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数据结构设计介绍

山东建筑大学数据结构设计介绍
山东建筑大学数据结构设计介绍

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基于逆邻接表的有向图基本操作的实现课程:数据结构

院(部):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科

班级:133

学生姓名:潘含笑

学号:20131111092

指导教师:李盛恩

完成日期:2015.07.03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I 课程设计任务书................................................. II 逆邻接链表实现有向图.. (3)

一、问题描述 (3)

二、数据结构 (3)

三、逻辑设计 (3)

四、编码 (5)

五、测试数据 (14)

六、测试情况 (16)

逆邻接链表实现有向图 (17)

一、问题描述 (17)

二、数据结构 (17)

三、逻辑设计 (17)

四、编码 (18)

五、测试数据 (24)

七、测试情况 (24)

结论 (26)

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语 (28)

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逆邻接链表实现有向图

二、数据结构

三、逻辑设计

1、总体思路

先实现Network类,通过队列实现BFS,通过堆栈实现DFS和拓扑排序。再构建Graph类,并继承Network类实现以逆邻接链表为存储结构的有向图。

2、模块划分(以图示的方法给出各个函数的调用关系)

3、函数或类的具体定义和功能Network类:

virtual int Begin(int i) = 0;//确定起始顶点

virtual int Nextvertex(int i) = 0;//下一个顶点

virtual int Edges()=0;//确定点

virtual int Vertices()=0;//确定边

virtual void Initializepos(int i)=0;//让迭代器等于链表的第i个顶点的第一个元素

virtual void Deactivatepos(int i)=0;//删除迭代器指的元素

void BFS(int v,int reach[],int label,int a[]);//宽度遍历

void DFS(int v,int reach[],int label,int a[]);//深度遍历

bool Topological(int v[]);//拓扑排序

virtual ~Network();//析构函数

Graph类:

virtual ~Graph();//析构函数

int InDegree(int node);//入度

int OutDegree(int node);//出度

Graph& Add(int node1, int node2);//添加点

Graph& Delete(int node1, int node2);//删除点

int Begin(int i);//确定起始顶点

int Nextvertex(int i);//下一个顶点

int Edges() {return e;}//确定点

int Vertices() {return n;}//确定边

void Initializepos(int i){pos=al[i].begin(); }////让迭代器等于链表的第i个顶点的第一个元素

void Deactivatepos(int i){al[i].erase(pos);}//删除迭代器指的元素

void Out();//输出函数

四、编码

//Network.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Network {

public:

virtual int Begin(int i) = 0;

virtual int Nextvertex(int i) = 0;

virtual int Edges()=0;

virtual int Vertices()=0;

virtual void Initializepos(int i)=0;//让迭代器等于链表的第i点的第一个元素

virtual void Deactivatepos(int i)=0;//删除迭代器指的元素void BFS(int v,int reach[],int label,int a[]);//宽度遍历

void DFS(int v,int reach[],int label,int a[]);//深度遍历

bool Topological(int v[]);//拓扑排序

virtual ~Network();

};

//Network.cpp

#include "Network.h"

void Network::BFS(int v,int reach[],int label,int a[])

{

int n=Vertices(); //获取n的值,有几个顶点

queue Q; //创建一个队列

int k=0; //定义一个k来使元素得到保存

reach[v]=label; //标记点

a[k++]=v; //用数组记录BFS的遍历顺序

Q.push(v); //把一个元素加入队列 while(!Q.empty())

{

int x;

x=Q.front(); //获取队列中的第一个元素

Q.pop(); //让队列中的第一个元

素出队

for(int i=1;i<=n;i++) //寻找x的下一个节点

{

int u=Begin(i);

if((u==x)&&(!reach[i])) //因为是逆邻接链表

{

Q.push(i);

reach[i]=label;

a[k++]=i; //把标记的元素放入遍历数组

}

while(u) //看后面是不是还有节点 {

u=Nextvertex(i);

if((u==x)&&(!reach[i]))

{

Q.push(i);

reach[i]=label;

a[k++]=i;

}

}

}

}

for(int i=v;i

if(reach[i]==label)

cout<<"执行完BFS后第"<

else

cout<<"执行完BFS后第"<

}

cout<<"从节点"<

for(int i=1;i

cout<

};

cout<

}

void Network::DFS(int v,int reach[],int label,int a[])

{

stack S; ///创建一个堆栈

int n=Vertices(); //获取n的值

int k=0;

S.push(v); //把元素v加入堆栈 while(!S.empty())

{

int x=S.top(); //获取堆栈的栈顶元素

if(!reach[x]) //如果元素没被标记,就把元素标记

{ reach[x]=label;

a[k++]=x;

S.pop(); //把堆栈的栈顶弹出 for(int i=1;i<=n;i++) //获取节点的下一个元素

{

int u=Begin(i);

if((u==x)&&(!reach[i]))

{

S.push(i); //把元素加入堆栈

}

while(u)

{

u=Nextvertex(i);

if((u==x)&&(!reach[i]))

{

S.push(i);

}

}

}

}

else

S.pop(); //如果被标记元素就弹出

}

for(int i=v;i

if(reach[i]==label)

cout<<"执行完DFS后第"<

else

cout<<"执行完DFS后第"<

"<

}

cout<<"从节点1开始DFS遍历的顺序是";

for(int i=1;i

{

cout<

};

cout<

}

bool Network::Topological(int v[])

{

int n=Vertices(); //获取n的值vector a(n+1);

stack S; //创建一个堆栈

for(int i=1;i<=n ;i++) //初始化数组a,使每个点的a等于0,用来记录点的入度

a[i]=0;

for(int i=1;i<=n;i++) //遍历整个邻接链表,有入度的节点增加a的值

{

int x=Begin(i);

while(x)

{

a[i]++;

x=Nextvertex(i); //后面有元素,则入度加1

}

}

for( int i=1;i<=n;i++) //如果a=0,把元素加入堆栈

if(a[i]==0) S.push(i);

int k=1;

while(!S.empty())

{

int y;

y=S.top(); //拿出第一个元素

S.pop();

v[k++]=y; //弹出获取值的元素

for(int i=1;i<=n;i++) //遍历整个邻接链表,使有y的元素的入度减一

{

int u=Begin(i);

if(u==y&&a[i]!=0)

{

a[i]--;

if(a[i]==0) S.push(i); //如果有入度等于0的元素,把元素加入堆栈

}

while(u)

{

u=Nextvertex(i);

if(u==y&&a[i]!=0)

{

a[i]--;

if(a[i]==0) S.push(i);

}

}

}

}

if(k==n+1)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Network::~Network() {

}

//Graph.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Network.h"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Graph:public Network{

public:

Graph(int);

virtual ~Graph();

int InDegree(int node);

int OutDegree(int node);

Graph& Add(int node1, int node2);

Graph& Delete(int node1, int node2);

int Begin(int i);

int Nextvertex(int i);

int Edges() {return e;}

int Vertices() {return n;}

void Initializepos(int i){pos=al[i].begin(); }

void Deactivatepos(int i){al[i].erase(pos);}

void Out();

private:

int n;

int e;

vector > al;

list::iterator pos;

};

//Graph.cpp

#include "Graph.h"

Graph::Graph(int num) {

e=0; //初始化边,顶点n=num;

al.resize(n+1); //开空间

}

Graph::~Graph() {

}

int Graph::InDegree(int node)

{

return al[node].size();

}

int Graph::OutDegree(int node)

{

list::iterator q; //开链表的迭代器int i=0;

for(int p=1;p<=n;p++)

{

q=find(al[p].begin(),al[p].end(),node);

if(q!=al[p].end()) i++;

}

return i;

}

Graph& Graph::Add(int node1, int node2){

if(node1 < 1 || node1 > n || node2 < 1 || node2 > n) return *this;

list::iterator p;

p = find(al[node2].begin(), al[node2].end(), node1); //寻找有没有node1

if (p != al[node2].end()) return *this; //如果有,返回else{

al[node2].push_back(node1);

e++;

}

return *this;

}

Graph& Graph::Delete(int node1, int node2){

if(node1 < 1 || node1 > n || node2 < 1 || node2 > n) return *this;

list::iterator p;

p = find(al[node2].begin(), al[node2].end(), node1);

if (p ==al[node2].end()) return *this;

else

{

al[node2].erase(p); //删除要删除的元素

e--;

}

return *this;

}

void Graph::Out(){

for(int i = 1; i <=n; i++){

list::iterator p;

cout<<"逆邻接链表中第"<

for(p = al[i].begin(); p != al[i].end(); p++) cout << *p << ' ';

cout <

}

return;

}

int Graph::Begin(int i)

{

if(i<1||i>n) cout<<"无该点";

Initializepos(i);

if(pos==al[i].end())

return 0;

else

return *pos;

}

int Graph::Nextvertex(int i)

{

if(i<1||i>n) cout<<"无该点";

pos++;

if(pos!=al[i].end())

return *pos;

else

return 0;

}

五、测试数据

#include"Graph.h"

#include"Network.h"

int b[20];

int b1[20];

int c[20];

int a[20];

int a1[20];

int main(void)

{

int n=6;

int label=2;

Graph g(n); //创建对象

g.Add(1,4).Add(1,3).Add(2,4).Add(2,5).Add(3,4).Add(3,6).Add(4,6).Add(

5,6);

g.Out();

g.BFS(1,b,label,b1);

cout<

g.DFS(1,a,label,a1);

for(int i=1;i<=n;i++)

{

cout<<"节点"<

cout<

cout<<"节点"<

cout<

}

g.Topological(c); //执行拓扑排序

for(int i=1;i<=n;i++)

cout<<"拓扑排序的第"<

cout<

g.Delete(4,6);

g.Out();

}

六、测试情况

双向循环链表

一、问题描述

实现双向循环链表。

二、数据结构

三、逻辑设计

1、总体思路

先构造双向循环链表的节点类,再逐步实现双向循环链表的基本函数。

2、模块划分(以图示的方法给出各个函数的调用关系)

3、函数或类的具体定义和功能

template

class DoubleCircular{

public:

DoubleCircular();//构造函数

~DoubleCircular();//析构函数

bool IsEmpty() const;//判断是否为空

int length() const;//计算长度

bool Find(int k,T& x) const;//判断节点是否存在

int Search(const T& x) const;//查找节点

DoubleCircular& Insert(int k,const T& x);//插入节点DoubleCircular& Delete(int k, T& x);//删除节点

void Output(ostream & out) const;//输出函数

private:

DoubleCircularNode *first;

};

四、编码

//DoubleCircular.h

template

class DoubleCircularNo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

class DoubleCircular{

public:

DoubleCircular();

~DoubleCircular();

bool IsEmpty() const;

int length() const;

bool Find(int k,T& x) const;

int Search(const T& x) const;

DoubleCircular& Insert(int k,const T& x);

DoubleCircular& Delete(int k, T& x);

void Output(ostream & out) const;

山东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撰写格式模版

附件2: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空腹桁架钢框架结构 受力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 院 (部)专 班 级: 土木013 姓 名: 张三 学 号: 2001888888 指导教师: 张九光 完成日期: 2005年6月30日

目 · ················ ····························Ⅲ ABSTRACT ·······································Ⅳ 1 前 言 1.1 空腹桁架钢框架的特点及研究意义....................1 1.2 空腹桁架钢框架的研究现状..............................................3 1.3 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的研究内容. (5) 2 空腹桁架钢框架有限元建模及验证 2.1 引言..................................................................8 2.2 弹塑性分析方法简介...................................................12 2.3 ANSYS 在空腹桁架钢框架弹塑性分析中的应用............................18 2.4 ANSYS 分析模型正确性检验............................................20 2.4.1 ANSYS 分析模型概述.........21 2.4.1.1 ANSYS ........21 2.5 小结. (21) 3 3.1 引言.................................................................23 3.2 空腹桁架钢框架与普通钢框架力学性能对比...............................26 3.3 影响空腹桁架钢框架力学性能的因素. (29) 4 空腹桁架钢框架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 4.1 试验目的·····························································30 4.2 模型设计依据·························································32 4.3 试验概况·····························································35 4.4 试验过程描述·························································38 4.5 试验结果·························

山东建筑大学封面个人简历模板

……………………….…………………………………………………………………………………姓名:杜宗飞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院:数理信息学院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山东建筑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山东建筑大学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山东建筑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山东建筑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山东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外文文献及翻译格式模版

附件3: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资料题目: 院(部) 专 班 姓名:张三 学号: 指导教师:张九光 翻译日期:2005.6.30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has been working to develop a new encryption standard to keep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ecure .The organization is in the final stages of an open process of selecting one or more algorithms ,or data-scrambling formulas ,for the new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ES) and plans to make adecision by late summer or early fall .The standard is slated to go into effect next year . AES is intended to be a stronger ,more efficient successor to Triple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3DES),which replaced the aging DES ,which was cracked in less than three days in July 1998. “Until we have the AES ,3DES will still offer protection for years to come .So there is no need to immediately switch over ,”says Edward Roback , acting chief of the computer security division at NIST and chairman of the AES selection committee .“What AES will offer is a more efficient algorithm .It will be a federal standard ,but it will be widely implemented in the IT community .” According to Roback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s is measured by how fast they can encrypt and decrypt information ,how fast they can present an encryption key and how much information they can encrypt . The AES review committee is also looking at how much space the algorithm takes up on a chip and how much memory it requires .Roback says the selection of a more efficient AES will also result in cost savings and better use of resources . “DES w as designed for hardware implementations ,and we are now living in a world of much more efficient software ,and we have learned an awful lot about the design of algorithms ,”says Roback .“When you start multiplying this with the billions of implementations done daily ,the saving on overhead on the networks will be enormous .” ……

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基于Python的网络爬虫设计

山东建筑大学 课程设计成果报告 题目:基于Python的网络爬虫设计课程:计算机网络A 院(部):管理工程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1 设计目的 0 2 设计任务内容 0 3 网络爬虫程序总体设计 0 4 网络爬虫程序详细设计 0 4.1 设计环境和目标分析 0 4.1.1 设计环境 0 4.1.2 目标分析 (1) 4.2 爬虫运行流程分析 (1) 4.3 控制模块详细设计 (2) 4.3 爬虫模块详细设计 (2) 4.3.1 URL管理器设计 (2) 4.3.2 网页下载器设计 (2) 4.3.3 网页解析器设计 (2) 4.4数据输出器详细设计 (3) 5 调试与测试 (3) 5.1 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5.2测试数据及结果显示 (4) 6 课程设计心得与体会 (4) 7 参考文献 (5) 8 附录1 网络爬虫程序设计代码 (5) 9 附录2 网络爬虫爬取的数据文档 (8)

1 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在学生学习完《计算机网络》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1.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培养学生进行对网络规划、管理及配置的能力或加深对网络协议体系结构的理解或提高网络编程能力; 3.提高学生进行技术总结和撰写说明书的能力。 2 设计任务内容 网络爬虫是从web中发现,下载以及存储内容,是搜索引擎的核心部分。传统爬虫从一个或若干初始网页的URL开始,获得初始网页上的URL,在抓取网页的过程中,不断从当前页面上抽取新的URL放入队列,直到满足系统的一定停止条件。 参照开放源码分析网络爬虫实现方法,给出设计方案,画出设计流程图。 选择自己熟悉的开发环境,实现网络爬虫抓取页面、从而形成结构化数据的基本功能,界面适当美化。给出软件测试结果。 3 网络爬虫程序总体设计 在本爬虫程序中共有三个模块: 1、爬虫调度端:启动爬虫,停止爬虫,监视爬虫的运行情况 2、爬虫模块:包含三个小模块,URL管理器、网页下载器、网页解析器。 (1)URL管理器:对需要爬取的URL和已经爬取过的URL进行管理,可以从URL 管理器中取出一个待爬取的URL,传递给网页下载器。 (2)网页下载器:网页下载器将URL指定的网页下载下来,存储成一个字符串,传递给网页解析器。 (3)网页解析器:网页解析器解析传递的字符串,解析器不仅可以解析出需要爬取的数据,而且还可以解析出每一个网页指向其他网页的URL,这些URL被解析出来会补充进URL管理器 3、数据输出模块:存储爬取的数据 4 网络爬虫程序详细设计 4.1 设计环境和目标分析 4.1.1 设计环境

12A1山东建筑大学结构力学期末试卷A答案

山东建筑大学试卷 共 2 页 第 1 页 2011 至 2012 学年第 二 学期 课程名称 结构力学A1(本科)试卷 B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专业: 土木10级;交通 10级 ;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 一、对 图 示 体 系 作 几 何 组 成 分 析 。(共15分) 12 3 4 5 6 去三个二元体4-6-5、1-4-5、2-5-3 (10分 ) 体 系 为 无 多 余 约 束 的 几 何 不 变 体 系 。 (5分 ) 该题目有多种分析过程,结论一样 二、作 图 示 多跨静定梁的 M 图。(15分) 22P Pa P a a a a a 2 Pa Pa Pa M 图 Pa 三、计算图示结构a 杆的轴 力N a 。(15分) 6×3m=18m 4m P P P P P a 选择合理截面,3分。 合理的平衡方程 3分 轴力结果3分, N P a 0.901 四、画 出 图 示 梁 R B 的 影 响 线 ,并 利 用 影 响 线 求 给 定 荷 载 下 的 R B 值 。(15分) B 12kN 1m 2m 8kN/m 2m 2m A 12kN 1 2 54 1 (8分) 装 订线

R B =40kN (7 分) 五、用 力 法 作 图 示 结 构 的 M 图 。(20分) B EI 3m 4kN A 283 kN 3m EI /m C 基 本 体 系 (5分 );δ1136=/EI (5分 );?1180P EI =-/(5分 ); X 15=kN (1分 );M 图 (4分 ) 4628 P 15 31 M 图 13 图 M () kN .m 图 M () kN .m 六、图 示 结 构 , 各 杆 EI 相 同 , q = 60kN/m , 试 作 M 图 。(20分) 4m 2m 3m 1m B C q 50.53 63.15 63.16 21.0542.11 21.05 图 M () kN .m 确定未知量2 分 ;写杆端弯矩共 8分 ; 平衡方程并求解??B C EI EI ==-9601980019/(),/()( 逆 时 针 ) 6分; 弯矩图 4分 装订线 装订线

山东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外文文献及翻译格式模版1.doc

山东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外文文献及翻译格式模 版1 附件3: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资料题目: 院(部) 专 班 姓名:张三 学号: 指导教师:张九光 翻译日期:2005.6.30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has been working to develop a new encryption standard to keep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ecure .The organization is in the final stages of an open process of selecting one or more algorithms ,or data-scrambling formulas ,for the new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ES) and plans to make adecision by late summer or early fall .The standard is slated to go into effect next year . AES is intended to be a stronger ,more efficient successor to Triple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3DES),which replaced the aging DES ,which was cracked in less than three days in July 1998.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建筑结构说明书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目:某高校教学楼设计 (方案五) 院(部):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土木143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夏风敏 完成日期:2018年5月26日

目录 摘要--------------------------------------------------------------------------------------- V 1 建筑设计 ---------------------------------------------------------------------------- - 1 - 1.1建筑设计概况 ---------------------------------------------------------------------------------- -1- 1.2建筑平面设计 ---------------------------------------------------------------------------------- -1- 1.3建筑立面设计 ---------------------------------------------------------------------------------- -2- 1.4建筑构造与做法 ------------------------------------------------------------------------------- -3- 1.4.1 一层地面做法 ---------------------------------------------------------------------------- - 3 - 1.4.2 二~五层楼面做法------------------------------------------------------------------------ - 3 - 1.4.3 内、外墙面做法 ------------------------------------------------------------------------- - 4 - 1.4.4 台阶、散水及屋面做法 ---------------------------------------------------------------- - 4 - 2 结构选型及结构布置 ------------------------------------------------------------- - 5 - 2.1材料选择----------------------------------------------------------------------------------------- -5- 2.2板、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 -6- 2.2.1 板厚确定 ---------------------------------------------------------------------------------- - 6 - 2.2.2 梁尺寸确定 ------------------------------------------------------------------------------- - 6 - 2.2.3 柱截面确定 ------------------------------------------------------------------------------- - 6 - 2.3结构计算简图 ---------------------------------------------------------------------------------- -8- 2.3.1 计算简图的确定 ------------------------------------------------------------------------- - 8 - 2.3.2 截面参数计算 ---------------------------------------------------------------------------- - 8 - 3 荷载计算 ---------------------------------------------------------------------------- - 9 - 3.1构件自重计算 ---------------------------------------------------------------------------------- -9- 3.1.1 板 ------------------------------------------------------------------------------------------- - 9 - 3.1.2 梁 ----------------------------------------------------------------------------------------- - 10 - 3.1.3 墙 ----------------------------------------------------------------------------------------- - 10 - 3.1.4 柱 ----------------------------------------------------------------------------------------- - 10 -

山东建筑大学办公自动化实验7完成版

实验七Excel 2003高级应用(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Excel 2003的合并计算功能。 2.掌握在Excel 2003中创建数据透视表和数据库透视图。 3.掌握Excel 2003的高级筛选功能。 二、实验内容 1.掌握Excel 2003的合并计算功能。 (1)新建工作簿“实验6-1.xls”,其中包含三个工作表,分别用来存放三个学期的三门课的成绩。如下图所示(二、三学期数据从略,可自行输入): (2)在工作簿中插入“按位置合并计算”工作表。选中C3:E6单元格,单击“数据”→“合并计算”,选择“函数”为“平均值”,再依次选择三个学期成绩区域,点击“确认”生成如下所示的合并结果。

(3)在工作簿中插入“使用三维公式合并”工作表,通过输入公式的方法,得出与上图相同的结果。

2.掌握在Excel 2003中创建数据透视表和数据库透视图。(1)新建工作簿“实验6-2.xls”,输入如下数据:

(2)以“品牌”为“页字段”,“产品名称”为“行字段”,“销售数量”和“合计”为“数据项”创建数据透视表; (3)以“品牌”为“页字段”,“产品名称”为“分类字段”,“合计”为“数据项”,“销售数量”为“系列字段”创建数据透视图。 3.掌握Excel 2003的高级筛选功能。 (1)新建工作簿“实验6-3.xls”,在sheet1中输入如下图所示左侧表格的数据。

(2)将“sheet1”表格重命名为“单条件筛选”,在G2:G4区域中输入如图所示筛选条件(即发票金额>1000)。单击“数据”→“筛选”→“高级筛选”命令,将筛选结果显示在F6开始的区域中。

1山东建筑大学GIS设计及应用期末考试复习题 函授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GIS设计及应用复习资料 一、单选 1.数据的采集与编辑主要用于 A ,保证GIS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内容与空间上的完整性。 A. 获取数据 B.搜集数据 C.整理数据 D.分析数据 2.属性数据的组织有文件系统、层次结构、网络结构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主要是 A. 文件系统 B. 层次结构 C. 网络结构 D.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3. GIS的核心功能是 D A. 查询 B. 检索 C. 统计计算 D. 空间分析功能 4. D 包括地形数据和人文景观数据 A.自然资源数据B、调查统计数据C、数字高程(地面)模型数据D.基础制图数据 5. A 是线要素图层,具有拓扑属性和用于对象流(如交通)的适当属性。 A.网络 B.空间 C.联系 D.图表 6. 天气预测图、旅游图、交通图与地铁线路图属于 B A.一般地图 B. 专题地图 C.专业地图 D.综合地图 7 .矢量结构的特点是: A 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 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 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 D.定位隐含、属性隐含 8.在 GIS中组织属性数据,应用较多的数据库模型是: A A.关系模型 B.层次模型 C.网状模型 D.混合模型 9 .地理数据一般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 A.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B.空间特征、地理特征和时间特征 C地理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D.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拓扑特征 10 .湖泊和河流周围保护区的定界可采用: D A.空间聚类 B.统计分析 C.叠置分析 D.缓冲区分析 11. GIS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是 20世纪: C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12.栅格结构与矢量结构相比较: D A.数据结构复杂,冗余度小 B.数据结构复杂,冗余度大 C.数据结构简单,冗余度小 D.数据结构简单,冗余度大 1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空间数据编辑与处理过程的是 D A.数据格式转换; B.投影转换; C.图幅拼接; D.数据分发 14.以下选项中不属于WebGIS软件产品的是 C A.Mapinfo ProServer; B.GeoMedia; C.ArcIMS; D.MapGuide 15.伪码有P码、Y码和 B A、X码 B、P/A码 C、P/Y D、Y/A 16. 下列哪项不是ArcView的基本模块: C A、试图 B、脚本 C、空间分析 D、表格 17.空间数据编码的原则主要有系统性和科学性、 D 、标准化和通用性、简捷性、可扩展等。 A.健壮性; B.一致性; C.移植性; D.安全性 18.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WebGIS软件产品的是 B A.Mapinfo ProServer; B.GeoMedia; C.ArcIMS; D.MapGuide 二、多选 1.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ABD A、基本模块 B、功能模块 C、可扩充模块 D、可扩充功能模块 2.按地理实体在二维空间的表现形式划分,可把主题(图层)分为 ABC A、点状地物层面 B、线状地物层面 C、面状地物层面 D、星状地物层面 3.三维GIS和虚拟GIS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 ABCD 等方面。 A. 三维数据模型 B. 数据分析 C. 多维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D. 虚拟GIS引擎 4.当前国外流行的GIS软件有: ABC A.ARC/INFO B. ARCVIEW C. MapInfo D. MapGIS 5.数字城市建设包括下面哪些部分内容: ABCD A.基础设施 B.电子政务 C.电子商务 D.公众信息服务 A.栅格图的扫描 B.手工录入 C.数字化输入 D.其它数据源

山东建筑大学数据结构设计介绍

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基于逆邻接表的有向图基本操作的实现课程:数据结构 院(部):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科 班级:133 学生姓名:潘含笑 学号:20131111092 指导教师:李盛恩 完成日期:2015.07.03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I 课程设计任务书................................................. II 逆邻接链表实现有向图.. (3) 一、问题描述 (3) 二、数据结构 (3) 三、逻辑设计 (3) 四、编码 (5) 五、测试数据 (14) 六、测试情况 (16) 逆邻接链表实现有向图 (17) 一、问题描述 (17) 二、数据结构 (17) 三、逻辑设计 (17) 四、编码 (18) 五、测试数据 (24) 七、测试情况 (24) 结论 (26) 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语 (28)

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逆邻接链表实现有向图 二、数据结构 三、逻辑设计 1、总体思路 先实现Network类,通过队列实现BFS,通过堆栈实现DFS和拓扑排序。再构建Graph类,并继承Network类实现以逆邻接链表为存储结构的有向图。 2、模块划分(以图示的方法给出各个函数的调用关系)

3、函数或类的具体定义和功能Network类: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正式稿

毕业设计 题目:某单位办公楼设计院(部):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 姓名:陶双 学号: 指导教师:陶双 完成日期:

目录摘要V 前言1 第一部分结构设计2 1 设计资料2 2荷载标准值的计算2 2.1 恒荷载标准值3 2.1.1 屋面3 2.1.2 楼面3 2.1.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4 2.1.4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5 2.2 活荷载标准值5 2.2.1 屋面5 2.2.2 楼面5 2.2.3 风荷载标准值6 3材料计算指标6 4对梁尺寸的验算7 4.1次梁截面尺寸验算7 4.2 主梁截面尺寸验算8 4.3 柱截面尺寸验算8 4.3.1内柱8 4.3.2 外柱9

4.4柱的线刚度计算10 5 框架内力计算11 5.1 恒荷载作用11 5.2 活荷载的内力计算14 5.3 风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17 5.3.1风荷载作用框架的内力本风压值17 5.3.2用D值法列表计算18 6 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验算21 7 荷载组合与内力组合22 7.1横梁内力组合表22 7.2柱内力组合27 8 框架梁柱配筋30 8.1 横梁配筋32 8.1.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32 8.1.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33 8.2次梁配筋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34 8.2.1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35 8.2.2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35 8.3框架柱配筋36 8.3.1外柱配筋计算表36 8.3.2内柱配筋计算表37 8.3.3框架柱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和箍筋配置38

9 楼面板的配筋计算36 9.1楼面的配筋计算38 9.1.1 按弹性理论计算区格的弯矩39 9.1.2截面设计42 10 楼梯设计41 10.1 踏步板(TB—1)的计算43 10.2 平台板设计44 10.3 平台梁设计45 11 基础设计44 11.1 外柱基础设计46 11.2 内柱基础的计算46 第二部分施工设计部分48 12 编制依据48 13 工程概况51 13.1 总体概况51 13.2 设计概况52 13.2.1 建筑设计52 13.2.2 结构设计52 13.3 工程、水文及气象概况53 13.4 施工条件53 13.5 工程特点53 13.6 主要分项工程工程量54

山东建筑大学论文模板

附件2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空腹桁架钢框架结构 受力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 院(部):土木工程学院 专 业:土木工程班 级:土木013姓 名:张三学号:2001888888 指导教师:张九光 完成日期:2005年6月30日 一级标题,黑体,4号。两字间空2 格。后面的“结论”、“谢辞”、“附 录”中,两字间均空2格小三,宋体小初,黑体。题目必须二选一:要么是 设计说明书, 要么是论文 四号,宋体,写全称,下同正式打印时, 将此删除

摘要..................................................................ⅢABSTRACT ............................................................Ⅳ1前言1.1空腹桁架钢框架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1) 1.2空腹桁架钢框架的研究现状 (3) 1.3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的研究内容········································52空腹桁架钢框架有限元建模及验证 2.1引言 (8) 2.2弹塑性分析方法简介 (12) 2.3ANSYS 在空腹桁架钢框架弹塑性分析中的应用 (18) 2.4ANSYS 分析模型正确性检验 (20) 2.4.1ANSYS 分析模型概述 (21) 2.4.1.1ANSYS 分析模型概述 (21) 2.5小结·································································213空腹桁架钢框架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 3.1引言 (23) 3.2空腹桁架钢框架与普通钢框架力学性能对比 (26) 3.3影响空腹桁架钢框架力学性能的因素·····································294空腹桁架钢框架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 4.1试验目的 (30) 4.2模型设计依据 (32) 4.3试验概况 (35) 4.4试验过程描述 (38) 4.5试验结果·····························································45宋体,小4号, 1.5倍行距 目录最多列至三级标题。下级标题依次比上 级标题缩进1格目录及中外文摘要的页码使用Ⅰ、 Ⅱ、Ⅲ……等符号连续编排,字体

山东建筑大学软件工程试卷A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山东建筑大学试卷 共 4 页第1页 考场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装订线 装订线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 2015 至 2016 学年第二学期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JS (A)卷考试形式:(闭卷) 年级: 2014 专业: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层次:(本科)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分数 注意:请将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纸上,写在原题上无效。 一、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20分) 1. 软件实现就是编写代码。 2.软件工程研究的内容涵盖了软件开发模型、软件开发方法、软件支持方法 和软件管理过程。 3.COCOMO模型是一种利用经验模型进行成本估算的方法。 4.软件包括程序、文档和数据。 5.瀑布模型的优点是开发阶段清晰,便于评审、审计、跟踪、管理和控制。 6.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基础,准确获取需求非常重要,因为需求一旦获取 就不允许变动了。 7.软件工程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将工程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 等基本原理应用于软件开发的工程实践中。 8.软件设计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也可以把详细设计划入软件实现。 9.通过软件测试一定可以提高软件质量。 10.数据库设计时应严格遵循各范式,使数据库设计没有冗余。 11.软件企业越大越正规,软件实现所占的比例就越重。 12. 软件实现的文档就是指源程序清单。 13. 一般而言,“不符合项”偏重于对应用软件的评测,bug偏重于对系统软 15. 软件可以发布了,说明此软件不存在任何问题了。 16. 软件维护分为结构化维护和非结构化维护。 17.“Check out—Edit—Check in”是配置管理工具的基本操作。 18. 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三个层次为:事先的预防措施、事中的跟踪监控措施、 事后的纠错措施。 19.测试时,越是发现问题多的模块越应该多进行测试。 20. Alpha测试是指没有开发人员或测试人员在场,由客户自己使用软件, 进行的测试。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 1. 瀑布模型把软件生命周期分为8个阶段: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软件需 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运行与维护。8个阶段可归 纳为3个大的阶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和()。 A. 运行阶段 B.可行性分析 C.详细设计 D.测试与排错 2.软件设计一般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A.全局和局部 B.抽象和具体 C.总体和层次 D.功能和结构 3.软件工程方法学的目的是使软件生产规范化和工程化,而软件工程方法得 以实施的主要保证是()。 A.硬件环境 B. 开发人员的素质 C. 软件开发环境 D. 软件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环境 4.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由其特征一般称其为()。 A.瀑布模型 B.对象模型 C.螺旋模型 D.层次模型 5.软件需求分析与设计过程的对象主要为数据和程序,按一般实施原则, 对二者的处理应该()。 A. 先数据后程序 B.与顺序无关 C.选程序后数据 D.可同时进行

山建成人教育数字测图原理课程知识要点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数字测图原理课程知识要点 1、对地面点A,任取一个水准面,则A点至该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为相对高程。 2、1:2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0.2m 3、观测水平角时,照准不同方向的目标,应如何旋转照准部, 盘左顺时针,盘右逆时针方向 4、展绘控制点时,应在图上标明控制点的点号与高程 5、在1:1000地形图上,设等高距为1m,现量得某相邻两条等高线上A、B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0.01m,则A、B两点的地面坡度为10% 6、道路纵断面图的高程比例尺通常比水平距离比例尺大10倍 7、高斯投影属于等角投影。 8、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物像与十字丝分划板平面不重合。 9、地面某点的经度为东经85?32′,该点应在三度带的第29带。 10、测定点的平面坐标的主要工作是测量水平距离和水平角。 11. 在测量内业计算中,其闭合差按反号分配的有高差闭合差; 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坐标增量闭合差。 12. 水准测量中,使前后视距大致相等,可以消除或削弱水准管轴不平行视准轴的误差; 地球曲率产生的误差; 大气折光产生的误差。 13. 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的侧站限差有归零差 ; 2C误差; 测回差。 14. 闭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与导线的几何图形有关; 导线各内角和的大小无关。 15. 经纬仪对中的基本方法有光学对点器对中; 垂球队中; 对中杆对中。 16. 高差闭合差调整的原则是按测站数; 水准路线长度成比例分配。 17. 若AB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与其真方位角相同时,则A点位于中央子午线上;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纵轴上。 18. 用钢尺进行直线丈量,应(尺身放平;丈量水平距离;目估或用经纬仪定线;进行往返丈量。 19.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形式有导线测量水准测量; 距离测量。 20. 经纬仪可以测量水平角; C水平方向值; 竖直角。 21.图解法测图:利用测量仪器对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内的各种地物、地貌特征点的空间位置进行测定,并以一定的比例尺按图示符号将其绘制在图纸上。 22.数字地面模型:把地形图中的地物地貌通过存储在磁介质中的大量密集的地面点的空间 坐标和地形属性编码,以数字的形式来描述的事物本体。一般包括地貌信息、基本地物信息、主要自然资源和环境信息以及主要社会经济信息。 23、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垂直的连续封闭曲面。 24、直线定向:确定地面直线与标准北方向的水平角。 25.波特率:表示数据传输速度的快慢,用位/秒(b/s)表示,即每秒钟传输数据的位数(bit)。 26、圆水准器轴:圆水准器零点(或中点)法线。 27、管水准器轴:管水准器内圆弧零点(或中点)切线。 28.数字摄影测量:把摄影所获得的影像进行数字化得到数字化影像,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从而提供数字地形图或专用地形图、数字地面模型等各种数字化产品。 29.数字测图系统: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输入、数据处理及数据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30.矢量数据:图形的离散点坐标(x,y)的有序集合,用来描述地图实体的一种数据。31.栅格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是将整个制图区域划分成一系列大小一致的栅格(每个格也称像元或像素),形成栅格数据矩阵,用以描述整个制图区域。

样本-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

建筑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班级:电本074 :司凯伦

道,单信号电压围是3-32V,开环差分电压放大器,共模电压输入,允许直接接地。放大电路如下图所示: 5、电源模块: 为了得到稳定的电源供应,电源部分选择电源模块而不用分离式电源。电源模块选择大宇科技的YAS1.5-3.3-NES型AC/DC电源模块。该模块输入电压165~265VAC,输出电压3.3VDC,输出电流0.45A,输出功率1.5W,效率77%,工作环境温度-25~85℃,隔离电压1500VAC。此外,由于模拟量输出的电源电压要能达到24V,故电源模块还需要YAS2.5-24-NES型AC/DC电源模块。该模块与YAS1.5-3.3-NES是同一系列的模块,输出电压24VDC,输出电流0.1A,输出功率2.5W。 6、按键、显示模块选型: 按键与显示部分分开设计,即显示部分用一个芯片,按键部分直接与MCU 连接。不用键盘与LED驱动芯片,如ZLG7290。 空调控制模块按键部分按键较少,一共需要7个按键和1个开关。开关与YAS1.5-3.3-NES直流高电平输出相连,用于控制模块开启;一个按键与MCU的 浓度,RESET引脚相连用于模块复位;其余6个按键分别控制温度、湿度和CO 2 直接与MCU的I/O口相连。而且ATMEGA128L的I/O端口比较多,足够设计使用。 显示模块分为两部分:指示灯和数据显示。指示灯用于指示空调控制模块的运行状态,包括电源指示、启动指示、状态指示,共需要5个LED。数据显示用 浓度指示灯使用发光二极管。数据显示选择2位7段数于显示房间温湿度和CO 2

码管,分别显示湿度、温度和CO 浓度。7段数码管用MAX6951进行控制。 2 MAX6951是8位7段数码管控制芯片。所需电源电压为3.3V,管脚采用特殊的复用控制,可以简化控制芯片与数码管之间的连线。 7、传感器 温湿度传感器霍尼韦尔H7012B测温元件PT100铂电阻,湿度输出0-10VDC。CO 浓度检测选择霍尼韦尔AQS51。 2 8、继电器及其驱动电路: 继电器选择松下公司的DS1E-M-DC 3V单稳态型继电器。该继电器吸合电压是额定电压的75%以下,释放电压是额定电压的10%以上,额定动作电流为133.3mA,线圈电阻22.5Ω,额定消耗功率400mW,最续施加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20%。AT90LS8535端口输出电流为40mA,为了能驱动继电器,在继电器前加设驱动电路,电路如下: 9、隔离: 继电器线圈与单片机接口之间的隔离选择光电隔离。该模块控制排风机和送风机,这两个执行器是用数字量控制,故需要使用继电器,光电耦合器选用2通道的PF827。 10、抗干扰: 在单片机中噪声对于硬件的稳定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尽可能的使模块运行的时候稳定,在设计中采取一定的抗干扰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