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蒂尔

敦马哈蒂尔·穆罕默德(马来语:Mahathir bin Mohamad;1925年7月10日-)(简称马哈迪或Dr.M),马来西亚第四任总理,马来西亚任期最长的总理。同时被尊称为马来西亚现代化之父,在位长达22年。

在他担任总理期间,马来西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马来西亚拥有完善设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世界级的海港。马哈迪在任期间对人民承诺每年将带给人民一次惊喜,这些惊喜包括建造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地标双峰塔、建造世界级的吉隆坡国际机场、建造连接北马到南马,马来西亚最长的高速公路南北大道和建造多条高速公路、建造首都轻快铁、发展布城和发射多枚“MEASAT”等等的人造卫星[1],以及其他发展项目。

马哈蒂尔是一名极具争议性的政治领袖,担任总理期间,被认为是马来西亚现代化的工程师,惟其威权的领导方式及其裙带作风使他备受批评。拥有“Dr. M”之称的马哈蒂尔·穆罕默德,在国际舞台上也非常积极,与李光耀一样,特别是以热切推动“亚洲价值观”著称。

若与马哈蒂尔未上台前相比,现今马来西亚已发展成为一个高度现代化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生平[编辑]

马哈蒂尔生于吉打州的亚罗士打,父亲穆罕默德伊斯甘达(Mohamad bin Iskandar)是一名印巫裔混血儿,母亲旺登巴旺(Wan Tempawan binti Wan Hanapi)为吉打宰相家族后裔;祖父依斯甘达古蒂(Iskandar Kutty)为印度马拉雅拉姆人回教徒,19世纪从喀拉拉邦移民到槟城乔治市;祖母茜蒂哈娃(Siti Hawa Iskandar)则来自柔佛廖内[2]。

从政经历[编辑]

1964年,马哈蒂尔·穆罕默德以医生的专业身份代表巫统竞选国会议员,竞选获胜后进入国会,1969年曾失去议席。1974年后担任各种内阁职位。

1976年,马哈蒂尔出任副总理,1981年继任总理。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他为了避免被迫下台及遭清算,把一度被视为他的接班人安瓦尔拉下马,任命阿卜杜拉·巴达维为副总理,巴达维成为他的接班人。

2003年他在巫统大会上宣布退休,10月31日正式把总理职务移交于巴达维,结束22年执政。

2008年5月19日,马哈迪宣布退出巫统[3]。并且表示只有巫统主席兼总理阿卜杜拉·巴达维辞职下台后才会重新入党。

评价[编辑]

马哈蒂尔上任后,励精图治,实行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

1982年初,马哈蒂尔宣布“向东学习”政策,即向日本和韩国学习。日本和韩国的现代化工程成了马来西亚的楷模。这也是马哈蒂尔为了不想照抄西方现代化模式而另觅的新路。

在他的领导下,马来西亚经济稳健发展。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的10年里,马来西亚经济年均增长率达8%以上,马来西亚在全球经济竞争力排名表上跃居第21位,人均年收入从1986年的1830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近4000美元,国民富裕程度在整个东南亚地区仅次于新加坡和文莱。

1998年金融危机使马来西亚经济严重受挫。马哈蒂尔在痛斥外汇投机客的同时,拒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药方”,对货币进行管制。经济专家当时认为,外资将因此却步,马来西亚将进入经济衰退期。然而,马哈蒂尔独树一帜的政策很快见效,领导马来西亚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经济复苏步伐是受金融危机打击国家中最快的。1999年,经济增长率就接近危机前的水平,经济重新步入了稳步成长的轨道。如今,马来西亚拥有完善设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世界级的海港。若与马哈蒂尔未上台前相比,现今马来西亚已发展成为一个高度现代化的新兴工业化国家。

政治生涯[编辑]

1946年,巫统成立之初,马哈蒂尔就成为首批党员,不到40岁时就当选国会议员。1969年五一三事件后,马哈蒂尔写信指责当时的总理东古,公开要求东古辞职,结果马哈蒂尔被巫统开除出党。但他并未屈服,而是很快写出一本书——《马来人的困境》,阐释马来民族积弱不振的种种原因。这本书出版后被政府禁止发行。幸运的是,1971年出任总理的拉扎克很欣赏这本书。

1970年东古下台,于是,马哈蒂尔于1972年获准重新加入巫统,当年就当选巫统最高理事会成员。此后,马哈蒂尔迅速成为一颗政治新星。1976年成为副总理。1981年,马哈蒂尔当选巫统主席和政府总理,从此成为马来西亚的领导人,掌权长达22年。

在马哈蒂尔的领导下,马来西亚从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转变成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1997年金融危机前,马来西亚在全球经济竞争力排名表上跃居第二十一位,人均年收入从1986年的1830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3627美元,国民富裕程度在整个东南亚地区仅次于新加坡和文莱,是泰国的2倍和印尼的5倍。

马哈蒂尔任总理年间,政治地位一直较为稳固。其间有过两次重大政治危机,但最后仍顺利结束。第一次是1987年,一个名叫拉扎利·哈姆扎的吉兰丹州王室成员挑战马哈蒂尔的巫统主席职位,引起巫统分裂,最后马哈蒂尔只好重组“新巫统”。第二次是1998年9月,以经济政策上的分歧为导火索,马哈蒂尔解除安瓦尔的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职务,警方援引《内部安全法》拘留安瓦尔,引起小规模的政局动荡和社会分裂。安瓦尔作为马哈蒂尔的第三任副手,被快速提升和委以重任,这样的结局令马哈蒂尔感到痛心。

争议[编辑]

马哈蒂尔任内多次对司法部门进行政治干涉。1988年,他为了一些对政府不利的法庭宣判,罢免联邦法院院长和几名最高法院法官,造成司法危机[4]。马来西亚沙巴州亚庇高庭法官陈汉章透露,他在1997年的一场选举官司中宣判执政党候选人当选无效之后,马哈蒂尔欲透过法官仲裁委员会,来革除其法官职位[5]。

马哈蒂尔牵涉轰动一时的司法丑闻“林甘影片”[6],在他给皇家委员会的供词中,他承认在委任法官之前会咨询和听取其他人的意见,这些人当中包括商人陈志远[7]。

在一些经济专家的反对下,马哈蒂尔执意复制日本和韩国的重工业计划(向东政策),发展钢铁业(柏华嘉控股Perwaja)、汽车业(宝腾Proton)和混凝土业,这些失败的计划带来重大问题和无数的金钱损失。特别是柏华嘉涉及高层贪污舞弊管理不当的问题[8]。专家们反对宝腾的理由是马来西亚缺乏宏大的国内汽车市场以及该计划缺乏经济效益。宝腾成立以来,马来西亚纳税人支付政府津贴来维持宝腾,马来西亚驾车人士因为政府征收高昂关税以保护宝腾而需支付高价钱来购买汽车,这使得一些因为公共交通系统欠完善,而买宝腾车的马来西亚人承受财务负担[9]。

严重的裙带风气,例如最显著的是玲珑集团的哈利姆沙艾(Halim Saad)、流动电话集团工艺资源(TRI)和马来西亚航空的达祖丁(Tajudin Ramli)[10]。还有经营槟城造船工业(PSC)失败的阿明夏(Amin Shah Omar)[11]以及伊佳兰(Ekran)的陈伯勤(Ting Pek Khiing)。2000年马哈蒂尔领导的政府以每股8林吉特的价格向达祖丁(Tajudin Ramli)买回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股权,那时,马航在吉隆坡股票市场的市场股价只有3

林吉特68仙[12]。

在亚洲金融风暴吹袭下,韩国及泰国都换下了政权,统治印尼32年的总统苏哈托更因其家族贪污滥权被人民推翻。这些讯息都给大马政坛带来一定的冲击。也印证了马哈蒂尔必须将安瓦尔拉下马以保护本身的总理地位。同年六月的巫统大会,安瓦尔与马哈迪虽然达致互相支持,但巫统党内的斗争却到如火如荼的地步。在这期间与巫统关系密切的企业,也蒙受巨大的亏损,欠下数十亿林吉特的债务。其中一些更濒临倒闭。企业界普遍希望政府放宽银行贷款利率,使企业得以呼吸。安瓦尔与马哈蒂尔在这方面,显然有着不同的观点。他不断地抬高利率。在巫统大会上,安瓦尔的支持者巫青团长查希哈米迪针对巫统党内的朋党主义及裙带风发炮,此外,查希也指政府不应顾著拯救大公司,也应拯救小型企业及穷人。这种论点引起巫统代表的不满,使到查希成为众矢之的;马哈迪更公布在政府私营化下的名单,强力反驳查希的“朋党论”,使到查希穷于应付。另一方面,一本诋毁安瓦尔的书籍“安瓦尔不能当总理的五十个理由”,在被塞入巫统中央代表的公事包内。这本书中指安瓦尔涉及性丑闻及叛国,引起各界的关注。在安瓦尔报警后,警方介入调查,并逮捕了该书的作者阿卜杜勒·卡力。不料尔后竟牵扯出另一段骇人听闻的事件,警方指有充足证据证明安瓦尔涉及性丑闻。9月1日,政府宣布管制货币的激烈措施后,安瓦尔的威信受到重挫。翌日,总理马哈迪宣布革除安瓦尔的副总理及财政部长职,并由即日起生效。这意味着安瓦尔的政治前途已经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很可能就此结束。马哈迪与安瓦尔不和的传言得到证实。随着安瓦尔革职后,他也被巫统开除党籍。众叛亲离,加上面对严重的指控,他已无法通过巫统体制的管道,来展开政治斗争。由于他已不是副总理兼内阁部长,加上被开除党籍,一些媒体只对他何时被捕、被提控感兴趣。因此,这几天内,安瓦尔的谈话已不像过去般获得大篇幅的报导。在这种情况下,安瓦尔唯有通过在他的住家发表“政治演说”来争取支持。外国媒体及电脑互联网,也成为他散播“政见”的管道。之后安瓦尔被捕入狱,马哈迪被认为是要打击党内外有意挑战其领导地位的人及派系,他之后更任命平庸的巴达维为副总理,兼后来的接班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