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现状及建议

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现状及建议
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现状及建议

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的现状及建议

一、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现状分析

银行在与担保机构合作时风险成本较大,这是现实合作环境下突出的症结所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的信用管理体系仍很不健全,中小企业提供虚假财务信息,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比较普遍。由于没有严格的失信惩罚机制,银行对势单力薄的中小企业缺乏信心,普遍惜贷。担保机构的介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的信贷风险,但其自身的诚信如何,银行并未有确定的把握,直接影响了彼此协作关系的建立。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尽管我国在出台了《担保法》,但其没有专门为担保机构的设立、审批、业务运作、与银行的合作方式、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等进行详细明确的规定,无法适应担保业务的开展需要。由于无法可依,银行在与担保机构的合作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与安全感,更没有行之有效的合作方式作为指导,导致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合作缺乏相互制约、共同促进的发展基础。

三、缺乏相应的监管机构。自1993年中国最早的专业担保机构中投保公司成立至今,全国已成立了上千家担保机构,但与银行有银监会,保险公司有保监会,证券公司有证监会相比,担保机构一直没有信用担保监督管理委员会之类的机构出现。鉴于此,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出现了混乱和不平等的情况。

四、担保机构自身存在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来源分散,规模较小,1000万元注册资金的担保公司比比皆是。政府大都是一次性出资,缺乏补偿机制,且内部管理不规范,人员素质偏低,加之收益与风险倒挂,担保机构一旦发生代偿将遭遇倒闭的危险。因此,尽管担保机构的发展迅速,但难以产生规模效益,也就无法得到银行的信任。

五、银行自身的体制局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方面均偏向于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则因成本高、风险高、收益低而不愿涉足。担保机构的出现目的是扶持这些缺乏资金、信用及抵押品的中小企业,提升他们的信用等级,缓解银行的信贷风险,促进金融资本的合理配臵。从理论的观点考虑,银行应该对新兴的担保机构采取欢迎和配合的态度。然而,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不明晰,体制僵化,难以进行市场化运作,欠缺市场竞争的意识和动力。因而,与国外银行积极寻求同担保机构合作的趋势相比,我国多数国有商业银行缺乏与担保机构合作的主动性,且即使合作也要求其承担100%的连带责任。这种不平等的合作关系极易引发银行的道德风险,恶化担保机构的生存环境,使国家力图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愿望形同虚设。特别对于民营担保机构来说,银行的要求往往更为苛刻,对资本金的门槛设臵更高。

二、我国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存在的问题

担保机构在与协作银行的合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担保机构缺乏资金补偿机制,使其承保能力弱,一旦发生代偿就有财务亏损或面临破产风险。其次,担保机构在与银行合作时承担了过高风险,许多担保机构承担了100%的风险,这明显不利于分散风险。同时这种机制也没有充分发挥保证金的乘数效应,不符合经济学上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这种不平等的合作方式是商业银行滋生机会主义的温床,极易引发道德风险,从而进一步恶化担保机构的处境。

从欧美和日本等信用担保体系相对成熟的国家来看,为了规避和分散风险,担保机构都没有实行全额担保,而是承担风险的70%—80%,其余部分由合作银行来承担。这种风险分担机制对我国的担保机构和协作银行来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我国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1.银行选择合作担保机构非常谨慎

目前,国内担保业的发展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担保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尚未建立,担保监管体系不够健全,有效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有待加强,担保机构运作存在不规范行为等等。尤其2008年以来,担保行业的发展呈现明显特点。那些经营方向正确、风险控制能力强、从业人员素质高的优秀担保机构将赢来更多机遇。反之,一些资本金被挪用、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风险控制手段和能力的担保机构容易在金融环境变化后受到较大冲击。

因此,根据我们的调查,成立时间较长、具有一定规

模,拥有政府背景的政策性担保公司在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合作中受到青睐,成为银行合作的首选。鉴于中小企业在增加税收、实现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每年中央及地方政府都要拿出相应比例财政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这些资金首先会注入政策性担保公司,委托担保公司具体运作管理或以代偿补偿的形式鼓励担保公司开展中小企业担保业务。

2.担保公司与银行权利义务不对等

由于银行在与担保公司合作中往往处于强势地位,导致担保公司与银行权利义务不对等。大多数银行过分重视自身利益,不愿承担风险,银行与担保公司很难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一旦担保贷款出现逾期,多数银行都要求担保公司提供全额代偿。与此相比,担保企业承担的风险太大,担保企业在与银行合作中除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外,还要承担100%的担保风险。

3、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需要提升

不难看出,银行与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合作,是建立在双方有共同的风险理念,双方均有严格的风险防范措施,可相互信任、分担风险的基础上的。

因此,从担保公司的角度,是否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成为市场生存的关键。尤其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必须通过谨慎选择担保客户和项目、妥善安排风险分担措施以及分散风险组合等多种手段对整体风险进行严格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扩大担保业务,找到更多合作伙伴。提升风

险管理和控制能力,

虽然在合作中,担保公司处于劣势,但是担保公司如果能从自身出发,不断完善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素质,就会在与银行合作中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就能实现利益共享,分先共担。

三、建立与银行合作的必要性

首先来看一下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开展合作的理论基础。关于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都曾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与研究,提及较多的有以下几种理论。

1.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即指交易双方所掌握的相关信息不相等,从而容易对信息劣势者的决策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相当普遍,同时由于信息成本过大而无法根除。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才使得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格审查相当苛刻,而信用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则被认为信息相对对称,从而担保机构的存在较为明显的降低了银行的成本。

2.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源于事后的信息不对称。本文中所谈到的道德风险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而言。如果担保机构在担保过程中承担了全部风险,那么商业银行自然就会放松对贷款企业的资信审查与还款过程当中的监督跟踪,更为严重的还会导致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合谋骗取担保机构存在商业银行的保

证金。

3.交易费用

交易行为本身是消耗费用的,即有成本的。任何交易都可以看成是双方所达成的一项契约。担保机构在交易对象的选择、交易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以及专业人员的培训等方面都可以取得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经济。担保机构经营的即是风险,它使用专业化经营来降低或消除风险并降低交易过程整体的风险和内生交易费用。

有了担保公司的介入,对银行和企业双方进行担保,不但可以使借款人拿到资金,而且放款人也放心。担保公司在建立自身信用的同时,提升了政府的信用,提升了企业的信用,让银行、政府和企业对这个新生事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展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打开了企业方便融资的大门,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据了解,目前我市的中小企业都处在自我发展阶段,他们所面临的难题都是缺乏资金,企业想发展壮大,其出路不外乎扩大生产规模,走创新发展之路,而这些都需要充裕的资金,但几乎家家都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很难从银行得到急需的发展资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担保业的发展,一方面通过风险分担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另一方面,通过信用担保贷款,缓解企业资金困难,促进企业发展。

四、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关系的构建

在与银行的合作中,银行首先对贷款申请客户进行评

级,如果该客户的信用等级无法直接从银行获得贷款,银行会给客户推荐担保公司,客户通过担保公司的担保而从银行得到贷款。在这种合作方式下,担保公司较为被动,客户的获得以及对客户的信用评级都主要依赖于银行,担保公司在银行对客户的评级基础上收集信息以最终确定是否对该客户进行担保。但也正是由于这种与银行紧密的联系,担保公司所承担的风险较小。首先,银行推荐的客户虽然达不到银行直接提供贷款的要求,但是相对而言,资信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其次,银行推荐的客户一般都有一定的抵押物,担保公司可以要求这些客户提供反担保,就能大大降低自己的风险。从银行的角度进行考虑,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关系也较为复杂。一方面,担保公司的存在,降低了银行的风险,一些原本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次级客户能从银行贷款渠道获得融资,银行的客户增加了;另一方面,担保公司较高的收费也会让银行部分客户望而却步。银行也在寻找一个与担保公司进行合作的平衡点。

可是,由于银行对合作的担保公司要求严格,准入门槛相当高,只有少数担保公司能够与银行建立起合作关系。关于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合作有以下建议:

1.完善担保机构的资信评级体系

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能否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是决定担保业能否发展壮大的一个前提;而银行通过寻求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可以不断扩大业务领域、增加贷款规模、提高贷款的安全性。由于目前我国尚缺少明确的制度规范,再加

上担保机构的实力过于弱小,很难得到协作银行的信任,这是导致其将风险完全或绝大多数转嫁给担保机构的一个原因。这就造成了担保机构责任与能力的不对等,加大了整体风险。因此,相关部门可考虑对担保机构实施资信评级体系,并把资信评级结果作为双方进行业务合作、确定风险分担比例的参考指标。

2.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促进银保长期合作

无论是从国外较为成熟的担保模式考虑还是从信息不对称等理论出发,为了更好地提高市场效率、优化资源配臵,我国的商业银行都应该在与担保机构合作过程中承担一部分风险。然而出于自身利益,很少会有商业银行会主动分担担保机构的风险,这就需要担保公司主动的与商业银行联系,拓展业务。尤其在2010年,国家的经济政策结构的调整,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这也就给担保公司提供良好的拓展业务的契机,基于这个层面,我们应该把握契机将公司的业务做大做强。

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都是国家面向中小企业建立的金融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方面,双方目标一致,利益一致,完全能够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成立担保公司,从理论上讲,对商业银行极为有利,一是间接通过打入保证金等直接扩大主办银行储蓄量,从长远上通过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而间接扩大银行储蓄总量;二是能给银行带来派生存款和派生贷款,帮助银行扩大业务,提升效益;三是为银行分担风险,银保合作

中一般担保公司都要承担绝大部分风险。在银保合作中,而担保公司承担了高风险,却收获低利率;银行承担的是较少的风险,收益却是大大的。因此,在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中,银行应该更积极主动才对,但实际操作中,多数担保公司反映与商业银行合作不畅。大多数商业银行,特别是一些省级商业银行对银保合作设立准入门槛很高,令担保公司无法开展正常的贷款担保业务,无法实现政府兴办担保公司意图。多数商业银行对银保合作,只表示合作意向,口头承诺合作的多,有实质进展的不多;有的银行同意与担保公司合作,但也无法进入实质操作程序。总之,目前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合作还不协调,甚至可以说是基本不协调,银行明显处于优势地位,担保公司处于弱势地位。一是商业银行基本上都要求担保公司承担100%的风险;二是都要求担保公司在本行预存保证金,并要求尽可能地存多些;三是商业银行大多不采用担保公司提供的文本,始终要求担保公司使用银行提供的格式化合同,本来《担保法》等法律规定就对担保公司不利,再使用银行格式化合同,就会使担保公司“雪上加霜”。

3.担保机构贷前调查与协作银行贷后监督相结合

由于担保机构与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之间信息相对对称,这样在贷款前的资信审查工作可交由担保机构负责,既发挥了其专业化的优势又在某种程度上节约了协作银行的交易成本。当贷款发放给中小企业后,协作银行可在帐户管理等领域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向实施有效监督,以防拖欠或拒还等情况发生。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两种机制的结合无形

当中对中小企业形成了一道加强型的防护墙,同时也解决了担保机构全额担保现象,扩大了担保机构担保金的乘数效应,提高了担保效率。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核条件较为苛刻,信用担保机构应运而生并在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担保机构在与协作银行合作的过程中承担了过高风险,这显然不利于担保机构作用的发挥和担保业务的顺利开展。为了降低风险,加大与银行间的合作,这就要求我们业务人员必须谨慎地加强对中小企业贷前贷后的信息跟踪。

4、要正确处理好银保合作问题。第一,打铁还须自身硬,担保公司一是从担保市场需求、供给能力及规模经济效益角度看,担保机构面对中小企业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必须通过实行开放式募股、利润转增股本等方式不断扩大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以满足此激增的市场需要;二是要坚持以信用为本,担保公司必须始终坚持“以提高自身信用为基础,以提高企业信用为使命”,讲究诚信,遵纪守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提升品牌效应;三是要独立自主地开展对企业的信用评级、业务审查,借助银行的信用评级、资产评估等方面的优势,为担保项目提供基本依据。第二,建立健全银保沟通合作机制。银行与担保机构,无论从何种角度而言,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是“捆绑在一个麻绳上的蚱蜢”。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满足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需求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要建立长期的“平等互利、风

险共担”战略伙伴关系,担保机构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利益所处的法律、政策、实力“弱势”地位,主动与商业银行沟通协调联络,并通过政府牵线搭桥的作用,搭建合作平台、沟通桥梁,形成良性互动机制。第三,借力发力,借鸡下蛋,担保机构必须借助商业银行发展壮大。虽然担保机构的设立对银行利多害少,但银行对新生的担保机构“小兄弟”的实力与能力了解不多,心存疑虑,多存观望态度,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弱势群体,担保机构必须主动与商业银行沟通、联络,增进了解,增加互信,达成合作。担保公司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实力太过弱小,担保公司依托国有商业银行才能“大树底下好乘凉”。担保公司,作为组建时间较短的金融服务机构,一定要借助商业银行的营销网络优势快速拓展业务,要借助商业银行的人才与从业经验丰富的优势(比如资信评级),有效防范风险,要对贷款本息实行比例担保,与银行合理分担风险;要督促商业银行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有担保机构担保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贷款利率不得上浮”的规定,放低银保合作门槛,放大担保贷款倍数,以发挥担保的经济杠杆作用。

5、健全风险补偿体制,增强风险抵抗能力。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被普遍认为是风险最大的行业,所承担的收益又明显过低。因此如果没有适当的风险补偿机制,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就可能被侵蚀,担保能力减弱,银行信任度降低。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增强担保公司抵抗风险能力是成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应有的“题”中之义。(1)建立风险控制机制。

通过加强对担保机构资金的管理,规范担保行为,对担保规模和总量实行一定控制,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担保风险。(2)建立风险监测指标和监控预警系统。在对监测指标进行综合反映的基础上,利用担保风险监控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担保风险进行预测、评估、警示和管理各种风险,将风险防范于未然,有效进行风险化解。(3)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系指由于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致使担保机构在运用风险控制机制和风险预警系统后还无法有效地规避风险而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补偿的一种机制。一是提取担保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是指从担保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代偿和坏帐处理的一种补偿性资金。对于风险准备金应足额提取。二是建立政府风险补偿机制。为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不断壮大担保机构资金实力,扩大担保总额,防止担保机构由于可能发生的大量代偿,使担保机构失去担保能力。政府要加大对担保机构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对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机制。三是建立政府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或提供担保贷款的中小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实行奖励的基金,鼓励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与服务。

6、素质提高与可持续发展。要想长期与银行合作,担保公司必须先构建自己的专业队伍,做强自己,自身的强大才能与银行有良好的合作。这也是能否与银行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关键所在。那么担保公司如何做强自己呢?

在生产力三要素中,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人的素质高

低决定企业素质的高低。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担保公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或大与银行间的合作,关键在于人才,而具有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更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担保机构要注重担保人才的引进,合理配臵人力资源,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因此担保公司要“以人为本,科技兴企;要以德治企,基业长青”,才能“炼就精湛专业,增就科技产业,造就信用行业,成就担保事业”。

一是造就高素质的职业队伍。担保风险的高发性必然要求担保公司管理层和员工须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担保公司的管理层还应具备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对担保风险和经营环境有充分的认知和客观的判断。同时,担保公司要以一流的待遇招纳贤才,吸收大批具有金融行业背景的人才,组建了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并具备财务、管理、法律、投资、评估等专业知识与从业经验的知识结构合理、个性与年龄互补的高效团队,形成特有的多行业背景的人才结构。要把好进人关,按“德、能、勤、绩、廉”选拔优秀人才,切实保证担保机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是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建立与担保公司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职工队伍,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使人力资本增值。提高人员素质主要是三方面:一是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员工的职业道德关乎担保公司的强盛和衰败,提高员工思想政治素质是担保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世界观,培养员工牢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的良好职业风尚。二是提高员工业务素质,21世纪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时代,学习是这个时代对每一个人的要求,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千变万化的市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知识充实和更新的任务,都有一个面对新领域、新事物、新情况不断加强学习的任务。在人才已经上升为第一生产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更加迅速,员工的职业变更和岗位调整更加频繁,终身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员工素质不仅关系到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的提高,也制约和最终决定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提高员工素质可以采取以下形式:一是外出培训。二是内部自学,购臵专业书籍,集中讲课,分散自学,统一测试。三是边做边学。对于典型担保案例,相互切磋,在学中干,干中学,在担保实践中增长知识、水平和经验。三是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与风险防范与化解能力。要通过不断的风险意识教育、风险提醒、风险分析、风险警示、风险处臵、风险处罚等措施,多方面、多途径地提高担保公司员工风险意识与化解风险能力。

三是加强担保机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发展中的一重大课题,是企业间的高层次竞争。企业文化是润物细无声的灵魂净化剂,是催人向上思想的润滑剂。它对于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和企业凝聚力的增强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员工在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实现、任务达成过程中,会逐步形成反映职工的共同意识、心理和思想等这些颇具特点的企业文化。它是无形的支持企业建设的

文化资源,长期潜在地影响企业员工的日常行为与思想。担保公司要注重打造积极、务实、求真、向上和良好的企业文化。使每个员工找到归属感,在企业有种大家庭的感觉,进而促使企业进一步发展,成为行业中的领头雁。

可以看出,担保机构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其实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也不仅仅存在竞争,更多的是相互协作、相互补充。与银行合作是担保机构长期发展的趋势,因此,要获得与银行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必须先自己获得发展,不断壮大自身的实力,提升员工队伍的素质,这样才能争取与银行建立优良的合作关系。形成正规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中小企业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二、担保公司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是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把员工的长远利益与企业的根本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及内在的潜力和创造力,激励约束员工恪尽职守,能动创新地开拓业务是担保公司持续发展的永动机。建造这样一个“永动机”,增强担保公司的活力、动力,就必须建立健全员工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管理机制。一是要激励与约束并重,有奖,也有罚,奖罚对称、兑现;二是长期激励与短期奖励同俱,比如奖金发放与股份期权设臵同时具备,用股份期权将员工与企业捆绑在一起,真正形成司兴我荣、司衰我耻的企业文化;三是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共存。缺乏精神鼓励,只有物质激励,就太世俗、庸俗,不会长期激发员工艰苦奋斗。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共存,才能用待遇留住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关心员工福利工资待遇,合理确定员工的工资和薪金,按照员工的贡献进行收入分配,做到奖惩分明,同时通过奖惩、福利等措施刺激员工。同时要实施动态管理职位,营造一个“能者上,庸者下”机制,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人才成长的动力,实行岗位责任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