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波比基本知识

驻波比基本知识
驻波比基本知识

若以功率的观点来看驻波比可以表示为

SWR = (√Po + √Pr)/(√Po - √Pr)

Po:进入天线系统的功率Pr:从天线系统反射回来的功率

经过运算SWR 与Pr/Po (反射功率百分比)的关系如下

Pr/Po = [(SWR-1)/(SWR+1)]^2

驻波比表基本上就是功率表它可以量测输入功率及反射功率但根据上式不管输入功率为何反射功率一定和输入功率成一定的比例也就是说对同一驻波比不管输入功率为何只要是在量输入功率时利用可变电阻调整驱动表头的电流使指针达到满刻度那麽你量测反射功率时指针一定是指在同一个位置把这些相关位置标出来我们的功率表上就多了一排刻度叫做"驻波比"而您的功率表马上摇身一变成为"驻波比表"了

说穿了驻波比表就是功率表在量测功率时它预设了几组功率(如5W,20W,200W)使输入功率恰好是这个位准时(5W,20W,200W)指针会达到满刻度当你拨在CAL位置时就是量输入功率只不过你可以调整指针位置当你拨在SWR位置时就是量反射功率只不过您这时候看的是SWR的刻度

以DIAMOND系列的驻波比表而言它有一个Calibration 旋钮及三个选择开关Power Range Func FWD/REF SWITCH用法如下

量输入功率 1.将POWER RANGE 拨到200W FUNC拨到PWR FWD/REF拨到FWD

2.按下无线电机的发射键

3.适度选择POWER RANGE以精确读出功率

量反射功率 1.将POWER RANGE 拨到200W FUNC拨到PWR FWD/REF拨到REF

2.按下无线电机的发射键

3.适度选择POWER RANGE以精确读出功率

量驻波比 1.将FUNC 拨到CAL 位置CALIBRA TION 旋钮反时针方向旋转到底

2.按下无线电机的发射键调整CALIBRA TION 旋钮使指针达到满刻度

3.将FUNC 拨到SWR 位置由表头的SWR 刻度读出驻波比的读值

使用驻波比表量测天线的驻波比时要尽量将驻波比表靠近天线端因为传输线的传输损耗会使得所量出来的驻波比数值较小变成"快乐驻波比"例如原本天线的驻波比为 1.92 (反射功率百分比为10%)现在加上一段cable 衰减量为3dB假设无线电机的发射功率为10W则经由CABLE 传到天线的输入端时只剩下5W然後反射10% 即0.5W 0.5W 经由传输线送回来只剩下0.25W所以驻波比量到的是输入10W

反射0.25W反射功率百分比为2.5% 即SWR=1.03量起来真是快乐的不得了

此外目前大部份的驻波比表都是利用感应的方式将信号感应到驻波比表内的量测电路所以在量测时可以一边发射一边切换驻波比表上的开关这并不会损坏无线电机如果小心一点不要让指针瞬间打到底驻波比表要坏掉也蛮难的

最後提醒一点天线的好坏不能单看驻波比现在大家如此迷信驻波比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驻波比表到处都买得到我的意思是说不要因为天线驻波比很低就觉得一切OK而沾沾自喜多研究天线的其它特性才是真正的乐趣

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系统中的匹配

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系统中,天线、馈源、高频头、卫星接收机、电视机等部件需要用电缆和接插件把这些设备部件连接起来,只有正确连接,方可保证设备运转正常。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都更注重天线的方向、仰角、高频头的极化、接收机菜单的设置、频率的选取等步骤,安装调试步骤中往往忽视设备之间的连接,这些设备部件连接时从始至终都应遵循“匹配”这一条原则。

1“匹配”的重要作用

“匹配”,从功率的角度出发意味着最大的输出功率,即在供电电路中使负载阻抗等于电源内阻抗的共轭值(电阻相等,电抗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称作“匹配”。匹配的目的在于得到最大的输出功率。在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系统中存在着如何获取最大功率,用自己现有的设备从卫星上得到最大的功率,这时需要匹配。“匹配”。从传输线的角度出发意味着无损耗传输,即在应用于传输线时,使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称作“匹配”。匹配的目的是消除负载引起的反射,避免发生驻波,使负载获取最大功率。

在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系统中,诸多的地方需要匹配。接收天线必须同发射天线有相同的极化,且旋向相同,以实现极化匹配接收全部能量。凡是馈线连接的各个部位及各部件间的连接都需要达到匹配。天线和馈源需要匹配、馈源和高频头的接口处需要匹配,高频头的输出端口和电缆、电缆和卫星接收机之间等都需要匹配。在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系统中只要有不匹配的地方出现,就会出现不能有效地接收卫星广播电视信号和有效地传输能量,使信号在部件中间、馈线间产生反射,从而使信号质量下降、噪声增加,严重时影响收看质量。特别是在收视信号处于临界状态时,更需反复、耐心地调整,使各个接口部件间都达到匹配。如若极化不匹配,就会造成全部收不到信号,此时需要极化调整,使其极化达到匹配信号最强。匹配在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系统中如此重要,因此对安装调试使用者而言,需要规规矩矩的做好每一步,确保系统匹配。

2 如何实现“匹配”

2.1 天线和馈源

天线和馈源之间的匹配,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抛物面天线中,有的抛物面的形状较“深”,也就是说比较“凹”。有的抛物面天线形状较“浅”,也就是说比较“平坦”。抛物面天线的形状就决定馈源的设计和天线的效率,如馈源的长短,馈源是天线的心脏。因此,天线和馈源在购买时应当购买原配的,在厂家设计时天线和馈源是整体进行设计的,在选用抛物面天线之前,必须知道新用馈源的方向图,使用天线获得最佳性能,才能保证天馈系统的驻波比指标。有时同样的高频头,同样的卫星接收机及同样的其它器件或部件,只是天线口径不同。按道理来讲口径大的应当比口径小的天线收视质量好,但有时恰巧相反,小口径天线反而比大口径天线好。在调整没有差异的情况下,那就应当归罪在大天线的天馈系统中的驻波比不合乎要求所致,驻波比过大。此时应当认真地调整天馈系统,馈源是否放在焦点处,馈源是否出现倾斜等找出原因进行更正,使信号最强。当原偏馈天线是用来接收Ku波段卫星信号时,改换为C波段馈源用来接收C波段卫星信号时,多少都要打些折扣,这都是由于天馈系统匹配不佳造成的。

2.2 高频头和馈线、馈线和接收机

高频头和馈线之间、馈线和接收机之间,需要用专用的电缆接插件连接。目前最常用的是F

型接插件,这时就需要将F头和电缆配套使用,选用与电缆配套的接插件、卡箍(环)适中,配合紧密,接触良好,要求内外导体都接触良好,且不可有松动或短路现象。绝对不允许用75-5的F头和75-9的电缆相连接。因为这是明摆着的事,75-5F头小,而75-7或75-9的电缆要比75-5的F头大得多,肯定放不进去。为了放进去(有时用一小段75-5的电缆和用双通将75-5电缆和75-7或75-9电缆用配套的F头相连,但这样接头过多增加了损耗,也不如直接选用和电缆配套的接插件。)肯定会将电缆用刀削去一些里面的一层绝缘层,否则的话放不到F头内。由于削去了一些里面的一层绝缘层,不论削的圆滑均称与否都将破坏了电缆的结构,电缆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其特性阻抗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电缆的特性阻抗是在制造电缆时就确定下来的,由外导体内径和内导体外径及介电常数共同决定的。电缆的结构变化时其特性阻抗也发生了变化,这时在高频头和电缆之间就存在不匹配的因素了。天馈系统接收下来的信号传输给高频头,由高频头有效的转为可传输中频信号。由于不匹配,就不可能全部传输给卫星接收机,在传输的第一道关口,就存在不匹配,而白白浪费掉一部分能量,因此一定要选用与电缆配套的接插件。由高频头经电缆输出的信号在送至接收机时,为了电缆的布线美观,有时施工人员为了满足用户的审美要求,而线走的横平竖直拐成直角,而且用线卡箍给电缆压的很死,这些做法都会使电缆变形,都应在禁止之列。电缆本身应当不受挤压,拐弯要根据电缆的粗细来决定电缆的弯曲半径,这样才能使电缆结构不发生变化。电缆结构一旦发生变化,其特性阻抗随之变化,造成信号在电缆内形成驻波,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

2.3系统匹配的定量描述

当系统匹配时,馈线上只有入射波没有反射波,信号全部传输给卫星接收机,而没有反射,称之为行波工作状态。当馈线的负载为纯电阻而且其阻抗与馈线的特性阻抗相等时工作于行波状态。此时馈线上任一点的电压(或电流)的幅度相等。

当信号没有被卫星接收机接收而全部反射回来时,称之为全反射工作状态,又称为驻波工作状态。产生驻波工作状态的条件是馈线的终端开路或短路,或者是馈线接纯电抗负载,此时信号全部被反射,所以在馈线上的电压(或电流)为入射与反射波的叠加。此合成波的最大值为入射波幅度的2倍,而合成波的最小值为零。

当信号只有一部分被卫星接收机接收,这时在馈线上同时存在入射波和反射波,即一部分入射波被负载接收,一部分入射波被反射,称之为混波工作状态。当馈线的负载为非纯电抗负载,或是纯电阻负载但其阻抗与馈线的特性阻抗不相等时工作于此状态。此时在馈线山的电压(或电流)为入射波与反射波叠加,由于信号未被全部反射,因而合成波的最大值小于入射波幅度的2倍,而合成波的最小值则大于零。

作为馈线,我们总希望它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尽可能地将信号传送到负载上而不被反射,这是最理想的。但由于设备的差异性,电缆的不一致性等原因会造成系统处于行波和驻波工作之间。为了定量的描述系统匹配状态而常常用到反射系数P和驻波比VSWR。

以反射系数P来定量地描述信号的传输效率。

P=U反/U入

式中U反为反射波的幅度,U入为入射波的幅度。很明显在行波工作状态时,U反=0,即P=0;在驻波工作状态时,U反=U入,即P=1;在介于行波和驻波工作状态之间时0为了方便,又同时引入驻波系数来描述信号被反射的情况。驻波系数(驻波比)定义为馈线上信号合成波电压(或电流)的最大值与馈线上的信号合成波电压(或电流)的最小值之比:VSWR=Emax / Emin

式中Emax为馈线上信号合成波电压的最大值, Emin为馈线上信号合成波电压的最小值。在行波工作状态时Emax = Emin,VSWR=1;在驻波工作状态时Emin=0,VSWR=∞;在介于行波和驻波工作状态时1电压驻波系数(驻波比)与电压反射系数的关系如下:

VSWR=(1+P)/(1-P)

在有关行波、驻波书籍的附录中一般都有反射系数和驻波系数(驻波比)之间的数据以供参考,在此就不更多赘述。如当驻波系数为1.19时,反射系数为0.089,系统要能达到这个指标,也是符合要求的。

在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系统中,各个设备部件都对匹配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6m C波段卫星广播电视接收而言,在其技术指标中就明确提出了天线驻波比<1.2,高频头驻波比<1.3,高频头输出端连接插座75Ω,射频电缆特性阻抗要求75Ω等都是为了保证系统的收视质量。以上资料摘自《有线电视技术》2003年第9期

什么是超五类双绞线以及其应用?

超五类双绞线是一些电缆生产厂商最近推出的用于局域网的双绞线。这些厂商声称这种超五类线可以支持300MHz或更高的信号传输频率。这些超五类线是否可以达到其厂商所声称的频率指标姑且不论,它在实际的应用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第一、目前的局域网最高的传输频率没有超过100MHz,100Base-TX这种比较新的快速以太网也没有超过100MHz的传输频率,所以在近期还没有看到其实际的应用在哪里;

第二、电缆不同于链路,电缆可以达到300MHz的传输频率,但不等于链路也可以达到如此高的频率。因为链路是由电缆、插头、插座甚至耦合器、配线架构成的。如果要获得超五类的链路,必须保证链路中所有的元件都要达到超五类的标准。只有电缆为超五类而链路达不到超五类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第三、目前对安装的超五类链路,还没有办法在现场对其进行认证测试,也就是说目前没有标准在现场测试这些高速电缆的实际性能。既然没有办法来检查所安装电缆能否达到超五类的性能,也就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实际的投资。

五.PCB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一)PCB传输线特性阻抗、匹配及反射

1.特性阻抗Zc

Zc 为PCB传输线对入射波所呈现的阻抗,或在行波状态下线上电压与电流之比。对图2电路,有:

进一步推导可得及Zc≈120ln(2D/d)=276lg (2D/d)

上式中D和d的定义与“二——(二)”中的D、d定义等同。

■可见,PCB传输线特性阻抗Zc仅与传输线参数(L1、C1、或D、d等)有关,且呈现纯电阻特性,与实际激励电源无关。PCB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值一般在250~700Ω之间。

2.PCB传输线的匹配与反射系数

当PCB传输线长到与工作波长λ可比拟时,传输线上可同时传输两个波:由电源向负载的入射波及由负载向电源的反射波。每个电流波还伴随电压波(反之亦然),而PCB传输线任意点的电压和电流由特性阻抗Zc相联系。

为便于理解,设一个无限长传输线,沿线各处的特性阻抗为Zc。在激励源作用下,电磁能不断地向终端传播。由于传输线为无限长且阻抗处处相同,电磁能不会被反射。此时,仅存在入射波,即传输线工作在行波状态。

当传输线成为有限长并接负载,如图7所示。当使ZL=Zc时,相当于负载代替了其右边的无限长传输线,对其左边电压或电流波传输将无影响。此时,能量将从电源向负载单向传输而无反射,保持行波状态,即能量全部为负载吸收。这种状态称为匹配,其负载为匹配负载。

实际中,电磁能在PCB线路中传输(从一个环节传到另一个环节,或从RF源传到天线),通常难以做到完全匹配,于是,入射波与反射波同时存在的现象在所难免,但要求尽可能使反射波幅值小,以提高电路效率及传输功率。

通常用反射波复数幅度与入射波复数幅度的比值来衡量线路上波的反射情况。其比值称为反射系数,用Г表示。对电压波为Гv;对电流波为Гi,并有

式中A、B、β、z的定义参见前述(二——(四))。可见,反射系数是复数量,且随位置z的变化而变化。入射波与反射波之间不仅有一定关系,相位间也有一定关系。由于反射波是由入射波在负载处反射形成的,所以其幅度恒小于入射波幅度,即反射系数模值Г在0——±1之间变化。

在微波技术中,常用电压反射系数表示反射系数。

可以推出,PCB传输线终端负载处的反射系数ГL 与特性阻抗Zc和负载ZL有如下关系:

■可见,负载的性质直接影响PCB传输线的工作状态,有下列三中可讨论情况:

A)ZL=Zc时,,此时负载处于匹配状态,能量全部被负载吸收。

B)ZL =0时,,表明负载无能量吸收(负载电压为零)而全部反射。此状态下,负载处反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压振幅相等,相位相反。

C)ZL =∞时,,表明负载上仍然无能量吸收(负载电流为零)而全部反射。此状态下,负载处反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压振幅相等,相位相反。

进一步讨论ZL>Zc及ZL 综上所述,的高频电路PCB设计原则如下:

●PCB上某段传输线特性阻抗Zc应尽可能保持处处相等(即分布参数处处相等),线宽应保持一致。

●每段PCB传输线终端处信号处理网络的输入阻抗应尽可能与传输线特性阻抗相近(即L、C参数相近,通常为250~700Ω)。

●PCB走线应尽可能短,即保证工作波长λ远远大于走线长度。

●信号处理网路之接地板线应尽可能短,通常采用金属化孔形式与RF的接地板直接相通,否则便构成PCB传输线终端短路形式而产生全反射。

●杜绝出现任何形式的一端悬空之PCB走线(包括因PCB加工工艺而导致的走线边缘毛刺等形式),以避免ZL =∞而导致的全反射现象。

●对RF电路网络,反射现象只会干扰电路的正常处理功能或作用,并且总是影响其稳定性的根源之一。

【返回页首】

(二)驻波与驻波系数——S参数

1.驻波概念

当PCB传输线终端负载短路,ZL =0,使得入射波与反射波电压幅度相等而相位相反(相差π),致使终端的电压波彼此全部抵消而为零。图8所示的为负载短路传输时,入射波和反射波分布图。

由图可见,随着时间延迟,入射波从左向右移动,在终端移相后形成反射波又从右向左移动。沿PCB传输线二者相加而形成另一种波的分布形式,这就是驻波,如图9所示。

当PCB传输线上形成驻波时,能量不再沿线传输,好象“驻扎”在PCB传输线上一样(与行波状态向对应)。可推出余弦电压波的驻波表达式为:

u=Um(t) Sinβz

式中Um(t)=2Um Sinωt

可见,电压沿PCB传输线按简谐波规律分布,其幅值Um(t) 随时间变化,而节点(电压或电流永远为零的点)和腹点(具有最大值的点),分布规律不随时间而变化,从而形成周期性脉动简谐波。

同样可知电流驻波具有相同的分布规律,只是节点(或腹点)错位1/4波长,两者距短路处距离均为1/4波长的整数倍。

2.驻波系数S(也称电压驻波比)

实际中,上述纯驻波是不存在的。由于PCB传输线的损耗使得驻波永远小于行波,即两者同时发生。PCB传输线的实际不匀称性(几何尺寸),也使得即使是完全的匹配负载情况下,也将引起能量的部分反射而产生驻波。即,实际中驻波是叠加在行波上的非纯驻波。

纯驻波表示入射波幅度A与反射波幅度B相等,即反射系数Г=1(注意这里为Г复数的模值),非纯驻波则表示B S参数表示PCB传输线驻波的腹点电压Umax与节点电压Umin之比,即

S=Umax/Umin

图10表示任意情况下电压驻波幅度沿PCB传输线的分布图。

可以证明:

Umax=A+B;Umin=A-B 并可推出

S=(1+Г)/(1-Г)

式中Г=A/B为反射系数模数,则有

Г=(S-1)/(S+1)

因Г=0~1,故S参数为等于或大于1的正数。

可知,负载完全匹配时,Г=0,S=1。

由上述可见,驻波系数棗S,完全可表征高频信号(尤其是微波信号)传输上的工作状态。在微波电路中,通常S=1.05—3。

表征某些具有集中参数特性的元器件时,有时又称S参数为耗散或散射系数。无论耗散或散射,导致的直接因素都是驻波。所以用电压驻波比来表征元器件S参数是最适当的——因为电压驻波比可以帮助理解一些电路中的微观概念并结合其出入端PCB传输线统一衡量其特性。

综上所述,得微波电路PCB设计原则如下:

●驻波,是实际电路不稳定或与设计要求不符的根源之一。设计中应充分保证S参数尽可能接近1,即:S参数越小越好(通常S=1.05——3)。

●实际中,测量驻波系数比测量反射系数要简单得多。因此,测量技术中一般只用驻波系数。

●过长的地线或悬空线(包括因PCB设计或加工所导致的微小毛刺等各类形式),可形成较强的驻扎波,从而形成辐射干扰。

●过强的反射波将对信号源形成干扰(包括信号处理环节的相对“源”)。

●驻波干扰正常信号传输,使信噪比下降。

●S参数值取决于反射系数,即:取决于PCB传输线特性与负载终端。故PCB设计中,不仅要考虑走线特性构造,也应充分考虑每一信号走线之传输终端负载的匹配设计。这是保证电路品质的根本。

●切勿孤立考察元器件S参数,必须结合其输入输出信号传输走线来全面衡量,即:

应结合元器件具体组合的网路来考察。

(三)PCB传输线的输入阻抗

1.PCB传输线接任意负载

如果PCB传输线终端接任意负载(即PCB传输线终端既不短路开路,也不匹配),必然是负载只吸收部分能量,将其余能量反射回信号源,导致PCB传输线上同时存在驻波与行波,即PCB传输线工作在行驻波状态。可以推出工作在行驻波状态下的PCB传输线存在如下结论:

■入射波与反射波之合成波仍然是简谐波。

■在每λ/4范围内,合成波峰在波的行进过程中连续单调变化,即功率信号传输的同时伴随着脉动,其周期为λ/2。

■波腹点(或波节点)之间相距λ/2。

■电流波节点与电压波腹点对应,电流波腹点与电压波节点对应,即电流波和电压波之腹、节点相距λ/4。

■电流波节点(或电压波腹点)距负载处为λ/4的奇数倍;电流波腹点(或电压波节点)距负载处为λ/4的偶数倍。

2.PCB传输线输入阻抗

PCB传输线被信号源激励时,沿PCB传输线各点都存在电流和电压,并服从欧姆定律,即

(=R+jX)

阻抗值与PCB传输线上的位置有关。

在PCB传输线与激励源衔接处,PCB传输线输入端阻抗成为激励源负载,即输入阻抗

Zin值及其性质与PCB传输线工作状态有关。

当PCB传输线工作在纯驻波状态时,不从激励源获得能量,此时其输入阻抗呈纯电抗性。若PCB传输线工作在行驻波状态,此时对激励源呈现的输入阻抗既有电抗分量,又有电阻分量(体现为复数)。

可推出PCB传输线输入阻抗的三个计算公式如下:

Zin = [1+(ZL-Zc) / (ZL+Zc)e-j2βL]Zc / [1-(ZL-Zc)/(ZL+Zc)e-j2βL]

Zin = (1+ΓL e-j2βL)Zc / (1-ΓL e-j2βL)

Zin = [ZL+jZc tg(2πL/λ)]Zc / [Zc+jZL tg(2πL/λ)]

上式中,β=2π/λ,L=PCB传输线长度。

■可见,Zin与ZL(或终端反射系数Γ)、Zc、L及λ均有关联。

3.利用PCB传输线构造谐振回路

与RF电路关系较密切的PCB传输线终端负载状态有如下几种可讨论情况:

终端负载短路(ZL=0)、开路(ZL=∞)以及接不等于特性阻抗的纯电阻R(Zc≠R)(1)对长度为L的PCB传输线,当终端负载短路时,可得

Zin = jZc tg(2πL/λ)

可见,Zin为纯电抗特性,且随线长L和工作波长λ而变化。

可以知道:

■只改变线长L时,输入阻抗是线长的周期函数,周期为λ/2。

■线上电压波节(或电流波腹)处,阻抗为零(与串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阻抗等效);而在电压波腹(或电流波节)处,阻抗无穷大(与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阻抗等效)。

Zin随及L的变化规律如图11所示。

■当串联谐振阻抗为零时,有

jZc tg(2πL/λ)=0,可得

2πL/λ=nπ,即L=n(λ/2) (n=1,2,3,……)

可见,当L=λ/2,λ,3λ/2……时,短路线Zin可等效为串联谐振回路。

■当并联谐振阻抗为无穷大时,jZc tg(2πL/λ)=∞,可得

2πL/λ=(2n-1)π/2,即L=(2n-1)λ/4 (n=1,2,3,……)

可见,当L=λ/4,3λ/4,5λ/4……时的短路线Zin可等效为并联谐振回路。

■当0 当λ/4 利用阻抗变换特性可构造广泛用于微波电路的“阻抗变换器”(该方面也是后续将论述的微带构造实质方面之一)。

■导致上述特性的根本原因是终端短路PCB传输线存储而不消耗能量,即线上电压波腹存储电能,电流波腹存储磁能。因入射波能量等于反射波能量,故沿PCB传输线方向上没有能量流通,因而电流并不消耗能量。

(2)对于终端开路的PCB传输线,可以推知:只要将PCB传输线长度缩短(或延长)λ/4,即可获得开路下各项结果。例如:

■在微波电路中,不可能获得高阻抗(即开路)特性,或者说,开路特性可以通过短路线来构造。

■一般而言,接纯电阻负载的实际PCB传输线,由于不均匀性而存在驻波,其输入阻抗通常是复数。

■在许多情况下的负载,电阻部分常起重要作用,而电抗部分则可以通过改变PCB传输线长度加以补偿。

4.阻抗变换与匹配

(1)在低频电路中,匹配的概念是相当重要的(使负载阻抗与激励源内阻共轭相等)。在微波电路中,信号线终端的匹配更为重要:

一方面要求ZL=Zc,保证沿线无驻波;另一方面,为获得最大功率,要求信号线输入端与激励源相接时应共轭匹配。因此,匹配对微波电路的工作性能产生直接影响。可见:■若终端不匹配,信号线上会产生反射和驻波,导致负载功率下降(高功率驻波还会在波腹点产生打火现象)。

由于反射波的存在,将对激励源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工作频率和输出功率稳定性下降。

然而,实际中给定的负载阻抗与信号线特性阻抗不一定相同,信号线与激励源阻抗也不一定共轭,因而必须了解及应用阻抗匹配技术。

(2)λ/4阻抗变换器

当信号线长L =λ/4,即βL =π/2时,可得

Zin = Zc2/ZL

上式表明,经λ/4PCB传输线变换后,其阻抗将发生显著变化。可以知道:

■当ZL不匹配时,可利用对PCB传输线的再构造来达到匹配目的。

对于两段特性阻抗分别为Z'c、Z"c的PCB传输线,可通过的PCB传输线连接以达到使Z'c与Z"c匹配的目的。

■需注意的是:λ/4阻抗变换器匹配两段阻抗不同的PCB传输线后的工作频率很窄。

(3)单分支短路线匹配

■可采用在PCB传输线适当位置并接经过适当构造之短路线的形式改变PCB传输线阻抗而达到匹配目的。

综上所述,可得微波电路及其PCB设计原则如下:

●电路中每一环节与其输入输出端PCB传输线(或来自上一环节,或去至下一环节)之间,必须进行阻抗匹配设计。具体设计中,可利用元器件达到目的,也可以直接利用PCB

传输线规格构造来达到目的。

●在实际中,如果设计的电路及其PCB具有足够的抗干扰余量,则无论阻抗如何远离匹配状态,均可以维持预定工作状态。所以,余量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设计步骤之一。通常的原则是保证10%的余量(参见有关资料)。

●RF电路中的剩余频偏除来自于噪声外,还来自于行驻波的周期性脉动,即载波信号在行进过程中周期脉动而形成之包络线构成的假性调制(也是噪声源之一),但更多的情况是导致中心频点偏移,形成不稳定的假性频点。

●将波腹点与波节点等效为线上电抗,可以通过构造PCB传输线规格来改变原有规律(电流波对应于电感,电压波对应于电容)。

●PCB中信号传输线路应尽可能短,并尽量远小于λ/4。

●PCB传输线与激励源之间的匹配,必须通过构造PCB传输线规格来达到目的。注意:所谓激励源并非唯一指功能性激励信号源,各不同信号处理环节中,每个上一级网路对下一级来说,也是激励源。

●可以通过改变PCB传输线特性阻抗、长度及其负载来构造其输入阻抗。注意:一个下一级PCB传输线构成的网络对上一级来说,也是负载。

●PCB信号传输线输入阻抗与工作波长有关,故各类匹配设计应充分考虑电路中不同区域或时域工作频点。

●通过在PCB上设计构造不同长度的短路传输线(有时还需进行规格与形状设计),可以构成各种谐振回路。

●利用短路传输线在PCB上设计谐振回路中,应注意工作频率对线长的限定。

●对微波级电路之PCB,不存在高阻抗特性,因此需注意悬空线段(有时仅仅是一点尖刺)将会导构成有害谐振回路(例如导致局部自激振荡等)。

●采用单分支短路线改善匹配条件,是PCB设计手段之一。

●可以知道RF发射天线匹配的有效长度(另文介绍)。

注:通过后续说明将可知道,上述传输线就是微带线。

六.微带线

(一)微带基本概念

在前述中,所有涉及微带线的地方均以条状PCB传输线替代,而未考虑接地板的作用。

通常的微带线,是由层积在介质基片上的导体带条和地板构成。按基本结构可分为非对称式和对称式两种(如图所示)。

微带线是微波集成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集成电路中,可以用于连接元器件及构成电容、电感、谐振器、滤波器等微波元器件。

微带线(即非对称微带传输线)的基本结构是由双传输线的一个特定应用,或称基本的双传输线演变得到,演变的原则是:

双传输线上电磁场分布为横电磁波(如图13-a所示),若在两线间构成的平面垂直插入一导电良好的金属板(如图13-b所示),将不会改变双传输线的电磁场分布规律,而在条状态导体与金属板之间填入介质材料,即构成常规微带。

对于微波集成电路(MW-IC)中的微带,介质基片是利用优良的专用材料(如陶瓷、石英、聚四氟乙烯等),但通常的产品工程(尤其是RF电路)中却是利用常规(双层或多层)PCB来构造微带电路,以此作为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

由图13所示的演变过程及图13-d可知:微带线内的场分布仍然为横电磁波。由于介质

的相对介电常数较大,所以电磁场能量大部分集中在导体带条与接地板之间的介质夹层内传输,从而比空气介质损耗减少,工作频率提高。

●可见,构造微带线的PCB基板应选用相对介质常数较大的材料。

另外,由于微带线中的介质既有空气,又有介质基片,属于非匀称介质情况,从而造成场结构的变化,微带线内电磁场将出现纵向分量。但当尺寸选择合适并保证工作频率低于5GHz时,其纵向分量很小,在产品工程实际中,可仍然按横电磁波(TEM)处理而误差较小。

(二)微带线的特性阻抗

根据上述传输线理论,可知微带线特性阻抗

对图14所示的标准微带线,因其是空气和基板组成的非匀称介质系统。

所以其特性阻抗应介于与之间。可以推出为。

式中,Zc=空气微带线特性阻抗,ε e =有效介电常数。

εe表征微带线处于非匀称介质中时,空气和介质共同对微带线阻抗的影响程度。

可以推出:

Zc0=60ln(8h/w-w/4h) (当w/h≤1)

Zc0=120π/[w/h+2.42-0.44h/w+(1-h/w)6] (当w/h≥1)

εe=(εr +1)/2+[(εr -1)/2](1+10h/w)-1/2

上列三式表明,空气微带线特性阻抗Zc只与其结构参数w、h有关。有效介电常数εe 除与w、h有关外,还与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有关。

当h/w很小(即导体带条很宽或距离接地板较近)时,εe≈εr,此时可认为电力线全部集中在介质内。相反,当w/h很小(即导体条带很窄或距离接地板较远)时,εe≈(1+εr)/2相当于空气介质和基板介质的平均值。故εe在此两种极端情形之间变化。

■利用上述公式,可以求得基板介电常数为εr时,不同w/h之微带线的特性阻抗Zc (误差小于1.2%)。

显然,也可做相反计算,即已知Zc、,求w/h值。这也是微波电路PCB常用的设计方法。

在实际中,常利用上列公式,采用查表法和查曲线法进行设计计算(有关方法请参考相关技术资料)。由上述可以知道有关微波电路PCB的设计原则如下:

●PCB带状条规格将决定其构成的微带线特性阻抗。

●可通过在带状条上附加镀层方式改变微带线结构特征(同时需考虑镀层之有关趋肤效应的参数)。

●工作频率越高,越需要采用尽可能薄的PCB基板。

●若空间允许,应尽可能是信号走线保持一定宽度。

(三)微带线的损耗

微带线的损耗主要包括基板的介质损耗、导体的欧姆损耗和辐射损耗。前两种损耗是主要的。只要微带线尺寸适当,基板的介电常数较高,辐射损耗就可忽略不计。

■可见,若想降低辐射干扰,首先应考虑如何规范微带线规格及基板材料。

损耗将导致信号在微带线中的衰减,常用衰减系数α表示这种衰减特性。微带线的衰减主要由介质衰减常数αd和欧姆衰减常数αc来决定,即

α=αd+αc

α表示微带线单位长度上信号(电压或电流)振幅衰减的对数值。

两种主要损耗相比,欧姆损耗要大得多。可以知道如下PCB设计原则:

●介质损耗对衰减影响不显著。尽管如此,对于高频小信号(微波级),仍然应适当考虑。

●导体带条规格形式对衰减影响较大。

●基板越薄,衰减越小。

●基板光洁度越高,衰减越小。

●设计微带线必须考虑各种因素。在要求低成本情况下获得衰减最小的微带线。(四)耦合微带线和微带线的不均匀性

1.耦合微带线

耦合微带线(相临两根带条之间存在电磁耦合),是某些微带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与具有孤立分布参数系统的单根微带线相比,耦合微带线在激励源作用下存在相互作用(类似于电源变压器初次级线圈之间的相互影响)。

通常的耦合微带线,包括两个条带和四个端口,属于四端口网络。目前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为奇模激励法与偶模激励法,简称“奇偶模参量法”,其电磁场的分布如图16所示。

■由于四端口网络及其分析方法较复杂,常常易出现网络实际与分析结果不相符合的情况(微带规格与工艺精度是主要导致原因),故通常在微波集成电路(MW-IC)中应用。可以知道:

●RF电路中应避免形成耦合微带电路(不包括特意设计的微带电路),即:在两根带条之间应保持足够距离,通常对于800MHz以上工作频率,应不小于1mm(尽可能增大),并且随着频率增加而增加相互间距。如此,相互间的耦合效应方可忽略。

●耦合微带线的各类参数与单根微带线一样,与其规格参数w、s、h有关。

2.微带线的不均匀性

在实际PCB设计及加工中,由于设计经验及加工工艺等问题(有些则是特意而为),常常出现如下图所示的不均匀微带线。

在具有不均匀性的区域,场的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使得沿线传输的电磁波除在不均匀处发生反射外,还有部分电磁能被存储。因此,当微带线损耗较低时,这种不均匀性可等效为串联或并联在电路中的电抗元件(如电容、电感、无耗损传输线段等)。

●可见,若能充分有意识地利用微带的不均匀特性,可在PCB设计中构造各类特定参数的电抗元件。

七.结束语

文本是在结合微波级射频无线通讯技术研发经验及相关理论基础上给予论述的。

在PCB设计原则中,有关信号串扰、噪声、电源与地系统的设计等,均可通过上述理论与设计实际得出定性原则。其它未尽之处,请参考相关专业资料。

无数事实证明,当PCB设计原则遵循上述理论与设计实际所体现的概念与原则,则基本上可以成功。所以,上述有关微波PCB设计方面的基本概念,对目前广泛开展的高频通讯RF电路(尤其是微波级),应是必须彻底理解并牢记于心的。当然,RF电路(尤其是微波级RF电路),涉及必要的分析计算与精心构造,在此没有多作介绍。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上述有关微波级PCB的设计原则及理论基础,均建立在“微波双传输线”基础上。

通常人们以为微带线是为特定信号处理环节而专门构造,尽管如此,但本文的强调重点

却不仅如此,而是希望大家注意:在RF电路上的任何走线,都构成特定规格的微带,都会发挥其特定作用,专门设计的微带,发挥出希望的特性,而没有意识地微带,则发挥出对性能的破坏作用。

总之,应特别重视违反传输线理论原则方面对PCB设计所造成的困难。它们往往定性地体现在数字电路与相对中低频电路(由于非线性元器件而导致高次谐波产生,从而具备一定的高频电路特征),定性定量地体现在高频或微波电路上。

通过上面的论述,还可以总结许多有关高频(甚至数字或低频)电路的PCB设计原则或技巧,请读者自行融合总结。

关键应用

在产品工程中,PCB的设计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在高频电设计中。

将高频电路之PCB的设计原则与技巧应用于数字电路或具有非线性器件的低频电路,则可以大幅提高成功率。

对几个重要传输参数的探讨

无论模拟微波通信,还是数字微波通信,其线路(电路)传输的阻抗匹配是十分重要的。机盘与机盘、设备与设备、设备与馈线、馈线与天线等相联接时,任何一个地方阻抗失配都可能引起反射形成驻波。反射波不仅使负载不能充分吸收信号的能量,还会对入射波形成干扰,使传输信号产生波形畸变,这就是回波干扰。因此阻抗匹配是影响线路传输质量的重要因素。常用来衡量阻抗匹配程度的指标有:反射系数、驻波比和回波损耗。本文将通过对这三个参数基本概念的简要介绍、三者之间的定量分析和计算举例进行浅析和探讨,旨在帮助有关人员提高理论认识水平,这对指导今后的实际工作将大有裨益。

一、反射系数、驻波比和回波损耗的概念

1、反射系数

电磁波遇到障碍物就要产生反射,入射的电磁波传播到波导、电缆等传输线终端时,如果终端所接负载阻抗与传输线特性阻抗不相等,在线路终端,不仅有入射波,还会有反射波。通常把反射波V反与入射波V入之比称为反射系数,用ρ来表示。

ρ=V反/V入 (1)

从传输功率的观点来看,因阻抗不匹配使信号源送到负载的功率返回去一些,称之为部分反射,若全部返送回去,就称为全反射。

对于上述的反射现象,经分析如果传输线特性阻抗为ZC,终端阻抗为ZX,则反射系数ρ又可表示为ρ=( ZX- ZC)/( ZX+ ZC) (2)

从上式可见,反射系数与负载阻抗有关,也与传输线特性阻抗有关。很显然,如果ZX等于ZC ,就没有反射;ZX 与ZC相差愈远,反射愈严重,因此,反射系数与负载阻抗和特性阻抗都有关。由式(2)我们可得出结论:当ZX= ZC时,ρ=0;在ZX为任意值时,0<|ρ|<1;在极限情况下,如传输线终端开路,则ρ=1;而传输线终端短路,则ρ=-1。

2、驻波比

前面分析可知,当ZX= ZC时,没有反射,这样在传输线中,只存在一个由信号源向负载传输的入射波,这种状态为行波状态。图1示出了传输线上行被状态的电压、电流振幅分布情况。从图中看在传输线任意点电压|V|和电流|I|都是分别相等的。

当终端负载阻抗与传输线特性阻抗不相等时,传输线上既有从信号源传向负载的入射波,又有由负载反射回信号源的反射波。传输线中的信号就是反射波与入射波相叠加。叠加的结果,在传输线中某些地方,反射波和入射波刚好同相,于是合成波的信号最大;而在另一些

地方,反射波和入射波刚好反相,于是合成信号最小,这就产生了驻波。该合成信号的最大值Vmax=( V反+V入)与最小值V min =(V入-V反)之比,称为驻波比,用S来表示,即 S=Vmax/Vmin=Imax/Imin (3)

从式(3)看出,随着ZX偏离ZC的程度不同,沿传输线分布的电压和电流波也不同。当ZX=0和ZX=∞时,Vmax=V入+V反=2V入,Vmin=V入-V反=0,Imax=I入+I反=2I入。Imin =I入-I反 =0,所以,S=∞,表明总的电压或电流波是一个纯驻波。当ZX≠ZC时,合成的电压波和电流波的最大值,分别小于2V入和2I入;合成的电压波和电流波最小值也不为0,因此总的电压波或电流波是一个行波和一个纯驻波的合成波。

3、回波损耗

当负载阻抗与传输线特性阻抗不一致,就会产生反射波,入射波经两次反射的波就形成回波,它干扰入射波,可能使传输信号产生畸变,这就是顺波干扰,如图3所示。回波V3与主信号V1的幅度比称为回波比。而这种干扰与反射系数有关,回波损耗的定义为反射系数倒数的分贝值,用d表示 d=20log(1/ρ)=-20logρ(dB) (4)

其回波比的分贝值可表示为

γ=-20logρ1 .ρ2 (dB) (5)

其中,ρ1为一次反射系数,ρ2为二次反射系数

二、反射系数、驻波比和回波损耗之间的关系及换算

前面阐述了三个参数的基本概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阻抗匹配的程度。下面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换算。

1、反射系数与驻波比的关系

由反射系数和驻波比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前者反映的是反射波与入射波的关系,后者反映的是由于反射波的存在,合成波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关系。经分析可得出驻波比的另一种表达式,即 S=(1+|V反/V入|)/(1-|V反/V入|)=(1+|ρ|)/(1-|ρ|) (6)

由此可见,驻波比的大小取决于反射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反射系数的绝对值越大,驻波比越大。用上式,可以在已知|ρ|的情况下,求得S,反之也可在已知S的条件下求得反射系数的绝对值,将(6)式变换一下,得|ρ|=(S+1)/(S-1) (7)

2、回波损耗与驻波比的关系

回波损耗的实质是反射波衰耗的程度,当回波损耗为零时,表示对反射波没有衰耗,那么此时所形成的驻波最大。反之,当回波损耗值最大时,表示对反射波的衰耗最大,迹即此时仅有行波。式(8)和(9)说明了上述关系。

d=20log(S+1)/(S-1) (8)

S=(10d[]20[SX)] +1〖〗10 〖SX(〗d[]20[SX)] -1〖SX)〗………

(9)

3、反射系数与回波损耗的关系

由式(4)d=20log[SX(]1[]ρ〖SX)〗,可推导出下式

ρ=(d/2+1)/(d/2-1) (10)

式(10)清楚表明反射系数与回波损耗的关系,即反射系数越小,则回波损耗越大。

由上面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反射系数越小,驻波比也越小,回波损耗就越大;反射系数越大,驻波比也越大,回波损耗就越小。三者之间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阻抗的匹配程度。 有时在进行电路设计或设备阻抗匹配的调测中,需要知道Z X 的具体数值,可用下式求得ZX= (1+ρ/1-ρ)Zc (11)

在已知驻波比、回波损耗情况下,分别用式(7)和式(10)求出ρ,然后代入(11)即可求出

ZX值。需要说明的是,前面所谈的传输线终端负载阻抗ZX,是指与波导、电缆等传输线相联接的设备、机盘(网络)、天线的输入阻抗。而作为匹配要使设备、机盘(网络)、天线的输入和输出阻抗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尽量一致。

三、反射系数、驻波比、回波损耗之间的举例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指标来描述阻抗匹配程度。在射频往往使用驻波比,在中、群频多使用回波损耗,在低频多使用反射系数。这三个指标都是对一定带宽而言,而不是对某一单频要求的。

例1:已知960路微波发信机射频输出端口的驻波比在f0±10MHZ带宽内为1.1,求回波损耗和反射系数。

将S=1.1分别代入式(8)和式(7),求得回波损耗为26dB,反射系数为0.0476。

例2:已知960路微波机限幅放大器输入端口的回波损耗在70±8MHZ带宽内为30dB,求驻波比和反射系数。

将d=30dB分别代入式(10)和式(9),求得驻波比为1.065,反射系数为0.0316。

例3:某低频放大器输出端口在60~108KHZ带宽内,反射系数为±10%,求回波损耗和驻波比。

将ρ=±10%代入式(4)和式(6),求得回波损耗为20dB,求得驻波比为1.222。

若例3中ZC=600Ω,则利用式(11)可求出ZX范围在490.86~733.2Ω之间。

天线驻波比测试方法

天线xx测试方法 SX-400驻波比功率计是日本第一电波工业株式会社的“钻石天线”系列产品,它是一种无源驻波比功率计,将它连接在电台与天线之间,通过简单的操作可测量电台发射功率、天线馈线与电台不匹配引起的反射功率及驻波比,此外在单边带通信中本功率计还可作为峰值包络功率监视器。本仪表作为电信、军队、铁路(无线检修所)等无线通信部门的常用仪表被广泛使用,由于使用说明书为日文,阅读不便,为便于现场人员正确使用,现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1仪表表头、开关、端口功能 仪表表头、开关、端口位置见图1 ①表头: 用于指示发射功率、反射功率、驻波比及单边带应用时峰值包络功率的数值。 表头上共有5道刻度。从上往下,第 1、2道刻度为驻波比刻度值,第一道刻度右侧标有“H”,当电台输出功率大于5W时,应从该刻度上读取驻波比值;第二道刻度右侧标有“L”,当电台输出功率小于5W时,应从该刻度上读取驻波比值;第 3、4、5道刻度为功率值刻度,分别对应功率值满量程200W、20W、5W 档位。 ②RANGE(量程开关 选择功率测量量程,共三档,分别为200W、20W、5W。 ③FUNCTION(测量功能选择开关 置于“POWER”时,进行发射功率(FWD)、反射功率(REF)测量。'置于“CAL”时,进行驻波比(SWR)测量前的校准。

置于“SWR”时,进行驻波比(SWR)测量 ④CAL(校准旋钮) 进行驻波比(SWR)测量前(被测电台处于发射状态下),用此旋钮进行校准,应将指针调到表头第一道刻度右侧标有“”处。⑤POWER(功率测量选择开关 置于“FWD”时,进行电台发射功率测量。 置于“REF”时,进行反射波功率测量。 置于“OFF”时,停止对电台各种功率的测量。 ⑥AVG、PEPMONI(平均值或峰值包络功率测量选择开关)测发射功率、反射波功率、驻波比时,该开关应弹起,呈“■”状态,此时表头所指示的是功率的平均值(AVG)。 作为单边带峰值包络功率(PEPMONI)监视器时,该开关应按下,呈“━”状态。 ⑦零点调整螺钉 用于表头指针的机械调零,测量前调整该螺钉可使指针指示到零位。 ⑧TX(与电台发射机相连端口)可同时参见图1及图 用50Ω同轴电缆将该端口与电台天线端(ANT)相连。 ⑨ANT(与电台使用的天馈线连接端口) 将电台实际使用天馈线的馈线(50Ω)端口(或50Ω阻性的标准负债)与该端口相连。 ⑩DC138V(表头照明直流电源输入端口) 表头照明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直流电源电压范围为11~15V,红线接电源“+”,黑线接电源“-”,主要是用于夜间的野外场合。测试方法 2.1连接方法(参见图2)

什么是天线的驻波比

什么是天线的驻波比? 只有阻抗完全匹配,才能达到最大功率传输。这在高频更重要!发射机、传输电缆(馈线)、天线阻抗都关系到功率的传输。驻波比就是表示馈线与天线匹配情形。 不匹配时,发射机发射的电波将有一部分反射回来,在馈线中产生反射波,反射波到达发射机,最终产生为热量消耗掉。接收时,也会因为不匹配,造成接收信号不好。 如下图,前进波(发射波)与反射波以相反方向进行。 完全匹配,将不产生反射波,这样,在馈线里各点的电压振幅是恒定的,如下图中左部分(a),不匹配时,在馈线里产生下图右方的电压波形,这驻留在馈线里的电压波形就叫做驻波。 驻波比(SWR)的S值的计算公式为下图: 当然还有其它的驻波比计算方法,不过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驻波比越高,表示阻抗越不匹配,业余玩家,做到驻波比小于1.5就算可以了。 最后提醒一点,天线的好坏不能单看驻波比,现在大家如此迷信驻波比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驻波表好便宜、好买。不要因为天线驻波比很低就觉得一切OK,多研究天线的其它特性(如方向性)才是真正的乐趣。 电压驻波比(VSWR)是射频技术中最常用的参数,用来衡量部件之间的匹配是否良好。测量一下天线系统的驻波比是否接近1:1,如果接近1:1,当然好。但如果不能达到1,会怎样呢?驻波比小到几,天线才算合格? VSWR及标称阻抗 发射机与天线匹配的条件是两者阻抗的电阻分量相同、感抗部分互相抵消。如果发射机的阻抗不同,要求天线的阻抗也不同。在电子管时代,一方面电子管本输出阻抗高,另一方面低阻抗的同轴电缆还没有得到推广,流行的是特性阻抗为几百欧的平行馈线,因此发射机的输出阻抗多为几百欧姆。

而现代商品固态无线电通信机的天线标称阻抗则多为50欧姆,因此产品VSWR表也是按50欧姆设计标度的。 如果你拥有一台输出阻抗为600欧姆的老电台,那就大可不必费心血用50欧姆的VSWR计来修理你的天线,因为那样反而帮倒忙。只要设法调到你的天线电流最大就可以了。 VSWR不是1时,比较VSWR的值没有意义 天线VSWR=1说明天线系统和发信机满足匹配条件,发信机的能量可以最有效地输送到天线上,匹配的情况只有这一种。 而如果VSWR不等于1,譬如说等于4,那么可能性会有很多:天线感性失谐,天线容性失谐,天线谐振但是馈电点不对,等等。在阻抗园图上,每一个VSWR数值都是一个园,拥有无穷多个点。也就是说,VSWR数值相同时,天线系统的状态有很多种可能性,因此两根天线之间仅用VSWR数值来做简单的互相比较没有太严格的意义。 正因为VSWR除了1以外的数值不值得那么精确地认定(除非有特殊需要),所以多数VSWR表并没有象电压表、电阻表那样认真标定,甚至很少有VSWR给出它的误差等级数据。由于表内射频耦合元件的相频特性和二极管非线性的影响,多数VSWR表在不同频率、不同功率下的误差并不均匀。 VSWR都=1不等于都是好天线 一些国外杂志文章在介绍天线时经常给出VSWR的曲线。有时会因此产生一种错觉,只要VSWR=1,总会是好天线。其实,VSWR=1只能说明发射机的能量可以有效地传输到天线系统。但是这些能量是否能有效地辐射到空间,那是另一个问题。一副按理论长度作制作的偶极天线,和一副长度只有1/20的缩短型天线,只要采取适当措施,它们都可能做到VSWR=1,但发射效果肯定大相径庭,不能同日而语。做为极端例子,一个50欧姆的电阻,它的VSWR十分理想地等于1,但是它的发射效率是0。 影响天线效果的最重要因素:谐振 天线系统和输出阻抗为50欧的发信机的匹配条件是天线系统阻抗为50欧纯电阻。要满足这个条件,需要做到两点:第一,天线电路与工作频率谐振(否则天线阻抗就不是纯电阻);第二,选择适当的馈电点。 让我们用弦乐器的弦来加以说明。无论是提琴还是古筝,它的每一根弦在特定的长度和张力下,都会有自己的固有频率。当弦以固有频率振动时,两端被固定不能移动,但振动方向的张力最大。中间摆动最大,但振动张力最松弛。这相当于自由谐振的总长度为1/2波长的天线,两端没有电流(电流波谷)而电压幅度最大(电压波腹),中间电流最大(电流波腹)而相邻两点的电压最小(电压波谷)。 我们要使这根弦发出最强的声音,一是所要的声音只能是弦的固有频率,二是驱动点的张力与摆幅之比要恰当,即驱动源要和弦上驱动点的阻抗相匹配。具体表现就是拉弦的琴弓或者弹拨的手指要选在弦的适当位置上。我们在实际中不难发现,拉弓或者拨弦位置错误会影响弦的发声强度,但稍有不当还不至于影响太多,而要发出与琴弦固有频率不同的声响却是十分困难的,此时弦上各点的振动状态十分复杂、混乱,即使振动起来,各点对空气的推动不是齐心合力的,发声效率很低。 天线也是同样,要使天线发射的电磁场最强,一是发射频率必须和天线的固有频率相同,二是驱动点要选在天线的适当位置。如果驱动点不恰当而天线与信号频率谐振,效果会略受影响,但是如果天线与信号频率不谐振,则发射效率会大打折扣。 所以,在天线匹配需要做到的两点中,谐振是最关键的因素。 在早期的发信机中,天线电路只用串联电感、电容的办法取得与工作频率的严格谐振,而进一步的阻抗配合是由线圈之间的固定耦合确定死的,在不同频率下未必真正达到阻抗的严格匹配,但是实际效果证明只要谐振就足以好好工作了。 因此在没有条件做到VSWR绝对为1时,电台天线最重要的调整是使整个天线电路与工作频率谐

BIRD(鸟牌驻波比分析仪)使用方法

SITE ANALYZER? 无线系统的线缆和天线测试仪操作指南 适用型号: SA-1700, SA-1700-P SA-2500A, SA-4000

一、安全预防措施 遵循一般的安全预防措施。不允许用非专业人士打开仪器。必须确保接入仪器的主电源有可靠的接地。如果没有很好的接地,有可能对使用人员造成伤害。 二、手册简介 手册说明: 我们已经尽力确保该手册是准确的。如果你们发现任何错误,或有什么改进的建议可以与我们联系。这本手册可能周期性地被更新。如果询问对这本手册的更新时,可以参考目录或关于标题页的修订版。 手册的主要章节: 仪器简介――-描述鸟牌分析仪的特点。 校准―――列出校准步骤(在进入驻波分析模式,故障定位模式前必须进行校准)驻波分析模式―――列出驻波分析的步骤,介绍该模式下出现的各种功能。 故障定位模式―――列出故障定位的步骤,介绍该模式下的所有功能。 存储与回放―――描述在驻波分析及故障定位模式下如何存储及回放波形轨迹。 能量分析模式―――列出能量分析的步骤,介绍该模式下出现的各种功能。 应用程序―――描述应用程序的使用。 计算机软件―――提供安装指导,介绍鸟牌分析仪的计算机软件的功能。 维修―――列出该分析仪的日常维护任务,解决普通问题的方法。 附录―――介绍该分析仪的按键及接头,提供普通测试的步骤。

三、定位分析仪的按键 定位分析器上的按键分为两类。 第一类型是指有一种特殊功能的硬按键。功能显示在按键上或按键旁。例如回车键。 第二类型的键是软按键。每个软按键(在左侧有5个此类按键)都有改变当前支持模式的功能。按键的名称出现在屏幕的左侧。例如范围键。 如下图示, 驻波分析 故障定位 能量分析按MEASURE MATCH 软按键 应用程序 按MODE 模式键 按UP 箭头 用数字键盘输入一个值然后按ENTER

实验五天线的输入阻抗与驻波比测量

实验五天线的输入阻抗与驻波比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子的阻抗特性,知道单极子阻抗的测量方法。 2.了解半波振子的阻抗特性,知道半波振子阻抗与驻波比的测量方法。 3.了解全波振子的阻抗特性,知道全波振子阻抗与驻波比的测量方法。 4.了解偶极子的阻抗特性,知道偶极子阻抗与驻波比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器材 PNA3621及其全套附件,作地用的铝板一块,待测单极子3个,分别为Φ1,Φ3,Φ9,长度相同。短路器一只,待测半波振子天线一个,待测全波振子天线一个,待测偶极子天线一个。 三、实验步骤 1.仪器按测回损连接,按【执行】键校开路; 2.接上短路器,按【执行】键校短路; 3.拔下短路器,插上待测振子即可测出输入阻抗轨迹。 4.拔下短路器,接上待测半波振子天线,按菜单键将光标移到【移+0.000m】处,设置移参数据约0.184m,再将光标上移到【矢量】处,按【执行】键。 5.拔下短路器,接上待测全波振子天线,按菜单键将光标移到【移+0.000m】处,设置移参数据约0.133m,再将光标上移到【矢量】处,按【执行】键。 6.拔下短路器,接上待测偶极子天线,按菜单键将光标移到【移+0.000m】处,设置移参数据约0.074m,再将光标上移到【矢量】处,按【执行】键。 四、实验记录

单极子?3: 单极子?2: 单极子?1: 偶极子: 半波振子: 全波振子: 五、实验仿真 以下为实验仿真及其结果: 六、实验扩展分析 单极子天线是在偶极子天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初偶极子天线有两个臂,每个臂长四分之一波长,方向图类似面包圈;研究人员利用镜像原理,在单臂下面加一块金属板,变得到了单极子天线。单极子天线很容易做成超宽带。至于其他方面的电性能,基本与偶极子天线相似。 上图左边为单极子,右边为偶极子。虚线根据地面作为等势面镜像而来,单极子是从中心馈电点处切去一半并相对于地面馈电的偶极子。单极子是从中心馈电点处切去一半并相对于地面馈电的偶极子。因此可以理解为:上半个偶极子+对称面作为接地=单极子。由于单极子接地面就是偶极子的对称面,因此单极子馈电部分输入端的缝隙宽度只有偶极子的一半,根据电压等于电场的线积分,这导致输入电压只有偶极子的一半。又因为对称性,单极子和偶极子的电流大小相同,因此单极子的输入阻抗是偶极子的一半。同理,辐射电阻或辐射功率也是偶极子的一半。 由于单极子只辐射上半空间,而偶极子辐射整个空间,因此单极子的方向性是偶极子的

驻波比、反射损耗、传输损耗、反射系数、功率传输、功率反射之间的换算

驻波比、反射损耗、传输损耗、反射系数、功率传输、功率反射之间的换算(1) 电压驻波比VSW R 回波 损耗 Retur n Loss (dB) 传输 损耗 Tran. Loss (dB) 电压 反射 系数 V olt. REF L. COE FF. 功率 传输 Powe r Trans . % 功率 反射 Powe r REF L. % 电压 驻波 比 VSW R 回波 损耗 Retur n Loss (dB) 传输 损耗 Tran. Loss (dB) 电压 反射 系数 V olt. REF L. COE FF. 功率 传输 Powe r Trans . % 功率 反射 Powe r REF L. % 1.0 ∞.000 .00 100.0 .0 1.64 1 2.3 .263 .24 94.1 5.9 1.01 46.1 .000 .00 100.0 .0 1.66 12.1 .276 .25 9 3.8 6.2 1.02 40.1 .000 .01 100.0 .0 1.68 11.9 .289 .25 93.6 6.4 1.03 36.6 .001 .01 100.0 .0 1.70 11.7 .302 .26 93.3 6.7 1.04 3 4.2 .002 .02 100.0 .0 1.72 11.5 .315 .26 93.0 7.0 1.05 3 2.3 .003 .02 99.9 .1 1.74 11.4 .329 .27 92.7 7.3 1.06 30.7 .004 .03 99.9 .1 1.76 11.2 .342 .28 92.4 7.6 1.07 29.4 .005 .03 99.9 .1 1.78 11.0 .356 .28 92.1 7.9 1.08 28.3 .006 .04 99.9 .1 1.80 10.9 .370 .29 91.8 8.2 1.09 27.3 .008 .04 99.8 .2 1.82 10.7 .384 .29 91.5 8.5 1.10 26.4 .010 .05 99.8 .2 1.84 10.6 .398 .30 91.3 8.7 1.11 25.7 .012 .05 99.7 .3 1.86 10.4 .412 .30 91.0 9.0 1.12 24.9 .014 .06 99.7 .3 1.88 10.3 .426 .31 90.7 9.3 1.13 24.3 .016 .06 99.6 .4 1.90 10.2 .440. .31 90.4 9.6 1.14 23.7 .019 .07 99.6 .4 1.92 10.0 .454 .32 90.1 8.9 1.15 23.1 .021 .07 99.5 .5 1.94 9.9 .468 .32 89.8 10.2 1.16 2 2.6 .024 .07 99.5 .5 1.96 9.8 .483 .32 89.5 10.5 1.17 22.1 .027 .08 99.4 .6 1.98 9.7 .497 .33 89.2 10.8 1.18 21.7 .030 .08 99.3 .7 2.00 9.5 .512 .33 88.9 11.1 1.19 21.2 .033 .09 99.2 .8 2.50 9.4 .881 .43 81.6 18.4 1.20 20.8 .036 .09 99.2 .8 3.00 6.0 1.249 .50 75.0 25.0 1.21 20.4 .039 .10 99.1 .9 3.50 5.1 1.603 .56 69.1 30.9 1.22 20.1 .043 .10 99.0 1.0 4.00 4.4 1.938 .60 64.0 36.0 1.23 19.7 .046 .10 98.9 1.1 4.50 3.9 2.255 .64 59.5 40.5 1.24 19.4 .050 .11 98.9 1.1 5.00 3.5 2.553 .67 55.6 4 4.4 1.25 19.1 .054 .11 98.8 1.2 5.50 3.2 2.834 .69 52.1 47.9 1.26 18.8 .058 .12 98.7 1.3 6.00 2.9 3.100 .71 49.0 51.0 1.27 18.5 .062 .12 98.6 1.4 6.50 2.7 3.351 .73 46.2 53.8 1.28 18.2 .066 .12 98.5 1.5 7.00 2.5 3.590 .75 43.7 56.2 1.29 17.9 .070 .13 98.4 1.6 7.50 2.3 3.817 .76 41.5 58.5 1.30 17.7 .075 .13 98.3 1.7 8.00 2.2 4.033 .78 39.5 60.5

14.天馈线驻波比测试

天馈线驻波比测试检修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天馈线驻波比测试工作,查看天馈线驻波比是否符合要求,检查连线、接头强度,发现并克服设备缺点及隐患,确保运用质量符合技术标准。 2.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天馈线驻波比测试作业工作。 3.劳动组织 4.作业 5.3.1选择测试项目 a.选择主菜单中“MODE”选项; b.选择要测试的项目:SWR,按ENTER键确认; ENTETR

5.3.2选择测量模式,驻波比(SWR); 驻波比的测量-初始参数设置: 选择测量的频率范围 选择主菜单中setup,出现下级菜单 按F1,用数字键输入扫描起始频率,按ENTER键确认按F2,用数字键输入扫描截止频率,按ENTER键确认按ESCAPE键回主菜单 跳线连接

5.4校准:每次使用前都要校准 5.4.1打开电源,按CAL键激活校准菜单,屏幕会显示如下图; 5.4.2将开路器接到TEST PORT,按ENTER;(照片)

5.4.3将短路器接到TEST PORT,按ENTER;(照片) 5.4.4将负载接到TEST PORT,按ENTER;(照片) 注意: 每次使用前都要校准,但是在只改变SCALE菜单下的各项值时,不需要再次进行校准。在设定的频率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一定要重新校准才能保证最后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5.5驻波比的测量:

5.5.1通过测试电缆连接到要测试的设备。(一般是从机顶跳线口测试,也可以从连接CDU的超柔电缆口测试) 测试跳线连接 处 测试跳线 连接处 注:使用活动扳手拧开馈线与测试跳线连接; 5.5.2读取测量的最大驻波比(SWR)数据读取最大的SWR值还有另一种方法:选择一个标记点M1(或者M2…), 选择MORE自动里面的

驻波比的测量 微波原理

电子信息工程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微波原理 实验项目名称:驻波比的测量实验时间:2010-5-27 班级:通信072 姓名:学号:710705229 实验目的: 掌握测量驻波比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实验内容】 在测量线系统中,选用合适的方法测量给定器件的电压驻波系数。 【实验框图与仪器】 网络分析仪信号源被测件频谱仪 b. c. 图1 驻波比测量系统图 【实验原理】 测试微波传输系统内电磁场的驻波分布情况,包括场强的最大点、最小点的幅度及其位置,从而得到驻波比(或反射系数)和波导波长。通过驻波测量可以测出阻抗、波长、相位和Q值等其它参量。 测量电压驻波系数:

可直接由测量线探针分别处于波腹及波节位置时的电流表读出Imax 和Imin ,求出驻波比。 若驻波腹点和节点处电表读数分别为m ax I ,m in I 则电压驻波系数ρ: min max min max I I E E == ρ (1-2) 当电压驻波系数在1.05<ρ<1.5时,驻波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不大,且不尖锐,不易测准,为了提高测量准确度,可采用节点偏移法。 节点偏移法测量驻波比的测试系统如图5示。 测量方法:逐点改变短路活塞的位置(读数S ),在测量线上用交叉读数法跟踪测得某一波节点的位置(读数为D ),作出S 和(D+S )+KS 的关系曲线,其中12 1 -= λλK ,1λ是取下待测元件,固定短路活塞位置,移动测量线探针测得的测量线中的波长;2λ是固定测量探针,移动短路活塞,用交叉读数法在短路活塞上测得的波长。由所得实验曲线求得最大偏移量?,按下式求出驻波比 ) sin(1)sin( 1 1πλπρ?-?+= (1-18) 当?很小时,可近似为1 21λπρ? +≈ (1-19) 中等驻波比测量(6≤ρ),可采用直接测量沿线驻波最大点和最小点场强的直接法来测量。为了提高 精确度,可以测量多个最大点和最小点,然后按下式求得驻波比 其中m ax I 和m in I 为指示器上对应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直线律检波)或其方根值(平方律检波)。 2、等指示度法(大驻波比 5>ρ) 当被测器件的驻波系数大于5时,驻波腹点和节点的电平相差很大,如果在最小点检波晶体的输出能使仪表有足够的指示读数,则在最大点上检波晶体的特性从平方律转向直线律,因而无法在同一情况下测得最大点和最小点,按直接法求取大驻波系数会带来较大的误差,因此采用等指示度法,也就是通过测量驻波图形中波节点附近场的分布规律的间接方法,求出驻波系数,如图6。 ??? ? ?????? ??-= g g n W W k λπλπρsin cos 2/2 (1.2.4) 式中 min min I kI k 最小点读数测量点读数= n 为晶体检波律,一般n=2,' h h l l W -==2d ,g λ为测量线上的 波长即波导波长 3、 功率衰减法 方法是:改变测量电路中可变衰减器的衰减量,使探针位于驻波腹点和节点时指示电表的读数相同, 图5 节点偏移法测量驻波比的测试系统

实验五--微波电压驻波比与反射系数的测量

实验五--微波电压驻波比与反射系数的测量

实验五微波电压驻波比与反射系数的测量、分析与计算 一、实验目的 (1)学会驻波比的测量、分析和计算; (2)通过驻波比及驻波波节点测量数据,学 会分析和计算反射系数。 二、实验原理 在任何的微波传输系统中,为了保证传输效率,减少传输损耗和避免大功率击穿,必须实现阻抗的匹配。描述系统匹配程度的参数有电压驻波比和反射系数。 驻波比测量是微波测量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传输线中若存在驻波,将使能量不能有效地传给负载,因而增加损耗。在大功率情况下由于驻波存在可能发生击穿现象。因此驻波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测量时,通常是测量电压驻波比,即波导中电场(电压)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即: 测量驻波比的方法与仪器有多种。驻波比的各种测量方法如表5-1 所示。 表5-1 驻波比的各种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适用范围特点

直接法 中、小驻波比 (ρ<6) 测量方法简便,测量误差除与信号源和测量线的系统有关外,主要决定于指示器的读数误差 等指示度法 大驻波比 (ρ>6) 测量方法简单,ρ 值测量时需要确定晶体检波律。测量误差决定于等指示度宽带 w 的读数误差,探针导纳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小 功率衰减法 任意驻波比(常用于测量大驻波比) 测量方法复杂,标准衰减器两端匹配良好(ρ<1.02)时可得到较高 精度 移动终端法 小驻波比 (ρ<1.1) 能分离两个混合在一起的小反射波,测量精度与直接法相同,由于已将两种反射分离开,所以准确度大大提高 S 曲线法(即 节点偏移法) 任意驻波比(常用于测量小驻波比) 测量方法复杂,测量准确度较高,但测量精度受到信号源的频率 漂移影响较大 本实验仅介绍直接法和等指示度法。 1. 直接法 直接测量沿线驻波的最大点和最小点场强,由式(5-1)直接求出电压驻波比的方法称为直接法。此方法适用于中小电压驻波比 (ρ<6) 的测量。 若驻波波腹点和波节点处电表指示读数分别为 I max 、I min ,对于小驻波比,晶体二极管为平方律(n =2)检波时,则上式驻波比为: min max min max I I E = = E ρ (5-2) 当电压驻波比在 1.05<ρ<1.5 时,驻波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不大,且不尖锐,不易测量准。

驻波比与回波损耗的换算关系

驻波比 欧阳学文 驻波比全称为电压驻波比,又名VSWR和SWR,为英文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的简写。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同的地方,电压振幅相加为最大电压振幅Vmax ,形成波腹;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反的地方电压振幅相减为最小电压振幅Vmin ,形成波节。其它各点的振幅值则介于波腹与波节之间。这种合成波称为行驻波。驻波比是驻波波腹处的声压幅值Vmax与波节处的声压Vmin幅值之比。在驻波管法中,测得驻波比,就可以求出吸声材料的声反射系数和吸声系数。在无线电通信中,天线与馈线的阻抗不匹配或天线与发信机的阻抗不匹配,高频能量就会产生反射折回,并与前进的部分干扰汇合发生驻波。为了表征和测量天线系统中的驻波特性,也就是天线中正向波与反射波的情况,人们建立了“驻波比”这一概念,SWR=R/r=(1+K)/(1K) 反射系数K=(Rr)/(R+r) (K为负值时表明相位相反) 式中R和r分别是输出阻抗和输入阻抗。当两个阻抗数值一样时,即达到完全匹配,反射

系数K等于0,驻波比为1。这是一种理想的状况,实际上总存在反射,所以驻波比总是大于1的。射频系统阻抗匹配。特别要注意使电压驻波比达到一定要求,因为在宽带运用时频率范围很广,驻波比会随着频率而变,应使阻抗在宽范围内尽量匹配。 驻波比与回波损耗的换算关系 驻波比(VSWR): 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 回波损耗(RL) :Return Loss 换算公式:RL=20*log10[(VSWR+1)/(VSWR1)] 换算表格: 驻波比回波损耗(dB)驻波比回波损耗(dB) 1.0146.064 1.2618.783 1.0240.086 1.2718.493 1.0336.607 1.2818.216 1.0434.151 1.2917.949 1.053 2.256 1.3017.692 1.0630.714 1.3117.445 1.0729.417 1.3217.207 1.0828.299 1.3316.977 1.0927.318 1.3416.755 1.1026.444 1.3516.540

驻波测量线的调整与电压驻波比测量

实验一驻波测量线的调整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测量线的使用及探针的调谐。 2、了解波到波导波长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微波测量系统的组成 微波测量一般都必须在一个测试系统上进行。测试系统包括微波信号源,若干波导元件和指示仪表三部分。图1是小功率微波测试系统组成的典型例子。 图1 小功率波导测试系统示意图 进行微波测量,首先必须正确连接与调整微波测试系统。信号源通常位于左侧,待测元件接在右侧,以便于操作。连接系统平稳,各元件接头对准,晶体检波器输出引线应远离电源和输入线路,以免干扰。如果连接不当,将会影响测量精度,产生误差。 微波信号源的工作状态有连续波、方波调制和锯齿波调制三种信号通过同轴—波导转换接头进入波导系统(以后测试图中都省略画出同轴—波导转换接头)。隔离器起去耦作用,即防止反射波返回信号源影响其输出功率和频率的稳定。可变衰减器用来控制进入测试系统的功率电平。频率计用来测量信号源的频率。驻波测量线用来测量波导中驻波的分布。波导的输出功率是通过检波器进行检波送往指示器。 若信号为连续波,指示器用光点检流计或直流微安表。若信号输出是调制波,检波得到的低频信号可通过高灵敏度的选频放大器或测量放大器进行放大,或由示波器数字电压表、功率计等来指示。后一种测量方法的测量精度较高,姑经常采用调制波作被测信号,测试系统的组成应当根据波测对象作灵活变动。 系统调整主要指信号源和测量线的调整,以及晶体检波器的校准。信号源的调整包括振谐频率、功率电平及调谐方式等。本实验讨论驻波测量线的调整和晶体检波器的校准。 2、测量线的调整及波长测量 (1)驻波测量线的调整 驻波测量线是微波系统的一个常用测量仪器,它在微波测量中用处很广,如测驻波、阻抗、相位、波长等。

驻波测试仪使用方法

SITE MASTER 使用方法: 1、频率—驻波比校验部分: 第一步:按面板上的ON/OFF开关键开机。 第二步:按ENTER键继续。 按MODE键,用上下箭头选择频率—驻波比,ENTER键确认。 第三步:选择频率或距离。 (1)按FREQ/DIST键 (2)按F1键 (3)用数字键或上下箭头键输入要求的起始频率 (4)按ENTER键设置F1为要求的频率 (5)按F2键 (6)用数字键或上下箭头键输入要求的截止频率 (7)按ENTER键设置F2为要求的频率 检查显示的起始、截止频率是否和要求的一致。 (8)按AMPLITUDE键 (9)按底线键 (10)用数字键或上下箭头键输入要求的起始频率 (11)按ENTER键设置底线为要求的频率 (12)按顶线键 (13)用数字键或上下箭头键输入要求的截止频率 (14)按ENTER键设置顶线为要求的频率 检查显示的起始、截止频率是否和要求的一致。 第四步:在测试端口插上校准器 第五步:按数字3键检验 第六步:按ENTER键进行检验确认 第七步:查看屏幕左上角是否出现“CAL ON”信息,以确认检验是否正确完成,如屏幕左上角显示“CAL OFF”信息,即说明SITE MASTER还没有校准。校验完成后,即可在测试端口连接扇区收、发端口测试频率—驻波比。 第八步:按数字9键(SAVE DISPLAY)来命名该测试的曲线,然后按ENTER确认。? 2、故障定位—驻波比校验部分: 按MODE键,用上下箭头选择故障定位—驻波比,ENTER键确认。 第一步:选择频率或距离。 (15)按FREQ/DIST键 (16)按D1键 (17)用数字键或上下箭头键输入要求的起始距离 (18)按ENTER键设置D1为要求的频率 (19)按D2键 (20)用数字键或上下箭头键输入要求的截止频率 (21)按ENTER键设置D2为要求的频率 检查显示的起始、截止频率是否和要求的一致。 (22)按AMPLITUDE键 (23)按底线键 (24)用数字键或上下箭头键输入要求的起始频率 (25)按ENTER键设置底线为要求的频率

天线驻波比测试方法

天线驻波比测试方法 SX-400驻波比功率计是日本第一电波工业株式会社的“ 钻石天线” 系列产品,它是一种无源驻波比功率计,将它连接在电台与天线之间,通过简单的操作可测量电台发射功率、天 线馈线与电台不匹配引起的反射功率及驻波比,此外在单边 带通信中本功率计还可作为峰值包络功率监视器。本仪表作 为电信、军队、铁路(无线检修所)等无线通信部门的常用仪表被广泛使用,由于使用说明书为日文,阅读不便,为便于现 场人员正确使用,现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1 仪表表头、开关、端口功能 仪表表头、开关、端口位置见图 1 ①表头:用于指示发射功率、反射功率、驻波比及单边带应 用时峰值包络功率的数值。 表头上共有5道刻度。从上往下,第 1、 2道刻度为驻波比刻度值,第一道刻度右侧标有“ H” ,当电台输出功率大于5W时,应从该刻度上读取驻波比值;第二道刻度右侧标有“ L” ,当电台输出功率小于5W时,应从该刻度上读取驻波比值;第 3、4、5道刻度为功率值刻度,分别对应功率值满量程200W、20W、5 W档位。 ②RANGE(量程开关 选择功率测量量程,共三档,分别为200W、 20W、 5W。 ③FUNCTION(测量功能选择开关 置于“ POWER” 时,进行发射功率(FWD)、反射功率(REF)测量。' 置于“ CAL” 时,进行驻波比(SWR)测量前的校准。 置于“ SWR” 时,进行驻波比(SWR)测量 ④CAL(校准旋钮) 进行驻波比(SWR)测量前(被测电台处于发射状态下),用此旋钮进行校准,应将指针调到表头第一道刻度右侧标有“ ” 处。

⑤POWER(功率测量选择开关 置于“ FWD” 时,进行电台发射功率测量。 置于“ REF” 时,进行反射波功率测量。 置于“ OFF” 时,停止对电台各种功率的测量。 ⑥AVG、PEP MONI(平均值或峰值包络功率测量选择开关) 测发射功率、反射波功率、驻波比时,该开关应弹起,呈“ ■” 状态,此时表头所指示的是功率的平均值(AVG)。 作为单边带峰值包络功率(PEP MONI)监视器时,该开关应按下,呈“ ━” 状态。 ⑦零点调整螺钉 用于表头指针的机械调零,测量前调整该螺钉可使指针指 示到零位。 ⑧TX(与电台发射机相连端口)可同时参见图1及图 用50Ω 同轴电缆将该端口与电台天线端(ANT)相连。 ⑨ANT(与电台使用的天馈线连接端口) 将电台实际使用天馈线的馈线(50Ω )端口(或50Ω 阻性的标准 负债)与该端口相连。 ⑩DC13 8V(表头照明直流电源输入端口) 表头照明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直流电源电压范围为11~15V,红线接电源“ +” ,黑线接电源“ -” ,主要是用于夜间的野外场合。

SiteMaster驻波比测试方法

两种测量方式的目的是不同的,第一种是测试GSM频段内那个频点范围存在驻波过大问题,而第二种测试的目的是在已知天馈部分存在问题情况下找出具体的故障点。这两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一般首先测试频段内是否存在驻波偏大的问题,如果没有,标明天馈驻波指标合格,如果存在某一频点范围内驻波偏大,则利用第二种方法找出具体的故障点。 测试步骤如下: 步骤1:选择主菜单中OPT选项。 步骤2:按B1和UP/DOWN选择选择要测试的项目(SWR,RL,CL),按ENTER确认。 步骤3:按B5选择计量单位(METRIC或ENGLISH) 步骤4:按B8调整显示对比度。其他选项说明在功能篇中已有叙述。 步骤5:选择主菜单中FREQ,则出现下级菜单;按F1,可以用数字键输入扫描起始频率或用上/下键改变其值。按F2,输入扫描截止频率,按ENTER键确定。 步骤6:按START CAL 键对系统进行校正,系统会提示在CAL A和CAL B之间选择,选择相应频率段按ENTER开始校准。(用短路器、开路器以及匹配负载进行校准); 步骤7:通过测试电缆连接要测试的设备。 步骤8:可以通过按AUTO SCALE 键,自动调整显示比例;或通过选择主菜单下SCALE,手动输入TOP,BOTTOM和LIMIT值,改变显示比例。 步骤9:按FREQ菜单下的MKRS键,打开一个MKRS,选择EDIT ,用上/下键改变频率值,读取相应SWR值,或按MORE 键,选择PEAK查看SWR最大值。假如所测驻波比大于1。5,那么就要用故障定位功能(DTF),选择主菜单中DIST项,设置D1,D2值,然后选择MKRS下一个MRKS(确定已打开),再按PEAK键,系统会显示驻波比最大值所在的位置。 本章提供一个有关电缆和天线分析仪测量的说明,包括传输线扫描基本原理 和传输线扫描测量的过程,当Site Master处于频率模式或DTF模式下时,这 些基本原理和过程是适用的。 传输线扫描基本原理 在无线电通信中,发射和接收天线是通过一条发射传输线而连接到无线电设备 上的。这个发射传输线通常是一条同轴电缆或波导。这种连接系统被称为一个 天馈线系统。图4-1 显示一个典型的天馈线系统的举例。

实验二 驻波比的测量

实验四 驻波比的测量 【实验目的】 掌握测量驻波比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实验内容】 在测量线系统中,选用合适的方法测量给定器件的电压驻波系数。 【实验框图与仪器】 网络分析仪 被测件信号源 被测件 频谱仪 b. c. 图1 驻波比测量系统图 【实验原理】 测试微波传输系统内电磁场的驻波分布情况,包括场强的最大点、最小点的幅度及 其位置,从而得到驻波比(或反射系数)和波导波长。由于驻波比(或反射系数)能表 征电磁场的分布规律,所以它们时微波设备和元器件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驻波测量是微波测量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驻波测量可以测出阻抗、波长、相位和Q 值等其它参量。 产生驻波的原因是由于负载阻抗与波导特性阻抗不匹配。因此,通过对驻波比的测量,就能检查系统的匹配情况,进而明确负载的性质。 在测量时,通常测量电压驻波系数,即波导中电场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 min max E E = ρ (1-14) 其中,max E 和min E 分别是微波传输系统电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一固定长度的探针感应的电动势正比于场强,因此对平方律检波,有

式中,m ax I 和m in I 分别是电场为最大和最小时指示器的读数。对于直线律检波有 m in m ax I I = ρ (1-16) 如果不知道检波律,必须用晶体检波特性曲线求出场强和指示器读数的关系再求得 ) 151(min max min max -== I I E E ρ

min max min max I I E E == ρ (1-2) 一般都是在小信号状态下进行测量,为此检波晶体二极管都是工作在平方律检波区域(检波电流I ∝E 2),故应有: min max I I = ρ 当电压驻波系数在1.05<ρ<1.5时,驻波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不大,且不尖锐,不易测准,为了提高测量准确度,可采用节点偏移法。 节点偏移法测量驻波比的测试系统如图5示。 测量方法:逐点改变短路活塞的位置(读数S ),在测量线上用交叉读数法跟踪测得某一波节点的位置(读数为D ),作出S 和(D+S )+KS 的关系曲线,其中12 1 -= λλK ,1λ是取下待测元件,固定短路活塞位置,移动测量线探针测得的测量线中的波长;2λ是固定测量探针,移动短路活塞,用交叉读数法在短路活塞上测得的波长。由所得实验曲线求得最大偏移量?,按下式求出驻波比 ) sin(1)sin( 11 1 λπλπρ?-?+= (1-18) 当?很小时,可近似为 1 21λπρ? + ≈ (1-19) 当测量线标尺从左到右读数时,应以(D-S )-KS 为纵坐标,以S 为横坐标曲线,驻波比仍用式(1-18)或(1-19)计算。 注:节点偏移法是测量驻波比的重要方法,它适合于测量任意大小的驻波比。

驻波仪测试仪操作及保养

驻波仪测试仪实用操作及保养说明 一、规格说明 1.面板 2.键盘

电源开关键;确认键;取消键;背光灯键和数字1键是同一个键; 仪器校准开始键和数字3键是同一个键;测试暂停键; 上下调整键。其他按键暂不需要,是存储测试数据,调出测试数据,打印测试数据等。 1、软键用于进行菜单选择,直接执行右侧键的功能 2、模式键 模式激活模式菜单,用户可选择以下四种模式:匹配测量, 故障定位,功率测量,其它功能模式 设置键在当前模式下激活设置菜单,可设置各种测量参数(例如,频段, 距离和计量单位) 校准键激活校准菜单 标记键激活标记菜单,用户可启动或关闭标记点,或者移动标记点所处位 置 3、数字键将数字数据输入到选定条目下,或者实现功能描述中所定义的功能 4、取消键 适用场合: 菜单选择返回上一级菜单 数据输入取消数据输入,不改变原有数据值 5、确认键 适用场合: 列表选择选择列表中选中区域的条目 数据输入退出数据输入,改变原有数值 6、指示键 左箭头 适用场合: 数据输入删除原先已输入的数据,一次删除一个字符

直流输入DC input 外部功率源输入;将交流功率源或者车载电源适配器插进直流输入端口;外部电源维持仪器的正常工作同时给内部电池充电。 二、常见技术指标 1.天馈线测试 频率特性 频率范围: 25—4000MHz 频率分辨率: 25—800MHz 25kHz 800—2500MHz 50kHz 2500—4000MHz 100kHz 频率精确度:±150kHz (75ppm) 采样点: 238 2.测试范围和分辨率 范围分辨率 回波损耗0.0 至-60dB 0.1dB 驻波比 1.00 至 99.99 0.01 3.测试端口 连接器提供 N 阴型连接器 阻抗50 欧 4.定向性 连接器频率定向性 N 型25—2500 MHz -42dB N 型 2.5—4.0GHz -40dB 7/16 25—2500 MHz -40dB 7/16 2.5—4.0GHz -35dB 说明: 扫描速度:每次扫描时间小于 3 秒,(13ms/数据点),测试端口开路,y 轴设置为满量程。 抗干扰性:最高抑制信号达+13dBm 最大输入信号:+22dBm 输出功率:小于 0 dBm 三、操作说明 (1)开机检测 1、按开机键; 2、开机后会进行自检,检验成功后,有提示,如图:

鸟牌驻波测试仪SA-2500A手册

SA-2500A&SA-4000操作指南细则 一、开箱,检查所有选配件是否齐全 打开外包装箱,这套仪表除主机之外,标准配件有: 220V AC转9至16VDC交直流转换器1只 车载充电器1只 RS~232串口电缆1根 操作说明书1份 PC工具软盘2张 另外有几个必选件: N型精密开路/短路/负载校准件1只 2米长测试电缆1根 精密N型(M)-7/16(F)转接适配器1只 清点完以上所有配件及选件,我们下一步就可以对仪器进行通电检查。 二、正确连接仪器的电源,检查无误,打开电源开关,如屏幕右侧黄灯闪烁, 说明仪器处于随机充电状态。 三、仪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我们就要对仪器进行设置、校准,做好测试 前的准备工作。 四、首先我们要选择测试的频率范围,在仪器面板的右下方有四个功能键: 个功能键来完成测试。 五、我们按一下,仪表左侧菜单会出现 频率范围,按一下该菜单,仪表左侧菜单显示如下: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按 在按 置,如我们设置890-960MHz。 六、频段设置好以后,我们就可以对该仪器进行校准了。接上2米长测试电 缆,因为我们测试时要连着电缆一起进行,所以校准时,要把电缆可能引入的误差一起消除掉。电缆的一端接SA-2000A的输出端口,另一端先接上校准件的OPEN端 按Calibrate键,仪表左侧菜单显示如下: 这时按以下 开路器换接上Short端口,按一下 结束后有提示音,换接上Load端口,按 归一化为1,且有提示音,然后按一下 Calibration off会变为Calibration Full。说明校准已经完成,可以进行测试了。 七、测试时,首先测试某一基站的天馈线的驻波比

驻波比故障的排查处理

驻波比过高排查 陈碧明 1. 故障现象 驻波比是表征反射信号大小的参数,或者说是衡量系统匹配情况的参数。驻波比越大,说明反射回来的信号越多,有用信号的电平值就越低,如果设备之间或者设备与接头、线缆之间匹配的越好,驻波比就越低,反之,驻波比就高。 2.故障排查过程 归结故障原因,主要是工程问题,少数是由于线缆故障导致,极少是设备本身某个通道故障: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施工队施工水平原因,接头制作质量不高,造成RRU驻波比异常;其次在射频线缆布放过程中弯曲半径过小,或者布放好的线缆受到外界损坏导致驻波比异常(比如线缆外皮破裂导致线缆介电常数改变等)。 1、对于驻波比故障,可以通过驻波测试仪Sitemaster来测量,正常情况下驻波比应该 在1.3^1.5之间,如果高于这个值,可使用Sitemaster里的故障定位来确定驻波异 常的位置,定位结果会显示为故障点到测试点的距离,单位一般是米,根据定位结 果可以确定问题所在,可能会是线缆接头处,或者器件汇接处,也可能是线缆中间 的某个部分(线缆受损)。 2、使用频谱仪测试每一个节点的输出功率,例如:RRU输出口功率为25dBm,那么 经过0.5米跳线后至少应该在24左右,如果衰耗过大,说明跳线或接头有问题, 同理,如果经过跳线输出的功率为24,那么天线侧接头或天线有问题,以此类推, 即可定位到故障点。 3、现场也可在检查完故障通道接头的基础上采用“交叉法”定位到故障。 3.相关原理知识 1)驻波的概念。 当馈线和器件、天线等匹配时(线缆的特性阻抗、器件的工作频段等参数的匹配),高频能量全部被负载(如天线)吸收,馈线上只有入射波,没有反射波,此时馈线上传输的是行波,馈线上各处的电压幅度相等,馈线上任意一点的阻抗都等于它的特性阻抗。 而当馈线与器件、天线等不匹配时,负载就不能全部将馈线上传输的高频能量吸收,而只能吸收部分能量,入射波的一部分能量反射回来形成反射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