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重要资料整理

教育学重要资料整理
教育学重要资料整理

绪论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

我国古代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说文解字》作了文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

西方

educare”,指“引出”的意思,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把教育看作是对人的引导的活动

二、教育的定义

广义:泛指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社会活动,都可以成为教育。理解的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发展其智力和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牢记的

狭义教育的特点:

1.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2.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

3.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选择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活动的人。

2.学习者受教育者

相对于“教育者”或“教师”而言的概念

“学习者”这个概念与“受教育者”或“学生”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随着终身教育时代的来临,教育的对象已经从青少年扩大到成人乃至所有的社会公民。所以,比起“学生”来说,“学习者”是一个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类型的词汇。

3.教育影响教育内容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内容上: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注: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中主要信息媒介

形式上: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注:有教材中,三要素分别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答题时注意一致即可。

三者间关系纽带桥梁对象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地位:

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圣人”

贡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晚年整理和保存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开创私人讲学的先河,形成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体系。

2.孟子及其教育思想

3.《学记》

地位:

①.我国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②.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标志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开始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

内容:全书1229字,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先秦儒家教育经验和思想,论述了非常丰富的教育思想,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4..墨家:

①.教育目的:“兼爱”“非攻”

②.教育内容:政治和道德教育、文史知识、科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③.地位:是中国教育史上首先提出与实行科学技术专门教育主张的。

5.道家:老子庄子列子

“道法自然”,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6. 古代西方教育家

亚里士多德代表作:《政治国》

昆体良:教育应该是鼓励的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三、教育学的分化阶段

特点: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成为科学教育学建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教育上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注入教育的本质、作用,教育的目的,任务,等问题得到科学的解释和论证。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1.杨贤江:

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代表作《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步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克鲁普斯卡娅(苏联)

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代表作《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3.凯洛夫(苏联)

主编的《教育学》对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产生很大影响。

4.马卡连柯(苏联)

核心教育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

提出几条教育原则:

平行教育原则:教育集体的同时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教育影响集体。

对儿童高度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前景教育原则

重视纪律教育和劳动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发展阶段

特点:

20世纪中叶以后,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各国开展广泛深刻的教育改革,开展教育实验,形成大批奠基于教育实验和心理科学基础之上的现代教育理论。

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1.赞科夫(苏联)

代表作《教学与发展》理论核心: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5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道实际、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2.苏霍姆林斯基(苏联)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

教育理论核心: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思想。

3.布鲁纳(美国)

《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式学习。

4.布鲁姆(美国)

《教育目标分类学》

掌握学习理论——“大多数学生(也许是90%以上)能够掌握我们所教授的事物,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这就是布卢姆为掌握而教的核心思想。

5.瓦·根舍因(德国)

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

(三)当代教育学主要学术派别

实验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

1.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代表人物:

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

拉伊《实验教育学》

主要观点:

反对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

提倡运用实验心理学研究成果和方法

把教育实验分三个阶段

指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

主张进行定量研究

缺点:过于量化,不能够涵盖教育学问题

2.文化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

代表人物:

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

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

利特:《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

主要观点: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文化的历史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过程是历史文化过程

教育研究应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

教育目的是促进“社会的个体化”,培养完整的人格,主要通过“陶冶”、“唤醒”的途径。

特点:

在反对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建立

实践性不足,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忽略教育中的客观事实

3.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教育学。

代表人物: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

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基本观点:

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与生活合一

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

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

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课堂,而非学科知识体系

师生关系是以儿童为中心

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缺点:忽略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教育问题的论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思想;

另一部分是教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

基本观点:

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等客观条件的影响

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受制于社会劳动的方式与性质

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过程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方法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缺点:容易造成简单化和机械化

5.批判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也是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对于教育诸多问题的研究都有比较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代表人物:

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

布厄迪尔《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阿普尔《教育与权力》

吉鲁《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

基本观点

当代资本主义学校教育具有“不公平、不公正”性

教育的阶级性

人们已经丧失对教育阶级性的“意识”

崇尚对人类意识的“解放”

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重点考察教育生活中的利益关系问题

缺点:有“破”无“立”

四.本章补充知识点:

教育学独立的重要人物和著作梳理:

年,英国学者培根(“实验科学的鼻祖”)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教育学的第一个代表著作。是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教育学开始形成独立学科。

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也是教育学终于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苏格拉底(古希腊)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康德(德国):在格尼斯堡大学,开设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课程;

真题体验

单选:

1. (2013年北京)明确提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陶行知

C.杜威

D.布鲁纳

答案:C

2.(2012年天津)下列()是杜威的教育思想

A.教育适应自然

B.产婆术

C.教育即生活

D.教育性教学

答案:C

3.(2013年天津)以儿童中心主义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 C.杜威 D.布鲁纳

答案:C

4.(201年天津)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符合以下哪条教学原则:()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B

填空:

1.(2012年天津)()是知识授受活动中主要信息媒介

答案:教材。

2. (2013年北京)学校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 )

答案:教育内容

3.(2012年天津)教育适应自然是()的主要教育思想原则。

答案:夸美纽斯

4. (2013年北京)赫尔巴特根据 ( ) 提出了教育的目的论。

答案:伦理学

5. (2013年天津)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___________》.

答案:大教学论

判断说明:

1.(2013年北京)教育是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的活动。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

1.教育神话起源说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它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

2.教育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1831-1902)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主要观点是:

(1)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2)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3)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教育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他们的解释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的。它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

3.教育心理起源说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对教育生物起源学说的批判。其代表人物为著名的美国教育史家孟禄,1869-1947)。

主要观点是:教育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表面上来看,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生物起源学说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的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这是孟禄比勒图尔诺和能进步的地方。

4.教育劳动起源说(理解)

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形成的。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很多,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前苏联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大都认可这一观点。

“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主要观点:

(1)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

(2)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4)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

教育发展历史的划分

1.按生产力发展水平划分:古代教育、现代教育;

2.按生产关系尺度划分: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尺度划分:原始教育形态、古代学校教育(奴隶、封建);现代学校教育(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了解其他划分

1.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

2.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划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依据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划分: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一、原始教育形态

特征:

1.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2.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

3.教育内容简单;

4.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二、古代学校教育

(一)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

1.出现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

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在夏朝出现了庠、序、校等早期学校。到殷商和西周,又有称为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学校的出现。

2. 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巩固和维护奴隶社会统治的大小奴隶主。此时教育是“学在官府”“政教合一”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 欧洲奴隶社会出现的两种著名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人和武士的培养,军事体育训练。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

(二)封建社会的教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