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地区麦套玉米超高产优化栽培技术探讨

丘陵地区麦套玉米超高产优化栽培技术探讨
丘陵地区麦套玉米超高产优化栽培技术探讨

丘陵地区麦套玉米超高产优化栽培

技术模式探讨

黄建华

摘要:渠县位于四川东部,地处大巴山南麓,玉米生长条件的主要特点:一是地形地势复杂,玉米绝大多数种植在海拔200~600米之间的台地,坡度大、土壤肥力差异也大;二是立体气候明显、温光差异大、自然灾害频繁,常年出现春季低温绵雨、秋淋及严重的夏伏旱;三是耕制方式多为麦玉间套种植,在一定时期内是一复合群体,各个方面都与净作玉米有明显差异。这样,玉米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因素和外界环境制约,获得高产再高产的难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玉米生产究竟如何达到超高产目的、最终实现?低损耗、超高产、高效益?呢?本文将根据丘陵地区麦套玉米生育环境条件的主要特点和近几年生产实践,对此作些探讨。

关键词:丘陵地区麦套玉米超高产优化栽培技术模式

在丘陵地区麦套玉米生产上进行超高产优化栽培,是麦套玉米能在较大面积上突破现有高产水平(500.0公斤/667m2)、达到超高产之目的的有效途径。1995~2000年,我等在试验示范成果基础上摸索总结出了这一技术模式,并经过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从而使玉米生产能够再次跃上一个新台阶。

一、技术特点

近几年来,在玉米生产上,我们依据系统工程的原理,对历史资料和高产经验进行分析,借鉴引用科研新成果,在试验示范成果基础上改进玉米原有生产方式,并根据玉米生育规律、生育条件、主攻目标等进行综合、系列、定量地概括总结,把品种搭配、包衣技术、播栽技术、种植方式和密度、施肥技术、病虫防治、去雄授粉等单项技术进行科学地组装配套,形成规范化的麦套玉米超高产优化栽培技术模式。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证明,此技术模式充分发挥了互补优势,增强了整体功能,能够广泛地适宜于丘陵地区麦套

玉米栽培,并且经过推广应用,也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增产效果。因而,其科技含量高、适宜范围广,具有巨大的综合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⒈包衣增温、营养育苗,争早避灾保齐全。该技术强调?包衣防害、盖膜增温、肥球营养?育苗,保证适期早播种,保证苗全、齐、壮,提高群体整齐度,并为提高和保证麦套玉米种植密度创造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为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⒉错窝定向、疏株密植,增株增穗争高产。该技术要求增加种植密度,分级错窝定向?双座?移栽,并采用?二二五?开厢、双行双株疏株密植,使玉米植株群体分布真正达到?全田密、株间稀?,改善田间小气候,充分利用温、光、水、肥条件,实现?疏密相间、疏株密植?,增株增穗夺高产,发挥群体增产潜力。(如表一所示)

表一不同密度的产量效应及农艺性状表现(1995)

⒊多元配方、平衡施肥,壮株攻穗创高产。该技术要求在科学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有效地增加肥料投入,重视有机、无机配合,氮、磷、钾、锌、微等多元肥料配方,坚持?底追并重、平衡施肥?的施肥原则,实施?重底早追、以磷促根壮苗、轰苗攻秆、攻苞壮籽?的施肥方法,为玉米整个生育阶段提供充足的各种元素肥料,可以实现玉米高产再高产。(如表二所示)

表二不同施肥量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1995)

⒋隔株去雄、辅助授粉,减耗增重再增产。该技术要求实施?隔株去雄、辅助授粉?一同并举,可以调节养分供应、改善透光条件、减少植株养分消耗,增加穗粒重量,有效地提高麦套玉米产量。

⒌科学组装、综合配套,优化栽培增效应。丘陵地区麦套玉米超高产优化栽培技术,改变了重品种、轻栽培现象,实行良种、良法与良制科学配套,能够充分挖掘玉米良种的增产潜力。在技物利用上,克服了过去只注重增产作用、忽视经济效益的做法,改盲目投入促高产为技物配套、合理投入、科学管理促高产,以充分发挥投入效益,实现?低损耗、超高产、高效益?目标。根据试验结果(表三)分析,超高产优化栽培技术应用于麦套玉米生产,平均单产为586.5公斤/667m2,比一般高产栽培平均单产428.7公斤/667m2净增157.8公斤/667m2、增产36.8%,比常规栽培平均单产358.9公斤/667m2净增227.6公斤/667m2、增产63.4%,且均达极显著水平。因此,将单项技术科学组装、综合配套后进行优化栽培,有效地增高了其综合效应。

表三不同栽培水平间产量差异比较情况(1995)

二、增产机理

㈠株型紧凑耐密,丰抗兼优适宜

丰抗兼优的紧凑型、半紧凑型玉米品种不仅具有叶片上冲、株型紧凑或半紧凑、耐密性强等特点,而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突出的抗逆性和良好的丰产性,根据丘陵地区麦套玉米生育条件的主要特点,应用熟期、属性相近、遗传组成不尽相同、生育特点不同、丰抗兼优的紧凑型、半紧凑型玉米品种是丘陵地区麦套玉米发挥增产潜力、夺取高产的关键和实现超高产目标的基础。应用这种类型的杂交良种,其主要意义在于可以结合优化栽培方式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依靠

?增密、增株、增穗?争高产。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结果表明,在同等肥力条件下紧凑型玉米良种比当地推广的平展型玉米增加密度1000~1500株/667m2,半紧凑型玉米良种比当地推广的平展型玉米增加密度500~1000株/667m2,抽雄时最大叶面积系数达4.0~5.0左右、最大绿叶面积维持在15~20天之间,成熟时的叶面积系数保持在2.0以上。品种比较试验和多点分类调查结果显示,在常规栽培条件下(如表四所示),紧凑型、半紧凑型玉米良种比平展型玉米增产6.6~38.6%(平均增产20.94%);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如表五、表六所示),紧凑型、半紧凑型玉米良种比平展型玉米增产 6.6~59.4%(品比试验平均增产34.06%、多点分类调查平均增产31.1%)。大田生产实践结果也表明,推广应用紧凑型、半紧凑型玉米良种,其增产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如渠县黄泥乡新店村二社1993年种植紧凑型、半紧凑型玉米品种(如掖单13号、川单9号、成单14等)38.9亩,平均单产502.8公斤/亩,比平展型玉米品种增产44.9%。又如渠县渠南乡胜利村6社1994年种植紧凑型、半紧凑型玉米品种(如掖单13号、川单9号、成单14等)43.0亩,平均单产520.5公斤/亩,比平展型玉米品种增产58.2%。

表四不同年度在常规栽培条件下品种间产量差异比较情况

表五不同年度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品种间产量差异比较情况

表六紧凑型、半紧凑型玉米多点分类调查产量分析

⒈对玉米种子实施包衣,具有防虫、防病、防寒、抗旱、促根、催芽、育壮、保全、调结构的作用。玉米种子包衣剂中一般含有杀虫剂、杀菌剂、稀土、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综合防治苗期和虫害(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和玉米黑穗病、干腐病等),并能给作物提供营养生长物质、补充营养、激发酶的活性提高幼苗素质,为玉米生育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营养环境,因而不仅病虫危害率低,自然烂籽率少。而且还可以促使种子前期生根发芽,刺激作物生长,提高成苗率;中期苗情素质好、次生根数多、植株健壮、抗逆性强;后期产量结构协调。从而能够实现?苗全、苗壮、增产、增效?的目的。

2005年对川单13号种子进行种子包衣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玉米超微粉种衣剂和玉米胶体悬浮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的种子对地下害虫的防效分别高达95.51%和92.33%,被害率分别比对照低5.49和3.31个百分点。其中玉米超微粉种衣剂包衣的种子出苗最早,比对照提前4天出苗;保苗率也最高, 为95.6%,比对照高10.3%。玉米胶体悬浮种衣剂保苗率为90.6%,比对照高 5.3%。就防病效果而言,两种种衣剂对玉米对丝黑穗病等病害防效也较好,其中玉米超微粉种衣剂防效在90.0%以上,玉米胶体悬浮种衣剂防效在85.0%以上。

生产实践结果表明,玉米种衣剂对害虫防效一般高达90.0%以上,对玉米黑穗病等病害防效最高可达100%,一般药效可以持续40~60天,玉米平均成苗率一般可以提高到95.0%以上,从而确保了玉米苗齐、苗全、苗健壮。

从川单13号玉米种子包衣试验的增产效应看,播种后30天调查苗情素质,包衣种子种植后比未包衣种子(对照)的根数增加4~6条、株高增加8.0~9.0厘米、茎粗增加0.3厘米,在植株鲜重、次生根数、茎粗等都比对照表现出正向优势。成熟后进行考种和实产测定,种植包衣种子单穗行数15.07行,比对照多0.14行;穗行粒数35.37粒,比对照多0.2粒;穗长18.31cm,比对照长0.99cm;穗粗6.30cm,比对照多0.16cm ;千粒重289.3g,比对照重5.7kg。实收单产平均515.9kg/667m2,比对照增产11.16%。

另据农业部对全国的调查也表明:包衣种子与未包衣种子比较,有明显的促进作物前期生长和早熟的作用,一般可使玉米增产10.8~12.1%,在产量结构性状方面都比对照表现出正向优势。

⒉盖膜增温、肥球营养育苗,可以达到趋利避害、育壮、促齐、保全、夺高产的效果。在丘陵地区对麦套玉米进行超高产优化栽培,一般都是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光热资源和增产潜力大的中熟或中晚熟紧凑型、半紧凑型玉米优良杂交种进行高密度种植,因而必须结合当地实际,适时早播种,以适当增加营养生长期、积累较多的干物质、早抽穗、避开不利的夏旱影响,降低空秆率、减少秃尖、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实践证明,盖膜增温肥球营养育苗,可以保证丘陵地区麦套玉米适期早播、缩短麦玉共生期,调整麦玉共生环境,避免麦套玉米受阻被欺,利于防避冷害,防止低温绵雨对种、芽、苗的影响,避开夏、伏旱高温和秋淋影响,培育壮苗,保证苗齐、苗全,降低空秆率、减少秃尖。试验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表明,盖膜增温、肥球营养育苗,主要可以产生以下三个方面的生态效应:

2.1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育苗期间,通过拱棚盖膜的?温室效应?聚集太阳能,减少土壤辐射热量的扩散和汽化热能的消耗,使苗床内日平均温度比气温提高4.2℃,即使

偶遇霜冻,床内温度也仅降到1℃左右,从而避免了早春寒流对幼苗的低温冷害。故此,移栽玉米可提前15~20d播种、提早20~30d出苗、提早7~10天吐丝;截至直播玉米出苗,能够多争取lOO~18O℃的有效积温和120~180h的光照,延长生长期的效果相当于跨越了一个气候类型区。扣除缓苗影响,多争取的积温和光照仍可以使种植早、中熟类型品种的地区换种生育期长10~15天的中、晚熟品种,光能利用率提高26.0%。

2.2 保证土壤养分与水分供给。移栽667 m2地只需育苗20m2。故此容易用营养土更换床土,来满足玉米幼苗对各种养分的需求,促进壮苗早发。架拱盖膜还能够防止水分散失,浇足底墒水后,炼苗之前,床土含水量可以保持在20.0%左右,完全克服了早春干旱对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通过?座水?移栽,保苗率在95.0~97.0%,而直播一般只有70.0~85.0%。

2.3 协调群体密植与个体发育的矛盾。幼苗移栽后有一个缓苗期,此时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干物质输送明显偏重于根系,致使移栽玉米株型矮化、株高降低13.0 ~35.0cm、穗位下降15.0~32.0cm。利用移栽矮化株型,结合苗情分级移栽,提高群体整齐度,以及定向移栽,可以明显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协调高产密植与个体发育的关系,缓解个体间拮抗作用,使种植密度增加10.0~15.0%。

⒊合理摆布植株群体、错窝定向疏株栽植,对保证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推行的双行单株种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种植方式,但在较高密度情况下,由于其窝距较小、打窝难度较大、难以保证密度,即使能够达到较高密度相对应的窝距尺寸,其窝子很浅小,不便深施足施底肥,也不利于根系生长,同时又费工、农民难以接受。改双行单株种植为双行双株种植,即把窝距放稀些、窝子打大些、窝底深而平一些,每窝分栽两株,使窝内株距保持0.167~0.200米,形成一种假植单株形式,既可大大降低打窝难度、保证密度、深施足施底肥,又可扩大疏松发根面,利于根系生长,还可避免叶片相互重叠,使群体分布真正达到?全田密、株间稀?,改善田间小气候,改善田间光照条件,充分利用温、光、水、肥条件,个群生长协调;同时花工也少,真正实现?疏密相间、疏株密植?、增株增

穗夺高产。根据杨利华试验研究,合理摆布植株群体、错窝定向疏株栽植的高产生理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3.1 根系发育特点:移栽玉米根系建成早,拔节前各性状指标明显优于直播和地膜栽培,干物质输送也偏重于根系,根冠比较高;生育中后期尽管干重低于地膜玉米,但次生根层数、条数仍较多。由此说明通过移栽矮化株型,促进了根系发育,加强了其吸收和抗倒伏能力。

3.2 叶面积及其分布特点:

3.2.1 叶面积消长规律:在保护地育苗期间,移栽玉米出叶速率较快,移栽时可以长出3~4片展叶,单株叶面积达到27.2~46.4cm2,而此时直播玉米刚出苗。栽后由于缓苗,叶面积有个暂时稳定的阶段,但很快就能恢复生长。到喇叭口期,叶龄指数比同品种直播高约12.9~16.5%,光合潜力最高月份的平均叶面积指数比直播大15.3 ~22.8%,叶面积高峰值的出现日期提前lO天左右,叶面积指数大于或等于2.5时的有效覆盖持续时间约比地膜玉米长13d左右,比直播玉米长9天左右。由于根系发达、不早衰,收获以前穗位以下仍保有3~4片绿叶,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再次高于地膜玉米和直播。移栽玉米株型矮化、穗位以上叶片减少,在密度相同条件下,最大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不如地膜与直播玉米,这些不足通过合理密植完全能够弥补。

3.2.2 叶面积分布特点:移栽技术特点之一是可以对植株群体进行合理摆布,实施错窝定向疏株栽植,以此调节叶展向,让叶向与垄向垂直,使叶片规则排列,与随机排列的冠层比较,群体内部阴影小,消光系数和反射系数理论值都有所增加,从而保证了全部个体得以均衡发育,既有利于密植,也有利于提高群体产量。另外,虽然移栽玉米穗位以上叶片数减少,但?棒三叶叶面积则比直播高7.5%左右,致使粒叶组叶面积与单株最大叶面积的比值呈增大趋势。移栽玉米叶面积在群体内的垂直分布比较均匀,80.0%绿叶面积集中分布冠层的厚度与群体高度比为0.595,大于地膜玉米(0.576)和直播(0.589);叶面积主要分布冠层内,每10.0cm 具有的叶面积指数平均为0.210,低于地膜玉米(0.219)和直播(0.216),这表明,在叶面积主要分布的冠层内,移栽群

体叶片之间的相互影响小,有利于通风透光。

3.3 光合势:由于提前播种和出苗,栽后本田即拥有一定的绿色覆盖,使移栽玉米有较长的叶面积持续时间,到各时期的累积光合势和一生总光合势均显著高于直播。受叶面积指数影响,相同密度下,抽雄至灌浆中期的阶段光合势不如直播,但经过合理密植,移栽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以及产量等指标则可以达到或超过地膜玉米的水平。

3.4 CGR、RGR、NAR和LAR指标:移栽玉米群体生长率(CGR)、相对生长率(RGR)、净同化率(NAR)和叶面积比(LAR)四项生理指标也发生了有益的变化,其中灌浆期表现最为明显。一般地,灌浆期移栽玉米群体生长率比直播高88.3%、相对生长率增大61.0%、净同化率增加93.6%、叶面积比降低0.0004m2/g,相当于单位叶面积上光合产物供给能力增强16.7%。这些指标的提高对移栽玉米籽粒建成十分有利。

3.5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在玉米全生育期间,移栽玉米单株干重和群体生物产量一直高于同品种直播;干物质积累速率除喇叭口期至灌浆初期较低外,其他阶段以及本田生长期间平均值均高于直播;光合产物向根系和生殖器官的分配比率也明显高于直播。移栽玉米株型矮化后,能够促进根系早期建成,延缓后期衰老;生长中后期,生长中心转向生殖器官,地上部分营养器官干重变得不如直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关系协调,同化产物的积累与分配有利于形成经济产量和提高经济系数。

3.6 移栽玉米库源状况:不同栽培方式玉米库源状况差异明显。一般地,移栽玉米穗分化受移栽影响,雌穗小花数比地膜玉米和直播玉米都有所减少,但其结实率居高。移栽群体比直播有较大的库容量和源供给能力均高于直播玉米。从库源关系看,源供给能力相对较强,是其高产的优势。

渠县黄泥乡新店村二社1993年采用双行双株分植比双行单种植增产7.6%,渠县渠南乡胜利村6社1994年采用双行双株分植比双行单株种植增产8.7%,1995年全县大面积普遍推开此种方式,保证了密度,并喜获丰收,据查其增产幅度一般都在5.0~10.0%之间。

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对丘陵地区麦套玉米植株群

体进行合理摆布、错窝定向疏株栽植之所以能够获得高产,是生态与生理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地膜栽培技术相比,成本低,风险小,无污染。此项技术,符合丘陵地区人多地少、精耕细作的具体情况。由于该项技术内容基本完善,在丘陵地区麦套玉米生产上应该将其推广应用视为一项提高产量的战略措施。

⒋多元足量配方、合理平衡施肥,为玉米整个生育阶段提供充足的各种元素肥料,改善了玉米生长发育的营养环境,确保了土壤肥力基础,避免了掠夺式生产,创造了高产后劲,可以实现玉米高产再高产。且施用稀土,对于延长叶面积持续期、抗旱防衰、减少秃尖缺粒都有良好的效果,高产栽培紧凑型、半紧凑型玉米,增施巧施稀土效果更为明显。

表七显示,单产450.0k g/667m2以上的有5个,400.0~450.0k g/667m2的有16个,低于400.0 kg/667m2的有14个。各处理组合中单产最高的是32.0kg/667m2 纯养分与密度3800株/667m2组合,平均为480.0 kg/667m2;其次是26.0kg/667m2纯养分与3800.0株/667m2组合、26.0kg/667m2纯养分与4000株/667m2组合,平均单产分别为466.7kg/667m2和460.0kg/667m2 。从产量频数分析看,同密度在不同剂量施肥水平上,3000株/667m2的所有处理组合单产均低于400.0kg/667m2,3200株/667m2的有2个处理组合超过400.0kg/667m2,密度为3400~4000株/667m2全部超过400.0kg/667m2,尤其3800株/667m2的密度表现出较普遍的高产,4个剂量施肥水平有3个(即26kg/667m2、32kg/667m2、38kg/667m2) 超过450.0kg/667m2。

表七不同施肥量与密度的综合效果(1995)

加1.3~2.9cm、穗粗增加0.3~0.5 cm、单株生产力高25.8~42.1

克、增产27.0~36.6%;中肥组与低肥组相比,中肥组穗长增加0.7~2.0cm、穗粗增加0.1~0.2 cm、单株生产力高13.9~22.6克、增产15.3~20.3%。另外,大田生产应用实践证明,全量配方、平衡施肥一般可使玉米产量增加17.8%以上。

表八不同肥力水平下品种主要经济性状考查表(1994)

表九不同肥力水平下品种间差异显著性测验(1994)

加3.2cm左右、穗粒数增加96.2粒左右、千粒重增加50.0g 左右,一般可增产5.0~10.0%。对于缺锌土壤施用锌肥,不仅可以克服缺锌症状,而且还可使玉米增产12.5%左右。

⒌适时适量喷施矮壮素,能抑制作物细胞伸长生长,使作物节间变短、变粗,叶色浓绿。将合适浓度的矮壮素制剂应用于麦套玉米生产,可以改善群体结构,降低株高,提高玉米产量。

⒍适时隔株去雄、人工辅助授粉,可以调节养分供应、改善透光条件、减少植株养分消耗,使麦套玉米生育的田间环境和营养条件变得更优,因而更有利于增加穗粒重量,有效地提高麦套玉米产量。

玉米去雄可以减少遮光,改善玉米中下部叶层的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光合势,增加干物质积累;并且实施隔株去雄的效果更加优于隔行去雄,因为隔株去雄时可以

人为调节,使一株去雄植株的前后左右相邻植株均为有雄株,增加了异株授粉的机会。据测定,去雄后顶部叶片光照强度平均增加27.2%,中部叶片光照强度平均增加21.4% ,下部叶片光照强度平均增加15.9%,促进了有机物的积累。另据调查,不去雄行内抽雄率74.0%,且多已开花散粉,但雌穗抽丝仅10.9% ;而去雄行内抽丝株已达18.5%,去雄比不去雄的花丝抽出率增加7.6个百分点。成熟期间调查,去雄后不结穗株仅为1.9%,而未去雄不结穗株则为4.9%,较去雄的高1.58倍。

玉米隔株去雄,可以使植株高度相对降低,利于防止倒伏,增强植株的抗倒能力,同时还可减轻玉米螟蚜危害。据调查,玉米去雄后虫害可以降低56.5~11.5%。

人工辅助授粉,花粉量集中,能够增加花丝选择受精的机会,迟出花丝也可以满足受精,并能克服不利因素的危害;给花丝授以大量花粉,还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所以,能够有效的提高玉米结实率、减少秃尖缺粒,达到粒多粒饱、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紧凑型、半紧凑型玉米一般雄穗较小、分枝较少、散粉较为集中,并且田间密度较高、群体较大、叶片重叠较重,个别植株的花丝受粉有困难,特别是在高温、干旱、阴雨连绵的情况下更为突出,加强人工辅助授粉尤为重要。据试验,人工辅助授粉比自然授粉增加穗粒数8粒,增产7.2%。

㈢增密增株增穗,减耗增重增产

⒈采用有效措施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增株增穗,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表一、表六显示,在同一施肥水平条件下,在3000~3800株/667m2的范围内,半紧凑型玉米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超过3800株/667m2后,单产水平显示下降趋势,说明密度为3800株/667m2的较为适宜半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与此同时,采用下列措施不仅利于增加种植密度,而且还可以保证在较高密度栽培情况下实现高产再高产。

1.1 应用丰抗兼优的紧凑型、半紧凑型玉米品种,利于增加种植密度,增株、增穗、夺高产。前面讲了,在同等肥力条件下,一般紧凑型玉米良种比当地推广的平展型玉米可以增加密度1000~1500株/667m2,半紧凑型玉米良种比当地

推广的平展型玉米可以增加密度500~1000株/667m2。另据试验,紧凑型(掖单13号)、半紧凑型(成单11号)玉米单株生产力与平展型玉米(中单2号)在稀植情况下差异不显著;然而,随着密度增加,三种株型的单株产量均有下降,但中单二号下降最快,成单11号次之,从3000株/667m2增至4200株/667m2,中单2号的下降速度是成单11号的一倍多,是掖单13号的两倍多。在最佳密度情况下,成单11号实收穗数增加20.0%以上,穗粒数仅只减少13.5%左右,千粒重只低0.86%左右,产量增加25.0%以上;掖单13号实收穗数增加42.0%以上,穗粒数仅只减少10.0%左右,千粒重只低0.69%左右,产量增加46.0%以上。从生产实践看,实施高产优化栽培,一般种植密度达3600~4200株/667m2,比常规栽培增加密度400~1400株/667m2,有效株增加390~1340株/667m2,由于肥水充足、千粒重、单株生产力变化不大,每亩增产50.0~100.0公斤。由此证明,因地因品种制宜地增加种植密度是丘陵地区麦套玉米超高产优化栽培的关键性措施。

1.2 肥球盖膜增温育苗,可以适当增加密度,延长玉米营养生长期、积累较多的干物质,促使玉米茎秆粗壮、植株矫健、保证苗齐,保证个体均衡生长,提高群体整齐度,早抽穗、多结穗、多结籽、增粒重,充分发挥群体增产之作用。据试验,盖膜增温肥球营养育苗,密度增加500株/667m2左右、株高降低10.0厘米、茎粗增加0.4厘米、千粒重增加20.0~25.0克,净增产量30.0~50.0公斤/667m2、增产10.0~15.0%。

1.3 在高密度栽培情况下,合理摆布植株群体,实行1.50米的中厢带、麦玉播幅比0.67 :0.83的宽窄行、双株分植,可以显著增加种植密度。在玉米生产上,过去推行的麦套玉米是1.67~

2.0米开厢,麦玉带距一般是?双二五?、?双三?、?三五二五?尺(即?双0.83?、?双1.0?、?1.17:0.83?米)。为了提高和保证玉米种植密度,改1.67~2.0米厢、?双0.83?、?双1.0?、?1.17:0.83?米开为1.5米厢、?0.67 :0.83?米开,使小麦带距由原来的?0.83?、?1.0?、?1.17?米缩改为0.67米,玉米带距(预留行)0.83米种植2行玉米,在同等窝距情况下,可相应地增加密度11.1%和3

3.3%。

⒉玉米实施隔株去雄,可以调节养分供应,减少植株养

分消耗,促进雌穗生育、受精完全,提高成穗率,减少玉米小花不实现象,减轻秃小度,增加穗长和穗粒重。据试验,玉米去雄比不去雄穗长增长0.6厘米、千粒重增加12.0克,每667m2的产量高35.4公斤、增产14.3%。

三、应用效果

1997年以来,这一技术模式通过点、面示范和宣传推广等形式,基本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增产效果,从而使玉米生产再次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根据1997/1998年?百、千、万?亩示范片多点分类抽样调查,平坝区及肥力中上的地块,超高产优化栽培抽查面积422.6亩,平均单产588.3公斤/亩,比同类地块的一般高产栽培平均增产35.8%,比同类地块的常规栽培平均增产55.1%。浅丘区及中等肥力的地块,超高产优化栽培抽查面积421.2亩,平均单产533.3公斤/亩,比同类地块的一般高产栽培平均增产28.2%,比同类地块的常规栽培平均增产50.7%。深丘瘠薄地块,超高产优化栽培抽查面积348.9亩,平均单产516.3公斤/亩,比同类地块的一般高产栽培平均增产36.4% ;比同类地块的常规栽培平均增产72.0%。三种类型地块的超高产优化栽培共查面积1192.7亩,平均单产547.8公斤/亩,比一般高产栽培平均增产33.6%;比常规栽培平均增产58.3%。最高单产达677.9公斤/亩。

根据2003、2005年多点分类抽样调查,两年共查超高产优化栽培面积367.5亩,平均单产556.7 kg/667m2,比当地一般高产栽培平均净增127.8kg/667m2,平均增产29.8%;比当地常规栽培平均净增196.7kg/667m2,平均增产54.6%;最高单产达681.5 kg/667m2 。其中平坝区及肥力中上的地块,超高产优化栽培抽查面积135.2亩,平均单产630.2公斤/亩,比同类地块的一般高产栽培平均增产35.3%,比同类地块的常规栽培平均增产61.1%;浅丘区及中等肥力的地块,超高产优化栽培抽查面积122.7亩,平均单产521.7公斤/亩,比同类地块的一般高产栽培平均增产22.6%,比同类地块的常规栽培平均增产41.3%;深丘瘠薄地块,超高产优化栽培抽查面积109.6亩,平均单产505.2公斤/亩,比同类地块的一般高产栽培平均增产29.7%,比同类

地块的常规栽培平均增产58.5%。因而,更进一步地证明了麦套玉米超高产优化栽培的增产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就经济效益而言,从增产、省种、增加农膜、肥料成本等4个方面分析核算,商品玉米以1.70元/kg计算,产量以试验结果(表三)为依据,麦套玉米超高产优化栽培与一般高产栽培比较,净增玉米157.8kg/667m2 ,可新增产值268.26元/667m2,扣除增加肥料投入60.00元/667m2,每667 m2可新增收益 208.26元;与常规栽培比较净增玉米227.6kg/667m2,可新增产值386.92元/667m2 ,扣除增加农膜投入10.00元/667m2、增加肥料投入90.00元/667m2,每667 m2可新增收益 291.92元,再加上每667 m2节省种子投入22.50元(节省种子1.5 kg/667m2,种子均价15.00元/kg),可增加收入309.42元/667m2,增产效益十分显著。

四、技术模式

栽培理论和实践证明,玉米要高产,必须具备:优良的遗传种性、高质量的合格种子、适宜的生长环境和栽培技术。根据这一原理,分析历史资料和高产经验,借鉴引用科研新成果,在试验、示范成果基础上改进玉米原有生产方式,形成?以‘耐密适宜、丰抗兼优良种’为基础、以‘避灾防害趋利、育壮促齐保全、增穗增粒增重’为中心、以‘科学配套、优化栽培’为重点、以‘一包三早(即包衣、早播、早栽、早管)、一育三增(即育苗、增温、增密、增肥)、错窝定向、疏株分植、去授并举’为骨干技术?的丘陵地区麦套玉米超高产优化栽培技术模式。

㈠合理选用耐密适宜、丰抗兼优型良种

优良品种是增产的基础,优质种子是优良品种种性得以充分表现的重要保证。为了超高产,不仅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耐密性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的丰抗兼优型品种如正红6号、川单21、川单25、正红211、川单418、川单428、成单30、敦玉518、中单808、东单60等玉米品种,而且还要通过改进玉米繁制技术生产提供高纯度、高净度、高活力、整齐饱满的优质种子。

㈡科学应用种子包衣技术

种子包衣,是一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新型技术,是促?三

苗(苗全、苗齐、苗壮)?、争高产的有效途径,必须全面推行、科学应用。在具体实施中,要不断完善种子包衣程序,把种子精选、加工、包衣、干燥、包装、储藏、播种等进行综合配套,使之系列化、规范化;同时合理选用适宜的种衣剂(如先正大推出的满适金等,最好选用玉米超微粉种衣剂)和籽粒充实、饱满、净度高、水分含量在12.0%以下的种子,按照一定的药种比例进行包衣。

㈢适当提早播育期

玉米喜温好光,要超高产,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尽量避开夏、伏旱,为玉米生育创造一个良好生态环境。因此,适当提早播育期,力争在当地气温稳过8~10℃时抢时播种育苗。

㈣增温营养育苗,适龄规范移栽

增温营养育苗、适龄规范移栽,是丘陵地区麦套玉米超高产栽培趋利避害育壮保全夺高产的关键措施。在技术上必须切实抓好选地建床、合理配料、适温(40℃)直接润浸法催芽、精细播种、薄盖细土、低拱盖膜、增温保湿、施送嫁肥、适龄(2.5~3.5叶)分级选苗、错窝定向?双座?移栽等。

㈤增加种植密度,双行双株疏株密植

密度,是使玉米的个体和群体、生育前期和生育后期能够协调发展或控性最强的栽培技术手段,也是玉米能否充分发挥、利用外在有利条件形成高额产量的重要环节,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玉米超高产栽培,必须根据品种特性,因地制宜、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实行高密度种植。一般紧凑型玉米以4200~4800株/667m2为宜,半紧凑型玉米以3600~4000株/667m2为宜,松散型玉米以2800~3200株/667m2为宜。在此范围内,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地势高的地块、狭长形地、阳坡地和边行应偏密,反之应偏稀,以保证单株有一定的营养和光照面积,保持穗粒间平衡增长,达到增穗增粒、籽粒饱满而获高产。

在高密度栽培情况下,合理摆布植株群体,实行1.50米的中厢带、麦玉播幅比0.67:0.83的宽窄行、双株分植。其方法是:在1.50米的厢带上开厢,使小麦带距为0.67米、玉米带距为0.83米种两行玉米,同时按照规定密度相对应的窝距尺寸打窝,要求窝子打大些、窝底深而平一些,每窝分栽

两株,使窝内株距保持0.17~0.20米,形成一种假植单株形式。

㈥增加肥料投入,科学配方、平衡施肥

肥料是决定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玉米增产的关键技术。为了保证玉米植株整个生育阶段都有充足的养分供应,促进整个田间玉米植株稳健平衡生长发育,在高密度栽培情况下,必须相应地增加肥料投入,实行科学用肥、平衡施肥,玉米才能超高产。针对这一点,根据移栽玉米的需肥特点和过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适当地增加肥料投入,并采取有效措施对施肥技术进行?三改?:即一改过去不施或少施有机肥为以施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二改氮素化肥单一施为多元量配(氮、磷、钾肥和中、微元素肥)、平衡施肥;三改过去不施或少施底肥为以底追并重、分类分期施用。在施肥管理上,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迟速结合、科学配方、多元量配,底追并重、分类分期、平衡施肥,以肥调水、以磷促根保氮、轰苗健秆、攻苞壮籽。在总的施肥量方面,要求每667 m2用2500~3200公斤优质堆厩肥、6000~8000公斤优质人畜粪水、化学纯氮18.0~20.0公斤、五氧化二磷8.0~10.0公斤、氧化钾6.0~8.0公斤、硫酸锌1.0~2.0公斤进行分期施用。在施肥方法上,堆厩肥、磷、钾、锌肥全作底肥深施,化学氮肥应根据叶龄指标、按照?底肥足、苗肥早、秆肥重、穗肥猛、粒肥补?的原则和底肥30.0%、苗肥10.0%、秆肥20.0%、穗肥40.0%的比例兑于优质人畜粪水中结合中耕分类分期施用。5~6叶和大喇叭口期增施稀土,玉米抽雄和吐丝时补施壮籽肥保根保花、促进灌浆、增粒重。具体地,应切实做到:

⒈移栽前施足底肥肥土肥苗。要求每667 m2用2500~3000公斤优质堆厩肥与10.0~12.5公斤碳铵、60.0~70.0公斤三级过磷酸钙(或3.0~5.0公斤碳铵、20.0~25.0公斤磷铵)拌匀堆沤7~10天后,再混100~200公斤草木灰(或10.0~15.0公斤氯化钾)、1.0~2.0公斤硫酸锌施于窝沟内。

⒉移栽时先施好定根肥水润土稳根。要求每667 m2用1500公斤清淡粪水加1.5公斤尿素(即每担粪水中加一汤羹尿素)灌窝,待收汗后移栽。

⒊苗期(3~5叶)早施苗肥少吃多餐、一轰而起。要求

移栽成活后3~5叶时每667m2用 3.0~4.0公斤尿素兑于750~1000公斤优质人畜粪水中追施一次提苗肥;6叶左右时每667 m2用15.0~18.0公斤碳铵兑于750~1000公斤优质人畜粪水中结合浅中耕再追一肥,同时叶面喷施浓度为150~200ppm的稀土液一次。

⒋7~8叶全展(麦收前后)结合中耕巧重施一次秆肥,并注意掌握?准而稳?的原则,看苗施用。其用量为:优质人畜粪水1500公斤/667m2、碳铵20.0~25.0公斤/667m2。

⒌大喇叭口期(9~11叶全展)结合中耕培土猛施穗肥,早攻猛攻。其用量为:优质人畜粪水1500~2000公斤/667m2、碳铵40.0~45.0公斤/667m2。与此同时,用浓度为250~300ppm的稀土液与浓度为0.1~0.2%的磷酸二氢钾液混匀后进行叶面喷施。

⒍玉米抽雄和吐丝时,对有发黄脱肥现象的植株,每667 m2用5.0~6.0公斤尿素结合抗旱补施一次壮籽肥(窝傍根施), 或用磷酸二氢钾100~200克、加尿素0.5公斤、兑水25公斤进行根外叶面喷施。

㈦适时适量喷施矮壮素

拨节期每亩用矮壮素30克兑水30公斤喷玉米植株顶部叶片。若遇下雨,应减半药量重新喷药。

㈧适时中耕培土,注意防旱抗旱

⒈勤中耕,保墒防旱。中耕,可以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土不蒸发,干旱时能保墒防旱。据此,移栽成活后,从第二次追肥开始结合施肥进行浅中耕、中耕松土3次,大喇叭口期结合追施穗肥中耕培土垒大行。

⒉勤浇水,足水抗旱。为了保证全苗成活和受精结实良好、灌浆饱满,在干旱期间,除了施好苗肥、秆肥、穗肥外,还必须每隔5天左右浇一次清淡粪水,切实做到勤水、浇足水,以抗干旱保全苗、保丰收。

㈨及早防治病虫害

麦套玉米超高产栽培的最大特点是:田间密度高、施肥多、封行快、群体大、病虫发生较早、危害相对较重,特别是玉米纹枯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青枯病和玉米螟蚜等发生频率更高。对此,如不注意防治,将会造成大幅度减产。所以,必须勤查病虫发生情况,并采取综合措施,狠抓一个

?早?字,防在发生之前,治在发生之初。对于已发地块,当机立断、对症下药、及早进行防治,从而减轻或避免危害,确保丰产丰收。

㈩隔株超前去雄,人工辅助授粉

玉米隔株超前去雄、人工辅助授粉,是丘陵地区麦套玉米超高产栽培一项趋利避害、简便易行、费省效宏的增产措施,应该积极采纳,认真实施。在具体操作上,主要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抓起:

⒈隔株超前去雄。首先,在去雄方法上,必须根据情况,在雄穗(天花)将要抽出到从心叶抽出约达一半时,及早隔株?扒包?去雄,并严格做到去中间留边行、去弱株留壮株;其次,在去雄数量方面,应根据当时气候条件、种植密度和植株生长状况灵活掌握,对于天气正常、密度大、植株生长整齐的地块去掉1/2,对于种植密度较稀、生长势较差而不整齐的地块去掉1/3,高温、干旱、连续阴雨、缺窝(株)严重的地块不去或少去。待全田授粉结束、雌穗花丝萎蔫时将未去雄的植株雄穗全部拔除。

⒉人工辅助授粉。在授粉技术方面,一要严格注意授粉时期,即在雄穗开花盛期、大部分雌穗花丝抽出并长到3~5厘米时选阴天或晴天上午9~11时、露水干过后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阴雨连绵天气,抓住停雨间隙,先用干毛巾将花丝上雨珠拭干或推株赶水后用套筒式授粉器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二要严格把握授粉次数、数量和方法,在授粉次数和数量上,隔1~2天授一次、连授3~4次,每次授粉以授时呈雾状、授粉后花丝上可见粒粒花粉而不成堆为宜;在授粉方法上,坚持选健壮植株隔行或隔窝收集足够花粉混合,采粉做到随采随授,授粉用套筒式授粉器进行。对于果穗苞尖较紧较长的玉米品种,在其果穗长出10.0cm左右还要剪去苞尖2.7~3.3cm,花丝过长时提前一天剪短花丝后授粉。

【参考资料】

[01]黄建华《丘陵地区紧凑型玉米适应性研究与应用》项目论文(1997)

[02]杨利华《育苗移栽春玉米高产的生态与生理基础》华北农学报(1998)

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改)

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是以地膜覆盖为核心,配套精细整地、科学施肥、选用良种、适期早播等措施的玉米高产稳产综合栽培技术,适合于海拔500米以上的春玉米种植区,平均亩增产380—520公斤。 一、播前准备 1、选择地块:应选择海拔500米以上的浅山区地块,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保水保肥能力较强、肥力中等以上的平地或缓坡地。 2、精细整地:在冬前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促进土壤熟化,播前再进行一次翻耕,然后精细整地,要求做到地平土碎、上虚下实、无残茬作物。 3、合理施肥:结合整地,一次施足基肥,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斤以上,碳铵80—100斤或尿素30—40斤,磷肥60—80斤,硫酸钾20斤,并配施少量的锌、硼等微量元素肥料。 二、规格播 1、选用良种:应选择适合当地生产条件、增产潜力大、抗病、抗逆性强的中晚熟品种,主要选择春播主推正玉203、潞玉13、豫玉2 2、临奥1号、中北恒6号,旱地推广绵单8号、绵单1号。 2、适期早种:地膜玉米的适宜播种期一般在当地晚霜期前10天左右或比当地露地春播玉米适宜播期提前10—15天即可。 3、起垄覆膜:结合播前整地,及时覆土起垄,一般垄面宽1.5—1.8尺,垄高3—4寸,垄面呈鱼背型。播种时,采取垄面开沟摆籽,播后及时盖土覆膜。覆膜时,先将膜的一端用土压牢,再将膜两边拉紧置于沟内,随覆膜随压土,将膜两边埋入土中2—3寸。覆膜后,在垄上每隔3—5米压一“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 4、合理密植:对于紧凑型品种,种植密度可控制在4000---4500株/亩;大穗型品种控制在2600--2800株/亩;一般品种应以3300—3800株为宜。同时把握肥地宜密,瘦地宜稀,阳破地宜密。

盐城市玉米超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精选资料

盐城市玉米超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玉米产量受品种、气候、肥水、土壤养分、栽培管理技术等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一般正常情况下密植型玉米品种较稀植型玉米品种增产30%左右。玉米产量构成要素:穗数是玉米产量的第一要素,出籽率是玉米产量的第二要素,玉米产量高低取决于有效穗数和出籽率,同一品种产量不同又决定于当年穗期气候条件和栽培关键技术。盐城市玉米现有种植面积10.76万hm2(其 中糯玉米4.53万hm2,平均产量6 300 kg/hm2,较河南、山东、河北等省有较大差距。当地种植玉米习惯是种植大苞稀植型玉米品种。目前该市玉米种植一直处于低产、低效状况。为了改变该现状,帮助盐城市农民从玉米种植的误区中解放出来,一般种植玉米用耐密植品种较稀植大苞品种增产30%左右,因此应大 力提倡推荐推广耐密植玉米新品种,以期帮助盐城市农民种植玉米,实现增产、增收、增效。 1 盐城市玉米低产低效成因 1.1贪图便宜,购买低价种俗话说:“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在当前玉米品种繁多混杂的情况下,买种不考虑品种优劣和种子质量、适种与否,是绝对错误的。低价种子来源于小公司或个体户,种子质量得不 到保证,病虫害防治更是无法针对性地选药防治。低价种子多为 不合格、落后、假冒伪劣种子,贪图便宜购买此类种子易导致品

种退化、种质低劣,是盐城市玉米种植中出现低产低效的主要原因。 1.2选种不科学,追求大苞 不少农民选购玉米品种时,一味追求大苞玉米品种,殊不知大苞玉米不大棒,大棒玉米不高产。大苞型玉米品种多为叶片平展不耐密植型;棒穗夹角过大、穗枝梗过长(多为32 cm左右), 营养输送、受光授粉等都受阻,易形成粒稀、秃顶;苞叶层披过厚易透水,品质差,加之锥型、秃尖、剥苞后玉米棒并不大,轴粗粒浅,出籽率低,难以获得高产,是盐城市玉米种植中低产低效的突出原因。 1.3用肥不科学,随意用肥部分农民不按玉米生理生长需肥规律和 品种特征特性施肥。 多数农民种植玉米受传统习惯束缚,长期重视施用氮、磷肥,轻视施用钾、锌、中微量元素肥,甚至施肥“一炮轰”,使苗肥过多造成玉米苗期营养过剩导致基部分蘖,即使施复合肥也购买低价假冒伪劣复合肥;用肥等雨施肥,常错过施肥适期;不施基肥、苗肥,造成玉米营养不良、秸秆瘦弱,导致穗棒过小,不施孕穗肥等抽雄穗后才施肥等都是盐城市玉米低产低效的重要原因。 1.4种植密度不合理 农民不按品种特征特性要求栽培,中棒密植品种稀植,大苞稀植品种密植,是盐城市玉米低产低效的根本原因。 1.5管理不科学 不中耕,不培土。对连续阴雨、低温、连续干旱、高温杀雄等气象性灾害不闻不问。望天收或望田收的错误思想严重,遇到旱、涝、高温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迁安市沙河驿镇区域站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一、播前准备 1、土地准备 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 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结合耕翻,将全部有机肥料、氮肥的40%~50%及磷肥的70%~80%作基肥全层深施。 2、种子准备 (1)选用优良杂交种:优良杂交种,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是玉米取得高产的基础。应结合各地的生态类型,选用适宜的良种。目前迁安市玉米生产中主要推广的优良杂交种有通单24、清玉4、致太一号等。 (2)种子精选:按照精准种子的要求,使用达到国标(GB4404.1-1996)二级良种标准以上的商品种子。纯度96%以上,净度99%以上,发芽率85%以上,水分含量不高于13%。种子色泽光亮,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虫蛀、无破损,以满足精准播种的要求。 (3)种子处理:播种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适当的专用种衣剂包衣种子,或根据需要选用相关的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等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达到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的目的。

(4)播种机具的调试:按照精准播种的要求调试好播种机具的传动、排种、追肥等部件。 二、播种技术 1、适宜的播种期确定 适宜播种期的确定应参考以下三个方面:(1)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2)播种时的土壤墒情;(3)保证能够在生长季节正常成熟。玉米发芽最低温度为6~7℃,10~12℃为幼芽缓慢生长的温度。因此,在土壤墒情允许的情况下(田间持水量大于60%),适宜播种期一般掌握在5~10cm地温稳定在10~12℃时播种,出苗较快而整齐,有利于苗期培育壮苗;播种过早,出苗时间延长,出苗不整齐,易烂种。如果考虑土壤墒情及保证无霜期较短的地区玉米能够正常成熟,可在5~10cm地温稳定在10℃左右时适期早播。地膜覆盖玉米可提前至5~10cm地温8~10℃时播种。 2、播种方式 根据收获机械来配臵播种方式,目前玉米生产中主要有50cm 等行距播种和60+40cm宽窄行两种播种方式。 3、播种量 采用精量播种机播种,每亩下种2---2.5kg,玉米播种量因种子大小、种植密度、种植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4、播种深度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新河县国西家庭农场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夏玉米的播种技术 贴茬播种。由于贴茬播种可实现抢时早播,减少农耗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利用机械化作业,并可减少“芽涝”危害发生几率。近年来贴茬播种在我县玉米播种上得到了大力推广。 1、因地制宜选用对路品种、优良品种。首先选用熟期对路品种,在保证玉米正常成熟和不耽误小麦正常播种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生育期长的品种,以提高玉米产量,其次选用适合本地地力条件的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浚单22等中早熟品种。 2、搞好播前晒种及药剂拌种。播种前选晴暖天气将种子摊在凉席或布包上晒种,以利于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药剂拌种可以防止地下害虫和灰飞虱,可用40 % 辛硫磷100mL 加10%吡虫琳20克加1公斤水拌50公斤种子,拌匀稍晾后播种。 3、抢时早播,严把播种质量关。小麦、玉米一年两茬种植,热量资源相对紧张,夏玉米的生长发育时间一般都比较短,产量潜力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小麦收获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抢时早播,延长玉米生育期,是实现夏玉米高产的关键。小麦收割以后应及早播种夏玉米,实现以“早”补“短”,尽量实现“零农耗”,即当天收割小麦,当天完成夏玉米播种。玉米是独杆作物,一棵一般只结一个穗,少一棵苗就少一个穗,少收一份产量。播种质量不好常常会造成缺苗断垄和大小苗不整齐,苗期出现的小苗和弱苗到成熟时绝大部分会成为空杆,即使结穗也很小,产量不足正常的三分之一,对小苗和弱苗进行偏管也基本没什么作用。由此可见,提高播种质量对于实现玉米的高产稳产至关重要。玉米提倡要“七分种、三分管”,为此玉米播种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实现一播“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播种时要严格控制播种机作业速度,做到“行距一致、深浅一致”,避免漏播和重播,坚决杜绝因播种环节造成的缺苗断垄和大小苗生长不整

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

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 通过夏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和辐射带动作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富平县夏玉米主栽区高产栽培水平和技术应用率,大大提高玉米单产水平,为夏玉米高产栽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夏玉米高产创建的目标产量是600-650kg/667m2,通过连续3年的数据对比,夏玉米高产栽培达到平均每667m2产量600-650kg的合理密度应该是4500-4800株,夏玉米超高产栽培目标产量是750kg/667m2或750kg/667m2以上,合理密度应该达到基本苗5500-5800株/667m2。富平县2011年夏玉米高产创建两个百亩攻关田平均产量全部超过了750kg/667m2,特别是竹园村百亩攻关田平均产量797.5kg/667m 2,居全省夏玉米高产创建单产第一名。 1创新理念巧夺高产玉米超高产栽培,要求配套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水平,打破常规模式,创新理念,巧夺高产。 1.1树立“七分种、三分管”理念农谚“麦在种、秋在管”。实质上是对农作物种植管理的一个总结,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不同农作物栽培管理的重点。近年来随着玉米品种的不断更新,农业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种植模式的不断优化,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加之夏玉米超高产栽培产量目标的高要求,在理念上要打破“麦在种、秋在管”观念,树立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形式“七分种、三分管”的理念。玉米不同于其它作物,是一个单株单棒型作物,只有重视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才能保证足够的基本苗,形成产量基数。 1.2 树立“增穗数、稳粒数、保粒重”理念玉米产量构成三大因数是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玉米超高产栽培,要树立“增穗数、稳粒数、保粒重”的理念,从这三个方面来加强和提高。由于农作物品种种性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般在大田生产中千粒重变化差异性不是很大,要实现超高产栽培的目标产量,需要解决的就是亩穗数和穗粒数的问题,亩穗数和穗粒数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适宜的亩穗数加上合理的穗粒数(实际上就是高密度、中棒形),通过这一个结构来实现超高产目标产量。 2严把播种关奠定超高产基础严把播种关是实现玉米超高产的基础环节。要做到硬茬直播、合理密植、增加密度,达到一播全苗,苗齐、苗全、苗壮。 2.1选用良种积极选择生育期适中的中熟(100-105d)及抗病力强(抗大、小斑病,粗缩病和青枯病等)、抗逆性好(耐旱、抗倒伏)、株型紧凑、耐密性好、增产潜力大的优良新品种,同时新品种的选择要结合当地水利条件和群众种植嗜好。当前玉米超高产栽培品种建议选用浚单20、榆单9号、郑单958为主。 2.2 硬茬直播播种方式选择硬茬直播。目前播种机械的多样化,结合播种量选用合适的播种机械。播深4-5cm,深浅一致,均匀覆土。硬茬直播同常规播种比,出苗早2-3d,强弱苗差异不明显,后期的长势趋于一致,成熟提前3-5d,为夏玉米栽培实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收益提供了保障。 2.3足量播种播量3- 3.5kg/667m2。玉米超高产栽培核心就是增加密度,播量不足,直接影响基本苗数,苗数达不到,超高产就无法实现。适宜种植的玉米种子浚单20、榆单9号等千粒重350g左右,0.5kg种子大概1400粒左右,按照85%出苗率计算,播量3kg/667m2,应该出苗7140苗,通过间苗、定苗去除部分苗后,完全可以达到超高产栽培留苗密度5500-5800株/667m2的要求。 2.4抢时早播结合小麦收获尽量做到抢时早播,合墒播种。抢时早播能够最大限度地为玉米超高产争抢农时,增加生长积温,创造了增加产量、改善玉米品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第一章我省玉米生产现状 一、我省夏玉米生产情况 玉米是我省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作物,单产和总产均居粮食作物第二位。近几年来,随着国家重视粮食生产,玉米种植面积正在逐年恢复增长,单产水平也随之逐年提高。尽管如此,目前我省农民种植玉米的科技水平仍较低,其现状是:绝大多数群众仍习惯于沿用传统技术进行生产,使玉米产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且低而不稳;品种采用多样化,施肥多采取“一炮轰”方法,肥料投入偏少,养分单一,管理比较粗放,收获偏早。 二、我省夏玉米生产存在问题 1、品种多乱杂,筛选比较工作落后。 2、主导品种不突出,高产品种推广不力。 3、肥料投入单一,养分投入不足。 4、施肥方法不科学,盲目施肥现象严重。 5、播量少,种植密度偏稀,比正常合理密度少500株左右,比超高产攻关栽培少1000株或更多。 6、播种粗放,保苗率低,苗质不均衡,整体苗质差。 7、良种良法不配套,关键增产措施落实不到位。 8、病虫害防治不及时,重治虫轻防病。 9、栽培技术创新研究不够,新技术推广不力。 三、我省夏玉米生产对策 重点落实“一增四改”技术。 “一增”,就是要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四改”,一是改过去的稀植大棒品种为种植耐密高产品种;二是改套种为直播。因为套种多为人工点种,密度普遍偏稀,且比较费种;三是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四是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实行从种

到收的全程机械化,提高玉米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 第二章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是C4植物,光和效率高,光呼吸低,在生产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情况下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我省地处中原,光热资源丰富,是玉米的适生区。目前我省玉米产量尚处于较低水平,增产潜力巨大。为充分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大幅度提高单产水平,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现根据近两年我省玉米高产攻关竞赛开展情况和一些农民群众创高产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外地创高产的一些典型经验和技术理论,归纳出如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一、夏玉米高产栽培的产量指标 与地力基础 1、产量指标:600~800kg/亩。 2、地力基础:有机质含量1%以上,碱解氮80毫克/公斤以上,速效磷20毫克/公斤以上,速效钾100毫克/公斤以上;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水源充足,具备灌、排设施条件。 土壤条件低于上述指标,亦可通过加大当季施肥量来实现。 二、品种选择 高产栽培应尽可能选用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高产、耐密、紧凑型优质杂交种。如:滑玉11等。 试验证明,在同样条件下,与平展叶型玉米品种相比,竖叶型玉米品种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力强,同化率高,增产潜力较大,一般比平展叶玉米品种增产25%以上。 三、力争早播 早播是夏玉米高产的关键。播种越早产量越高。贴茬抢种,应在麦收后立即进行,用玉米播种机播种,最好在6月10日前完成,最迟不应晚于6月15日。

夏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夏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张兴伟韩东志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5年第3期 商水县袁老乡农业服务中心张兴伟 商水县袁老乡文化服务中心韩东志 一、选用高产、稳产品种 作物要增产,品种选择最关键。玉米也是如此。玉米品种选择应按市场要求、生产目标和气候条件选择,根据商水县的气候条件和实际情况应选择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登海605、伟科702、中单909等适合全县大面积范围种植的优质高产并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农作物品种。 二、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组合特性及品种的栽培技术特点,严格执行密度规格,只有适当密植,才能进一步发挥其增产优势。由于玉米植株高大,既要有足够的密度,又要保证通风透光,故提倡宽窄行种植。一般宽行距70~80cm,窄行距40~50cm。一般稀植品种如登海605、先玉335每667m2种植密度以3 500~3 800株为宜。中密度品种如郑单958、伟科702、中单909、浚单20每667m2种植密度以4 500株为宜。 三、提高播种质量 播种质量的好坏对保证苗全、苗齐、苗匀和消灭大小苗,最终达到高产目标非常重要。要重点抓住以下4个环节:一是选用包衣种子,预防苗期病虫害。二是力争早播,争取6月10日前播种结束,最迟不能超过6月15日。三是足墒下种,麦收后如果墒情充足要抢墒播种,墒情不足要先浇水后播种或者播种后立刻浇水补墒,力争足墒下种,一播全苗。四是推行机播,特别是精量点播,保证深浅一致,出苗整齐。 四、加强田间管理 (一)及时补苗、间苗、定苗 生产中如遇特殊情况缺苗断垄严重时要及时补苗。玉米顶土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发现缺苗严重时应立即进行补苗。采取移栽补苗或催芽补种的方法。移栽时从田间选取稍大的幼苗带土移栽并及时浇水,保证成活率。间苗在3~4片叶时进行,定苗在5~6片叶展开时完成;拔除小株、弱株、病株和混杂株,保留健壮植株。定苗时缺苗处就近留双株,保证留下的植株均匀一致。 (二)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不仅可以疏松土壤利于根系生长发育,而且可以消除麦茬和杂草,一般人或机械中耕2次,定苗时1次,10片叶展开时1次。用除草剂封闭处理或者秸秆覆盖的田块,可在拔节后到10片叶展开时一次性中耕培土,不仅可以预防后期玉米倒伏,而且一旦发生水涝灾害又可以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三)施肥

探讨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探讨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摘要:玉米是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的一种旱 田农作物,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在市场的推动下,玉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大力发展玉米生产对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玉米种植方面,由于它的根系发达,所以,在种植生长过程中需水量较高,因而,土壤水分的多少对玉米的生理过程具有较大的影响,最近几年,由于水资源缺乏,导致农业生产严重下降,为了增加玉米的产能,各地都在增高玉米产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下面就夏玉米的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做以简单分析。 关键词: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探讨正安县地处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以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温度为16.14C;正安县境内是乌江水系,主要有芙蓉江、清溪河等大小河流 393 条,灌溉水资源丰富。由于正安县属于喀斯特地貌,以低山、丘陵、盆坝地貌为主,农业种植地区比较有限。然而,正安县良好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为了确保粮食成产,增加总产量,对于种植夏玉米而言,许多地区在提高玉米产量问题上有所成就,下面就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路线方面做以分享。 、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的提出 1.超高产栽培技术的提出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为了确保 粮食安全,增加粮食总产量,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提高粮食的单产量是非常可行的办法。许多地区在提高玉米产量方面做了实验研究,获得了一些经验成果。对于玉米的超高产能栽培技术,要树立七分种三分管的种植理念,玉米是一种粮食作物,不能靠外界的力量,只能

在种植的基础上进行土壤、水源的管理,促进玉米生长,增加玉米之间的密度,保持玉米棒的颗粒数量和颗粒的饱满程度,再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进行施肥,加强灌溉等技术的管理,从而达到玉米增收的目的。 2.实施超高产栽培技术路线 据分析,决定玉米产量因素的主要包括亩穗数、穗粒数、 千粒重三方面,经过实验对比分析,农作物的品种对千粒重因素有影响,在种植中选择玉米的品种非常重要,而亩穗数和穗粒数不受物品品种影响,它们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在确保穗粒数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亩穗数,这样,才有利于实现超高产目标产量。同时,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还要运用“宽窄行种植增加密度、化学调控防倒伏”的超高栽培技术。 首先,采用宽窄种植的高密度栽培技术。对于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适宜大面积种植,可以采用量化种植,比如:根 据实验种植结果,每公顷的预留苗为八十二万至八十七万株之间,既不能少于这个数字范围, 也不能多于这个数字范围在播种期间,严格采用宽窄行模式,即(60+40)cm 模式。 但对于正安县的地形地势而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种植模式,对于山地种植而言,可采用不规则图形交叉种植。 其次,采用化学调控技术。由于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比较 高,因而高密度栽培带来的不良结果是:遇到刮风下雨天气, 玉米倒伏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减轻这种现象的发生,在玉米生长到某一特定阶段可以喷施“玉黄金”或“矮吨”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实施化学控告,据研究实验数据表明,采用化学控高可使玉米株高降低31 cm ,穗位部分降低23cm, 玉米的茎粗增加0.4cm,第一、二、三节间分别缩短3.2cm、 3.3cm、 4.0cm,百粒重增加0.7?1.1g,穗粒数增加10.9 24.6粒,单产量提高5%?9%。 、夏玉米超高栽培技术模式的实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单粒播种:精品种子质量高,机播建议精量播种,亩播5000-6000粒,仍然要间苗,如何使用单粒点播专用播种机亩播4400粒即可,不用间苗。2.按照要求的密度定苗。很多人不舍得间苗,造成密度过大,使得田间表现不佳。浚单20的最佳密度为4000株/亩; 3.增施磷钾肥:玉米高产要求有相应的养分、水分供应,建议使用10公斤的二胺和钾肥做底肥或苗期施入,可以促苗早发,提高抗逆性,为高产打下基础。 4.加强中后期管理:要重视大喇叭口肥的施用,建议每亩施用尿素25公斤以上。如果土壤干旱,施肥要结合浇水。 5.适当晚收:玉米完全成熟之前收获会降低籽粒重,造成严重减产,因此要等玉米完全成熟时收获,以提高千粒重,提高玉米品质,最大程度地获得好的产量。 合理 ..密植,玉米才能高产 近日在田间调查发现农民朋友玉米留苗的随意性很大,一个品种每亩留苗密度竟达6000株,这样种植会导致很多不良的后果.概括来讲,玉米品种分为密植型、稀植大穗型,密植型的品种一般建议密度在4000株/亩左右;稀植大穗型的品种一般建议密度3000株/亩左右.种得太密容易造成玉米抗逆性差。密植型品种密度在4500株/亩以上,稀植大穗型的品种种植密度在每亩3500株以上,

属于种得过密,有时会造成玉米的空秆、秃尖,还会造成玉米株高、穗位增加,茎秆变细,茎秆的韧性降低,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出现倒伏、发病严重等情况,造成减产。那么,怎样确定玉米的行距和株距呢?由于玉米的根系90%的重心在主茎四周20厘米的范围内,加上细根的四周扩展,建议玉米的合适行距为60-66厘米为好。这样,密植型的品种株距应该为28-25厘米,稀植大穗型的品种株距应该为37-33厘米.过度的加大行距会造成土壤肥力和光能的浪费. 俗话说“见苗三分收”,玉米苗齐、苗匀是获得丰产、丰收的基础,一播全苗就成为玉米栽培技术的重要一环,那么,除了要选择好的种子外,在播种中,我们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就播种中常见的问题给大家介绍一下: 1、播种深度要合适:无论机播、手点,玉米播种深度要求3-5厘米,如果计划浇蒙头水,播种3厘米深即可。播种过深会造成出苗慢,苗弱,如果再浇水太大,甚至会出现出苗很差,缺苗。 2、正确施用基肥:玉米播种时播入适量磷钾肥做基肥,能显著增强苗期长势,进而提高产量,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适量:亩播二铵或者复混肥10公斤左右为宜。要错行:种子和化肥要错行播种,距离间隔5-7厘米。要浇水:播种后要浇蒙头水。如果播肥量大、种子化肥不错行、不浇水极易造成化肥烧种,导致严重缺苗。 3、浇水要合适:种子发芽出苗要求有一定的空气才可,浇水只要能够使苗出齐即可,不能浇水太大,大水漫灌形成田间积水会使出苗慢、苗黄,甚至会造成严重缺苗。尤其是播种偏深地块,更要控制浇水量。 4、播种机的各条腿播种量要一致:在播种前,种子倒入播种机后,要转动拨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玉米生产概述 玉米生产发展简史 玉米又名玉蜀黍,苞谷、玉茭、棒子 玉米的栽培历史约有4500-5000年,是一个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并认为墨西哥是玉米的起源地,从1496年以后才逐渐传入世界各地。我国栽培玉米有460多年的历史,从国外传入我国应在16世纪前期或中期,又确认玉米于1511年以前已传入我国。传入和扩散的途径是先沿海后到地各省。省是我国重要的生产玉米省市之一,种植玉米的历史也较长,《稷山县志》早在1602年已有记载,距今至少有近400年的栽培历史。 1、玉米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我国的粮食作物各类很多,但也主要是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作物,这三大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粮食的73%和85%。因此提高玉米的生产是保证全国和全省粮食持续稳定增长,发展养殖业和有关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玉米是高产作物 玉米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玉米的干物质产量95%以上都是依靠叶片在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由于玉米是一种碳四作物,其呼吸作用消耗的干物质少,而光合效率却比较高,一般比小麦、水稻等作物的净光合效率高出2-3倍,因而,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世界三大作物单产的最高记录是:水稻亩产1029.45公斤,小麦亩产达1013公斤,而玉米亩产则可达1554公斤,居三大谷类作物之首。近年来高平也出现了不少高产记录,建宁乡玉米亩产达到1000公斤。 (2)玉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玉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籽粒中平均含淀粉72%,蛋白质9.6%、脂肪4.9%、糖分1.58,另外还含有1.92%的纤维素和1.56%的矿物质。玉米籽粒中脂肪含量较高,高于面粉、大米和小米,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略低于面粉及小米,而且在玉米籽粒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尤以硫胺素和核黄素较多,单位重量的发热量也较高,超过了大米和面粉。 (3)玉米是高产质优的饲料 玉米被誉为“饲料之王”,每100公斤玉米籽粒的饲用价值相当于燕麦118公斤、高粱110公斤、大麦115公斤。因此,玉米是近代世界上用于生产肉、奶、蛋、鱼等畜产品和水产品重要的饲料来源。 (4)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玉米淀粉工业;玉米榨油工业;玉米酿造工业;玉米医药工业;食品加工工业。 (5)玉米的其它用途 玉米茎秆可以制造出很好的纤维素,人造丝、纸、电气绝缘材料和化学胶板等;玉米果糖的穗轴和茎秆还可以制造软木塞,黑

超高产玉米

玉米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粮食危机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大国,粮食问题更为突出。我国现有人口超过13亿,人均耕地不足1.3亩(宁夏平均耕地2.7亩),而且人口逐年增加而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未来20年,中国的人口总数还将继续增加,至2030年前后达到16亿的峰值后方可缓慢下降,人口增加,耕地面积的下降,这将使我国本已偏紧的粮食产需形势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更趋严峻,粮食单产较现在需提高30%-78%。我国粮食生产中,玉米仅次于水稻位居第二,2010年播种面积越居首位,在我国粮食增产中的贡献达44.4%,是粮食增产的主力军。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的提出到2020年新增1000亿斤粮食的计划目标,玉米要分担54%的份额,增产任务艰巨。而且玉米已应用到畜牧业、饲料工业、食品加工等方面,且不断提高,20世纪70年代,中国用作饲料的玉米占玉米总产量的39%,80年代达到48%,90年代占60%。据统计,我国玉米总需求量在2030年将达到1.6亿吨,而目前我国产量仅1.44亿吨,所以增加玉米产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能源安全以及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玉米增产主要靠单产的提高 粮食增产的途径一靠扩大耕地面积,二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我国建国以来粮食生产发展历程看,我国耕地平均每年减少400多万亩,而且被占的基本上是优质耕地,2030年耕地面积将降至0.075hm2·人,粮食总产不断增长,主要依靠单产的不断提高,高产田对我国粮食总产的贡献率为54.09%,未来粮食增产的关键仍然为中高产田。玉米要达到1.6亿吨的目标,必须要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即只能走超高产栽培的道路。挖掘玉米增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发展玉米生产和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途径。实践也证明,玉米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产的增加,20世纪70年代玉米平均单产比60年代增加了58%,80年代比70年代增加了48.9%,90年代的单产水平较80年代提高了28%,近10年单产提高提高5.9%。李少昆等(2009)研究也得出,从1949至2007年中国玉米单产提高了4205.lkg/hm2,增幅为437.3%,;总产由1241.5万吨提高到15230.0万吨,增加了12.3倍,其中单产增加的贡献占68.4%、种植面积扩大的贡献为31.6%。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有限的情况下,必须依靠玉米单产的大幅度提高,进行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新河县国西家庭农场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夏玉米的播种技术 贴茬播种。由于贴茬播种可实现抢时早播,减少农耗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利用机械化作业,并可减少“芽涝”危害发生几率。近年来贴茬播种在我县玉米播种上得到了大力推广。 1、因地制宜选用对路品种、优良品种。首先选用熟期对路品种,在保证玉米正常成熟和不耽误小麦正常播种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生育期长的品种,以提高玉米产量,其次选用适合本地地力条件的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浚单22等中早熟品种。 2、搞好播前晒种及药剂拌种。播种前选晴暖天气将种子摊在凉席或布包上晒种,以利于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药剂拌种可以防止地下害虫和灰飞虱,可用40 % 辛硫磷100mL 加10%吡虫琳20克加1公斤水拌50公斤种子,拌匀稍晾后播种。 3、抢时早播,严把播种质量关。小麦、玉米一年两茬种植,热量资源相对紧张,夏玉米的生长发育时间一般都比较短,产量潜力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小麦收获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抢时早播,延长玉米生育期,是实现夏玉米高产的关键。小麦收割以后应及早播种夏玉米,实现以“早”补“短”,尽量实现“零农耗”,即当天收割小麦,当天完成夏玉米播种。玉米是独杆作物,一棵一般只结一个穗,少一棵苗就少一个穗,少收一份产量。播种质量不好常常会造成缺苗断垄和大小苗不整齐,苗期出现的小苗和弱苗到成熟时绝大部分会成为空杆,即使结穗也很小,产量不足正常的三分之一,对小苗和弱苗进行偏管也基本没什么作用。由此可见,提高播种质量对于实现玉米的高产稳产至关重要。玉米提倡要“七分种、三分管”,为此玉米播种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实现一播“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播种时要严格控制播种机作业速度,做到“行距一致、深浅一致”,避免漏播和重播,坚决杜绝因播种环节造成的缺苗断垄和大小苗生长不整齐的现象。 4、重视种肥。种肥对于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种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宜,每亩用量一般不超过10-公斤,注意种肥用量不宜过大、不宜用碳铵等挥发性氮肥、种肥不宜与种子直接接触。应杜绝将玉米一生所需要的肥料随播种一次施入的做法,这样即造成浪费,还可能造成大面积浇苗,在生育后期则因营养不足而出现早衰,造成不

玉米的栽培技术教案

成教课教案: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姓名:郭兰芳 单位:官渡镇魏寨小学

成教课教案: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一些玉米种植的知识,特别是玉米品种的选择、合理密植,以及施肥技术等知识,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堂示范性教学与学生课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与自主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介绍玉米栽培技术,让学生明白两个道理:粮食来之不易需珍惜;做任何事需踏实,一步一个脚印。 教学重点:玉米品种的选择、合理密植,以及施肥技术等知识。 教学难点:玉米品种的选择、合理密植,以及施肥技术等知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玉米的病虫害防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一个孩子生的好,衣服穿了七八套;头上戴着红缨帽,身上装着珍珠宝。谜底是:玉米。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二、本课内容概要: ?一、玉米简介 ?玉米别称、原产地、种植历史、产量 ?二、玉米品种的选择

?玉米籽粒类型、适宜本地的优良品种、 ?稀植品种、密植品种、中密度品种 ?三、合理密植 ?四、施肥技术 三、讲授新课: (一)玉米简介 1.玉米简介: ?大家好,我叫玉米,你们也可以叫我包谷、棒子或者珍珠米, 我的名字可多了。 ?你可别瞧我个子没你大,我可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呢。 ?我的祖先最早生活在墨西哥或中美洲。 2.栽培历史 ·说到我们的栽培历史,粗略算来,也有4500---5000年了吧,就算是我们在中国的栽培历史,也有400多年了呢。 3.产量 ·世界各地都有我的兄弟姐妹,除了水稻和小麦,我们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就是第一了。我们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谷类作物之首,小麦和水稻跟我们没得比。

玉米超高产密植栽培技术流程

玉米超高产密植栽培技术流程

玉米超高产密植栽培技术是建立在黑龙江省现有环境因素、农机条件、育种进程、化控水平等生产能力对玉米整个生育期上的各关键环节的配套技术,因此各环节的实施到位关系到技术的成败。要彻底摒弃“种在地里,收在老天”的传统广种薄收的农作方式。做到应时因地、因各自生产条件完成各阶段目标管理。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成熟期的优质紧凑型、强杆、抗病、耐密、丰产品种。宝清选丰禾7号,该品种2010年在宝清2积温区传统栽培单垄单行株距025精播,公顷保苗60000~70000株以上末见倒伏,2010年公顷产量13000kg 以上。 2、种子精选晾晒:播前5~7天,要进行晒种2~3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种皮透性,经过晾晒的种子进行精选,去掉小粒、秕粒、残粒、杂质等。 3、拌种包衣:(1)如己包衣好的种子则将云大120兑水均匀喷洒到种子,抖匀阴干。(2)未经包衣的种子可自行包衣,种衣剂+云大120或云大120十咪鲜胺或云大120+咪鲜胺+呋南丹。10ml云大120可拌种40斤。 注:云大120拌种有利于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芽率和芽势。有数据表明可以使陈年种子芽率从30%,提高到85% 二、选地选茬、整地、施肥 1、选地、选茬: 玉米适应性较广,对土壤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由于根系入土深广,茎高叶茂,且需肥、需水量大,不耐酸碱,耐涝性差。因此,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比较丰富、保肥保水性能好、ph值6~8,土壤含氧化钾100mg/kg 土、含五氧化二磷20mg/kg土的地块。前茬应选择大豆、小麦和马铃薯茬,其次

是肥沃的玉米茬。忌选甜菜、向日葵、白菜等耗肥量大的前茬。 2、整地 整好地、保住墒,是保全苗的关键。玉米整地要大力推广以深松为主体的翻、松、耙、旋相结合的耕作制度。深松深度要求达到35厘米以上,在深松的基础上进行浅翻或耙茬起垄,要求三年深松一次。要求尽量伏秋翻深松整地,同时结合整地,秋夹肥,肥料要深施,起垄后镇压达播种状态。春整地,要及早顶浆起垄,起垄后及时镇压,以利保墒。 3、施肥 (1)配肥 近年来我省有机肥回田投放少,大部分根本没有投放。土壤有机质逐年下降,土壤有益微生物大幅降低,病害上升,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化肥利用率降低。随着大型农机具的普及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采取结杆还田以培肥地力。 采用地方常规玉米平均产量和平均投肥量为依据(一定程度的代表当地土壤地,能测土配方最佳),原则是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长效(缓释)与速效配合(这里仅指氮素肥),作物偏好与不同生育期需求结合(也可采用产出回补法)。按目标增产率比计划增投肥率。 如宝清土壤有机质较高土壤地力较好,一般常规种植玉米一般公顷产量8000kg~9000kg。施肥400kg~500kg。采用超密植模式,目标产量为15000kg,计划增产67%,投肥量:67%X500kg=335kg即500kg+335kg。

玉米种植技术

玉米种植技术 一、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1、土地准备 (1)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结合耕翻,将全部有机肥料、氮肥的40%~50%及磷肥的70%~80%作基肥全层深施。 (2)播前土壤封闭及整地:整地前用50%乙草胺100~150g、或90%乙草胺(禾耐斯)80~100g、兑水30~40kg,均匀喷洒土壤表面对杂草进行土壤封闭,随后进行耙磨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标准的待播状态。 2、种子准备 (1)选用优良杂交种:优良杂交种,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是玉米取得高产的基础。应结合各地的生态类型,选用适宜的良种。目前河北玉米生产中主要推广的优良杂交种有三种类型。中晚熟类型:郑单958、先玉335;中熟类型:蠡玉88号、石单3号等;早熟类型:农单116、农大108等。 (2)种子精选:按照精准种子的要求,使用达到国标(GB4404.1-1996)二级良种标准以上的商品种子。纯度96%以上,净度99%以上,发芽率85%以上,水分含量不高于13%。种子色泽光亮,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虫蛀、无破损,以满足精准播种的要求。 (3)种子处理:播种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适当的专用种衣剂包衣种子,或根据需要选用相关的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等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达到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的目的。 (4)播种机具的调试:按照精准播种的要求调试好播种机具的传动、排种、追肥等部件。(二)播种技术 1、适宜的播种期确定 适宜播种期的确定应参考以下三个方面:(1)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2)播种时的土壤墒情;(3)保证能够在生长季节正常成熟(这对无霜期较短地区的玉米制种十分关键)。玉米发芽最低温度为6~7℃,10~12℃为幼芽缓慢生长的温度。因此,在土壤墒情允许的情况下(田间持水量大于60%),新疆春玉米适宜播种期一般掌握在5~10cm地温稳定在10~12℃时播种,出苗较快而整齐,有利于苗期培育壮苗;播种过早,出苗时间延长,出苗不整齐,易烂种。如果考虑土壤墒情及保证无霜期较短的地区玉米能够正常成熟,可在5~10cm地温稳定在10℃左右时适期早播。地膜覆盖玉米可提前至5~10cm地温8~10℃时播种。 2、播种方式 根据收获机械来配置播种方式,目前玉米生产中主要有60cm等行距播种和60+40cm宽窄行两种播种方式。 3、播种量 采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播种,每亩下种8000~10000粒。玉米播种量因种子大小、种植密度、种植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计算公式为: 亩播种量(kg)=×1.5~2 例如:亩计划留苗密度为4500株,种子千粒重为280g,种子发芽率为85%,则亩播量=4500×280×1.5÷(1000×1000×85%)=2.22kg

简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Za ip e ijis h u 玉米是我国除水稻以外的第二大作物,它不仅是重要的口粮和饲料粮,还能作为原料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中,在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行玉米高产栽培研究,提高玉米单产能力,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内容之一。本文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近年来,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不仅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与进步,还为工 业生产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原料。 但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尽快提高玉米栽培技术水平。 1选择优质玉米品种 1.1选择审定通过三证俱全的品种审定通过的品种有审定编号,对该品 种的适宜种植区域、 生育期、株高、穗位、穗长、行粒数、百粒重、淀粉含量、产量水平、栽培注意事项等都有标注,包装上有“国审”或“省审”字样。必须具有“种子生产许 可证”、“经营许可证”和“种子质量合格证”。 1.2选择适宜当地土质、气候因素的高产优良品种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选种是关键,品种质量直接关系着玉米的最终产量,要尽量 选择优良品种。 具体选择条件有:①抗病虫害,抗倒伏; ②耐密,紧凑;③成熟期较早,抗旱性较高。玉米品种一定要适合当地的种植条件,为玉米的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不同品种对土质、地势,土壤肥力等有不同 的要求,而且肥、 水、热量、栽培密度不同,适应性和抗性也不相同。要根据品种的特性区别对待,并采取相配套的栽培措施,做到优良的品种和优良的栽培技术相结合,才能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 2适时播种 2.1适时播种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和效益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玉米种植时 间也有所差别。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品种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最适宜的播种期。 2.2播种时间 当土壤温度至少有5至10天的时间已达到10至12℃时,可以播种。过早播种、土温低种子吸胀萌发慢,长势弱,不整齐,缺苗严重。延迟播种,生长发育快,营养 生长期短,也不利高产。 2.3播种方式 在播种方式上,一般有撒播、窝播、育 苗移栽等几种方式。育苗移栽最能培育壮苗,缩短大田生长期,充分协调早熟和高产、 当季与全年増产的矛盾。实行间套作,可补缺代弱,具有很大优越性。 3加强田间管理 3.1要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 针对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和要求,做好田间定苗、 中耕除草、合理施肥、抗旱防涝、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田间管理工作。加强田间管理对保证玉米健壮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是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措 施。 3.2要适时定苗全苗 要做到及时查田补苗,确保全苗。 一般在玉米苗长出两三片叶时进行疏苗处理,避免幼苗过多争光、 争水、争肥。当长出四五叶片时进行定苗。同时,要清除病苗、弱苗,保留大苗、 壮苗,保证苗情均匀一致。3.3要进行合理施肥 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需要吸收的肥料营养以氮肥为主,磷肥和钾肥等为辅。 要根据玉米需肥规律、 土壤肥力、肥料类型以及施肥时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确定适宜的施肥量、养分配比、 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玉米高产施肥技术分为基肥、种肥、追肥和根外喷肥。要深施基肥,用好种肥,分次追肥,做到合理施肥、精 准施肥。 根据地力的具体情况,在整地时施入经过腐熟的农家肥,以有效改善土壤,调节土壤的水、 肥、气、热条件,使土壤疏松,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力,有利于培育玉米壮苗。 3.4要适时进行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加 速有机质的分解,增加有效养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防旱保墒和清除田间杂草等。中耕除草一般应进行3次,第一次在定苗之前,幼苗四五片叶时进行,深度3至4.5厘米;第二次在定苗后,幼苗30厘米高时进行;第三次在拔节前进行,深度9至12厘米。除草地要净,特别要铲尽护脖草。耥地要注意深度和培土量,头遍耥地要拿住犁底,达到最深,遵循头遍地不培土,二遍地少培土,三遍地拿起大垄的原则。3.5抓好抗旱防涝开花期和灌浆期是玉米需水高峰期,也是高产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满足玉米对水分的需求,同时抽雄开花散粉和雌穗吐 丝、灌浆,也需要有充足的水分。有效增加穗粒数、防止空秆和秃尖、增加玉米千粒重,应兴修水利或利用现有水利设施进行灌溉。如遇到干旱要及时灌水,以满足开花授粉和灌浆的水分需求。 如果降水偏多,致使田间水分超过80%,说明有造成涝害的可能,应及时排水防涝,以免植株发生早 衰, 妨碍灌浆结实,造成减产。3.6防治病虫害的发生蔓延玉米常见的病害主要有小斑病、大斑病、黑穗病;虫害主要有螟虫等。小斑病、大斑病防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采用药剂75%甲基硫菌灵700倍稀释液或 50%多菌灵400倍稀释液进行喷雾防治,连续喷洒两到三次。玉米黑穗病可采用拌 种法,选择15%粉锈宁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药种比1∶500进行拌种。玉米螟虫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 使用20%敌杀死兑水喷于心叶, 连续喷施两到三次。4要及时收获一般在十月下旬,田地里90%以上玉米的植株茎叶已经变黄,果穗苞叶变得枯 白,籽粒坚硬时,就到了成熟期,应马上收获。 收获得早或晚,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产量。但对于晚熟品种, 收获期可适当延后。总之,玉米高产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积极探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意义重大。 各地应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栽培种植技术,促进玉米的稳产、高产。 (作者单位:155900集贤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简 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王丹宇 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