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rs)复习整理

遥感(rs)复习整理
遥感(rs)复习整理

遥感定义: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系统组成: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应用。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遥感数据的类型:按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数据。

按电磁波段分: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紫外遥感数据等。

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数据。

遥感的特性:(1)空间特性:视域范围大,具有宏观特性。

(2)光谱特性:探测的波段从可见光向两侧延伸,扩大了地物特性的研究范围。

(3)时特性:周期成像,有利于进行动态研究和环境监测。

传感器组成:信息收集、探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

描述电磁波特性的指标:波长、频率、振幅、位相等。

电磁波波谱从内到外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反射能量+吸收能量+透射能量

反射率(ρ):地物的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的比,即ρ=(Pρ/ P 0)×100%。

特点:不同波段反射率是不同的;可以测定;与地物的表面颜色、粗糙度和湿度等有关。地物的热辐射:地物的发射率与地表的粗糙度、颜色和温度有关;表面粗糙、颜色暗,发射率高,反之发射率低。

地物的辐射能量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比热、热惯性大的地物,发射率大。

微波(1mm~1m)遥感特性: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穿透能力;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分辨率较低,但特征明显。大气结构:对流层(7~12 km),温度随高度而降低,天气变化频繁,航空遥感主要在该层内;平流层(12~50 km),底部为同温层(航空遥感活动层),同温层以上,温度由于臭氧层对紫外线的强吸收而逐渐升高;电离层(50~1 000 km),大气中的O2、N2受紫外线照射而电离,对遥感波段是透明的,是陆地卫星活动空间;大气外层(800~35 000 km ),空气极稀薄,对卫星基本上没有影响。

大气成分:气体分子、悬浮的微粒、水蒸气、水滴等组成。

大气发生的散射主要有三种:瑞利散射d <<λ;米氏散射:d ≈λ;非选择性散射d >>λ

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大气窗口。

传感器的组成: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

工作方式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人工辐射源向目标物发射辐射能量,然后接收目标物反射回来的能量,如雷达。被动式:接收地物反射的太阳辐射或地物本身的热辐射能量,如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MSS、TM、ETM、HRV)。

微波遥感传感器:主动微波遥感(雷达、侧视雷达、合成孔径侧视雷达);被动微波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波谱分辨率:传感器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越小,波谱分辨率越高。

感光材料的性能指标:(1)感光度:感光的快慢程度。(2)反差:最大光学密度与最小光学密度之差。(3)分辨率:对景物细微部分的表现能力,用线对数(mm)表示。

像片的特性取决于:地物反射率、相机性能和感光材料的性能。

彩色红外感光片没有感蓝层和黄滤色层,有感绿、感红和感红外层。

影响航空像片色调的因素:地物表面亮度(取决于摄影时的照度和地物自身的亮度系数);感光材料(摄影时应选取感光度高、反差系数适中、分辨率较高的感光片);摄影技术。

雷达的工作方式可分为:成像雷达(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和合成孔径侧视雷达)和非成像雷达。遥感图像的辐射误差主要有三个因素:感器的光电变换;大气的影响;光照条件。

光电变换扫描仪辐射误差主要有两类:(1)光电转换误差;(2)探测器增益变化引起的误差。大气校正的方法:利用辐射传递方程进行大气校正;利用地面实况数据进行大气校正;利用辅助数据进行大气校正。

实际像场大气的校正:野外现场波谱测试;大气参数测量;波段对比分析。

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一是指卫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姿态、地球曲率、地形起伏、地球旋转、大气折射、以及传感器自身性能所引起的几何位置偏差;二是指图像上像元的坐标与地图坐标系统中相应坐标之间的差异。

数字影像镶嵌:将两幅或多幅数字影像拼在一起,构成一幅整体图像的技术过程。

遥感图像增强处理主要有:彩色合成、灰度变换、直方图变换、密度分割、灰度颠倒、图像间运算、邻域增强处理、主成分分析、K-T变换、信息融合。

分类的依据是地物的光谱特征。

分类的方法: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锐化是增强图像中的高频成分,在频域处理中称为高通滤波,也就是使图像细节的反差提高,也称边缘增强。锐化是对邻区窗口内的图像微分。

图像的平滑:使图像中高频成分消退,即平滑图像的细节,使其反差降低,保存低频成分,在频域中称为低通滤波。

信息提取方法有:目视判读法;计算机分类法:有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模式识别等。目视判读的方法: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逻辑推理法。

目视判读的标志:色调/色彩、形状、大小、阴影、组合图案。

航空像片的信息提取:类型为彩色红外像片;比例尺大、分辨率高,常用直接判读法和对比

分析法;依据航片上地物的形状和色彩就可判读地物属性。

居民地和道路的判读:

城市居民地的判读特点:房屋稠密,面积较大,建筑物排列整齐,能判读建筑物的形状、高

度和周边环境;农村居民地的判读特点:小而分散,有农田包围,能判读居民地的外形和面

积及通向居民地的道路;道路的判读特点:线状分布,色调较亮。

像对:把从相邻两摄影站对同一地区摄取的两张像片,称为像对。像对立体效果的形成过程:

空间物体—空间物体左右像对—生理视差—产生立体感觉—恢复空间物体立体模型。

卫星图像:判读方法主要是对比分析和地物纹理特征。

影像地图有:普通影像地图、专题影像地图。

特点:信息丰富、直观形象、现势性强。

应用:城市影像地图、中国影像地图以及各种应用的影像地图等。

土壤遥感:一般用间接判读法,根据其上生长的植被类型、地区的气候条件等分析,推断出

土壤的类型。

植被遥感:(确定分布、类型、长势)判读的原理是植物的光谱特性:(1)不同的植物结构

和叶绿素含量不同;(2)植物的物候差异;(3)植物的生态条件。

水体遥感:(1)水体的反射率很低;(2)光谱差异;(3)悬浮泥沙浓度;(4)蓝波段对水体有较大

的透射能力;(5)水体的热容量大;(6)遥感探测水体的污染很有效.

植被在彩红外像片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品红到红色。因为近红外段的光谱反射率远远高于它在可见光波段的光谱反射率。

水在彩红外像片上表现为蓝到青色(清水呈蓝色,浊水呈青色)。

城市呈现内部有纵横纹理的青色。

公园、绿化带呈品红到红色。

湿地呈青色。

干旱裸地和沙漠都呈黄色。

《林业遥感》实习报告

基于决策树的林业遥感影像分类Classification of RS Image based on Decision Tree Classifier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林业遥感是遥感技术在林业经营中具体应用的实用性强的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利用遥感手段进行森林资源监测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GPS进行野外地形参数的手工测量,内业计算机遥感图像的几何精校正和探索学习决策树分类方法对林业遥感影像进行分类研究的动手能力。通过实习,加深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和管理中的应用和理解。 二、实习内容 1)GPS采集地面控制点坐标(经纬度或平面直角坐标)以及地形参数(坡度,坡向) 2)野外训练区的地面调查 3)内业遥感图像的几何精校正 4)ENVI图像处理软件决策树分类器建立逐级决策规则 5)决策规则的修改与添加(与实地调查进行比较分析) 6)利用建立的决策规则对林业遥感图像进行分类 7)保存分类规则与分类图像 三、实习中涉及的理论知识 1.决策树分类简介 与其它分类方法相比,决策树分类具有如下特点:1)决策树分类是非参数分类,因此其独立于训练区像元亮度值的统计分布模式;2)决策树分类时模型的输入既可以是连续的光谱波段值,也可以是离散的数值,甚至是定名变量;3)分类结束后可以生成易于解译的分类判别准则文件;4)样本训练的速度快,分类精度通常高于其它的分类器 2.决策树分类原理 决策树分类实质是利用输入分类器的多元特征参数,从多角度挖掘出蕴藏在其中的模式类别间的差异,并建立起“特征识别矩阵”(类似于判读检索表),其外在表现为多个“If Then, else if then”的连用,就如同数学上的多个集合求交集运算,从而将满足交集条件的模式与不满足交集条件的模式区分开来,实现不同模式类别的自动识别。具体地讲,决策树可以像分类过程一样被定义,依据某种规则将窨数据集一级级往下细分以定义决策树的各个分支。决策树由一个根结点,一系列内部结点及终极结点组成,每一个结点只有一个父结点和两个或多个子结点。根据决策树的构成思想,以选定的样本数据为对象逐级找到分类树的结点,并且在每个结点上记录所选的空间数据图层的编号以及相应的判别函数参数,从而有可能反过来从树根到叶按照生成的判别规则,逐级地在每个结点上对样本数据以外的待分类数据进行分类 3.本实习决策树分类规则描述 类1(class 1):NDVI值大于0.3,坡度大于或等于20度 类2(class 2):NDVI值大于0.3,坡度小于20度,阴坡 类3(class 3):NDVI值大于0.3,坡度小于20度,阳坡 类4(class 4):NDVI值小于或等于0.3,波段4的值大于或等于20

遥感概论复习题(1)

遥感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 一、填空: 1、 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 航空遥感 、航天遥感 、航宇遥感。 2、 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 被动遥感。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 二、简答及综合题 1、何谓遥感?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遥感:广义上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 等的探测。狭义上指是应用探测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2、遥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方面?并举例说明。 遥感的主要特点:(1)观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2)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4)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红外遥感昼夜探测、微波遥感全球探测人们可以从中选择需要的信息(5)经济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是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 3、遥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2)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3)空中摄影遥感阶段(4)航天遥感阶段 4、当前遥感发展趋势? (1)新一代传感器的研制,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遥感图像和

数据(2)遥感应用不断深化(3)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支持是遥感发展的又一进展和方向 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例举遥感在你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 (1)遥感在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 a: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 b: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 c: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2)遥感在环境监测评价及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 a:在环境监测方面b:在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3)遥感在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方面的应用(4)遥感在全球宏观研究中的应用(5)遥感在其他方面的应用a:在测绘地图方面的应用b:在历史遗迹、考古调查方面的应用c:军事上的应用 第二章 一、填空: 1、电磁波谱按波长由低到高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 可见 光、 红外线 、 微波 无线电波等组成。 2、无云的天空呈现蓝色是由 瑞利 散射引起的,云雾呈白色主要受 无选择性 散射影响。 3、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遥感探测实际上是辐射能量的测定。__地表反 射_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 4、绝对黑体一定满足吸收率为 1 ,反射率为 0 。 5、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 天文单位 内,垂直于 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 黑体 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6、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一部分__反射___,一部分吸收,一部分透 射,地表 反射__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大气的散射_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7、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指 地物反射率 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8、电磁波谱中0.38-0.76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其中0.7处为 红 , 0.58处为 黄 、0.51处为 绿 、0.47处为蓝色。 二、简答及综合题

林业遥感

林业遥感 1、遥感技术:把不同高度的平台使用传感器收集地物的电磁波谱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地面并加以处理,从而达到对地物的识别与监测的全过程。 2、remote sensor(遥感器):接收从目标中反射或辐射来的电磁波的装置叫做传感器(Remote sensor)。 3、大气窗口:在遥感技术中,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时,透过滤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4、加色法:三基色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叠加生成新的颜色,即为加色法。 5、减色法:白光中减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光生成新的颜色,即为减色法。 6、投影误差:指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7、中心投影:就是有一个固定点S和任意点A的连线被一个平面P所截,直线在平面上的截点a为A点的中心投影。 8、升交点: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当它从地球南半球向北半球运行时,穿过地球赤道平面的那一点叫升交点。 9、降交点:一颗极轨卫星在其由北向南运行时与赤道平面的交点叫降交点。 10、扫描带宽度:扫描带宽度是指当卫星沿着一条轨道运行时其传感器所观测的地面带的横向(舷向)宽度。 11、卫星重复周期:卫星重复周期是指卫星从某地上空开始运行,经过若干时间的运行后,回到该地上空所需的时间。 12、高光谱遥感:高光谱遥感就是指具有高光谱分辨率的遥感科学和技术,它的基础是测普学。 13、图像数字化:高光谱遥感就是指具有高光谱分辨率的遥感科学和技术,它的基础是测普学。 14、空间分辨率:影像上能显示地面最小地物的尺寸。15、时间分辨率:遥感重复成像时间的间隔。 16、波普分辨率:指传感器探测器件接收电磁波辐射所能区分的最小波长范围。波段的波长范围越小,波谱分辨率越高。也指传感器在其工作波长范围内所能划分的波段的量度。波段越多,波谱分辨率越高。17、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1999年10月14日,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又称资源一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P70. 太阳同步近极地轨道,轨道高度778KM;卫星的重访周期是26天,设计寿命2年;其携带的传感器的最高空间分辨率是19.5M;2002年我国又发射了中巴资源卫星02A。2007年中巴资源卫星02B发射成功。 18、立体观察:用光学仪器或肉眼对有一定重叠率的像对进行观察,获得地物和地形的光学立体模型,称为像片的立体观察。 19、立体观察的条件:1. 必须是由不同的摄影站向同一地区所摄取的两张像片; 2. 两张像片的比例尺相差不得超过16%; 3. 两眼必须分别各看两张像片上的相应影像,即左眼看左像,右眼看右像; 4. 像片所安放的位置,必须能使相应视线成对相交,相应点的连线与眼基线平行。 工具:立体观察镜方法:将像片对置于立体镜下面,左手食指放在左像片上一个大而明显地物边,用食指移动像片,直至从左目镜视野中清晰地看到手指及像片影像时为止,再将右手食指放在右像片的同名地物边,用右手食指移动像片直至从右边目镜视场中也能清晰看到手指及其地物影像,此时用双眼观察,移动像片将看到立体影像。 20、立体效应:1. 正立体效应:与现实世界一样的立体模型。2. 反立体效应:

遥感概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遥感 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狭义: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探测系统 根据通感的定义,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 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的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与常规观测相比,遥感观测的特点 遥感观测可以实现大面积同步观测,并且不受地形阻隔等限制。 遥感探测,尤其是空间遥感探测,可以在短时间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分别从遥感平台、传感器类型、工作方式和应用简述遥感类型 遥感平台: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传感器: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工作方式: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 应用: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基本概念: 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序,构成了电磁波谱。 按照波长递减的顺序: 长波,中波和短波,超短波,微波,红外波段(超远红外,远红外,中红外,近红外),可见光(红橙黄绿青蓝紫,0.38~0.76微米),紫外线,X射线,γ射线。朗伯源、朗伯面 辐射亮度L与观察角无关的辐射源,称为朗伯源。一些粗糙的表面可近似看做朗伯源。严格来说,只有绝对黑体才是朗伯源。对于漫反射面,当入射幅照度一定时,从任何角度观察反射面,其反射亮度是一个常数,这种反射面称朗伯面。把反射比为1的朗伯面叫做理想朗伯面。 绝对黑体、灰体、选择辐射体 绝对黑体: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灰体:没有显著的选择吸收,吸收率虽然小于1,但基本不随波长变化,这种物体叫灰体。如果发射率与波长无关,那么可把物体叫作灰体,否则叫选择性辐射体

林业遥感考试---南京林业大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不接触被感测事物 常用遥感技术的定义:利用飞机、人造卫星或其它飞行器作运载工具,主要以电磁波来检测、度量远距离目标的一种技术手段。目前,主要有两个研究领域:遥感技术研究和遥感应用研究 2、遥感技术的4大物质构成要素: 1对象(Objects):被探测、被感知的事物和现象 2传感器(Sensor):能感测事物并能感测的结果传递给使用者的仪器 3信息传播媒介(Media):在目标与传感器之间起信息传递作用的介质 4遥感平台(Platform):搭载传感器并使之正常工作的装置 3、遥感的分类 A按遥感对象分(1)宇宙遥感,以外太空其它星体为感测对象(2)对地遥感地球表层环境——环境遥感;在环境遥感中若地球表层资源为对象称为资源遥感 B按遥感平台分(1)航天遥感平台H>80km火箭、人造卫星、飞船、航天飞机等(2)航空遥感平台H<80km普通飞机、气球、飞艇等(3)地面遥感遥感车、遥感塔、“远洋测量船” C按遥感媒介分(1)电磁波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是紫外、可见光、红外和微波等 (2)声波遥感潜水艇的声纳技术、探测珍贵鱼群的回游路线和迁徙规律(3)重力场遥感地质探矿,通过”g”值的变化来推断地层中是否有某种元素富积(4)地震波遥感 D按遥感器的工作方式分:(1)被动遥感:遥感本身并不发射任何人工探测信号,只是被动接收来自于目标的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性质、数量、空间位置等特征进行识别的遥感方式。“无源遥感”,如中午拍照。(2)主动遥感,遥感器发射人工探测信号,到达目标后信号反射回来被传感器接收从而对目标性质、数量、空间位置进行识别的遥感方式。如,夜晚拍照通常要在相机上装闪光灯。主要是“微波遥感” E按遥感所获资料的形式分(1)成像方式遥感(能获得目标的图像Image,图形Graphics) a摄影方式b扫描方式(2)非成像方式(不能获得目标物的图像,常是一些曲线,如气象中温度辐射计F按应用领域分地质、农业、林业、草原、水文、测绘、环境、灾害、城市、海洋、大气、军事4、遥感的特性与优势 1空间特性距离远、感测范围大因此具有宏观性和直观性;先进传感器也能探知目标的细节。 2 时间特性运行周期短动态监测 3 光谱特性使用的谱段多,可选性强,多光谱高光谱 4 数据量巨大“海量”数据,研究的压缩技术、存贮、处理算法 5 受地面限制少沙漠腹地、大洋深处、悬崖绝壁人无法到达(可及度低) 6 经济效益好 7 用途广 8 发展速度极快 5、遥感过程是指遥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判读和应用的全过程 6、遥感技术应用 1 资源监测查清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动态消长(土地利用类型、森林资源、水、矿产等) 2 环境监测、灾害损失评价(森林火灾、水灾、病虫害等) 3 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 4 生物物理建模生物量估算(Biomass Estimation: LAI、NPP、APAR )小麦、水稻、玉米 估产、草场承载力评价、近海生产力评价、物理参数反演(Inversion):水质、大气污染等 5 军事侦察 6 气象预报

多媒体技术知识点整理

多媒体技术知识整理 1.1.1 多媒体的含义和分类 1、媒体的定义:人们用来与外界沟通和交流各种信息的载体,或者说是信息传递和信息存储的最基本的手段。 2、强调媒体的两层含义:一是存储信息的实体,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技术主要指后者。 3、国际通用定义媒体的分类:感觉、表示、显示、存储和传输五种媒体,信息源流最丰富的媒体(感觉媒体),最主要的媒体(表示媒体)。 4、表示媒体通常包含的几种媒体(多媒体数据的分类) 文本:最基本 声音(音频):三种表现形式(解说词、音效、背景音乐),具有很强的前后相关性,数据量大,实时性强 图片、图像:图像主要以位图形式存放,是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图片一般以向量图形式存在。视频影像:(静态和动态,真实的画面) 动画:移动的主观设计的绘画(二维平面、三维立体),根据制作方法分为造型和帧动画两类。05年高考题:分别指出WINDOWS系统中下列工具软件所处理的媒体,记事本(文本)、画图(图像)、录音机(声音)、CD唱机(声音)、媒体播放器(音频、视频)。 填空:___________、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信息载体中的两个或多个的组合成为多媒体。单:下列不属于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的范围是(A 存储信息的实体B 信息的载体 C 文本D 图像)A

超文本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A顺序的树形B非线性的网状C线性的层次D随机的链式)B 1.1.2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1、多媒体技术的含义: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综合处理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具有交互式的综合与实时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2、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集成性(综合性)、交互性、实时性。 集成性注意把握处理媒体的设备的集成和多种类型数据的集成化处理两个方面,了解创作的含义,基类媒体的概念。 05年高考题:多媒体作品与影视作品的主要区别是(A、共享性B集成性C交互性D传播性) C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最基本的特征。 简:请回答 单: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性有(A、多样性B集成性C交互性D可扩充性)ABC 填空:多媒体技术具有__________、实时性、交互性、高质量等特性。 1.1.3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简史:1986年,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计算机AMGIA;1985年,只读光盘的问世;多媒体PC机标准MPC-1,MPC-2,MPC-3。 2、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了解性内容,注意几个符号简称的意义 1.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 1.2.1 硬件组成

遥感概论知识点

遥感概论—刘朝顺 第一章绪论 一、遥感的概念 1.广义::泛指各种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2.狭义::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主要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二、什么是传感器 1.地物空间信息主要由搭载在遥感平台上的传感器来获取。 2.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3.分类:摄影类型的传感器;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雷达成像类型的传感器;非图像类型的传感器。 4.构造: 1)收集器:收集地物辐射来的能量。具体的元件如透镜组、反射镜组、天线等。 2)探测器:将收集的辐射能转变成化学能或电能。具体的无器件如感光胶片、光电管、光敏和热敏探测元件、共振腔谐振器等。 3)处理器:对收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如显影、定影、信号放大、变

换、校正和编码等。具体的处理器类型有摄影处理装置和电子处理装置。 4)输出器:输出获取的数据。输出器类型有扫描晒像仪、阴极射线管、电视显像管、磁带记录仪、XY彩色喷笔记录仪等等。 三、遥感的特点 1空间特性:视域范围大,具有宏观特性。 2.光谱特性:探测的波段从可见光向两侧延伸,扩大了地物特性的研究范围。 3.时相特性:周期成像,有利于进行动态研究和环境监测。 4.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5.时效性- 动态、快速获取监测范围数据。 6.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 7.经济性-应用领域多,经济效益高。 8.局限性。 四、遥感的发展历史 1.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 2.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萌芽阶段) 3.航空遥感阶段 4.航天遥感阶段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理解PPT) 一、电磁波谱 1.电磁波谱: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

林业遥感复习资料(林学专业)

1、大气窗口,在遥感技术中,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2、加色法,红绿蓝三基色中的2种以上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产生其他色彩的方法。 3、像主点:过s点做像平面的垂线,该垂线与像平面的交点称为像主点。 4、投影差; 5 6、遥感具有的特性;空间特性、时相特性、光谱特性 7、遥感技术系统: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现已发展成一个地面到高空的多维,多层次的立体化观测系统. 主要由遥感平台,传感器和遥感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装置3部分组成。 8、电磁波谱按按波长从长到短的顺序可分为无线电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r射线七类。 9、三基色:红色、绿色、蓝色、航空像片上的误差;比例尺误差、倾斜误差和投影误差 10、资源卫星的特点; 近极地近圆形的轨道、一定的运行周期、轨道与太阳同步 11、主要卫星遥感数据的分辨率; MSS影像空间分辨力为80 米和240米;TM影像的空间分辨力为30米和120米两种;ETM+影像的空间分辨力为15米,30米和60米;IKONOS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4米和1米;QUICKBIRD 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 0.61米和2.44米。.MODIS分辨率(250m 500m 1km 。OrbView-3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1 米和4 米,GeoEye-1(OrbView-5)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0.41 米和1.65 米,Worldview-1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0.5 米和1.8 米,Worldview-2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0.5 米和1.8 米,ALOS空间分辨率2.5m, 10m。KOMPSAT-2(阿里郎)卫星空间分辨率:1m 和 4m。HyMap光谱分辨率:13, 15, 17nm。AVIRIS分辨率20m。 12、遥感图像直接判读因子有哪些:色调/颜色,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案,位置,布局组合。 13、由我国自主发射的卫星有那些: CBERS, 14、Lansat7相对于其他陆地资源卫星来说,在那些方面有了显著的改进: 热红外波段的分辨率提高到60米;首次采用了分辨率为15米的全色波段;改进后的太阳定标器使卫星的辐射定标误差小于5%,精度比Landsat5约提高一倍。 15、黑体是理解热辐射的基础,什么是黑体,黑体有什么样的特点 黑体是能够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的理想化物体.①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可全部吸收,吸收率α为1,反射率ρ为0,与物体的温度无关。②黑体吸收与重新发射的能量相等。③黑体被定义为完全的吸收体和发射体。④自然界并不存在黑体,恒星和太阳也被看做是接近黑体辐射的辐射源。 16、什么是监督分类方法,有什么特性 监督分类是指用被确认类别的样本像元去识别其他未知类别像元的过程。特性:1根据应用目的和区域,有选择的决定分类类别,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区别;2可以控制训练样本的选择;3可以通过检查训练样本来决定训练样本是否被精确分类,从而避免很累的严重错误,分类精度高;4,避免了非监督分类中对光谱集群的重新归类;5,分类速度快 17、航空像片进行立体观察的条件是什么 1.必须是不同的摄影站向同一地区所摄取的两张像片 2.两张像片的比例尺相差不得超过16% 3.两眼必须分别各看两张像片上的相应影像,即左眼看左像,右眼看右像; 4.像片所安放的位置,必须能使相应视线成对相交,相应点的连线与眼基线平行; 18、简述遥感图像判读的方法及遥感图像判读的原则 判读方法:1. 直接判定法:特征比较明显的地物,如河流、公路; 2. 对比分析法:将待解译的影像与其他已知样片进行对照,从而确定地物的属性; 3. 逻辑推论法:利用地物彼此之间或地物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间接确定地物的属性。 遥感图像判读的原则 1. 总体观察、综合分析:对图像整体、局部进行细致观察,结合各种资料进行初步分析; 2. 尊重客观实际; 3. 先易后难、从已知到未知。 19、图像拉伸计算方法

多媒体的知识点总结

?掌握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包括: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多媒体信息元素的种类)?掌握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掌握常用的图像、音频、视频文件的存储格式、各自特点及其相互转换方法 第八章多媒体技术基础 8.1多媒体基础知识 8.1.1多媒体技术概述 1.多媒体技术:是指使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进行综 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综合技术。 2.媒体分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3.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多样性、集成性、非线性、实时性、交互性。 4.多媒体信息元素的类型: (1)文本(text)(2)图形(graphic)和图像(image) (3)音频(audio) (4)视频(video) 8.1.2多媒体技术研究的内容 8.1.3多媒体系统组成 1.多媒体硬件系统:声卡、显卡、光驱、交互控制接口、扫描仪。 2.多媒体软件系统:操作系统、接口程序、多媒体驱动软件、多媒体素材制作软件、多 媒体编辑工具、多媒体应用软件。 3.多媒体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系统、演示系统、培训系统、家庭系统。 8.1.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8.2 数字图像技术 8.2.1图像的基础知识 图像文件的存储格式: (1)BMP:位图格式,占用空间较大。 (2)GIF:文件较小,适合网络环境传输。 (3)JPEG:压缩技术先进,存储空间小,图像质量好。 (4)PSD:photoshop专用格式。功能强大。 (5)PNG:网络图形格式,存储形式丰富。 (6)AI:一种矢量图形文件,适用于Adobe公司的Illustrator软件的输出格式。 8.2.2图像处理技术 1. 图像的获取 2. 图像格式的转换

遥感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 一、遥感:一种远离目标,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通过某种平台上装载的传感器获取其特征信息,然后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及应用分析的综合性技术 二、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地面到空中,乃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处理到判读分析和应用的完整技术体系 三、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信息源;信息的获取;传感器;遥感平台;信息的记录和传输 四、遥感的分类 ①按遥感平台分类:航天、航空、地面遥感 ②按传感器探测波段分类:紫外遥感(0.05-0.38μm)可见光遥感(0.38-0.76μm)红外遥感(0.76-1000μm)微波遥感(1mm-1m) ③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 ④按数据获取方式: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 五、遥感的特点 宏观性;动态性;技术手段多,信息海量 六、当前遥感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高分遥感发展迅速,多种传感器并存: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时间分辨 遥感从定性到定量分析:遥感从“定性”向“定量”转变,定量遥感成为遥感应用的发展热点 遥感信息提取逐步自动化:建立适用于遥感图像自动解释的专家系统,逐步实现遥感图像专题信息提取自动化 遥感商业化 第二章 一、电磁波的性质 波动性:①是横波②在真空以光速传播③满足C=λ*? 粒子性: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E= h*?;P=h/λ 波粒二象性的程度与电磁波的波长有关: 波长愈短,辐射的粒子性愈明显;波长愈长,辐射的波动特性愈明显。 二、电磁波与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会出现三种情况:反射、吸收、透射,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如果是不透明的物体,物体的反射率大,发射率就小) 四、电磁辐射定义 ①反射:电磁辐射与物体作用后产生的次级波返回原来的介质,这种现象称反射。该次级波便称之为反射波(辐射)。 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②透射:电磁辐射与介质作用后,穿过该介质到达另一种介质的现象或过程。 透射率:透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之比。 五、电磁波谱:按照电磁波的波长(频率的大小)长短,依次排列成的图表,称为电磁波谱。按频率从短到长可分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①可见光谱中的各种颜色成分大致所属的波长区间:红:620~760nm 橙:590~620nm 黄:560~590nm 绿:500~560nm 青:470~500nm 蓝:430~470nm 紫:380~430nm ②红外波段波长范围0.76~1000μm,遥感所用波段如下:近红外: 0.7~3 μm 中红外: 3~8 μm 远红外: 8~15 μm ③微波波长范围1mm~1m 六、各种电磁波的不同与共性 ①不同点:传播的方向性、穿透性、可见性、颜色不同 ②共性:传播速度相同;遵守相同的反射、折射、透射、吸收和散射定律;都是横波,遵循横波的一切特性 七、黑体辐射: 指由理想放射物放射出来的辐射,在特定温度及特定波长放射最大量之辐射。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该物体是绝对黑体。 八、黑体辐射的规律 ①辐射通量密度随温度增加而迅速增加,与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 M=σT?4 σ=5.67×10-12 W/cm-2·K-4 M为总辐射出射度 ②黑体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波长短的方向移动 λmax·T=b b=2898 μm· K

浅谈林业资源调查中遥感影像的判读技术

浅谈林业资源调查中遥感影像的判读技术 发表时间:2016-01-14T10:21:06.6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4期供稿作者:崔鹏1 董振勇2 [导读] 1.广西兴桂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广西金桂林业有限公司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得林业资源的勘查工作变得简单易行。而目视判读技术是整个遥感勘查工作的重要基础。 崔鹏1 董振勇2 1.广西兴桂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广西金桂林业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林业资源调查中,遥感影像的判读也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从遥感技术的一般方法出发,结合某林区的具体情况针对相关林区进行了具体探讨,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林业资源;遥感影像;判读技术 林业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实施林业资源调查可系统地对林业资源进行统计、监测等,以达到合理利用以及保护规划林地目的。将有效的技术手段应用于大型而复杂的林业资源调查,对林地的保护利用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求先要对林业资源进行系统的勘查,传统的勘查手段费时费力,而且勘查的精度也比较低,尤其是对于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更加如此。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得林业资源的勘查工作变得简单易行。而目视判读技术是整个遥感勘查工作的重要基础。 一、概念及分类 (一)遥感影像的慨念 科技的发展使得卫星及航空遥感图像分辨率大幅度提高了,从而使人们可以根据遥感图像获得有用的数据及信息、另外遥感图像拥有特定的比例尺,它是地表物体独有的电磁辐射 的记录与反映,它主要表现在最通过遥感探测仪获得一种遥感信息。 (二)影像分类方法 遥感影像分类主要有有监督与非监督两种分类法。其中监督分类法主要包括:最大似然法、最小距离法和平行六面体法等。非监督分类法包括两种具体方法,即:K-means法与ISODATA法。同时根据性质的不同,要干检测还可以被分成分类比较法、直接提取法以及目视解译法和GIS的分类等多种方法。 二、林业遥感判读的准备工作 (一)对影像数据的整理 5POT5影像拥有宏观性强、视角广、分辨率高、多时相、信息量大、数字传递等特点,其在空间分辨率上,多光谱波段能够达到10m 以上,但在全色波段中只能达到2.5m左右。在影响采集工作结束后,要经过波段组合,正射矫正和融合处理等技术进行处理。 (二)资料的收集 在判读工作之前,首先要对调查地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主要了解该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大型建筑、植被类型等信息。其次,对影像图框外信息进行了解。 〔三)建立解译标志 在判读之前要建立解译标志 (1)将景幅、图幅作为单位,在每景幅内选择十五条勘查路线,确保勘查路线能偶覆盖全区域。 (2)实地和卫星影像进行对照征.将个图像的色调、纹理、形状、大小、位置等信息记录下来,并拍摄实际地面照片。 (3)依据野外勘查与室内分析的结果,建立解译标志。 三、判读方法 影像判读的方法有很多种,一般来说要遵循下面几条原则: (一)多方法相结合 在进行遥感影像判读工作的时候,可以利用其他工具,如该区域的地形图与Google截图,这样可以提高解译的精度如下图; 图1某村的Google截图 (二)先易后难 判定工作要从简单的易识别物品进行判定,比如:公路、河流、居民区等,这些都是叫明显的地物,这对于判定工作的技术要求不高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知识

多媒体教学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在八十年代已经开始出现,但当时是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九十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二、什么是多媒体教学软件?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储存、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介的教学媒体。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简称为多媒体课件。又称CAI课件。 三、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要求 作为多媒体教学软件,必须能正确表达学科的知识内容、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具有诊断评价、反馈强化的功能。因此,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制作,需要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做好教学设计,系统结构模型设计、导航策略设计和交互界面设计等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使用,不断修改,才能使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符合教学规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还要注意面向不同使用者的通用性。软件的使用要符合一般人的使用习惯,必要时还要在软件中提供使用帮助说明。 四、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 九十年代多媒体教学主要形式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多媒体组合教学为主,九十年代中后期,虽然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逐渐取代了以前的多种媒体的组合教学,教学效率和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它还没有完全脱离单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九十年代的后期和新世纪的到来,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加上“双主”模式的教育思想的运用,一种全新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和迅速发展。但不管是多媒体教学还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它们都离不开多媒体教学软件。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梅安新版)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 【题型】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注意:标注页码的地方比较难理解,希望大家多看看书,看看ppt。【第一章】绪论 1、【名】遥感(remote sensing) 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 定义: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遥感系统 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5个哦亲!详见书第2页图哈~) 3、【名】信息源:任何目标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被称为遥感的信息源。 4、遥感的类型: a)按照遥感平台分 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空间)遥感、航宇遥感 b)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 紫外遥感(0.05μm-0.38μm)、可见光遥感(0.38-0.76μm)、红外遥感(0.76-1000μm)、微波遥感(1mm-10m) c)按工作方式分 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 5、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 6、遥感发展简史 Remote Sensing 的提出:美国学者布鲁伊特于1960年提出,61年正式通过。 遥感发展的三个阶段:

(1)萌芽阶段 1839年,达格雷发表第一张空中相片; 1858年,法国人用气球携带照相机拍摄了巴黎的空中照片。 1882年,英国人用风筝拍摄地面照片; J N Niepce (1826, France) The world’s first photographic image Intrepid balloon, 1862 1906, Kites Pigeons, 1903. (2)航空遥感阶段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创造了条件。 1909年,意大利人首次利用飞机拍摄地面照片。 一战中,航空照相技术用于获取军事情报。 一战后,航空摄影用于地形测绘和森林调查与地质调查。 1930年,美国开始全国航空摄影测量。 1937年,出现了彩色航空像片。 (3)航天遥感阶段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意义重大。 70年代美国的陆地卫星 法国的Spot卫星 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中国,印度,巴西等。 卫星遥感 Landsat Spot NOAA EO-1 Terra/modis Ikonos 7、我国遥感发展概况 50年代航空摄影和应用工作。 60年代,航空摄影工作初具规模,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70年代,腾冲遥感实验获得巨大成功。 70.4.24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80年代是大发展阶段。 目前在轨运行卫星:海洋卫星、气象卫星、中巴资源卫星、环境卫星等。 8、遥感的应用 (1)资源调查与应用 1. 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 农、林土地资源调查、病虫害、土壤干旱、盐化沙化的调查及监测。 土地利用类型调查 精细农业 作物估产 “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

林业遥感课程要点及复习题

林业遥感课程要点及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要点: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系统;遥感分类;目前遥感技术发展的特点;林业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习题: 1.什么是遥感?什么是遥感技术系统? 2.简述遥感分类的内容。 3.试述遥感技术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4.试述林业遥感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5.简述遥感图像的光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概念。 第二章遥感的物理学基础 要点:电磁波;电磁波谱;太阳与大气影响;大气窗口;地物反射波谱特征;地物反射波谱测量; 习题: 1.什么是电磁波和电磁波谱? 2.什么是大气窗口?简述大气窗口的类型?研究大气窗口的意义是什么? 3.什么是地物反射光谱曲线?植被反射光谱曲线的特点是什么? 4.简述研究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的意义。 第三章航空遥感 要点:航空遥感系统;航空像片的几何特片与物理特性;像片视差和立体观测;高光谱航空遥感; 习题: 1.什么是航空遥感?它有什么特点? 2.航空像片立体观测的条件是什么? 第四章航天遥感 要点:遥感卫星的姿态与轨道参数;我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美国Landsat卫星及其影像特征;法国SPOT 卫星及其影像特征;气象卫星及其影像特征;中巴资源卫星及其影响像特征;其它卫星及其影像特征; 习题: 1.什么是航天遥感?它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什么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3.Landsat卫星和SPOT卫星的特点是什么? 4.简述我国资源卫星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5.解释TM、ETM+、SPOT、AVHRR、SAR、Quickbird的含义。 第五章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要点: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介绍遥感数字图像几何纠正、图像增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图像分类等。

(完整版)遥感原理在森林火灾监测中的应用

中南大学 本科生遥感实习报告 实习题目:遥感在森林火灾监测中的应用 ----以2002年大兴安岭重大森林火灾为例实习时间:2013年6月24日-7月5日

目录 0 引言-------------------------------------------------------------------------1 1 研究区概况----------------------------------------------------------------1 2 火点类型介绍-------------------------------------------------------------1 3 遥感火险监测原理-------------------------------------------------------2 3.1火灾点的识别和定位------------------------------------------------------------2 3.2过火面积的估算------------------------------------------------------------------2 4 数据简介及研究方法----------------------------------------------------3 4.1 数据来源--------------------------------------------------------------3 4.2 Landsat-7数据格式--------------------------------------------------3 4.3 本课题使用的数据--------------------------------------------------3 4.3.1火灾点定位使用的数据---------------------------------------------------------------4 4.3.2火灾前后植被覆盖对比使用的数据------------------------------------------------4 4.4 研究方法--------------------------------------------------------------4 4.5 数据处理--------------------------------------------------------------5 4.5.1着火点定位------------------------------------------------------------------------------5 4.5.2火灾前后研究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计算比较------------------------------8 5 总结-------------------------------------------------------------------------9 6 实习心得-------------------------------------------------------------------9 参考文献------------------------------------------------------------------------10 有关文献摘要------------------------------------------------------------------10

多媒体技术知识点

多媒体技术第一章 1.媒体、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记忆) (1)媒体的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等;二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是指后者。 (2)多媒体是指对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平台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如文本、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在多种媒体信息之间建立逻辑连接,并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集成系统。 2.多媒体技术特征(理解):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记忆) (1)生活中的多媒体:MP3音乐、影视动画、数字电视等。(数字电视是一种利用数据压缩技术的电视制式。优点:图象质量好,节目容量大,音质好) (2)多媒体技术的现状:音频技术、视频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网络传输技术。(音频技术:包括音频数字化,语音处理,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如:声卡的应用、电子记事本、声控玩具、语音拨号功能的手机等) (3)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虚拟现实、多媒体数据库和基于内容检索、多媒体通信技术。 4.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记忆) (1)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由多媒体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组成 (2)MPC联盟规定多媒体计算机至少包括5个基本部件:个人计算机(PC)、只读光盘驱动器、声卡、windows操作系统和一组音箱或耳机。(一般涉及到配置一台多媒体计算机所需要部件) (3)常见多媒体硬件设备:CD-ROM驱动器、音频卡、视频卡、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 (4)多媒体软件根据它的应用层面可以分为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数据采集和编辑软件、多媒体创作和集成软件三大部分。常见的多媒体数据采集和编辑软件有:Windows系统附件中的“录音机”、Photoshop、Flash、3DSMAX、Premiere等;常见的多媒体创作和集成软件有:Authorware、方正奥思、Director、PowerPoint等。 5.多媒体作品的规划和设计 多媒体作品设计的一般过程是:需求分析、规划设计、脚本编写。 (1)需求分析包括:应用需求分析和创作需求分析。应用需求分析是调查分析社会需求,用户情况,作品效益等方面.创作需求分析是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结构类型,作品的内容,作品的发布方式及所需硬软件 (2)规划设计包括:系统结构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系统结构设计描述了整个作品的组成部分,工作流程,主要界面(片头,主交互界面,片尾),模块设计描述了作品分为几个模块及每个模块的具体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