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阶和一阶优化算法

零阶和一阶优化算法
零阶和一阶优化算法

本论文中用到的优化方法主要是零阶方法和一阶方法。

1 零阶优化方法(又称子问题逼近方法)

该方法仅需要因变量的数值,而不需要其导数信息;因变量(目标函数及状态函数)首先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值近似,而约束极小化问题用罚函数转换成无约束问题,极小化过程在近似的罚函数上进行迭代,直至获得解得收敛。

由于该方法建立在目标函数及状态变量的近似基础上,故需要一定量的初始设计变量数据。初始数据可根据其它优化工具和方法直接生成,或随机生成。方法的第一步把极小化约束问题用近似方法描述每一个因变量,即

对目标函数,有

?()()f

f X f X ε=+ 对状态变量,有

?()()?()()?()()g h

w g

X g X h X h X w

X w X εεε=+=+=+ 具体的近似形式可取为有变量交叉项的全二次多项式。如对目标函数, 0

?n n n

i i ij i j i i j f a a x b a x =++∑∑∑ 近似表达的实际形式(即表达式中的系数)随迭代过程而变。一次迭代过

程中,近似表达式中的系数i a ,ij b 由加权最小二乘技术确定。如对目标函数,

最小二乘技术可描述为对其误差范数取极小来获得,即:

^2()

()()1min ()

n j j j j E f f αφ==-∑ 式中,()j φ

=与设计变量J 相关的权系数;

n α=现行设计集合数 权系数按下述方法之一确定:

有较小目标函数的那些设计集合有较高的权系数(基于目标函数); 接近最佳设计的设计集合有高权值(基于设计变量值);

可行设计集合权值高,而不可行设计集合权值低(基于可行性);

基于上述三类权值的综合:

可取所有权值为1,即

()1j φ=。 由上式知,需要一定量的设计集合来形成近似,否则需产生随机设计集合,即

当2n n α<+时,生成随机设计集合;

当2n n α≥+时,计算近似式(n 为设计变量维数)。

b )极小化问题近似

由上述对函数的近似化,约束极小化问题可重写为:

^^

^1^2^3min ()

(1,2,3,...,)

()(1,2,3,...,)

()(1,2,3,...,)

()(1,2,3,...,)i i i i i i i i i i i i f f X x x x i n g X g i m h h X i m w w X w i m αβγγ=≤≤=≤+=-≤=-≤≤+= 零阶方法采用罚函数将上述约束极小化问题转换成无约束优化问题,即 312^^^^

01111min (,)[()()()()]

m m m n i i k k i i i i i i F X p f f p X x G g H h W w =====++++∑∑∑∑

式中,X 为施加设计变量约束的罚函数;

G 、H 及W 为状态变量约束的罚函数;

0f 为参考目标函数值(为取得一致单位而设); 0f 为响应面函数(,)k F X p 的响应面参数;

F(X, px)称为响应面函数,是随设计变量及响应面参}Cpx 而变化。 每个设计迭代中,采用一种系列无约束极小化技术(SUMT)来计算(,)k F X p 下标k 反映了在子问题求解过程中所实施的子迭代。于是,为获得精确的收敛结果,

响应面参数在数值上是增加的,即123...p p p <<<。

所有罚函数均采用由内伸张型。如接近设计变量上限时,设计变量罚函数形式

取为:

1234/()()()/()()i i i i i c c x x x x x x X x c c x x x x x x εε??+-<--??=??+-≥--????当当

式中,1c 、2c 、3c 及4c 为内部计算常数;ε为极小正数。

状态变量罚函数取类似形式。如状态变量接近上限时,

^^12^^34/()()()/()()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d d w w w w w w W w d d w w w w w w εε??+-<--??=????+-≥--??当当

式中,1d 、2d 、3d 、4d 为内部计算常数。

采用SUMT 技术使无约束目标函数极小化,当设计迭代翔步时,即得:

()()j j X X → ()()j j F F → ()j X

对应于()j F 的设计变量列矢。 每一设计迭代中的最终步依据于下一个迭代均j+1中对设计变量列矢的确定。

设计矢量(1)j X +依据下述方程来确定:

(1)()()(()j b j b X X c X X +=+- 式中,()b X 为最佳设计集合常值列矢;c 为内部选择参数,从 0.0~1.0变化,依

据不可行解的数量而定。

C)收敛性

子问题近似迭代直至达到收敛或发生终止。这两个事件仅发生于当现行的设计集合数等于或超过逼近方程所需的数量时。

当下列情况同时发生时,认为达到收敛:

当前设计集合妒)或前一个设计集合()j X 或最佳设计集(1)j X -)都是可行解;

下列情况之一发生:

()(1)()()()(1)()()1(1,2,3,...,)

(1,2,3,...,)

j j j b j j i j b i i i f f f f x x i n x x i n τ

τ

ρρ---≤-≤-≤=-≤=()(2)(3)(4)

式中,τ、i ρ为目标函数及设计变量容差。条件(1)、(2)对应目标函数的差;条件(3)、(4)对应设计变量差。

若上述四个条件不能实现,则发生下列条件之一时停止迭代:

s s n N = s s n N = s n =子问题的迭代数:刀J 户顺序不可行设计集合数; =s N 最大设计迭代数;NS,--Jif}序不可行设计集合的最大数。

一阶优化方法

a) 概述

该方法计算并利用导数信息进行优化。约束优化问题通过罚函数转换成无约束优化,对目标函数及状态变量的罚函数计算导数,形成设计空间中的搜索方向。每个设计迭代中,实施最速下降及对偶方向搜索直至达到收敛。每次迭代由多个子迭代组成,其中包括搜索方向及梯度计算。换句话说,一个一阶设计优化迭代将需要几次计算循环。对比子问题逼近方法,该方法需要更多的计算量而且更精确。

无约束目标函数可写为:

31211110(,)()[()()()]m m m n x i g i h i w i i i i i f Q X q P x q P g P h P w f =====++++∑∑∑∑ 式中,Q 为无量纲无约束目标函数;

x P 、g P 、h P 、w P 为用于受约束的设计和状态变量的罚函数;

0f 为参考目标函数值,从现行设计集合组中选择。

对约束的满足受控于响应面参数q 。外罚函数x P 用于设计变量,状态约束由

扩张型内罚函数凡g P 、h P 、w P 描述。例如,对由一个上限约束的状态变量,

其罚函数写作(以i g 为例):

2()()i g i i i g P g g λα=+ 式中,λ为一较大整数,使得当违反约束时g P 很大,反之则很小。

其余罚函数有类似的形式。

当确定好搜索方向,如果将Q 写成两项之和,可更好地获得计算效益。为

此,

定义:

0()f f Q X f =

及 3121111(,)()[()()()]m m m n p x i g i h i w i i i i i Q X q P x q P g P h P w =====+++∑∑∑∑

则 (,)()(,f p Q X q Q X Q X q =+

b)搜索方向

对于每一个优化迭句,要设计一个搜索方向矢量()

i d ,从而确定j+1步迭代的设计变量即为,

(1)()(

j j i j X X S d +=+

搜索参数j S 对应于沿()i d 方向使Q 为最小值,拟合技术的组合来获得。j S 的解由黄金分割律和一个局部二次j S 的范围限制于:

m a x 0100j j S S S *

≤≤ 式中,j S 为现行迭代中线性搜索的最大可能步长。

max S 为最大的线性步长(百分数)。

求解Q 最小值的关键在于搜索方向系列的生成以及响应面参数g 的调整: 对于初始迭代勿=0,搜索方向为无约束目标函数的负梯度,即:

(0)(0)(0)(,)f p d Q x q d d =-?=+ 式中q=1,且

(

0)(0)(0)()()f f p p d Q x d Q x =-?=-?及 显然,对初始迭代步搜索方法为最速下降法。

对后继迭代j>0,根据Polak-Ribiere 递推公式生成共扼方向,即:

()()(1)

1()(1)12

(1)(,)[()(,)](,)j j j k j j j T

j j d Q x q r d Q x Q x q r Q x q -----=-?+?-?=? 注意:当所有设计变量满足约束,即()0x j P x =,这意味着Q 能够由从p Q 提出因子,

并且写作:

()()(,)()(1,2,3,...,)j j i p p i i Q x q qQ x x x x i n =≤≤=当 若修正得当,q 能随迭代而变,且不破坏()j d 式的共扼性质,调整q 值提供了对

状态变量约束的内部控制。随着收敛的逼近,有必要的话,可推动约束接近它们

的极限值。一旦方程()j d 分成两个向量之和,这个调整就更为明显,即

()()(

j j j f p d d d =+ 式中,每一个方向分别有各自的递推关系:

(

)()(1

1()()(1)1()()j j j f f j f j j j p p j p d Q x r d d Q x r d ----=-?+=-?+ 优化算法可能会置1j r -,迫使执行最速下降迭代,此类情况可能遇到属于下

述情况之一:

检测到病态情况;

接近收敛时;

临界状态变量满足约束而过于保守 梯度变量使用近似的算法计算,即:

()()

()()()()j j j i j j Q x x e Q x Q x x x +?-?=??

式中,

1e ?=??对应分量i 0对应其他分量

群体协同智能优化算法改进及其应用研究

群体协同智能优化算法改进及其应用研究优化问题广泛地存在于实际工程问题和科学研究中。优化问题具有解空间规模大、维数高的特点,一些传统优化算法在求解大规模优化问题时,存在计算复杂度高、时间长等问题。群体智能算法因其参数少、模型简单、易于实现等优点,已成为求解优化问题新的研究方向。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金融无时无刻不断产生数据。 数据挖掘技术越来越受到众多领域的广泛关注。聚类技术是数据挖掘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无监督条件下,用于挖掘数据潜在结构,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热点。密度峰值快速搜索聚类算法是聚类算法中极具竞争力的一种新型聚类算法,已得到各领域广泛认可,但其仍存在手动设置参数的缺陷。本文将布谷鸟搜索算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与改进,并对密度峰值快速搜索聚类算法存在缺陷进行改进。 本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布谷鸟搜索算法在处理复杂函数时,算法收敛速度慢;在处理多维数据时,算法寻优精度低,算法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动态自适应步长的双重策略的布谷鸟搜索算法。算法引入动态自适应步长机制和双重评价策略,动态步长中学习因子加速算法在解空间中搜索速度,在算法迭代前期,双重评价策略中的逐列排序策略在全局搜索中快速定位,并引入动态发现概率增加全局搜索能力。(2)针对密度峰值快速搜索聚类算法存在手动设置截断距离d_c,欧式距离无法准确反映数据间的相似性等缺陷,提出布谷鸟优化的密度峰值快速搜索聚类算法。算法通过布谷鸟搜索算法优化截断距离,并引入余弦相似度,将方向与实际距离相结合,更好区分两类中间区域数据点的归属度。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密度峰值快速搜索聚类算法具有较好聚类性能。(3)基于布谷鸟优化的密度峰值快速搜索聚类算法,对银行个人信贷数据进行聚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较为有效地分析和预测银行个人信贷违约情况,帮助银行信贷部门合理地做出决策。

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比较

粒子群算法(PSO)和遗传算法(GA)都是优化算法,都力图在自然特性的基础上模拟个体种群的适应性,它们都采用一定的变换规则通过搜索空间求解。PSO和GA的相同点: (1)都属于仿生算法。PSO主要模拟鸟类觅食、人类认知等社会行为而提出;GA主要借用生物进化中“适者生存”的规律。 (2)都属于全局优化方法。两种算法都是在解空间随机产生初始种群,因而算法在全局的解空间进行搜索,且将搜索重点集中在性能高的部分。 (3)都属于随机搜索算法。都是通过随机优化方法更新种群和搜索最优点。PSO 中认知项和社会项前都加有随机数;而GA的遗传操作均属随机操作。 (4)都隐含并行性。搜索过程是从问题解的一个集合开始的,而不是从单个个体开始,具有隐含并行搜索特性,从而减小了陷入局部极小的可能性。并且由于这种并行性,易在并行计算机上实现,以提高算法性能和效率。 (5)根据个体的适配信息进行搜索,因此不受函数约束条件的限制,如连续性、可导性等。 (6)对高维复杂问题,往往会遇到早熟收敛和收敛性能差的缺点,都无法保证收敛到最优点。 PSO和GA不同点 (1)PSO有记忆,好的解的知识所有粒子都保存,而GA没有记忆,以前的知识随着种群的改变被破坏。 (2)在GA算法中,染色体之间相互共享信息,所以整个种群的移动是比较均匀地向最优区域移动。PSO中的粒子仅仅通过当前搜索到最优点进行共享信息,所以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单项信息共享机制,整个搜索更新过程是跟随当前最优解的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所有粒子可能比遗传算法中的进化个体以更快速度收敛于最优解。 (3)GA的编码技术和遗传操作比较简单,而PSO相对于GA,不需要编码,没有交叉和变异操作,粒子只是通过内部速度进行更新,因此原理更简单、参数更少、实现更容易。 (4)在收敛性方面,GA己经有了较成熟的收敛性分析方法,并且可对收敛速度进行估计;而PSO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尽管已经有简化确定性版本的收敛性分析,但将确定性向随机性的转化尚需进一步研究。 (5)在应用方面,PSO算法主要应用于连续问题,包括神经网络训练和函数优化等,而GA除了连续问题之外,还可应用于离散问题,比如TSP问题、货郎担问题、工作车间调度等。

(完整版)win7系统优化方法(超级牛逼)

Win7优化 1、通过关闭特效,有效提高windows7的运行速度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属性-->高级系统设置-->性能-->设置-->视觉效果,留下五项"平滑屏幕字体边缘"、"启用透明玻璃"、"启用桌面组合"、"在窗口和按钮启用视觉样式"、"在桌面上为图标标签使用阴影",其余的把勾全拿了,可以马上感觉到速度快了不少,而视觉上几乎感觉不到变化。另外还可以勾选上“显示缩略图,而不是显示图标” 2、据说可提高文件打开速度10倍的设置控制面板-->硬件和声音-->显示【显示或缩小文本及其他项目】-->设置自定义文本大小(DPI)去掉“使用Windows XP 风格DPI 缩放比例”的勾选,确定。【按照提示,注销计算机】 3、轻松访问控制面板-->轻松访问-->轻松访问中心-->使计算机易于查看-->勾选“关闭所有不必要的动画(如果可能)” 4、更改“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默认打开的文件夹启动参数的命令格式为:%SystemRoot%explorer.exe /e,〈对象〉/root, 〈对象〉/select, 〈对象〉开始-->所有程序-->附件-->Windows资源管理器-->右击-->属性-->“快捷方式”选项卡-->目标修改为“%windir%\explorer.exe /e, D:\Downloads”,确定。然后右击“Windows资源管理器”-->锁定到任务栏 5、修改“我的文档”、“桌面”、“收藏夹”、“我的音乐”、“我的视频”、“我的图片”、“下载”等文件夹的默认位置方法一:CMD-->regedit,修改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 ion\Explorer\User Shell Folders]”方法二:系统盘-->用户-->“当前用户名”,分别右击上述文件夹-->属性-->位置-->移动 6、更改临时文件夹位置(%USERPROFILE%\AppData\Local\Temp) 右击“计算机”-->属性-->高级系统设置-->“高级”选项卡-->“环境变量”按钮-->X用户环境变量 7、更改“IE临时文件夹”位置IE-->Internet选项-->“常规”选项卡-->“设置”按钮-->“移动文件夹”按钮-->选择 8、系统自动登录cmd-->“control userpasswords2”-->去掉“要使用本机,用户必须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复选勾 9、关闭系统休眠 cmd-->“powercfg -h off” 10、去除历史纪录cmd-->“gpedit.msc”-->打开“本地组策略编辑器” (1)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系统-关机选项-关闭会阻止或取消关机(启动) (2)用户配置-->管理模板-->"开始"菜单和任务栏-->不保留最近打开的历史(启用) (3)用户配置-->管理模板-->"开始"菜单和任务栏-->退出系统时清除最近打开的文档的历史(启用) (4)用户配置→管理模板→Windows组件→Windows资源管理器→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搜索框中关闭最近搜索条目的显示(启用) 11、在任务栏同时显示“星期几”控制面板→时钟、语言和区域→区域和语言→更改日期、时间或数字格式,点击弹出窗口中的“更改

基于优化问题的多目标布谷鸟搜索算法

基于优化问题的多目标布谷鸟搜索算法

基于优化问题的多目标布谷鸟搜索算法 关键字:布谷鸟搜索、元启发式算法、多目标、最优化 摘要:在工程设计方面,很多问题都是典型的多目标问题,而且,都是复杂的非线性问题。现在我们研究的优化算法就是为了解决多目标化的问题,使得与单一目标问题的解决有明显的区别,计算结果和函数值有可能会增加多目标问题的特性。此时,元启发式算法开始显示出自己在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中的优越性。在本篇文章中,我们构造了一个新的用于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算法——布谷鸟搜索算法。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多目标检验函数对其的有效性已经做出来检验,发现它可以应用于解决结构设计等问题中去,例如:光路设计、制动器设计等。另外,我么还对该算法的主要特性和应用做了相关的分析。 1.简介 在设计问题中经常会考虑到很多多重的复杂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往往都具有很高的非线性性。在实际中,不同的目标之间往往会有分歧和冲突,有时候,实际的最优化解决方案往往不存在,而一些折中的和近似的方案往往也可以使用。除了这些挑战性和复杂性以外,设计问题还会受到不同设计目标的约束,而且还会被设计代码、设计标准、材料适应性、和可用资源的选择,以及

设计花费等所限制,甚至是关于单一目标的全局最优问题也是如此,如果设计函数有着高度的非线性性,那么全局最优解是很难达到的,而且,很多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经常是NP-hard的,这就意味着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算法可以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因此,对于一个已经提出的问题,启发式算法和科学技术与具体的学科交叉知识经常被用于其中,用来作为解决问题的向导。 另一方面,元启发算法在解决此类优化问题方面是非常有效的,而且已经在很多刊物和书籍中得以运用,与单一目标的优化问题相反的是,多目标优化问题具有典型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在单一目标的优化问题中我们必须去找出一个最优化的解决方法,此方法在问题的解决中存在着一个单一的点,并且在此问题中不包括那些多重的、平均优化的点,对于一个多目标的优化问题,存在着名为Pareto-front的多重的复杂的优化问题,为了了解我们所不熟悉的Pareto-front问题,我们需要收集并整理很多不同的方法,从而,此计算结果将会随着近似解的变化、问题的复杂度和解决方法的多样性而有所变化甚至增加。在理论上,此类解决方法应包括问题并且应相对的有一致无分歧的分布情况,然而,还没有科学的方法可以证明这种解决方法可以在实际中得以应用。 从问题的出发点我们可以得知,算法可以在单一目标优化问题中运行的很好,但是却不能在多目标的优化问题中直接的运用,除非是在特殊的环境与条件下才可以应用。例如,使用一些

浅析多目标优化问题

浅析多目标优化问题 【摘要】本文介绍了多目标优化问题的问题定义。通过对多目标优化算法、评估方法和测试用例的研究,分析了多目标优化问题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关键词】多目标优化问题;多目标优化算法;评估方法;测试用例 多目标优化问题MOPs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是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形式之一,广泛存在于优化控制、机械设计、数据挖掘、移动网络规划和逻辑电路设计等问题中。MOPs有多个目标,且各目标相互冲突。对于MOPs,通常存在一个折衷的解集(即Pareto最优解集),解集中的各个解在多目标之间进行权衡。获取具有良好收敛性及分布性的解集是求解MOPs的关键。 1 问题定义 最小化MOPs的一般描述如下: 2 多目标优化算法 目前,大量算法用于求解MOPs。通常,可以将求解MOPs的算法分为两类。 第一类算法,将MOPs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算法为每个目标设置权值,通过加权的方式将多目标转化为单目标。经过改变权值大小,多次求解MOPs 可以得到多个最优解,构成非支配解集[1]。 第二类算法,直接求解MOPs。这类算法主要依靠进化算法。进化算法这种面向种群的全局搜索法,对于直接得到非支配解集是非常有效的。基于进化算法的多目标优化算法被称为多目标进化算法。根据其特性,多目标进化算法可以划分为两代[2]。 (1)第一代算法:以适应度共享机制为分布性策略,并利用Pareto支配关系设计适应度函数。代表算法如下。VEGA将种群划分为若干子种群,每个子种群相对于一个目标进行优化,最终将子种群合并。MOGA根据解的支配关系,为每个解分配等级,算法按照等级为解设置适应度函数。NSGA采用非支配排序的思想为每个解分配虚拟适应度值,在进化过程中,算法根据虚拟适应度值采用比例选择法选择下一代。NPGA根据支配关系采用锦标赛选择法,当解的支配关系相同时,算法使用小生境技术选择最优的解进入下一代。 (2)第二代算法:以精英解保留机制为特征,并提出了多种较好的分布性策略。代表算法如下。NSGA-II降低了非支配排序的复杂度,并提出了基于拥挤距离的分布性策略。SPEA2提出了新的适应度分配策略和基于环境选择的分布性策略。PESA-II根据网络超格选择个体并使用了基于拥挤系数的分布性策略。

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群体智能总结

第十六章群体智能优化算法总结 总结一下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的文章,这方面的文章目前一共发表了13篇,涉及粒子群(鸟)、人工蜂群、蜘蛛猴、蚁群、布谷鸟、萤火虫群、萤火虫、蝙蝠、鱼群、蟑螂、猫群、细菌觅食和烟花算法,虽然这都是些五花八门的小东西,但也不是无规律可循,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群体智能一般是指具有生命的种群(鸟、鱼等),但也有像烟花这样的无生命个体,这里我们将所有这些个体统称为智能体,认为它们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可以在解空间中进行搜索。图1为各主要优化算法的提出时间和提出者,可以看出大多数算法诞生于2000~2010年这十年左右,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升,人们开始依赖于这种既能得到较优的结果又不会消耗太多计算时间的元启发式算法。 图1 群体智能优化算法发展历程 下面总结一下这些算法的共同点: 1、都有多个粒子,代表每种智能体; 2、每个个体通过一定的机制进行位置的变化或者移动,来对解的空间进行搜索; 3、个体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利用局部信息和全局信息进行交互;

4、群体在演变过程中都引入了随机数,以便进行充分地探索。 其实人群也算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只不过他不像其他的群体那样,仅仅是觅食,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除了吃饱肚子以外,还有其他很多精神方面的需求,比如幸福度、快乐度和舒适度等等各个方面,并且人类具有的最大优势是语言沟通和学习能力,因此,基于这样的特性也可以提出基于人群的优化算法,只不过可能需要结合更多的组织行为学和行为心理学等相关的知识,对人的群集行为进行理论解释,同时可以采用更多以机器学习或人工智能为基础的高级策略,并应用于多目标优化问题。不过好像在2006年就已经有类似的算法了,至于为什么没有普及开来,可能还是人的行为太复杂了吧。 对于群体智能优化方面的更新将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将更多的关注另一种元启发式算法-进化计算,这类算法主要是基于生物的进化理论,包括遗传算法、进化策略、进化规划等,都将在后续的内容中逐渐详细讲解。

模拟退火算法与遗传算法性能比较

模拟退火算法与遗传算法性能比较 摘要:模拟退火算法与遗传算法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多目标优化算法。其原理简单,对优化目标函数解析性没有要求,因此在工程问题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这两种优化算法的原理,并分析了两种算法的性能并讨论了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对两种算法的合理选取及改进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字:模拟退火,遗传算法,优化 1.前言 对于多目标优化问题,传统的做法是全局搜索,即“穷举法”。这种通过搜索整个解空间的方法虽然能获得全局最优解,但运算量非常大,当优化空间的维度非常高时,该方法在计算上不可行。通过利用目标函数的解析性质以及借助实际问题的约束条件能部分降低搜索空间,但任不能解决高维问题优化。面对复杂问题,求得最优解是很困难的,在有限时间内求得满意解是可能的。获取高维优化问题满意解的常用方法是迭代运算,但通常迭代运算容易陷入局部最优陷阱,造成“死循环”。模拟退火算法及遗传算法是两种原理简单的启发式智能搜索算法,均具有逃离局部陷阱的能力,是工程应用中快速获取满意解的常用算法,对其性能比较对于正确使用这两种智能优化算法具有重要意义。 2.算法介绍 2.1.模拟退火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随机搜索算法,Kirkpatrick[1]于1983年首次将该算法应用于多目标优化。该算法模拟冶金上的退火过程而得名,其基本思想是:对当前合理解增加扰动产生新解,评价新解对目标函数的改进情况,若小于零,则接受新解为新的当前解,否则以概率接受新解为新的当前解。新的当前解将将继续优化,直到没有显著改进为止。 模拟退火算法使用过程中以下细节影响其全局搜索性能。初始温度T选择越高,则搜索到全局最优解的可能性也越大,但计算复杂度也显著增大。反之,能节省时间,但易于陷入局部最优。依据解的质量变化概率选择温度下降策略能增强算法性能。每次温度降低迭代次数及算法的终止可由给定迭代次数内获得更优解的概率而确定。 2.1.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最早由Holland等[2]提出,该算法模拟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机制,是一种通过交换机制,重组基因串的概率搜索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分析解空间大小及精度要求,确定合理解唯一编码形式。合理解转化成的编码即为染色体,随机选取的多个初始染色体构成初始种群。会依据评价函数计算种群中每个个体

多目标优化实例和matlab程序

NSGA-II 算法实例 目前的多目标优化算法有很多, Kalyanmoy Deb 的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 无疑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最为成功的一种。本文用的算法是MATLAB 自带的函数gamultiobj ,该函数是基于NSGA-II 改进的一种多目标优化算法。 一、 数值例子 多目标优化问题 424221********* 4224212212112 12min (,)10min (,)55..55 f x x x x x x x x x f x x x x x x x x x s t x =-++-=-++-≤≤??-≤≤? 二、 Matlab 文件 1. 适应值函数m 文件: function y=f(x) y(1)=x(1)^4-10*x(1)^2+x(1)*x(2)+x(2)^4-x(1)^2*x(2)^2; y(2)=x(2)^4-x(1)^2*x(2)^2+x(1)^4+x(1)*x(2); 2. 调用gamultiobj 函数,及参数设置: clear clc fitnessfcn=@f; %适应度函数句柄 nvars=2; %变量个数 lb=[-5,-5]; %下限 ub=[5,5]; %上限 A=[];b=[]; %线性不等式约束 Aeq=[];beq=[]; %线性等式约束 options=gaoptimset('paretoFraction',0.3,'populationsize',100,'generations', 200,'stallGenLimit',200,'TolFun',1e-100,'PlotFcns',@gaplotpareto); % 最优个体系数paretoFraction 为0.3;种群大小populationsize 为100,最大进化代数generations 为200, % 停止代数stallGenLimit 为200, 适应度函数偏差TolFun 设为1e-100,函数gaplotpareto :绘制Pareto 前端 [x,fval]=gamultiobj(fitnessfcn,nvars,A,b,Aeq,beq,lb,ub,options)

第1章群体智能算法概述

第1章 群体智能算法概述 1975年,美国Michigan大学的John Holland[1]教授发表了其开创性的著作《Adapatation in Natural and Artificail System》,在该著作中John Holland教授对智能系统及自然界中的自适应变化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计算机程序的自适应变化机制,该著作的发表被认为是群体智能(Swarm Intelligence)[2]算法的开山之作。随后,John Holland和他的学生对该算法机制进行了推广,并正式将该算法命名为遗传算法(Gentic Algorithm,GA)[3]~[5]。遗传算法的出现和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研究工作者向大自然现象学习的热情。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诞生了大量的群体智能算法,包括:遗传算法、蚁群优化(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6]~[7]算法、差异演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DE)[8]~[12]算法、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13]~[16]算法等。 随着群体智能算法在诸如机器学习、过程控制、经济预测、工程预测等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它已经引起了包括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及工程应用等领域的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目前关于群体智能计算的国际会议在全世界各地定期召开,各种关于信息技术或计算机技术的国际会议也都将智能进化技术作为主要研讨课题之一。甚至有专家指出,群体智能计算技术、混沌分析技术、分形几何、神经网络等将会成为研究非线性现象和复杂系统的主要工具,也将会成为人们研究认知过程的主要方法和工具。 1.1 群体智能算法的特点 1.1.1 智能性 群体智能算法通过向大自然界中的某些生命现象或自然现象学习,实现对于问题的求解,这一类算法中包含了自然界生命现象所具有的自组织、自学习和自适应性等特性。在运算过程中,通过获得的计算信息自行组织种群对解空间进行搜索。种群在搜索过程中依据事先设定的适应度函数值,采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方式进化,所以算法具有一定的智能性。 由于群体智能算法具有的这种优点,应用群体智能算法求解问题时,不需要事

组合最优化问题及其求解优化算法

组合最优化问题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变量是离散的, 由此导致其数学模型中的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在其可行域内是也是离散的。在现实世界中,许多的实际问题本质上是离散事件的而不是连续事件,都可归结为组合最优化问题。这类问题在理论上多数都属于NP难问题,NP类问题仍属于可计算问题,即存在算法来求解。求解这类组合最优化问题方法分为精确算法和近似算法两类。 常用的精确算法有动态规划、分支定界和枚举等。精确算法只能解决一些小规模问题,当求解小规模组合优化问题时可以用这类精确算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优解。当求解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时,理论上可以得到问题的最优解,但由于计算量太大,所以使用精确算法并不可行。利用精确算法求解NP-hard组合优化问题时,即使能得到最优解,但所需要的计算时间过长,在实际问题中难以直接应用。 近似算法是指在合理的计算时间内找到一个近似的最优解。近似算法虽然求解速度较快,但并不能保证得到问题的全局最优解。近似算法分为基于数学规划(最优化)的近似算法、启发式算法和基于智能优化的近似算法。 1) 基于数学规划(最优化)的近似算法是根据对问题建立的数学规划模型,运用如拉格朗日松弛、列生成等算法以获得问题的近似解,是以数学模型为基础,采用列生成、拉格朗日松弛和状态空间松弛等求解问题。 拉格朗日松弛(LR)算法求解问题的主要思想是分解和协调。首先对于NP难的优化问题,其数学模型须具有可分离性。通过使用拉格朗日乘子向量将模型中复杂的耦合约束引入目标函数,使耦合约束解除,形成松弛问题,从而分解为一些相互独立的易于求解的子问题,设计有效的算法求得所有子问题的最优解。利用乘子的迭代更新来实现子问题解的协调。列生成(Column generation, CG)算法是一种已经被认可的成功用于求解大规模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及混合整数规划问题的算法。 与智能优化算法相比,基于数学规划的近似算法的优点是通过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松弛模型中难解的耦合约束或整数约束,得到的松弛问题的最优解可以为原问题提供一个下界。同时基于数学规划的近似算法还具有很好的自我评价功能,通过算法运行给出的问题的近优解(或最优解)为原问题提供一个上界,上界与下界进行比较,可以衡量算法的性能。 2) 启发式算法根据求解问题的特点,按照人们经验或某种规则设计的。这是一种构造式算法,比较直观、快速,利用问题的知识设计求解的方法步骤,相对比较简单,这种方法的求解速度较快,但所得解的质量不一定好。 3) 基于智能优化的近似算法是基于一定的优化搜索机制,并具有全局优化性能的一类算法。这类智能优化算法常见的有:模拟退火(SA)、遗传算法(GA)、蚁群算法(ACO)、路径重连算法(PR)、迭代局部搜索算法(ILS)、禁忌搜索算法(TS)、分散搜索算法(SS)、粒子群算法(PSO)等,这些算法也称超启发式算法(Meta-heuristic)。 智能优化算法是一种通用的算法框架,只要根据具体问题特点对这种算法框架结构进行局部修改,就可以直接应用它去解决不同的问题。这类算法本身不局限于某个框架,具有实践的通用性,适应于求解工业实际问题,能较快地处理大规模数据的同时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基于智能优化的近似算法,采用不同的搜索策略和优化搜索机制,寻找问题的近似最优解,具有很好的求解优势。虽然基于智能优化的近似算法不能保证求得全局最优解,但因其高效的优化性能、无需问题特殊信息、易于实现且速度较快等优点, 受到诸多领域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基于智能优化的近似算法(超启发式算法)成为求解复杂组合最优化问题主要的有效方法。

群体智能方法在最优化问题的应用和未来

群体智能方法在最优化问题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姓名:曾燕亭学号:201110510133 班级:11计科1班 摘要:将遗传算法解决最优化问题,即将最优化问题转化为求解目标函数的最优解问题。关键词:遗传算法;最优化 1.定义 1.1定义及原理 顾名思义,群体智能即群其实质是将物理问题数字化,体产生的智能,与集体智慧类似。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群体智能的含义。一方面,群体智能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指大量简单个体构成的群体按照简单的交互规则相互协作,完成了其中任何一个个体不可能单独完成的复杂任务。以蚁群为例,正如斯坦福大学生物学家D.Gordon的概括:蚂蚁很笨,但蚁群很聪明。另一方面,人们通过对这些群体行为的研究,逐步形成了群体智能理论,即研究大量个体的简单行动如何成为群体的高智能行为的理论。群体智能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便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是人工智能及经济、社会、生物等交叉学科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因此设计高效的优化算法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目标。随着人类对生物启发式计算的研究, 一些社会性动物( 如蚁群、蜂群、鸟群) 的自组织行为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这些社会性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特点: 个体的行为都很简单, 但当它们一起协同工作时, 却能够“突现”出非常复杂的行为特征。基于此,人们设计了许多优化算法,例如蚁群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混合蛙跳算法、人工鱼群算法,并在诸多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目前, 群智能理论研究领域主要有两种算法: 蚁群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 群集智能优化算法源于对自然界的生物进化过程或觅食行为的模拟。它将搜索和优化过程模拟成个体的进化或觅食过程,用搜索空间中的点模拟自然界中的个体;将求解问题的目标函数度量成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将个体的优胜劣汰过程或觅食过程类比为搜索和优化过程中用好的可行解取代较差可行解的迭代过程。从而,形成了一种以“生成+检验”特征的迭代搜索算法,是一种求解极值问题的自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各类优化算法实质上都是建立问题的目标函数,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因而实际工程优化问题均可转化为函数优化问题。其表达形式如下: 求:

系统优化方法(《生活与哲学》)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重难点解析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一. 系统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系统整体的各个部分。无论是自然事物还是社会事物,包括人们的思想意识,一般都是以系统的方式而存在的。每一事物或过程,因其内在要素相互联系而形成小系统,又同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构成更大的系统。如:在自然界中,每一个细胞都是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组成的系统;每一个生物体也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系统;每一个生物种属和生物群落也都自成系统。在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同他人结成层次不同的系统,如家庭、乡村、政党、民族、国家等。人类社会就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要素组成的系统。 系统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整体性。任何系统都是由各个要素相互联接、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这种整体性表现为,系统对外来作用能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作出反应,而不管它作用于哪一部分;同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功能和性质。整体的新功能来自于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结构优化,即“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有序性。系统内部结构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组织化特征,每一系统都是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方式或比例组合而成。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各有其特定的位置、顺序和规则。结构稳定,系统就相对稳定;结构变化,系统的性质和功能就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和社会内部结构的变化,影响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加。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策略也就应势而出。(3)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从系统的整体发展方向来看,系统的形成是从无序向有序、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的不断演化过程。结构有序合理,会促进系统的发展,结构失序或不合理则阻碍系统的发展。因此,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为促进系统的法则功能状态的提高,就要不断调整、完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除上述特征外,系统还有层次性、开放性、关联性等。 综上所述,我们在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时,要注意这样三点: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的功能和性质;2.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3.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意义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从认识世界来说,系统优化的方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在联系中把握各要素,把握事物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此事物的完整的、准确的认识。 从改造世界来说,系统优化方法要求处理和解决问题是要着眼于整体功能状态的优化,做到从整体出发,统筹全局,寻求最优目标。在工作实践中,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保障等必须相互配合,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必须和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地区的崛起协调共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应该共同进步。所有

多目标优化算法与求解策略

多目标优化算法与求解策略 2多目标优化综述 2.1多目标优化的基本概念 多目标优化问题(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MOP)起源于许多实际复杂系统的设计、建模和规划问题,这些系统所在的领域包括工业制造、城市运输、资本预算、森林管理、水库管理、新城市的布局和美化、能量分配等等。几乎每个重要的现实生活中的决策问题都要在考虑不同的约束的同时处理若干相互冲突的目标,这些问题都涉及多个目标的优化,这些目标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祸合在一起的互相竞争的目标,每个目标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和量纲。它们的竞争性和复杂性使得对其优化变得困难。 多目标最优化是近20多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应用数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研究向量目标函数满足一定约束条件时在某种意义下的最优化问题。由于现实世界的大量问题,都可归结为含有多个目标的最优化问题,自70年代以来,对于多目标最优化的研究,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近10多年来,理论探索不断深入,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研究队伍迅速壮大,显示出勃勃生机。同时,随着对社会经济和工程设计中大型复杂系统研究的深入,多目标最优化的理论和方法也不断地受到严峻挑战并得到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将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应用于多目标优化问题成为研究热点,这种算法通常称作多目标优化进化算法或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由于遗传算法的基本特点是多方向和全局搜索,这使得带有潜在解的种群能够一代一代地维持下来。从种群到种群的方法对于搜索Pareto解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一般说来,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中许多优化问题大都是多目标优化问题。多目标优化问题中各目标之间通过决策变量相互制约,对其中一个目标优化必须以其它目标作为代价,而且各目标的单位又往往不一致,因此很难客观地评价多目标问题解的优劣性。与单目标优化问题的本质区别在于,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解不是唯一的,而是存在一个最优解集合,集合中

群体智能优化算法-蟑螂算法

第十二章 蟑螂算法 12.1 介绍 蟑螂群优化算法(Cockroach Swarm Optimization ,CSO)是受蟑螂群体捕食行为的启发而提出的,该算法是通过模仿蟑螂个体寻找整体最优值的追逐行为而建立的。蟑螂是一种昆虫,通常出现在黑暗和潮湿的地方。它们表现出追逐、聚集和分散等觅食行为(Kwiecien & Pasieka, 2017)。 CSO 算法是通过模仿蟑螂的生物学行为来实现的:聚集、分散和残忍行为,下面分别对各个过程进行建模。 12.2 聚集行为(Chase-Swarming behavior ) ()()*rand*,*rand*,r r r r r r r g r r r y a y y y y a y y ρρρρ+-≠??=?+-=?? (1) 其中y r 为蟑螂的位置,a 代表步长,为固定值,rand 为(0,1)之间的任意值,ρr 和ρg 分别是个体最优和全局最优蟑螂的位置点,个体最优可以通过下式进行计算: {},visual r s s r s opt y y y ρ=-≤ (2) 其中visual 为常数,表示蟑螂的视野范围,r=1,2,3,...N ,s=1,2,3,...N 。全局最优位置可以通过下式确定: {}opt g r r y ρ= (3) 12.3 分散行为(Dispersing behavior ) 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每个个体被随机分散,以保持当前个体的多样性,模型如下: rand(1,),1,2,,r r y y E r N =+=? (4)

其中rand(1,E)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设置的E 维(问题空间维度)随机向量。 12.4 残忍行为(Ruthless behavior ) 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当前的最佳个体取代随机选择的个体,即弱肉强食。模型如下: l g y ρ= (5) l 为[1,N]之间的任意整数。 12.5 蟑螂算法 Step1:参数设置和种群初始化。设置参数a ,N ,E ,生成蟑螂种群y r (r=1,2,...N ); Step2:使用式(2)和(3)搜索局部和全局最优位置ρr 和ρg ; Step3:根据式(1)执行聚集行为,更新全局最优ρg ; Step4:根据式(4)执行分散行为,如果新的位置由于原有的位置,则使用新的位置,否则保留原有位置,同时更新全局最优ρg ; Step5:根据式(5)执行残忍行为; Step6:重复Step2~5,直到满足终止条件。

系统优化方案

拿到了新的本本,换装了新的系统,可是用起来还不是特别的带劲,那么简单的设置一下,或许可以给你带来更加给力的感觉! 好下面进入主题 以下方法请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使用!因为关闭一些东西就会导致不可使用,如果你要使用就自行决定!自括号内出自论坛置顶帖 【1、关闭虚拟内存(4g内存以上) 右键点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然后选择左边的高级系统设置,在高级菜单下点击第一项性能的设置按钮,在性能选项框中再点击高级,然后点击下面的虚拟内存的更改按钮,最后选择系统所在的分区,然后点击选择下面的无分页文件,点击确认,最后一步一步确认退出即可。重启系统后,你就会发现虚拟内存不见了,C盘也瘦身了3~4G了。 2、关闭系统休眠 打开C:\Windows\System32目录,找到cmd.exe,右键点击以管理员身份运行,输入powercfg -h off然后回车即可。使用Windows7优化大师亦可以。 3、关闭系统还原并删除还原点 打开我的电脑熟悉-高级系统设置后,选择系统保护菜单,选中C盘(默认就系统盘打开),点击配置,就可以对系统还原进行关闭并清除还原

点操作了。 4、系统服务优化: 强烈建议禁用以关闭的系统服务: 1、Superfetch 2、Program Capability Assistant Service 3、Shall Hardware Detection 4、Windows Defender 5、Windows Search 6、Security Center 7、Windows Time 8、Windows Backup 可以关闭的服务(可关可不关): 1、Internet Connection Sharing (ICS) 2、IPsec Policy Agent 3、Media Center Extender Service 4、Net.Tcp Port Sharing Service 5、Remote Desktop Configuration 6、Remote Desktop Services 7、Remote Registry 8、Routing and Remote Access

浅谈群体智能算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09112302.html, 浅谈群体智能算法 作者:林辉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5期 摘要:本文介绍了群智能算法的特点,PSO的基本原理、算法的改进,特别对相关国际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让初学者轻松入门;给出了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种改进形式,不仅可以让初学者得到提高的机会,也让资深读者从中受到启发。 关键词:粒子群,群智能 1群体智能 1975年,美国Michigan大学的John Holland[1]教授发表了其开创性的著作《Adapatation in Natural and Artficial System 》,在该著作中作者对智能系统及其自然界中的自适应变化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计算机程序的自适应变化机制,该著作的发表被认为是群体智能[2]算法的开山之作。随后John Holland 和他的学生对该算法机制进行了推广,并正式将该算法命名为遗传算法,遗传算法的出现和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研究工作者向大自然现象学习的热情。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诞生出了大量的群体智能算法,包括: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差异演化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对智能系统及自然界中的自适应变化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 群体智能算法的特点: (1)智能型 群体智能算法通过向大自然界中某些生命现象或自然现象学习,实现对于问题的求解,这一算法中包含了自然界生命现象所具有的自组织、自学习和自适应等特点,在运算过程中,通过获得的计算信息自行组织种群对解空间进行搜索。种群在搜索过程中依据事先设定的适应度函数值,采用适者生存、优胜略汰的方式进化,所以算法具有已经的智能性。 (2)隐含本质并行性 群体智能算法通过设定相应的种群进化机制完成计算,而种群内的个体则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个体之间完全是一种本质上的并行机制。如果使用分布式多处理机来完成群体智能算法,可以将算法设置为多个种群并分别放置于不同的处理机实现进化,迭代期间完成一定的信息交流就可以,迭代完成后,根据适应度进行优胜略汰。所以,群体智能算法这种隐含的本质并行性,能够更充分利用多处理器机制,实现并行编程,提高算法的求解能力。更加适合目前云计算等分布式计算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 (3)解的近似性

计算机系统优化方法

由于目前技术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主流配置的笔记本电脑仍然与主流台式机的性能有相当的差距,这差距表现出来的就是流畅度,因此许多用惯了台式机的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性能嗤之以鼻,认为笔记本是高价低能的代名词,对此要说的是:NO! 第一步 首先,从系统下手,如今XP系统已经普及,但由于XP系统的卖点就是绚丽的操作界面,这都是以牺牲性能为代价的,对于笔记本,可以对一些效果适当的进行删减。 右键点击“我的电脑”,然后“属性”---“高级”---“性能”---“视觉效果”,这里选择“调整为最佳性能”,用户如果需要一些效果的话可以选择自定义来手动调整。 仍然在“性能”分页,选择“高级”,打开“虚拟内存”子页,这里把虚拟内存的大小调整为本机物理内存的2倍—3倍,然后应用,确定,退出此页。 第二步 现在打开开始菜单,选择运行,输入“gpedit.msc”; 进入组策略编辑器。 依次打开“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网络”—“QoS数据包计划”—“限制可保留带宽”,选择“起用”,在下面的输入栏里把20改成0,这样可以把系统自己占用的20%带宽解放出来。

回到组策略编辑器的主界面,依次打开“用户配置”—“管理模板”—“任务栏和开始菜单”,找到“关闭用户跟踪”一项,选择“启用”,确定,退出。 第三步

打开开始菜单,选择运行,输入“regedit”;进入注册表编辑器(请做好备份工作)。 1、基于CPU的纂改,找到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Manager--Memory Management--SecondLevelDataCache然后按照你的本本CPU 的情况修改,若你的本本CPU是CeleronA或Celeron2,就将其果断的改为128;是Mobile PⅡ或PⅢ,就改为256;若是Mobile PIV或是迅驰,那么就修改为512。你可以看出这是内存的参数,没错,这是CPU的二级缓存,与内存参数大同小异。 2、基于读盘速度的纂改,找到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 SessionManager--Memory Management—PrefetcHParameters--EnablePrefetcher然后将数值修改为3。照例重启,你也可以再向更大的数字改动,变化就是速度是令你大跌眼镜,速度快的让你连界面都看不清,就像流星一样!(256兆内存建议设为3,512兆及以上建议设为5) 3、基于弹出菜单的纂改,找到HKEY_CURRENT_USER--Control PanelDesktopMenuShowDelay将数字值改为0就OK了,重新启动,你看看菜单有何变化! 4、基于清楚无用程序的纂改,找到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新创建一个名为AlwaysUnloadDLL子键。将名字设置为双字节1的,然后重新启动,这个篡改的目的是清除没有用的DLL程序文件,以达到提升系统速度的目的! 5、基于系统的纂改,找到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Manager--Memory Management--LargeSystemCache,将0改成1,这里要值得一提的是,前提是你的本子内存必须是大于等于256MB的,才可以看到效果! 6、基于CMOS时钟的纂改,找到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 --PriorityControl在里面重新创建一个名为IRQ8Priority的双字节值,并设为1。重新启动,你主板的性能就会提高了! 7、基于自动关机的纂改,找到HKEY_CURRENT_USER--Control Panel--Desktop将里面的AugoEndTasks键值修改为1。这下就可以消灭恼人的“是否关机”的对话框了,它的消失对于系统来说,真是如释重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