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碳氧比测井方法:比较确定含油气饱和度的技术

合集下载

新碳氧比求含油饱和度的方法

新碳氧比求含油饱和度的方法
采用 自行研 发 的新碳 氧 比( / [ ] 即地层 碳 c O)2 ,
西 安石 油大学 研究 成功 基于 非 弹谱解谱 方 法 的
新 碳氧 比( / 测 井 , C O) 由新 碳 氧 比 ( / 解 释 C O)
原 子 与氧原 子之 比 , 计 算地层 的含 油饱和 度 , 来 以期 提 高含 油饱 和度计 算 的准确 度 。
( ’ nS i o iest Xi a h y u Un v r iy,P. Bo 4 ,Xi a 1 0 5,Ch n ) x28 ’n7 0 6 ia
Ab ta t sr c :Ba e n t en w 0 ai n l O a i a u sa d t ep r st ft e s do h e c/ r to a d od C/ r tov l e n h o o i o h y
f r to o ma i ns,t e a d t s mie wo n w n wo e — mpii e ho r e o c l u a e t e c ve rc m t ds we e us d t a c l t h ur s a v l e of i s t a i ns h n d nd a u s o l a ur to c a ge wih e t o f r a i ns, r s c i l . The — t d p h f o m to e pe tvey r s ls s w t a t e e u t ho h t h ne w me h d y e t o b n w r to i t b s wa t c l u a e t i— a i S he e t y o a c l t he o l s t r ton。a d t a c l t d ols t a i a u s a r e wih t e r a l e . auai n he c l u a e i a ur ton v l e g e t h e lva u s — Ke r s ne r to o a bo o ox ge y wo d : w a i f c r n t y n;o ls t r to i— a u a i n;s e tome r p cr ty

碳氧比能谱测井技术与应用

碳氧比能谱测井技术与应用

碳氧比能谱测井技术与应用【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碳氧比能谱测井的测量原理、技术特点、主要用途和操作步骤。

同时针对碳氧比测井资料在现河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应用碳氧比测井资料解决油藏的剩余油分布问题。

【关键词】饱和度;剩余油0.引言现河辖区包括两带、一洼、一地区,发现了馆陶-奥陶等8套含油层系。

已投入开发现河庄等六个油田。

探区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样,是集“小断块、薄油层、窄条带、深埋藏、低渗透、稠油”于一体的复式油气集聚区。

进入“十五”以来,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普遍存在着平面及纵向剩余油分布不清、含水分布不清等主要问题。

因此,寻找剩余油分布,预测产层能力和寻找新的潜力层成为主要的挖潜方向。

1.碳氧比能谱测井技术概述碳氧比测井技术引入了快中子非弹性散射理论,解决了低矿化度地层水条件下测量的问题,但是孔隙度对碳氧比能谱测量影响巨大。

理论研究表明,只有在地层孔隙度大于15%的条件下,碳氧比测井可以获得较可靠的结果,可以根据C/O值确定含油饱和度,区分开油层、水层。

2.碳氧比能谱测井技术原理及特点2.1测量原理能量为14.1MeV的快中子轰击地层,与地层中的各种元素发生非弹性散射后减速,受轰击的原子核处于激发态,之后放出具有一定能量的伽马射线。

因此分析所测得的能量与伽马射线计数率组成的光谱即可确定地层所含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因为原油中含有大量的C元素,水中含有大量的O元素,若测量出相应的元素的非弹性散射伽马射线的强度(计数率),即可确定出地层中碳和氧的含量,从而可导出油和水含量(饱和度)。

因为C/O比能谱测井是快中子非弹性散射基础之上建立的,所以其不受氯离子即矿化度的影响,由于伽马射线穿透能力很强,因此既可在裸眼井中测量,又可在套管井中测量。

2.2主要技术指标⑴探测器类型:NaI。

⑵耐压:70MPa。

⑶耐温:125℃。

⑷尺寸:Φ91×6000mm。

⑸测速:54m/h。

⑹在125℃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4小时以上。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方法4-确定储层含油气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方法4-确定储层含油气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

5)确定储层含油气饱和度含油气饱和度是评价储层的基本参数,通常用阿尔奇公式来计算。

nt m W W R abR S 1⎥⎦⎤⎢⎣⎡=φ 式中,a 、b :阿尔奇关系式中的系数;m :地层胶结指数;n :饱和度指数;R w :地层水电阻率;φ:储层孔隙度;R t :地层真电阻率。

计算储层含油气饱和度时,a 、b 、m 、n 一般根据取地区经验值。

R t 直接从深侧向或深感应的测井值中读取。

R w 的求取有四种方法,一是直接测量地层水的水样电阻率,然后换算成地层温度下的电阻率;二是分析地层水的矿化度,用图版换算成地层温度下的电阻率;三是选取厚度大,岩性均匀的纯水层,在S w =1情况下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地层水电阻率,四是根据自然电位的测井原理,用自然电位曲线的异常幅度计算地层水电阻率。

另外,在确定储层含油气饱和度方面,国内外的一些测井理论专家结合不同地质特点研究了较多阿尔奇关系式的改进公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如考虑泥质影响的阿尔奇关系式的改进公式:m sh sh w m sh sh w m t w R V aR R V aR R aR Sw Φ-⎪⎪⎭⎫ ⎝⎛Φ+Φ=222因此,选择储层含油饱和度的计算公式时,一般需要从本地区的地质特点出发,在实际应用中优选适合于特定地区或层系的计算公式。

6)确定束缚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是储层评价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参数。

目前没有一种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计算束缚水饱和度的理论公式,一般通过岩心分析资料,统计性地找出束缚水饱和度与岩石的粒度中值、孔隙度及润湿性之间的经验关系,建立经验公式计算。

确定储层渗透率①砂泥岩地层确定储层渗透率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以岩心统计资料为基础的回归统计方法,二是以孔隙度和束缚水饱和度为基础的统计方法。

前者通过建立渗透率与孔隙度、粒度中值、泥质含量等地质参数的经验关系计算,后者通过建立渗透率与孔隙度、束缚水饱和度的经验关系计算。

其关系为: b wirr aS k K Φ=式中,a 、b 、k 为各地区建立经验关系式的系数,一般根据实验数据确定。

碳氧比测井

碳氧比测井
Am z
X A zX

应用:中子与靶核发生非弹性散射,使靶核处于 激发态,在退激时要发出γ射线。 由于这些γ射线的能量反映靶核的能级特性。 而靶核能级又决定靶核的性质,这些γ射线叫做特 征γ射线。特征γ射线与靶核的性质有关。 利用特征γ射线可以研究核的能级结构。反过 来,若已知核素的特征γ射线能量,就可以利用中 子非弹性后靶核发出的γ射线分析靶物质中所含的 核素的多少(元素)。

4. 碳氧比测井仪器
碳氧比测井仪器的发展:
仪器的试验,国外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我 国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才对该方法进行研究。 大庆测井公司先后研制了NP-4、NP-5、NP-6、 NP-7、SNP.1、SNP.2等型号的碳氧比能谱测井仪 及高精度碳氧比能谱测井仪、双探头碳氧比测井仪、 伴随粒子碳氧比测井仪和小井眼碳氧比测井仪。仪器 经历了由点测到连续测量、由模拟传输到数字传输、 由浅井到深井、由低温到高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过 程。
钨屏蔽体; NaI晶体; 光电倍增管及电源; 信号传 输系统的电子线路
地面仪器: 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 信号处理单元; 电
源,示波器和记录设备.
(1)当脉冲中子射入地层 后在10-6秒左右,非弹性 散射是主要的核反应。 快中于非弹性散射伽马 射线就是在这一时间间 隔里发射的。 (2)经过减速,快中子 将变为热中子。快中子 经弹性散射变为热中子 及热个子被俘获的过程, 大致发生在快中于进入 地层后10-8秒的时间间隔 里。俘获伽马射线就是 在这一时间间隔中发生 的。 (3)再往后,活化了的 原于核陆续衰变并发射 伽马射线。
13
中子源的靶物质(轻核)
8 4
6 12 25 27 Be, 3 Li,10 B , C , Mg , 5 12 13 Al

浅谈碳氧比时间推移测井确定剩余油饱和度方法

浅谈碳氧比时间推移测井确定剩余油饱和度方法

浅谈碳氧比时间推移测井确定剩余油饱和度方法国外测井技术WORLDWELLLOGGINGTECHNOLOGY2010年l2月?开发应用?浅谈碳氧比时间推移测井确定剩余油饱和度方法王现兵胜利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摘要:碳氧比时间推移测井就是根据储层岩性,物性等因素对测量值影响不变的特点,利用不同时间,同一储层的测井数据,求出该层剩余油饱和度.本文提出一种客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在适当的前提条件下,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关键词:碳氧比测井;时间推移测井;剩余油饱和度;相关系数0引言在油田开发中后期,求准剩余油饱和度成为生产层研究的核心问题.作为对剩余油监测手段之一的碳氧比能谱测井,在目前套管井中进行水淹层分析或射孔前确定射孔层位都行之有效.利用碳氧比能谱测井资料求解含水饱和度,一般沿用碳氧比与硅钙比重叠法,碳氧比与钙硅比重叠法和纯碳氧比法,但无论何种方法,计算结果都受到人为主观因素影响.本文利用碳氧比能谱时间推移测井,提出了客观求解剩余油饱和度的一种方法.1原理碳氧比测井是依据快中子非弹散射理论探测储层中碳原子和氧原子,根据石油中含有大量的碳原子,而几乎不含氧原子,水中含大量氧原子而不含碳原子,通过求出碳原子与氧原子的数量比值来判断储层中含水(或含油)饱和度.现实中测得的碳氧比曲线受到储层中碳,氧元素的干扰,对于常见的储层,一般认为由泥岩,岩石骨架(砂岩)和孔隙(包括其中的可动油,残余油和水)构成.在储层岩性,物性不变的前提下,经过一段时间注水后,部分可动油被注入水驱替出,即碳原子在减少,氧原子在增加,这也是将碳元素和氧元素分别作为油和水的指示元素来监视剩余油饱和度变化的依据.2方法在碳氧比测井前,要用清水对井内套管壁进行清洗,以免可能存在的油污干扰测量结果,并且洗井24小时后才开始测井施工,所以在解释时一般忽略井眼中油或水的影响,但测得的数据受到岩石骨架, 泥岩以及套管水泥环等因素影响.一般认为同一储层的这些因素对多次测量数据的影响是相同的,多次测得的碳氧比数据可以将这些影响因素消除掉, 根据相关理论推导出以下公式:S::二!!:!!±!二!:!!….————————一(1)式中,CO.,CO,Sw.,Sw,分别为前两次测得的碳氧比值和含水饱和度,CO为第三次测得的碳氧比值. 当原油中碳元素占85%,氢元素占15%,原油密度为0.9千克/升,N为:=VIA×M等Mm(2)w××o.,'×I式(2)中,ao,AC,p,p一氧,碳原子的数量的改变量,水,油的密度;Vw,V o,1w,I注入水,驱走油的体积,一个水分子中氧,碳原子的数量;Mw,Mo,A,水,油分子的分子量,阿佛加德罗常数,碳,氧原子变化量比;这样,在前两次碳氧比测井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公式(1)可以求出第三次碳氧比测量数据的含水饱和度S们.作者简介:王现兵(1974一),男,2006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主更-从事生产井测井资料解释与研究工作.2010年第6期王现兵:浅谈碳氧比时间推移测井确定剩余油饱和度方法3实例分析孤东观1井是孤东油田为了研究在注水开发中油,水的运动情况而设定的一口监测井.在1988年5月,8月,12月和1989年5月等不同时期对该井进行碳氧比测井,以了解该井某一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如图1,图2所示.从图2上能看出,计算结果(蓝线)与原来的含水饱和度曲线比较吻合,表征相似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24637,尤其图2的1271—1278米井段较好(相关系数为0.54495),而图1中的计算结果吻合程度差些,其相关系数仅为0.00398.原先的碳氧比资料处理结果(红虚线)与邻井生产情况相吻合,1988年12月的含水饱和度为57.01%,1989年5月的含水饱和度为69.27%,用公式(1)计算的含水饱和度分别为52.74%和68.06%,两者相比显然后者比较好,与相关系数反映的结果一致.造成这样的原因在于:图l中的碳氧比值,含水■H蹦婚R#**墟委^掉盎酥缡}擗#$蠖甜i栩鳟瞧辑'{0聪帮g嚷…},一^L;…一一{.毫E卜一}t)}l.嚣…{!—^二==k:}{/I基二j::二…{¨m一卜簧……{卜一f群|簿簿≯i疰若…盛;釜..一一…r…L∞= 辫黪-一斗卜l寥{;4二擎jj}(r—}--{~…每-g:一一图1计算结果曲线与原含水饱和度(88年12月份)曲线对比图■晰量囊矗丹艟l计l_舅曩_J炼Hl■姑啦鞫:醐赡曩曼_蛹ll+=冉I■臻i旺-'}嚣卓漕幢it辫l羹.最瞠}-矗搦冉群墨比}斟五骨蟹捧怖窿{骢转{彝!爨…芒鞫幸=#鞯…十幸}…群舞东蕊童蛹蔚Li1r,f}::il:i.誊办搿l碧l#,——i!i.一{l,辛,『}勇}群嚣搿,乙i},liD1.j:}篱囊毒豢+一鲁—卜…卜蘧一ll}}l—』'{}孽蓑',!i0}i.』r;:;,:{j{;f{i}'1;{,:p?f}}飞}{i);{…i}图2计算结果曲线与原含水饱和度(89年5月份)曲线对比图图3井下仪在不同孔隙度油砂,水砂中的碳氧比刻度统计值饱和度较接近,有些井段出现交叉现象,这样根据公式(1)计算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在图2中,三次所测的碳氧比值和含水饱和度比较分得开,所以计算结果比较好.除此以外,还有孔隙度大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如图3所示,在孔隙度为25%,35%的模拟储层中,油层,水层碳氧比区别较好,当孔隙度小于等于15%时,所测的油,水层的碳氧比值无法区分,且局部出现交错情况,这种前提条件下不适合运用该方法.4结论碳氧比时间推移测井解释方法能够在适当的条件下很好地求解出剩余油饱和度,避免了解释人员在选择解释参数时造成对处理结果的理解偏差,也不用考虑储层岩性物性对测量数据的影响,但是需要参与计算的前两次的碳氧比测量数据要尽量有所区别,以及计算的含水饱和度要准确.另外,挤灰等施工作业将影响碳氧比值大小,在资料处理解释时须考虑到.参考文献:[1】朱达智等,碳氧比能谱测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4[2】雍世和,张超谟,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3]昊世旗,钟兴水,李少泉,套管井储层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评价技术f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一种基于碳氧比测井的高灵敏度含油饱和度监测方法

一种基于碳氧比测井的高灵敏度含油饱和度监测方法

一种基于碳氧比测井的高灵敏度含油饱和度监测方法
鲁保平;范继林;张锋;梁启轩;葛云龙;王树声
【期刊名称】《测井技术》
【年(卷),期】2022(46)5
【摘要】利用套管井中碳氧比测井能够进行含油饱和度定量评价,但需要洗井消除井筒中油的干扰。

针对井眼含油性对定量计算储层含油饱和度的影响,基于双探测器碳氧比测井仪器,分析了探测器记录的井眼和地层双重介质的次生伽马射线贡献,模拟研究了不同井眼流体和地层条件下碳氧比关于孔隙度的响应规律;组合双探测器信息提取纯地层碳氧比值,建立了储层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提高了含油饱和度评价灵敏度。

模拟结果和现场实例表明该方法计算的含油饱和度误差低于1%,为储层含油饱和度的定量监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总页数】7页(P579-585)
【作者】鲁保平;范继林;张锋;梁启轩;葛云龙;王树声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测井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测井技术试验基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84
【相关文献】
1.一种基于环空流体影响的碳氧比测井剩余油饱和度校正方法
2.用碳/氧测井评价套管含油饱和度
3.用碳/氧测井评价套管井的含油饱和度
4.新碳氧比求含油饱和度的方法
5.现代碳/氧测井:确定含油气饱和度的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C/O测井:含油饱和度确定技术

现代C/O测井:含油饱和度确定技术
方案 以及 注水 突 破 方 面 , 确 度 是非 常具 有 决 定 精
些新 型仪 器不但 具 有更好 的探 测 总成一 它 的 中子 发生 器产 额高 , 而且 能提 供更 为精 确 的测量 数据 。 这些 仪器 的工作 原 理相 同 , 然 这 些 测 井 公 司采 虽
用 的方法 各异 , 但解 释结 果 大致相 同 。
术, 其他 测井 公 司 也 提供 此 项 服 务 。由于 仪 器使
用 可靠 , 以仅在 三 个 主要 测 井 服 务 公 司之 间进 所 行 了 比较 。
产 生高 能 中子 , 能 中子 与 地层 中不 同类 型元 素 高 发 生碰撞 , 撞 产 生 7射线 。这 些 特 征 用 于 测 量 碰
维普资讯

4 ・ 0
测 井 与 射

20 0 6年 - 4期 第
现代 C O测 井 : / 含油饱和度确定技术
D n iD n e e ns e n y著 陈凤 英 王一 明 赵林 飞 编译 黄书 坤 校
( 中原 石油 勘探 局测 井 公 司 )
层 中注 入几 种不 同矿化 度 的水 。由于矿 化 度的变 化, 使得依 赖 于地 层 水 电 阻率 ( 电阻率 仪 器 数 据 )
作 为参 考分别 与 三 种 不 同 的 P NS仪 器 数 据 进行
比较 。
测 量 的饱 和度 计 算更 为复杂 。在 已知地 层水 电阻 率 的基 础上 , 测得 的 电阻 率代 人 经 验 公 式计 算 将
于测 井 。在 该研 究 的两 1碳 酸盐 岩 井 中 , 别 采 2 I 分
能量 计
Me V
用 了斯伦 贝谢 的 油藏 饱 和 度 仪 ( S 、 里伯 顿 R T) 哈

浅谈碳氧比能谱测井原理及其应用

浅谈碳氧比能谱测井原理及其应用
程 度
在多 年 注水 开 发 的 老油 田 , 多数井 的部分 层 位 已 出现 不 同的水 淹 。利用 碳氧 比能谱测 井资 料能 够
判断水淹层位 , 为油井补孔 、 堵水挖潜提供依据。 X —— 1 2 9 34井 于 18 9 5年 完 井 。 一直 生 产 的有
圈 1 随 巾 和 s 变化 的扇形 图 n a
度 低 、 稳定 或 未知 的条 件下 , 不 在套 管井 中测定 地层
含 油饱 和度 。
F I e、 C、0、 H、C 等元素 组成 。由 中子发 生器所
产生 的能 量 为 1.Me 的快 中子 射 人地 层 后 , 41 V 发生 非 弹性散 射 和俘 获 过程 ,产生 非 弹性 散射伽 马 射线 和俘 获射 伽 马射 线 。非 弹性散 射伽 马射 线 是高 能 中 子 与 地 层 中 n z 、C C、0、 ∞ a等 核 素 相 互 作 用 的产 i 物 , 获射 伽 马 射线 是 i3 1∞ a e等核 素 俘 H、 、C、C 、F 5 的热 中子俘 获伽 马射 线 。 由于不 同核 素 的非 弹性 散
目 ;- 每 c 岩 石骨架 中氧原子 的数 目。 d m, 由 于地 层 和 井 眼 对 伽 马 射 线 有 散 射 和 吸 收作 用 , 得能 谱 中提取 出来 的 CO产额 比与 测 / 有 如下关 系 :
C/ :t 0 2 "
, 0 l
比值
3 、04 和 4 层 , 产油 2, 4 4 、5 6 1 3 t产水 8m , 7, 含水 已达 9 . 碳氧 比能谱测井资料 ( 7 %, 9 见图 2 表明, ) 原生产 井段 已严 重水 淹 , 4 到 4 而 l 3层水 淹程度 较弱 , 故封 住原 生 产 井段 , 开 4 、3层 , 果 1产 油 19, 射 24 结 3 9 t水 1 3 6 含水 7 %, m . 达到了挖潜增效的 目的。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碳/氧测井方法:比较确定含油气饱和度的技术
储层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准确地确定含水饱和度。

含水饱和度的精度对基于时间的测量非常关键,该测量用于跟踪储层衰竭、提高采收率、制定修井策略和监视注入水的锥进。

该参数对于大型油田更为重要,含水饱和度的少量变化意味着大量的油气增减。

在中东一个大型碳酸盐岩油田,在控制的环境下比较了不同类型脉冲中子能谱测井仪的精度和重复性。

选择了几口井并用最新型的测井仪在相同的条件和已知环境参数下进行测量,因而能够准确地对比仪器响应和含流体饱和度。

然后根据与岩心资料、生产测井、脉冲中子俘获截面、电阻率和流体样品等数据的比较,评价对比结果的精度。

上述碳酸盐岩油田发现于1950年,在1970年开始提高采收率工程,注入几种不同矿化度的水。

这种矿化度的变化使依赖于准确测量地层水电阻率(即电阻率测井仪)的饱和度计算复杂化。

电阻率测量根据已知地层水电阻率结合经验公式计算流体饱和度。

在含有未知矿化度淡水地层中,这些公式给出的答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些限制促使研制脉冲中子能谱(PNS)测井仪。

该仪器应用中子发生器产生高能量中子,与地层中各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碰撞。

这些碰撞产生伽马射线特征值,用来度量元素的相对丰度。

两种最重要的元素是碳和氧。

这些元素的丰度直接用来计算油气体积含量。

碳/氧测井于20世纪60年代引入,从70年代开始获得商业应用。

在90年代,三家主要的测井公司-斯伦贝谢、哈利伯顿和阿特拉斯引入几种新一代的测井仪。

新仪器有高产额的中子发生器,更好的探测器及特性,给出更准确和精密的答案。

近来碳/氧测井技术的进展使该技术在油藏监测工程中提供的定量测量变得更加稳定,特别是在混合矿化度的环境下。

加强仪器设计、特性和解释算法已使流体饱和度测量的精度和重复性得到提高。

即使这些创新导致仪器有明显的改进,但各个不同测井公司提供的流体饱和度剖面常各不相同。

这种不同是由于不同的仪器设计和解释方法,因而并非总是能够提供唯一的解。

由于地层和井眼环境的复杂性,包括水泥环、套管、流体类型等,一般不了解答案不一致的原因。

在上述研究中,用两口井检查这种不一致。

在第一口井中将核磁共振的饱和度数据与C/O测井和实验室岩心测量的饱和度数据相比较,以确定这种技术在该油田的适用性。

在第二口井中,采用电阻率和俘获数据作为参考来比较三种不同类型PNS测井仪的测量数据。

近10年来,在石油工业中引入了几种新型脉冲能谱测井仪。

在上述研究中,用两口井的数据评价斯伦贝谢公司的储层饱和度测井仪(RSTPro)、哈利伯顿公司的储层监视测井仪(RMT-Elite) 和贝克阿特拉斯公司的储层动态测井仪(RPM)。

* RSTPro:新一代的C/O测井仪是斯伦贝谢公司于1991年引入的储层饱和度测井仪,特点是新颖的探测器和高产额的中子发生器,1999年引入了更新的RSTPro,增强了能力,进行更准确和精密的测量。

仪器有两种型号RST-C(1.6875in)和RST-D(2.5in)。

这些仪器有两个硅酸钆(GSO)探测器,探测器的密度在伽马探测的分辨率和效率方面起重要作用。

在探测器中,GSO是密度最高的一种。

C/O测井中,主要目标之一是使地层信号尽可能强,环境影响尽可能小。

RST-D是C/O测井仪器中唯一的一种能够提供屏蔽的仪器,使近探测器聚焦于井眼而远探测器聚焦于地层。

两个探测器的测量值同时用于饱和度的解释。

* RMT-Elite:是哈利伯顿公司最新的C/O测井仪,是双探测器仪器,外径为2.125in。

采用锗酸铋探测器,直径为1.4x6in(远)1.4x1in(近)。

* RPM:是贝克阿特拉斯公司于1998年引入的新型的多探测器小直径脉冲中子仪,有三个探测器,用于几种不同的测井模式。

可用于脉冲中子俘获、C/O、持率成像、水流活化、砾石充填评价和压裂效率模式评价。

采用三个碘化钠探测器,短源距、长源距、超长源距,优化测井信号。

成功的C/O测井解释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作业前的计划。

在任何作业前应该考虑地层水矿化度、井眼条件、井液再侵入、电阻率反差、孔隙度、结垢/酸化、套管条件、水泥胶结条件和完井限制等,此外,作业前的计划应涉及敏感性分析。

研究中两口井的试验结果表明这些仪器在该碳酸盐岩油田中的应用大有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