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教学大纲(《大学C语言实用教程》)

C语言教学大纲(《大学C语言实用教程》)
C语言教学大纲(《大学C语言实用教程》)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

适用专业:理工科信息类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C语言程序设计》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系列中的核心课程,主要面向我校理工科信息类专业的学生。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初步具有在本专业领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主要是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知识,这是程序设计的基本工具;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技术,主要是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包括程序设计方法学、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等方面的内容,这是程序设计的核心;具有根据给定算法设计和调试程序的初步能力,并掌握一批简单的数值计算和非数值计算常用算法,这是程序设计能力的具体体现。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和实训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内容

第1章C程序设计的初步知识(3学时+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main函数和其他函数的构成、源程序的书写格式、C语言中的标识符命名方法和关键(保留)字、标题(头)文件的引用,了解注释的作用。

教学内容:

1.1C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1.2C程序的基本结构和书写风格

1.3简单的C程序设计

1.4C程序的开发过程

1.5Visual C++6.0集成环境的使用

教学难点:C程序开发过程及其上机步骤

教学重点:C语言特点,简单的C程序

第2章基本数据类型(4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基本数据类型的含义及其定义方法,常量的表示、符号常量和变量的定义方法,以及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了解类型修饰的使用和功能。

教学内容:

2.1基本数据类型

2.2常量及其类型

2.3变量的定义及初始化

2.4符号常数

2.5不同类型数据的输入输出

教学难点:格式输入输出中的格式控制字符以及scanf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

教学重点:数据类型的概念、常量的表示和变量的定义

第3章数据运算(3学时+2学时)

教学要求:熟悉各种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换和运算规则,掌握赋值表达式、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逗号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和求值规则。

教学内容:

3.1算术运算

3.2赋值运算

3.3逗号运算(顺序运算)

3.4关系运算和逻辑运算

3.5测试数据长度运算符sizeof

3.6位操作

3.7常用数学函数

教学难点:各种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以及各运算符的优先级

教学重点:运算符与表达式的相关知识

第4章程序流程控制(6学时+4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用if-else、switch和break实现选择结构,用for、do-while和while实现循环结构的方法,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嵌套使用,了解goto语句和标号的使用。

教学内容:

4.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

4.2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4.3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4.4转移控制语句

教学难点:用if和switch语句实现的多分支结构,循环的嵌套

教学重点:三种基本程序控制结构,两种选择结构,三种循环结构

第5章数组和字符串(4学时+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方法,掌握数组在数值计算、数据统计、排序和数据检索方面的应用。

教学内容:

5.1数组的概念

5.2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

5.3数组的基本操作

5.4数组的应用

教学难点:与数组应用有关的简单算法

教学重点:数组的概念、类型、定义和初始化

第6章指针(5学时+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指针与地址运算符(&、*、[])的使用和指针的运算,熟悉用指针访问变量、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方法,了解用指针进行内存动态分配的方法和内存动态分配函数。

教学内容:

6.1地址、指针和指针变量的概念

6.2指针的定义和用指针访问变量

6.3指针的运算

6.4用指针访问一维数组

6.5用指针访问二维数组

6.6用指针处理字符串

6.7多级指针

6.8用指针进行内存动态分配

教学难点:用指针访问二维数组和处理字符串,内存动态分配函数

教学重点:指针的基本概念,用指针访问变量及数组的方法,内存的动态分配

第7章函数(5学时+4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函数间的数据传递,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命期,了解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的概念。

教学内容:

7.1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思想

7.2函数的定义和调用

7.3调用函数和被调用函数之间的数据传递

7.4存储类型对函数调用的影响

7.5函数的递归调用

7.6内联函数

7.7main()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教学难点:函数的递归调用,函数的值传递和指针传递,变量和函数的作用域和生命期教学重点:函数的定义、说明、调用,函数的返回值和参数传递

第8章复合数据类型(4学时+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结构和联合类型数据的定义方法和引用方法,用指针访问结构和联合的方法,类型定义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了解位段和枚举类型数据的定义方法和引用方法。

教学内容:

8.1结构类型

8.2联合类型

8.3位段结构类型

8.4枚举类型

8.5类型定义(typedef)

教学难点:结构在函数间的传递,用指针处理链表

教学重点:结构类型和结构变量的应用,类型定义

第9章文件(2学时+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文件和文件类型指针的概念,掌握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操作、文件读写函数及文件检测和定位函数的使用,顺序文件和随机文件的存取。

教学内容:

9.1文件概述

9.2文件的打开与关闭

9.3文件的读写操作

9.4文件检测函数

9.5文件的顺序存取和随机存取

教学难点:文件类型指针,顺序文件和随机文件的建立和使用

教学重点:文件的基本概念,文件的打开、关闭和读写操作

第10章编译预处理和分割编译(2学时+4学时综合实验)

教学要求:了解三类编译预处理命令的作用,熟悉文件包含的使用。

教学内容:

10.1编译预处理

10.1.1宏定义

10.1.2文件包含

10.1.3条件编译

10.2分割编译

教学重点:文件包含的使用,用const替代不带参数的宏定义,用内联函数替代带参数的宏定义

三、课时分配表

四、参考书目

1.潘旭华,赵玉刚等.大学C语言实用教程(“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赵玉刚,潘旭华等.大学C语言实用教程实验指导与习题(“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五、对教学大纲的其他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的前续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同时也是信息类专业后续多个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算法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2.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通讯技术改进计算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以适应计算机教学的新环境和新对象,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从一般知识体系的灌输到拓展性学习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从结果转向过程。激发思维,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民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鼓励争辩,课堂氛围宽松和谐;

?开放式教学:课上课下融合,校内校外结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增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研究式教学:改变灌输式为研讨式、探索式。教师给思路,指点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实践性教学:充分利用实验室,通过上机实习,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