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解读[1]

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解读[1]
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解读[1]

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解读

杜郎口中学

□“课改”代名词

一所偏居乡间,曾经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却因为课改,每天前来考察、取经者络绎不绝。尤其是今年春节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暴增到2000人每天,校园热闹非凡。这所学校就叫杜郎口,炙手可热的杜郎口因“改”而名扬天下,引发热议、刮起“旋风”。

杜郎口旋风的重要推手是《中国教师报》。自2006年3月22日,《中国教师报》以“八版联动”这种特殊的报道形式予以报道之后,杜郎口就吸引了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目光,随后,《中国教师报》又连续以大篇幅二访、三访杜郎口中学,并开辟专版在读者中展开“杜郎口大讨论”,从此杜郎口经验走出山东,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了世界。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中国教师报》关于杜郎口的报道达32个整版篇幅文字。

除此外,《中国教师报》还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服务包括三项:第一,开办“课堂驾校”研修班;第二,走出去,提供“课堂诊断”上门服务;第三,“以课为媒”,组建中国名校共同体,旨在催生一批能够真正引领新课改驶向纵深的“新名校”,以此破局素质教育实施中的课堂瓶颈和与之形成的发展制约。

“课改聚义、搂抱发展、相互借道、共同成长”,目前,中国名校共同体已发展成横跨22个省市,由40家核心校、400家成员校组成的、较具影响力的一道亮丽的课改风景。他们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改的实施,与其说作出了较大贡献,不如说提供了一种行动姿势、一个方法思路、一种教育人原本应有的良知和责任。现在,40所核心校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其所在区域被省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所认定、被广大教育界同仁所认可的课改示范校,他们各自在发挥着课改影响和引领作用的同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名校”。一批如崔其升、赵丰平、杜金山、崔振喜这样的名校长伴随着所在学校的崛起,成为深受一线教育欢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名家。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生,《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经历,正是在践行着本报多年来的媒体价值观,展现着媒体与众不同的行走方式:为中国名校长的出现摇旗呐喊,为中国名师的成长鸣锣开道,为中国教育家的诞生斩荆披棘。这实在不是媒体姿态、格局高低的问题,而是媒体应该担当的责任与使命。

杜郎口经验的精髓,最主要的有三点:第一,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最通俗地说就是让学习、进步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第二,课堂教学要“有法可依”,这个所谓的“法”就是模式,模式既规范“教的方式”,也规范“学的行为”;第三,以学评教,围绕“学”构建教育教学评价系统。什么是好课?什么样的才是好教师?杜郎口这样解读:能让学生学会、会学的课才是好课。好的教师要从尊重差异出发,既要让学生学会、会学,还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就是高效课堂课堂所追求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经验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

杜郎口经验不是僵硬、固化的经验,她是一直处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乃至生长的经验。杜郎口如今是教育部表彰的全国教育先进单位,崔其升也荣获全国教育先进个人。杜郎口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代中国课堂教学的最大亮点,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代名

词”。时代的必然又选择杜郎口肩负起“课改领军”的大任,现在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已习惯地尊称杜郎口是“我们的课改老师”!

今天的教育迫切需要研究课改的“技术与操作”问题,探讨如何让理念落地,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因而破解杜郎口就显得特别具有意义。

□“10+35”模式

杜郎口模式被一线教育称为“高效课堂模式”。也是中国名校共同体在“临帖实验”阶段推崇的课堂“帖子”。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10分钟用于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立体式”即目标任务呈现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大容量”即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挖掘,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快节奏”即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即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即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提炼提升;“反馈”即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有专家称杜郎口的课堂应属“展示课堂”,课堂强调人人展示、个个精彩,其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教师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杜郎口模式的教学特点,即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要形式,落实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师亦生、生亦师、师生相长。

杜郎口模式的价值体现在,给长期困扰教育教学的两大关系问题做了清晰的解读和定位,即在“教学关系”上是教服务于学;在“师生关系”上,是师服务于生,从而造就了充满生命活力、和谐高效的课堂,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厌学、课堂效益低下等常见问题,一举突破了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的桎梏,同时破译了教学如何实现面向全体、共同发展的问题。

昌乐二中

□ 领跑高中领着“改”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升学率一直名列前茅,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课改就意味着要敢于否定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传统教学经验,像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他们难道只有勇气没有顾虑?

赵丰平回答说:“没顾虑是假的。但一味抓升学而‘饮鸩止渴’的应试教育,就好比‘带血的GTP’,学生学得太累、教师教得太苦、升学的成本太大。尤其是那些不择手段就靠挖生源、抢名师堆砌起来的高升学率,对民族、国家、孩子到底有多大的功德呢?我们

宁可不要”,他说教育的良知驱使他在幡然醒悟之后决定课改,因为他坚信,好的教育一定不会因考试而改变,也一定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毕竟有名校的底蕴,一经上路便与众不同。他们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主动“放低”姿态和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等因课“结拜”,从此山东教育有了“课改三驾马车”这样的说法。

靠改出来的“271”高效课堂模式,再一次让昌乐二中成为同行注目的焦点,课改之后的二中升学率受到影响没有?在山东省尚未实行规范办学的2007年,昌乐二中迎来了50

年办学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升学辉煌。事实佐证了赵丰平的观点,也强力支持了他推行的课改。更有一大批学校从此铁心跟着二中搞课改,领跑学校成为领着改的学校。课改,让昌乐二中成为山东省更具教育魅力的学校,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他们这样评价说,昌乐二中能“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幸福而精彩的人生”!

今天,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如果你再问高考考什么,他们会这样告诉你: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当许多名校还在踌躇犹豫着是否需要改的时候,昌乐二中已开始着手研究高效之后怎么办、做什么了。

在昌乐二中假如你看到高一学生每周8节、高二每周6节、甚至连高三学生每周都安排4节阅读课时,你一定不要惊讶,这是他们的“海量阅读课程”。每逢周末,满校园里全是学生张贴的海报,“我的红学学术报告会”、“试论王熙凤的管理艺术”,在二中,很多学生都能独立举办自己的“学术”报告,有那么多本书“吃”进肚子里,什么大学考不上?

把孩子们从题海和时间里解放出来之后,昌乐二中相继开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比如65公里远足拉练,比如西瓜大棚嫁接,比如每人掌握一门乐器,比如……二中因而被学生们誉为“诗意的校园”。

二中的“诗意”无处不在,“连空气中都飘荡着美和惬意”。昌乐二中是中国名校共同体里最有管理特色的学校。走进二中的校园,接近9000人的学校,一切都显得清清爽爽、井然有序。二中总给人一种气质甚至是气度。很多去过二中的人评价说,二中总有精气神在,让人感觉到阳光、活泼、向上。昌乐二中被中央教科所命名为全国五所管理示范学校之一。

□“271”模式

山东省昌乐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围绕给师生减负,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优化课堂结构流程,形成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的“271”高效课堂模式。

昌乐二中立足课堂的实然目标,追求教育的应然目标。他们以为仅仅追求高效益仍然是短视行为,还必须注重课堂的生命内涵,交给学生一生“带的走”的东西,那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解读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

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并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回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

271追求“动态”转化:即课堂上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优生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的更好;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学生的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为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的比重,而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

2.操作

“271”模式呈现的特点是“课前”准备紧锣密鼓、“课上”互动热火朝天、“课后”复习温故知新。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导学案,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

对预习的要求:教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等方法要求学生预习;一般课上前10分钟用来组织预习,预习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组内预习交流,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要求集中归纳出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

10+30+5课上操作要求:前10分钟为预习;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课堂后段5分钟,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

3.学习动车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即做好“组务”自主管理工作;一个是科研组,即学生根据组内“学情”与任课教师一起组成课后的“问题研究”团队,以此给教师提供基于学情的课改“决策”依据,并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是学习小组,即由异质同组组成,采用AA、BB、CC形式建构,同组之间是一个相对稳固的团队,组员之间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

“三位一体”的学习动车组,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动力援助,让昌乐二中的课堂因“活”而“乐”,因“实”而“好”。

4.两案并举

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

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课前,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制导学案,并要在上课前,从小组里选拔出学力中等的学生“代表”进行培训,课中对“代表”进行“学情调查”和“达标验收”。课后教师要依照训练案对“代表”进行“计时”训练,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动作”。

昌乐二中“271”模式的成功推行,打破了教育的单向传授形式和学生学习天性受压抑的沉闷氛围,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得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兖州一中

□课变:这里的学生管老师

杜郎口经验适合高中吗?

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课改如何应对和满足升学的挑战与要求?

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渐变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

如果说杜郎口解决的是“课上”高效的难题,那么兖州一中是在借鉴杜郎口的基础上,“踩着杜郎口的肩膀摘星星”,通过改变课堂结构,一改传统的课后辅导、写作业练习这样

的旧制,后段变前段,前置变成了预习,课后变成了课前,“练习变成预习”,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课下高效的难题。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

循环大课堂的基本教学原理是,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发实现拓展。循环大课堂的核心是“变被动为主动”,循环大课堂关注课堂“两率”,即降低精力流失率,增加高效学习率。

循环大课堂的价值在于,真正实现了课上、课下的两个高效,因而有人说,兖州一中把杜郎口的课改理念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中国教师报》曾以“课变”为题报道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从此兖州一中和杜郎口一样,被教育界广泛关注,现在每天前来参观学习的同行络绎不绝。

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先生评价说: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的建构,是对集体授课制弊端的“矫正”;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评价说:兖州一中的课改是一场“彻底的课堂教学变革”,其在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四个转变,一是“彻底”转变了教的方式;二是“彻底”转变了学的方法;三是“彻底”转变了评价方式;四是“彻底”转变了师生的发展方式。新华社以“师生换角色,课堂效率高”为题,报道了兖州一中“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兖州一中的突出亮点是围绕着课堂改革所构建起来的“课改文化”。尤其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他们不仅把学习权交给了学生,甚至连学校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在兖州一中,谁的权利最大?答案是学生,因为这里的学生管老师,不仅管老师还管学校的各个处室领导甚至校长,学校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学管会——学生学校管理委员会。他们每周任命一个学生校长,每个学生校长再分别组阁,任命副校长、教务主任、后勤主任、德育主任……学管会还创办了自己的“机关媒体”,创意设计自己的活动等等。兖州一中真正做到了凡事由“学生自治”。

兖州一中现在已成为山东省教育厅命名的山东省素质教育50所联系校之一,山东省素质教育十大课题牵头校之一,是山东省课改示范高中,校长杜金山是省教育厅授予的十佳创新校长、“齐鲁名校长”,并多次入选中国教育创新人物候选。

□“循环大课堂”1.描述

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

具体解读:一课分两截,前半段占35分钟“展示”,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展示。每节课的后段占10分钟“预习”,即教师要围绕“导学案”领着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

循环大课堂每节课的起点其实不是在课前,而是每一节课的后10分钟。形象地说,就是揪住每节课后十分钟的“小尾巴”,把课下时间绕进来,一直延伸到第二天的新课,然后与新课的前35分钟完成对接,这样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

循环大课堂的“课堂”和传统概念上的“课堂”有所不同,它其实是超越了课上45分钟的一个“大课堂”概念。既包括传统的45分钟这个“课上”(也称为课中),还包括课前和课后,即课前+课中+课后=循环大课堂。

课上45分钟又分为教师导学、预习合作、展示交流三步,三步由六段组成,六段即“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作业”。

概括起来,准确地说,循环大课堂是“一课分两截(35+10)”,“三步为一课(课前+课中+课后)”,“一课分六段”,因而循环大课堂又称为“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模式。

2.两个前置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循环大课堂的“展示+预习”与传统意义的一堂课“预习+交流”的分配恰好是倒置的。因而循环大课堂具有两大特点:问题前置、学习前置。

3.导学案

教师不讲,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

导学案是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学步车。

导学案的功能重在“导”、核心在“学”、而“案”是指教师课前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课堂教学互动方案。导学案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与传统的教案不同,导学案重在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导学案要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导学案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导学案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4.对教师的要求

循环大课堂要求教师首先要做“激励者”,教师要尽量可能多使用诸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激励性语言。

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点拨”上,教师课堂上的语言要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第三,教师既要关注知识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成长,这些体现在课堂上即变成对学生表情、语音语调、形体动作的关注。

5.意义

循环大课堂注重课上的高效益、高效率和高效能,在山东高中阶段率先实现了“零作业”,从而真正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教育中解救了出来,把时间、权利、发展、灵性还给了学生。

循环大课堂的课变,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结构、空间分布、课堂角色、教学资源、呈现方式,实现了四个统一:两种高效学习态的衔接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统一,学校教育与育人功能的统一。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

□不让教师进课堂

灌南县新知双语学校曾经引发过很大的争议,早在去年他们就规定:上课铃打响之后,严禁教师“进课堂”,是剑走偏锋还是制造噱头?教师不进课堂学生能学会吗,作为民办学校的新知是不是在玩火?

其实,三年前新知就曾遭遇过某些质疑。原本学校办得风生水起的,干嘛要数次跑到山东的杜郎口拜师取经?学就学呗,又干嘛旗帜鲜明地喊出来“学习就是照搬照抄”?

新知是中国名校共同体组建之后的第一所“实验校”。

课改初期,他们也像其他学杜郎口的学校那样,主张“批判地学”。可学了一阵子之后,就发现了问题,课堂一放就散,一收就死,无论怎样也无法像杜郎口那样,问题出在哪里呢?当过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的徐翔校长再一次跑到了杜郎口,他终于醍醐灌顶,于是他有了“临帖”、“描红”的醒悟,他说“批判地学”其实是“破”,没有临帖的“立”岂能有批判的破?

回校后,他开始一板一眼地组织教师们学杜郎口了,他提出“谁学得最像谁就是最好”,他们连课堂形式都“杜郎口了”,学生六七人围坐在一起分组学习,教室的墙壁四面全是黑板,没有讲台讲桌,把课堂时空最大可能地还给学生,努力帮助学生营造一种自由的学习氛围。果不其然,一段时间之后,连崔其升校长都说,新知太像杜郎口了!

可仅仅像杜郎口不行。曾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全国读书十大人物的徐翔,又发明了“新理论”了,他说新知的学习不光要临帖,还要“入帖”直至“破帖”。

所谓“破帖”,当然是破茧成蝶的生成。

一切学习都应是自学。于是,“特色自主学习模式”在新知诞生了。在这套模式里,自主是核心,而托起自主的是学生的自学和交流。然而随着“特色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主体”被唤醒了的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极大的能动作用,这也无形中将教师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有个别教师的步子总比学生慢半拍,有意无意地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他们渐渐成为“边缘人”。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个别教师渐渐跟不上学生学习的节奏,他们的知识半径笼罩不了学生的求知范围。怎么办?徐翔说,那就干脆一改到底,再“偏激”一次,完全把学习的权利和课堂时空还给学生——不准教师进课堂。

徐翔说,当年也有人指责崔校长“偏激”。可今天的课改,不是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正“从杜郎口出发”吗?

徐翔还说,不管是什么教育,只要开始尝试着去遵循本质和规律,那就一定会在路上“遭遇”杜郎口的。

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如果遇见杜郎口,是不是也会碰上新知,因为新知秉承的是,“凡事从理解与爱出发”。理解与热爱学生,不正是课改的基点吗?

如今的新知已经成为连云港甚至是江苏省著名的课改名校了。民办校长徐翔“兼职”受聘担任灌南县教科所所长。

□“自学?交流”学习模式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以学生“学”为本,创设了“自学?交流”学习模式。

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

徐翔介绍,新知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是赋予“沉默的大多数”以本来就应该有的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

“自学”,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的思维,保证学生最大程度地面对文本和世界。新知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的主要知识点、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学校副校长徐辉介绍说,新知学校很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视其为走向终身学习能力的一项基本素质。

新知学校的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交流的。“交流”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思维的成果,尤其是思维的过程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保证学生面对“他者”的思维,面对生命。这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横向碰撞,求证、纠偏或补充,质疑、丰富或

拓展,欣赏、激发或鼓励,构成课堂生活的“狂欢”。新知重视“交流”,但不是为了交流而交流,而是要求学生在交流中形成收获。

在新知,学习不仅指发生在课堂上,他们把学习延伸到校园。在新知的校园,随处可见的是学生们的激情表演和公开展示,间或学生们会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新知学校认为,课堂学习的精彩,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思维的状态和品质上,而不在“众声喧哗”之中。学生学习的动力,更重要的应植根于他对学习过程本身的体验和喜爱,以及作为一个明天的社会人的责任,而不是有所待于他者或某种外力。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

□这里的学生怕下课

如果在全国选择三所最像杜郎口的学校,藏在皇家围场深处的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天卉中学应该算一所了。

进入他们的课堂,仿佛就置身于杜郎口中学,难怪河北省教育厅韩清林副厅长在考察了天卉的高效课堂改革后被“深深震撼”,他把天卉的课堂誉为“谱写了一首课堂高低起伏的交响乐”。他说,学生在这种课堂中学会了学习,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中乐、乐中学;教师在这种课堂中体会了自信,找到了教学的真谛;学校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教孩子三年,想孩子三十年。韩厅长满怀激情地希望把这种模式在全省推广开。

与新知的徐翔校长一样,胡志民也是一个主张“学习即临帖”的校长。在创办学校之前,他教过几年书,后来辞职下海,然后倾其所有要创办一所理想的学校。他说搞企业注重产品生产标准,为什么教学却不注重流程呢?一开始,他就严格按照杜郎口模式组织临帖,强化课堂的操作技术。起初的阻力不小,没办法,他只能坚持“不换思想就换人”。他说咱是民办学校,办学的竞争力来自哪里?当然是要创办能让百姓满意的优质教育。如果学生不满意,“百姓”能满意吗?他因而说,“得学生者得天下”,课改就是赢得学生的最好策略。因为临帖的“不走样”,天卉中学的课改很快就显现出了成效,其在中考中,不仅一举在全县夺魁,而且有四门主要功课成绩竟然名列全承德市第一!

天卉一下轰动了。韩厅长就是怀着和大多数参观者同样的好奇走进天卉的,天卉慢慢有了“河北杜郎口”的美誉。胡校长渐渐有了名气,也常被全国各地的同行请去介绍经验。饮水思源,胡校长每到一地总要说,天卉是杜郎口的徒弟,是师法杜郎口的结果。正像大多数中国名校共同体学校那样,天卉也是因改而名,如今他们是围场县义务教育阶段唯一一所“特色学校”,是河北省首批民办明星初级中学,是承德市的教改典型学校和课改示范学校,也是《中国教师报》十大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之一。

“好教育不会因地域、种族、人群的不同而失去魅力”。现今,天卉中学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参观学习,其临帖杜郎口,破帖形成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因其更具课程的变革意义,愈发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被《中国教师报》誉为“当代最先进的课改理念”。

学生这样评价:“这种新的课堂,让我感觉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过去怕上课,现在我怕下课。在这种课堂里,不但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胆识和表达能力,现在只要放假一天,我就立刻想回学校。”

如果说高效课堂是果,那么文化则是土壤、阳光、雨露。中国名校共同体的所有学校都十分注重文化建设。而“天卉文化”最突出的是他们独创“高效课堂班级文化巡展”。每到周五下午,整所学校就沸腾开了,学生们一般会以年级为单位,在操作上设下擂台,你方

唱罢我登场,一个班一个班地打擂。他们借助各种文艺手段,说学逗唱演,比的正是谁的班级文化更出彩。有了这样的土壤、阳光和雨露,我们还需要担心没有种子的发芽、花的娇艳、果之饱满吗?

□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

大整合,按照学科内容进行“单元”归类;打破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限制,把相关联的知识上挂下联,以“大学科”予以围拢归整。

大迁移,即跨越学科、学期、学年的界限,实现迁移、对接,形成知识链条的完整性,形成从点到面的迁移,实现了知识教学的有序性、整体性、完整性。

大贯通,即“弹钢琴”,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和规划当成一首完整的曲子来弹奏。在教学流程上,要求教师先“消化”知识,再重新编排课程,把“营养”反刍给学生,然后经过学生“自主消化”,转化成能力和成果。

“大单元教学”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论坛”。

“三型”,即高效课堂的“预习展示课”、“提升展示课”、“巩固展示课”三种课型;“六步”,分别为: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拓展,穿插巩固,当堂测验;“一论坛”即以论坛形式,在“三课”结束之后,以单元为总教学目标,采取滚动循环的手段,由教师“精讲点拨”,对本单元授课环节中挖掘不到的问题,提升不到的层次,进行有效的“二次作业”。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预习展示课”环节,先期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并在小组内部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提升展示课”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联系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提升”的目的;“巩固展示课”则是追求知识的“再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展示”成为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成为大单元模式的支撑。

大单元教学模式体现出高效、减负的特点,较为巧妙地处理好了“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既充分发挥了教师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较好地规避了“任由学生自主”而导致的课堂无序、效益不好控制等现象,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学习状态等,实现了教育本质“向人”的回归。

辽宁沈阳立人学校

□立的首先是“人”

教育绝不可单纯以成绩论英雄,但立人学校在升学成绩上的“不讲理”却在沈阳市成为很多家长的“美谈”。这所学校的中考成绩竟然要超出县里平均分273分之多。

既然提到的是成绩,那当然则需要看清楚成绩得来的手段,如果是靠应试教育走极端的时间加汗水,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为代价当成“敲门砖”换来的高升学,则满分也应判为“零分”甚至负分。可立人教育的成绩单上的确有个“零”,只不过这个“零”是“零作业”。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的李锦韬理事长就生活在沈阳,老先生数次去立人考察,他这样说,立人的课堂处理好了三个度,一是活与实;二是动与静;三是收与放。传统课堂

教学的诸多问题,其实就纠结在这三对关系中,如果处理好了这三个度,课堂就走向了重生,教学就完成了救赎,教育就展现了魅力。

立人学校的高升学率其实就来自于李老所说的教育魅力。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相比,立人办学的高品位决定了他们不会只做“唯高分”的教育,他们的成功其实就来自于一直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高效。他们不搞题海战术,是源自于他们一向认为,今天的基础教育应该“减肥”,基础知识不是不重要,而是哪些才真是支撑孩子一生发展有益的“基础”?立人首先立的是人,办教育就是坚定不移地立足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立人敢于实现“零作业”,是因为他们早就自信课上发挥了每一分钟的效能,用不着再“堤内损失堤外补”;他们其实都不是一切“唯高效”的教育,“唯高效”仍然是应试教育。董事长李志信说,真正的高效课堂就是既要让课堂高效起来,更要关注情感、状态和发展,通俗点说就是:既要注重眼前,更要着眼于未来。

在中国名校共同体的40家核心校中,如果看管理,恐怕很少能有人超出昌乐二中和立人学校的。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精致有序,甚至地上连一片纸屑都少见。当然,立人最大的亮点还是在课堂上。他们秉承:教师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潜能;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能学好;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人、成才、成功。

针对当下争论不休的所谓课改之难,立人却显得游刃有余,他们说,课改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层次的彻底革命。这场革命,以转变教学观念为前提,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手段,以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为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立人的课堂完成了“六个变身”,变教师“讲”为学生“做”,让学生在“做”中思考,主动探究;变教“书”为教“学”,变灌输知识为指导学习方法;变集中精力批改作业为集中精力备课;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教师下海精选习题,学生上岸探究创新。

办学,尤其是课改,离开了“环境”的支持寸步难行。在这点上,立人可谓“得天独厚”。李董事长说,所谓“得天”其实得的是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特别重视和支持,而教育局又特别“独厚”于课改,对立人呵护有加、关怀备至。今年的全县教学现场会就指定放在立人召开,正是在这样“风调雨顺”的办学环境里,立人才得以抽芽吐绿,一路成长为名校的。

几年来,学校获得了“中国教育改革实验学校”、“中国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辽宁省民办中小学示范校”、“辽宁省民办教育优秀学校”、“辽宁省信誉优秀单位”、“沈阳市民办教育优秀学校”、“沈阳市民办教育星级学校”、“沈阳市现代技术教育示范基地” 、“沈阳市体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立人学校也被教育界同行誉为“辽沈大地上的杜郎口”。

□整体教学系统

1.核心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根本,以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为核心,以学生自我价值展示为动力,以教师的启发、引领、点拨为激活方式,以激励评价为手段,以整合教材形成知识导图为突破口,从呈现知识导图出发,到编制学习导图结束,实现“整体大循环”教学,构建“整体教学系统”,整体教学系统的特点是“整体整合”。

2.结构

整体教学系统包括“整体整合、两案呼应、两型四步”三大板块。

“整体教学”是“三加工”、“三导”循环式的教学过程。

一是教师加工知识导图,编制导学案,以图导案;

二是教师加工导学案,实施教学,以案导学;

三是学生加工学案,理解、应用、归纳总结,形成学习导图,以学导图。

3.整体整合

整体整合包括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整体包干、整体验收五个方面。

整合教材:以现有教材为基础,参照其它版本的教材内容,关注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根据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情实际出发,打破原教材的结构,绘出学科、学期、单元、课节知识导图。按照两年半的教学时间,制定出学年、学期、单元和课节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进度,整合成新知识体系。要求是教师依据课标→整体把握教材→整合教材→形成新单元,绘制知识导图。

整体呈现:教师将知识整体以知识导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拆卸,细致学习研究每个知识点。

整体组合: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进行整体组合,形成学习导图,与老师呈现的知识导图相互印证。

整体包干:明确教师“课题式”教学责任,实行教学内容和教学系统的包干,实现教师的跨学年贯通式教学,培养了教师的研究兴趣,提升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整体验收:根据单元知识导图,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链,织成知识网。经过复习、训练、单元监测验收,试卷分析、总结、纠错、归纳,编制出单元知识导图。

4.导、学两案

如果将课堂教学视为一项工程,导学案就是实施这项工程的图纸。导学案中含有教师的“导案”和学生的“学案”。导案是教师的导学设计,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做到两案呼应,相互印证。

5.124模式

“1”整合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自学课和验收课两种课型。

“4”即四大教学操作环节:目标明确、指导自学、合作探究、训练验收。

“自学课”就是让学生“自学”,即自主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带着导学案中的自学提纲(分为学习目标、自学问题和学习方法),进行有序的独学、对学、组学;通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反馈测评、小结达标等操作过程,使学生对知识初步感知、认识、记忆与理解,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升自学能力。“验收课”则是学生巩固提升所学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导学案为依托,以学生展示为主要形式,在教师的点拨、引领下,进行双基、拓展训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练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汇报、达标测评、训练验收,达成学习目标。老师们在设计训练题时,还充分体现出基础性、层次性和拓展性,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们在不同的收获中都能获得提高。

“整体教学系统”课后还通过整体验收、整体评价与整体反思。当然124模式仍然是处在发展和变化中的模式,仍需要不断改进完善,从而获得“功”、“效”、“果”合一的整体教学功效。

江西武宁宁达中学

□丑小鸭如何变天鹅

类似于“杜郎口旋风”,宁达中学的崛起被媒称之为“宁达现象”。

2008年5月7日《中国教师报》以“宁达中学的教育魅力——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为题,从第1版至第3版,用近三个整版的篇幅,全面介绍了武宁县宁达中学的办学经验。2009年3月25日,《中国教师报》再度以两大整版的篇幅报道宁达中学如何学习杜郎口经

验“从临帖到破帖”,宁达因而有了江南杜郎口的美誉,每天各地来学校参观、考察、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宁达到底是什么样的经验?宁达的经验是不是“二手货”?是杜郎口的“翻版”,还是对杜郎口经验“继承与生成”的持续性发展?

宁达办学之初时可以说是一只“丑小鸭”。尽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武宁县“庐山西海”湖畔,那时的他们被人戏称为一所“捡‘破烂’的学校”,可短短几年间,就一跃成为当地“学生转入率”最高、办学质量最好的学校,中考成绩连续七年蝉联武宁县23所初中学校第一名,普通高中录取率接近100%,重点高中升学率更是远远超过全县18.4%平均值,达到56.60%。

宁达的经验其实就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当年从教育系统“出逃”,挣了钱返乡的张项理校长发誓要创办一所“生长人性”的好学校。他说,教育的一切问题集中在课堂,当今教育患的恰是“课堂并发症”,不治愈课堂之病,教育就会病入膏肓。

抱着给教育治病悲天怜人的济世情怀,张项理校长开始了对大江南北名校的寻访,最终不出意料地选择了杜郎口。他的“名言”是,教育必须完成进化,既然要课改,绝不做拖着尾巴的“类人猿”。

他七下杜郎口,然后选择了与“共同体”结盟。从此,庐山脚下燃起高效课堂的火种。他和大多数共同体的校长达成一样的共识:要提高办学质量,就必须在“高效课堂”上做足文章,唯有“课堂”优质,才能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模式里“解救”出来,才能“把时间还给学生”。

正是围绕着这个“还”字,宁达先从尊重学生出发,在临帖杜郎口课堂技术的基础上,他们提出“把问题学生当成生病的孩子”这样的育人理念,他们想方设法激活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努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在只要随意走进宁达中学的任何一间教室,都如同走进了人声鼎沸的“学习超市”。这里几乎就是杜郎口中学的“孪生”课堂。

学生们一会儿潮水般地聚拢起来,争先恐后地抢黑板;一会儿又“哗”一声散开,各自趴在课桌上埋头书写,静下来的教室里,骤然让刚刚还生龙活虎般的孩子们一下变得文文静静,有人锁眉沉思,有人低声交谈;不大一会儿,随着一声“号令”,学生们仿佛又变成了冲锋的战士,各不相让,手舞足蹈地辩论着。教室里像炸了营,声音传得很远。这就是宁达的课堂!

来观摩宁达课堂教学的人,会这样诗意地说:“氤氲着快乐,升腾着幸福。”这样的教育谁会不为之感动!

初二四班的吴倩倩同学说,上课当然要“抢”,抢问、抢说、抢答,也抢着帮助别人,学习可是每个人自己的事,要抢每个机会提高自己。

初一三班的卢宁芳说,课堂只有45分钟,不抢时间不就流失了。教研处副主任陈家发说,宁达课堂的“抢”字诀,一改传统课堂的低迷,现在在宁达,学生上课开小差的,注意力不专注上课打瞌睡、走神的几乎绝迹了。当然,因为低迷而导致的课堂低效也消失了。

刘小武老师说,“抢”改变了以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真正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意识,也培养了学习能力,实实在在地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赋予了课堂生命的活力。

□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1.理念

“自主”、“开放”是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课堂的关键词。

“自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去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概念、解决新问题,进而获取经验、发展能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开放”,既指教学理念开放,也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开放,其核心是学生思维空间的开放。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思维活跃,勤思、善问、能议、敢评,从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2.模块

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在操作上主要包涵了三个模块:自学、交流、反馈,也就是自主学习、发展交流、反馈测评。

自主学习阶段,学生根据“课堂指南”的指导,自学教材,积累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理解,然后解决“课堂指南”的预学导学题,遇到障碍时,提交组内讨论解决,由学科组长带领组员合作探究,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记号,提交全班交流时解决。

展示交流阶段,学生可交流自学的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感悟的提炼提升,这是一个生生、师生、组组互动合作的过程,各小组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学成果,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提出问题并讨论,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展现提升,其他效率与质量就存很大的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体验、感受予以检查和总结,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尤其突出“弱势”学生,尽量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

反馈测评阶段,反馈测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考试。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对子之间“一对一”来进行。教师正是利用这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学情调查的。测评同时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查缺补漏,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对于测评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即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提供直接帮扶,也可以指派小组长、课代表、班长等实现对弱生的帮扶。

3.解读

一、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预习、展示、测评。课堂三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15(分钟)+25(分钟)+5(分钟)。

二、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合作单位,每间教室分为九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组合,每组6到8人,设立小组长和副组长两名。组长是学习的带头人,也是“教师助理”,负责指导并解决本组其他同学的学习问题。

三、预习课围绕的学习目标叫“课堂指南”,课堂指南主要有五部分构成:一是学习目标;二是重点、难点;三是学习过程;四是当堂测评;五是拓展提升。

教师上课前,把“课堂指南”发放给每个学生,然后让组长带领组员“预习”。预习的过程先以自学为主,遇到障碍时,组员之间开展合作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退居幕后,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助者,起到的是点拨、启发、引导作用,而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教师参与学生知识的形成、归纳和总结,而不是把“标准答案”告诉学生。

四、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注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他们的展示课就是“还”这个教学理念的充分体现。教师鼓励学生把“得到”的东西大声“说”出来,或者在黑板上“写”出来。而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宁达还注重“分层”,设置不同的“教学要求”,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课堂学习的快乐。

五、展示环节,不仅是把时间还给学生,也是把个性和尊严还给学生,把质疑的权利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还给学生。

六、课堂不是简单的一个“还”字,他们通过课堂开放这样的形式,注重落实课堂效果,这个过程叫当堂测评。在宁达的课堂上,测评虽然只有短短的5分钟,但通过组员对组员“一对一”的形式完全可以实现。

七、对于测评中发现的遗留问题,假如课上有时间,教师一般会让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帮助解决,如果时间紧张,则把“问题”留给小组长,课后让小组长帮助解决,他们把这

个步骤叫做“捻针尖”。这个过程对于那些帮助别人的学生是一次很好的“复习”,而对于存疑的学生就是能力的升华。

河南郑州第102中学

□课改事件调查

今年两会期间,香港《文汇报》曾以《郑州102中学课改事件调查》为题大篇幅报道了102中学的课堂改革,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高度关注。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副总督学郭振有在莅临102中学听了他们的课之后,欣然挥毫题词:颠覆旧课堂、创造新教育。郭会长返京后,仍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又专门为102寄赠亲笔题词:扬弃旧课堂教师让出舞台收获惊喜教育回归导学,创造新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校园真成乐园。

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主抓教学,这个对课改有着独到见解的学者官员,曾经在全市102经验推广会上毫不掩饰他的观点,他满怀激情地这样说:这样的课堂,学生还会瞌睡吗?学生还会厌学吗?学生还会逃学吗?

处在课改风口上的 102中学校长崔振喜倒是冷静,他这样说:我们的课未必是最好的,但我认为我们的课是富有生命力的。

崔校长的这句话在102得到了佐证,有位叫帖艳红的学生家长,曾经对102中学课改深怀顾虑。为了孩子,她决定去学校看课。刚开始感觉学生太自由了,也没教师讲课,当时让孩子转学的想法都有了。可每天坚持上下来,她竟然迷恋上了这样的课堂,成了102名副其实的“编外”学生,至今,几个月过去了,帖艳红风雨无阻陪着孩子上课,她现在谈起102来,竟然和她的“同学们”一样,有了深厚的母校情节。

102不仅赢得了像帖艳红这样的家长们的认同,也赢得《中国教师报》、香港《文汇报》等众多媒体热切的关注。

那么102是如何成为新闻的“富矿”的?他们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经验?

□班额大,如何改

据崔校长介绍,早在河南省进入高中新课程实施之前,郑州市教育局率先推进了课改,并支持102要勇于开展课改探索。尤其是随着102中学和杜郎口中学两位“崔校长”的“联姻”,让102中学的课改真正驶向了快车道。

开始时,102中学也是复制杜郎口中学课堂模式的。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窥见出了问题,慢慢又从问题中理出了的新思路。高效课堂是一种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开发的课堂需要满足学生对空间的要求。102中学是所城市学校,地处闹市,教室空间有限可班额却又较大,每个班足有70人,如果实施分组学习和交流展示,教室往往拥挤不堪。

班额过大如何实施课改?

崔校长说,课改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行动。有了“开放”的教育思想,未必一定要机械地模仿杜郎口中学的四面黑板。正是有了这样的思路,他才决定找一种东西取代黑板。这种东西就叫交互式电子白板。

他们巧借地处省会硬件条件优越的优势,把杜郎口模式的“预习展示、调节达标、教学探索”通过电子白板技术呈现出来,从而“生成”了郑州市第102中学具有自主特色的“交互白板环境下的高效课堂”。

崔校长介绍说,这种交互式电子白板,充分发挥了计算机、投影、音响、实物展台和校园网络等多媒体设备的功能,推进了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模式,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完全实现。同时,“白板”的特殊功能让90后特有的信息素养成为课堂的优势,新课程倡导的

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现实。学生把预习好的导学案及课堂展示的内容课前上传,上课时就不用忙着记笔记和在黑板上临时书写了,挤出的大量时间可以用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

据刘可平主任介绍,郑州102中学已经将教室内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连通网络,每一节课后,包括老师的课件,学生的解答过程、修改过程,教师的讲解圈注等都可以储存下来,自动上传至校园网络,供老师、学生们调阅、反馈、总结、互动。

崔振喜校长说,学校参加了全国“十一五”重点课题——《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混合式学习研究》课题的研究,“交互式电子白板就如同给开放式课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如今郑州市第102中学已经成为名校,他们是郑州市示范性高中,国际夸美纽斯协会成员学校、教育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示范学校、教育部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中央电教馆“交互式电子白板”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心示范学校、全国教育改革特色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校。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1.理念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的核心是“道德与自主”,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鲜活的生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做学习的主人。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价值是“安全和合作”,即心理安全、人格安全、话语安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共赢,共同成长。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模式由“预习、展示、调节、达标”四个环节组成。预习:课前预习、课堂预习和释疑;展示:组内的小展示与全班的大展示;调节:利用郑州市教育局“调节教学”理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达标:当堂学习的小结、检测、知识达标和正向评价。

2.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制是高效课堂的方向盘和路线图,102的导学案要满足“三化”,即层次化、多元化、人文化。

层次化是知识与问题的呈现要考虑学生的不同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享受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多元化是加入了学科之间的整合与渗透,提升学校的学科整合能力,培训学生的交叉思维方式与习惯。人文化是把知识渗透人文背景和人文元素,让知识鲜活起来,特别是针对中等学生来讲效果十分明显。

3.机制

问题的即时性反馈与处理机制,学校针对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每周由备课组长把“问题”汇总至教科室进行整理分类,然后把梳理出的问题以小课题的方式分解到备课组,让教师在常规的教学活动时进行探讨研究,营造一个时时在教研、处处能教研、人人会教研的管理机制。

为把课改引向深入,学校还实施了“四步”措施:一是专家引领,依靠校内外的专家对教师进行教学的引领和培训;二是学校不断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堂技能培训,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三是做好集体备课,在导学案的编制和设计上下功夫,备好课;四是上好年级的研讨课,学科组集中力量听课,指不足,定措施,帮助上课教师完善课堂设计。

4.问题即课题

102中学的小课题研究是他们课改中的亮点。用崔校长的话说,小课题是“做”出来的学问,行动才有收获。

崔校长受到苏霍姆林斯基一句话的启发,“要让教师感到幸福,就要尽可能把他们引领到研究上来”,可教师平时忙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哪有时间去做课题研究?于是,102中学的小课题研究应运而生。

行动即研究,问题即课题。

小课题与大课题不同,小课题具有“小、快、活”的特点,立足“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全部课题都来源自鲜活的教育教学现场,具有指向性强、目的性明确等特点。小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让教师在由问题到课题的轮回中与教科研亲密接触,热情相拥,最终品味、享受教科研带来的幸福滋味。

5.评价

“课堂”变“学堂”:教师不再是按部就班地讲题授课,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或就某一疑点进行探讨交流。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难点疑点时,即时给予点拨。

“演员”变“导演”:教师由课堂上滔滔不绝满堂灌的“演员”转变为策划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演”。

“一言堂”变成“百家鸣”。如今在102中学的课堂上,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知识的生成和心灵的成长。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一言不发被动接受变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探究、体验和感悟。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

□安徽课改的“小岗村”

遥想当年,安徽18位农民偷偷摁下红手印的那张白纸,日后竟然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宣言书,名不见经传的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如今安徽又有了一处小岗村。他们同样悄无声息地策源课改,这个小岗村叫“铜都双语学校”,搞改革的人不叫沈浩了,叫盛国友。他的小岗村的名号,来自于他一门心思地搞课改。如果说当年沈浩偷搞承包选择的是坐牢和“冒死”,那今天盛校长选择的则是出格和“偏激”,他喊响的口号是:推翻旧课堂--经营新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盛校长的“小岗村”创办于2000年,拥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一千余名学生。在数年的创校历程中,铜都双语学校也曾遇到过众多民办教育难题,经历过“师资队伍建设和生源良莠不齐”双重困扰,面临过“外部形象推广与教育内涵构建”两难抉择。

怎么办?盛校长就像当年的沈浩,他说,沈浩当年是解放的小岗村民的生产力,那我们的“小岗”是否也应解放学生的学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于是,他们开始关上门来搞改革,他给他的改革确立了十六个字:立足校本,自主构建,经营课堂,内涵发展。而在具体的行动研究中,他们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并完善了一系列应对新课程背景、符合现代有效教学理念的校本科研体系,“三模五环六度”高效课堂模式因此诞生。

原创性、前瞻性、本土化的教学模式一经问世,旋即引发了巨大的效应。有人说,他们是安徽大地上的又一处“小岗”。如今的铜都双语学校,已经因其课改而成为全国名校,每天前来参观学习的络绎不绝,人们评价说,铜都双语学校的课改,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的难题,变“留人才”为“造人才”,使学校具有了师资自主再生能力;突破了民办学校“生源基础差”的瓶颈,变“选学生”为“育英才”,使学校具有了“促进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核心教育能力。

□五环大课堂

1.功能

实现了课堂空间的变革,铜都双语的课改为学生营造出一处具有能动性、自主性、生动性和谐的课堂文化场。

创编师生共用的导学稿,实现了“三个合一”: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备”“研”合一、以导学稿为蓝图优化课堂的导学合一、以导学稿为依据查漏补缺的教辅合一。

建构“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机制,其中“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三大课堂核心元素的设计,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化为高效课堂的实际生产力;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课型架构成“五环大课堂”,全方位、多层次落实“教与学”、“师与生”日常行动规范,既有章可循,又创新求活;五环大课堂的开发与实施、文化的构筑与打造,为实现素质教育、均衡教育的理想提供了坚实的课程和文化保障。

2.解构

“三模五环六度”模式在操作上,“结构”和“方法”是两大原点。

“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三模五环六度”既保证课堂导学的紧张有序,又彰显出开放性课堂的生动活泼。学校高效课堂下新课堂空间的创设是对传统教学空间布局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五种课型重新定义具有丰富我国课程教学理论价值;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运行模式彻底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导学稿的实施体现出教与学过程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五环节导学质量预控,彰显了学校强烈的质量追求意识。

3.操作原则

操作时要求能落实“三主”,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倡导“三自”,即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实现“三会”,即学会、会学、会用;发展“三维”,即认知、情感、技能。

4.课程

“五环课程”由五类课堂模式来实施落实。

一是以学科教学为主的教材学习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二是以校本研习为主的研训课堂,着力从民主自治型班级管理、民主自主课堂管理两方面强化规则及程序的培训与落实,完成从高效课堂到高效学习的提升;三是以个性发展为主的特色课堂,开设各类个性选修课,重在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四是以学生心理,人格养成为主的行为养成课堂,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建立完美的人格品质;五是以实践活动为主的社会实践课堂,学校在校外建立实践基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实现从校园课堂向社会课堂的延伸。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陈燕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于按照某一种模式来上课。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应该是凯洛夫的五环节三中心教学模式,能够说它统治了中国课堂教学半个多世纪,至今我们还在受着它的影响。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凯洛夫也不是要摒弃它,毕竟,他有其科学道理,尤其是在工业革命时代需要培养大量技术工人和劳动力,以及我国要在短时间内解决人口众多、教育落后的局面,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模式的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被持续的改革、创新着,于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持续涌现: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人本化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数学、物理、等等)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让人眼花缭乱,不知究竟应该使用哪种教学模式才是最佳。 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曾风靡数年的布鲁姆目标教学模式。那时候,似乎没有多少新的教育理论能够让教育者们找到更好的教学改革的路该怎样走,也没有多少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借鉴,而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大显神威,如何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如何让学生对所有的知识点了如指掌、应用自如,目标教学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一大批目标教学研究的专家诞生了,有的研究理论、解读布鲁姆,有的学科方面的专家就解读教材,把每本教材里的几百几十几个知识点分属于识记还是理解还是掌握做了详尽的论述,到了基层老师那里,就是要在上课时必须先用小黑板(那时还没有多媒体电脑)将教学目标挂出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再开始根据目标逐一讲述、解决问题,最后还要总结回扣目标。那几年,全国涌现了大批目标教学的典型,也在很多地区推广目标教学的经验,召开目标教学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研讨会,于是,很多的评优课中,假如不是用目标教学就等于是没有教学改革意识,就必然要影响到评比的成绩,所以,凡是参评的课、公开课,必挂黑板、必出示目标,在这当中,我也学会了怎样使用目标教学模式,并且还常常指导教师怎样实行目标教学。 不同的学科不可能使用同一种模式上课,比如要讲数学的一元一次方程和讲语文课本里余光中的《乡愁》,这怎能用一样的模式?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也不可能用同一的模式,比如讲生物学中的细胞的结构”和讲动物的行为”又怎能用一样的模式上?所以,选用什么教学模式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根据学科特点、根据内容的需要, 选用恰当的教学模式。

User_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解读_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解读杜郎口中 9459288

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解读 杜郎口中学 □“课改”代名词 一所偏居乡间,曾经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却因为课改,每天前来考察、取经者络绎不绝。尤其是今年春节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暴增到2000人每天,校园热闹非凡。这所学校就叫杜郎口,炙手可热的杜郎口因“改”而名扬天下,引发热议、刮起“旋风”。 杜郎口旋风的重要推手是《中国教师报》。自2006年3月22日,《中国教师报》以“八版联动”这种特殊的报道形式予以报道之后,杜郎口就吸引了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目光,随后,《中国教师报》又连续以大篇幅二访、三访杜郎口中学,并开辟专版在读者中展开“杜郎口大讨论”,从此杜郎口经验走出山东,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了世界。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中国教师报》关于杜郎口的报道达32个整版篇幅文字。 除此外,《中国教师报》还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服务包括三项:第一,开办“课堂驾校”研修班;第二,走出去,提供“课堂诊断”上门服务;第三,“以课为媒”,组建中国名校共同体,旨在催生一批能够真正引领新课改驶向纵深的“新名校”,以此破局素质教育实施中的课堂瓶颈和与之形成的发展制约。 “课改聚义、搂抱发展、相互借道、共同成长”,目前,中国名校共同体已发展成横跨22个省市,由40家核心校、400家成员校组成的、较具影响力的一道亮丽的课改风景。他们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改的实施,与其说作出了较大贡献,不如说提供了一种行动姿势、一个方法思路、一种教育人原本应有的良知和责任。现在,40所核心校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其所在区域被省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所认定、被广大教育界同仁所认可的课改示范校,他们各自在发挥着课改影响和引领作用的同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名校”。一批如崔其升、赵丰平、杜金山、崔振喜这样的名校长伴随着所在学校的崛起,成为深受一线教育欢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名家。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生,《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经历,正是在践行着本报多年来的媒体价值观,展现着媒体与众不同的行走方式:为中国名校长的出现摇旗呐喊,为中国名师的成长鸣锣开道,为中国教育家的诞生斩荆披棘。这实在不是媒体姿态、格局高低的问题,而是媒体应该担当的责任与使命。 杜郎口经验的精髓,最主要的有三点:第一,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最通俗地说就是让学习、进步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第二,课堂教学要“有法可依”,这个所谓的“法”就是模式,模式既规范“教的方式”,也规范“学的行为”;第三,以学评教,围绕“学”构建教育教学评价系统。什么是好课?什么样的才是好教师?杜郎口这样解读:能让学生学会、会学的课才是好课。好的教师要从尊重差异出发,既要让学生学会、会学,还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就是高效课堂课堂所追求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经验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 杜郎口经验不是僵硬、固化的经验,她是一直处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乃至生长的经验。杜郎口如今是教育部表彰的全国教育先进单位,崔其升也荣获全国教育先进个人。杜郎口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代中国课堂教学的最大亮点,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代名

营造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营造五环节高效课堂 赵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就五环节教学模式课堂实践心得,与大家探讨交流,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彻底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学生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为此,我镇中心校提出、推广实施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即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练习检测、总结拓展)坚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宗旨,坚持以教师的引导为主线,坚持以使用鼓励性语言为原则,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回想近年来的实施情况,我感到很欣慰。走近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他们的变化很大:胆子大了,信心足了,有礼貌了,脸上有笑容了……特别是课堂上思维更活跃,发言更积极,自学更认真,展示更充分,探究更深入,争论起来有理有据,不卑不亢,俨然一个个小法官,这就是五环节教学的魅力!下面就如何营造五环节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自主预习 本环节包括读(读课本、读资料等),看(看例题、看插图等),做(做练习、做游戏等)。这一环节是学生独立完成的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必须围绕教师的要求(教学目标)进行,防止无目的的“学”,

关键要建立预习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视,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和个别指导; 2、教学目标必须具体化、问题化(习题化),力戒出现无思考价值的问题; 3、授课前,教师通过提问抽查,检查预习情况,巩固预习成果. 二、合作探究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促进知识的主动建构,这对教师优化设计教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在合作学习上,有以下几种情况:1、合作目标与任务呈现;2、小组预习与合作讨论;3、组内交流与集体讲授。而合作学习中的评价要注意:①评价要贯穿合作学习的全过程;②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③评价多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即评价要有针对性)。而在合作学习前必须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提炼知识点大胆尝试练习题,在学生想把自己理解的内容,所学的知识告诉别人时,提前整理出最简炼的讲稿——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这一环节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参与为辅的共同研究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在“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集体来解决,防止教师包办代替; 2、要特别注意学生在“学”中出现错误的分析; 3、鼓励大胆表述和学会倾听;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1、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2、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

(完整word版)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解读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解读 上学期,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的创建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初步总结出具有我校教育特色的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这是我们持续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以来结出的第一枚教学教研硕果,下面我从其基本思想、基本教学流程、基本特点、注意问题、重要意义等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基本思想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以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的身上为目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命状态,注重学生的自学,对学和群学,以导促学,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实现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都能学得好,都能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做奠基。 二、基本教学流程 (一)目标导学 教师有效、简洁导入新课,准确展示学习目标,导引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具体目标,从而指导学生结合自我学情,预先考虑自我达标程度和方法,学得有的放矢。 (二)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上的自学目标和提纲,参考自学方法指导,围绕导学案自学教材,或利用参考书、工具书、学习资料来获得新的知识,重点自学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不必求全。 (三)问题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了十几分钟后,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对学或群学,交流自学成果,梳理章节内容知识链,合作探究自学疑难点。 (四)反馈提升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学成果,小组间互动评价,全班交流解决小组疑难问 题,教师察言观色,适时加以指导、辅导和追问诱导,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精讲巧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达标应用 达标应用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检测达标的过程,达标应用中的问题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针对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能力提升题,中等的学生有中等的目标,差一点的学生有基本训练题,从而使达标应用习题须面向全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善于发现问题、完善自我、展示才能的机会,测学时间每一节课不得少于10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堂完成、力争人人达标。 三、基本特点 1、关注学习目标的清晰化。 制定学习目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要学什么。目标不仅要具体,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单元(课组)目标要求、章节(课例)预习提示和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要求来确定,而且要重点突出,明确学习重点,但不要面面俱到,避重就轻。目标的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读得明白,弄得清楚本节课到底要完成 什么学习任务。 2、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将学习的重点前移,规定了自主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上学习采用的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疑解困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主动参与成了学生的一大特征。 3、强调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注重问题生成,根据课堂学情不断调整课堂。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 题 报 告 市三十八中:冬青雄伟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市三十八中:冬青雄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大潮,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课堂教学效果没有明显提高。一些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还有些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但结果仍然是投入多,收效低。针对这些问题,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思考,学校把“构建高效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目标,课堂教学严格遵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四步”“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四步”是指:自学—展示—点评—检测;“五环”是指:目标导学—学案促学—讨论展示—评点归纳—检测生成。)。 本课题的提出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校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深入研究此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首先,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需要。其次,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采用备课、讲课、观课、说课、评课和课后反思等形式,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从而培养了教师的教学研究习惯,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再次,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培养了我校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教学环节

煤山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教学环节及过程性评价办法 八环节 ?(一)课前预习 ? 1、任务布置:布置学生预习的目标要求、预习内容以及预习作业,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 2、检查评价:教师批改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全程助学);并打出评价分.要求□+□,其中前面这个□针对全程助学上交及时 打分,总分4分;后面这个□针对完成全程助学课前预习作业的 质量,总分6分,共计10分。 ?(二)互助学习1 ?要求学生订正、交流课前预习作业,要求组内学生互帮互学,切忌对答案。老师巡视课堂,了解学情,指导学习,并对每个小 组参与情况打分,总分3分,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三)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的重点是归纳知识点,典型题目的思路分析,思想方法、解题策略的参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突出重点,分解难点。 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老师讲解,没有听懂可向老师提 出质疑。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四)巩固练习 ?当堂训练或思考问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时间控制在7分钟左右。 ?(五)互助学习2 ?每个小组完成之后,针对刚才做的题目或问题,组内开展互助交流,要求A生教B生或C生,或B生教C生,可一起互教互学,可让组内某生进行板书。老师巡视课堂,对每个小组参与情况进 行打分,总分3分。时间控制在4分钟以内。 ?(六)成果展示: ?学生代表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学习成果,其它同学认真倾听,C生展示正确的,该小组分为6分,B生展示正确的,该小组分为 4分,A生展示正确了,该小组分为2分。不正确的酌情给分,教 师随时作点评,灵活机动给回答学生加分,关键在于激励学生, 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 ?(七)检测反馈: ?精选题目若干,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然后进行反馈,根据反馈结果,进行打分,总分3分。时间控制在4分钟左右。若当堂反 馈时间紧,可收卷后在课后批改,并评价打分。 ?(八)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反思,并让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概括、提炼,布置作业,酌情加分。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

五步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五步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试行稿) 立足以学定教,打造高效课堂,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教学主体位置,教师成为学生的“帮促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究知识。借鉴优秀学校的课改实践经验,积极构建有辽核希望小学特色的“五步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引导为前提,以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应用、反思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思路。教师为学生构建学习的平台(知识、环境和程序等),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创新、共同提高,实现将知识、能力和情感内化升华的目的。 “五步”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反思升华。需要明确的是,五个环节并不是将课堂简单区划为五个时段,既可以将一堂课整体分成五个环节,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内容分割后,对每个任务根据“五步”的思路组织教学。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积极创设有利于新知识学习的教学情景,具体包括知识的铺垫、新知识的引入激疑、学习热情的激发等。“五步优质高效课堂”流程要求 一、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预设的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教师必须预先制定合理的学习提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引导学生根据提纲阅读

教材并有针对性地了解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一定要边看边想,反复推敲,顺着导学提纲的思路开拓思维,展开联想,弄清知识的提出、发展和形成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从教学目的上看,此环节的设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学实践中猎取、掌握知识,理解、运用知识。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二、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首先、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强化角色意识。 教师要了解学生,将学生按隐性动态分出不同层次。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分组要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学生分组以4—6人为宜,小圆桌式座位安排。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

《四学》本真课堂教学模式解读及操作说明

“四学”本真课堂教学模式解读及操作说明 “四学”即自学、互学、展学、查学。在真教育理念下,“四学”本真课堂的基本含义就是学中心、生为本、求真知。课堂建构要求回归生态,尊重学生求知规律,重视教学自然生成,践行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 一、理念解读 “四学”本真课堂的核心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老师、发展师生,学生是多元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师生共长的学堂。积极倡导“三观”,即人本教育观、学本教学观、生本学生观。“四学”本真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实现“三个变化”:在学生认知上,从学会变会学;在情感态度上,从厌学变乐学;在课堂质效上,从平淡低效变优质高效。“四学”本真课堂的价值追求是实现“幸福教育梦”,即学生体验成长幸福、教师收获成就幸福、家庭享受成功幸福。 二、理论支撑 1.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建构的,而不是接受传输而来的,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过程就是对事物求真的认知过程。而学习者是否拥有问题意识是产生意义建构的关键。知识建构的动力来源于“知”与“不知”之间的矛盾,意义的建构活动是由问题所激发的。而“四学”课堂就是对问题本质揭示的求真过程,自学部分设疑寻真、互学部分析疑探真、展学部分质疑辨真、查学部分释疑明真。 2.金字塔学习理论。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学习金字塔表明,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与学习方式有关,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自学、互学、展学、查学与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对应,是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四种学习形态。自学具有自主性、独立性;互学具有交往性、互助性;展学具有开放性、探究性;查学具有诊断性、发展性。 3.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倡导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解读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解读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让教师少走弯路,缩短课堂“临帖”的周期,从而为打造特色高效课堂服务。 一、“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结构说明 “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独学;2.第二步:对学、群学;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5.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三查: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 1.一查:在学生独学时;2.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3.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二、“五步三查”基本模式详解 第一步:独学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 1.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2.新课导入。导入虽然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但它“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

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独学。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 4.第一次学情调查。独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基础类题目),并据此确定独学的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这也就是“三查”中的第一次学情调查。 第二步:对学、群学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同质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并藉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1.展示的基本原则——“三性”。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问题性”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互动性”是针对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

高效课堂模式

高效课堂模式 一、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理念指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高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课堂45分钟,先预习,再交流,最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使预习——展示——交流,贯彻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变,新课标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变“学会”为“会学”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这样一种勤于思考的学习好习惯。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成为“四者”: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 1.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指导者。2.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终身的学者,与学生一起“同学”。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面的狭窄,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3.一节高效课堂,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4.从职业特点上讲,教师还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幸福的职业者。 三、高效课堂重在操作 真正的高效课堂重在具体操作,他们把学习状态解读成“课堂生存状态”,狂欢其实是一种精神存在的状态,而不在于形式本身——动或者静,一旦课堂执迷于动,那么这样的动和静一样都显得可怕。课堂即生态、课堂即情感、学习即自然生长和自由选择,以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评价为例,他们推进“快乐不达标”一票否决制,用“直观判断”来厘清快乐的内涵——一察表情、二看动作、三听声音,与此相对应的是基于自主课堂构建的三个参照——自主指数、合作指数和探究指数的评判。高效课堂教育围绕自主性、主动性、生长性来建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超市的隐语是丰富性、自主性、选择性;狂欢的隐语是生命的状态——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让每个学生享受学习成长的快乐。 四、高效课堂强调“三段一体”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热身/复习活动(Warm-up/Revision)(约5分钟) 热身阶段主要是启动和复习阶段,活动目的主要有两点: (1) 激活学生的大脑和行动,让学生兴奋起来,全部精力投入到本堂课的学习中,即激发兴趣,烘托学习氛围。 (2) 激活已学知识。让已学的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活起来,即复习、巩固和灵活运用已学知识。 热身阶段的活动形式主要包括:问候、歌曲、歌谣、小诗、游戏、故事、表演、角色扮演、日常交流、问答活动、复述课文、专题汇报、小记者采访等等。教师在选择活动形式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适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活动,以求实效。 二、新知呈现(Presentation)(约11分钟) 1、情景引入 这是传授新课的序幕,它为培养学生兴趣,抓住学生心弦,优化学生心境及新知识的探求、运用作了准备。成功而智慧的情景导入往往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语言交流的热情,并实现向新内容的自然过渡,减轻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快乐、美妙的英语学习天地,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建议教师创设情景引入新知要巧妙自然,尽量创设真实生活化的情景、形象直观.如在进行服装种类的教学时,可设计一个去购物的情景;在进行动物对话的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个去动物园看动物的的情景;在进行食物对话的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个去饭店就餐的情景。 2、指导学生自学,或检查布置的自学作业效果,可独立自学、分组自学、分组检查,分组展示。这一步骤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指导自学,培养自学能力。采用方式可听录音跟读、根据上下文、插图猜测词义、句意。 3、检查自学效果。 4、新授课。 在自学效果反馈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实物、图片、简笔画、肢体动作等直观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使语言教学直观化、生动化、趣味化,让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在讲解新知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目标,组织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每一步时都要考虑目标,服务目标,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直达目标。学生已会的不教,不会的重点教。 (2)、利用实物,充实教学。教师要尽可能地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尽可能多地利用实物进行教学。当教到My Family 时,教师和学生都拿出自己的家庭照片当作教具,教师还特意把自家的全家福放大贴到黑板上进行教学,这就很真实、很生活化。 (3)、运用简笔画,美化教学。简笔画的特征是简单、快捷,以最低的教学代价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运用图片固然好,但费时费力,而运用简笔画即生动、直观,又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因此在教学中应大力提倡这种方法。比如说在教学potato,tomato,cabbage,这几个单词的时候,可以采用画简笔画的方法,老师一边与学生谈话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一边自然的画出所学的单词,然后进行新单词的教学。 (4)、肢体语言,优化教学。在词汇、会话或字母教学中都可运用肢体语言,教师和学生同做,手动、口念、脑想,真正达到口、手、脑并用,调动各种感官,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三、语言操练(Practise)(约11分钟) 学生通过新项目呈现阶段的学习,已基本知道本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需要大量的语言操练,以真正达到语言的输入,并且为语言的输出奠定坚实的基础。

“6+1”课堂教学模式(1)

文山中学“6+1”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中学传统课堂的六个问题:①灌输方式,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学的昏昏欲睡。②被动学习,传统课堂的分水岭,学生缺乏主动。 ③缺失自信,在未来竞争社会中处于劣势。④丧失兴趣,课堂少有质疑、探索精神。⑤机械学习,仅仅学会了而达不到会学的目的。⑥泯灭个性,缺乏培养创新精神、合作交流能力,千人一面。学校为改变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决定全面推行“6+1”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它是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它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它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学会,学通,能用的优质、高效的学习模式。 一、关于“6+1”课堂教学模式 “6”是课堂教学六个环节,依次为“导(引导),思(自学),议(讨论),展(展示),评(点评),检(检测)”六个环节。“1”是通过练习、作业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夯实双基,最终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6+1”课堂教学模式环节解读 (新授课为例) 1.“导”就是老师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快速总结旧课,引入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指出重难点及考情预测。 2.“思”就是学生自主学习(11分钟), 同学们按导学提纲的指导,先泛学课本相关内容,然后独立思考

解答导学提纲中相应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设置是老师们将课本知识具体化、问题化、层次化,其中层次化的问题,是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师要静静观察学生的“思学”状态。 3.“议”就是小组起立讨论(8分钟)。 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集体讨论商议刚才学习思考的结果,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与小组成员学习程度的不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或复述正确答案,或更正错误结果,或补充没写完整的答案,或拓展相关的引申知识。学生讨论时要起立,头碰头,执笔记录,参与讨论。 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在商讨议论中相关帮助、共同提高。教师要各组巡查学生讨论的好坏或进度,从而看出学生的层次,还能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备决定展示哪道题,或重点讲评的题目。 4.“展”就是同学们的激情展示(8分钟)。 展示分为统一学习内容的对比展示,由小组代表主动激情表达,或老师随机指定的学生展示,或口头,或板演。展示的结果一定是小组同学们讨论的本小组最佳结果,还可质疑本小组成员共同的疑难问题。书面展示时要讲究字迹清晰、工整。主动要求展示时要使用规范用语——“我展示”“我补充”“我纠错”“我质疑”等。 5.“评”就是老师或同学们的点评(10分钟)。 先由同学代表对同学们的展示结果点评,点评内容包括书写、思路、内容判定、分数。老师根据同学们展示的情况,或总结,或点评优缺点,或补充拓展延伸相关知识,或补充拓展延伸相关知识。教师讲评时做到:学生学会的不讲,小组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新课改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重大转变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 提出来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一切都靠老师的讲解、灌注。于是,教师便从主观愿望出发,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只是一味的利用课堂向学生生硬、机械的灌注现成的知识,学生只是消极的接受。其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指定考试范围,学生死记硬背。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学生的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美)冯.格拉斯菲尔德(Von Glasersfeld)。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1)认识是由主体主动建构的,而不是从外界被动地吸收的。(2)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不是去发现独立于他们头脑之外的知识世界,而是通过先前个人的经验世界,重新组合,且建构一个新的认知结构,认识具有建构性。 2.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观是20世纪末,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教育观,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就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观。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践与研究创立一套科学民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师生和谐的共同发展。 2.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教育专家的理论为指导,逐步的探索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高效课

课堂模式解读

马集镇第一学区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流程解读 一、课堂教学新趋势 1、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综合体。课堂教学改革就 是对教与学关系的重构。 2、当今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这样的趋势: 教学目标:由“知识应试”转向“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由“单一灌输”转向“多元并举” 教学主体: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 二、课堂教学新理念: 一切学习效能低下的教学,都属于表层教学;零散的知识是构不成能力的;教学不能止于知识,而要进入思维。 教师的根本作用不是“告诉”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励”学习热情、“引领”处事方法、态度、价值观以及综合能力。 三、课堂教学的新策略 组织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发学生问题学习,引导学生知识建构。 教师放手是前提;学生先来是关键; 问题学习是核心;核心素养是归宿。 四、几个关键环节的具体操作

环节1:创设情景:创设情境的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2)借助活动创设情境。如观察、实验等。 (3)通过“开放性”问题创设情境。 (4)在新旧知识连接点间创设情境。 (5)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景。 环节2:提出问题 1要求: “问题”是组织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的中心;强调“问题”与知识运用、思维品质及学科能力的培养。 问题的来源:问题源自学习过程、生活背景、认知性理解与问题解决; 问题的类型:(1)对新知识的理解性问题;(2)新知识与学习背景相关联的问题;(3)问题解决的方法、能力与策略的问题;(4)形成态度、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问题。 2、提出问题应注意的事项: 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和条理性,做到先易到难、层层递进,形成问题串。把握好梯度和难度; 梯度:初级问题:参照已有案例可以解答;中级阶段:原有案例的变形;高级阶段: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创造阶段:需要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 难度:必须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解读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解读 河南省西峡县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有 4 个教学环节: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运用。“三疑三探”的好处就在于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疑问疑问,有疑便问”,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会探索,所以课堂的开始首先要提出问题,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当然问题也不是一次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波刚落,一波又起,环环相扣,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进展。 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步骤: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是学生自探。这里的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自探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探走过场,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己无关。 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二是讨论。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学生自探的过程中巡视发现的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也要讨论。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探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三是讲解。如果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发言稿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课改的同仁们: 大家好! 很高兴,能在今天的研讨会上发言。我想以上次的高效课堂大赛课为依据,谈一谈我眼中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指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高效课堂的教学抓手是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 高效课堂的模式是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高效课堂的学习方式是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我们听的这些课:都是高效的教学模式,都是科学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学模式。真正达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会知识,课堂上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是那么流畅、那么活跃,课堂上出现了那么多的亮点。学生的能力提高了,爱学了。这是最理想的课堂。 这些课,体现出很多亮点和优点,我一一加以列举: (1)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2)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3)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4)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这些课的课堂上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课堂方面:给我的感觉是,在课堂上,结合内容,让学生激趣启智,教学中各环节自然过渡;以快节奏、高密度的形式开展;小组活动中学生分工合作、用积极思维探究;师生是配合默契、思维深刻;学生是100%参与,主动积极思考。 课堂活而有序,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学习文化浓厚;时间分配合理;过程组织严密;学生行为管理到位;课堂评价及时、到位、适度。 学生方面:给我的感觉是,这课堂上:学生会预习、会听课、会复习、会作业、会总结、会记忆 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导入、高效的探究、高效的讨论、高效的展示、高效的合作、高效的反馈、高效的讲解、高效的小结、高效的板书。 我想,上次高校课堂大赛的课,一定会让我们与会的各位老师受到很大的启发和触动。作文一名青年教师,一定要向授课的教师们学习,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用高效课堂的理念做引导,让学生真正在“知识的超市里,完成生命的狂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