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习俗

广西习俗
广西习俗

广西习俗

生活常识网广西习俗频道,介绍广西习俗知识。

广西北海端午节

过端午节,这一习俗在我国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每到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按其传统的风俗过节,广西北海人也不例外。北海人过端午时,为纪念屈原而沿袭下来的传统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草药浴等。

227次阅读┊2013-07-24更新

广西防城港金花茶节

地点:防城港市防城区时间:每年1月广西防城港市于2009年1月7日到8日举办首届“金花茶节”,向世人展示“茶族皇后”的魅力。金花茶被誉为花卉中的“超级明星”、“茶族皇后”,植物界的“大熊猫”。

162次阅读┊2013-07-22更新

广西钦州春节习俗

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有蒸年糕、包粽、做粉利、打米饼,清扫房屋,在门上或大门两边贴上大红吉祥对联等习惯。春节之时,爱放鞭炮,尤以新旧年交替时刻,爆竹声骤起,延绵不断,直到天亮。

397次阅读┊2013-07-22更新

广西大板瑶的阿波节

过了农历三月初一,居住在防城港市防城区峒中镇中越边境附近的瑶族同胞就忙开了。在村佬的指派下,有的人伐竹斩木,准备搭建凉棚;有的人进城采购物品,以便举行“流水宴”。

186次阅读┊2013-07-22更新

广西壮族端午节风俗“渡河公”

渡河公是流传在上林县三里镇一带的壮族民俗,自明朝形成以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壮族民俗传统工艺品渡河公渡河公雏形的模样是无脸、黑头、无辫、四肢抱南瓜形状。发

259次阅读┊2013-07-19更新

广西钦州婚嫁习俗

旧时,本市婚嫁礼俗繁琐。从“提婚说亲”到“三朝回门”,一般有七道排场:1.男方托媒向女方提婚;2.女方父母托人探听男方家庭,认为门当户对,便用庚帖将女儿生辰告知男方;3.

184次阅读┊2013-07-18更新

广西钦州丧葬习俗

旧时钦州丧葬礼俗,大致为:1、病人弥留之际,家属到场送终;2、人死后,即为死者理发(或梳头)、更衣,派人或发电函将死讯告知亲友,请僧道做“斋”,家人披麻戴孝。后由亲人捧死者头脚将尸体入棺。271次阅读┊2013-07-16更新

广西隆安民族文化佛手莲花舞

隆安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生活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经统计,有龙舞、狮舞、麒麟舞、彩鸡舞、春牛舞、鱼虾舞等。1990年,该县文化

189次阅读┊2013-04-28更新

广西北海民俗夏至吃狗肉、荔枝

夏至,北海的风俗是吃狗肉!而且要和荔枝一起吃。都是上火的东西,北海人却不怕,以毒攻毒。夏至正值盛阳覆盖其上,阴气始生于下,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表示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

将逐渐死去。

201次阅读┊2013-04-12更新

广西春节习俗-舞春牛

舞春牛是广西邕宁县等地春节游艺活动。牛身用竹片编织而成,黑布或灰布做套。绵纸做头和角,画上中眼。两人一头一尾钻入布套中,边唱边舞。一人头包毛巾,手扶犁架跟在后面,做犁田状。

157次阅读┊2013-04-11更新

广西融水苗族“花炮节”-“抬故事”祈求风调雨顺

农历四月廿四,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睦镇传统的“花炮节”,当地举行盛大的“抬故事”活动欢庆这一传统节日。“抬故事”是当地一项民俗活动,由少男少女妆扮成神话故事或戏曲中的人物,

229次阅读┊2013-04-10更新

广西宾阳炮龙节-炮龙狂欢代代起舞

炮龙节源于何时,宾阳人说不清楚,宾阳的县志也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众说纷纭,但据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宋朝的皇祐年间(公元1052年),宋朝为了征伐南蛮侬智高,令狄青大军直赴广西征剿。

174次阅读┊2013-03-17更新

广西春节习俗

南宁地区春节习俗春节是南宁地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初一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拜年”。十五元宵节晚上闹花灯。十六县郊农村举行庙会、“抢花炮”。

210次阅读┊2013-03-11更新

广西黑衣壮独特的取名习俗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其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壮族是广西那坡县的主要民族,遍布全境,按自称和语言划分有12个族群之多,如布壮、布央、布

175次阅读┊2013-03-05更新

广西壮族民族工艺品绣球

广西绣球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绣球大多为12瓣,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如梅、兰、菊、竹等花卉图案或春燕、龙、凤等。广西绣球又称为“堆绣绣球”,由老艺人采用“堆绣”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作而成。

700次阅读┊2013-03-03更新

广西那坡彝族村寨的跳弓节

跳公节,为期三天,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彝族村寨的传统节日。跳公节是彝族对击败外族侵略取得胜利的一种庆祝活动。庆祝活动历史至少有上千年,后人一直沿袭下来以示纪念。

307次阅读┊2013-03-02更新

广西南宁民歌节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壮族人民历来都有唱山歌的习俗,刘三姐是壮族人心目中美与爱、智慧与才能的化身。每逢节日及重大节庆活动都以唱山歌的方式互相交流,传情达意。

221次阅读┊2013-02-26更新

广西防城石雕

防城石雕产于广西防城港。防城石雕是用当地出产的石头经雕琢加工而成。其石色泽丰富,绚丽多姿,纹

理多变,质地脂润,晶莹如玉,软硬适中,宜于雕琢。防城石雕工艺分两步:第一步相料,

150次阅读┊2013-02-15更新

广西南丹的端午习俗-迟到过端午

农历五月二十七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中堡苗族乡的苗族同胞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苗族端午佳节。每年这个时候,苗胞们都轮流走村串寨,共同分享香喷喷的粽粑。众所周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

187次阅读┊2013-02-05更新

广西花灯节

汉族民间节日。流行于广西岑溪。农历正月初十,母亲带上一年出生的男孩到社庙挂花灯,向社王报人丁,祝孩子平安成长。灯用竹篾扎框架,内点油灯,每天加油,外糊花纹纸,上写谜语。

博白:客家的乡愁(深度好文)

博白:客家的乡愁(深度好文) 客家人是迁徙族群,对于乡愁的敏感超越了汉民族的其他民系。这份乡愁历史悠久,它酝酿在从中原南迁的迢迢路上,寄托在自秦汉以降的不曾忘却的客家古语里。直至客家的先民来到南流江畔,将这份浓郁得无法化开的乡愁落地生根。 这便是博白在文化意义上的起源,较之博白县的行政建置还要久远。换言之,是先有了客家的魂,才凝聚了博白的根。因此,文化对于博白的意义非同一般,如果不是强而有力的文化纽带,又怎能让不停迁徙的客家儿女心系这方水土?山河故人博白文化的重量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这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祖训。和物质上的富足相比,客家人更看重血脉深处流淌的文化遗产。 客家人,是汉族的八大民系之一。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在海内外各行各业有成就者不计其数,因此有“东方犹太人”之称。 博白古称白州,地属古越,客家人以“客人”的身份闯进了这块蛮荒而神奇的土地,一块可停泊并得以休养生息的土地。以“客人”出现的客家人,如何在与当地土著不断的对峙、摩擦和交融中日益壮大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客家围屋。

作为客家人南迁后的历史文化遗产,它风格独特,是中国民宅的建筑瑰宝,堪称世界建筑一绝。 位于沙河镇南流江西岸约300米处,是一座具有典型的“九厅十八井”风格的客家村落——广西首批传统村落礼安村。朝阳下的古村,绿树掩映,古朴中透着清新。 “礼安村的建造,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礼安村村支书朱伟介绍道。礼安村城墙始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当时匪盗横行,社会动荡,人心惶惶。为了安全,村人商议筑城护村,并得到邻村群众协助,仅用两个余月即筑城竣工。为了便于防守,整座城还建了包括大城门在内的七座炮楼,上百个枪炮孔眼,可环视四面八方,能攻能守。“城墙建好后,成了四乡八邻的避难所,每天晚上,都有上百人住进围屋里,这也体现了客家人团结拼搏的精神以及聪慧才智。”随行的文化观察员、原博白县文化局局长陈伟东介绍道。在博白县,以家族建立起来的围屋建筑,保证了客家人得以在这片土地上繁衍发展,历经数百年后,依然发挥着凝聚人心的作用。 在有360多年历史的金圭塘王氏宗祠,我们可以清晰透过宗祠建筑构件上的窗棂、门楣等,感受着古香古色的艺术气息。此外,文昌阁、通津桥、环玉书院、太平坡水楼、岐山小学等古建筑,均充分体现了当时白州工匠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艺术,渗透着浓厚的艺术趣味。可以说,艺术风格的形成,

农历三月三习俗大全

农历三月三习俗大全 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农历三月三的习俗。 三月三的由来一 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刘三姐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三月三的由来二 很久以前,有一对青年男女,从小相爱,他们很会唱山歌,谈情说爱都是用山歌来表达,但因受到家人反对,他们不能结为夫妻,便双双殉情。青年们为了纪念这对坚贞的情侣,每年在他们殉情的日子,聚集起来唱山歌,并逐渐形成“三月三”歌圩。 三月三的由来三 远古时期,某家有三个很漂亮的女儿,上门求婚的人络绎不绝,但父母都看不上。后来父亲想了个点子———让求婚的后生仔当场唱歌,谁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儿就嫁给谁。结果通过唱歌,三个女儿都找到了如意郎君。从此之后,唱歌成了一种男性求偶的形式,并发展成为歌圩。 包五色糯米板 说起“三月三”,大家首先想到的美食就是五色糯米饭。黑、红、黄、白、紫——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饭呈多种色彩而得名。 三月三当天,南宁的街头早餐店也可以见到。 抢花炮 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和仫佬族等到民族中间的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活动。据考证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由于有强列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所以数百年来长盛不衰。

学校三月三活动总结

学校三月三活动总结 学校三月三活动总结 4月7日下午,祥周小学全体师生欢聚一堂,举行庆祝一年一度壮族“三月三”活动。该校通过悬挂宣传横幅、校园及班级板报、领导讲话、学生国旗下讲话、跳竹竿舞等活动对学生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教育工作。 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感染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校三月三活动总结 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让学生真正了解“壮族三月三”,4月14日,马练初中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该校实际情况,举行了以“民族文化进校园和谐平安三月三”为主题的民族文化进校园开放日活动。 活动当天,全校师生和嘉宾欢聚校园,一起欢庆壮乡盛大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上午八点整,该校领导宣布马练初中XX年“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进校园开放日活动开幕。紧接着,举行了“壮瑶同欢乐歌舞三月三”文艺汇演,节目有民族舞蹈、竹杆舞、小品、独唱、双人唱、小组唱等,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了观众阵阵雷鸣般掌声,让广大师生领略到壮瑶民族的文化精髓。下午,该校举行了民族体育活动,活动项目有5人板鞋竞速、抛绣球、跳绳、踢毽子等,校园

气氛十分活跃,师生们跃跃欲试,笑声欢呼声起此彼伏,一个个乐开了怀,浓郁的民族风情充满了校园。与此同时,该校悬挂横幅、出版板报,把宣传民族团结教育与学校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教育氛围。 该校通过举行“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进校园开放日活动,让学生拓展了民族文化视野,同时在活动中让学生们劳逸结合,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激发他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兴趣。 学校三月三活动总结 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壮族三月三”,更好地展现壮族传统民族文化的内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4月7日,右矿小学开展了“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 由学校校长通过国旗下的讲话讲解了“三月三”壮族传统节日的来历以及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等知识,随后,学校全体师生欢聚在操场上,集中开展新奇有趣的壮族体育活动---抛绣球,有趣的活动引得师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乐开了怀,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浓郁的民族风情充满了校园。 学校三月三活动总结 XX年4月8日上午,南师附小组织部分师生、家长参加由市委宣传部、市民委在南宁市民歌湖举办的“壮族三月三”活动。 活动伊始,南师附小的师生们身穿学校设计制作的壮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

杭州师范大学旅游社会学 班级旅管134班 学号89 姓名强兴萍

民俗旅游文化的发展 —杭州旅游为例一、民俗旅游文化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者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但当我们怀抱全球化的语境联想,以此审视中国当下文化情境中的民俗旅游的时候,当我们考虑到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所具有的生态性原则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忧虑的是,民俗风情的旅游越来越背离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已经彻底仪式化了。当民俗旅游文化失去其本真性时,逐渐被商业化、戏剧化、仪式化代替,已经不再是一种自然的、原生态的景观了,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民俗文化曾经被现代性话语斥之为“落后”、“迷信”的被改造的对象,曾经代表着现代化的过去,是古老天真、混沌蒙昧的代名词——尽管在当下中国的文化情境中,民俗文化在很多情况下依然被想像成为天真蒙昧的代名词——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被如此界定的民俗文化是如何纳入到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话语之中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民俗文化又是如何被编织为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的兴旺,其背后所支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与权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民俗文化旅游由于权力政治与资本的原因而注入了意识形态与商业经济的因素,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意蕴与价值的符号体系,民俗旅游文化已经没有了其原承载的意义,而是变成了一个形式外壳。不仅如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民俗旅游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种表征,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休闲、摆脱生活压抑的一种方式,民俗风情旅游已经成为发达地区人们寻异猎奇的对象,是满足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想像之途径,随着民族国家内部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距日益凸显,也已经成为地区间文化一种文化符号。 历史上西湖所在的杭州有两个时期非常重要,即吴越国时期和南宋时期,至今西湖周边地区还遗留着大量这两个时期的遗迹,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显著的都

中国民俗文化之壮族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之壮族文化 一、壮族文化源远流长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广西等南方地区,作为一名壮族人,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壮族歌节是我们壮族人民最具特色的节日。很多人不禁问道,壮族三歌节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那么,基于我对于本民族的了解与认识,下面我将给大家讲述的就是壮族歌节的来源、历史及独特之处。 广西每年盛装上演的官方国际民歌节,一首《大地飞歌》,让广西激情澎湃,处处是歌的海洋。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民间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歌圩”在壮语中又称为“圩欢”、“圩逢”、“笼峒”或“窝坡”。尽管“歌圩”在壮族地区有不同的称谓,但均有“坡地上聚会”、“坡场上会歌”或“欢乐的节日”的意思。在广西有很多著名的歌圩,比较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田阳的乔业、都安的棉山、宜山的下涧、田东的仰岩、柳州的鱼峰山等处。 二、壮族歌圩节的来历 三月三歌圩节作为壮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之所以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得以传承和壮大,也充分体现出它满足了壮族人民的生活需要。三月三歌圩节不仅使得广西壮族的民族文化得以保存、演化和发展,也为该民族的生存和劳动带来信心和乐趣,体现了该节日的文化功能。 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 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

2020广西三月三风俗的作文五篇

2020广西三月三风俗的作文五篇 每年农历三月,正是风和日丽,春花灿烂的时节,广西壮族同胞也迎来一个传统盛大 的节日——三月三。三月三,壮族人的节日,武鸣应该是最热闹的吧。千人竹竿舞,千人 武术,千人广场舞。斗牛。下面是小编推荐的广西三月三风俗的作文,仅供大家借鉴。 三月三,壮族人的节日,武鸣应该是最热闹的吧。千人竹竿舞,千人武术,千人广场舞。斗牛。窗外,天还是朦朦胧胧的,天边包裹这一层层薄薄的丝衣,天外想起一声声清 脆对额鸡鸣,打破了宁静的武鸣,迎接着三月三的开端,蒙蒙的睡梦还没醒,便响起了迎 接三月三的激情。 十点左右,天边摸过一丝丝的彩云,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悠悠的来到主会场,进入 眼帘的是繁华的街道,热闹的小摊小贩,一眼望过去,人山人海,每个人都穿着自己专属 的衣服,颜色缤纷多彩,形成了五颜六色的世界,犹如彩虹一般的颜色。男的女的,老的 少的,各式各样都有,挤满了整个街道。一阵阵风吹过,不同的香气扑鼻而来,轻轻的闭 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美食的画面,,有烤羊串,烤鱿鱼,烤鸡,臭豆腐。五花八门样样都有,简直就是天下美食,人间美味。踏这轻快的步伐,怀着愉悦的心情,进入美食的世界,嗅着不同的味道,犹如进入食品的世界。 天慢慢暗了下来,摸过一层层浓厚的乌云风犹如一个个淘气小精灵一样,哗啦啦的吹,随着时间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演唱会刚开始,天空便翩飞着朦朦胧胧的细雨,一缕缕, 一片片,一丝丝,一条条,一阵阵。布满了整个世界,我们的热情并没有被抹灭,我们并 没有多在意,但是。老天就是这样无情,雨越来越大,一滴滴又一滴如豆点般,纷纷散入 大地,无情的雨,无情的时间,无情的世界把我们逼入帐篷里,无奈伴随着,哎~我轻轻 地叹了叹口气,我用失望的眼神望着这雨,心中不知是什么感情。 时间不等人,雨一下就下了好久,一切的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千人竹竿舞,千人武术,千人广场舞都已经没有了,哎~无奈,我们怀着遗憾的心情回家了。风遗憾的吹着,一切 的一切都显得有些悲凉了。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为了让我们真正感受到这个传统节日的浓烈氛围,我们学校举行了“传承传统文化,走进三月三”的活动。 当天早上8点钟左右,我们班分成八大组,在课桌拼成的大桌上,摆上各自带来的美食。哗,真美!每组的食物都是那样丰富多彩,有五色糯米饭、茶叶蛋、三角粽、鹌鹑蛋……但每组都少不了一种食品,那就是五色糯米饭,有的平铺在小簸萁上,看似一朵五

2018年开展“我们的节日·壮族三月三” 主题活动总结

2018年开展“我们的节日·壮族三月三” 主题活动总结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文明社会,横县总工会根据南宁市总工会文件精神,在今年壮族三月三节日到来之际,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县总工会领导班子在例会上向全体干部职工传达了文件精神,号召大家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深入了解壮族三月三节日的起源,积极参与壮族三月三民俗活动,积极维护民族团结和拥护国家的民族政策。据统计,共有21人到会学习,到会率100%。 二、广泛宣传,氛围浓厚。 一是为了深入贯彻文件精神,我单位向各基层工会下发通知,号召各基层工会积极做好壮族三月三的社会环境宣传。二是为了营造浓烈的节日氛围,积极宣传民族团结精神,县总工会积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大门电子屏幕24小时滚动播放壮族三月三八佳嘉年华等宣传标语,大力开展壮族三月三期间的节日氛围宣传,营造热烈、祥和的节日氛围。三是利用业余活动时间,开展壮族三月三文化讲座,使全体干部职工充分了解壮族三月三的来历以及习

俗和文化内涵,明确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对活动的认识,在单位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一)组织开展羽毛球、投绣球比赛等活动。 (二)开展送关爱献爱心活动。我单位组织干部职工进社区(村屯)慰问贫困户、退休干部职工,和他们拉家常、帮他们打扫卫生,为他们送上慰问品和衷心的节日祝福和感谢。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传承了民俗文化、弘扬了时代精神,激发了全体干部职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继承传统美德的崇高精神,为打造生态宜居横县做出贡献。

山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山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作者简介:宋琳英(1992-),女,汉族,山西省洪洞县,硕士,大理大学政法与经管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摘要:“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生存环境、历史渊源,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最终形成了不同的各自独具特色的民俗。不同的民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是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他是一种价值很高的旅游资源。甚至可以说,特色民俗旅游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因素之一。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淳朴的民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将为山西旅游带来更多的魅力和活力。以大槐树为切入点,对民俗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为现实条件下山西省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开发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入境旅游接待1.35亿人次,国内旅游超过2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8935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近1500万人,2012年全年国内出游人数29.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1%;国内旅游收入22706亿元,增长17.6%。

在此之中,民俗旅游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民俗旅游项目以其鲜明的民俗特色、独特的文化内涵、浓烈的民俗气息、显著的地域特征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对中外旅游者形成了巨大诱惑和感染。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明代以来的数百年间,这首民谣在我国广大地区到处流传,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明朝初年山西人民向各地迁移的情况,也在华夏民族心目中留下了悲欢离合的血泪回忆。 一、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文化生境 (一)大槐树景区的移民历史 大槐树旅游区位于洪洞县内,洪洞县位于临汾北30公里,位于临汾盆地北端,东靠南同蒲铁路与霍侯一级公路,南临309国道,西接汾河与大运二级公路以及大运高速公路,北依洪三公路,交通极为便利。从洪武六年开始至永乐十五年间,发生的数以万计的大规模移民总共18次,主要是从山西迁往周边主要的省份等地。直到元末明初时期,由于灾害越来越多,战争不断,导致中部地区人空虚,耕地荒芜,同时山西因太行山、吕梁山、黄河作为屏障,这个地利优势导致易守难攻,所以人民生活安定,农作物风调雨顺,连年丰收,和相邻的其他省份相比,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正因为这些原因,各地各省的难民大量涌入山西,是的这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 施意见 【法规类别】财政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桂政发[2007]27号 【发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07.08.15 【实施日期】2007.08.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 (桂政发[2007]2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区直各委、办、厅、局: 为加大对我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从制度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难问题,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制度;对参加高考并被普通高等学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实行路费补助和短期生活费补助;对高等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奖、贷、助、补、减”等多元资助政策,均取得良好成效。 但是,我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偏窄、资助标准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切实减轻经济困难家庭的教育负担,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和普通、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 二、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主要目标:通过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并建立起长效的资助机制,做到“绝不能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同时,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类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中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维护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行“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基本原则。 1.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建立以政府

广西博白县

广西博白县概况博白县介绍玉林市博白简介 广西博白县概况博白县介绍玉林市博白简介 https://www.360docs.net/doc/f218370185.html, 摘自博白视窗网、博白信息网 博白县,古称白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属于玉林市。系晋代著名美女绿珠的故里,现代著名语言学家王力的家乡。东接邻陆川县及广东省湛江市,东南毗连广东廉江市、南依北海市,西邻钦州市,北靠玉林市。地处东经109°38′-110°17′北纬21°38′-22°28′.属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9℃,年均降雨量为1756毫米,全年无霜期一般长达350天以上。商品农业、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初具规模,名牌产品有编织工艺品、优质米、桂圆、荔枝、香蕉、博白蕹菜、瘦肉型猪、三黄鸡、速生丰产林、剑麻等。县境南端到北部湾最近距离为8公里,距北海、湛江、沙田、铁山等港口100多公里,至海南省海口市306公里,往西至南宁市333公里。全县148万人口,总面积3835.85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向热带过度的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9°C,年平均降雨量为1756毫米。全年无霜期长达350天以上。博白县位于广西建设旅游大省新格局“三区一主线”中的桂东旅游大区内,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品种齐全。有“小桂林”之称的宴石山;有博白宴石山的大仙桥,其长度100米,超过被子誉为亚洲第一桥的湖南新宁县莨山天桥,可与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美国犹他州跨度88.7米的兰茨开普拱桥媲美,堪称亚洲第一桥;有山表水季的温罗温泉;有“天上飞云飞半天,山头直与天相连”的云飞胜迹;有景色壮观的白求恩岛;系桂东南一大旅游作画地,博白县还是全国最大的杂交优良水稻种基地,全国最大桂圆种植基地,是广西芒竹编主要出口基地和瘦肉型猪生产出口基地。博白三黄鸡远销欧美国家和地区,博白空心菜名扬海内外。博白还先后荣获全国明星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教育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农业增加值百强县、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百强县、中国桂圆之乡、广西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等称号。 历史 秦代以前,博白地处于岭南,居民为百越民族中的西瓯骆越部族。汉代初期.今博白县地属南越国。在南北朝时期的梁代博白开始建县,博白自北朝设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历代人才辈出。世界文化名人王力,革命先驱、首任中共广西特委书记朱锡昂,被毛泽东誉为“江南才子”、广州市第二任市长朱光,国家司法部原部长邹瑜,现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司令员刘庆贵将军,广东省原政协主席梁威林,全国著名育种专家王腾金等都是博白客家人的杰出代表。博白山川钟毓,风光秀丽,宴石山风景区、云飞嶂万亩草原、千鹤岛、马门滩、伏波祠、绿珠庙等人文自然资源丰富。目前已开发建设亚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宴石山—南流江—花石嶂风景名胜旅游区、王力故居—王力广场—绿珠庙等名人文化旅游区、千鹤岛—云飞嶂万亩草原—双凤古茶林自然生态等4大重点旅游板块。 行政区划 全县设置乡镇33个,其中镇28个,辖村委会(街道居委会4个)319个,村民小组8622个。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作文五篇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作文五篇 “年年三月摆歌台,声声山歌唱不绝……”在农历三月初三时,便是壮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歌圩节。下面是精心为大家精心精选的壮族三月三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作文(一) No.1五色糯米饭 壮乡人在三月三、清明等节有吃“五色糯米饭”的习俗。壮乡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五色糯米饭颜色鲜艳,由白、黄、红、紫、黑五种颜色组成。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用来染红颜色的“红兰草”具有生血作用,染黄颜色的栀子具有清凉解热凉血等作用,而染黑色用的则是枫叶。《本草纲目》里说枫叶“止泻益睡,强筋益气,久服轻身长年”的作用。用枫叶煮出来的饭,能“坚筋骨,益肠胃、补髓。”后来,壮乡人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每到节庆日,五色糯米饭的清香便萦绕着壮乡人的生活。 No.2唱山歌

广西壮族山歌是文化的精髓,主要靠口头创作,随意而出,曲调悠扬,歌词以七言四句为主,讲求平仄押韵。演唱方式有独唱、对唱和合唱等,伴奏乐器一般为二弦、竹萧、南胡等,配合歌声抑扬变化,听来可是别有一番风味。No.3抢花炮抢花炮是一种流行侗族、壮族和仫族等民族中的传统文娱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由于它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所以长盛不衰。 传统的抢花炮方法,场地通常在河滩或山坡上,不限人数,只放三炮,每炮大家一起抢。花炮是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圆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放在炮架(送炮器上)。炮架用的是旧式铁笼,内装火药点燃火炮,先后把三个花炮轰上天空,带落下时,所有人员都可奋力夺取。按民间传统,抢得头炮者,人财两旺,抢得二炮者,五谷丰登,抢得三炮者,吉祥如意。因此,参与抢花炮的人个个奋勇争先,互不相让。花炮最终被某人抢到后,唢呐声、鞭炮声响成一片,场面十分热闹壮观,胜利者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这就是壮族农历“三月三”的风俗。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作文(二) “年年三月摆歌台,声声山歌唱不绝……”在农历三月初三时,便是壮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歌圩节。

三月三活动总结

“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总结“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为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借以深入贯彻弘扬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我校积极响应上级领导部门指示,开展一系列以发扬“壮族三月三”传统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此次活动,我们本着使学生更好地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传统、贴近民俗,了解“壮族三月三”文化的宗旨,基本按计划完成各项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学校以***为组长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小组发起以“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方案的征集讨论会,初步完成活动方案的制定:(一)确定以“三月三,壮乡情,中国梦,踏歌行”为主题;(二)定下各项活动实施的时间;(三)完成对各项活动负责人的妥善安排;(四)制定各个监督与协助机制。为高效完成此次活动的教育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活动开展多方式 (一)创设民族传统节日氛围。学校多方位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与“壮族三月三”民族风俗绚丽多彩的氛围。 1. 利用电子屏显示“三月三,壮乡情,中国梦,踏歌行”的主题横幅,提前营造活动氛围。 2. 出版“壮族三月三”民族知识教育板报,让学生了解壮乡传统节日的习俗以及由来。 3. 校园广播增设“少数民族习俗知多少”栏目,通过介绍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的趣味趣

事和播放民歌等,让学生陶醉于声乐,感受我们民族大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二)开展主题班会。各班利用每周一班级例会开展一次切合“壮族三月三”民族团结主题的班会活动,班上的汉族学生与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民族传统趣味游戏,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家乡的传统习俗,班会上还给学生发放民族知识手册,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族民政策和民族文化知识。 (三)国旗下的演讲。国旗下的演讲是每周升旗仪式上的惯例。为契合“壮族三月三”,三月二十八日国旗下的演讲活动由学生作以“三月三,中国梦,青春梦”为主题的演讲。 (四)承办民族宣讲会。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我校承办开展了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讲报告会,由市民委专家***作精彩演讲,宣讲会后还指导我校开展更深入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五)体验节庆活动。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我校积极通过纸质通知和校园广播形式给全校师生传达我市三月三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内容,师生可以利用三月三假期亲临活动现场,感受浓厚的民族传统节日的氛围。使师生在体验实践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入了解,产生民族自豪感。 (六)举办歌唱大赛。此次歌唱大赛以“民族梦,中国梦”为主题,七年级以班级合唱为单位赛红歌,八年级以个人为代表赛民歌。已确定《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广西桂平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广西桂平市石龙镇“舞春牛”民俗现状调查报告 2012级文化项目创意与管理张智 1240703013 调查对象:广西桂平市石龙镇居民 调查目的:了解石龙镇民俗“舞春牛”发展现状 调查方式:调查法:(1)走访调查(2)文献法 调查地点:广西桂平市石龙镇 一、桂平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桂平市是广西历史悠久的城市,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桂平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北回归线横贯其中部,地处低纬地区,属南亚热带。这里阳光充足,气候温和,交通便利,东可下广州往香港,南至北海,西通贵港达南宁到昆明,北上柳州可到京、沪、郁江、黔江得江三江交汇,水路也交通方便。桂平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得城半边山”之美誉,这里“得城半边山”就是指桂平西山,向有“林秀、石奇、泉甘、茶香”四绝而著称。此外,道教一一罗从岩、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广西第一高塔一一东塔、广西第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江流峡谷大藤峡等都是美丽的景色而又具有特色的文化,更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金田起义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址。 石龙镇位于桂平市西部,是桂平市的“西大门”。东与蒙圩镇相邻,西与港北区庆丰镇、奇石乡相连,南与厚禄乡相接,北与武宣县桐岭乡接壤,与三里镇隔黔江相望。总面积284平方公里,辖21个村街146个自然屯,总人口7.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0%。 二、民俗介绍 民俗,即民间习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相沿承袭的生活及文化活动。俗话说,“聊向村斋问风俗”,“入国先问禁,入境先问俗”,我们除了对山水的徜徉,也应注意对民俗景观的欣赏,从而使民俗文化可以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国务院关于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报告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1957.07.05 【实施日期】1957.07.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报告 --1957年7月5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国务院副总理兼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乌兰夫 国务院根据今年6月7日国务院第五十一次全体会议的决定,提出了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议案和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议案,请大会审议。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就关于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问题向大会作报告。 广西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约有650多万人口。广西省在1952年12月以宜山、百色、邕宁三个专区共42个县的地区,成立了桂西壮族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后,在1956年改制为自治州。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约有350多万人口,分散居住在全国各地,其中居住在甘肃省的有110多万人。甘肃等省自1952年以来先后建立了一些相当于专区和相当于县的回族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后,在1956年改制或者改建为4个回族自治州、10个回族自治县。应该说,同在全国各少数民族中一样,在壮族和回族聚居区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工作是有成绩的。但是,从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的情况和壮族、回族的情况来看,壮族和回族必须分别建立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地方,才能同他们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地位相适应。 根据中共中央的倡议,自从去年5月以来,广西省和甘肃省的中共党委和人民委员会以及协商机关先后反复地讨论了建立壮族自治区和回族自治区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也召开专门的会议进行了充分的协商。 在讨论协商中,大家集中研究了壮族和回族建立自治区的各种方案。建立壮族自治区的方案主要的有二个:一个方案是把广西全省改建为壮族自治区,大家把这个方案称为“合的方案”;另一个方案是把广西划分为两个部分,即保留广西省的建制,管辖现在广西省的东部地区,另把现在广西省西部壮人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划出来建立壮族自治区,大家把这后一个方案称为“分的方案”。两个方案相比较,合的方案是更适宜于广西汉、壮民族的现实和历史情况的。首先从广西汉、壮民族及其他民族共同向前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广西省的汉人比壮人多,汉人占总人口的58.4%,壮人占36.9%,其他少数民族占4.7%;但居住的面积壮人比汉人的大,壮人聚居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60%,汉人聚居地区约占30%,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约占10%。汉人聚居地区对于农业的发展说来,是条件较好的地区,但是从工业发展前途说,壮族地区的条件又比较优越。这就表明,广西汉、壮两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地区是宜合不宜分的。合起来互相帮助,各施所长,就有利于广西各民族长远的、共同的进步和发展。再从广西的历史上看,广西汉、壮民族和其他各民族也是宜合不宜分的。长期以来,汉、壮两民族和境内的其他民族披荆斩棘,艰苦劳动,共同创造了广西的历史;特别是近百年来的革命斗争中,广西汉、壮两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人民一直是不分彼此、共同奋斗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汉、壮两族人民发动的,在以后的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广西汉、壮两

广西传说典故:广西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

; 广西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大力发展先进文化,要在不断吸收和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注重突出广西民族文化的三大优势:一是发挥民族地域文化特色优势。广西民族地域文化绚丽多姿,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如扁担舞、铜鼓舞、绣球舞、芦笙舞等各具特色;民族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如壮族三月三歌节、瑶族盘王节、苗族芦笙节、侗族花炮节、彝族跳弓节、京族唱哈节等各展风采;文化古迹如铜鼓、花山崖壁画、灵渠、真武阁、风雨桥、鼓楼等闻名中外。此外,广西边境文化、旅游文化特色浓郁,凭祥友谊关、桂林山水、北海银滩、乐业天坑等众多人文自然景观和边寨风情文化,都展现了广西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优势,抓好这些民族地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是广西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和重要基础。二是发挥民族文化艺术品牌优势。广西多年来举办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桂林山水旅游文化节、北海珍珠文化节、柳州奇石文化节以及孔雀奖少数民族声乐大赛;刘三姐歌圩"等,我们要全力以赴抓好这些品牌活动和工程建设,使之成为西部大开发广西文化建设的大型重点项目,以此提高广西文化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是发挥民族地方戏剧精品优势。广西具有悠久独特的少数民族戏剧和地方戏种,如壮剧、桂剧、彩调剧、邕剧、苗剧、毛南剧等。今后我们要继续发挥广西民族戏剧和地方剧种的特色优势,实施民族文化精品战略,积极组织剧作家、艺术家深入实践,创作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浓郁民族风情和强烈时代气息的新剧目。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努力实现文化和建设的新跨越。迈入新世纪,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发展先进文化,繁荣广西文化事业,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我们就能在发展先进文化、实现广西文化建设新跨越的进程中迈出坚实的步伐。

壮族三月三习俗作文800字五篇精选

壮族三月三习俗作文800字五篇精选 壮族人的能歌善舞是举世闻名的,他们以歌来讲述事情、表露情感、渲泄情绪,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壮乡处处成了歌的海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壮族三月三习俗作文800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壮族三月三习俗作文800字一 今年,我第一次到乡下外婆家去过三月三,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节日。壮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饭特出名,我是早有耳闻的。一听见五色糯米饭这个词,我嘴都谗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饭的程序给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应了。开始,外婆把枫叶放在臼中捣烂,晒干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还说,这枫叶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继续做。 第二天,外婆把叶渣捞出来滤净,然后取出黑色染料液体。黑色染料液体要放入锅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着把黄栀子的果实提取,再将黄栀子捣碎成片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就可以得到黄橙色的杂料液体。紧接着,外婆又用同一品种而叶片形状不同的红蓝草经水煮而成的红色杂料液体和紫色杂料液体跟糯米浸泡。外婆还告诉我说,这些植物叶片稍长的,颜色就稍深点,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的,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经外婆这么有一讲,我才知道:原来一种植物还会有两种颜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外婆说,用这些杂料浸泡过的糯米分别放在锅里蒸十几分钟,就能得出各种各样的糯米饭。说着说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饭啊! 可是当外婆还没有做好五色糯米饭时,邻居的小伙伴已经来叫我去赶歌圩了。我听了立刻欣喜若狂,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赶歌圩呀。我和小伙伴边走边聊天起来,虽然他们说的壮语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是从他们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道了壮族人民是很热情好客的,就连小孩也不例外。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土坡上,只见一对对青年男女肩并着肩在土坡上对歌,周围都围满了观众,真是热闹非凡啊!他们唱的山歌咿咿呀呀的,我都听不懂唱的是什么,但是从那些叔叔阿姨脸上的表情来看,我猜想他们唱的应该是喜庆的山歌。听到他们的歌声,我突然想起现在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里所唱的歌,就有一些选手唱的也是用民族语言唱的歌曲,主持人把它叫作"原生态唱法";,我想:这些叔叔阿姨们唱的调子大概也应该是原生态唱法吧。 看着看着,我忽然想外婆还在家给我做五色糯米饭呢,于是我赶紧往家跑去。刚回到家门口,就闻到一股清香味从门缝里钻出来。我赶紧跑进家去,只见饭桌上摆满了香喷喷的五色糯米饭,它们的颜色分别是:红、黄、黑、紫、白五种。我连忙盛了一碗糯米饭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那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五彩缤纷、晶莹透亮,再加上它的滋润柔软、味道鲜美、纯正平和、且有微甘、美味可口、沁人心脾,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如今,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可是每当想起外婆做的五色糯米饭,那浓浓的亲情和纯

学校“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

学校“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 学校“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1 一、活动主题 欢度“壮族三月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活动地点:学校、家庭及其他“三月三”活动场所 三、活动时间:xxx年4月5日至11日 四、活动参与人员:学校师生 五、活动内容 (一)学习壮族习俗。 1、宣传“三月三”:利用每周例会、校园广播、班团队会等形式,宣讲“壮族三月三”民族传统节日等民族文化。地点:校内。 2、①学生跳起壮族竹竿舞:竹竿对打千年响,和谐步伐万年光,大家团结手拉手,同学情谊百年长。②板鞋比赛。 时间:4月5日、6日每天下午17:00 地点:樟木三中校园运动场上 3.学习观摩壮族山歌:当年三姐把歌传,唱歌出名成歌仙;山歌好比春江水,至今流了千万年。建议学校的师生参加“樟木乡第四届‘三月三’文化艺术节”,学习观摩壮族山歌。 时间:4月9日上午10:30 地点:樟木乡民族文化体育广场

4. 糯香“三月三”:“壮族三月三”有家家户户蒸制五色糯米饭的习俗。建议学校的师生回家向家里的老人学习户蒸制五色糯米饭的方法。时间:“三月三”假期当中地点:在学生各自的家庭中。 (二)记忆“三月三”。通过专家研讨对话“三月三”和文字、图片、实物及绣球、壮锦、香包、五色糯米饭等传承人展现“三月三”的历史传统、风情习俗。 (三)参与“三月三”的活动:建议学校的师生积极参与“壮族三月三”有关的民俗活动,例如文艺汇演、舞群狮表演、农家体验、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等。在活动当中做活动的组织者或者志愿者。 六、活动的要求 1.每一个参加各项活动的师生都要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到遵守社会秩序,遵纪守法。 2.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员一定要注意收集材料,特别是参加活动现场的照片(照片要求看见参与的人员、场面全景、主题特写等内容)。 学校“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2为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营造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丰富学生的校园民族文化生活,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xxx年xx学校“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x政办电〔xxx〕x号)的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促进我市民族团结进步、校园稳

广西民俗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

广西民俗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发以来,旅游作为一项无烟的绿色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旅游业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的以观光为主的旅游,而是向着休闲、度假、求知等多方向发展。旅游活动发展的早期是强调文化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在旅游发展的成熟时期,则需要用经济的发展,来带动当地文化的传播。 民俗,指的是一个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自古有之。而民俗文化则指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的风俗,具有世代相习的特点,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民间社会文化,它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在本民族的发展过程都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的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服饰、居住、生产、饮食等方面都形成了不同的风俗。这些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也从各个方面反应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俗的博大精深。 民俗文化同旅游的结合,给我国的旅游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文化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也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民俗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不仅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的要求,同时,还满足了游客“求知、求异、求新”的心理要求,逐渐成为各地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民俗文化游一方面促进了民俗文化和旅游文化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有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拉动了旅游景区当地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1.文化性与历史性 任何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都是由各民族的民俗来承载的,要想了解一个国家,就要从这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开始。生活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因其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不同自然产生不同的生活习俗,这是他们能够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保证,也是他们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文化能力,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并稳定下来,形成自己独居特色的风俗习惯、饮食习惯、服饰习惯、待客礼仪、

广西博白县客家文化节策划方案

博白县客“家文化节” 策划方案 广西博白县,古称“白州”,位于广西东南部,隶属玉林市。该县商品农业、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初具规模,经济发展喜人。该县岭南文化源远流长,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同时还是客家人聚居地,该县人口约175万,其大多数为客家人。有“世界第一客家聚居地”之称。 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而客家文化是这个群体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和改造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勤劳勇敢、俭朴诚实是客家人千百年传承的传统美德。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客家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活动目的 此次客家文化节旨在弘扬我县客家文化特色,更好的宣传和发展客家文化,让大家对客家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多角度展现客家浓郁风情,彰显客家元素,促进客家文化交流和发展。 同时,此次活动更是一个促进经济发展的好机会,本次文化节将设展览,晚会,展销会,招商洽谈等活动项目。 活动口号 弘扬客家文化,促进交流发展 活动时间 2102年8月15日-2012年8月17日 活动地点 人民公园(晚会),六十米大道(展览展销) 举办单位 博白县委县政府 博白县委宣传部 博白县电视台 博白日报 参与人员

市领导 2人 县领导 30人 各乡镇领导 50人 承办单位 120人 志愿者 300人 演出队 80人 相关企事业单位 100人 邀请各地客家代表 50人 群众 2000人 活动流程安排 (一) 活动总体流程 (二) 时间进度安排(暂定, 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1.7月15 日-8月 15日:招商引资 2.7月 15日 -8 月5日:物资筹备 3.7月20日-8月10日:媒体宣传 4.8月1日-8月11日:嘉宾邀请 5.7月15日-8月14日:节目发布 6.8月11日-8月14日:活动布置 7.8月15日-8月17日:活动开展 活动筹划安排 (一).活动宣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