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轨道、道岔标准

优良 90%及以上
80%及以上
合格 70%及以上
60%及以上
不合格 不符合“合格”标准
不合格项目情况
(1)不影响安全 行车 (2)质量问题要 妥善处理完毕
(1)不影响安全 行车 (2)质量问题要 妥善处理完毕
窄轨铁道道岔质量标准
项目 序 号 1 轨距
2 水平
3 方向
4 轨面 前后 高低
5 接头 平整 度
12 扣件
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规格符合设 用小锤敲击全部
计要求,数量齐全、密贴、紧固有效
扣件
13 道钉
毫 规格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 数量齐全,浮离 米 浮、离不大于2;混凝土轨枕 不大于2
螺栓、压板紧固齐全,浮离 不大于2
用塞尺检查,用 小锤敲击
14 轨枕 毫 轨枕间距符合设计,误差±50 间距 米
一、轨道、道岔铺设质量等级评定及标准:
煤矿窄轨铁道质量等级评定,分为“优良”、“合格”及“不合格”。
(一)、线路:
质量等 主要项目单项合 一般项目平均合
级
格率
格率
优良 90%及以上
80%及以上
合格 70%及以上
60%及以上
不合格 不符合“合格”标准
不合格项目情况
(1)不影响安全 行车
(2)质量问题要 妥善处理完毕
毫米 尖轨开程为80~110
毫米 尖轨根部不大于8,其它同线路部分 检查所有轨缝 的要求相同
毫米 600毫米规矩572,偏差+2,0; 900毫米规矩872,偏差+2,0
每组道岔二处
毫米 零件齐全,安装牢固,无松动、失效 现象。心轨尖端与护轨工作边中点相 对(垂直)偏差±50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井下轨道及道岔选型安装使用标准一、总则1、井下铺设轨道及道岔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
2、井下铺设轨道必须经相关科室批准或按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不得私自进行铺设或更换。
3、已铺设好的轨道及道岔必须派专人定期进行维护,保证轨道及道岔正常使用。
4、规范性引用文件《煤矿安全规程》《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矿井轨道质量标准及架线维护规程》二、轨道选型安装使用标准1、井下运输大巷铺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不小于30kg/m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铺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所选轨型不得低于24kg/m;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密贴、牢固并与轨型相符,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或鱼尾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铺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
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3、运输大巷和主要运输斜巷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一般运输线路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 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
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上不超过2mm,半径50m 以下不超过3mm;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6、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值且不得大于设计值的20 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8、井下轨道轨距为900m m,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允许偏差+5mm、-2mm;曲线段加宽后允许偏差+5mm、-2mm,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
轨道、道岔标准.

合格
70%及以上
60%及以上
不合格 不符合“合格”标准
窄轨铁道线路质量标准
检查 项目 单 位 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 主要运输线路 一般运输线路 移交标准。检验 时,井下以巷道 设计中心线进行 选点挂线检查; 井上以中心桩为 准 移交标准。井下 量取腰线至轨面 的垂距;井上用 水准仪测量 备注
序 号 1
5
轨面 前后 高低 轨距
毫 目视平顺,用10米弦量不超 用10米弦量不 米 过10;倾斜绞车道不超过15 超过15 (设计变坡点不在此限)
6
毫 轨距符合设计,允许差偏: 直线+6,-2;曲 在接头前后5米 米 直线段+5,-2;曲线段加宽 线加宽后+6,-2 内检查(轨面 后+5,-2 以下13毫米处 测) 毫 轨型符合设计或满足运量要求,同一线路无 米 杂拌道。钢轨磨损不应超过规定
用塞尺检查全部滑床
13
基本 轨与 连接 轨
轨撑 扣件 道钉 轨枕 质量 轨枕 间距 捣固 转辙 器
毫米 垂直磨损不大于7
用卡尺、卡钳检查
14 15 16 17 18 19 20
16 17
路基 道床
18
水沟
19
托绳 轮
(二)、道岔:
质量等 主要项目单项合 一般项目平均合 级 格率 格率
优良 90%及以上 80%及以上
不合格项目情况
(1)不影响安全 行车 (2)质量问题要 妥善处理完毕 (1)不影响安全 行车 (2)质量问题要 妥善处理完毕
合格
70%及以上
60%及以上
不合格 不符合“合格”标准
4
轨面 前后 高低 接头 平整 度
5
毫米 轨面及内侧错差不大于2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轨道铺设标准

第三百五十二条新建或改扩建的矿井中,对运行7t及其以上机车或3t及其以上矿车的轨道,应采用不低于30kg/m的钢轨。
第三百五十三条矿井轨道必须按标准铺设。
主要运输巷道轨道的铺设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扣件必须齐全、牢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的间隙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二)直线段2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以及曲线段外轨按设计加高后与内轨顶面的高低偏差,都不得大于5mm。
(三)直线段和加宽后的曲线段轨距上偏差为+5mm,下偏差为-2mm。
(四)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
(五)轨枕的规格及数量应符合标准要求,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0mm。
道碴的粒度及铺设厚度应符合标准要求,轨枕下应捣实。
对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
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
道岔的钢轨型号,不得低于线路的钢轨型号。
矿井轨道使用期间应加强维护,定期检修。
第三百五十四条架线电机车运行的轨道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两平行钢轨之间,每隔50m应连接1根断面不小于50mm2的铜线或其他具有等效电阻的导线。
(二)线路上所有钢轨接缝处,必须用导线或采用轨缝焊接工艺加以连接。
连接后每个接缝处的电阻,不得大于下列规定:1.15kg/m钢轨,0.00027Ω;2.18kg/m钢轨,0.00024Ω;3.22kg/m钢轨,0.00021Ω;4.24kg/m钢轨,0.00020Ω;5.30kg/m钢轨,0.00019Ω;6.33kg/m钢轨,0.00018Ω;7.38kg/m钢轨,0.00017Ω;8.43kg/m钢轨,0.00016Ω。
矿井轨道及道岔选型铺设使用标准

矿井轨道及道岔选型铺设使用标准第一章通用要求第一条矿井轨道必须按标准铺设,井底车场、主要运输大巷、主要运输石门、主要斜巷绞车道、行驶人车的斜巷轨道和无极绳绞车运行轨道等轨道质量必须达优良等级,其他轨道质量达合格等级,不得有杂拌道;道岔质量达合格等级,消灭非标道岔。
第二条为保证矿井轨道质量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各煤矿(井)应加强日常检查和定期检修,做到分段包干,责任到人。
应有巡回检查制、岗位责任制、事故记录、维修记录以及技术履历薄等。
所有记录应填写及时、清晰、准确,并有专人保管。
第三条每月对轨道、轨枕及道岔各部螺栓滴油一次。
道床、道岔应经常清理,确保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
第二章轨道选型铺设使用标准第四条主要运输线路应采用24kg/m及以上钢轨;新建或改扩建矿井,对运行7t及其以上机车或3t及其以上矿车的主要运输线路,应采用不低于30kg/m的钢轨;斜巷及采区等区域铺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所选轨型不得低于18kg/m。
第五条轨道扣件必须齐全、密贴、牢固,并与轨型相符。
井下铺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第六条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第七条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 以上不超过2mm,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
第八条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倾斜绞车道不超过15mm(设计变坡点不在此限);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第九条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值且不得大于设计值20 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大于50mm。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

井下轨道及道岔选型安装使用标准一、总则1、井下铺设轨道及道岔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
2、井下铺设轨道必须经相关科室批准或按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不得私自进行铺设或更换。
3、已铺设好的轨道及道岔必须派专人定期进行维护,保证轨道及道岔正常使用。
4、规范性引用文件《煤矿安全规程》《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矿井轨道质量标准及架线维护规程》二、轨道选型安装使用标准1、井下运输大巷铺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不小于30kg/m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铺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所选轨型不得低于24kg/m;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密贴、牢固并与轨型相符,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或鱼尾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铺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
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3、运输大巷和主要运输斜巷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一般运输线路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
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上不超过2mm,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6、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值且不得大于设计值的20 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8、井下轨道轨距为900m m,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允许偏差+5mm、-2mm;曲线段加宽后允许偏差+5mm、-2mm,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一、安装规定1、轨道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钢轨应不变形、无硬弯、无断裂现象。
2、钢轨、轨枕、道岔、附件的型号、规格及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数量齐备。
3、木轨枕应按设计要求,经防腐处理后方可铺设,钢筋混凝土轨枕应无断裂和露筋。
4、道碴粒径宜为20—60mm,粒度大小应均匀一致,材质是坚硬的碎石或卵石,不应混有软岩、泥(16(2+20mm。
133—5‰。
4、轨道的接头应平整,其轨面及内侧错位均不应大于2mm,螺栓、夹片必须齐全。
直线段两侧钢轨的接头应对齐,在弯疲乏上两侧钢轨接头须错开,错开长度宜为轨长1/3—1/4。
说明:错距不宜小于3m,使用的短轨最小长度不得小于2m。
5、钢轨接头的间隙,直线段不应大于5mm,曲线段不应大于8mm,当采用焊接时,焊缝不应有裂纹。
轨道接头必须采用对妆悬接,接头不应落在轨枕上。
6、轨道按中腰线铺设平、直,单轨铺设时轨中偏巷中200mm(人行道对侧)。
7、轨枕要求两端齐(长度不统一必须一端齐,人行道一端外露240mm)、间距匀垂直轨道,轨枕腐朽、损坏开裂不准使用,一块木轨枕只能砸4个道钉,更换轨枕时必须将旧轨枕抽出,道渣埋设轨枕2/3。
轨道接头两侧间距150mm增设一块轨枕。
?8、斜巷上变坡点必须使用整体拱弯道,斜巷下变坡点时必须使用整体底弯道。
?9、地滚:数量齐全、转动灵活、地滚子之间的间距一般为15-20m,以轨枕、道档无明显磨痕为准。
巷道内应在变坡处增加地滚。
地滚有磨损深度超过10mm的沟槽时必须更换。
?10、弯道、变坡点按要求必须加设三道轨距拉杆,并安设同轨型的护轨,护轨长度不得小于3m。
枕或整体道床面的相对高度应一致,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不应超过±5mm;扣板应与钢轨垂直,并应与轨底斜面扣严。
二、道岔按要求加强气动道岔的使用,道岔与轨型一致,禁止使用非标准道岔:所有道岔及前后2m必须浇灌不小于180mm厚的混凝土地坪。
轨道道岔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如下:?1、轨距:按标准加宽后+3mm,轨距偏差+3mm。
煤矿巷道拉底调道期间轨道、道岔铺设规范及使用管理

煤矿巷道拉底调道期间轨道、道岔铺设规范及使用管理一、轨道、道岔铺设规范(1)扣件必须齐全、牢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的间隙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轨道接头间不得加短接头。
(2)直线段2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以及曲线段外轨按设计加高后与内轨顶面的高低偏差,都不得大于5mm。
轨道的两股钢轨必须保持水平直顺,严禁有三角坑。
(3)直线段和加宽后的曲线段轨距上偏差为+5mm,下偏差为-2mm。
(4)轨枕的规格及数量应符合标准要求,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0mm。
道碴的粒度及铺设厚度应符合标准要求,轨枕下应捣实。
对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
(5)运行电机车的轨道应采用对接方式铺轨,轨道接头位置下面必须铺设轨枕,以减少轨道接头的弹动。
(6)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
道岔的钢轨型号,不得低于线路的钢轨型号。
矿井轨道使用期间应加强检查,定期检修。
(7)不同规格的轨道连接时,必须采用标准过渡接头或异形夹板进行连接。
(8)主要运输巷、采区轨道运输巷轨道最短不低于4.5m,其它运输巷轨道最短不低于2.5m。
(9)轨道道岔与长轨的连接接头间距、左右错差、上下错差除符合长轨接头要求外,必须保持水平、圆顺,轨道道岔不得高于或低于与之连接的长轨(水平误差不超过2mm),长轨与道岔的连接不得采用焊接。
(10)道床拉底深度、宽度,轨道中心线、轨面标高,弯道曲线半径等必须符合生产科设计要求。
(11)轨道、道岔铺设后未得到机电科、生产科允许,道床严禁打灰硬化。
道床硬化后道心铺底面距轨面不得小于40mm,两侧铺底面距轨面不得小于10mm。
(12)轨道、道岔铺设标准详见《城郊煤矿轨道铺设、维护质量标准》。
二、考核办法(1)轨道、道岔铺设、调整期间,铺设质量由施工单位队长、书记、当班跟班队长、当班验收员负责。
凡是有矿车或电机车经过的轨道,必须将道木(轨枕)下垫实,严禁出现吊板、松动现象。
轨道、道岔铺设不合格的,对当班跟班队长、验收员分别处以100元/处的罚款;隐患整改不及时或重复出现的对队长、书记分别处以100元/处的罚款。
矿井轨道铺设标准

矿井轨道铺设标准-150轨道大巷轨道铺设标准为了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我矿新购进矿用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为电机车早日投入使用,需对-150轨道大巷轨道进行重新铺设,为了保证轨道铺设质量,特制定如下轨道铺设标准:一、轨道铺设负责人轨道铺设由采煤队李国亮、段华负责。
二、轨道铺设标准1、轨型选用22Kg/m的轨道,轨距:600mm,允许误差不大于5mm,不小于2mm。
2、轨道接头平整度:轨道接头间隙不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轨道接头处必须铺设枕木间距为500mm。
3、轨面水平:两股道应水平,误差不大于5mm。
4、轨型:使用统一型号轨道,严禁混用。
5、轨枕质量:不得使用腐朽的枕木。
6、轨枕间距:间距1000mm(中~中),误差为±50mm。
7、轨道铺设:轨道进行重新铺设,轨枕分别采用木轨枕和工字钢轨枕,木轨枕和工字钢轨枕依次相间交错铺设。
8、扣件:道夹板、螺栓、弹簧垫齐全并与轨型一致,每一道夹板必须安装四条螺栓,每条螺栓均须配上弹簧垫,螺栓必须有一正一反使用,并达到数量齐全、密贴、紧固有效。
9、道钉:每根枕木与轨道连接道钉不得少于4个,道钉必须砸紧,使枕木与轨道接合紧密,道钉浮离不大于2mm。
10、道岔: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2mm,无跳动,在尖轨顶面宽20mm处与基本轨道高差不得大于2mm。
11、道床:道床保持整洁,道渣捣固坚实,脚踩道轨或道木不得有松动现象,道木应埋入巷道底板,道木上面与巷道底板面水平。
12、道岔必须使用标准道岔,规格不得低于基本轨规格(22Kg/m)。
13、轨道铺设过去要保证巷道底板平整,不得有渣块与杂物堆积。
三、轨道铺设完成后组织人员按标准统一验收。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

井下轨道及道岔选型安装使用标准一、总则1、井下铺设轨道及道岔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
2、井下铺设轨道必须经相关科室批准或按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不得私自进行铺设或更换。
3、已铺设好的轨道及道岔必须派专人定期进行维护,保证轨道及道岔正常使用。
4、规范性引用文件《煤矿安全规程》《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矿井轨道质量标准及架线维护规程》二、轨道选型安装使用标准1、井下运输大巷铺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不小于30kg/m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铺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所选轨型不得低于24kg/m;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密贴、牢固并与轨型相符,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或鱼尾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铺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
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3、运输大巷和主要运输斜巷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一般运输线路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
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上不超过2mm,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6、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值且不得大于设计值的20 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8、井下轨道轨距为900m m,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允许偏差+5mm、-2mm;曲线段加宽后允许偏差+5mm、-2mm,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
【2017年整理】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2017年整理】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辅设标准1.1.矿井井下运输大巷辅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辅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1.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1.3.所有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1.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
1.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
1.6.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30kg/m轨道)、220mm(22kg/m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
1.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1.8.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
矿用轨道、道岔安装标准

矿用轨道安装技术标准1.三视图的定义。
答:为了从几个正确地表达物体的开关,通常需要建立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体系,然后将物体放在这个投影面体系中向三个投影面(V、H、W)进行投影,得到相应的三个视图,称为三视图。
2.识读矿图五个要素。
答:识读矿图,应从整体开始,先看轮廓,后看细节,逐步深入地加以分析,以获得较清楚的全面认识。
第一看图名,因为矿图的图名说明了地点、内容和图纸的各类。
可分清是否为所需要的图纸。
第二看图的比例尺,可知道图纸的大小和图中有关尺寸。
第三识别图的方向,地形图都按标准图幅绘制。
图上经纬线方向与图廓方面一致,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奔西跑;对于矿图来说,按开采顺序由浅到深绘制,每张图纸都必须画出指北针以示方向。
第四分辨开采区范围内的地貌地物情况,开采的开拓方式、工业广场及各种设施、地面运输、通讯等系统。
第五了解井下开采情况,采掘工作面所在位置,识别各种巷道及其用途,从而了解采掘工程情况,计算各种工程采掘量。
3.煤矿窄轨道铁道常用钢轨类型及主要尺寸。
答:常用钢轨类型:18kg/m、22kg/m、24kg/m、30kg/m、38kg/m.要点:标准长、重量、断面尺寸、螺栓孔中心距、螺栓孔径。
4.常用的基本工具、量具和施工机具。
答:常用基本工具、量具:1.道钉锤 2.撬棍 3.螺丝扳子 4.大头镐 5.轨距尺 6.水平尺 7.水平板 8.轨道尺施工机具:1.千斤顶 2.钢轨锯 3.钻孔工具 4.拔钉器 5.液压剪钳6.轨缝调整器5.道岔的有害空间。
答:从咽喉到实际尖端之间的一段距离,轨线中断,车轮失去引导,可能导致车轮撞击心轨尖端,甚至可能进入异侧轮缘槽,发生脱轨,有时引起列车的剧烈振动,加速辙叉损坏,因此,这段距离称为道岔的有害空间。
6.道岔的分类及常用道岔型号的含义。
答:道岔的分类:单开道岔、对称道岔、渡线道岔。
煤矿窄轨道岔型号由两个大写汉语拼音字母及5组阿拉伯数字、两条短斜线和一个汉字组成,其表示方法为:第一、二个大汉字拼音字母是道岔型式代号:DK -单开道岔 DC -对称道岔 DX -渡线道岔JD -交叉渡线道岔 DZ -对称组合道岔 JC -菱形交叉道岔TX -四轨套线道岔第一组数字表示轨距:6-600mm 轨距 7-762mm 轨距 9-900轨距第二组数字表示钢轨型号:15-15kg/m钢轨18-18kg/m钢轨24-24kg/m钢轨第三组数字表示道岔号数:2-辙叉角28°04′20″3-辙叉角18°55′30″4-辙叉角14°15′5-辙叉角11°25′16″6-辙叉角9°31′38″第四组数字表示道岔的曲率半径:12-曲率半径为12m 20-曲率半径为20m第五组数字表示两条线路的中心距:16-两条线路的中心距为16dm两条线路的中心距只对于渡线、交叉渡线、对称组合道岔才有。
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煤矿轨道及道岔的安装是煤矿运输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煤矿
生产的安全和效率。
因此,为了确保煤矿轨道及道岔的安全运行,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安装。
本文将就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的相关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煤矿运输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1. 设计选址。
在进行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前,首先需要对选址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
选址应
考虑到煤矿的地质条件、运输线路、矿井布局等因素,确保轨道及道岔的布置合理、安全。
2. 材料选用。
在进行轨道及道岔安装时,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材料,包括轨道、道岔、轨道连接件等,以确保其强度、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3. 安装工艺。
在进行轨道及道岔的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包括
轨道的校直、道岔的安装、轨道连接件的固定等,确保安装工艺符合要求。
4. 安全设施。
在轨道及道岔安装完成后,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包括防护栏、信号设备、轨道检测设备等,以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运行。
5. 检测验收。
轨道及道岔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测和验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
规范,达到安全运行的要求。
总之,煤矿轨道及道岔的安装标准是煤矿运输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才能确保煤矿运输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最新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最新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辅设标准1.1.矿井井下运输大巷辅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辅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1.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1.3.所有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1.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
1.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
1.6.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30kg/m轨道)、220mm(22kg/m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
1.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1.8.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井下轨道铺设标准一、安装规定1、轨道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钢轨应不变形、无硬弯、无断裂现象。
2、钢轨、轨枕、道岔、附件的型号、规格及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数量齐备。
3、木轨枕应按设计要求,经防腐处理后方可铺设,钢筋混凝土轨枕应无断裂和露筋。
4、道碴粒径宜为20—60mm,粒度大小应均匀一致,材质是坚硬的碎石或卵石,不应混有软岩、泥土或杂物。
5、枕轨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轨枕间距偏差不应超过±10mm,对中间枕距为600—700mm,过渡枕为500—600mm,接头枕距为400—500mm。
中间过渡接头(2)轨枕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宜一致,其偏差不应超过±30mm。
6、道床应铺平砸实,无浮枕;轨枕埋入道渣深度应为轨枕厚度的2/3,轨枕底面下的道碴厚度不应小于100mm。
7、轨道安装完应进行下列内容检查:(1)应按铺轨、轨枕铺设,道床和道岔分别进行检查、验收。
(2)对弯道道岔,甩车道等主要部位应逐一进行检查,铺轨全部检查合格后,进行重车运行,轨道不应有冲击情况,钢轨及尖轨不应产生下沉和压出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轨道铺设标准1、轨道中心线与设计中心线偏差不应超过±50mm,双线路轨道中心距离偏差不应超过+20mm。
+5mm,两轨面的相对高差不应大于5mm。
2、直线段轨距偏差不应超过-23、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局部偏差每50mm不应超过±1%,井下机车运输线路坡度一般为3—5‰。
4、轨道的接头应平整,其轨面及内侧错位均不应大于2mm,螺栓、夹片必须齐全。
直线段两侧钢轨的接头应对齐,在弯疲乏上两侧钢轨接头须错开,错开长度宜为轨长1/3—1/4。
说明:错距不宜小于3m,使用的短轨最小长度不得小于2m。
5、钢轨接头的间隙,直线段不应大于5mm,曲线段不应大于8mm,当采用焊接时,焊缝不应有裂纹。
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辅设标准1.1 矿井井下运输大巷辅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辅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1.2 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并用4 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1.3 所有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1.4 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 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 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 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 以下不超过3mm。
1.5 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 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 弦量不超过50mm)。
1.6 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 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 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 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 (30kg/m 轨道)、220mm(22kg/m 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
1.7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1.8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 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