法(涂布法)

?每组取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12皿。

?在无菌平板编上10-4、10-5、10-6、10-7号码,每一号码设置三个重复,

注明分离菌名、稀释度、组别、班级。

?用移液管吸取相应的土壤稀释液0.1mL放在相应的平板上。

?用无菌三角玻棒将稀释液在平板表面涂抹均匀。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倒置于370C条件下培养,2~3d后,观察菌落

形态及计数菌落,并计算出每g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如果样品稀释适当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相应的斜面培养基上,如果不纯,再移植纯化,至

最后得到纯培养为止。

(三)平板划线分离法

?每组每人取牛肉膏蛋白胨培养皿1付(共14皿),在皿底贴上标签,注明

事项。

?用接种环取相应的菌液一环(10-3)在平板上划线。

?1.连续划线法:将挑取有样品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作连续划线。完

毕后,倒置于37℃培养。

? 2.分区划线法: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挑取土壤稀释液1环,先在培养基

的一边作第一次平行划线3-4条,再转动培养皿约600角,并将接种环上剩余物烧掉,待冷却后通过第一次划线部分作第二次划线会,同法依次作第三次和第四次划线。划线完毕,盖上皿盖,倒置于37℃培养。

(四)培养与移植

取倒置恒温箱中、培养2~3天的平板,检查分离结果。将培养后长出的单个菌落分别挑取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斜面上,然后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待菌落长出后,检查菌落是否单纯,也可用显微镜涂片染色检查是否是单一的微生物,若有其它杂菌混杂,就可再一次进行分离、纯化,直至获得纯培养。

注意事项

用于划线的接种环,环柄宜长些(约10cm),环口应十分圆滑,划线时环口与平板间的夹角应小些,动作要轻巧,以防划破平板。

用于平板划线的培养基,琼脂含量宜高些(2%左右),否则会因平板太软而被划破。

平板不能倒的太薄,最好在使用前一天倒好。为防平板表面产生冷凝水,倒平板前培养基温度不能太高。

(五)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

?区分和识别各大类微生物通常包括菌落形态(群体形态)和细胞形态(个

体形态)两方面的观察。

?菌落形态:

菌落表面湿润:细菌——薄而小,酵母菌——厚而大。

菌落表面干燥:放线菌——密而小,霉菌——松而大。

?细胞形态:

细菌——小而分散酵母菌——大而分散放线菌——丝状细霉菌——丝状粗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请把分区划线的平板交到老师处,便于老师评价。

六、实验作业

1.试拟出从土壤中分离芽孢杆菌的主要实验步骤。

2.在你所实验的培养基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挑取细菌在试管斜面上保存?

处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种类

特征

3.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

4.培养时为什么要将培养皿倒置培养?

实验三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来自样品中的2-3或更多个细胞。为了清楚地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 cfu)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

平板菌落计数法虽然操作较繁,结果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取得,而且测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该计数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所以被广泛用于生物制品检验(如活菌制剂),以及食品、饮料和水(包括水源水)等的含菌指数或污染程度的检测。

三、实验材料

菌种:

稀释到10-4、10-5、10-6及10-7土壤悬液中的细菌

四、实验步骤

菌落计数规则:

1.计算相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有较大片菌落生长时,弃用,以无片菌落生长的平皿计

数;

若成片菌落大小不到培养皿的一半,其余一半分布均匀,

将此一半计数;

2.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间的平板

1、只有一个稀释度符合,以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

报告;

2、有两个稀释度符合,取决于二者比值(高稀释度的菌落数除以

低稀释度的菌落数的值):

1)若0.5≤比值≤2,以两稀释度的菌落数乘稀释倍数所得的值的均值报告。

2)若2≤比值或比值≤0.5,则取其中较少的菌落总数进行报告。

3、若所有稀释度的菌落平均数均大于300,则按稀释倍数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4、若所有稀释度的菌落平均数均小于30,则按稀释倍数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所有菌落数均不在30~300间

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稀释倍数

每毫升样品中微生物细胞数=每皿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1/取样体积数

注意事项

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2、应根据实验所测的样品决定最高稀释度。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稀释液10-4 10-5 10-6 10-7

处理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菌落数

平均值

六、实验作业

?你所取的土壤中细菌数量级为多少?

?要使平板菌落计数准确,需要掌握哪几个关键?为什么?

准备培养基

?100ml 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pH 4.4

?100ml 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pH 6.0 第1组

?100ml 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pH 7.0

?100ml 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pH 8.4 第2组

实验四理化及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温度、化学药品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区别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pH与最适代谢温度、pH 。

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生长繁殖要有一定的温度条件,不同的微生物要求不同的生长温度范围。在生长范围内又可分为最高,最适和最低三种生长温度。如温度超过最高或最低温度时,微生物均不能生长,或处于休眠状态,甚至死亡。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pH值范围,即环境中的氢离子浓度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直接的影响,大多数细菌和放线菌适于中性或微碱性环境,酵母菌和霉菌则适于在弱酸性或酸性环境中生长,当环境的pH值超过其适于生长的范围时,微生物的生长则受到明显的阻抑或不能生长。

三、实验材料:

1.菌种

芽孢杆菌

2.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3.器具

2.5N HCL、0.1M柠檬酸、0.2MNaOH

酒精灯、接种环、冰箱、恒温箱

四、实验步骤

温度对酶活的影响

?1.接菌按无菌操作方法进行

在5个牛肉膏琼脂培养基平板上都接种上枯草杆菌,接种时划曲线或直线。

?2.培养与观察

(1)培养将上述接好的菌种,分别放入0℃、15℃、30℃、37℃、50℃五种温度下培养。

(2)观察48小时后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pH对酶活的影响

1.调pH值取足量分装为8ml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7支,分别加入各种溶

液,调成不同pH值的培养液;

2.按无菌操作方法,分别于各管中各接种芽孢杆菌0.2ml,分别标明试管序号; 3.另取8ml的牛肉膏蛋白胨液2支,按无菌操作的方法用无菌吸管移入无菌水2.2ml,使其体积也为10.2ml,作为对照;

4.将上述接种好的培养物置于37℃下培养。48小时后观察记载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生长良好(++)。

-);稍生长(+);生长一般(++);生长良好(+++)

六、实验作业

1.高温和低温对微生物生长各有何影响?为什么?

2.氢离子浓度对微生物生长有何影响?

准备菌液

任选已保存2株菌摇菌

实验五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的染色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3.学会在油镜下观察细胞和识别细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油镜工作原理

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 100),故镜头焦距短,直径小,但所需光照强度却最大。从标本片透过的光线是从玻片进入空气,再进入镜头。由于玻璃和空气的介质密度不同,有些光会因折射或反射而不能进入镜头,物象就显现不清。为了不使通过的光线所损失,须在油镜与玻片之间加入折射率和玻璃(n=1.52)相仿的香柏油(n=1.515),故而称之为“油镜” 。

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D=0.61λ/n·Sinα/2 (其中D为分辨率;λ为波长,可见光为0.4~0.7μm;n为介质折射率,α为物镜镜口角,即光线的最大入射角的半数,它取决于物镜的直径和焦距,一般来说在实际应用中最大只能达到120度)。油镜是通过增加n值来提高介质的分辨率的。

?显微镜的构造

1.光学部分:目镜、物镜、照明装置(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它使检视物放大,生成物象。

2.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它起着支持、调节、固定等作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1.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2. 显微镜的分辨率:是表示显微镜辨析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

D=λ/2n·sin(α/2 )

式中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λ:可见光的波长(平均0.55μm)

n: 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

α:镜口角(即入射角)。

?油镜使用的原理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显微镜保养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2.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

3.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4.拿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拿镜臂,左手托镜座,不可单手拿,更不可倾斜拿。

5.显微镜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以免镜片滋生霉菌而腐蚀镜片。

2. 革兰氏染色的工作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重要的鉴别染色法。有芽孢的杆菌和绝大多数球

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真菌都呈革兰氏阳性反应;弧菌,螺旋体和大多数致病性的无芽孢杆菌都呈现阴性反应。

?根据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之间细胞壁的结构差异来达到染色的

目的的。

?先用结晶紫初染,所有的细菌都被染成初染料的蓝紫色;

?然后用碘媒染,它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碘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

细菌的结合力。

?然后再用乙醇脱色处理

由于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网状结构、壁厚、类脂质含量低,脱色时网孔收缩,结晶紫—碘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复染时仍保持蓝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菌由于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

处理时类脂被乙醇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结晶紫—碘复合物被洗脱,复染时细胞被染上复染

剂的颜色(红色)。

三、实验材料

1、菌种:培养24h的芽孢杆菌,培养24h的大肠杆菌

2、染色液和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碘液、95%酒精、蕃红染液、香

柏油、无菌水

3、器材:废液缸、洗瓶、载玻片、接种杯、酒精灯、擦镜纸、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1. 显微镜油镜观察的操作方法:

?在高倍镜或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样品区域后,然后将油镜转到工作位置。在待观察的样品区域加滴香柏油,从侧面注视,用粗调节器使油镜浸在镜油中并几乎与标本相接。然后用细调节器调节,在目镜下找到最合适的观察点。

?油镜使用毕后:上升镜筒,取下载玻片,用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镜油,然后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香柏油溶于二甲苯)擦去镜头上残留的油迹,最后用干净的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

2. 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方法

制片→初染(结晶紫1min)→水洗→媒染(碘液1min)→水洗→脱色(乙醇20-30s)→水洗→复染(番红2min)→水洗→干燥→观察

(1)制片:取菌种培养物常规涂片、自然干燥、加热固定;

(2)涂面朝上,在火焰上方过几次以热固定菌体(此操作的目的是使得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胞形态,并使之牢固附着在载玻片上)。固定时通过火焰1—2次即可。

注意: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温度过高会改变甚至破坏细胞形态。

(3)初染:滴数滴结晶紫于菌膜上(以刚好完全覆盖菌膜为宜)初染1-2分钟min,水洗。

(4)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1min,水洗。

显微操作

1.低倍镜观察:粗调、细调。依次再进行中倍、高倍观察

2.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提升聚光镜,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

3.换片:另换新片,必须从第一条开始操作。

4.用后复原: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再用

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注意:油镜使用完毕后一定要用二甲苯擦拭镜头

实验结束请确保油镜头擦拭干净!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在用显微镜观察(左眼观察)的同时,在实验记录本上画下你所观察到的细菌的形态图,并注明A和B的革兰氏染色的反应性。

1.结果记录:

菌种 A B 分A 分B

革兰氏染色反应

2.绘画

六、实验作业

1.涂片为何要固定?固定加热时间过长会怎样?

2.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香柏油?

3.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分布、灭菌消毒)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 细菌形态观察 细菌分布 消毒灭菌

细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日常维护 2.掌握细菌的三种形态 3.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形态及染色 4.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 5.了解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真菌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 1.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1. 在标本欲检部位滴一滴香柏油,然后转换油镜头 2. 从侧面观察并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 停止转动,以免碰撞玻片,用双眼观察目镜,同时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细菌清晰 3. 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亮度 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维护 1.移动显微镜时,用右手持镜壁,左手托镜座,平端于胸前 2.油镜用毕后,要立即用擦镜纸擦去香柏油;再用滴有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油镜头;最 后,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的二甲苯擦去,以免损伤油镜头 3.镜头擦净后,降低接物镜并将其转成八字形,罩好镜罩放入柜内 4.做好使用记录 3.微生物知识 1.细菌按形态分类: 球菌:球形(包括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杆菌:杆状(包括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等) 螺旋菌:螺旋状(包括螺旋菌、弧菌等) 2.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 3.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如肺炎双球菌 鞭毛:又分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如:变形杆菌为周毛菌 菌毛 芽胞:如破伤风梭菌、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 4.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真核类和非细胞类。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 5.真菌 单细胞:圆形、芽生孢子。如:酵母菌

微生物试验

四、名词解释 1. 消毒(disinfection):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2.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3. 无菌(asepsis):指不存在活菌的意思。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4. 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使用同一种化学药品在高浓度时为消毒剂,低浓度时常为防腐剂。 5. 抑菌(bacteriostasis):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常用的抑菌剂为各种抗生素,可在体内抑制细菌的繁殖,或在体外用于抑菌试验以检测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8.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antistreptolysin O test, ASO test):是用已知的链球菌“O”溶血毒素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有相应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的中和试验。它常用于辅助诊断急性风湿热的风湿活动期。其效价大于1:400以上有参考意义。 9. 肥达试验(Widal test):利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甲型、乙型、丙型副伤寒沙门菌鞭毛(H)抗原分别与不同稀释度的患者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的动态变化,用于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10. 外斐试验(Weil-Felix test):是指某些普通变形杆菌X19、X2和Xk菌株含有的菌体(O)抗原,可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恙虫病立克次体的部分抗原发生交叉反应,故可用以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患者的血清进行凝集反应,此称为外斐试验,用以辅助诊断有关的立克次体病。 11. 锡克试验(Schick test):用少量毒素测定机体内有无抗毒素免疫的一种方法。在一侧皮内注射白喉毒素0.1ml,若无任何反应,表示机体对白喉有免疫力;若24h-48h注射部位开始出现红肿,直径1cm-2cm,表示机体对白喉易感,无免疫力,血液中无抗毒素中和毒素。 12. 结核菌素试验(tuberculin test):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做皮肤试验测定机体是否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种迟发型超敏反应性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13. 鲍-金培养基(B-G培养基):含甘油、马铃薯和血液的营养培养基,用百日咳杆菌分离培养。 14. 卫星现象:流感嗜血杆菌生长时需V因子和X因子,将其流感杆菌分区划线在巧克力平板或血平板上,然后点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因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合成V因子,置于37℃,培养18h-24h后观察菌落特点,凡是靠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感杆菌生长得较好,形成菌落较大;而远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越远的流感杆菌菌落越小,此现象称为卫星现象。这有助于对流感嗜血杆菌的鉴定。 15. 二相性真菌(dimorphic fungus):有些真菌可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使两种形态发生互变,称为二相性。如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在含有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37℃培养时,呈酵母菌型;在普通培养基上25℃培养时,呈丝状菌 18. CPE(cytopathic effect,CPE):病毒在细胞内增殖造成细胞破坏死亡的作用称其为杀细胞效应,这种效应在体外组织培养时可观察到细胞变园、聚集、脱落等,称为致细胞病变作用(CPE)。主要见于无包膜病毒,如肠道病毒等。 20. 血清学诊断:用已知抗原检测病人的血清中是否有相应抗体以及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血清学诊断可作为某些传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此试验一般取病人血清进行试验,故通常称之为血清学诊断。 五、问答题 1. 革兰氏染色法的方法、步骤、结果和意义是什么? 2. 答:革兰染色法的操作与步骤如下: (1)标本片制作:取材涂片干燥固定 (2)染色步骤: 第一液碱性结晶紫,初染1min,水洗;

微生物实验操作

油镜的使用和维护 目的:掌握油镜的使用与维护,熟悉油镜的使用原理。材料:显微镜,拭镜纸,液体石蜡油,二甲苯 原理:油镜的透镜极小,工作焦距最短,光线通过玻璃和空气,由于介质密度不同发生折射,射入镜筒的光线极少,视野暗,物象不清晰。如在玻片与镜头(透镜)之间加上折光率和玻片(n=1.52)相近的香柏油(n=1.515)就可减少光线的折射,加强视野的亮度,获得清晰的物象。 步骤: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维护 1.将显微镜平稳地安放在实验台适宜处。识别油镜头:标有100×、OIL、HI等字样。 2. 打开电源,用低倍镜对光,打开光圈,调节聚光镜的位置,使视野光线充足。 3. 标本上加镜油一滴,转动粗螺旋,使油镜头缓缓下降,用眼从侧面观察,直到油镜头浸入油中接近玻片为止。 4. 从目镜观察,同时徐徐转动粗螺旋提升,见模糊物象后再用细螺旋调节,直到见到清晰物象为止。 5. 观察完毕,粗螺旋提高镜头,取下标本片,油镜头使用后立即用擦镜纸擦净镜头上的油。如油已干,可在擦镜纸上滴少许二甲苯擦拭,并立即用另一擦镜纸

擦去二甲苯,因二甲苯能溶解镜头上的固定胶以致使镜头脱落。 6.将镜头转呈“八”字,调低聚光器,对号送入柜子内存放。 革兰染色 目的:掌握革兰染色的原理及操作。 材料:干净玻片,接种环,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18-24h 培养后的混合菌液,酒精灯,一套革兰染液 原理:主要为细胞壁结构的差异。G+三维肽聚糖结构的交联度大,通透性低,脂质少或无,酒精作用使孔径缩小;而G-肽聚糖为二维疏松结构,薄,外膜含大量脂质,易被酒精溶解,使细胞壁通透性增高,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酒精溶解而脱色。 步骤: 1. 细菌标本的制作 (1)涂片:无菌操作。取一接种环混合细菌悬液,涂布成直径约1cm的涂片,涂片应薄而均匀。 (2)干燥:涂片最好在室温中自然干燥。必要时可将标本面向上,放在酒精灯上方微火处干燥。 (3)固定:标本面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外焰按钟摆的速度来回通过3次,放置待冷后染色。固定的目的是

实验3-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实验三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2.懂得无菌操作在微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性。 3.了解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 二、实验原理 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数量庞大的微生物。土壤、江河湖海、尘埃、空气、各种物体的表面以及人和动物体的口腔、呼吸道、消化道等都存在着各种微生物。由于它们体积微小,人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它们个体的存在。但是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可以在发霉的面包、朽木上看到某些微生物群体。这些现象表明,自然界只要有微生物可以利用的物质和环境条件,微生物就可以在其上生长繁殖。据此,我们在实验室里就可以用培养基来培养微生物。 培养基是用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养料。其中含有微生物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气体和水分。此外,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的要求,在配制培养基时还需用酸液或碱液调节至适宜的pH。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进行灭菌。所谓灭菌是指采用各类的物理或化学因素,使物体内外的所有微生物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经过灭菌后的物体是无菌的。消毒是与灭菌完全不同的概念,它是指用较温和的物理因素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病原微生物的一种常用的卫生措施。 灭菌的方法较多,广泛使用的是高温灭菌,其中最常用的是高压蒸汽灭菌法。此法是把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可密闭的加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的。在1.05kg/cm2的蒸汽压力下,温度可达121℃。一般只要维持15~20min,就可杀死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和它们的各种孢子。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是生物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操作技术。为了确保纯种不被杂菌污染,在整个接种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无菌概念,经常保持实验台及周围环境的清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的污染,这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微生物实验室要求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 第一节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管理制度 1.实验室应制定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并根据安全制度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本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认真执行。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进入无菌室换无菌衣、帽、鞋,戴好口罩,非实验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实验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试剂定期检查并有明晰标签,仪器定期检查、保养、检修, 严禁在冰箱内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 4.各种器材应建立请领消耗记录,贵重仪器有使用记录,破损遗失应填写报告;药品、器材、菌种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借和转让,更不得私自拿出,应严格执行《菌种保管制度》。 5.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餐、会客、喧哗,实验室内不得带入私人物品,离开实验室前认真检查水、电、暖气、门窗,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污染、腐蚀的物品和废弃物品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6.科、室负责人督促本制度严格执行,根据情况给于奖惩,出现问题立即报告,造成病原扩散等责任事故者,应视情节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 1.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应具备下列仪器:培养箱、高压锅、普通冰箱、低温冰箱、厌氧培养设备、显微镜、离心机、超净台、振荡器、

普通天平、千分之一天平、烤箱、冷冻干燥设备、匀质器、恒温水浴箱、菌落计数器、生化培养箱,电位pH计、高速离心机。 2.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准确可靠,凡计量器具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能使用。 3.实验室仪器安放合理,贵重仪器有专人保管,建立仪器档案,并备有操作方法,保养、维修、说明书及使用登记本,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精密仪器不得随意移动,若有损坏需要修理时,不得私自拆动、应写出报告、通知管理人员,经科室负责人同意填报修理申请、送仪器维修部门。 4.各种仪器(冰箱、温箱除外),使用完毕后要立即切断电源,旋钮复原归位,待仔细检查后,方可离去。 5.一切仪器设备未经设备管理人员同意,不得外借,使用后按登记本的内容进行登记。 6.仪器设备应保持清洁,一般应有仪器套罩。 7.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对违反操作规程的因管理不善致使仪器械损坏,要追究当事者责任。 三、药品管理、使用制度 1.依据本室检测任务,制定各种药品试剂采购计划,写清品名、单位、数量、纯度、包装规格,出厂日期等,领回后建立帐目,专人管理,每半年做出消耗表,并清点剩余药品。 2.药品试剂陈列整齐,放置有序、避光、防潮、通风干燥,瓶签完整,剧毒药品加锁存放、易燃、挥发、腐蚀品种单独贮存。

微生物实验室的要求

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实验室总体面积应在70平米以上,要求水、电供应充足,畅通,排污设施与安全措施齐备。 一、选址: 1. 实验室应选择在清洁安静的场所,远离生活区,锅炉房与交通要道; 2. 实验室应选择在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场所,要与生产加工车间有一定距离; 3. 实验室应选择在方便取样与检验,距离车间较近的工作场所。 二、结构和布局: 应设置细菌与理化检验兼有的综合实验室,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部分:细菌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办公室。 1. 办公室 2. 理化分析实验室:(或者和细菌检验操作室合并) ①理化分析室(兼作感观检验室) ②仪器室(兼放细菌室显微镜等少量仪器) 3.细菌实验室: ①细菌检验操作室; ②无菌室; ③培养基制作室; ④洗涮消毒室; 一般布局要求如下: 1. 办公室:办公室是化验人员进行原始记录等各项工作的场所,是与非化验室人员交往较多的场所,因此,应设在整体综合化验室的最外层,只需有桌、椅等简单设施即可。 2. 细菌检验操作室(常规操作)细菌检验操作室是细菌培养与检验主要操作室,主要设施是实验台。 对实验台的要求: a.实验台面积一般不小于2.4×1.3m; b.实验台位置应在实验室中心位置,要有充足光线;也可以做边台。

c.实验台两侧安装小盆与水龙头; d.实验台中间设置试剂架,架上装有日光灯与插座; e.实验台材料要以耐热、耐酸碱为宜; f. 实验室围护结构采用彩钢板材料,表面光滑、耐腐蚀、防水,所有缝隙可靠密封,便于清洁消毒,且防震、防火; g. 墙面、吊顶:彩钢板:钢板厚度0.426,15克覆膜。 3. 无菌室:无菌室是处理样品和接种培养的主要工作间,应与细菌检验操作室紧密相连。为满足无菌室无菌要求,无菌间应满足以下布局: a.入口避开走廊,设在细菌检验操作室内; b.与操作室用两道缓冲间隔开; c.无菌室与缓冲间均装有紫外灯,要求每3平米安装30w紫外灯一盏; d.无菌室内设有工作台(中心与边台皆可),紫外灯距工作台面要小于1.5m; e. 微生物室结构应坚固、严密、防尘、光线明亮,地面应光滑,并应有缓冲间,设双层传递窗传递物件; f.门窗应是不锈钢的; g.室内温度18~26℃,相对湿度为45~65%,室内必须保持整洁; h.墙面、吊顶:彩钢板:钢板厚度0.426,15克覆膜; i. 地面采用PVC材料,防渗漏、无接缝、光洁、防滑。 4. 培养基制作室:培养基室是制作、配制微生物培养所需培养基及检验用试剂的场所,其主要设备应为边台与药品橱。 a.边台上要放置电炉,以满足熔化煮沸培养基时用; b.边台材料要耐高热、耐酸碱; c.药橱分门别类存放一些一般药品及试剂; d.危险、易腐易燃有毒有害药品单独设保险柜存放; e.边台上要放天平,以称取药品用。 5. 洗涮消毒室:洗涮消毒室用以消毒洗涮待用与已用之玻璃器皿,培养基及污物,其面积应大于10平米。 为满足洗涮消毒的功能,洗涮消毒室应设有: a.1-2个洗涮池,洗涮池上下水网要畅通;

微生物实验3之革兰氏染色

华中科技大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班级:生物制药1101班日期:2013 年 3 月16 日指导教师:邬建国实验组别:启明七组 姓名:何明组员姓名:张玉涛、王远馨 实验名称: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2.简单进行样品的革兰氏染色辨别样品中细菌类别 二、实验原理 1.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紫染色,再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紫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 2为观察方便,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性番红等进行复染。阳性菌仍带紫色,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有芽孢的杆菌和绝大多数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真菌都成革兰氏正反应;弧菌,螺旋体和大多数致病性的无芽孢杆菌都成负反应。 3.革兰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化学组成和生理性质上有很多差别,染色反应不一样,染色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有关。 4.阳性菌菌体等电点较阴性菌低,在相同pH条件下染色,阳性菌吸附碱性染料较多,因此不易脱去,阴性菌则相反。 三、实验材料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样品:含活菌酸奶 染料:草酸铵结晶紫液、路哥氏碘液、95%乙醇、番红液 其他: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无菌生理盐水、香柏油、二甲苯四、实验方法

(一)涂片→干燥→固定→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 )→水洗→路哥氏碘液媒染(1min )→水洗→95%乙醇脱色(30s )→水洗→番红复染(5min )→水洗→干燥→镜检。 关键点:1.严格掌握乙醇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被误染为阴性菌; 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被误染为阳性菌;2.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间很长,或已死亡及部分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阴性反应。 (二)黑曲霉菌属于真菌,细胞较大,可用水片进行观察,,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接种,盖上载玻片,即可拿到显微镜下观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拍照,注明放大倍数) 大肠杆菌放大倍数40x 金黄色葡萄球菌,放大倍数100x ,油浴 2.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拍照, 注明放大倍数) 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 合涂片,放大倍数100x,油浴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 一、实验目的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了解常见灭菌、清毒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及过滤除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培养基的原材料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和水。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 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度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吸管、培养皿、电烘箱、注射器、微孔滤膜过滤器、镊子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 四、实验内容 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 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 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 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 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要严格按配方配制。 2.调pH不要过头。

3.干热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堆放过紧,注意温度的时间控制,70oC 以下放物、取物。 4.高压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加热后排除冷空气,到时降压回零 取物。 5.过滤除菌要注意各部件灭菌,压滤时,压力要适当,不可太猛太快, 滤膜要注意清洗保存。 六、思考题 1.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 无菌的? 2.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 3.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 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是什么?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 一、实验目的 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在斜面上、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单细胞挑取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步骤:倒平板-制备土壤污水稀释液-涂布-培养-挑菌落;平板划线法步骤:倒平板-标记培养基名称-划线。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盛9m1无菌水的试管、盛90m1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 烧瓶、无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酒精灯、无菌培养皿、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查氏培养基 四、实验内容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四

实验四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目测微尺和物测微尺的使用方法,掌握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技能。 3.巩固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要求 1.预习有关微生物大小测定等方面的知识; 2.遵守实验室安全制度,听从指导教师安排; 3.认真听讲,不懂就问; 4.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目测微尺、物测微尺、光学显微镜、微生物标本片 四、实验原理及方法 1. 目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 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 mm 长度刻成100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间像重叠)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2. 物测微尺 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将1mm 等分成100格,每格长0.01mm (即10μm )。它并不直接测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五、实验步骤及内容 1.目测微尺的标定 两对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10 目镜测微尺每小格长度=两对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格数

把物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使刻度朝上。用低倍镜找到物测微尺的刻度,移动物测微尺和目测微尺使两者的第一条线重合,顺着刻度找出另一条重合线。再分别求出高倍镜和油镜下目测微尺每格的长度。 2.菌体大小的测量 将物测微尺取下,换上标本片,选择适当的物镜测量目的物的大小,分别找出菌体的长和宽占目测微尺的格数,再按目测微尺1格的长度算出菌体的长度和宽度。 六、实验结果 1.将目镜测微尺校正结果填入表1 表1 目镜测微尺校正结果 2. 在高倍镜下测量枯草芽孢杆菌大小,将结果填入表2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一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原理和方法 2 学习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微生物 3 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原理 实验材料: 1 土样溶液0.5ml,无菌生理盐水 2 取液器(1000μL一支,100μL一支),培养箱,培养皿(12个),无菌有帽试管,三角瓶,无菌涂棒,接种环,1000μL无菌吸头若干,记号笔,酒精灯,火柴,试管架 实验步骤: A培养基的制备(已提前制备好) B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作如下实验 1 取三个平板,用100μL的取液器分别吸取100μL的河水、豆浆、豆奶,均匀加在三个培养基上,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2 再取三个平板,三个同学分别用手指(未洗过)在培养基上涂抹几秒钟,一个同学对应一个平板。 3 再取一个平板,其中一个同学将手用肥皂洗过后,再在培养基上涂抹。 4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一个同学对着培养基咳嗽,使口腔中的气流和飞沫落到培养基上。 5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在空气中放置10min左右,关上皿盖。 6 将上述9个平板放置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C土壤中分离微生物 1 采土样,制备土壤稀释液(已准备好) 2 取三个平板,每个培养基上用取液器添加100μL的土壤稀释液,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3 将平板依旧放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D菌落计数 培养24h后,取出培养平板,算出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量。其中,土样中的微生物含量可用以下式子计算 土壤中的细菌含量(个/g土壤)=菌落平均数×10×稀释倍数 实验结果及数据: 实验结果如附图。

实验3-微生物接种技术

实验三微生物接种技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无菌操作在微生物接种过程中的重要性。 2、掌握几种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 3、掌握微生物微生物扩大繁殖的基本方法。 4、认识微生物接种工具 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接种技术是生物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操作技术。由于实验目的、培养基种类及容器等不同,所用接种方法不同,如斜面接种、液体接种、固体接种和穿刺接种等,以获得生长良好的纯种微生物。为此,接种必须在一个无杂菌污染的环境中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同时,因接种方法的不同,常采用不同的接种工具,如接种针、接种环、移液管和玻璃刮铲等。 三、实验器材 主要仪器及设备无菌室、超净工作台、培养箱、振荡器、接种针、接种环、接种钩、接种铲,试管固体斜面培养基、培养基平板、三角瓶液体培养基,PDA平板及斜面,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斜面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试管半固体培养基。 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青霉(Penicillium sp.)、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ansen)、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放线菌等。 四、操作步骤 (一)斜面接种技术具体操作如下: 1、贴标签接种前在试管上贴上标签,注明菌名、接种日期、接种人姓名等。贴在距试管口径2-3厘米的位置。 2、点燃酒精灯。 3、接种用接种环将菌种移接到贴好标签的试管斜面上。无菌操作程序简述如下: ⑴手持试管将菌种和用于接种的斜面两支试管用大拇指和其他四指握在左手中、使中指位于两试管之间。斜面向上,并使它们位于水平位置(图a)。 ⑵旋松棉塞先用右手将棉塞旋松,以便接种时易于拔出。 ⑶取接种环右手拿接种环在火焰将环端烧红灭菌,然后将有可能伸入试管的其余部分,均用火烧过灭菌。 ⑷拔棉塞用右手的无名指、小指和手掌边先后拔出试管的棉塞,然后让试管口缓缓过火灭菌(切勿烧得过烫),如图b、c所示。 ⑸环冷却将灼烧过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先使环接触没有长菌的培养基部分,使其冷却。 ⑹取菌种待环冷却后轻轻沾取少量菌或孢子,然后将接种环移出接种管,如图d所示,注意不要使环的部分碰到管壁,取出后不可使环通过火焰。 ⑺接种在火焰旁迅速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伸入另一支待接斜面试管。从斜面培养基的

微生物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微生物实验注意事项 一、无菌操作要求 1.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2.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 3.接种食品样品时, 4.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 5.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6.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7.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接种结核菌和烈性菌的接种环应在沸水中煮沸5min,再经火焰烧灼。 8.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二、无菌间使用要求 1.无菌间通向外面的窗户应为双层玻璃,并要密封,不得随意打开,并设有与无菌间大小相应的缓冲间及推拉门,另设有 0.5- 0.7m2的小窗,以备进入无菌间后传递物品。

2.无菌间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打开紫外灯,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 3.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紫外灯,距离在 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4.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5.在无菌间内如需要安装空调时,则应有过滤装置 三、消毒灭菌要求微生物检测用的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及培养基、被污染和接种的培养物等,必须经灭菌后方能使用。 (一)干热和湿热高压蒸气锅灭菌方法 1.灭菌前准备(1)所有需要灭菌的物品首先应清洗晾干,玻璃器皿如吸管、平皿用纸包装严密,如用金属筒应将上面通气孔打开。 (2)装培养基的三角瓶塞,用纸包好,试管盖好盖,注射器须将管芯抽出,用纱布包好。 2.装放(1)干热灭菌器: 装放物品不可过挤,且不能接触箱的四壁。 (2)大型高压蒸气锅: 放置灭菌物品分别包扎好,直接放入消毒筒内,物品之间不能过挤。 3.设备检查(1)检查门的开关是否灵活,橡皮圈有无损坏,是否平整。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题及其答案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A. 结晶紫染色 B. 碘液固定 C. 酒精脱色 D. 复染 2.放线菌印片染色的关键操作是: A. 印片时不能移动 B. 染色 C. 染色后不能吸干 D. A和C 3.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 A. 细菌 B. 真菌 C. 放线菌 4.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 A. 酵母菌 B. 霉菌 C. 细菌 5.无氮培养基用来培养: A. 自生固氮菌。 B. 硅酸盐细菌 C. 根瘤菌 D. A、B 均可培养 E. A、B、C 均可培养 6.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和盖玻片之间滴加: A. 二甲苯 B. 水 C. 香柏油 7.常用的消毒酒精浓度为: A. 75% B. 50% C. 90% 8.用甲醛进行空气熏蒸消毒的用量是: A. 20ml/M3 B. 6ml/M3 C. 1ml/M3 9.实验室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A. 121℃/30min B. 115℃/30min C. 130℃/30min

10.巴氏消毒的工艺条件是: A. 62-63℃/30min B. 71-72℃/15min C. A.B. 均可 11.半固体培养基的主要用途是: A. 检查细菌的运动性 B. 检查细菌的好氧性 C. A.B. 两项 12.半固体培养基的琼脂加入量通常是: A. 1% B. 0.5% C. 0.1% 13.使用手提式灭菌锅灭菌的关键操作是: A. 排冷气彻底 B. 保温时间适当 C. 灭菌完后排气不能太快 D. A-C 14.目镜头上的“K”字母表示: A. 广视野目镜 B. 惠更斯目镜 C. 补偿目镜 15.目镜头上的“P”字母表示: A. 平场目镜 B. 广视野目镜 C. 平场补偿目镜 16.物镜头上的“PL”字母表示: A.正低相差物镜 B.正高相差物镜 C.负高相差物镜 17.物镜头上的“UVFL”字母表示。 A. 无荧光物镜 B. 照相物镜 C. 相差物镜 18.镜头上标有“TC”字母的镜头是: A. 相差调整望远镜 B. 摄影目镜 C. 相差目镜 19. “PA”表示: A. 马铃薯培养基 B. 高氏培养基 C. 肉汤培养基 20.无菌室空气灭菌常用方法是: A. 甲醛熏蒸 B. 紫外灯照射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染色与形态观察 第一部分:显微镜的使用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油镜的使用原理和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 3.了解各种显微镜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原理 (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它的构造可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的机械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目镜、镜筒、基座回转器、物镜、载物台、光圈、聚光器、光源、镜臂、细调节器、粗调节器等。 2、光学部分:目镜、物镜、聚光器、光圈、光源。 (二)放大倍数 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物镜镜头到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愈短,这时光圈就要打开得愈大。 显微镜的性能受物镜的分辨距离或分辨力所限制。分辨距离即透镜所能分辨的两个物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分辨距离愈小,透镜的分辨力愈高,物像也就愈清晰。因此常以分辨距离来衡量显微镜的分辨力。 R=0.61λ/N.A 式中:R-----分辨距离; λ------作用光的波长; N.A------数值口径。 一些介质的折射率

介质折射率 空气 水玻璃香柏油 1 13 55 1.56 三、实验内容 (一)材料: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 (二)方法: 细菌很小,须使用油镜方可观察到。油镜是显微镜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观察时与玻片非常接近,稍不小心即可压碎玻片,更严重的是损坏镜头,故必须极其仔细地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 1、为使低倍镜取得最适之光源,可将低倍镜头调节到离载物台约1cm的高度,将聚光器提高,光圈完全打开,然后调节电压旋钮至视野最合适。 2、滴一滴香柏油,固定于载物台上,用推动器调节到载物台正中。在双目侧视下,下旋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入油中几乎与标本片相接触。然后眼睛从目镜观察(如光线不足,可适当增大电源电压),徐徐上旋粗调节器至看到模糊物像之后,再用细调节器调节以使物像清晰。如镜头已离开油面还未看到物像,则再重新操作。 3、更换标本时应先提高油镜头,再更换玻片,切勿随意移动显微镜的位置。 4、油镜观察完毕后,按“显微镜保护”中(6)项处理。 5、最后将油镜各部分还原,聚光器下降,反光镜垂直于镜座,镜头转成八字形, 以免与聚光器发生碰撞。 四、思考题 1、使用显微镜时为何调节下列构造?反光镜,光圈,聚光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镜头回转器。 答:聚光器的位置之升降可影响视野的明亮度,上升则视野明亮,下降则光线减弱。光圈的放大或缩小也可控制视野明亮程度。粗调节器和细调节器均是调节焦距的装置。镜头回转器为装置物镜和转换物镜之用。 2、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时,工作距离与光圈的关系。如何利用这一原理用好显微镜? 答: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物镜镜头到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愈短。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为何要选用与玻璃折射率相似的香柏油作为油镜的介质?油镜的原理是什么? 答:香柏油只在使用油镜头时(100倍物镜)使用,因为当镜与装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由于空气(n= 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经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可见光的波长平均为0.55μm。当使用数值孔径为0.65的高倍镜时,它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为0.42μm;而使用数值孔径为1.25的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答案

1.使用油镜时,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 油镜指的是为了减少高倍镜的折光,在物镜和玻片之间滴上松节油等。所以油镜其实就是给高倍镜物镜和玻片之间加油。而所有高倍镜之前都先要用低倍镜观察,是因为低倍镜下好找目标。低倍镜放大10倍,高倍镜放大40倍,油镜放大100倍,先用低倍镜、高倍镜,既便于找到目标,又方便调焦距。 要使显微镜视野明亮,除采用光源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加大聚光器光圈,同样设置下低倍物镜比高倍物镜视野亮 把材料切薄一点透光较好 使用滤光片,增加反差和清晰度。 向上调节聚光器。 2.怎样区别活性污泥中的几种固着型纤毛虫 大多数情况下,会遇到钟虫、柄纤毛虫、累枝虫等。三种虫形态均类似钟的形状,钟虫每个都是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连接;柄纤毛虫类似钟虫,量很大,只是在根部汇聚在一根柄上,可以理解成一根柄上分出很多个钟虫;而累枝虫就像是树,一根柄上分出很多个柄,然后很多个柄上又分出很多个“钟虫”。 用压滴法制作标本片时注意什么问题 4.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如果不固定的话你进行染色后水洗去多余染料的同时会将菌体一并冲走 注意的就是不要弄死细胞咯!不知道你用什么方法,如果是用火,那就是不要烧死它们,用载玻片背面靠近火源,过两次就好。Over 一般我都是用酒精灯的外焰烤的但是要注意温度。温度过高挥出现变形细胞。温度已载玻片接触手背,手背不觉得烫为宜。加热只水分蒸发完全后,再在酒精灯外焰上通过两到三次,就成了。 革兰氏染色法中若只做1~4步,不用番红染液复染,能否分辨出革兰氏染色结果?为 什么?

革兰氏染色在微生物学中有何实践意义? 细菌大多可以按照革兰氏法划分,在杀菌方面自然管用, 还有实验方面, 比方说,实验需要G阳性细菌作为研究材料,如果最后需要杀死细菌获取什么代谢产物,已知是G 阳性细菌,那就有目的地杀除了,摒除了盲目手段。 6.培养基是根据什么原理配制成的?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中的不同成分各起什么作用 是按照微生物生长的营养需求及其相互比例配制的。牛肉膏和蛋白胨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琼脂只为培养基提供半固体的支撑结构,不提供微生物生长的营养。 有时,也根据所培养的微生物的特殊需要配制培养基,如特别提供某种营养素,或专门缺乏某种营养素,使微生物得以鉴别、分离。 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问题 按配方计算培养基中各种成分的用量→称量,(一般动作要迅速一些,因为其中可能有些成分容易吸潮)→溶化(将称好的各种成分溶解在水中,如果是固体培养基,需要使用凝固剂,如琼脂等,熔化时,注意搅拌,防止糊底)→调pH→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倒平板 分离活性污泥为什么要稀释? 答: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类繁杂,数量庞大。如果不经稀释就直接做分离培养,则培 养基上的菌落会因为数量过多而互相连结,分不清楚了,就达不到分离目的。 用一根无菌移液管接种几种浓度的水样时,应从那个浓度开始,为什么? 答:应该从低浓度开始。从低浓度开始到高浓度是不会改变高浓度水样的浓度,如果从 高浓度开始则会影响低浓度水样 要使斜面的线条致密,清晰,接种时应注意哪几点? 不要在已划线的地方重复划线,不要太用力划破培养基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在我国教科书中,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现代定义: 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根据存在的不同环境分为空间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细胞结构分类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主要特征: 体小面大 一个体积恒定的物体,被切割的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微生物体积很小,如一个典型的球菌,其体积约1mm3,可是其表面积却很大。这个特征也是赋予微生物其他如代谢快等特性的基础。 吸多转快 微生物通常具有极其高效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据研究,乳糖菌在1个小时之内能够分解其自身重量1000-10000倍的乳糖,产朊假丝酵母菌的蛋白合成能力是大豆蛋白合成能力的100倍。

生长繁殖快 相比于大型动物,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生长繁殖速度。大肠杆菌能够在12.5-20分钟内繁殖1次。不妨计算一下,1个大肠杆菌假设20分钟分裂1次,1小时3次,1昼夜24小时分裂24×3=72次,大概可产生4722366500万亿个(2的72次方),这是非常巨大的数字。但事实上,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如营养缺失、竞争加剧、生存环境恶化等原因,微生物无法完全达到这种指数级增长。已知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的最佳pH范围为7.0 (6.6~7.5)附近,部分则低于4.0。 微生物的这一特性使其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如发酵、单细胞蛋白等。微生物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适应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标准) (生命科学专业) 教师:黎勇

目录索引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3 实验二细菌的革氏染色与芽孢染色5 实验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7 实验四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8 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与显微计数10 实验六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11 实验七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12 实验八(综合实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13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 实验日期:指导教师:黎勇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目的要求〕学习并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观察细菌的

运动性的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 1. N·A=n·sinα 2. D=λ/ 3. 目镜可提高放大倍数,但有效放大率取决于镜口率。已经分辨的物体不放大看不清,未分辨物放得再大也看不清。 4. 用悬滴法或凹玻片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时,可以通过真运动能定向地由一处快速运动来区别于颗粒的布朗运动。 〔器材用具〕显微镜、载玻片、凹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凡士林、吸水纸、擦镜纸;细菌、放线菌等固定装片;培养18小时左右的. 菌斜面培养物;无菌水、生理盐水。 〔方法步骤〕: (一)油镜的使用 镜检装片在中倍(或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并使位于视野正中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虹彩光圈开到最大,镜头转开成八字形在玻片的镜检部位(光斑处)滴一滴香柏油油镜转入正下方侧视小心上升载物台(缩短镜头与装片距离,镜头浸入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与装片接触)粗调器徐徐下降载物台(密切注视视野,当捕捉到物像时,立即用细调器校正)仔细观察并绘图 取出装片,清洗油镜: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香柏油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去残留(用手指辅助,迅速拭擦一、二次)用清洁擦镜纸仔细擦干二甲苯(2-3次)。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涂片干燥火焰固定染色水洗干燥油镜观察 (三)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取洁净盖玻片,四周涂上凡士林滴加一小滴菌悬液凹玻片的凹窝向下盖于盖玻片上翻转观察 〔结果分析〕 1、画一圆圈表示视野,选取所观察的微生物绘图,注意特殊结构、形状和排列。(描绘时按视野实际大小5-10倍绘制)

【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专业学号 姓名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用到哪些试剂、材料、玻璃器皿等都要写出,包括数量) 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步骤填写,切忌抄袭)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简述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2.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 3.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什么要先将灭菌锅锅内的冷空气完全排尽? 实验二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 (这是个综合实验,请大家回顾三周来的所有操作步骤,将其整理成连贯完整的一份报告,注意每次实验的衔接,不要把其他的实验项目写进来,但也不要漏写该实验的相关步骤。)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整个综合实验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每周所做的相关步骤)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 2、如何从自然界中分离自己所需要的纯培养? 实验三平板培养测数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操作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相关步骤) 五、实验结果 六、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七、思考题 1、平板菌落计数法中,为什么溶化后的培养基再冷却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

2、本次实验是否成功?如果失败,试分析原因。 实验四简单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菌的显微形态) 六、思考题 1、简单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实验五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判断自己分离到的菌种是G还是G+-?) 六、思考题 1、革兰氏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