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立项申请书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立项申请书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立项申请书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立项申请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作文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由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会读书、读得多,能促进写;会写文章,写得多,同样也能促进读。只有加强阅读积累,在阅读中吸取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

才能在作文中恰当而流畅地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读

写结合,多读多写,既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基本途径。

目前,农村小学生阅读条件相对落后,教师教学方式相对落后,读和写的教学基本上仍属于分离式的,而且有偏重阅读而轻写作的倾向,虽然已进入课改阶段,但观念行为仍有大部分停留于应试教学上。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小学留守学生的逐年增多,随着本来课业负担就偏重的农村教师队伍整体

年龄逐年老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分离”现象表现得更为突出。

本课题的研究将会对探索农村小学语文教改新思路,促进农村语文教育的发展,开拓农村教育新模式;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力求使每一个人都能学好语文;解除外出务工农民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论证

(一)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作文的基本

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而阅读是最直接丰富学生语言的基本途径。

2、现代课程论认为,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的

最基本的东西是语言积累运用,它是公民必须具备的发展的必要条件。

3、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儿童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

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4、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加德纳认为:语言历来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

种“人类智能的卓越范例”。语言是使别人信服其行动过程的一种能力。语言智能是其他智能的基础。

读写同步也符合学习迁移原理。学习对象之间,在态度、内容以至方法等方面,是可以相互影响的,这就是迁移现象。而这种迁移影响的大小、难易,往往取决于对象之间所存在的共同因素的多寡。读与写虽然有内在的吸收与外在的表达的区别,但他们在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有许多共同性。这样,就使读与写、读与读、写与写之间相互迁移成为可能。我的读写对应规律的提出,就是运用这种学习的迁移规律而达到读写同步的。

5、农村小学生阅读条件相对落后,教师教学方式相对落后,读和写的教学基本上仍属于分离式的,而且有偏重阅读而轻写作的倾向,虽然已进入课改

阶段,但观念行为仍有大部分停留于应试教学上。

6、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特点决定了人的发展离不开语文。

(二)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1、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有效的阅读活动。

2、探索有关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教学策略。

3、丰厚语文积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通过研究和实践,引领本校的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转变教学方式。促使教师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

科研能力,从而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取的新的突破。

本课题立足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着力探寻读写如何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并付诸实施,最终总结一套可供借

鉴的途径和方法。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读写结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把阅读教学和习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二是指通过扩大课外阅读量,并指导学生把农村的生活实际同自己的习作有机结合,提高习作能力。

四、课题遵循的原则

本课题主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原则,以及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则。

五、研究目标

我们的研究目标概括起来说,面向全体学生,由学生怕读怕写转变为多读多写、能读会写、读写结合,从而要读要写,以至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使学生在课内外读写结合策略的运用中切实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六、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是在教学中探索总结各年级教材读写结合的联结点;二是探索“在各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实施的基本教学步骤;三是在阅读中积累,以读

悟写,以读促写,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并加强课外阅读,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加以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

七、研究对象

曹老集镇第二小学,2010年9月1—6年级在校学生通过注重“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形成的研究。

八、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地、走访、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校各班级课外阅读的实施现状,收集师生对课外阅读的建议。

2、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网络、图片、报刊以及经典理论文献,保持研究的理论性和先进性。

3、比较法。校内同轨班级进行比较,校际同年级段进行比较,以达到提高阅读质量的目的。

4、经验总结法。要求实验教师充分关注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好教学手记,记载点滴收获。并定期写好阶段性实验报告。

九、研究计划

具体来说,研究工作大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0月。酝酿准备,组建课题组,制

定课题研究的规章,宣传发动,印发学习有关资料,领会实验精神,确立方案,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为课题的顺利开展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科研课题;拟定、论证课题研究方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重点学习读写结合的有关理论,对实验人员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的培训。

2、理论研究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6月。结合农村学校教学实际,

在了解农村学生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教学现状,细致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搜集整理文献,通过理论研究,提高认识,增强研究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化提供保证。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实验人员考察,了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开展现状;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开展的现状、效果,师生的愿望等。

3、行动研究阶段:2011年7月——2012年1月。运用读写结合策略进行

实验。通过交流座谈、听课观摩、量表测量,进行反馈总结,及时调整方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投入课题实验,全面落实研究内容和措施,开展说课、上课、评课活动,探索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理论和教学方法。每学期收集和整理反映学生实际水平的学生作文集。

实验中教师要带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农村,走向生活,一方面使学生掌握读中学写、写中再读,多读、多观察、多评改的方法,初步掌握读写的几种对应关系,如从课文命题的形式学习作文中如何拟题,从对文章中心的感悟学习作文中如何立意,从阅读中的分段训练学习作文中如何拟写作提纲,从品评文章的组织结构学习作文时如何布局谋篇,从赏析文章的词句中学习表达时如何

更准确、简练、生动……

另一方面,要探索归纳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外阅读过程中实施“读写结合策略”的教学模式。从读到写,从写到读,这中间有个过渡的过程,抓读写结合,就得十分重视对这个过程的研究,努力使教学模式符合读写训练的规律,以加强读写之间过渡的过程,更有效地提高读写的水平。

4、总结阶段:2012年2月——2012年6月。改进和完善前阶段的研究工

作,进行成果汇编,申请课题结题验收,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与总结。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科研论文,收集优秀教案,整理学生形成性材料,整理初步形成的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筹备、召开结题会,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组的研究汇报,接受专家评估,做出课题研究结论。

十、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及保证措施

(一)课题负责人由蚌埠市淮上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教研室主任高乃明同志和淮上区曹老集第二小学房兴德同志担任。

高乃明同志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有丰富的课题管理经验,较高的业务理论水平。1996年,《浅谈命题作文的审题》发表于《中国写作报》; 1996年;论文《谈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在全国语言文字训练研讨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1998年,《浅谈怎样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发表于《蚌埠教研》;1999年,《关于开展训练组教学的研究》发表于《蚌埠教研》。

房兴德同志大学专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校本部业务主任。2004年,《谈情境教学法在古诗<绝句>教学中的运用》在蚌埠教研发

表;2005年,《文章“情”中得》在第三届全国语文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二等奖;2006年,《走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的误区》在市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2006年,在区小学语文教师下水文比赛中获优秀奖;2007年《“安详”的为何不用“祥”》在《小学语文教师》刊登。

(二)课题组成员为县级或校级骨干教师及教学干部;大本或大专学历;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教学经验丰富,合作能力强,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有多名教师的评优课、论文或案例在国家级、市县级获奖;均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和教学干部,能够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胜任此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

XX同志,数学课题组组长,有丰富的课题管理经验,他负责的课题《农村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与对策研究》于2010年圆满结题。2004年,论文《凸透镜》获市教学案例评选三等奖;2005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优秀校长”;《例谈小学应用题问题与策略》在《蚌埠教研》上发

表;《抓教研重管理促学校发展》获区校长论坛评比一等奖;2006年,《关注学习过程培养创新能力》获区论文评选一等奖并发表在《淮上教研》;2007年,论文《从教育现代化看校长的三种素质》获区一等奖并在市校长论坛中交流。

(三)本课题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均列为我校干部教师考核内容。考核制度的建立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四)我校有较为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校长的参与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上的有利保障;我校建有图书室、电子备课室,实现了班班通,教师能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

总之,课题组成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敢于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对本课题的研究充满期待和信心。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以:研究报告,课例,案例,学生成果集,教师论文集,等形式呈现。

十二、课题分工

课题负责人

课题指导组:

课题资料组:

课题执行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