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分析检验与质量控制

饲料分析检验与质量控制
饲料分析检验与质量控制

饲料分析检验与质量控制

在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系统和随机误差,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系统误差是由于检验过程中某些确定的、经常性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它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在重复检验过程中可以重复地表现出来,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来源主要包括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测定方法误差、分析人员个人误差等。随机误差是由于一些偶然的外部因素所引起的,产生随机误差的因素不定。

如何最大限度减少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饲料分析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原料的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出厂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针对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关键环节,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系统介绍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和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措施,供饲料企业实验室参考。

1 检验化验人员要求

饲料分析检验是一项重复、枯燥但又需要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作,因此分析人员必须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不断进取的精神和过硬的技术。

在分析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由于粗心导致某些操作错误,如试剂溅出或滴出,试剂或溶液加错,看错砝码、读错刻度,记录及结果计算错误等,如果已经出现错误,应立即终止实验或剔除结果,不得用于参加最终结果计算,也不得对数据结果进行主观修正。检测人员要对所获得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核对人员对检测人员数据结果计算过

程准确性进行监督。

为了确保检、化验结果的质量,从事饲料分析检验化验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岗位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即使已经取得相关专业毕业文凭的本、专科学生也要通过岗前培训,毕业文凭只能表明已经通过了相关知识的系统教育,并不代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技能。

一名优秀的饲料化验员还应对各种饲料原料和产品的特点、相关标准,甚至加工工艺等有充分了解,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和丰富经验,提高技术水平。这对应对饲料原料的复杂性,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准确性非常重要。

2 仪器设备和其他计量器具要求

2.1 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

分析检验仪器、器皿是饲料检验分析过程的主要工具,其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和重现性,必须对其进行检定/校准,并做相应的标识。仪器的检定/校准需要委托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其他单位,依据相应的检定或校准技术规程进行,其中检定为强制性。

各种仪器的检定/校准周期都有具体要求,所谓检定周期即检定/校准结果的有效周期。常规仪器如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酸度计等都需要进行检定,检定周期一般为1年,大型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检定周期为2~3年。仪器出现故障大修后要重新检定。大型仪器还应进行两次检定周期之间的期间核查。

2.2 仪器使用

使用仪器时,要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在仪器性能状态稳定后

开始测定。作好仪器使用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时间、用途、样品名称和编号、使用前后的状态等。如果出现异常,需要停止分析;如果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需进一步确认其可能影响的范围,并加以追溯。

3 检验方法的选择

检验方法是开展饲料分析工作的重要依据,检验方法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验方法有很多来源,主要包括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标准测定方法、国际权威组织机构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公职化学家协会(AOAC)以及其他国家地区颁布的官方方法、教科书、权威学术刊物、企业标准等。

同一检验项目有2种或2种以上检验方法时,应首选国家或行业标准,且国家标准高于行业标准,其次考虑国际标准。目前我国颁布的很多国家标准都是等同或修改采用ISO标准。如果是等同采用,在标准封面上同时看到国家标准编号(ISO标准编号)。

如果受实验室条件限制需要采用非标准方法测定时,首先需要考虑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其次要考虑操作是否简便,省时、省力和试剂消耗量少。

选择标准时要特别关注所分析的样品是否在标准的适用范围内,不能盲目扩大方法使用范围这一点非常重要。如GB/T 13088-2006《饲料中铬的测定》,该标准只说明适用于矿物元素预混料、复合预混料等中铬的测定,没有明确说明是否适合有机铬添加剂中铬的测定。另外为了确保奥运食品安全,2008年紧急制定了饲料中禁用药物如兴奋剂、性激素等多残留的检测方法标准,由于制标时间紧,这些方法在适用范围中明确规定仅适合配合饲料。

要及时掌握检测标准的最新进展。已颁布国家或行业等检测标准等,根据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国际标准的修改制定情况以及标龄长短,定期或不定期对其进行修

改。新修订的标准序号不变,改变的只是年代号。新版标准颁布实施后,旧版标准往往同时作废。

对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中存在问题的问题,可以将意见反馈给全国饲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过标准的法定程序对标准进行修订。

同一标准中,同时包含2个或以上方法,测定结果出现争议时,以仲裁法结果为准。如现行钙测定方法标准GB/T 6436-2002中包括高锰酸钾法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络合滴定法,前者为仲裁法。

4 试剂、溶液和实验用水

4.1 试剂

市售的化学试剂一般分为4级:一级为优级纯、保证试剂,简称GR级,标签为绿色,通常用作基准物质;二级为分析纯,简称AR级,标签为红色,通常用作常规分析和要求较高的分析项目,在饲料分析和质量检测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用量也最大;三级为化学纯,简称CR级,标签为蓝色,通常用作要求较低的分析工作。四级为实验级,简称LR级,纯度较低,在饲料分析中很少应用。光谱纯试剂、生物试剂、指示剂、层析用试剂等应按国家试剂规格要求,根据分析的对象、项目和方法所规定的具体要求,正确合理地使用。

在饲料分析中,常规分析用试剂一般为分析纯,仪器分析用试剂一般为优级纯,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用试剂为基准级。切忌用分析纯来替代基准级试剂。

4.2 溶液配制及标准溶液标定

4.2.1 溶液配制

目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一般有:物质的摩尔浓度(c),物质的体积分数(w),物质的质量体积分数(ρ)和滴定度。在方法标准中,除另有说明外,“溶液”或“液”均指水溶液。每批测定应一次配制足够的试剂,以免两次配制引起误差,或用新、旧溶液对同一个样品进行测定,观察其测定结果间是否有差异。在试剂标签上要清楚标明溶液名称、浓度、配制人、配制日期和有效期,不得使用超过有效期的溶液。

4.2.2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在确保分析数据准确性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批标准溶液如果出现偏差,会影响到未来1个月内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要严格遵循GB/T 601-2002《化学试剂标准溶液的制备》。配制的标准溶液浓度应该在规定浓度的±5%范围内,标准溶液要求由两个人来同时标定,每个人做4个重复,每人4个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4)]的相对值0.15%,两人共8个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8)]的相对值的0.18%。取两人8个平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注意,标定用基准物质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烘干等预处理。标准溶液一般每个月要复标1次。

不要随意提高配制的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在实际生产中,有的化验员为了减少配制标准滴定溶液的次数和量,将标准溶液浓度由标准建议的浓度提高5~10倍,结果导致样品滴定过程中溶液消耗体积太小,不足2mL,甚至不足1mL,这种情况下终点多滴一滴或少滴一滴对检测结果影响都很大。而一般以滴定消耗溶液体积10~20mL为宜。当然,标准滴定溶液消耗体积的多少,除了受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影响外,也与测试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高低有关,因此在测定过程中要灵活掌握称样量和样品液稀释倍数。

4.3 实验用水

实验用水主要有蒸馏水、去离子水和超纯净水等。按照GB/T 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分析实验室用水共分3个级别: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水(表1)。在实际分析工作中要定期对水的pH和电导率进行测定。

5 常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

5.1 空白对照实验

在进行样品测定时,需同时采用操作完全相同的方法而不加入被测定的物质,进行试剂空白对照试验。这样,可校正因试剂中的杂质干扰和溶液受器皿材料的影响等因素所导致的系统误差。目前有些标准的计算公式中没有明确空白消耗体积,但实际应用时一定要扣除空白。

5.2 标准样品对照实验

在进行样品测定时,还需要按照与样品完全相同的操作步骤,测定一系列标准溶液配制的对照组(比色分析中称为标准比色系列),最后将检验结果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抵消不明因素的影响,在一些稳定性不好的分析方法中,标准品对照尤为重要。

5.3 添加回收实验

在待测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标准物质,测定其回收率,可检验测定方法的正确性和试样所引起的干扰误差,并可同时求出精确度。因此,回收率试验是饲料分析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如测定植物性饲料中植酸磷时,可通过添加试剂级的植酸钠进行回收率测定,如果操作正确,回收率应在95%以上。

5.4 参照样

所谓参照样是指已经赋值的样品,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的饲料样品;另一类是通过人为添加某种饲料中本身不含有的物质成分,制备成阳性样品。参照样品可以从标准物质供应部门购买,也可以自行制备。如采集一定数量豆粕和鱼粉等饲料,粉碎混匀后,分装,密封,-20℃保存,并分别采样送3家权威的饲料检测机构进行水分、粗蛋白质等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赋值,如粗蛋白质含量为(43.78±0.52)%。然后在日常分析过程中,每批样品都带上1个参照样,以检验检测过程是否出现偏离。参照样品的使用在检验日常质量控制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6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主要涉及人员管理、仪器管理、记录控制、样品管理、化学药品及危险品管理、文件管理及检验过程要求等,明确工作岗位职责分工和岗位责任制。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制定可参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CNAL/CA01-2002(ISO/IEC 17025-1999)进行。

应设计各检测项目的原始记录表格,检测人员按照要求逐项认真填写,原始记录不能随意修改,若出现差错,应在差错处划改并签名,将正确数据写在原数据的右上方。数据的有效位数、修改、计量单位应规范。原始记录应有检验人、校核人、审核人签字并存档。

检验报告应由专门人员根据检测结果填写,检验报告应内容完整、文字清晰、数据准确、结论科学规范,不得有涂抹和改写,由企业负责人审核、签字,报告应一式2份,正本交给委托方,副本存档。

7 实验室检测能力考核

目前,实验室能力考核主要通过实验室间、实验室内部人员间、同一指标不同方法间、同一人员不同时间比对实验等方式进行考察。

7.1 实验室间的比对

实验室间的比对实验通常由国家相关部门,如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CNAL)或农业部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各实验室报名参加。同时,饲料企业也可以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自行组织。具体做法为:将同一个样品,同时委托至少3家权威检测机构进行相关项目的检验,自己也同时做相关项目检验。然后将所有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异常数据仔细查找原因,直到问题解决。一般每年至少参加或组织1次,对于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很有帮助。

7.2 实验室内部人员间的比对

实验室内部人员间的比对实验,是指两个具有资格的分析人员在仪器设备、方法等条件相同情况下,对同一个样品同一指标进行测定。计算每个人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并以两个平均值计算测定结果间的精密度。如果相对偏差在要求的2倍之内,就符合要求。例如粗蛋白质含量在25%以上时,方法中要求的相对偏差不超过1%,检测人员进行比对时,相对偏差可放宽到2倍规定值,即2%。

7.3 自我比对实验

自我比对实验,即指对同一检测人员,对同一个样品不同时间测定结果的比较,用来评价检测人员测定结果的再现性,即稳定性。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稳定性比较好的样品成分,如果某成分(如抗氧化剂)在贮存过程中很容易氧化降解,则不易采用此法。

此外要注意样品水分含量是否发生变化并对结果产生影响,最好的办法是测定结果以干物质基础来计。

7.4 同一指标不同方法间比对

同一指标不同方法间比对是指当某项指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通过同一个分析人员对同一个样品的某项指标,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测定,比较其测定结果。如饲料中钙的测定可以采用EDTA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两种方法测定。

8 小结

综上所述,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但通过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和控制措施,可以将其对结果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性。数据的准确性是衡量一个实验室分析工作水平的第1指标。

现代饲料生产企业品质管理综述

第一章现代饲料企业品质治理综述 第一节现代饲料企业饲料产品的设计 搞好现代饲料企业产品质量,大体上应从原料、配方、设备与治理四个方面入手,其中配方设计是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关键环节,大伙儿都明白得专门重要。但对如何设计一个好配方,实际中有二种不太科学的盾法,一是把配方设计想得过于简单,粗略地写一个或从某本书上抄一个,就当成是一个饲料加工企业的生产配方;二是把配方搞得过于神密化,以至于遇上国外学者来华讲学,便要求给一配方,弄得对方哭笑不得,只能应付了事,也有的花大笔钞票支购配方,此二种做法,差不多上专门难获得得理想的饲料配方。那么,如何才能设计-最优的配方呢? 一、市场调查的内容大体包括: (1)竞争对手的情况:产品结构、质量、价格、经营策略和用户反映等,摸透其优缺点; (2)销售区域的养殖业结构、水平、饲料方式、经济进展水平和畜产品的价格等; (3)饲料原料情况; (4)各层次客户心理。 在调查的基础上,依照自身企业的情况,确定营销打算与策略,设计最佳的产品结构,最后设计每个产品的最优配方,达到以最优的饲料产

品去满足市场,引导市场。 实际中有的企业不太重视市场调查,往往只依照饲养(或饲料)标准设计整套系列配方,因缺乏针对性,没有特色,市场竞争力自然不强。还有的企业,一味“尊重”用户的意见,叫生产啥就生产啥,被动地迎合市场,而不是主动地去引导市场。因我国专门多养殖企业的技术力量不强,引导市场这一点是专门重要的。如正大551乳猪料专门吃香,而刚投放市场时亦有一段困难的推销讲服过程,这确实是所谓的引导市场。 二、合理选用原料 设计配方时,应清晰地认识到:弄清原料情况是设计配方的前提。合理选用原料,一要科学,二要经济,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虎:(1)营养价格:各种养分的含量及其可利用性,数值的获得可通过三个方面: ①直接测定; ②不易测定的(氨基酸、有效能)可通过回归公式计算; ③查阅有关资料。 (2)一些原料中的营养因子(毒素)与使用限时:需要提及的是棉、菜籽饼(粕)只要同时考虑含有毒素、有效能低、重要氨基酸 水平与消化率及适口性差四个方面,合理搭配,不脱毒直接 使用,确实是添加比倒较大的时也能获得中意的饲养效果:

饲料分析检验与质量控制

饲料分析检验与质量控制 在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系统和随机误差,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系统误差是由于检验过程中某些确定的、经常性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它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在重复检验过程中可以重复地表现出来,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来源主要包括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测定方法误差、分析人员个人误差等。随机误差是由于一些偶然的外部因素所引起的,产生随机误差的因素不定。 如何最大限度减少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饲料分析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原料的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出厂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针对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关键环节,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系统介绍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和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措施,供饲料企业实验室参考。 1 检验化验人员要求 饲料分析检验是一项重复、枯燥但又需要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作,因此分析人员必须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不断进取的精神和过硬的技术。 在分析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由于粗心导致某些操作错误,如试剂溅出或滴出,试剂或溶液加错,看错砝码、读错刻度,记录及结果计算错误等,如果已经出现错误,应立即终止实验或剔除结果,不得用于参加最终结果计算,也不得对数据结果进行主观修正。检测人员要对所获得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核对人员对检测人员数据结果计算过

程准确性进行监督。 为了确保检、化验结果的质量,从事饲料分析检验化验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岗位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即使已经取得相关专业毕业文凭的本、专科学生也要通过岗前培训,毕业文凭只能表明已经通过了相关知识的系统教育,并不代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技能。 一名优秀的饲料化验员还应对各种饲料原料和产品的特点、相关标准,甚至加工工艺等有充分了解,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和丰富经验,提高技术水平。这对应对饲料原料的复杂性,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准确性非常重要。 2 仪器设备和其他计量器具要求 2.1 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 分析检验仪器、器皿是饲料检验分析过程的主要工具,其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和重现性,必须对其进行检定/校准,并做相应的标识。仪器的检定/校准需要委托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其他单位,依据相应的检定或校准技术规程进行,其中检定为强制性。 各种仪器的检定/校准周期都有具体要求,所谓检定周期即检定/校准结果的有效周期。常规仪器如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酸度计等都需要进行检定,检定周期一般为1年,大型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检定周期为2~3年。仪器出现故障大修后要重新检定。大型仪器还应进行两次检定周期之间的期间核查。 2.2 仪器使用 使用仪器时,要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在仪器性能状态稳定后

饲料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饲料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现代饲料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节饲料企业原料质量控制过程 一、质量控制应注意的原则问题: 1、公司技术人员应高度认识到向所有客户提供高度量的饲料产品是自身的责任,通过履行健全的质量控制步骤,向客户提供始终如一的设质量产品。

2、高质量产品是我们技术部全体人员的直接职责。 二、原料购买的质量控制 1、公司采购各种饲料,应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采购。 2、原料供货方要提供担保书,声明该原料适合作配合饲料,并且原料中不含污染物和掺杂物。 3、对供货方的设施进行现场考察,再检查原料的标准规格。 4、要供货方提供原料的试验室资料和用作分析的代表性样品。 三、原料的接收质量控制 1、接收原料之前,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评估并与公司质量标准相比较: ①原料产品的颜色 ②原料产品的气味。 ③是否存在任何异物。 ④是否有昆虫侵扰的存在。 ⑤颗粒大小和质地。 ⑥水份含量。 2、任何一种原料不符合标准规格,技术部应该与采购部取得联系,有权拒收该批原料。 3、收原料须标明接收日期、送货者、并根据检验制度和留样观察制度进行检验并留样备查。 第二节现代饲料企业原料质量管理制度 1、凡进厂的原料必须质检,符合标准方可入库。 2、质检员须凭采购物料价格通知单或采购合同书或委托加工合同或计划进行质检。 3、质检员必须按规定的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取样质检,以感官鉴定为主,以仪器对照为准。 感官鉴定和仪器对照相结合 4、感官鉴定水份误差不准超过±0.5%,纯粮率或容积重等项误差不差等级,其他各项指标均不超过规定标准。 5、卸车时质检员必须监检,杜绝不符合标准的原料混入,发现异常立即停卸,不符合标准的原料必须退回。 6、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料退货时必须做好记录,经品管员复检后退货。 7、凡进厂的原料质检员必须按规定项目真写《质量监定证》。

饲料分析检验学参考资料

饲料分析检验学 《饲料分析检验学》学习方法 掌握饲料理化检验的基本概念(名词解释) 饲料分析检验的基本程序 感官检验的基本方法 饲料分析主要检验方法种类及其优缺点 主要检验方法的适用范围、原理、基本操作过程及特别需注意的问题 各类饲料品质检验指标有哪些 饲料:能够提供动物所需养分、保证健康、促进生产,并在合理使用下不发生有害作用的可饲物质。(国家标准定义) 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为满足某动物营养需要,通过有目的的劳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成果。包括能直接饲喂的全价饲料和各种半成品(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精料补充料)。(饲料行业协会定义) 饲料质量:饲料原料和饲料加工后的优劣程度。 饲料变异:饲料因饲料原料、饲料加工技术的差异,在饲料加工过程使用不良原料掺假以及由于储存运输不当而损坏和变质造成的质量变化。 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 运用实验手段,分析、测定饲料原料及产品的质量特性,然后把测定的结果与规定的质量标准相比较,以判断饲料的营养价值或对产品质量做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断。 总体―――具有完全一致的属性的待测样品的总数 检样――由分析的整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集的少量物料。 原始样品――从生产现场等总体分析检样采取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的样品。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技术处理以后,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供分析检验用的样品。 随机采样____按照随机抽取的原则,从分析的整批物料中抽取一部分样品的方法。“五分法” 代表性采样____按照样品随空间(位置)和时间变化的规律(系统抽样法),采集样品,使采集到的样品能代表其相应部分的组成和质量。 样品的制备——指对样品的粉碎、混匀、缩分等过程。 新鲜样本:含有70%-90%的水分的饲料样本(大量游离水和少量吸附水) 半干样本:除去初水分的样本 风干样本:饲料样本中不含游离水,仅含有15%以下的吸附水的饲料样本。 绝干样品(absolute-dried sample):在100~105℃烘至恒重的饲料样品。 系统误差——是由固定的原因造成的,在测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反复出现,有一定的方向性。 这种误差大小可测,又称“可测误差”。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操作误差 偶然误差——由一些偶然的外因引起,原因往往不固定、未知、且大小不一,不可测,这类误差往往一时难于觉察 饲料的化学性污染(chemical pollution)是指各种化学物质如有害金属、化学农药、药物、化肥、合成洗涤剂、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及其它有毒有害的化合物对饲料的污染。 饲料养分 存在于任何饲料中能够维持动物生命和生产产品的化学成分。饲料养分可概括水分、蛋白质、

饲料厂品质管理.

饲料厂品质管理 LH/ZB-IN-0901-2003 饲料厂品质控制作业办法 一、目的 为使公司品质控制作业标准化,以预防及处理异常状况,确保产品质量稳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品质,符合客户需求,特制定本办法。 二、范围 本办法包括: 一)各项品质控制标准及检验规范管理 二)原料的品质控制 三)制造过程的品质控制 四)成品的品质控制 五)品质异常的处理 三、各项品质控制标准及检验规范的管理 一)设定: 由技术服务部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及公司要求制订。 二)修订: 由各分公司收集各种变动因素(如机械设备更新、技术改进、制程改善、市场需要及用户反映等)提出修订建议案,呈技术服务部参酌办理修订,并呈上级核示。

三)检验手册: 基于实际作业需要,由技术服务部订定“化验手册”及“原料验收标准”以作为作业的依据。 四、原料的品质控制: 一)控制标准(附原料验收标准) 二)控制作业内容: A 、 30%取样与检验: 1. 原料进厂后由品管人员按30%取样检验。 2. 袋装原料取样宜平均分部于卡车周围与上、中、下方。 3. 散装原料取样以大型取样棒取样,并须视上层原料是否掺杂异物或雨淋现象。 4. 货柜取样:袋装原料以取样棒于货柜口处每包取样,并分别以外观、嗅觉来判定取样点的品质;散装原料以大型取样棒于货柜口45度角插入取样。 5. 液态取样以适当的玻璃管自油罐车上方开口取样,并以取样袋自油罐车下方开口取样。 6. 进口大宗原料的验收,原则上只抽验第一辆卡车,但如品质不稳定,或提供厂商变更或改变提货船名、码头时,仍须照常抽验(品管人员与作业承办人员需于船靠码头卸货时,到船舱上取样或实地了解品质以解决提货安排)。 7. 两厂调拨的原料、进口大宗原料、在夜间进厂时,如无检验员在厂执行验收工作时,由生产部予以签收,次日再由检验人员检验。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方案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饲料企业生产行为,保障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 料补充料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企业应当按照本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实现从原料采购到产 品销售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 第四条企业应当及时收集、整理、记录本规范执行情况和生产经营 状况,认真履行年度备案和饲料统计义务。 有委托生产行为的,托方和受托方应当分别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对企业实施本规范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原料采购与管理

第六条企业应当加强对饲料原料、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 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和浓缩饲料( 以下简称原料)的采购管理,全面评估原料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以下简称供应商)的资质和产品质 量保障能力,建立供应商评价和再评价制度,编制合格供应商名录,填写并保存供应商评价记录: (一)供应商评价和再评价制度应当规定供应商评价及再评价流程、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记录等内容; (二)从原料生产企业采购的,供应商评价记录应当包括生产企业名称及生产地址、联系方式、许可证明文件编号(评价单一饲料、饲料添 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生产企业时填写)、原料通用名称 及商品名称、评价内容、评价结论、评价日期、评价人等信息; (三)从原料经销商采购的,供应商评价记录应当包括经销商名称及注册地址、联系方式、营业执照注册号、原料通用名称及商品名称、评价内容、评价结论、评价日期、评价人等信息; (四)合格供应商名录应当包括供应商的名称、原料通用名称及商品名称、许可证明文件编号(供应商为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 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生产企业时填写)、评价日期 等信息。 企业统一采购原料供分支机构使用的,分支机构应当复制、保存前款

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

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 -陆晓柒 1、申请项目的选择。医生对申请检验项目的选择与结果的阳性预测 值与诊断特异性有关,合理的项目选择是现代循怔医学的要求,由 于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的选择习惯不同,不同病人要求检验的项目 不同,因此应在规范的基础上又有选择的灵活性。我们在设计申请 单时根据不同诊断价值进行分类,分成不同的诊断系列又进行高、中、低不同项目的组合,医生在选择项目时既直观又灵活。 2、患者的知情同意。各种检查的目的、标本的采集方法、可能的误差、收费等信息是患者应该知道的权利,有些项目涉及患者个人隐私,有些项目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甚至医疗合同。医护人员往往 由于各种因素对此不够重视,有时甚至导致医患纠纷。对于住院患 者我们采用书面表格形式供患者了解并签字确认;门诊患者在申请 单上注明免责声明,采血窗口张贴收费标准、注意事项、有疑问时 当天提出免费复查及免责声明;某些检验项目在报告单上注明阳性 或阴性结果的临床意义、提示的价值,以免医生或患者做出错误的 判断。 3、标本采集前患者的准备。是实验室前质控的重要环节,包括生活 习惯与条件如饮食、饮酒、饮料、用药、劳动与运动、工作条件、 精神情绪、抽血时间、生理病理状况等。有资料显示一顿标准餐后 对生化指标造成的影响为5%-50%;大量饮酒后GGT升高一倍以上,TCHO、TG升高40%;长期坚持锻炼者血清中CK、AST、LDH升高;大 部分生化项目的日间变化在5%-10%,ALT在一天的生理变化达5%-30%,酸性磷酸酶日间变异达50%-100%。许多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因素患者不知道,甚至临床医生也不了解,因此抽血前的告知非常 重要。对此我们印制了包含标本采集前患者注意事项的宣传单,对 于住院患者作为住院须知发给患者,门诊病人在导医台,采血窗口,体液室窗口等张贴和发放,在检验申请单上标示注明,采血后再发 给一份。另外标本采集的时间相对固定,住院患者早晨7-8点,门 诊患者7-9点,尽量减少生理时差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4、标本采集时的姿势。人体在不同的姿势时水,电解质在血管和组 织的分布不同,对血液中的成分影响很大,如直立位时,水,电解 质从血管渗入组织,血液浓缩,血清蛋白,酶,血细胞压积,激素 等平均升高5%-8%,从直立位转入坐位需要15分钟的平衡。当 人体位置从坐位转入仰卧位,水,电解质重回血管,血液稀释,血

饲料化验员试卷附带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题号一二总分总分人 得分 得分 评分人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饲料检验化验员》国家职业标准对饲料行业检验化验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职业守则是:(),坚持原则,实事求是,钻研业务,团结协作,执行规程,注重安全。 A、按时上班 B、遵守纪律 C、遵纪守法,爱岗敬业 D、热爱工作 2. 所谓的遵纪守法指的是每个从业人员都要遵守法律和纪律,尤其遵守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纪律。对每个检验化验员的具体要求是要做到()、用法及遵守企业纪律和规范。 A、知法 B、懂法 C、守法 D、A、 3. 对待职业和岗位,()并不是爱岗敬业所要求的。 A、树立职业理想 B、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C、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D、一职业定终身,不改行 4. 《条例》规定:()公布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产品质量标准,为行业标准;需要制定国家标准的,依照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生产企业 C、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D、世界卫生组织 5. 《条例》规定:经营未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和产品标签以及无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产品质量标准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 A、没收违法经营的产品和违法所得 B、只没收违法经营的产品 C、只没收违法所得 D、没收全部流动资金和厂房 6. 《条例》规定: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禁用药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没收违禁药品,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A、抗生素类药品 B、激素类药品 C、维生素类药品 D、抗病毒类药品 7. 《条例》中下列那种情况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A、生产、经营外省已经注册报批的饲料、饲料添加剂

XX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 一、质控内容:从临床医生申请实验开始至实验室完成检测,以及登记和发出报告的全过程中一系列保证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 二、质控方案: (一)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上岗前应清楚工作程序,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并通晓仪器操作规程及仪器维护。 (2)仪器的校准:首先,lH750长期使用原装配套试剂和标准液,每年对仪器校准一次。同时,测新鲜血样,并用此血样结果校准其他血球仪并作记录。 (3)仪器的质控:每日先用lH750的配套质控品测WBC.RBC.Hb.PLT四项作日间质控,用多规则(1 2SD警告、2 2SD失控、1 3SD失控、10X失控)判定,如在控,正常进行标本测量工作,如失控需分析原因纠正后再进行标本测量工作,并作记录和绘制质控图。同时,每日测新鲜血样一个,用此血样对比其他血细胞分析仪结果, 结果差率小于总误差。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表1-2-17。 (4)比对:WBC.RBC.Hb.PLT四项按检验项目检测系统间的比对程序每季度比对一次。要求结果偏差不超过1/2PT,参照(CLIA'88)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P80表1-2-18 (5)室间质评——参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并及时分析结果。 (6)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保证标本质量。 2、分析中质量控制 检测前标本要充分混匀,严格按操作规程上机检测。 3、分析后质量控制 发报告前认真核对每项结果,不明原因异常结果与临床沟通并作记录。凡WBC<3.5×109/L 或>20.0×109/L、RBC<3.0×1012/L、HGB<100g/L、PLT<100×109/L或>400×109/L的结果无明显诱因者,复查并涂片镜检,组长审核。 附血涂片及分类的质量控制:a推制薄厚适宜、分布均匀有头体尾无空泡的血涂片并迅速干燥 b 尽快染色并根据温度控制染液浓度 c 分类时选择体尾交界处并遵循一定方向连续进行如“城垛式”,不遗漏和重复视野并全部记录白细胞 d 计数100个细胞。 (二)尿液分析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上岗前应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熟悉仪器操作规程及仪器维护。 (2)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宜新鲜随机中段尿,避免污染,不加防腐剂保正标本质量。 (3)尿液分析质控程序(标准条每日一次,质控物同批号每周一次) 1.用质控物进行质控 超出质控范围在质控范围内 进行第2步开始进行标本测定 检查质控物是否失效、是否正确储存、是否污染 是这些问题没有明确说明

饲料质量管理体系手册

一、组织结构 二、职责权限?总经理: a)传达满足顾客与法律法规要求得重要性; b)批准质量目标与质量管理手册; c)确定组织机构对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任免; d)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策划及其完整性; e)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得有效运行提供资源保障。 质量负责人: a)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得过程得到建立与保持.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得业绩,包括改进得需求。c)在整个组织内促进食品安全意识得形成。 d)就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事宜对内对外联络。 办公室: a)对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控制。 b)对公司质量记录得控制负责。 c)对公司人力资源得管理负责。 d)对公司质量目标得考核负责.?5、5职责、权限与沟通 与顾客得沟通 公司在识别与实施与顾客在有关方面得沟通安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服务得信息。营销部在合同签订前应通过多种渠道向顾客顾客介绍产品,回答顾客咨询;在产品售后,由营销部负责收集,回复顾客得有关产品得服务信息。 2)客户得查询,由办公室根据查询内容与要求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给与详细得答复。

3)顾客得订单、合同(包括修改)由办公室负责进行处理。 4)顾客得反馈与投诉,以合适得书面文件得形式进行处理,以持续获得顾客得消息.?5、 5、3内部沟通?5、3、3、1制定目得:建立公司内部正常顺畅得沟通管道并形成制度。 5、5、3、2企业内部得沟通管道形式: 1)逐级汇报,正式得文件沟通。2)会议沟通(例行会议、临时性会议)。3)非正式场合、形式得沟通(电话、个别交谈等) 5、5、3、3沟通反馈:在各个沟通环节中,凡须有需回复得意见或问题时,沟通双方必须明确反馈得时限。担负反馈得一方,必须在规定时限内给予回复。若在指定时间内未收到回复得,可直接在联络单中向行政部提出投诉,投诉将影响岗位绩效。 5、3、3、4相关责任: a)部门主管有责任通过各种渠道以最佳方式解决员工所遇到得问题。 b)各部门主管对《信息联络单》得处理方式及处理结果将与其绩效挂勾。 c)如果当事人未使用书面沟通方式而耽误工作进展得,当事人负主要责任。 5、6管理评审?5、 6、1管理评审得时间、地点、人员安排。 5、6、2管理评审得目得:通过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得有效性与适宜性进行科学地评价,寻找持续改进得机会,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得适宜性、充分性与有效性。 5、6、3管理评审得具体资料准备与分解,相关部门准备管理评审会议资料汇总。 5、6、4评审程序: 1)由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会议。 2)分别由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汇报。 3)与会人员就上述报告与以下内容进行评价,提出评价意见与促进提高品质管理体系有效性得建议。A、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得有效性。 B、与顾客要求有关得产品得改进. C、资源需求得满足. D、品质方针、品质目标得适宜性。 4)由总经理做出管理评审结论,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要求。?7、1产品实现得策划7、1、1目得:针对豆制品生产制定专门得质量控制措施,确定资源配置及活动顺序,确保产品或项目满足规定得质量要求。 7、1、2 适用范围:适用于豆制品生产项目及合同得质量计划得编制、实施、控制及其所涉及得所有部门。 7、1、3职责分工: a)技术质量部负责识别并确定有关得实现产品得过程得策划;

饲料检验化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国家职业标准 饲料检验化验员 1.职业概况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饲料检验化验员。 1.2职业定义 从事饲料的原料、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检验、化验分析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1.4职业环境:室内、常温。 1.5职业能力特征 有一定的观察、判断能力和计算能力,有一定的空间感、形体感,手指、手臂灵活,手眼动作协调,视觉、嗅觉敏锐。 1.6基本文化程度:初中毕业。 1.7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6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26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15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初级、中级饲料检验化验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饲料检验化验员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及必要仪器设备、试剂、药品及相关设施的实验场所。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两年以上。 (3)取得相关专业中专毕业证书。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两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四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六年以上。 (4)取得相关专业大专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四年以上者,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七年以上。 (3)相关专业的大专毕业生,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4)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毕业证书。 1.8.3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两项考试(考核)均采用百分制,两项考试(考核)的成绩皆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 1.8.4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20,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名考评人员;技能操作考核考评员与考生配比为1:5,且不少于3名考评人员。 1.8.5鉴定时间 各等级的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各等级的技能操作时间由考评小组依据具体的考

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要求内容

《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2542270 课程中文名称: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 课程英文名称: Feed Quality Analysis and Inspection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理论学时:36 学分: 2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饲料质量分析与检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该课程主要阐述饲料原料及产品的物理性状检验,饲料原料及产品的营养成分分析,某些添加剂的定性定量检验,饲料中毒害物质的分析检验等。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饲料分析及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备从事饲料分析、质量检测、营养价值评定与生产管理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掌握饲料分析、饲料质量检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主要容。 2.理解国家有关饲料标准的基本容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 3.了解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的常规方法。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 绪论 主要容:

一、饲料分析与饲料质量检测 二、饲料原料和全价配合饲料的变异 三、饲料质量检测方法 基本要求: 掌握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的目的、作用和任务。理解饲料质量检测的方法;了解影响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质量的因素。 重点、难点: 1.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的目的、作用和任务。 2.饲料质量检测方法。 第一章饲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主要容: 一、样品的采集 二、样品的制备 基本要求: 了解样本采集的目的和原则,掌握样本采集的方法和样本的制备方法。 重点、难点: 1.样本采集的方法和样本的制备方法。 第二章饲料物理性状的检验 主要容: 一、饲料的鉴定方法 二、饲料的显微镜检测 三、掺假鱼粉的鉴别 基本要求: 理解饲料鉴定原理、分类和方法;了解不同鉴定方法的优点与缺点及评价指标;掌握镜检的步骤及常见饲料原料的显微特征。了解掺假鉴别与化学快速分析。 重点、难点: 1.镜检的步骤及常见饲料原料的显微特征。 2.掺假鱼粉的鉴别。 第三章饲料中常规成分分析 主要容:

饲料质检试卷答案B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4-2005 学年第二学期 饲料质量管理与检测课程考试试卷(B)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全面质量管理 指企业的各个部门、环节和全体职工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生产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从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用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2.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产品质量形成、发展过程各环节的质量活动,要求确定企业各部门质量管理方面的任务与职责,以及建立为执行和协调这些任务与职责索必要的机构。 3.经常储备 是企业在前后两批原料运达的间隔期中,为满足日常生产领域的需要而建立的储备。 4.误差 是测定值与真实值的差值。 5.饲料卫生标准 是以维护畜禽健康与生产性能以及不导致畜产品污染为出发点,对饲料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以法律规定的形式提出限量要求。

二、填空(每小题1分,共25分) 1.饲料产品质量包括设计质量、制造质量、检查质量、使用质量。 2.PDCA循环中P代表计划,D代表执行, C代表检查,A代表处理。 3.企业标准有两大类。一类是技术标准,直接用来衡量和验收产品的标准;另一类是管理标准,它包括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尔制定的各种程序、职责、手段和规章制度等。 4. 采用ABC管理法管理饲料原料,将原料分为 A 类、 B 类、 C 类,对 A 类原料进行重点管理。 5.原料在采购储备过程中的两大费用为定购费用和保管费用。 6.在饲料检验中,常用精确度来衡量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定结果的相应吻合程度,其大小用偏差表示。

7.从待测饲料原料或产品中获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作为样品的过程称采样。 8.无机载体的矿物质预混料水分要求为不高于 5%。 9.我国饲料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为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显微镜检验法、物理鉴定法和仪器分析法。 10.配合司料加工质量指标包括混合均匀度和粉碎粒度。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10 分) 1.北方地区配合饲料的水分含量要求不高于14%。(√) 2.全面质量管理将隐患消灭在发生之前。(√) 3.饲料厂为了降低成本,可以把饲料质量标准中的保证值当作平均值来设计配方。(×) 4.在饲料分析中,精确度越高,偏差越大。(×) 5微量元素预混料混合后的变异系数应不大于7%。(√) 6.企业自己制定的质量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 7.电子称是精密的称量器具,可以放心使用,无须校准。(×) 8.饲料质量管理是质检部门的工作,与其它部门无关。(×)

饲料加工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 课程报告 饲料厂全价饲料全面质量控制、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技术前景分析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养殖业和饲料加工行业的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现代的畜牧业生产和发展必须要讲求的是效率和效益,饲料是发展养殖业的物质基础,饲料成本占养殖生产成本的70%左右。如何选用适宜的饲料原料,配制加工生产廉价质优的各种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等产品,失取得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生产中许多的饲料生产的过程中为了单方面的追求效率、效益问忽视了饲料产品的质量。所以一些质量上有很大不足的饲料产品流入市场,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阻碍。 一个优质的饲料产品应该要有三个环节,首先要选用优质价廉的原料,其次是根据原料以及饲养的条件和要求对饲料进行合理有效的配方设计,最后才是将各种的饲料原料严格的按照饲料的配方中各个成分的比例来进行饲料的生产。 对于现代的饲料加工技术,饲料加工工厂都有能力加工出符合行业标准的饲料产品,但是为什么还有一些不合格的饲料产品,和一些违规添加饲料添加剂的饲料产品流入市场销售,这是一些素质不高的厂商为了谋取暴力,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造成现在的这种状况。 鉴于这样的事实,我们则有必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饲料质量检测体系,来控制并减少不合格饲料流入市场。 (一)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 饲料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混合物。因此,不通过系统化的分析,不通过物理化学的手段来对饲料的成分进行检测,就无法了解饲料中各个营养成分。从而也就无法确定饲料的真正的营养价值。但是仅仅知道饲料的化学组成是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通过实验以确定饲料中各种营养素的消化利用率,配合饲料也是如此。

饲料加工质量评价指标及其控制技术

饲料加工质量评价指标及其控制技术 根据《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我国得饲料产品包括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与精料补充料,除单一饲料外,其它都就是将多种饲料原料(成分)按照规定得加工工艺制成均匀一致得饲料产品。不同饲料产品得加工工艺不同,对加工质量得要求也不同,评价其加工质量得指标也不同。饲料产品采用得加工质量主要评价指标见表1。 1 粉碎粒度 粉碎粒度得大小,直接影响到动物得消化吸收、粉碎成本、后续加工工序与产品质量,控制好物料得粉碎粒度就是饲料生产得一个关键环节。不同得动物品种、饲养阶段、原料组成、调质熟化与成形方式对饲料粉碎粒度得要求不同。粉碎粒度既要满足养殖动物得需求,又要使制粒效果、电耗与粉化率都比较合理。国家或行业标准对畜禽饲料与水产饲料得原料粉碎粒度作出了规定,畜禽饲料原料粉碎粒度指标见表2;水产行业标准“渔用配合饲料通用技术要求”规定得水产饲料原料粉碎粒度基本要求见表3。

同时,对于水产饲料,相应饲养对象得配合饲料行业标准也分别规定了原料得粉碎粒度,与基本要求并不完全一致,具体数值请查阅有关标准。 由表2、表3可以瞧出,不同得饲料产品对粉碎粒度得要求差别很大,要达到不同得粒度要求,必须采用相应得加工控制技术。 1、1 选用合适得粉碎设备与工艺 产品粒度就是否合适,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选用得粉碎设备就是否合适,不同类型得粉碎设备适用于不同粉碎粒度要求与原料特性得产品。粉碎设备选用不当,不仅产品粒度得不到保证,粉碎产量、电耗、筛片破损速度及料温过高等会使生产厂家难以承受。当原料与产品得粒度差别较大时,在一条生产线中串联使用两种类型不同得粉碎机,即先粗粉碎后微粉碎得二次粉碎工艺,可以提高产量,降低能耗,产品粒度更有保障。 1、2 及时调整粉碎工艺参数 对于粉碎粒度变化范围大,生产品种变化频率高得生产线,在操作过程中应通过加工流程、筛孔尺寸、进料量、风量、转速等多种调节手段来适应粉碎粒度得变化要求。筛片孔径就是决定粉碎粒度得主要因素,应随配方原料得变化而变化,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1、3 规范粒度检测 粉碎粒度就是饲料产品重要得加工质量指标之一,规范化得检测就是这一质量指标得必要保证措施。应对每一个生产品种在混合工序后或成品处取样化验,按行业标准进行粒度测定,由测定数据得出粒度就是否合格,并及时进行必要得调整。 2 配料精度 科学得配方要靠精确得计量、配料来实现。配料精度就是决定饲料营养成分含量就是否达到配方设计要求得主要因素,直接影响到饲料得质量、成本与安全性,如果称量不准确,配方设计得再好也无济于事。目前国家或行业对配料精度指标尚没有统一得标准规定,仅就是各生产企业自行规定或相互效仿。预混料生产对各类计量配料设备得准确性与稳定性要求较高,根据成分所占得比例不同,对配料精度得

8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体检科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科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1准确打印检验申请单:各科工作人员要根据受检者所选择的检验项目,打印检验条形码,字迹要清晰可读,内容包括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所检项目、条形码号及条形码。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受检者信息,以至于不能对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 1.2受检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当受检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受检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性和可靠性。所以当采集受检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1.3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对受检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

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采血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 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 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2.1维护仪器: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所以,必须加强仪器的维护。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使仪器终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从而有利用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 2.2准备试剂:检测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流程操作,要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暂时不用的试剂必须迅速放回冰,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 2.3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 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

饲料分析与检测 课件整理

专题一饲料的质量管理及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目的要求 掌握饲料分析和质量检测的有关概念;了解饲料分析的目的、作用;掌握饲料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方法;了解饲料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概述 (一)概念 质量:一种物质本身固有品质的优劣程度。 饲料质量:用来阐明饲料和饲料加工后的优劣程度。 饲料分析: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对饲料成分进行分析。 饲料质量检测:是指运用实验手段,分析、测定饲料原料及产品的质量特性,然后把测定的结果与规定的质量标准相比较,以判断饲料的营养价值或对产品质量做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断。 目的:评定饲料营养价值和质量 作用:为饲料营养价值评定、饲料生产、质量管理以及按照饲养标准进行饲料配合提供依据;(二)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的内容 分析饲料的营养素含量:概略分析和纯养分分析 分析饲料添加剂的成分、含量:营养性和非营养性 分析饲料中有毒、有害成分:饲料本身和外来污染 饲料的物理性状的监控及分析: 饲料的生物学检验: (三)饲料的变异 1、自然变异:变异范围一般在10~15%; 2、加工:加工技术的差异; 3、掺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过失性混进杂质、漏加贵重成分、故意增减等; 4、损坏和变质 (四)饲料工业的标准化 1. 标准化定义:是以具有重复生产特征的事物为对象,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有组织地制定、修订和贯彻各种标准的整个活动过程。 主要包括原料标准、产品标准、饲料卫生标准、检测方法标准、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标准等。 2、标准的等级 国家标准:全国范围内统一要求; 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有了国标后相应废止; 地方标准:没有国标和行标的情况下; 企业标准:根据已有的国标或行标,企业制定的更严格的标准;没有国标、行标、地标的情况下;仅适用于企业内部。 3. 标准的性质 强制性标准(GB):如《饲料标签》、《饲料卫生标准》) 推荐性标准(GB/T):如饲料原料标准、检测方法标准 指导性技术文件(GB/Z): 4、饲料法规 国家制订的用以管理饲料质量及其生产销售的有关法令或带有强制性的管理条例。 目的:通过行使法律的强制手段来确保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饲用品质安全,使饲料的生产、加工、使用、销售、贮存、运输、进口、出口等环节都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确保饲料品质,

大宗饲料原料的质量变异及控制_王卫国

大宗饲料原料的 质量变异及控制 摘 要:文章论述了大宗饲料原料包括谷物及其加工副产品、植物蛋白原料、动物蛋白原料、油脂类原料以及检测化验带来的质量变异,提出了原料质量变异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饲料原料;质量变异;控制 没有合格的原料就没有合格的产品。饲料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要将饲料产品的质量变异或偏差控制在最低水平,使其能持续满足产品的质量指标要求,保证客户获得稳定的动物生产性能与效益。而饲料原料质量变异的控制是实现产品质量变异控制的先决条件,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1 饲料原料的质量变异与成因 饲料原料质量变异是指饲料原料的某项(或某几项)成分(或有害物)含量对其规定值或统计平均值的偏离。饲料原料质量变异有多种多样,导致这些变异的成因也有各不相同。 1.1 谷物的质量变异 谷物的质量变异表现为物性指标如容重、色泽、子粒大小的变异,营养成分的变异如水分、蛋白质、脂肪、淀粉、粗纤维、灰分、可消化必需氨基酸、可消化粗蛋白、消化能、代谢能等和卫生指标方面的变异如霉菌毒素含量、农药残留等。谷物的容重、子粒大小、营养成分含量一方面取决于其品种的遗传特性及遗传特性的稳定程度,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种植土壤特性、田间管理及收获后加工处理的影响。由于多种因素的变化,导致谷物的质量总是处于变异之中。 容重是谷物质量的重要指标。子粒饱满、容重大的谷物,皮层比例低,可消化营养成分含量较高,通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有利于加工作业。容重的变异通常从5%~15%。 玉米是最主要的谷物饲料原料。其容重的变异从5%~15%。而小麦的容重变异从2%~10%[1]。 谷物的水分含量通常在11%~14%,高水分谷物可达17%~20%,随收获季节气候变化和收获后干燥、储存等条件而变化。水分的较大变异对饲料的配方设计和加工有很大影响,造成单位重量的物质中营养含量降低和粉碎成本升高,产品保质期缩短。进而导致饲料成品的质量变异。 谷物的营养成分含量和营养价值的变异是需要深入关注的。这主要是由于谷物在畜禽饲料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即使营养成分的较小变异也会对饲料成品品质产生较大的影响。 玉米作为谷物饲料之王,其营养价值的变异达15%[2]。Danisco动物营养技术服务部对采集自全球的558个玉米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各成分的变异为:干物质1.8%,淀粉1.6%,蛋白质9.6%,脂肪12.1%,淀粉消化率14.1%,表观代谢能15%(差异达500kcal/kg)。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变异也较大。这里蛋白质、脂肪、淀粉消化率和表观代谢能的变异都较大。其中淀粉中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比例不同影响着玉米淀粉的消化率。直链淀粉的消化率低于支链淀粉的消化率。淀粉颗粒的大小和抗性淀粉的含量也都会影响淀粉的消化率。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动物科学与工程系/王卫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