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导读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导读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导读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革命烈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单元导读课

陈官屯小学王慧颖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革命烈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四篇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备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中的郝副营长再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先进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教材中的人物所处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不惜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本组课文虽然内容感人,但是课文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因此课前应该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口语交际与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受到情感上的恶熏陶,滨江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素材,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将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单元导语,初步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2、了解课文大意,明确学习任务,激发阅读兴趣。

3、初步感受人物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初步感知本组课文的典型写法。

4、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的名言、警句、故事为本单元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把握主要内容,感知人物事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屏幕出示《雪豹》画面。

师:孩子们,看过《雪豹》吗?

生:看过。

师:在这部电视剧中,有一幅画面最感人,就是周老先生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还记得吗?

生:倭寇驱尽日,我儿还家时。

师:今天我们来重温一下当时的情景。

播放雪豹视频,激起学生对革命志士的敬仰。

师:又一次被震撼了。又一次被感动了。谁愿意谈谈你的感想。

生:周老先生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让我感动。

生:周老先生嘱咐儿子倭寇驱尽日,我儿还家时,让我看到了一位伟大的

革命家的胸怀。

生:为了战斗的胜利老父亲视死如归,儿子英勇杀敌让我敬佩。

师:像这样的革命志士还有——(大屏幕出示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画面)生:董存瑞

师:还有——————

学生交流英雄人物。

师: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事迹?

学生交流英雄人物事迹。

师:正是有了无数这样的革命志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战斗的胜利,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孩子们,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对革命烈士崇高的敬意,走进第三单元,与文字对话,再一次感受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这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单元导读课。

二、感知单元主题

打开书45页,阅读单元导语,概括单元主题。

指明学生读单元导语.

边读边思考:

1、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导语。

生:革命烈士师:革命志士做什么了呢?不完整

生:英雄人物事迹师:课文中的人物每一位都是英雄,他们所处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但是她们有一个相同的地方,谁发现了?

生:她们都是战斗英雄,师:她们战斗是为了什么?

生:解放全中国。生:为人民服务

师:对,孩子们,一个民族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英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英雄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本组课文中的人物都有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所以第三组课文就是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进行的。

2、在导语里,给我们提出了本单元学习要求和任务,你能找到吗?

预设生:(1)、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多媒体出示)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了解单元课文。(多媒体出示)

下面,我们大家来看看这四篇课文分别是什么?请同学们打开目录,一齐读课题。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1、灯光

12、为人民服务

13、一夜的工作

四、提示学法

下面我们来阅读课文内容,走近英雄。在读书之前老师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

(1)课文很长,我们可以采用浏览的方式,从课题入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你们要养成边学习边做记录的好习惯,把学习收获记录下来。为更好地学习,老师设计了本单元的导读卡。

过渡:其实我们每次在初读文章时都可以这样做,为更好地学习,老师设

(3)浏览四篇后,再选择感兴趣的一篇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填好表格。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勾画生字词语,不懂的地方做记号,作批注,适时给与激励。

五、小组合作学习。

读完整个单元后,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先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面交流,然后我们在全班交流。

六、汇报学习收获,明确学习任务

师:阅读就是用心灵与文字对话的过程,刚才你在阅读的时候是否气愤了,是否着急了,是否感动了......把最触动你心灵的课文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李大钊的视频和简介。毛泽东的演讲和张思德的介绍,周恩来的简介。

1、生:10课主要人物是李大钊,主要回忆了李大钊被捕前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读完这篇课文李大钊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依然沉着镇定,让我感动。

生:读完课文,敌人对李大钊这样的革命志士施以绞刑,我很气愤,他们太残忍了。

生:李大钊视死如归的精神让我敬佩。

师:英勇无畏的李大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革命家。

生:想。

大屏幕出示李大钊图像及简介。

指名学生读李大钊的简介。

师:李大钊被敌人秘密施以绞刑,老师搜集了一段关于李大钊的视频。

播放视频《光耀中国》。

师:李大钊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更是我们河北人的骄傲。

生:我发现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先写故事的结尾,再写事情的起因和经过。

师:细心的孩子,这样的写法就是倒叙,这就是这篇课文典型的写法。

师:谁再来交流你所喜欢的课文。

生:11课主要人物是郝副营长,郝副营长不惜暴漏自己,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道路,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郝副营长是伟大的。

生: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灯光,他的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敬佩。

师:所以同学们,我们就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做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生:这篇课文也是用了倒叙的写法。

师:你这厉害,学以致用,这篇课文也是先写了事情的结果,再写原因。

师:我们接着交流。

生:从课后的小资料中我知道12课《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

师:你看书很全面,这篇文章就是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

生:毛泽东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师:张思德并不像李大钊那样革命志士,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革命战士。下面我们通过一组视频来了解一下默默无闻的张思德。

师: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师:谁还想谈谈自己喜欢的课文。

生:《一夜的工作》主要人物是周恩来,课文主要写了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周总理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利益不辞劳苦的工作,让我感动。

生:周总理的工作是那么的繁重可是生却是那么的简朴,不仅让我担心他的健康。

师:你的担心让我很感动。

生:周总理虽然工作繁重,但是他对工作却是十分的认真。

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领袖。出示周总理的图片和简介。

敬爱的周总理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操劳了一生,我们唯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师:课文中的英雄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正是有了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幸福的现在,他们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这组课文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就是《我的理想》,在现在这样幸福的生活中,你的理想是什么呢?老师希望你们在学完这组课文之后,也能确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

七、做好学习计划

师:孩子们,为了能更好的学习本组课文,我们应该在课下做哪些准备呢?

预设生:1要多读书,自学生字,积累词语。

2、课文内容离我们较远,课下查找相关的资料,把查找的资料与

同学分享。

3、还可以做一期革命烈士的手抄报。

4、多观看这种题材的影视或书籍,进一步了解革命志士崇高的革命精神。

八、总结

孩子们,你们真的很厉害,老师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你们一定会如鱼得水。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相信本单元的学习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 一、复习重点 1、掌握第62页“词语盘点”,还要求听写课文后的生字在课文中的词(书写生字要注意字的结构、笔画,形近字区别、同音字的字义区别)对本单元出现的多音字、音近字、形近字进行分类复习。对本单元的一些重点词语进行相关的填空、造句练习。 2、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课文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积累优美的语言。 3、复习“日积月累”中的趣联和本单元作文、口语交际。 二、参考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wǔ rǔ wēi fēng ǎi xiǎo lěng xiào wéi nán guī ju zhāo dài qiú fàn chū xi dà chén gān jú dào zéi qǔ xiào xiào xī xī péi bú shi shí huà shí shuō miàn bù gǎi sè ān jū lè yèbù xī dài jià jiě shì fù zéwán hǎo wú sǔn liǎo rú zhǐ zhǎng 2、形近字组词。 梁()诣()乃()辱()慌()敝()矩()囚()粱()谐()及()唇()谎()蔽()炬()因()臣()淮()贼()敝()撤()既()曰()惠()巨()准()贱()敞()撒()即()日()慧()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杨氏之子》选自的《》,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的小说。 (2)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3)杨氏子的特点: (4)《晏子使楚》的“使”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然后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使”在字典里有这几种解释:①使用;②让;③假如;④派遣;⑤奉命到某地办事。在“晏子使楚”中,“使”应是第()种解释。在“这把剪刀特别好使”中,“使”应取第()种解释。《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是按顺序写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5)晏子的特点: (6)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的回答巧妙在哪里? (7)背诵与默写《杨氏之子》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Unit 3 Last weekend?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听、说、读、写短语: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 2、能够听懂问句: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并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 3、能够运用新学语言内容完成Let’s find out 中的任务。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听、说、读、写短语“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听懂、会说句子: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5个词组读音和书写,掌握动词过去式及其发音规则。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六张词卡。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3、教师准备本单元的挂图。 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 (1)Daily oral practice. Good morning! Glad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对话练习,已学知识的巩固。 (2)Hang–man game. 玩游戏,猜单词。 ( watch, wash, clean, play, visit) 2、presentation: (1) Let’s chant (第六册书本Page 7) a. 听一遍录音 b、师生一起说唱 (2) Let’s star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the weekend? 说说自己的周末,复习动词短语。 3、 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一个日历给大家看,圈出今天的日子是Sunday(weekend),然后问学生:What’s the date today? What day is it today? 学生回答今天的日期, Today is April the 10th. It’s Sunday. (2)、教师说:On Sunday (weekend),I usually wash clothes, clean the room, play football, watch TV and visit grandparents.出示教师所说动作的卡片,学生跟读词组。跟着老师朗读几遍动词短语。 (3)、教师问学生: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s? 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4)、教师再次出示日历,圈出上个星期天的日子,然后问学生:What was that day? 引导学生回答:It was last Sunday? 板书并带读单词:last。教师:It was last Sunday. It was the last weekend. 板书、解释并朗读词组:last weekend。学生跟读并掌握词组:last weekend。 (5)、引出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板书句型并朗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第三单元检测卷(2) 1.我会填。 (1)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 ),它的一条边等于圆柱的( ),另一条边等于圆柱的( )。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都可以写成( )。 (3)一个圆柱,如果底面直径不变,高增加到原来的2倍,体积就增加到原来的( )倍;如果高和直径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体积就增加到原来的( )倍。 (4)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31.4立方分米,高是5分米,它的底面积是( )平方分米。 (5)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与高都相等,圆柱的底面积是6平方厘米,圆锥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 (6)一个装满水的圆锥形容器高9厘米,如果将水全部倒入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中,则水高( )厘米。 2.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底面积和高均相等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相比较,它们的体积,( )。 A.正方体体积大 B.长方体体积大 C.圆柱体体积大 D.一样大 (2)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都相等,圆柱的高是圆锥的( )。 A.2倍 B.1 3 C. 3倍 D.2 3 (3)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3倍,它的体积扩大( )倍。 A.3 B.6 C.9 D.27 (4)求圆柱形水杯能盛多少升水,就是求这个水杯的( )。 A.底面积 B.表面积 C.体积 D.容积 (5)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切开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相比较,( )。 A.表面积和体积都没变 B.表面积没变,体积变了 C.表面积变了,体积没变 D.表面积和体积都变了 3.我会判。(对的画“√”,错的画“?”) (1)圆柱和圆锥都有无数条高。( ) (2)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它们的表面积也相等。( ) (3)圆柱的体积一定比与它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大。( ) (4)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 3 。( ) (5)圆锥顶点到底面上一点的距离就是它的高。(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教材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图形与儿何”关于角的认识的具体要求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角是平面上简单的图形之一,是图形与儿何的重要基础内容。角与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不一样。前面所学的图形都是封闭的,图形的大小是直观的。而角不是封闭图形,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认识对学生来讲,相对困难一些。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本单元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校园教学楼健身活动场地的情境图。然后,选择学生熟悉的物品,分别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最后,设计用三角板拼钝角的活动。 4 【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圉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设计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角和直角,再通过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具体物品中抽象角的过程,感受角在生活中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生活中情境,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角和直角。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圉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本单元教材在强调从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还特别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如,第39页初步认识角以后,学生通过做活动的角和用纸折角,亲身体验角的特征和角的大小;第42页,认识了锐角、钝角以后,设计用三角尺拼钝角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钝角,并体会锐角、直角、钝角的大小。 【单元目标】 1.结合主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4.让学生知道周圉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之后安排的。由于角这个平面图形的特殊性:不封闭,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所以,前面的简单图形知识并不能成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在某些方面,还会有一些负迁移。如,在三角尺上找角,学生往往难于区别三角形的角和边与一个角的顶点和边的区别。所以,学生学习的难点不是图形的认识,而是从物品中找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或直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 2.掌握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方法和直角的画法。 难点:通过操作,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全过程。 在教学中,要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和情境,让学生在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经历从熟悉的实物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数学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过程如下: 生活情境实物图儿何图形(模型)回归生活 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感知图形的本质特征。 “感知”是根据相应的学习材料,通过手、口、脑的并用,初步地感受和认识。学生空间观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日期:2013.10.9 学校:实验小学 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 学生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 来构 授课人: 让学生从整数自然的过度到分数 由的、多角度的思考,自主的构建 建知识,不同的学生在解决同一问题时 班级:六年级 知识。 有不同的方法。 学科:数学 内容:分数乘整数 5分钟 18分钟 15分钟 ----- 教学要素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 自主 探索,理解分数乘整 数的意义与 整数乘法相 同,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 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 题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 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 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 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 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分数乘整数的 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分数 乘整数。 课形方式:要素组合 课时形态:标准课 生活导入 探究新知 2分钟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 了整数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现 在,我们开始来学习分数的计算方 法,大家喜欢学吗? 复习:1、5个12是多少?怎样列 式?(多媒体示题) 2 2 —+ —=(看、想、做 9 9 2 、 讲) 揭示课题: —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1?课件出示例1, 教师: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 用几分之几米绸带?解决这个问题可 以列怎样的算式? 随着学生的回答进 行板书。(看、想、做、讲) 3 3个一相加的和还可以 10 你会列式吗? 学生回 (看、想、讲) 同桌交流。(想、做、 2.教师:求 用乘法计算, 答,师板书。 3?学生尝试计算 讲、听、动) 4.师小结。 5?解决例题的第(2)题。(看、想、 做、 讲) 1、 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按要求在图中涂色,然后列式计 算。 指名板演 2、 做“练一练”第 2题。 3、 做练习八第1题。 交流列出了哪几道算式? 让学生理清列出的乘法算式与加法算 式有什么联系? 4、 做练习八第3-5题。 订正时说出解答问题的思考过程,突 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可以用乘法 算。 (看、想、做、讲、听) 今天你有什 么收获? (想、讲、听)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积累词语 2.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每篇课文的主旨,逐步培养阅读科学文艺作品的兴趣。 3.揣摩关键语句,体味其深刻含义,培养语感。 4.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二.复习重点 1.积累词语 2.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每篇课文的主旨,逐步培养阅读科学文艺作品的兴趣。 3.揣摩关键语句,体味其深刻含义,培养语感。 三.复习难点 1.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每篇课文的主旨。 2.揣摩关键语句,体味其深刻含义,培养语感。 四.复习方法 1.点拨法 2.讨论法 3.练习法 五.教具: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导入复习,出示课题,展示目标 二.训练操作 1.积累词语,掌握其音形意. 蓬蒿咫尺狼藉呐喊幼稚鲲鹏混淆深邃萌芽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高深莫测不值一提与众不同不可思议硕大无比无与伦比庇护吞噬啮齿干涸敦煌萧瑟和煦裸露戈壁滩沧海桑田浑然一体媲美挑衅迷惘收敛橘红迁徙奥秘滑稽繁衍一无所获仓皇逃窜误入歧途紧追不舍鼠目寸光相辅相成雾霭寂寥沼泽缄默窥探狩猎顾忌凋零滑翔频繁徘徊绞尽脑汁目空一切贪婪牟取秤砣缚哂笑履行诺言签订监督欣慰肮脏棘手妥善铆钉微不足道黑咕隆咚深不可测颤颤巍巍莫衷一是众目睽睽闻风而来无所不知镇定自若众说纷纭齐心协力经久不息胸有成竹异口同声争先恐后源源不断任劳任怨不容置疑慷慨大方一视同仁 2.熟练地说出每一课的文体及作者。 3.回顾课文内容,概括每一课的主旨。 4.分析下列句子的含意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9、穷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 一、复习课文: 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起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为什么傣族人民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二、背诵: 北京的公园可多啦,有、、、、、……北京有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还有着名的现代建筑、、、…… 优美句子: 到了,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底下,有、、、、,,美丽极了。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好像童话中的仙境。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复习54页“我的发现”:照相-照相机洒水-洒水车集邮-集邮册 图书-图书馆电视-电视台飞机-飞机场游泳-游泳池足

球-足球场 三、比较组词: 岛建沙绕雀胜隐 鸟健纱挠省性稳 药盛吾季留杏蜜 约盏悟秀溜呆密 波搭滴订钩龙恩 坡塔摘钉沟笼思 四、多音字: chénɡdǎoshěnɡbáo 盛倒省薄 shènɡdàoxǐnɡbó 五、填空: 填入合适的动词: 水果凉棚葡萄江面轮廓鼓 七、反义词 粗—加—直—冷—真—甜—升—哭—善—穷—贵—内—宽—强- 胜- 六、造句: 犹如――湖面犹如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就像――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

色的凉棚。 荷叶圆圆的,就像一个绿色的大圆盘。 有的……有的……还有的: 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打球,还有的捉迷藏,他们玩得可高兴了! 动物园里,有的小猴在荡秋千,有的在捉虱子,还有的在吃香蕉,它们可真悠闲!十二、拓展: 七、读文填空: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这段话主要写的是葡萄沟的葡萄结得多、颜色多,其中描写葡萄颜色的词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绿、红、白、紫、暗红、淡绿。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3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笔记 本单元教学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 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会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 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因此,可 以说,学习角的初步知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科书在编排时充 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并从其中的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 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 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会用三角尺判断各类角;难点是探究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也认识了平面图形, 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此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 形概念。虽然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二年级的学生感性 经验还很缺乏,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 验,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1.注意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角的知识是抽象的,但将角的 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变得直观活泼。要利用教科书上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图,引领学生 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 2.注意对操作活动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画角、折角、做活动角、比角等操作活动虽然比较简单, 但教师仍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规范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并紧扣角的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来 进行。不论活动简单或复杂,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有序、规范地进行。这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等大有裨益。 3.注意在交流和讨论中使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本单元设计了多种操作活动,有些活动内涵丰 富。教学时,教师不能将活动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操作本身,还要引导学生对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通过 交流、研讨,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 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 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 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 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 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 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学生能够会认18个生字。学生正确读写“书籍、含糊、精兵简政、死得其所、审阅、陈设、极其”等词语,并理解意思。 2.学生能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揣摩、品味语言,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 人民服务的道理。 3.学生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搜集相关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5.学生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进行习作。 6. 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写本课10个生字。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 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通过多种方法读课文,拟定小标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课文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的特点及作用,在打写中并迁移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单元学习 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 二、从旧引新,交流材料。 1、你知道中国共产党吗?你知道它的创始人有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主人公就是 伟大的革命先驱李大钊【板题】 2、交流课下收集的资料。简介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 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读通,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检测生字词。

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复习课程

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三案教元单. 精品文档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Section B (2a-2c) 一、教案背景: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课题:1 、面向学生:中学240min 、 课时:3 、版本:人教版新目标4 、单元分析:二)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 第一课时for it本单元是人教版新目标(Go 本课主要学习内容是:复习, 中心话题是“, transportation”(Section A 1a~1c)的内容以前学过的几种交通工具的名称,学习“乘坐交通工具”的搭配,询问对方如何引导的一般疑问句。去上学的特殊疑问句、回答语和Do you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容易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让学生开口交

流。本课的教学围绕“谈论如何去上学”这一话题展开,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本课的语言素材看图说话,进行句型操练和实际描述,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英语,同时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学情分析:三、刚刚升入初中,较大面积接触英语的学生英语学习综合能力还不大高,因此仍然需要以老师为较大主体的教师引导学习。而这个时期的学生对英语的学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习热情和好奇心也是比较旺盛的,只是仍然害怕开口,所以需要老师一定的鼓励让他们积极开口,和学生们互动,引导他们进行学习。 四、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复习单词subway, bike, walk, bus, car等 (2)学习新单词ropeway, difficult, villager, classmate (3)复习Does he引导的一般疑问句。 Does the boy like his school? Yes, he does. (4)了解2b文章脉络,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How do villages get to school? Why can't villagers take a boat or cross the bridge to school? Does the boy like his school? Why? What is the villagers' dream? Do you think their dream can come true? 2. 文化意识目标 (1)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表达方式 (2)了解村民是怎么去上学的,意识到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区别,从而感恩现在的生活并思考能够为村民做什么。 五、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记忆新词汇 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脉络。Retell the passage. 4、教学难点 学生可能会害羞于表达自己,或者不能理解村民们的生活方式 六、教学过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1、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第二部分2a-2c. 2、教学手段 趣味导入法引入教学,交流型教学和任务型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笔记 3 小数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 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 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 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能应用小数除法及其他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中重点是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如何正确灵活地计算小数除法。 教科书结合具体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十分关注算法探究经验的积累,让学生逐步体会“将没有学 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思想,重视计算方法的概括,给出计算法则的结语, 并且呈现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循“认知序”定“教学序”,展现教学的基本脉络与思 路,实现认知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商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奠定了知识基础。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 让学生弄清算理以便切实掌握。在教学中应注意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发 现,理解算理,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时,如果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有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鼓励学生多向思 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1.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本单元内容与旧知 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 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 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小数除法的重 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 含义。如:22.4÷4=5.6,用4除22,商5以后余数是2,化为20个十分之一,与十分 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分之一,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商“6” 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因此,在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 生理解算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课标要求: 本单元观察物体,动手操作,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它们的组成;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归纳出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 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参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单元章节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 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 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包括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 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圆柱体和圆锥体模型 课题:圆柱的认识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

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用具:圆柱体模型 教法.学法:观察探究.操作归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2.揭示课题。 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 3.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1: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 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期末复习设计 余家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组课题: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整理和复习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对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进行回顾整理,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能够把“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3、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使学生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归纳、有序整理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构建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并能够形成完善合理的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教法与学法: 一、创设情境回忆梳理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 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师:(学生完成后,指名要求板演计算)请你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思考后,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师: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就已经把本单元知识复习了一遍。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二、理清脉络归纳整理

师:刚才我们通过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回忆了本单元的知识点,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每个小组整理一份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图,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分组合作整理知识网络,老师参与其中。 小组内整理完成后汇报交流。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师生给予适当的评价。 师:刚才同学整理的知识网络都很有特点,并且知识点也比较准确全面。老师也整理了一个知识网络。(出示知识网络) 三、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师:掌握计算方法只是达到了基本的要求,计算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的需要确定解决的方法。(接着呈现下面的练习设计) 1、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35分)。 355+260+140+245 102×992×125 645-180-245 382×101-382 4×60×50×8 35×8+35×6-4×35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是用哪些运算定律的? 你认为做这些题目时要注意什么?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复习要点(第三单元) 学校姓名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好处: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记在心里的感情。) 2.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 (1)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 (2)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容镇定。 (3)法庭上,李大钊同志安定沉着。 (4)被害后,李大钊全家无比悲痛的情形。 3.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 (1)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后来听母亲说……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2)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 ②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作用: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3)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4.课文中的对比描写 (1)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的含糊、敷衍的态度与平时的耐心形成对比; (2)面对敌人,“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平和形成对比。 5..理解句子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反思

《整理和复习》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愉群翁回族乡中心小学教师:聂景云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49页)《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过程与方法 经历复习的全过程,学会复习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计算。 教学方法:组织引导学生复习;自主复习,小组交流 教(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看同学们是否认识他,课件出示高斯的图片。你们知道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在小学读书时,有一天数学老师要求全班学生算出:1+2+3+4+……….+98+99+100=?想知道高斯是怎样算的吗?同学们猜想…………你从高斯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运算中的一些规律。 揭示课题:《整理和复习》--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 2、先自主复习课本27-47页,并在小组内完成下面复习提纲提出的问题。

(1)、本单元共分为几个小章节? (2)、每个小章节所含的知识点有哪些? (3)、每一个运算定律是如何用字母表示的?它们都有什么意义?请为每一 个运算定律举一个应用的例子。 3、展示、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并进行总结。 4、知识结构网络:(板书) 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 相加,和不变 (a+b)+c=a+(b+c) 运算定律与交换律: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简便运算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积不变。(a×b)×c=a×(b×c) 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 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a+b)×c=a×c+b×c 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 简便运算去后两个数的和,a-b-c=a-(b+c); 或者等于这个数先减第二个数再减第一个数, a-b-c=a-c-b。 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 除以后两个数的积。a÷b÷c=a÷(b×c)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复习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1)340+96=96+340 50+90+30=90+30+50 200+ a = a +200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运用了什么规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39+72)+28=39+(72+28)、165+(135+27)=(165+135)+2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运用了什么规律? 学生复习规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自测题(32—67页)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30分) ⑴13÷4=( )∶8= ) ( 24 =( )%。 ⑵两个相互咬合的圆形齿轮的齿数之比是4∶3,其中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 )个齿。 ⑶一根竿直立在地面上,竿高2米,影长80厘米,影长和竿高的比是( ),比值是( )。 ⑷甲乙与乙车速度比是4﹕5,行完同一段路程,乙车所用时间和甲车所用时间的比是( )。 ⑸把两个比值都是3 1的比,组成一个内项为6和5的比例是 ( )。 ⑹6∶4=3∶( ), ( )∶5 1=5∶8 1 ⑺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5000000 1,即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 )千米。在这幅地图上量得A 、B 两地距离是3.4厘米,实际距离是( )。 ⑻ ┗─┻─┻─┻─┛ 是( )比例尺,把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 ⑼、一张精密仪器图纸,用8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的8毫米长,则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⑽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按3∶1放大,得到的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⑾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与高成( )比例关系。 ⑿圆锥的底面积一定,体积与高成( )比例关系。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⑴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减去两个内项的积,结果是0。( ) ⑵在比例尺中,图上距离总是小于实际距离。 ( ) ⑶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比是3∶1。 ( ) ⑷一个正方形按3∶1放大后,周长和面积都扩大了3倍。 ( ) ⑸方程和比例都是等式。 (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⑴一个比的前项扩大4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 ①缩小4倍 ②.扩大4倍 ③.不变 ⑵铺地面积一定,( )和用砖块数成反比例。 ①每块砖的边长 ②每块砖的面积 ③块砖的周长 ⑶下面各组比中,第( )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①5∶6和6∶5 ②8 1 和 32 25 .0 ③8∶7和2∶1.75 ⑷两个正方体的棱长之比是13,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是( ) ①1∶3 ②1∶9 ③1∶27 ⑸如果 x 5 .4=y 4,那么x 和y ( )。 ①.成正比例 ②.成反比例 ③不成比例 四、计算。(每题3分,共12分) 0 40 80 120 160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