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内蒙古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内蒙古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十五”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实现重大跨越,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53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895.6亿元,年均增长17.1%,快于“九五时期7.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GDP增长速度7.6个百分点,2005年全区人均GDP已达到16331元,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17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增长,水、土地、能源等资源约束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为此,特编制《内蒙古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我区循环经济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为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从我区资源禀赋及产业特点看,也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我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匹配条件较好,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物质载体,但从总体看,资源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2005年我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6吨标准煤,万元GDP用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低于全国近5个百分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空间较大。

循环型产业链初步建立。经过“十五”时期的建设,能源、重化工产业初具规模,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一些骨干企业技术装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为

—1—

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壮大产业的过程中,从企业、工业集聚地区和典型区域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循环经济实践,在不同层面积累了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围绕煤炭产业,形成了“煤—电—化工—建材”、“煤—电—冶”、“煤—电—粉煤灰—氧化铝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农牧业领域,优化种养区域布局,建立了种植业—养殖业—沼气—生活用能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绿色产业优势突出。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和产品品牌优势,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已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区绿色食品原料监控面积达到1524万亩,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达到80多家,产品数达到243个,绿色食品产品数和生产总量均占全国总量的10%左右,位居全国第二位,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政策环境良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为发展循环经济确定了方向,并将制定实施一系列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相继还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性文件,为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我区循环经济尽管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也应看到,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一是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忽视了人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协调,“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仍然存在,对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及其建设机制与保障措施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二是尚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缺乏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如电厂烟气脱硫、化工厂废液处理等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技术。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等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研发水平较低,尤其是各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的关系比较松散,在促

—2—

进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和“循环”的作用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三是重点产业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数量有限,工业园区尚未形成循环型产业链条,制约了生产工艺的更新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新技术研发与推广成本较高,直接影响到资源利用率以及废弃物的资源化程度,提高了污染监控和循环经济技术推广成本。四是缺乏高效的循环经济运作机制和价格体系,循环经济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尚未健全,存在着市场行为不够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程度不高、市场准入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缺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投资、补偿和回收处理机制。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我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总体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绿色消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围绕能源、冶金、化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重点建设沿109国道循环经济带和若干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强化政策导向,加强法制建设,推动技术进步;初步建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基本原则

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领域,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循环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在开采利用环节,减少资源的过度开采与浪费,加快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的推广;在废弃物产生环节,减少废弃物排放,开展废旧物资的再利用,有效节约资源。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重。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价值,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根据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安排经济发展速度,按照能源保障、运输和加工能力,安排资源

—3—

开发规模,以循环经济发展支撑循环型社会发展。

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选择一批循环经济发展基础较好,且资源消耗比较大的园区和企业,进行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将循环经济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的发展规划之中,在农业、工业和社会各领域,全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政策引导与市场主导相协调。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行为,通过制定和实施法规标准,加强政策导向和信息引导,营造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三)发展目标

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和循环经济体系,产业结构趋向合理,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示范企业、工业园区和农牧业园区。

——经济增长。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速度,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人均生产总值按2005年价格计算达到29500元。

——资源开发与利用环节。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5%左右,煤炭回采率达到6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于60%,农牧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达到45%。

——废弃物产生环节。有效控制废弃物排放,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0%以上,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降低6.8%;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0%以上,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年降低率大于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每年减少1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70%。

—4—

——再生资源利用环节。提高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至50%,城市污水处理率、中水回用率分别达到60%和50%。

——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总人口控制在2480万人以内,耕地面积保持在667万公顷;全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重点治理区域全面好转,草原植被覆盖度和质量显著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主要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年平均大于280天。

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5—

三、发展布局

根据不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资源禀赋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一带多区”的产业空间结构,突出区、带结合,加快推动沿109国道的循环经济带和以重点工业园区为主体的循环经济布局。

一带是沿109国道,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阿拉善盟乌斯太等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带。多区是以园区为载体,重点建设一批工业园区,充分发挥资源组合优势,制定统一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快各园区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以蒙西、包钢、包铝、乌兰水泥、白音花-霍林河、伊敏等工业园区和企业为重点,统筹规划管理,加强土地资源控制,严格入园企业规模、性质及资源环境综合控制要求,制订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突出特色产业和主导企业的发展,加快配套互补、合作衔接,培育产业集群竞争强势,提升园区产业素质和竞争力。推进园区集约用地、集中供热、集中治污、集中供水和废物集中处理,实现园区基础设施的共享和规模化经营,发展跨园区的信息与物流网络管理协调机构。

蒙西重化工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以蒙西、神华、北方联合电力等企业为龙头,构建煤矸石、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煤化工产业链。利用煤矸石、风积沙、炉渣等,制造高标号低碱水泥,从水泥窑尾废气中,提取回收纯度可达到食品级的二氧化碳,再将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制造纳米级轻质碳酸钙以及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二氧化碳全降解塑料。依托园区企业的自备煤矿,筹建洗煤厂,选出精煤用于炼焦,其副产品煤矸石、中煤及煤泥用于蒙西电厂发电,电厂产生的废渣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提取氧化铝的废弃硅钙渣作为生产水泥的熟料。

—6—

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以兰太公司、庆华集团为重点,发展盐化工和煤化工。盐化工要依靠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电解生产金属纳、氯酸钠、烧碱为龙头,积极开展主副产品深加工。煤化工以国际先进水平焦化装置为重点,加强与盐化工的结合,开展煤化工产品的综合利用。

包钢生态工业园区,积极推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推进节能降耗。通过实施锅炉改烧煤气、高炉余压发电、总排水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利用和含铁废料利用等技术改造项目,实现钢渣零排放,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93%以上。

包头铝业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包铝、包头东华热电有限公司、希望铝业为支柱企业,以电厂为基础,以铝电联营为核心,以铝业为龙头,电解铝及铝的深加工为主线,构建电力产业链和铝产业链。

托克托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内蒙古大唐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石药集团中润(内蒙古)有限责任公司等为支柱企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金属冶炼等产业。生物制药产业链,以优质专用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经生物发酵生产原料药、人用兽用药物制剂;淀粉副产品蛋白生产饲料,用于养殖业、畜牧业。金属冶炼产业链,利用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氧化铝通过电解生产电解铝,发展铝制品加工。

乌兰水泥工业示范区,以乌兰水泥集团为支柱企业,加快推进节能降耗和废弃物资回收再利用,充分利用城市中水、水泥熟料生产余热和城市垃圾焚烧热量发电,同时,利用周边的风积沙和电厂的粉煤灰生产水泥,形成热电联产闭合循环链条。

通辽市科尔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以通辽梅花味精生物公司、通辽万顺达淀粉公司等为支柱企业,构建玉米深加工产业链和电、铝加工产业链,加快引进玉米深加工、铝业等大中型生产企业,丰富产品品种、提

—7—

高产业关联度。

赤峰市宁城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肉鸭产业化科技园,以塞飞亚集团为龙头,推行公司加农场,农场连千家万户的发展模式,建设成为集“鸭繁育、屠宰加工、熟食生产、沼气发电、生物肥料制造”为一体的现代科技园区。

四、重点循环型产业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重点围绕工业和农牧业两个领域,在主要行业,加快构建循环型产业链,在重点企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循环型工业

构建重点产业循环经济链条,初步形成能源、冶金、化学、建材循环产业链,循环型工业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增强,企业清洁生产持续实施,生态工业园区有效运行,资源利用效率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1.煤电工业

加快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对地方小煤矿进行整合改造,扩大单井生产规模,提高机采比重。改进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发展煤炭洗选加工转化技术,提升煤炭工业的产品档次,减少污染和浪费,对原煤产品进行粗加工、深加工和精加工,把煤炭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煤炭洗选比重达到60%。积极发展大型超临界机组和联合循环机组,鼓励电厂利用中水,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发电,鼓励呼市、包头发展城市垃圾发电,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以煤炭开采、洗选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煤系高岭土、粉煤灰、矿井水等为重点,积极开发下游产品。构建原煤—发电、原煤—精煤—焦炭、煤矿开采—洗选—煤矸

—8—

石和原煤—发电—粉煤灰综合利用、煤矿开采—煤系高岭土—氢氧化铝—特种氧化铝—水泥等产品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

2.冶金工业

以钢铁生产为核心,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通过完善钢铁生产的上下游产业链,提高钢铁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加强钢铁生产过程中废气、废水、废渣的综合利用,钢铁生产中产生的煤气作为锅炉、加热炉、燃气发电等的燃料,废渣作为水泥厂的原料,废水用于中水系统,热能用于发电、取暖或制冷系统,各环节实现充分的资源共享。发挥钢铁企业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和废物消纳处理功能,加快处理和消纳城市废塑料,实现废弃物再利用,到2010年力争消纳社会废钢200万吨,废塑料33万吨。

以铝电联营为核心,以电解铝、铝深加工、建材和热电联产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高附加值的中间合金及下游延伸产品,积极利用废铝资源,大力开发再生铝工业。以稀土制造业为突破口,加强稀土基础产业及支柱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拓展稀土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构建矿石—铁精粉—烧结矿—机械加工业、矿石—铁精粉—烧结矿—铁渣—钢渣—建筑材料、转炉煤气回收—供轧钢系统使用、TRT高炉煤气发电、煤—电—电解铝—铝加工(板、带、箔)—再生铝、矿石—稀土精矿—稀土功能材料—稀土应用材料5条产业链。

3.化学工业

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盐碱化工为核心。煤化工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煤直接液化与间接液化、气化、甲醇合成、脱硫及脱碳等技术,将能源工业产出的煤炭(含低品质褐煤)、焦炉气、煤层气以及冶金行业产生的高(转)炉气转化为各类油品、烯烃及聚烯烃、甲醇、二甲醚及系列

—9—

高附加值有机化学品,合成氨、尿素及其深加工系列产品。天然气化工以甲醇和羰基合成为主,开发醋酸、醋酐、醋酸纤维素等系列高附加值产品。盐碱化工在提高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的基础上,扩大烧碱、纯碱、PVC 产业规模,充分利用氯气资源开发新型消毒剂、漂白剂等系列产品及氯化聚乙烯、氯化聚氯乙烯等改性塑料建材原料;利用金属钠开发靛兰等有机染料和甲醇钠等系列医药中间体,实现盐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以神华集团和蒙西集团重点,发展煤液化、煤气化和煤焦化产业链,以中盐集团为龙头,发展盐碱化工,力争建成国内最大的金属钠及盐碱化工基地。

4.建材工业

坚持国家建材产业政策,加快引进应用大型化、节能化和智能化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努力开发劣质能源、工业废弃物在水泥生产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积极利用煤矿及发电厂废弃的煤矸石、矿山尾渣、粉煤灰以及钢铁厂的冶炼废渣生产水泥,有效消除工业垃圾,使水泥生产向节能、利废、环保方向发展,到2010年,通过使用工业废弃物生产水泥产量力争达到300万吨。水泥企业要推广节能粉磨设备和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对现有大中型回转窑、磨机、烘干机进行节能改造。加强旧建筑材料、煤矸石、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发展新型建筑材料。适应建筑功能的改善和建筑节能的要求,满足不同建筑结构和不同档次建筑的需要,利用能源、冶金及化学工业产生的废渣,引进先进技术,鼓励发展一批低能耗、高性能、高强度、多功能系列化的新型墙体材料。以乌兰水泥为龙头,构建煤矸石—空心砖、实心砖等建筑材料;煤系高龄土、石灰石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新型墙体材料;钢渣—建筑材料等废弃物再利用产业链条。

5.农畜产品加工业

—10—

积极引进先进适用农牧业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构建以粮食及其他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的粮油食品循环经济链条、以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的畜产品循环经济链条、以林业及其加工业为依托的林业循环经济链条、以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秸秆循环经济链条,形成农畜产品加工业循环经济框架。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以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等一批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加强对农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推进农畜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到2010年,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力争达到60%以上。

提高畜产品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和利用水平,加强对富含免疫球蛋白和血红素的动物血液的提取利用、富含免疫球蛋白和生长因子的牛初乳的利用。在废弃物集中的地区,建设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的农畜产品资源化基地。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和高效提取技术,加大对动物骨血、脏器的开发利用,提高农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

(二)生态型农牧业

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按照“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农牧业循环经济理念,围绕乳、肉、绒、粮油等优势产业,推广清洁生产模式,以种养加一体化开发为重点,以废弃物资源化为纽带,调整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型循环农牧业,实现农牧业生产无公害化、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资源化,推动粗放型农牧业向集约高效型农牧业转变,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质、安全、名牌农畜产品。

生态型种植业。结合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推广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种植和养殖模式,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提高耕地的综合产出效率。全面提升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农业生态环

—11—

境质量,引导种植业结构向无害化方向调整。启动以“减少农药、减少化肥使用量、保产量、保质量、保环境”为目标的“两减三保”行动计划,提高化肥、农药利用效率,加大农家肥、沼渣、沼液等有机肥的使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引进先进施药机械,建立精准施药示范区。到2010年全区化肥施用强度、农药使用量降低30%左右。

秸秆综合利用。扩大秸秆利用渠道,引进开发秸秆利用技术,提高利用效益。加快调整畜禽养殖结构,扩大食草动物养殖,增加秸秆过腹还田利用量。推广以秸秆生产有机肥、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新技术,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秸杆发电。加快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增加利用方式,探索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

农村可再生能源。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积极发展沼气、畜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四位一体”种养模式,通过沼气发酵,提高粪便以及其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实现农牧业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和饲料化。加快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一池三改”,“十一五”期间,力争每年增加农村户用沼气10万户。鼓励大中型养殖场、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开展粪便和污水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大力开发农村太阳能,因地制宜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以草地资源保护和建设为切入点,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重畜轻草向建设养畜转变、由自然放牧的粗放经营向舍饲半舍饲的集约化经营转变、由单一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战略目标,建立循环型和可持续型的畜牧业体系,高效利用草地资源。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加快发展草产业、沙产业、林产业等后续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12—

(三)清洁生产

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企业新建、改造项目优先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大力开展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的清洁生产,实现污染防治逐步由末端治理为主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推动工业园区的清洁生产,使其逐步向生态工业园区发展。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坚持大力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推行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通过实施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政策,引导和督促企业加快实施一批以清洁生产、污染防治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项目,实现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污染严重落后技术设备的限期淘汰。冶金行业,大力推广应用“三干”技术;化工行业,推广应用合成氨原料气净化精制技术、合成氨气体净化新工艺等;电力行业,重点推广二氧化硫脱硫技术。

实施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鼓励和支持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总量控制指标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并限期治理,监督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十一五”期间,力争完成对100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使能源、资源消耗大户和污染排放重点行业逐步达到或接近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按照“积极主动、先易后难、持续实施”的原则,鼓励企业加快实施清洁生产方案。通过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优先实施无费、低费方案,中、高费方案要纳入企业规划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逐步实施。在我区的重点行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中、低费方案。争取实施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率达到80%,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负荷30%。

—13—

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促进企业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在重点行业组织开展创建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活动,树立一批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环境清洁优美、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清洁生产企业。争取重点出口生产企业全部通过ISO14000认证,建成20个ISO14000示范园区。

五、建设节约型社会

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一)节约利用能源

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明确节能重点领域,依靠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不断提升节能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我区经济向节能型发展。

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在提高能源终端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切实抓好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煤炭、机械等工业领域的节能降耗,制定设备规模、工艺技术、原料路线等方面的能耗标准,对新增生产能力制定严格的能效准入制度。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跟踪和指导,落实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制定重点产品单位能耗和主要用能设备能效限额,规范用能行为。启动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示范项目。

推进建筑节能。进一步完善建筑物能效标准,强化标准实施力度。

—14—

统筹市政和城乡建设,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和产品,推动新建住宅、公共建筑节能和现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快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利用。在用能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广集中供热,城市逐步推行分户供热和分户计量。县级以上城市完成绿色照明体系建设。

实施政府、商业和民用节能。重点实施建筑物及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推行节约型公务行为,推广使用高效节能产品,实行“绿色采购”,将节能设备(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打造节约型机关。推进生活节能,公共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各类经营场所、居民住宅广泛采用高效节能产品,农村大力发展户用沼气,推广省柴节煤灶。

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大力发展节能型交通运输工具,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立节能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鼓励购买低油耗汽车,控制高耗油汽车的发展。开发和推广清洁燃料汽车、节能农业机械,加快采用各种节油技术和装置,加速淘汰老旧汽车和落后农牧业机械,推广先进的机械化农艺技术,采用先进柴油机节油技术,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

(二)节约利用水资源

坚持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对全社会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总量适度增长。

发展节水型工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扩大再生水使用范围,增加企业中水利用比例。重点推进火电、冶金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化工、建材和造纸等行业的污水“零排放”试点示范。实施废水循环利用和中水回用工程,加大洗煤废水、矿井水、选矿废水、轧钢冷却水、氮肥

—15—

冷却水和电厂冲灰水的回收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用水系统、串联用水系统和回用水系统。推进企业用水网络集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优化企业用水网络系统。鼓励在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中采用水网络集成技术。通过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技术,实施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创建一批废水“零排放”企业。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根据各地区水、土、光、热等资源条件,以高效、节水为原则,以水定作物,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结构以及灌溉规模,限制和压缩高耗水、低产出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步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合理调整农、林、牧、副、渔各业用水比例。完善大中型灌区改造和配套,加强支渠、毛渠等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滴喷灌和管渠道灌溉,逐步建立节水型栽培模式和灌溉制度,提高节水灌溉面积比重。大力发展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提升自然降水利用率和旱地综合生产能力。

建设节水型城市。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研制和推广节水型器具,降低自来水漏失率。回用城市污水,扩大再生水利用,实现城市污水资源化。鼓励新建住宅开发分质供水系统,3万平方米以上新建住宅、大型公共建筑均须建设中水回用设施,提倡执行分质供水,自来水、中水双水入户,在城市管网覆盖区域内,关闭自备水源井。到2010年,新建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75%。加强雨水收集,用于城市绿化和生活杂用水。进一步加强对洗车、洗浴业等高耗水行业的用水管理。

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好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水质,增加可利用水源的范围和总量。强化水功能区管理,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加强对水功能区和排污口的实时监测,严格排污口设置管理工作。重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16—

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加快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提高处理能力;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和垃圾收集系统建设,扩大覆盖范围。

(三)节约利用原材料

科学管理,推进技术进步,加强原材料消耗限额管理,使用再生材料,降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探索节材型工业化、城市化模式,以最小的原材料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加强原材料消耗管理。严格执行设计规范、生产规程、施工工艺等技术标准和原材料消耗核算制度,减少损失浪费,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鼓励企业优先采用二级原材料或再生原材料,对易产生较大污染的原材料积极采用可替代材料。在资源消耗型产业项目的审批、核准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对其资源消耗情况进行审查,指导企业按照规范设计项目尽可能优化并采取资源消耗水平较低的工艺技术。各重点行业分别确定一批高耗材重点企业,定期公布名单,监控其材料消耗状况,并指导其加强材料消耗核算,更多地利用边角余料、再生材料。

推行产品生态设计。鼓励采用小型、轻型、再生材料,大力研发和应用有利于节材的产品设计、施工工艺,强化材料消耗核算,减少施工过程中边角料、废物的产生,提高材料强度、使用寿命,改进包装,鼓励生产高强度和耐腐金属材料。

发展功能替代型产品。开发木材、钢材的代用材料,优化木材和钢材消费结构。逐步降低木材在建筑装饰材料、家具、包装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比重。推广木塑复合材替代木材技术,在包装、运输业继续推广木塑复合包装。实施环保型代木工程,在城乡建设中推广使用非木质施工器材。培育木材和钢材旧货市场,加大废旧木材、钢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建立废旧木材和钢材回收利用机制。

—17—

引导和推行简易包装。鼓励生产领域对包装材料的节约,改进大宗原材料产品包装方式,化工、冶金、建材等原材料工业中推广使用大吨位包装袋,轻工行业积极推行轻质包装材料。加强监督检查,凡生产、销售列入国家和自治区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的企业,必须在产品报废或包装物使用后进行回收。引导消费者转变观念,倡导简洁实用型包装,减少包装废弃物。推广易回收利用、易降解、易处置的包装。加快发展散装商品,建立完善散装水泥推广体系。

(四)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落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度,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推进土地复垦,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严格土地保护制度。严格非农建设用地审批,加强农地转用管制。推动土地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工业用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和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规范土地储备制度,加强宅基地管理,加快城中村、城边村改造,鼓励使用存量土地,促进土地合理流转。严格限制毁田烧砖,到2010年实现所有城市禁用实心粘土砖。

加强土地开发与管理。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开展城市存量土地管理,立足建成区挖潜改造,开展各类开发区(园区)用地清理,加快推进“企业进园”,开展存量工业用地置换试点,引导工业用地大户挖掘用地潜力,促进现有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建立农村集中居住模式,返还耕地。加大对工矿废弃地存量土地的挖潜力度,开发煤矿采空区土地。控制城市大广场及低密度别墅的建设。

(五)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循环利用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加大资源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有

—18—

效保护力度,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向效益型、产业化方向发展。

矿产资源开发。按照科学规划、有序开采、高效利用原则,以煤炭和黑色、有色金属资源为重点,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依法管理,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大力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尾矿及废石的综合利用,提高回采率、选矿冶炼综合回收率,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水平,逐步实现矿业的优化与升级。

废弃物综合利用。提高冶金、电力、煤炭、化工、建材、造纸等行业的生产废弃物利用水平,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余热、余压及边角余料或残次产品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推进企业废物“零排放”。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利用水平。综合利用各种建筑废弃物及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再生物质能源,加快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垃圾资源化利用,发展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实现城市垃圾、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建立以城市社区和乡镇为基础的回收网络,大力推进废纸、废电池、废橡胶、废塑料回收与资源化,在呼和浩特、包头等大中城市建设废纸、废塑料分检处理和综合利用基地。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推进报废汽车的整体拆装,加强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废弃电脑回收和再生利用,建设区域性废旧物品回收处理中心,发展各类规范化的废旧物资和大型再生品交易市场。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再生资源加工基地,形成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产业链条。以现有的回收利用网络格局为基础,加强规划和整合,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循环经济宣传力度

—19—

发展循环经济是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协调行动。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循环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自治区有关职能部门组成。深入研究,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资金、技术和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扩大循环经济试点范围,扎实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广泛开展循环经济宣传和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普及循环经济相关知识,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经营者的循环经济知识培训。重视循环经济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生态环境教育,树立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抵制浪费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及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完善各项政策,建立循环经济政策支持机制

完善和落实投融资政策。逐步加大政府投入,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通过直接投资或以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通过调整财政、税收等政策,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扩大社会投资渠道,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国外银行贷款及环境保护专项基金,探索和建立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基金。重点加大财政对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再生资源利用项目的投入。建立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业污染防治和促进清洁生

—20—

内蒙古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十五”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实现重大跨越,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53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895.6亿元,年均增长17.1%,快于“九五时期7.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GDP增长速度7.6个百分点,2005年全区人均GDP已达到16331元,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17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增长,水、土地、能源等资源约束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为此,特编制《内蒙古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我区循环经济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为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从我区资源禀赋及产业特点看,也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我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匹配条件较好,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物质载体,但从总体看,资源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2005年我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6吨标准煤,万元GDP用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低于全国近5个百分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空间较大。 循环型产业链初步建立。经过“十五”时期的建设,能源、重化工产业初具规模,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一些骨干企业技术装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为 —1—

我国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建议

我国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意义建议 内容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经验,对循环经济进行思考,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更好的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一.农业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农业循环经济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使用资源,强调清洁生产以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社会资源 农业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自然环境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者如果只追求效益而并不考虑环境代价,就会致使一些有机物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生物链之间的作用来循环利用各种资源,所以就能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2.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就业,缩小城乡差距 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有利于农业生产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同时还注重资源的重复利用和资源的再生,并为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效率提供了新模式,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产业链” 或“产业网”。这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扩大了劳动密集型的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的规模,可以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 3.保护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目前, 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经严重危害到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受损,严重影响到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农村居民不能充分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繁荣成果,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社会不公平进一步加深,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中央提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强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是要进一步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3]。由于广大农民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

循环经济模式在工业园区发展中的作用

循环经济模式在煤化园区发展中的作用 袁书记在全省干部大会上论述如何做一篇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市场的“煤”文章时,重点强调抓好七条路径,路径之一就是“围绕传统产业实行循环化,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发展。”同时明确指示要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面转型是山西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模式是山西工业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增长方式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增长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另一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我省的优势在煤,潜力在煤,希望也在煤,做好煤文章,关键在于提高煤资源利用率。如何做好煤文章呢?下面,以新绛县煤化园区

发展循环经济为例,从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有利条件、实现途径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破解资源困局的需要。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具体到新绛煤化园区来说,新绛县属于无煤县,资源禀赋较差,资源对外依存度极高,要做到袁纯清书记所说的“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2、降低环境污染的需要。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企业在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生产的规模越大,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而循环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是把废弃物作为下一个产品的原料。比如,焦炭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气,对于焦化企业来说,煤气就是废弃物,如果将之全部排向大气,将会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如果将其回收利用,就可以全面消除这项污染。2007年,新绛县煤化园区成功引进丰喜华瑞煤化工有限公司,专门利用园区所属焦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使整个园区乃至新绛县全县的空气质量都得到了根本好转。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刻不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计划情况,存在问答及其对策建议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2015年5月) 一、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概况。我市工业园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十一五”期间开始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进入发展黄金期。截止2014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近9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超过800家,规上企业454户,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20亿元,工业集中度已达到75%,基本形成以南充经济开发区、市区共建的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和9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的“2+9”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南充经济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区被纳入全省“51025”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其中:南充经济开发区被纳入全省千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并正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被纳入全省500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嘉陵工业集中区正在联合申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西充县工业集中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阆中市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 表一全市“2+9”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注:数据截止期为2014年。 (二)产业发展概况。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四大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推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顺庆集中发展机械汽配、新材料产业,高坪重点发展丝纺服装、电子信息产业,嘉陵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轻工食品产业,南部大力发展板材建材、机械机电、食品饮料产业,阆中围绕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发展食品药品、清洁能源产业,仪陇、营山、蓬安、西充作为农产品主产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兼顾发展1—2个特色产业,其中西充的有机食品、仪陇的制鞋产业已初具规模。

内蒙古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29讲 地域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内蒙古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29讲地域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74分) 1. (2分) (2019高一下·东城期末) “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外面紧绷着渔网,海草最厚处达4米,建造一座海草房所用的海草约5000公斤以上。海草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用它苫成厚厚的房顶防虫蛀、防霉烂、不易燃烧,还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毁等优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的新式民居出现。下图为“海草房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海草房最可能分布在() A . 多雨的南方地区 B . 寒冷的东北地区 C . 干旱的内陆地区 D . 多风的沿海地区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海草房越来越少的原因可能有() ①海水养殖增多,海草产量减少 ②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③城镇化水平提高,工厂面积增加 ④生活水平提高,外出人口增加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3)为实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该村适宜的发展方向是() A . 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 B . 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 C . 打造成为国际贸易港 D . 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业 2. (4分)(2016·上海) 澳大利亚是独占一块大陆的南半球国家。 (1)前往澳大利亚旅游的人,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都能感受到某一文化圈的浓浓乡情。这一文化圈是() A . 拉丁美洲文化圈 B . 太平洋文化圈 C . 东欧文化圈 D . 西欧文化圈 (2)某些国家虽然远隔重洋,但仍同属于一个文化圈。这主要是由于文化圈划分考虑的核心依据是() A . 文化源地 B . 生活习俗 C . 语言文字 D . 思想观念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县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宁海县人民政府 二○○六年八月. 目录 前言 (1) 一、现实基础与重大意义 (2) (一)有利条件 (2) (二)约束条件 (5) (三)重大意义 (6)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发展模式设计 (7) (三)基本原则 (7) (四)发展目标 (8)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12) (一)产业重点 (12) (二)区域重点 (14) (三)设施重点 (16)

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 (16) (一)工业园区建设重点 (17) (二)清洁生产建设重点 (21) (三)产业结构调整重点 (21) (四)“静脉产业”发展重点 (22) 五、发展服务业循环经济 (23) (一)现代物流业建设重点 (23) (二)旅游业建设重点 (24) (三)信息服务业建设重点 (25) (四)餐饮业和旅馆业建设重点 (25)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26) (一)节约利用能源 (26) (二)节约利用水资源 (26) (三)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26) (四)节约利用原材料 (27) (五)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27) 七、建设循环型城镇 (27) (一)推进循环型城镇建设 (28) (二)推进循环型社区建设 (28) (三)推进循环型村庄建设 (29) (四)推进绿色学校建设 (29) (五)建设节约型机关 (29)

(六)倡导绿色消费 (30) 八、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项目 (31) (一)示范工程 (31) (二)重点项目 (33) (三)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36) (四)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36) 九、保障措施 (36) (一)加强组织领导 (36) (二)完善政策法规 (36) (三)优化科学考评 (37) (四)强化科技支撑 (37) (五)引导公众参与 (38) 附表 附图 前言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党中央把握发展趋势、遵循发展规律,面向新世纪、新阶段而提出的重大战略。 近年来,我县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迅速上升的快通道,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资源约束矛盾和生态环境压力已成为全局性和长期性难题。编制《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循环

泸州合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

泸州市合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征求意见稿) 四川省环科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O一九年一月

1 规划背景 泸州市合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或“园区”)是泸州市人民政府为推动该市钢铁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鑫阳钢铁产能置换搬迁技改项目建设,于2018年9月30日以《关于加快推进鑫阳钢铁产能置换搬迁技改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泸市府办函〔2018〕166号)中明确设立的园区。园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佛荫镇、大桥镇场镇附近,规划面积约4.4平方公里,规划主导产业为黑色金属冶炼(短流程炼钢)、机械装备制造、环保节能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园区规划边界距离长江干流最近约1.3km,且规划主导产业不包括石化、化工,园区规划与《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文件中对园区选址与长江干流的距离要求不冲突。 2016年2月国务院在《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中提出“进一步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推进钢铁企业实现脱困发展”,据此,我省对省内钢铁产能进行了压减。经过不断整合调整,2017年经省政府同意,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对9家钢铁企业予以了公告,同意其钢铁产能整合调整方案。泸州市原有两家小钢铁企业——泸州益鑫钢铁有限公司、四川省泸州江阳钢铁有限公司,整合为鑫阳钢铁有限公司,钢铁产能由原来的252万吨压减为200万吨,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于2017年12月4日在其官网上对鑫阳钢铁公司的以上产能置换方案进行了公告。整合前,益鑫钢铁公司已位于泸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江阳钢铁公司已位于泸县中心城区范围内;根据原环境保护部2015年发布的《钢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中“不予批准选址在城市建成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内的新建、扩建项目”环保等相关选址原则,泸州市各部门对益鑫钢铁厂产能置换项目提出了数个选址方案、并广泛开展了环保等相关论证,最终将厂址确定在距合江县中

循环经济工作计划(完整版)

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第一篇: 市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为认真组织实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四节一利用和3911工程,xx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编制规划,出台政策。编制《湖州市工业发展循环经济 xxx 规划》,督促各循环经济试点经济开发区(园区)、工业集聚区完成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湖州市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出台必要的扶持政策并加以落实。 明确责任,强化考核。明确工业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各试点单位要落实主管领导和专门人员负责本单位循环经济推动工作,完善试点循环经济单位通讯员网络;建立完善循环经济指标统计考核体系,督促试点单位建立能耗、污染物排放考核制度。 3.淘汰落后,调整产业结构。严格限制有害于生态环境的产业,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从源头上制止和减少各种污染源的产生;按照《湖州市限制和淘汰制造业落后生产能力目录》,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耗水等工艺、设备和产品;出台取缔和关停小造纸、小印染、小化工、小蓄电池等高污染行业规划,争取尽快分步实施;拆除机立窑12座,拆除粘土砖瓦窑32座;力争散装量达到800万吨,散装率65%以上,制定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规划,建造一批新型墙材示范工程;抓好禁用实心粘土砖工作。

4.加快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加强对具有共性特点的技术攻关,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专项项目,推广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等,加大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引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建立循环经济专家服务库,培育循环经济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技术开发与推广、清洁生产审核、信息咨询等提供优质服务。 5.广泛开展节能工作。逐步制定九大行业主要产品的消耗定额。重点推广燃煤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照明节电等国家重点节能工程,进一步推进纯低温余热发电、变频调速、小型高背压汽轮机替代电动机节电技术,组织实施节能改造项目35项,节电2亿千瓦时。完成22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监测任务,加大能源监测和检查处罚力度,会同技术监督部门抽查能效标识制度执行情况;年综合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的用能单位,利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每季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6.继续深入开展清洁生产。组织45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确保35家企业通过审核验收,培育3家省级绿色企业、6家市级绿色企业,20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重点在印染、造纸、化工行业中推进清洁生产。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在印染、化工行业推进水循环回用试点,在造纸行业中积极推行白水回用,逐步实现废水零排放。进一步推动重点污染企业安装在线监测,重点督促热电企业安装脱硫装置。

浅析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与建设

浅析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与建设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上突出地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是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杭州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为例,?述了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建设背景和特点,同时对推动循环经济(静脉)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杭州临江;规划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强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美丽中

国”目标的重要突破口。 一、循环经济与静脉产业 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环保型经济增长模式,我国的循环经济理念以4R体系为特征,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强调在物质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和经济活动生态化,进而实现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中,根据物质流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从原料的开采到生产、流通、消费的过程;另一种则是从生产或消费后的废弃物排放到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分解分类及资源化或最终废弃处置的过程。仿照生物体内血液循环的概念,前者被称为动脉产业,后者被称为静脉产业。静脉产业是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对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循环经济产业园也称为静脉产业园,是指建立以静脉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园,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生活和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从而把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了《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

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以垦区为例 2012年08月03日10:03 来源:国研网2012年3月20日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容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和规模农业的推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必要而且现实。近年来,垦区利用生物质能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取得了很大成效,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本报告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垦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做法,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合理规划典型示、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建立激励机制、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等促进农垦乃至全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建议,垦区 一、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 垦区(以下简称垦区)国有农场创建于1947年,土地总面积5.4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00万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近年来,垦区积极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并形成了三种主要模式: (一)沼气开发模式 “十一五”期间,垦区利用国家资金共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30个,其型沼气工程15处,总池容1.045万立方米,年产气285万立方米,装机350千瓦,发电164万千瓦时,户用沼气、联户沼气9510户。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4处,秸秆沼气工程1处,供气户数达2300户。通过沼气工程项目的建设,既可以实现清洁无害化生产,解决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又能为种植户提供优质有机复和符合标准的农业灌溉用水,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见图1)。

图1 “能源生态型”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 (二)生物质发电模式 垦区拥有大量农作物秸秆和速生林基地,把这些生物质作为原料,建立生物质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厂,是生物质能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垦区生物质发电工程中,已装备46台套稻壳发电机组,每套机组功率200千瓦时,总投资2000多万元,红兴隆分局和建三江分局生物质发电项目开工建设,九三分局2.5万千瓦秸秆发电项目和分局5万千瓦秸秆发电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各项前期工作。目前稻米加工厂按年生产250天计算,所配备46台的稻壳发电机组可发电552×105千瓦时,年利用稻壳1656×102吨。这些发电机组综合利用米厂的废弃物稻壳资源进行发电,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北大荒米业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稻壳替代燃煤供热项目、生物质发电项目、稻壳棒项目等,年利用稻壳15万吨,年发电1500万千瓦时,供热采暖16.5万立方米,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20多万吨。围绕米、糠、壳三大技术研发路线,摸索出“良种繁育→订单种植→反哺农户→精深加工→节能减排→产品研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稻米产业低碳化集群。完达山乳业稻壳掺烧工业锅炉改造及电机变频调速节电技术改造项目已全面投入使用,年可节约3万吨标准煤,节电700万度。 (三)海林循环农业模式 以海林农场为代表的一批农牧场,以农业废弃物资源的能源转换为重点,从推行生态农业建设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入手,探索建立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农业模式,探索出“猪(牛)→沼→果(菜)”、“猪→沼→厕→燃料”等多种生态产业链。目前,海林农场场部地区沼气入户1100户,占场部居民的96.7%。在海林农场,一个三口之家使用沼气的费用比使用液化气每年节约450元左右。沼气产生的沼渣和沼液则运送至农田抛洒肥田,生产出绿色农产品,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再利用。2008年起,海林农场开始利用沼渣、沼液种植有机蔬菜、葡萄、水稻等。目前,有机水稻面积已达3000亩,现有日光温室10栋,蔬菜大棚40栋,种植有机蔬菜、葡萄120亩。此外,海林农场利用水稻稻壳、

世界地理文化圈+中国地域文化整理

地理文化圈整理 【世界文化圈】 1.西欧文化圈包括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新)教;文化深受西欧尤其是(英)国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造就了(乳畜)生产文化,居民普遍使用刀叉,不同风格的(西方古典)建筑,展示了浓郁的西方文化风情。 2.东欧文化圈,以(斯拉夫)民族为主的东欧地区,信奉(东正)教,文化深受(俄罗斯)的影响。东正教堂、俄罗斯精湛的(芭蕾舞)艺术,构成了靓丽的文化风景。 3.东亚文化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文化圈,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和(汉字)的影响。(季风)气候造就了本地区的(稻米)生产文化,居民普遍使用筷子;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朝鲜的(高腰长裙)和(蒙古袍)组成了东亚特有的服饰文化。 4.南亚文化圈,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是古文明中心之一,受(古印度)文明影响,语言数据印欧语系,民族、语言、宗教都比较复杂;(印度)教、锡克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混杂;印度(泰姬陵)等各式宗教建筑,(纱丽)服饰等,展现了独特的南亚风情。 5.东南亚文化圈,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文化受(中国)、(印度)、及(欧美)影响,丰富多样。主要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而(菲律宾)是亚洲唯一以天主教为国教的国家。(吴哥窟)、(婆罗浮屠)等各种宗教建筑以及多姿多彩的宗教节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色。 6.伊斯兰文化圈:分布在(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气候炎热干燥,(阿拉伯)民族占主导,传统服饰是宽松的(阿拉伯)长袍,可预防日晒和风沙。(清真寺)(建筑)和朝(麦加)方向虔诚祈祷的穆斯林,是这里随处可见的风景。 7.非洲文化圈,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种族以(黑)色人种为主,民族、宗教复杂。多信奉(原始)宗教,原始的(图腾)崇拜。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总体规划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总体规划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位于天津市静海县西南部,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访日成果的重点项目。 产业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政策背景。从国际新经济发展的趋势看,以节能、环保、可持续为发展理念的循环经济产业代表着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从国内产业调整与升级的角度看,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此外,从国际可持续发展项目合作的角度看,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的建设也是中日韩三国友好合作,在环保产业领域共同发展的重要见证。 本次规划范围西至子牙河,东至京沪高速公路,北至静文公路,南至陈大公路。区内地势平坦,河流、沟渠纵横,用地主要为村庄、果园、苗圃、耕地等。 一、发展条件 产业区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 首先,区位条件优越。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距天津市区19公里,距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65公里,距北京120公里,

距石家庄240公里,距天津机场43公里,距天津港75公里,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 其次,产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区现已拥有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颁发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政府颁发的?国家级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拆解处理示范基地?和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国家进口废物‘圈区管理’园区?三个国家级园区称号。循环经济产业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进一步发展提升的潜力。 二、发展定位与规模 根据上述发展条件以及当前循环经济发展趋势,产业区发展定位为: 国际一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带动基地 中国节能环保新能源高新技术孵化推广基地 中国北方地区的?城市矿山? 规划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配套设施相关标准,确定2020年全区建设用地规模达到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控制在8万人。 三、指标体系 为保证产业区高起点发展,邀请具有相关经验的国际知名规划咨询机构,在比较分析国内外同类产业区案例基础上,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县畜牧产业发展推进办 一、规模养殖场的规划布局和建设 养殖场建设必须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种畜禽粪便的排泄量和各种农作物对有机肥料的需求量,科学地计算一定面积农作物所需配套的养殖种类和数量,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尽量实现零排放。 (一)科学规划 各镇政府应围绕推进“三个集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本镇种养业生产实际,将养殖场规划到种植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规划应具体到村、社。 (二)合理布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兽医卫生防疫条件的要求,畜禽养殖场必须远离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和城市中居民区、医疗区、工矿企业区、科研文化区和交通要道,即县政府规定的禁养区内(金马河岷江水厂、大林镇鲢鱼水库、太平镇塔寺沟水库等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黄龙溪镇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县内府河、江安河、金马河、杨柳河、鹿溪河、白河、洗瓦堰、三

支渠、楠杆堰九条主要河流、干渠两岸纵深500米范围内)不得修建养殖场。 具体要求:养殖场不能位于传统的口蹄疫、禽流感、猪瘟、新城疫等动物重大疫病区,应选择在无疫病区,而且地势较高,具有一定坡度,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的地方,圈舍设计应座北朝南,略向西倾斜,以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做到冬暖夏凉,为畜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环境,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尿利用一定的落差自流到种植基地的储粪池里,尽量减少输送成本。 建筑布局: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质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防止污染和疫病传播,达到动物防疫条件要求。 (三)适度规模 1、各种畜禽配套种植业土地的比例 按畜禽常年存栏量计算,每亩种植业土地可以吸纳消化利用的畜禽粪便为: 猪:6头/亩,奶牛:0.5头/亩,肉牛:0.84头/亩,蛋鸡:43只/亩,肉鸡:65只/亩,肉鸭:62只/亩,羊:10只/亩,兔:60只/亩,鹅:50只/亩。 2、各种畜禽养殖场规模限制 为了创造良好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有效的防疫隔离距离,同时方便畜禽粪便就

循环经济产业园

概述 本世纪头2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一是大力推进节约降耗,在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二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三是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尽可能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注重开发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技术与装备,为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提供技术保障。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中投顾问认为要想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在经济建设方面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从技术手段角度,全面推行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 从资源利用角度,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相互利用和再造利用; 从市场领域角度,主要有节能环保技术市场、社会废弃物静脉回收再造市场、循环经济咨询服务市场; 从产业发展角度,企业层面,注意清洁生产和污染排放最小化;区域层面,企业间促进物质和能源的充分循环;社会层面,建立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废旧物分类、回收、再造系统,生态型产业系统,信息系统等初步建设循环型社会; 从园区建设角度,在园区规划建设中,土地集约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在管理方面,明确入园企业投资强度等门槛要求,对园区生态环境进行及时监控管理等。

工业园区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解析

目录 CONTENTS 第二篇: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建设国内独一无二的湿地中的校园------------------------------------ 2第三篇:贵州思南工业园区入驻项目96个工业园区现状分析 ------------------------------------- 3第四篇:浙江嘉北工业园区液态铝运输工程预计12月完工 ---------------------------------------- 4第五篇:2015年工业园区建设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 4第六篇:昆明市第一批工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达5120万元 ---------------------------------------- 5第七篇:黑龙江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浅析 ------------------------------------------------------------ 6第八篇:2014年中国十大工业园区排名------------------------------------------------------------------ 7 2014年中国十大工业园区排名 ------------------------------------------------------------------------------ 8 1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 8 2张江高科技园区 ----------------------------------------------------------------------------------------------- 8 3苏州工业园区 -------------------------------------------------------------------------------------------------- 8 4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 8 5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8 6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 8 7浙江余姚工业园区 -------------------------------------------------------------------------------------------- 8 8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8 9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 8 10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 ------------------------------------------------------------------ 8第九篇:中国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8图表1:我国工业园区的种类-------------------------------------------------------------------------------- 8 1、发展战略不清晰,规划不合理--------------------------------------------------------------------------- 9 2、产业定位和规模定位脱离实际--------------------------------------------------------------------------- 9 3、工业园区整体竞争力较弱--------------------------------------------------------------------------------- 9 (1)集聚优势不强 --------------------------------------------------------------------------------------------- 9(2)园区内企业间的关联性不足------------------------------------------------------------------------- 10(3)招商引资无序竞争------------------------------------------------------------------------------------- 10(4)缺少服务支撑体系------------------------------------------------------------------------------------- 10(5)融资难、资金短缺------------------------------------------------------------------------------------- 10 4、工业园区投资软环境差---------------------------------------------------------------------------------- 10 第十篇:2014年中国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市场发展分析 ------------------------------------------ 10第十一篇:2014年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 11第十二篇:中国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12第十三篇:各地政府政策扶持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投资潜力大 ----------------------------------- 13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市场前瞻及转型升级分析报 告》 第一篇:2014-2015淮安市工业园区未成年人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统计

中国地域文化一

百家讲坛:地域文化的形成 葛剑雄教授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人们常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比如南方人习惯吃细粮,北方人喜欢吃粗粮,傣族人习惯住吊脚楼,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等等。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那么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地域文化呢?了解地域文化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呢? 葛剑雄教授认为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区域或者说叫一个空间范围它的特点的文化类型。它的特点,要求它跟周围、跟其它地方有不同的。你不能说咱们现在穿西服,那人家也穿西服,这就都一样了,比如北京以前住四合院,那么其它地方,你到了上海没有四合院,他住石库门,这就是不同。 所以它应该是能够体现一个地方它的特点。其实这种现象,我们老祖宗早就注意到了。在司马迁他写的《史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一般谚语说,叫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风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风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什么叫风呢?用现在话讲风就是流行,你有什么流行的东西,它不会传得非常远的,也不会过一百里地,在过去这个流行就流行不出去了。但是俗就不同,俗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讲风俗风俗,其实这个风和俗是两个含义,那个俗的我的理解就是习惯。就是风流行,它流行一段时间以后,有的就慢慢慢慢形成习惯了,那就保存下来了,有的流行流行一阵子就变了,新的流行又来了,新的风又来了。所以一个地方流行什么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它的地方的文化或者地域文化。等它慢慢慢慢成为俗了,成为人,一批人的习惯,它就逐渐逐渐保存下来了。地域文化构成的范围很广,但是往往有几种因素是最重要的。比如方言、饮食、民间信仰、民居等。全文: (沿着历史的轨迹,追根溯源,揭示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上海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将带我们领略地域文化的魅力,感受沉淀五千年的文明记忆。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人们常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比如南方人习惯吃细粮,北方人喜欢吃粗粮,傣族人习惯住吊脚楼,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等等。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那么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地域文化呢?了解地域文化,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呢?上海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将带您走遍中国疆域,为您讲述中国的地域文化。) 各位观众各位朋友,今天我要将的是关于地域文化。其实说穿了很简单,一个地方有它的地方特色的文化类型,这就是地域文化。比方说咱们北京,可能就说北京文化,你到天津,人家就说是天津文化。所以所谓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区域,或者说叫一个空间范围,它的特点的文化类型。所谓它的特点,就要求它跟周围,跟其他地方有不同的。你不能说咱们现在穿西服,那人家也穿西服,这就都一样了。比如北京以前住四合院,那么其它地方,你到了上海没有四合院,他住石库门,这就是不同。所以它应该是能够体现一个地方它的特点。其实这种现象我们老祖宗早就注意到了。 在司马迁他写的《史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一般谚语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他那个时候离开我们两千多年,他讲的谚语就是他那个时候已经是老话了。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风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风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什么叫风呢?用现在话讲风就是流行,你有什么流行的东西,它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