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课时 商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课时 商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课时 商的变化规律

第6课时商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堂作业设计-第8单元(001)((002)

第1课时平均数 一、选一选。 1、光头强砍树,第一天砍了50棵,第二天、第三天共砍了110棵,平均每天砍多少棵?() A、(50+110)÷2 B、(50+110+110)÷3 C、(50+110)÷3 2、水文监测站在一天的0点、6点、12点、18点,测得的水位高度分别是8米、12米、7米、10米。请算出这天的平均水位高度。() A、(8+12+7+10)÷4 B、(8+12+7+10)÷(0+6+12+18) 二、判一判。 1、小明家门前的小河平均水深1.1米,小明身高1.2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肯定安全。() 2、长青路小学全校师生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平均每人捐5元。那么,全校每个师生都一定捐了5元。() 3、张佳同全体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57厘米,张佳的身高不可能是152厘米。() 三、下面是某商场去年7-12月销售电视机的情况。 平均每月销售多少台电视机?

四、解决问题。 1、熊大做引体向上练习,第一回做了10次,第二回做了9次,他想要三回平均成绩达到12次,那么第三回他至少要做几次? 2、光头强驾驶汽车从家到森林,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70千米,后3个小时每小时行驶65千米,光头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丽丽在期中考试中语文和英语两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数学得了100分,丽丽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第2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一、观察如图统计图,回答问题。 1.根据统计结果,为男同学组织活动一定要有的项目是();为女同学组织活动一定要有的项目是();为使男女同学共同参与,要组织()项目的活动 2.六(1)班喜欢跳绳的同学比喜欢乒乓球的同学少()%。 二、判断题。 1.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式条形统计图整合而成。 ()2.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更明白。() 三、下面是育才小学1-3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玩具情况统计图。

第六课时商的变化规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商的变化规律单元第六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四 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经历观察、对比、发现,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重点灵活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猪 八戒和孙悟空的故事,想不想听? 孙悟空:我给你8块饼,平均分2天吃完,怎么样? 猪八戒:不行,太少了! 孙悟空:那我就给你80块饼,平均分20天吃完。 猪八戒:太好了!太好了!这回每天我可以多吃些了! 提问:你认为小猪说的有道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听故事激发学生 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学习例8,探究商的变化规律。 1、探究一:除数不变时,除数和商的关系。 出示例8(1) (1)小组合作探索:小组合作 探索 通过探索 找出规律

a.从上往下观察,被除数和商有什么变化? b.从下往上观察,被除数和商有什么变化? c.通过观察,你发现变化有什么规律? (2)汇报交流: 生:从上往下观察,被除数扩大,除数不变,商也扩大。 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生:从下往上观察被除数缩小,除数不变,商也缩小。 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除数不变,被除数除以几,商也除以几。 (3)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规律吗? 师生小结: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一 个非0的数,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被除数不变时,商和除数的变化方向是相同的。 2、探究二:被除数不变时,除数和商的关系。 出示例8(2) 观察思考 归纳概括 找出除数 和商的变 化 总结规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同步测试B卷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同步测试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7题;共19分) 1. (3分) (2020四下·蓬溪期中) 560700000读作________,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是________,如果把改写的数保留两位小数是________。 2. (3分)一个整数从右边起第五位是________位,第七位是________位,亿位在第________位。 3. (4分) 340029632是________位数,它的最高位是________位;4在________位上,它的右边一位是________位。 4. (1分) 4000360700读作________. 5. (5分) (2020四下·连云港期中) 8095000是有8个________、9个________和5个________组成的。这个数读作________,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近似数是________ 6. (2分)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1) 7350000________ (2) 34000000000________ 7. (1分)这些数你会读吗? 5876408005读作:________ 二、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8. (2分) (2019四上·新会月考) 三十亿零八万零四十写作()

A . 300008040 B . 300080040 C . 3000080040 9. (2分)与7020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A . 70201,70202 B . 70210,70190 C . 70199,70201 10. (2分) 506080901 读作() A . 五亿零六百零八万零九百零一 B . 五千六百八万九零一 C . 五零六零八零九零一 D . 五千六百八十万九零一 11. (2分) (2020四上·龙华期末) 下面各数中,“5”表示的数最大的是()。 A . 328652000 B . 52789610 C . 58679120 D . 7502376820 12. (2分) 170002088米读作() A . 一亿七千二百八十八米 B . 一亿七千万二千零八十八米 C . 一千七百万二千零八十八米 D . 一亿七万二千零八十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1、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关系。 4、我国的计数习惯,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 5、多位数的读法:读数时,先分级,然后从高位到低位,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0。 6、为了读写方便,把整亿、整万地数改写成用“亿”、“万”做单位的数。 7、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主要是看它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大于5还是等于5。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比4小,把尾数都舍去。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把尾数省略后向前一位进一。 8、关于近似数的问题 ⑴在实际问题中,有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如:三班有12个男同学,27个女同学。这里的“12”“27”都是准确数。 ⑵还有些数据,只是与实际大体符合的近似数。我们在测定物体的长度、质量时,由于测量工具的限制,必然会产生误差,所得的结果都是近似数。如:小明身高140厘米,体重35千克。这里的“140”、“35”都是近似数。 ⑶在对大的数目在进行统计时,一般也只需要用它的近似数来表示。如:平常说一个城市有50万人,一个钢铁厂去年产钢120万吨。这

里的“50万”、“120万”都是近似数。 9、古时人们是通过“实物”、“结绳”“刻道”等方法来记数的。 10、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最小的一位数是1。 1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4、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算盘。算盘上方每颗珠子代表5,下方每颗珠子代表1。现在比较常见的计算工具是电子计算器。 15、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的看成是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16、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可以量出长度。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不可以量出长度。 17、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18、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9、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如:记作:∠1,读作:角1。 20、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分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21、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周末作业试卷 最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周末作业试卷 最新 相信自己,认真完成哦!加油 一、第一部分计算(24分) 1、直接写出得数 2、口算 二、第二部份基础题(56分) 1、在○里填上“>”“<”或“=”。 2、填空题 1、找规律填数:1、 2、4、7、11、16、22、( ) 2、将一张圆形的纸对折3次,得到的角是( )度。 3、连续5个自然数的和是50,从小到大排列,第三个数是( )。 4、两个数相除,商是5,余数是20,除数最大是( )。 5、小于10000而又与10000最接近的自然数是( )。 6、一个数取近似值后约是30万,这个数最大可能是( ),最小可能是( )。 7、把一根木头锯断要2分钟,把这根木头锯成4段要( )分钟。 8、一个八位数,高位是7,任意相邻的数位上的数字相差3,最低位上是( )。 9、一个因数缩小3倍,另一个因数也缩小3倍,积是120,原来的积是( )。 10、小华上体育课,站队时,从前向后数他是第10个,从后向前数他是第15个,问这队共有( )人。 3、选择题 (1)下面哪个除法算式中第一个数能被第二数整除。( ) A.45÷4 B.28÷3 C. 20÷5 (2)在下面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出来的数是( ) A. 200200 B. 201020 C. 201200 (3)524 + 325 + 476 =(524 + 476)+ 325 运用了(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4)从一点引出两条( )就组成一个角。 A. 射线 B. 直线 C. 线段 4、判断。正确打“√”,错误打“×”。 班级: 姓名: ☆: 班级: 姓名: ☆:

(完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 四( ) 第一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3、数位顺序表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5、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 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写数时,万级亿级上的数都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 7、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加上“万” 或“亿”字就行了。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 2、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3、4、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5、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7、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 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做1°。 8、量角和画角要做到“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 9、大于0°而小于90°的角叫锐角;大于90°又小于180°的角叫钝角; 直角等于90°;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1周角=2平角=4直角。10、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1、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两位数的十位数,再乘两数的的个位数,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整百数,再乘整十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笔算乘法:多位数乘多位数,拿第二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 相乘,相乘的结果再相加。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哪个数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一定要和它自己的数位对齐。 3、积的变化规律: A、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N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它们的积 也扩大N倍。(N为非0自然数) B、一个因数扩大a倍,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就扩大a×b倍。 C、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了N倍,另一个因数缩小了N倍,那么它们的积不 变。(N为非0自然数)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1、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2、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一画线;二靠尺;三平移; 四画线) 3、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 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4、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 5、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课时 商的变化规律

第7课时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7例8,完成教科书P87“做一做”,P89~90“练习十七”第5、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2.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探索 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适当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 概括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规律的能力。 3.在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 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并归纳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全面理解和掌握商的变化规律以及应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规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87例8中第(1)(2)小题。 【学情预设】学生口算完后,能发现第(1)小题是除数不变,被除数发生了变化, 商也发生了变化;第(2)小题是被除数不变,除数发生了变化,商也发生了变化。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看来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都能引起商的变 化,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商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直接出示例题,口算完成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通过计算和观察, 学生能初步感受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对商的大小会有影响,为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规律 奠定基础。 二、探索规律 1.探索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 师:我们来进一步观察,请你从上往下仔细观察第(1)小题中的三道算式,这三道算 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是怎么变化的?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独立观察后和同桌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通过观察,大多数学生会直观感觉除数不变,被除数变大,商也变大。 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第一道算式到第二道算式除数不变,被除数乘10,商也乘10;第 二道算式到第三道算式除数不变,被除数乘2,商也乘2;第一道算式到第三道算式除 数不变,被除数乘20,商也乘20。 师:谁能把从上到下观察到的变化规律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总结规律: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教学提示】 学生汇报时, 教师适时在黑板上 标出变化的过程, 注意引导学生完整 表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4、数位顺序表 数级… … 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 … 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计数单位… … 千 亿 百 亿 十 亿 亿 千 万 百 万 十 万 万千百十个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是数位,一(个)、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从右往左每四个数位分一级,数级包括:个级、万级、亿级。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7、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8、写数: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补足。 9、改写和省略 (1)改写去掉末尾的四个0,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如:450000=45万 去掉末尾的八个0,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如:200000000=2亿 (2)省略去掉末尾的四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去掉末尾的八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用“四舍五入”法,要注意看清去掉部分的最高位,如果是5或比5大,要向前一位进一。)如:54340≈5万 56070≈6万 720023000≈7亿 459800000≈5亿 改写和省略的区别: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用 = 连接如:450000=45万 200000000=2亿 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用≈连接如:54340≈5万 720023000≈7亿 计算工具的认识: 1、由我国古代发明的,沿用至今的计算工具是(算盘)。 2、算盘的上珠代表5,下珠代表1。 3、计算器上的按键:ON/C 开关及清除屏键 OFF 关机键AC 清除键CE 清除键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四年级下册数学家庭作业

小练习五姓名 一、填空题 1、在三角形ABC中,∠A=90度,∠B+∠C=()。 2、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锐角。 3、在三角形ABC中,∠A=25度,∠C=26度,∠B=(),是一个()三角形。 4、一个顶角是50度的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 5、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是顶角的2倍,这个三角形顶角是(),底角是()。 6、一个三角形被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五边形的内角和是()。 7、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的和是140度,第三个角的度数是()。 9、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540,另一个锐角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720,顶角是()。 二、判断题 1、锐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2、用三根长度分别为5厘米、5厘米和11厘米的绳子可以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3、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5、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或者一个钝角。() 6、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两个锐角,必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7、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45度。()

8、三角形越大,它的内角和就越大。() 9、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条边的长度相等,那么这两条边所对的角的度数也相等。() 三、选择题 1、有一个角是1200的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 钝角 B 锐角 C 直角 2、锐角三角形中有()个锐角。 A 1 B 2 C 3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等于60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 等边 B 直角 C 钝角 4、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75度、30度、75度,这个三角形是() A 钝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5、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50 ,另外两个角可能是() A 950250 B 450800 C 650600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35度,它一定是() A 钝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四、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512÷[(15+25)÷5] 96÷(12+4)×2 125×32×25 180÷(36÷12+6) 158×99 4800÷5÷20

四年级数学上册6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7课时 商的变化规律

编号:76854125658544289374459234 学校:麻阳市青水河镇刚强学校* 教师:国敏* 班级:云云伍班* 第7课时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7例8,完成教科书P87“做一做”,P89~90“练习十七”第5、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2.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适当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规律的能力。 3.在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并归纳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全面理解和掌握商的变化规律以及应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规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87例8中第(1)(2)小题。 【学情预设】学生口算完后,能发现第(1)小题是除数不变,被除数发生了变化,商也发生了变化;第(2)小题是被除数不变,除数发生了变化,商也发生了变化。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看来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都能引起商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商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直接出示例题,口算完成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通过计算和观察,学生能初步感受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对商的大小会有影响,为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规律奠定基础。 二、探索规律

1.探索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 师:我们来进一步观察,请你从上往下仔细观察第(1)小题中的三道算式,这三道算 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是怎么变化的?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独立观察后和同桌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通过观察,大多数学生会直观感觉除数不变,被除数变大,商也变大。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第一道算式到第二道算式除数不变,被除数乘10,商也乘10;第二道算式到第三道算式除数不变,被除数乘2,商也乘2;第一道算式到第三道算式除数不变,被除数乘20,商也乘20。 师:谁能把从上到下观察到的变化规律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总结规律: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教学提示】 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在黑板上标出变化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完整表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我国的计数习惯,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 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2、万以内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万以内数的写法: 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 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 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百亿是一千亿。 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先分级,再从级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11、“亿”做单位的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四_级_数学_学科备课活页 第_ 6 章(单元)节 2 课时

一、复习导入,课前检测 并说一说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 2、从最低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3、得数的小数点要与竖式中的小数点对齐。 2、师布置任务: 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第页。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3)再议一议,在计算8.3-6.45时,被减数小数部分比减数的位数少,百分位怎样减?根据是什么? (4)你想提醒同学们在计算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8、全班女生大声清楚地朗读一遍自探提示,学生按要求自探。 三、解疑合探 思考好了请同学们坐好,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1、学生上黑板展示汇报讲解列竖式计算6.45+8.3的过程与方法。 位数不同的小数相加,应把小数点对齐,而不是把小数的末位对齐。 教师点拨: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为什么要在8.3的百分位添0,根据是什么?【小数的性质】) 2、学生板演自己计算8.3-6.45的竖式,讲解计算方法。 教师点拨: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 3、学生相互提问,讲清算理。 4、老师课件展示两个算式的算法算理。 4、小结: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只要将小数点对齐,其他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 计算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时,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0再加减。 现在同学们能不能结合例题说说计算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说后,老师课件出示总结语。

计算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要注意: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2、根据小数的性质,将位数较少的小数末尾添上0,变成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再进行计算。 3、得数的小数点要和竖式中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检验位数不同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添”:根据小数的性质,将位数较少的小数末尾添上0,变成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二“算”:依据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三“去”:如果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可以将0去掉。 五、布置作业 1、请完成典中点剩余习题。 2、预习新课,完成预习单页。 六、教学板书 答:一共花了14.75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 商的变化规律 教案

第6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12课时商的变化规律(2) 【教学内容】:教材第88页例9、例10。 【教学目标】: 1.加深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并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问题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中余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口算: 140÷20=700÷70=150÷30= 270÷90=160÷80=1200÷300= 你是怎么口算的? 学生口算,说出算法。 由此可见,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使我们口算得又对又快,笔算时能不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使计算简便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9第(1)题。 780÷30= (1)你会算吗?是怎样计算的?学生独立练习,指两名计算方法不同的学生板演。 (2)这两种做法对吗? 第2种做法为什么是对的?学生可以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哪种方法简便一些? (3)教师小结: 笔算时,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我们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使计算简便得多。 2.出示例9第(2)题。 120÷15= (1)这道算式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使我们计算更简便吗?可以怎样做呢?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试算,看看谁的方法好。 (2)学生汇报算法,教师板书。 120÷15 120÷15 =(120×2)÷(15×2)=(120×4)÷(15×4)

=240÷30=480÷60 =8=8 (3)小结:这两种方法是把被除数和除数都乘2或都乘4,使除数15变成了整十数,这样方便我们口算出结果。 3.出示例10。 840÷50= (1)同学们现在都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这道题了吧。先算算,看结果是多少。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 (2)指名学生说得数。 商都是16没错,余数到底是4还是40呢? 小组内讨论,验证一下。 (3)教师小结:用商不变的规律简便计算时要注意商是不变的,但是余数变了。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同时划去了几个0,余数末尾就要添上几个0。 所以840÷50=16……40。 4.巩固练习: 教材第8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七”第3题。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回答,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2.教材“练习十七”第8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计算题

四年级计算 一、口算。 210÷3=160÷40= 350÷70=52÷4=76÷2= 170×3=91÷13=40×50=660÷30= 380+57= 20×35= 46+50= 780÷30= 280-190= 15×60= 800-130= 600×50=94÷2=600×50=94÷2= 二、笔算。 135×35= 336÷21= 108×25= 858÷39= 645÷32= 53×312 = 294÷29= 908÷27= 47×210= 125×80= 775÷74= 741÷79= 126×89= 888÷36= 689÷34= 203×32= 432÷46= 312×25= 980÷28= 437×28= 828÷36= 82×403= 966÷23= 208×24= 961÷19= 36×137= 372÷45= 406×23= 395÷56= 460×23=

840÷35= 305×56= 630÷31= 624×78= 618÷88= 46×589= 353×56= 328÷42= 45×240= 479×85= 300÷25= 153×46= 1000÷125= 5100×280= 600÷25= 800÷26= 215×46= 693÷35= 703×12= 653÷21= 653÷65= 128×46= 653÷35= 3400×180= 653÷85= 715÷15= 218×53= 715÷71= 304×150= 715÷75= 368÷26= 32×253= 368÷18= 480×250= 368÷49= 806÷26= 47×203= 806÷91= 750×84= 806÷21=

四年级数学下册 作业

第一天姓名家长签字 一、口算题 138-89= 5400÷54=200×34= 550-450= 18000÷600=2700÷30=45×14= 890÷100= 0.82+0.08= 73×11= 二、脱式计算题 630÷(21-12)×16(420-42×7)÷6 186-900÷(100-95)30+54×4÷8 三、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25平方米,如果长除以5,宽乘以5,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学校将360本图书分给二、三两个年级,已知三年级所分得的本数是二年级的2倍,问二、三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图书? 第 1 页共 52 页

第二天姓名家长签字 一、口算题 0.63×10= 40÷10=17÷1000=0.56+0.4= 80×25= 1-0.93= 1.25×100= 5.6+99= 100÷25=90-0.9= 二、脱式计算题 6.2+16+3.8= 1.2+1.8+1.4= 2.5+67+7.5= 5.6+2.7+4.4= 三、应用题 1、用一根长24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它的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少是多少? 2、小宁有钢笔30枝,小青有钢笔15支,问小青给多少支钢笔给小宁后,小宁的钢笔枝数是小青的8倍? 第 2 页共 52 页

第三天姓名家长签字 一、口算题 41×100=8800÷400= 0.12×10= 600÷30= 7.59÷100= 150+70= 356-98= 125×8= 612÷6= 12×80= 二、脱式计算题 64+36-58 40×38×25 2×96×5(18+25)×4 三、应用题 1、一列火车身长800米,每秒40米行驶,经过一座为1600米的大桥,请问车头上桥到车尾需要多少时间? 2、两数相除商为17余6,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479,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多少? 第 3 页共 52 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六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反思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反馈预习 通过前面的学习了我们知道了在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可以改变原小数的计数单位,但并不能改变它的大小。这是什么知识? 课前思考题:“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68.32的大小可以怎么办?”谁说说你们的想法? 反馈:1、改变数字的顺序。2、不改变数字顺序,可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板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 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68.32的大小有几种办法? 今天就来研究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关于这个内容你想了解什么? “移动的方向、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移动与变化的关系。” 教师板书:35.67 3.567356.7 3567比较大小. 订正后提问,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数字及排列顺序一样.)有什么不同?(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教师小结: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二、探究规律 1、我们先来研究小数点移动的方向。 小组合作: 1、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改变原小数的大小,并将移动的方向和得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说说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关系?

(一) 小数点右移68.32~683.2 :扩大。 小数点右移68.32~6832 :扩大。 小数点左移68.32~6.832 :缩小。 小数点左移68.32~0.6832 :缩小。 (二) 小数点向右移动,原小数扩大。 小数点向左移动,原小数缩小。 评价一下哪组写得好? 再说说发现的规律 板书: 原数小数点原数 缩小左移 . 右移扩大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研究出了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关系? 小练:能根据要求手势表示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吗? 左移、右移~原数(扩大、缩小、缩小、扩大、) 看老师手势说说原数变化:原数扩大、原数缩小、 哪组来给其它组出手势,同学判断。 2、把0.009扩大,手势表示? 知道原数扩大后可能是多少吗? 0.09、0.9、9、 你们得出的三个数一样吗? 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不同的三个数,有什么想法吗? 右移一位、右移两位、右移三位、 你们又有什么发现了? 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小数大小变化也不一样。 原小数的大小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我们继续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借助什么单位研究?米 各组有这样一组等式和刚才填写在数位表下的数两种学具,请你们组选择一种学具 研究: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与原小数扩大的倍数有什么关系,小数点左移? 反馈:

四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数学作业完整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 数学作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 中的“6”表示()。 A、6个1 B、 6 个 C.6个十分之一D6个千分之一 D.3、 10个百分之一和()个千分之一相等。 E.A. 1000 F.4、下面各组数中,数值相等而计数单位不同的是( B. 和),个位、十位、百位、....都是()。 G.A、计数单位 B、数位 C、位数 H.6、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I. A. 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 J. B. 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K. C. 大于而小于的一位小数只有、、三个。 L. D.整数不一定比小数大。M.7、两个小数,如果甲数比乙数大,那么甲数的计数单位一定比乙数()。 N.A、大 B、小 C、无法确定 O.8、万改写成以“ 1”作单位的数是()。 P.A 190 B 19000 C D 1900 Q.9、下列各小数中,()的百分位“五入”是。 R. A B C D S.10、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这个数最小是()。 T.A B C D 11、想一想, 2.□4 >,□里有()种填法。 A 3 B 4 C 5 D 6 12、李丽在一次跳远比赛中成绩是第三名,下面是小组四名同学的成绩,李丽的成绩是()。 U. A 米 B 米 C 米 D 米V.三、判断(12分) W.1、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而整数部分则没有最高位() X.2、10个十分之一是1个百分之一。()Y.3、千克的棉花比700克的铁块一样重。() Z.4、小数位数越多,这个小数就越大。 () AA.5、与的大小相同,意义也相同。() BB.6、把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CC.7、要把一个数扩大100倍,只要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两个“0”。() DD.8、小数位数越多,这个小数就越大。 () EE.9、在小数点后面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FF.10、大于而小于的小数有无数个。() GG.11、因为=,所以近似数可以写成。() HH.12、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 II.四、解决问题(24分) JJ.1、把下面的小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KK. LL. 20千克 30000克 千克吨吨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课时 商的变化规律教案

第6课时商的变化规律 1.使同学们初步理解并掌握商的变化规律,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解题。 2.培养同学们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3.培养同学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重点】 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2.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规律。 【难点】 1.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 2.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述变化的规律。 【教师准备】PPT课件。 方法一 PPT课件出示《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画外配音): 有一天,猪八戒来到高老庄,为了表现一下自己的本领,他在高老庄干起活来,但他那贪吃的本性没有变,他对庄主说:“这么大热天的,你总得给我些西瓜吃吃吧。”庄主答应每天都给他西瓜吃。老庄主先叫人拿了4个西瓜给猪八戒,要他平均分成两天吃。猪八戒连忙说:“太少了!”庄主说:“我给你8个西瓜,你要平均分成4天吃。”猪八戒说:“老庄主开恩,能不能再多给点?”老庄主摸摸胡子说:“那好吧,我给你16个西瓜,你要平均分成8天吃。”猪八戒连忙说:“好的,好的。”然后,得意洋洋地走了。这时,老庄主和手下人都笑了起来。 师:老庄主和手下人为什么都笑了?你知道老庄主运用了什么知识来让猪八戒满意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故事是学生的喜爱之一,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引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打下了基础。 方法二 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除法的笔算,掌握了一些试商的方法和技巧。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前面的有所不同,希望同学们认真观察、分析,看看你能发现一些什么规律。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教师采用谈话直接导入的方法,提出了本节课的一些要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时间保证。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一(个)、十 、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3、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4、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5、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 ① 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 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7、亿以上数的写法: ① 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 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 ① 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②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9、求近似数: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 10、表示物体个数:1,2 ,3, 4, 5 ,6 ,7 ,8 ,9 ,10, ……. 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3、ON ╱CE :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 AC: 清除键,清除所有内容。 整数部分 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 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