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教学大纲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

会计学专业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313105

课程总学时:32学时

周学时数:2学时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本科/专科):本科

课程类型(必修/选修):必修

先修课程(填写2-3门):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开课(系)院:商学院

执笔人:

审核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国际会计》课程属于学科专业课,是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提高素质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主要研究和比较各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概括国际公认的会计原则和制定国际会计准则,以此来协调各国会计实务以及解决跨国公司的国际性难题,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动和国际经济的发展。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学生不应仅把眼光局限在国内的会计实务的处理上,更应该立足于全球角度,应对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本课程在会计学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拓宽理论视野、增加就业渠道,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利用本课程中的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三个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重要性,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会计国际化的趋势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熟练掌握跨国公司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掌握不同国家的会计规范体系及发展现状和比较。

(3)能够紧密联系实际问题,学会进行案例分析,把理论学习融入到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国际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国际会计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掌握国际会计的定义。

[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计实务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国际会计的定义;难点:会计实务国际化与会计职业界国际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

3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实务的国际化

一、市场的国际化

二、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壮大

1.了解其他国家准则、制度的愿望

2.产生了各国会计协调统一的要求

3.产生了新的会计业务

三、会计世袭遗产的国际性

四、特定会计方法的国际性质

五、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

1.会计的国际化

2.会计的国家化

3.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会计职业界的国际化

一、会计职业界提供国际性服务的三个层次

1.最高层次是一体化的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

2.第二层次是建立在“联盟”基础上的兼具国际和国内性质的会计师事务所

3.第三层次是国内性质的会计事务所为从事国际业务而进行的临时性协作

二、会计职业界的国际组织

1.IFAC

2.IASC

3.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会计职业国际化的阻力

1.取得执照的必要学历条件

2.有否把后续教育作为更换执照的条件

3.可否有不同类型的执照

4.职业考试

第三节国际会计的定义

一、国际会计的定义

(一)20世纪六十年代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1.国别会计观

2.世界会计观

(二)20世纪七十年代

1.乐观主义者的“世界会计”观点

2.悲观主义者的“国别会计”观点

3.跨国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会计观点

(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

1.崔和缪勒所下的定义

国际会计把本国导向的通用会计最广义地扩展到:

(1)国际比较分析;

(2)跨国经营交易和跨国企业经营方式下独特的会计计量和报告问题;

(3)国际金融市场的会计需求;

(4)通过政治的、组织的、职业界的,以及准则制定等方面的活动,对世界范围内会计和财务报告的差异进行的协调。

2.伊克彼、麦尔科和伊利马拉夫所下的定义:

国际性交易的会计,不同国家会计原则的比较,以及世界范围内不同会计准则的协调化

二、国际会计的内容

1.会计模式的分类与比较

2.国际会计协调化和趋同化

3.国际会计专题

第二章会计模式通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理解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是如何影响会计模式的,知道环境因素的不同组合导致各种不同的会计模式;理解四种会计发展模式的基本概念,了解全球会计模式的各种判断性分类和实证性推断分类,并掌握重点分类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法制、资金来源、税制对会计模式的影响、计发展模式、阿伦的分类;难点:文化因素对会计模式的影响、会计发展模式。

[教学时数]

3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环境因素与会计模式

一、会计模式

二、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对会计模式的影响

1. 法律制度

2. 企业资金来源

3. 税制

4. 政治和经济联系

5. 通货膨胀

6. 经济发展水平

7. 教育水平

8. 地理条件

三、文化因素对会计模式的影响

(一)文化的定义

(二)霍斯蒂德的四种国家文化维度

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2. 权力距离大小

3. 不确定性规避程度的大小

4. 阳刚与阴柔倾向:

(三)盖瑞的会计价值观

1. 职业主义,相对于法律控制

2. 统一性,相对于灵活性

3. 稳健主义,相对于激进主义

4. 保密性,相对于透明度

(四)文化与会计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会计发展模式

一、宏观经济模式

1.环境特征:企业目标要服从国家经济政策、注重公众利益

2.会计特征:

(1)鼓励收益均衡化

(2)注重披露社会与企业的关系

3.典型代表国家:瑞典

二、微观经济模式

1.环境特征:以企业和个人为中心、企业是商业活动中心

2.会计特征

(1)资本保全:

(2)重置成本计量(现行成本)

3.典型代表国家:荷兰

三、独立范畴趋向

1.会计发展的观点:通过长期的商业发展与会计实践积累起来,而不是靠环境

2.会计特征:

(1)以实用主义为指南

(2)准则缺乏系统性

四、统一会计趋向

1.环境特征:强调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和统一政策

2.会计特征:

(1)会计规范高度标准化

(2)会计准则制度由政府制

第三节全球会计模式的分类

一、分类方法

1.判断性分类

2.实证性推断分类

二、判断性分类

1.缪勒的分类

2.美国会计学会的分类

3.诺比斯的具有创见的分类:多层次分类法

4.阿伦的分类:以维护谁的利益为分类依据

(1)不列颠会计模式(英国会计模式)

(2)美国会计模式

(3)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会计模式

(4)北欧(以德国为代表)会计模式

(5)苏维埃(苏联)会计模式

5、盖瑞的以文化框架为依据的分类

三、实证性推断分类

1.傅朗克和耐的实证性研究成果

2.杜普尼克和萨尔特的研究成果

第三章比较会计模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这四个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和广泛影响的会计实务体系的主要特征,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不同的环境因素和历史传统以及国际会计协调化的动向,知道美英会计模式为一方、欧洲大陆会计模式为另一方的两大派系并立的现状和未来的协调化趋势。

[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四个会计模式的主要特征与基本特征,美英会计模式与欧洲大陆会计模式两个派系的主要特征和相互间的区别;难点: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四个会计模式的基本特征,两大派系的会计特征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

5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美国会计模式

一、在官方的支持和干预引导下由民间机构制定会计准则

(一)美国是世界上着手制定会计准则最早的国家。

(二)1933年颁布实施的《证券法》和1934年实施的《证券交易法》(三)证券交易委员会成立后,把制定准则的权力委托给民间的会计职业界(四)会计监管体制

(五)证券交易委员会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之间的合作

(六)2002年改革:官方机构(SEC)的监管权力加强

二、公认会计原则(GAAP)

(一)定义

(二)构成

(三)关于准则超载

三、美国公司财务报告的目标

四、强大的会计职业界组织

五、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

1.为什么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2.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

3.对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评价

六、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背离

1.表现

2.原因

3.影响

七、其他特征:

(1)重视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2)强调充分披露

(3)不赞同利润平稳化

八、美国会计的协调化

第二节英国会计模式

一、通过《公司法》管理会计

1.这是英国会计模式区别于美国会计模式的最主要特征。

2.《公司法》的颁布与修订(1844—2006)

3.《公司法》的重要内容

4.《公司法》的意义:构成英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基础

二、由民间机构制定会计准则

(一)准则制定的背景

(二)准则的内容

(三)评价

三、关于“真实和公允”观点

(一)内涵

(二)意义

四、英国的会计职业界

1.势力强大

2.六大职业团体并存

五、以财务报告原则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

1.背景

2.特点

六、在会计计量中支持现行成本会计

1.16号标准会计实务公告(1980—1988)

2.15号财务报告准则(1999——)

七、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增值表

八、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

九、英国会计的协调化

(一)作用

(二)态度

第三节法国会计模式一、以税务为导向的会计

(一)表现

(二)原因

二、由政府制定颁布全国统一的会计方案

(一)统一《会计方案》简介

1.区别于其他西方国家会计实务体系的最大特色

2.目标的宏观性

3.内容:运用的灵活性

4.披露范围的广泛性

(二)法国准则的制定

(三)法国企业编报财务报表的法律依据

三、法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影响

四、会计职业界

五、其他特征

1.极度稳健与形式胜于实质

2.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

3.跨国合并报表突破税务导向

六、法国会计的协调化

第四节德国会计模式

一、会计服从于法律要求

1.税法

2.商法

3.公司法

4.公告法

二、以公司利益为导向

1.实质

2.极度稳健的表现与原因

3.不要求充分披露的表现与原因

三、按总费用法编制损益表

1.销售成本法

2.总费用法

3.二者的实质差别

四、会计职业界

1.力量不够强大

2.教育水平最高

3.准则建议缺乏权威性

五、独特的会计惯例

1.合并报表不包括国外子公司

2.划分流动项目与非流动项目的标准

六、德国会计的协调化

第五节发达国家会计实务体系(模式)综述

一、美英会计模式和欧洲大陆会计模式并立

(一)环境因素的主要差异

1.法律体系的差异会影响到:

(1)会计准则是否直接以法律为基础

(2)会计准则(制度)由谁制定

(3)职业界力量是否强大

(4)会计变革是否及时

2.资本市场发达程度的差异

(1)财务报告目标的区别

(2)会计信息披露程度的不同

3.跨国经营活动发达与否

美国和英国的跨国经营活动和跨国公司最为发达,相对来说,欧洲大陆国家的跨国公司和经营规模就较小。

(二)会计实务中的主要差异

(1)公允表述与遵循法律

(2)“适度”稳健与“极度”稳健

(3)充分披露与不要求充分披露

(4)利润分配中是否提留公积

二、欧盟在两大会计模式趋同化中的作用

1.与英国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2.4号指令中“真实与公允”观念的引入,是一件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第四章国际会计协调化和趋同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深刻领会国际会计协调化的含义和迈向趋同化的强劲趋势,了解各种国际性政府间机构、区域性国家联盟、官方机构国际组织以及民间国际组织对国际会计协调化和趋同化所做的努力和成果。

[重点与难点]

重点:国际会计协调化的定义、欧盟的国际会计协调化活动;难点:对国际会计协调化的理解。

[教学时数]

3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国际会计协调化与趋同化概述

一、国际会计协调化的含义

二、国际会计协调化的必要性

三、相关概念

1.标准化

2.统一性

3.趋同化

4.可比性

四、国际会计协调化的表现

(1)远期目标

(2)近期目标

五、致力于协调化的主要国际组织

(1)联合国会计和报告国际准则(ISAR)政府间专家工作组。

(2)欧洲联盟(EU)--欧洲共同体至欧盟委员会;

(3)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会计工作组;

(4)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

(5)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

(6)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第二节欧盟的国际会计协调活动

一、欧盟的目标

二、主要机构与立法

(一)主要机构

(二)法律层次

三、公司法指令

(一)公司法指令的主要内容

(二)公司法指令协调的效果

四、《第4号指令》

(一)主要内容

(二)协调化的结果

五、《第7号指令》

(一)主要特征

(二)协调化的结果

六、新会计策略

(一)强调要加强欧盟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所承担的义务

(二)肯定了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市的欧洲公司可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IASs)(三)宣布采用国际审计准则进行审计

第三节其他国际组织的国际会计协调活动

一、联合国的国际会计协调活动

(一)参与国际会计协调化的背景

1.提高财务信息可比性的需要

2.保护东道国利益的需要

(二)参与国际会计协调化的内容

1.机构

2.主要协调化活动

(1)重要报告《跨国公司行为规范中的会计披露要求》

(2)定期举行会议

(3)帮助各国各地区开展完善会计准则相关工作

二、经合组织的国际会计协调活动

(一)机构

(二)主要协调化活动

1.《关于跨国企业投资的指南》

2.设立会计准则常设工作组具体从事协调活动

三、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的协调活动

(一)组织结构

(二)协调化主要内容

1 制定国际披露准则

2 与IASB合作“核心准则计划”

3 对IFRS的支持

4.打击财务欺诈报告的发布

四、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协调活动

(一)组织结构

(二)主要协调化内容

1.制定并推行国际审计准则

2.每5年举办一次国际会计师大会

3.认可和支持IASB的全球性会计准则

第五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以发展的观点了解IASC的工作,了解IASC和IAS的历史和现状,知道IASC三十多年来如何顺应潮流、审时度势,不失时机的调整其立场和政策,并对IAS(现称IFRS)能否最终成为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进行思考。

[重点与难点]

重点:IASC三阶段的发展战略、《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IASC改革的原因;难点:IASC如何根据历史和经济形势调整自己的战、IASC新目标的意义。

[教学时数]

3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IASC三个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20世纪70年代

(一)背景

(二)基本战略

1.与各国际组织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

2.在协调各国会计准则上采取十分宽松的政策

(三)初期立场与做法

1.初期立场

国际会计准则不能取代各国规范财务报表的国内规定和准则

2.具体做法

(1)选择共同的、基本的会计问题,着重制定基本的准则。

(2)根据各国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考虑基本的会计准则,把统一性、灵活性恰当地结合起来。

(3)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要力求简短、明确、不复杂,可以适用于各种情况。

(四)推行准则依靠的力量

1.成员团体履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章程所规定的义务

2.会计职业界国际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认可和支持

(五)重要事件

1.与IFAC达成协议

2.取消“创始会员”与“联系会员”的区别

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

(一)背景: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二)基本战略:积极加强与国际组织的联系和合作

(三)重要事件

1.修订早期制定的准则

2.发布《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

三、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改组

(一)背景:

1.市场国际化趋势强劲发展,跨国合并的浪潮连续高涨。

2.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引起人们对控制金融风险的重视。

(二)基本战略:

2.与各国准则机构进行直接、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2.处理好IAS与美国GAAP的关系。

3.与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合作“核心准则计划”

(三)重要事件

1.IASC与IOSCO的“核心准则计划”完成

2.对SEC有条件支持IASC的声明做出响应

3.IASC的《重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未来

第二节关于《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

一、《框架》的产生

二、《框架》的目的与性质

(一)《框架》的目的

(二)《框架》的性质

1.特定的会计问题必须遵循具体的国际会计准则;

2.当《框架》和某项国际会计准则有抵触,应以该准则的要求为准。

三、《框架》的内容

(一)财务报表的目标

(二)决定财务报表信息有用性的质量特征

(三)构成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

(四)资本和资本保全概念

四、《框架》的改进

第三节重塑IASC的未来及改革后的进展

一、改革的原因

1.提高准则质量的压力

2.美国的挑战

3.IASC的组织架构存在缺陷

4.面临财政困境

二、IASB目标

三、IASB组织结构

(一)提名委员会

(二)受托管理委员会

(三)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四)准则咨询委员会

(五)常设解释委员会

四、IAS与IFRS

(一)已制定发布的准则

(二)制定和发布准则的程序

(三)改革后的进展

五、对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第六章物价变动会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物价变动会计相关的基础概念;熟练掌握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实际操作过程,熟知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的计算要求;熟练掌握现行成本会计的实际操作过程,熟知对各项资产已实现持有损益和未实现持有损益的计算要求。

[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价变动会计的概念和模式、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操作步骤、现行成本会计的操作步骤;难点: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的影响、货币性项目购买力变动损益的计算、资产持有损益的计算。

[教学时数]

6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物价变动及其对会计的影响

一、物价变动及其类型

(一)物价变动的含义

(二)物价变动的类型:

1.一般物价变动

2.个别物价变动

(三)一般物价变动与个别物价变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1)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以个别物价变动为基础

(2)但反过来又对个别物价变动施加影响

2.区别

(1)个别物价变动属于微观现象,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2)一般物价变动属于宏观现象,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二、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一)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对币值不变假设的冲击

2.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冲击

3.配比原则受到冲击

(二)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财务状况失真

2.经营成果虚假

3.再生产能力下降

4.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下降

第二节物价变动会计的内容与模式

一、消除物价变动影响的对策

(一)个别会计计量方法

1.按后进先出法计量存货;

2.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

3.无形资产采用限期摊销法

(二)改变会计计量结构(计量模式):物价变动会计

1.通货膨胀会计

2.通货紧缩会计

二、物价变动会计模式(计量模式):

(一)会计计量模式= 计量属性 + 计量单位

历史成本名义币值

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二)会计计量模式的分类

历史成本/名义货币——传统会计

历史成本/不变币值——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现行成本/名义货币——现行成本会计

现行成本/不变币值——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

三、资本保全与物价变动会计

1.财务资本保全

(1)历史成本/名义货币——传统会计

(2)历史成本/不变币值——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2.实物资本保全

(1)现行成本/名义货币——现行成本会计

(2)现行成本/不变币值——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

第三节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一、一般物价水平模式的特点

(1)日常的会计核算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或单独的会计处理。

(2)由于货币计量单位的改变,期末需要按一般物价指数对会计报表数据进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编制新的报表。

二、一般物价水平模式的基本程序:

(一)将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区分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

(二)用一般物价指数将会计报表中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各个项目调整至不变币值

(三)计算持有货币性项目所发生的购买力变动损益;

(四)编制一般物价水平的会计报表。

三、案例分析

四、对一般物价水平模式的评价

(一)优点

1.简便、易于理解

2.增强了各期之间会计报表的可比性

3.可较好的体现企业的防范购买力风险的能力,也为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评价奠定了基础。

(二)缺点

1.不能确切反映企业各类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不能确切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的调整结果并不能作为派发股利的资金准备。

第四节现行成本会计

一、含义和目的

1.含义:将资产的历史成本调整为现行成本,并按名义货币单位计量的会计。

2.目的:消除个别物价变动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3.特点:

(1)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按现行成本计价;

(2)利润表上费用基于所耗资产的现行成本计算;

(3)确认持有损益(包括已实现的和未实现的):

二、实施步骤

1.确定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

2.计算各项资产的成本变动情况,确定其持有损益

3.根据调整结果重编现行成本会计报表

三、案例分析

四、评价

(一)优点:

1.能为经济决策提供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2.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3. 可以简化核算。

4. 有利于保持企业的再生产能力。

5. 有利于综合评价管理人员的能力。

(二)缺点:

1.现行成本的确定比较困难。

2.未考虑货币性项目购买力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3. 降低了会计报表的可比性。

第七章会计惯例的国际比较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理解会计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联和区别,掌握整体和分项两方面的主要会计惯例的国际差异以及国际协调的演进过程。

[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计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整体和分项的主要国际会计惯例;难点: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收益确定的总括观念和当期经营观念。

[教学时数]

2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惯例与会计准则

一、会计惯例

二、会计准则

三、会计惯例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一)相同点

(二)不同点

1.是否成文

2.是否有体系

3.是否流行

4.是否有强制性

(三)联系

1.会计准则是筛选出来的“标准”会计惯例;

2.会计惯例一般地说是当时流行的会计准则。

第二节会计惯例在整体上的国际比较

一、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

1.商誉的确认:

(1)商誉的定义和分类

(2)商誉的确认

①自创商誉不予确认

②外购商誉大部分是予以确认的

2.自行研究开发的专利权的确认

(二)“实质胜于形式”与“形式胜于实质”的区别

1.长期融资租赁的处理

2.库存股份的列示

(三)资产的计量

1.历史成本模式仍是最基本的计量模式

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尝试

(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区别

(2)公允价值能否全面取代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关键问题

二、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会计学教学大纲.doc

《会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01105003/1101106003 课程名称:会计学 英文名称:Accounting 学分:3 总学时:54学时 适用专业:经济学、工商管理各本科专业 课程性质:必修课 关联课程:微观经济学、管理学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编制《会计学》大纲的依据 贵州大学经济学、工商管理各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 二、《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任务 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是高等院校经济学、工商管理各本科专业的主修专业课,对于培养21世纪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主要业务技能,提高学生的会计水平和应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对象 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统计学等专业的本科学生 四、教学要求 1.注意与各关联课程内容的联系,系统掌握《会计学》课程的内容。 2.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指一般把握的内容;理解是指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握概念、原则和方法,对各类会计事项的处理熟悉理解其理论依据、业务流程;掌握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环节 1.课堂讲授、课下辅导、案例讨论 《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同时熟练掌握企业主要业务流程的会计核算。要达到这一教学要求,讲授、辅导课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主讲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讲授、辅导、答疑、布置作业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布置、讲评作业 学生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作业成绩一般应占期末总成绩的20%~30%。主讲教师要认真批改讲评作业,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巩固学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3.考试 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难度适中、题量适度、范围覆盖要全面。

《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执笔人: 适用年级:审核人: 制(修)订时间:学时: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会计实务》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开设了《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基础上,在学生毕业之前为培养、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而开设的综合性实验课程。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对模块实训训练,认识会计各要素的构成及核算的内容,按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处理各项经济业务,完成凭证、账簿和报表的编制工作。从而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基本会计技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体验会计工作,提高职业道德。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在开设了《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在本课程完成后,再开设一门《初级会计电算化》,让学生具备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各项能力,为学生日后走上会计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 (2)掌握会计工作中的常用知识点。 (3)理解复式记账原理。 (4)了解会计知识的“必需、够用”理论。 (5)掌握会计核算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学会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能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和简单的成本计算。 (3)能识别各种常见的原始凭证,并能规范地编制记账凭证。 (4)掌握各种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并对会计差错进行规范地更正。 (5)能正确地进行财产清查。 (6)能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7)能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基本程序。 (8)具有更新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和适应会计改革发展所需要的能力(三)素质目标 (1)树立“诚信”和“法制”观念,培养自觉遵纪守法意识。 (2)培养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学风及创新意识。 (3)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训一、建立账簿 [实训内容] 建立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簿;建立总分类账簿;建立各项明细账簿。 [实训要求] 了解账簿的开启和设置;掌握明细账簿、日记账簿、总分类账簿的建立方法;理解不同性质的账户所使用的不同的明细账页。 [实训重点]

土壤学教学大纲+教案-2007

土壤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发生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土壤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基本理 化形状及如何进行利用改良的科学。 《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园艺、草学等农学类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 划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教学要求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过硬。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掌握土壤基本组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形成因素与形成过程、土壤耕作与管理、土壤污染 与防治、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及土壤分布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农业区划及 丰富和发展土壤科学理论奠定坚实基础。是农林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土壤学》课程历史悠久、实践性强且长期与农业、资源和环境等多学科间相互渗透,具有较强的系 统性、综合性和实用性。 系统性:以土壤圈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为线索,阐述土壤圈与地圈、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的物质迁 移与能量交换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强调土壤学在资源环境科学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综合性:除了讲授土壤圈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外,还讲授它与其它圈层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及其 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特征、土壤水资源面临的挑战、土壤污染及其治理、土地退化机理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实用性:内容前后呼应,脉络清晰,将土壤学的基本知识与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 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学生易于掌握和融会贯通。 《土壤学》紧紧围绕土壤肥力讲授土壤组成(矿物质和有机质);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水、气、热、 肥状况;土壤形成、分类与分布;主要土壤类型的特点和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本课程主要讲解土壤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近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 打好必要的基础。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利用土壤学知识去解 决农、林业生产中的土壤问题,进一步利用、控制和改造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服务。 二、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1、能鉴别主要的岩石、母质类型和地形地势。能独立进行土壤剖面的划分及土壤剖面观察。 2、系统掌握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特性、基本理化性状及利用改良的途径和方法。 4、了解土壤的主要类型,并且能进行与林业生产有关的土壤资源调查工作。 (二)能力、技能方面: 掌握土壤资源调查、土壤样品采集及常规的土壤分析方法,并且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能力与技能方面的学习属于《分析测试系列试验Ⅰ》的内容 (三)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46 学时,课堂讲授为32 学时,另有教学实验14 学时。 在教学中以土壤的形成、演化为线索,系统讲解土壤学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介绍土壤的形成及土壤 剖面;土壤有机质及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土类别,土壤学研究的动态。 土壤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土壤是绿色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衣食住行需要的物质,主要 来源于农业生产和林业生产,而土壤是农、林业生产的基础,是农、林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士壤管理是农业生产的 3 个主要的组成环节。植物生产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理工学科部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二○一五年七月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工程造价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 1、基本建设和分类。 2、基本建设程序。 3、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基本要求: 1、熟悉基本建设和分类。 2、了解基本建设程序。 3、了解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掌握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重点:基本建设和分类、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难点: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第二章水工程造价编制与组成 课程内容: 1、投资估算。 2、设计概算。 3、施工图预算。 4、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基本要求: 掌握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本章重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本章难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第三章工程定额 课程内容: 1、定额概述。 2、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 3、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 4、单位估价表。 5、工程预算定额。 基本要求: 1、熟悉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2、掌握单位估价表。 本章重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本章难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第四章水工程概预算费用与计价程序 课程内容: 1、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水工程计价程序。 3、水工程费用计算。 4、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工程量清单计价。 基本要求: 1、熟悉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了解水工程计价程序。 3、掌握水工程费用计算。 4、了解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学会工程量清单计价。 本章重点:水工程费用与组成;水工程费用计算。 本章难点:水工程费用计算。 第五章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给水排水工程系统概述。 2、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实例。 5、给水排水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基本要求: 1、了解给水排水工程系统。 2、熟悉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掌握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本章重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本章难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第六章消防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消防工程系统概述。 2、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消防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会计专业教学大纲创新创业学

《创新创业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232032 课程英文名称:Innovation & Carve Out 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会计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创业创新学》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创新选修课。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市场变化及其趋势为背景,从企业微观角度出发,运用企业管理新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让学生掌握小企业开办与管理全过程的理论和实务的一门创业课程。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挑战、勇于创新的能力,为其就业开拓广阔的空间。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创新思维及其特征、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含义、形象思维及其特征、方向性思维的种类、头脑风暴法的类型、创新工具的概念、创业计划书的基本内容、创业融资基础知识及企业运营和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创新思维定势及其类型、逻辑思维方法、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区别、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的区别、典型的创新工具、创业计划书的编写方法、创业融资渠道等,帮助学生了解小企业开办的程序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3.基本技能:掌握创新思维定势突破的方法、批判性思维与科学创新的联系、正向与逆向互补思维、创新工具在团队中的应用、创业计划书的编写技巧与推介,新创企业的设立流程及管理要领等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市场环境因素以及存在的机会和威胁,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挑战、勇于创新,为学生将来开办和从事小企业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掌握一定实际操作技能。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采用创业成功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创新选修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教学内容: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确保大纲中重点、难点问题的教授。其他内容可根据学时和学生接受情况酌情安排课时。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1.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 2.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课程考核方式

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总结

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总结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任务与教学目的 设施园艺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农学科植物生产类园艺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也适用于其他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学大纲。课内学时72,共计4学分。 设施园艺学是园艺学科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包涵了生物、环境和工程三个交叉学科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已经学习了园艺植物栽培学、农业气象学等相关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根据园艺学科学生的专业背景,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侧重讲授园艺设施在园艺作物生产中的应用。因此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目前生产中普遍应用的园艺设施的主要类型及环境特点,不同覆盖材料对设施环境的影响,如何通过温、光环境调控和水肥管理满足园艺作物生产的要求,实现高产、高效目的。掌握目前设施栽培面积比较大的主要瓜类、茄果类等蔬菜、花卉和果树等作物的设施栽培关键技术。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介绍设施园艺的定义和内涵,设施园艺在百姓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设施园艺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等,使同学了解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几种主要园艺设施的结构、类型、性能的讲授,使同学了解不同设施在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对覆盖材料性能的讲

授,使同学们了解各种覆盖材料在生产中的选用原则;通过对设施内温、光、湿、气和土壤环境特点的介绍,使同学们掌握设施性能与调控技术;简单介绍园艺设施的选址要求、在建造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最后介绍园艺植物设施栽培的特点及主要蔬菜、花卉和果树设施栽培关键技术。通过以上内容的讲授,使同学们初步掌握设施园艺相关理论与技术。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设施园艺学综合性很强,从知识内容上涉及到园艺植物栽培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气象学、工程力学等诸多领域的学科知识。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设施园艺学属于实用技术,应用性很强。课程教学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方法技能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采用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3.安排形成性考核,关注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 1.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

国际会计准则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会计准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国际会计准则是会计专业硕士学位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开课学期在第二学期。先修课程有高级财务会计专题、税务会计专题等课程。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国际范围内会计准则的基本模式和内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国际会计准则变迁的背景和过程,了解国际范围内会计准则的主要模式和主要差异,对比国际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概念框架、具体准则的差异相同点。 三、教学要求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学时安排,采取课堂授课、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相结合方式组织教学,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完成相关的学习、讨论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独立研读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五、授课方式、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授课方式采用学生参与方式教学方式。要求对具体准则部分分小组讨论、小组课堂讲解,其他学生和老师提问方式构成。 考核方式为课程论文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比例为30%,期末考试占70%。 平时成绩的构成:课堂小组讨论占平时成绩50%,平时作业占50%。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七、教学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引言 一、基本要求 了解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基本内容和发展情况。 二、授课方法 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 (一)国际会计准则的界定 1.广义国际会计准则 2.狭义的国际会计准则 (二)课程安排和教学过程设计 (三)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和变迁过程 1.国际会计准则的产生 2.国际会计准则的变迁 (四)正在进行的全面修订 四、重点难点 1.国际会计准则改组的原因; 2.国际会计准则的变迁过程。 五、思考与讨论 1.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是如何握手言和的? 2.你如何理解我国的国际协调化? 3.你如何看待协调化和差异化问题? 第二章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变迁 一、基本要求 了解国际会计准则中国际准则、美国会计准则、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基本内容和发展情况。 二、授课方法

《林业技术经济学》(新版)教学大纲

《林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林学专业2007级 学时数:27 学分数:1.5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门课程是林学专业的选修课。林业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或称边缘科学。它是对为达到某种预定目的而可能被采用的各项不同的技术政策、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和评价,从而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的科学,即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林业技术经济学也是林业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0.5学时) 要求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全面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简单应用:简述林业技术经济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基本原理(1.5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如何处理林业生产中不同技术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 全面理解:经济效果原理。 难点分析:经济效果原理和如何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 第二章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和评价标准(2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 全面理解:评价林业技术方案的客观标准。 难点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 综合运用: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计算。 第三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2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的作用和设置原则。 全面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 重点掌握: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难点分析: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第四章林业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方法(3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研究的一般步骤,以及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内容。 全面理解: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难点分析:因素分析。 第五章技术经济预测和决策(4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经济预测概述。 全面理解:定性预测法、回归预测、时间序列预测以及其它方法,马尔科预测技术,技术经济决策和效用曲线。 难点分析:回归预测和效用曲线的应用。 第六章线性规划(1学时) 本章内容要做好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因为其中内容涉及到数学内容的较多,难于在有限时间内讲解清

会计学的教学大纲

会计学2教学大纲 (64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会计学2》是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正确处理一般会计业务的能力和科学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企业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 2.学习掌握企业有关资产及其分类的会计处理。 3.掌握企业有关负债及其分类的会计实务处理。 4.学习掌握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实务处理。 5.学习掌握财务报告的编制方法。 (二)能力培养的目标 1.具有客观、及时反映财务会计信息的能力。 2.具有正确企业财务报表的能力。 3.掌握企业会计和其他会计的异同。 4.把握我国会计改革的方向。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可以准确、及时、全面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意识。 2.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总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重点阐述会计的目标与特点、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等。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深入的认识。 教学内容: (1)会计的目的 会计的基本前提 (2) 会计的基本要素 3) 会计的一般原则 4) 5)会计的标准 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第二章货币资金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阐述货币资金的组成,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管理与核算。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货 币资金的管理与核算。教学内容:2)银行存款 (1)现金

3)其他货币资金 重点与难点: 银行存款的转账结算方式。 第三章应收及预付款项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阐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的内容、管理与核算。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各种应收及预付账款的管理与核算。教学内容:(1)应收票据 (2)应收账款 (3)其他应收款及预付款项 重点与难点: 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应收票据的贴现、预付账款的核算等。 第三章存货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重点阐述企业存货的核算。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存货 的核算。 教学内容: (1)存货的入账价值; (2)原材料; (3)商品; (4)其他存货;

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初级会计实务》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课程中文名称:初级会计实务 课程英文名称:Junior Accounting Practice 课程编号: 学分:4 学时:64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类别:主修课 面向专业:会计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学习初级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设立资金核算岗位、出纳岗位、往来结算核算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岗位、销售核算岗位、税务岗位、成本核算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等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达到“零适应期”对口就业目的。 本课程在内容的设计上,力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取项目导入、任务引领、双证结合和模块化的标准;在项目的导入和实施过程中,通过任务引领,使学生掌握完成各项任务和整个项目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课程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初级会计师)等考试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各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相应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相互沟通、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项目分析。针对每个教学项目,设计教学情境,分析项目的教学目的、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应掌握的技能。 2.任务分解。根据项目的要求,层层分解任务,直到任务可执行为止。阐明执行任务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任务讲解。结合完成任务的过程,利用实物或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具体讲解完成各项任务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论知识的讲解要求理论结合实际,不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力求实用性。 4.课内实践。根据课堂所教内容和任务的要求,设计类似任务,让学生进行课内模拟练习。

资源环境分析教学大纲

《资源环境分析》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资源环境分析既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又是一门应用学科,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核心课程。 学生通过学习土壤、植物、农产品品质、肥料、环境污染分析的基本知识,掌握样品的采集制备、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使用、分析样品的预处理技术、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试剂配制与测试操作技术、操作的要点难点,方法的误差产生与干扰的克服方法、常规分析与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分析质量的控制、分析数据的处理与评价应用知识。为学生开展SRT课题的研究,参与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在实际生产中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进行合理施肥、食物和饲料的检定、环境评价与环境修复、有机绿色农业生产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分析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水、试剂、器皿 1.水的制备与检验 2.试剂的规格、标准、选用与配制 3.常用分析器皿的特性、使用与洗涤 习题要点:水的检验方法与要求,试剂的规格与配制方法,常用分析器皿的特性和洗涤方法。 第四节分析误差的控制与数据处理 1.分析误差的来源 2.分析误差的表示方法 3.系统误差的控制 4.偶然误差的控制 5.允许误差的范围 6.可疑数据的取舍 习题要点:分析误差的类型与表示方法,如何控制分析误差和进行数据的取舍。 本章重点、难点:实验室用水的检验、试剂的选用与配制方法,常用器皿的特性与使用方法,实验误差的减免。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实验用水的检验指标和检验方法,试剂的规格、选用、配制与保存方法,常用器皿的特性与使用方法,实验误差的检验与减免。 理解:实验室用水的制备方法、试剂的标准,分析数据的统计与检验。 了解:特殊用水的制备方法,标准试剂的要求和前处理方法,常规分析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第一章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第四节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1.土壤样品的采集 2.土壤样品的制备 3.土壤样品的保存 习题要点:如何使土壤样品具有最大的代表性,特殊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的要求。 第五节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1.植物组织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2.瓜果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3.籽粒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习题要点:根据研究的要求采集制备与保存植物组织。 第六节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1.无机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2.有机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习题要点:比较肥料样品、土壤样品和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的异同。 第五节样品水分含量的测定 1.常压烘干法 2.减压烘干法 3.共沸蒸馏法 4.卡尔·费休法 习题要点:根据样品的特性选用其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操作要点。 本章重点、难点:代表性土壤、植物、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方法与要求。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代表性土壤、植物、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方法与要求,水分测定的烘干法。 理解:特殊土样、诊断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方法,水分测定的减压烘干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的原理。 了解:根据样品的特性和研究要求进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选择样品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第三节概述。 1.土壤有机质在肥力上的意义 2.土壤有机质的形态与含量 3.土壤有机质与氮素含量的关系 4.有机碳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和选用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讲明 1.大纲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金融专业和材会电算化专业所开设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同时适用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专业专科。 2.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省开放教育财会电算化专业和金融专业(财务方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会计学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本课的任务是介绍财务会计的差不多理论和实务,培养学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差不多知识、差不多技能和操

作能力。 3.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基础会计,其后续课程依次为成本会计、治理会计、审计学原理和财务治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与成本会计课程在部分内容上有交叉,处理的原则是:财务会计课程只涉及到有关费用的核算方法,完成费用按要素的核算与归集。费用按成本项目或成本计算对象的归集与分配等方面的内容则在成本会计课程中加以解决。有关报表分析的内容放在财务治理课程中讲授。有关破产清算、合并报表等内容列入高级财务会计中讲授。 4.课程的教学差不多要求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财务会计的差不多理论,运用财务会计的差不多方法处理一般财务会计问题。 5.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必须运

用多种教学媒体、采纳多种教学形式组织教学。除文字教材应该力求通俗易明白、便于自学以外,电视录像课应充分发挥其特长,多用一些动画、图表、字幕等手段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讲明。各市级电大辅导教师除督促学生阅读教材和收看电视录像课以外,应特不注意对作业的批改和讲评,有条件的地点还能够安排进行会计模拟实验。 6.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依照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大纲对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理论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差不多方法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1.学时分配 本课课内学时108,6学分,一学期开设。电视录像课建议采纳专题讲授形式,依照专题可编制30个左右的标准本。作业和模拟实验应许多于36学时。

《工程经济》教学大纲

重庆高级建筑技工学校《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课教研组编写教师:魏佳强 2013年2月23日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概述。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选修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知识较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27 适用对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成专学生 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 教学对象:2011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年级上学期的成专学生。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政策性要求高等特点。基本任务是研究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并对建筑工程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具有一定的开展技术经济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初步的经济分析、科学管理的基本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对本课程由浅入深地学习,激发学生对建筑及建筑行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成为一名技术强、能力过硬并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心的技术管理人才。 三、本课程与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专业课,用到的知识较为全面,既牵涉基础课,又涉及专业基础课,与其有密切联系的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法规》、《建筑材料》、《工程量计价》。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 四、教学方法 工程经济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在教学方法上,要在讲清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学会工程经济规范条文的应用,熟悉各种经济指标,能熟练地运用规范进行各种基本构件的经济效果评价。 作业对熟悉基本理论和计算应用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要有计划地根据课程的进度,安排足够的习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规范的相关规定。

初级会计实务教学大纲

附件一: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课程代码:21020568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 二级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教研室:会计电算化教研室 修订时间:2011-05-05 二○一一年五月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教务处制

教学大纲审核表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课程代码21020568课程学时60课程学分4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 课程类别理论+实践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 教研室会计电算化教研室 主撰人刘文侠职称 教研室审核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部门审核意见 部门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0000000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开设学期4编写日期2011年5月课程名称税法 课程学分4总学时60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20授课对象09级会计电算化专业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 主撰人刘文侠职称主审人职称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财会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构成本学科、本层次学生会计知识结构的主体部分。本课程以《会计学基础》为基础,主要阐明对企业出现的一般会计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具有理论性、实务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 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为适应市场对职业化、专业化、现代化和实践性财会人才的需要,本课程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在实际工作的运用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熟练运用现代会计处理技术进行实际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同时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会计工作的基础能力,同时,能运用所学的会计理论和实务进行客观经济业务的分析,创造性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综合平衡和协调本岗位的各项工作,提供可靠的会计成果。 (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门课的教与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基础会计理论、会计处理技术和会计处理流程及其运用; 2、掌握各项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 3、理解各项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内涵及其影响; 4、能独立运用现代会计技术进行实际经济业务的处理; 5、具备初步的会计成果分析能力。

2015级植物保护学概论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一)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农业昆虫识别的基本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要点和各种防治方法;熟悉当地主要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 (二)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能正确识别植物主要害虫种类;在田间能正确诊断植物主要几大类病原的病害;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和病虫害的防治适期;掌握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技术;基本具有对当地植物主要病、虫进行综合防治的能力;调查了解当地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初步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方面:培养学生植物保护意识;从事病、虫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植物保护学科作为农学门类中四个与种植业有关的一级学科之一,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它与农学门类中的作物学、园艺学和农业资源利用等一级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它与生物领域中的大多数二级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主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工学中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属于生命科学范畴,它与其他学科具有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中植物病理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两个二级学科分别在群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病虫等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和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探讨病、虫致害机理和寄主植物抗性机理,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绪论(1课时,讲授1) 主要讲述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的研究内容,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的发展和趋势。 1.基本要求

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1202B 课程名称:高级财务会计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税收卓越班 先修课程: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 一、教学目标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宗旨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中主要特殊业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外币业务、所得税、租赁、等内容。本门课程是财务会计的组成部分,是中级财务会计的延伸,其主要特点是内容的与时俱进、领域的宽泛发散、会计假设的拓展变化。 鉴于上述,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级财务会计以外常见的特殊业务的基本会计理论和方法,具备理解、解读、操作特殊业务会计的能力,为后续的财务分析、审计等课程奠定前期专业基础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讲授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要注意紧密结合会计理论研究动态与会计实务发展,提升学生的会计理论水平和专业视野;第二,注意结合前期会计课程综合讲授会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系统性、全面性;第三,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讲透理论、引导应用;四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课程相关背景知识由教师提供指导资料鼓励学生自学。 教学方法:本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因此在采用理论讲授同时,应尽量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此外,为巩固知识中的难点、重点内容,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可以采用专题分析报告、课堂讨论、问题引导等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尽量给学生简洁、直观、生动的画面,以提高学习兴趣;减少课堂笔记,以提高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课后作业与自学:要求学生认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教师通过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除第一次授课以外,每次授课内容要求学生预习,授课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并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和听课效果。 课程考核方式:作业和测验等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期末成绩占70分,平时考勤、听课、作业和测验等成绩占30分,总分100分。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化工技术经济》教学大纲

《化工技术经济》教案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理论教案学时,实践教案学时) 学分: 基本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类本科生 所属单位(教研室、实验室):化学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工业的技术特点,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学习和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任务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普遍原理与化工生产的紧密结合,研究化学工业和化工过程中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合,力求提高化工过程及设备、乃至整个工业的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局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了解经济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化学工业的特点; .通过学习经济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经济效益指标、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等效计算、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等,增强经济效益观念,提高效益分析能力; .理解和应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掌握工程项目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能对生产、科研、设计等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技术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属于化学工程的选修课程,可以为先学习化工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以增加了解本课程化工技术可行性和合理性,优化设计。 四、本课程的教案内容 (一)绪论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教案内容和教案环节的安排; 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化工技术经济学的形成及作用; 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目的与要求: .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 了解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 明确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 了解化工技术经济学的作用; . 明确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二)化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经济效益的概念和评价原则; 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投资的基本概念; 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 设备折旧的计算方法; 成本及费用的估算; 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 目的与要求: . 理解经济效益的概念、评价原则和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了解投资的基本概念和项目资产的组成; . 掌握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 . 了解设备的折旧和折旧率; . 掌握设备折旧计算的基本方法; . 了解成本及费用的概念; . 掌握成本及费用的估算方法; . 理解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之间的关系。(三)化工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 可比原则;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和衡量; 利息与利率; 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图; 资金等效值的概念; 资金等效值的计算方法。 目的与要求: . 了解可比原则的概念和应用;

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大纲

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述的是会计的基础知识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的概念、特点、对象和原则,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对会计这一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明确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学时分配(供参考): 注:本课程应多注重学生实训环节,在讲授与实训的学时分配上请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 排。 三、课程选用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 教材”,张玉森、陈伟清主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出版。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1 概述 4 2 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 6 3 账户和复式记账 14 4 会计凭证 6 5 会计账簿 8 6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20 7 财产清查 6 8 会计核算程序 6 9 财务会计报告 8 10 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4 机 动 8 合 计 90

四、课程大纲内容: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 1、掌握会计的概念。 2、掌握会计的七种方法。 3、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 第二节 1、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 第一节 1、掌握会计的六大基本要素。 2、理解各基本要素的含义等内容。 第二节 1、理解会计平衡公式。 2、掌握不同经济业务的发生对平衡公式的影响。 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重点) 第一节 1、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 2、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及分类。 第二节 1、掌握借贷记账法的概念、特点及账户结构。 2、掌握不同经济业务下会计分录的编制。 3、理解账户对应关系的含义,掌握过账及试算平衡的具体操作。第三节 1、掌握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 第四章会计凭证 1、掌握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 2、理解原始凭证的分类。 3、掌握记账凭证的种类、填制及审核方法。 第五章会计账簿 1、理解会计账簿的各种类别。 2、掌握日记账、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方法。 3、掌握对账与结账的方法。 4、掌握错账的更正方法。 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第一节 1、掌握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