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理一理(重要观点——要求熟记)
(心理道德部分)
主题(范围、方向) 重 要 观 点
1、青春期心理矛盾 (1)青春期心理充满着矛盾,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2)学会调控青春期心理矛盾。处理好这些矛盾,促进自身成长。
2、情绪
(1)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
(2)情绪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情绪犹如双刃剑,既可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又可能对人产生消极影响。
(3)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3、挫折
(1)人生难免有挫折。
(2)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会使我们前进步伐受到阻碍,产生消极心理;另一方面有利于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3)学会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困难,向困难发起挑战,战胜挫折。
4、自强不息、自尊
(1)自强是进取的动力,是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自强不息是我们的民族精神;青少年要自强。
(2)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3)我们要做到尊重别人,我们要做到自尊。
5、正确认识自己
(1)要正确认识自己,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全面地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3)发展地认识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6、与父母交往
(1)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
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2)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要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7、逆反心理 (1)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的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同时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
(2)我们应该与父母积极沟通,亲近父母,消除矛盾和代沟。
8、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1)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是期待,老师的批评是爱护,鞭策,也是期待。批评和表扬都是我们人生的财富。
(2)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尊重老师,促进自己的成长。
9、竞争与
合作 (1)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合作离不开竞争,竞争离不开合作;合作与竞争是统一的。
(2)竞争与合作的和谐交融,会使我们的集体更强大,会使我们每个人更快地进步。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
(3)我们应该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的原则,竞争对手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要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

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要团结协作,相互配合。
10、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 (1)感到学习压力是正常的。
(2)学习压力给我们带来的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我们要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学会将压力化为动力。
(3) 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学会从容面对考试,克服考试焦虑症。
1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宽容
(1)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理解他人,与人为善。
(2)生活需要宽容,我们需要学会“宽以待人”。
(3)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宽容并不意味是非不分,爱憎不明;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12、学会选择 生活充满选择,我们要有勇气自己作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并从选择中总结成败的经验和教训。
13、公平/
正义
(1)公平总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我们要努力追求社会公平。
(2)要自觉维护社会正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做有正义感的人。为自己、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
14、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1)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我们应该关爱集体,对集体负责。
(3)要善于团结,发挥集体力量,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15、做负责任的公民 (1)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角色,而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2)每个人都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国家负责的公民。
(3)履行社会责任,从来不言代价与回报,是社会责任感集中体现。
(4)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关爱社会,对社会负责;既奉献了社会,又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体现和提升。
法律部分
主题(范围、方向) 重 要 观 点
1不良诱惑/自我保护/防微杜渐 (1)正确对待诱惑,要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否则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付出沉重的代价。
(2)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践行道德;从小事做起,自觉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
(3)我们应该积极争取社会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等多方面的保护,以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防范侵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应用法律和智慧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法制观念/法律意识 (1)守法:法律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我们要树立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正确行

使合法权利,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2)用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法律权益。1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不能忍气吞声,这样会纵容违法犯罪行为。2我们也不能以牙还牙,采用不法手段,否则不仅不能维护自身权益,而且将受到法律制裁。3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应该应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身法律权益。
(3)护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应尽责任和义务,这样既能保护自己的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3权利

(1)行使权利: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尊重他人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2)维护权利: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应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利,通过诉讼和非诉讼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4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2)积极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3)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义务责任。
5受教育
(1)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我国普及义务教育不容易,父母提供子女读书不容易;为了自己的发展、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
(2)中学生要维护(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6建议权/监督权 (1)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2)我们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和他人的权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7宪法意识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2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宣传宪法,树立宪法意识,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8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是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略,我国积极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2)任何组织必须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3)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人身权利:人格权(生命健康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肖像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等)
文化权利:受教育权利和义务
经济权利:合法财产所有权、消费者权益、智力成果权
政治权利:建议权、监督权

国情部分
主题(范围、方向) 重 要 观 点
1、我国的基本国情
(1)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成就)
(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最基本国情。我国目前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足)
(3)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整体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
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我国积极实施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意义)
(4)我国提出实施科教兴国重大战略决策。推进科教兴国必须加强科技创
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提高科技
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途径)
3、可持续发展战略 /保护环境国策
(1)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我国
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3)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4)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
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
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5)我们青少年应该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4、

对外开放国策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中国要发展、进步、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东西。
(2)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要处理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根本基点;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建设
(1)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3)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6、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1)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我们要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2)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3)我们要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4)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我们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维护国家的统一。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7、共同富裕/财富源泉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国积极实施共同富裕。
(2)必须让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我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造福于人民。
8、艰苦奋斗/艰苦创业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需要艰苦奋斗精神。
(2)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是创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动力。
(3)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4)青少年学生应该:①在学习上:顽强拼搏,不怕困难②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 1、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前提/基础/原则:一个中国)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经济 1、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文化 1、精神文明内容:思想道德建设(中心环节)/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基础工程)
2、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高理想:共产主义)......................................................政治知识点(一)
一、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1.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二是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三是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一是每个人的一生都与法律有不解之缘,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二是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对人们的正当权益有保护作用。三是法律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2)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要履行很多职责。国家履行各种职责叫治国。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如果没有法律,国家承担的各项职责就难以实施,社会就会陷于混乱。
(3)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确保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有法可依。近年来,我们党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方针。这一治国基本方略和目标的确立,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民掌握政权以后要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这一极其重要的历史课题。
2.学习法律常识的重要意义
学好法律知识、养成守法习惯,对青少年而言意义重大。因为,一方面,青少年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强。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国家提倡什么、保护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从而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学好法律知识,是青少年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

的需要。只有学法懂法,才能守法、用法,培养和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当好国家小主人。第三,学好法律知识是依法治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
3.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的特征之一
(1)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国家制定,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创制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国家认可,是指国家对某些已经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为法律。这里的“国家”,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无论是国家制定的法律,还是国家认可的法律,一般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现。
(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不同的行为规则,约束力是不同的,而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其一,人人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其二,谁犯了法,都不能逍遥法外;任何人都不能干扰法律的实施,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4.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主要的特征
第一,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它的实施常常会遇到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和破坏。
第二,在统治阶级内部,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制裁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需要国家强制力来实施。
第三,有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才能使人们的法定权利和义务得到保障和实施。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就会变成一纸空文。
5.谈谈个人对“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护法”的认识
(1)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道德是人们遵纪守法的基础,道德又要以法律的支持为保障。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维系一定社会秩序的社会规范,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两者有三点区别:表现形式不同;实现方式不同;调整对象和范围不同。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有着密切联系。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是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指导思想和目标上都有一致性,具体表现在:第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第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保障社会主义道德的顺利实现。第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又是互相补充的。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地守法、护法。
(3)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既要坚

持依法治国,又要坚持以德治国。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作为现阶段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两个基本方略,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的重点是人的外在行为,“德治”的重点是人的内心世界。社会主义法治是建立、维护、实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法律保障。社会主义德治是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德治”搞好了,可以推动依法治国。“德治”是“法治”的思想前提和基础,“法治”是“德治”的法律保障。二者好比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不可偏废。为此,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4)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更自觉地遵守法律。
道德构成法的灵魂。对守法者而言,道德教化能提高社会成员的守法意识和法制意识,树立对法律的信仰,树立法律的权威。公民的道德水准提高了,就会自觉地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勇于揭露和打击犯罪。
二、法律与国家生活
1.用“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说明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
第一,“无规矩不成方圆”,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如果人们各行其是,各行其“道”,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各种违法现象就无法制止。
第二,法律是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秩序,都要靠法律来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规则尤其要靠法律来维护。
第三,法律维护社会生活的准则,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社会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人际关系要由法律来规范和协调。法律作为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养成守法习惯的重要性
第一,公共秩序是公民安居乐业的保障,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国制定的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规则,也是人们同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作斗争的有力武器。
第二,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导致正常的社会活动无法进行,损害他人的利益,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同时败坏了社会风气,到头来也使行为人自己受到惩罚,自食害人的苦果。
3.各种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

础,其他重要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法律规范的制定,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各项活动能够有法可依,使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都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
生产者是经济活动最主要的参与者。它能否生产符合国家和行业质量标准的产品,直接关系到国家建设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生产者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应该做到: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生产的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等。
销售者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销售者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应该做到:不得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不得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保证其提供的商品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消费者也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消费者应该做到公平交易、遵守市场和商店的秩序等要求,以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
(3)我国法律规范经济活动的重要原则:
①平等,是法律规范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它主要是指经济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平等、企业身份的平等,具体是指买卖双方的地位平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地位平等。
②公平,也是法律规范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表现为:商品交换中要买卖公平;竞争过程中要公平竞争。法律对市场竞争定出必要规则,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确保公平、合理的竞争。
③诚实信用,是法律规范经济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不弄虚作假,要言而守信。
4.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
第一,为了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我国法律坚决打击破坏国家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保护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第二,为了确保经济安全,我国法律规定:坚决打击走私犯罪,打击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犯罪,打击危害税收征管犯罪,以及打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坚决打击妨碍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犯罪,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等。
5.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与法律
第一,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部分,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在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大力普及道德教育,不仅极其重要,而且十分紧迫。社会主

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巩固,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因为,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既是增强人民法制观念的过程,又是积极倡导和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的过程。只有综合利用教育和法律等手段,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地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实现民族素质的显著提高。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法律保障
第一,我国法律不仅具有规范、引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而且具有禁止和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目前,社会上还存在利用封建迷信手段,扰乱社会秩序或者骗取财物的行为,制黄、贩黄和非法出版活动污染着社会风气,赌博引发了很多社会不安定因素,由毒品引起的许多社会问题逐年增加。这些都是我国法律禁止和应当受到制裁的行为。
第二,我国法律禁止和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行为,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有利于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7.环境保护法
第一,我国制定颁布的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
第二,各种行为所遵循(或违背)的具体环境保护基本原则,主要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第三,从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及其严重危害,以及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等方面,说明依法保护和治理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8.未成年人保护法
从青少年自身特点和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角度,说明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关注,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增强青少年监督家庭、学校、社会履行教育保护职责的自主意识,提高青少年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自觉性,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9.犯罪
第一,犯罪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犯罪是违犯刑法的行为;犯罪是依照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第二,任何一种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其中,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刑事违法行为要受刑罚处罚。
三、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首先在内容上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

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国家标志等。
(2)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各方面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有:
①“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②“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④“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相关宪法条款依据: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3.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1)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全体公民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依法办事,树立高度的宪法意识;都必须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而“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依宪治国”。
(2)相关宪法条款:我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宪法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公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首先应依宪治国,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依法办事首先要依宪办事。也就是说,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洗为根本活动准则,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行为,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公民权利至上的宪法原则,实现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4.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宪法保障我国公民权利的条款有:
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

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对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的人身权利受法律特殊保护。
宪法规定公民应履行的义务有: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宪法规定:“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
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