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

现状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199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UNICEF)寻找摄影师去中国边远贫困地区拍摄儿童生存状况,希望从国际上为中国贫困地区的儿童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援助。10年来,摄影师曾璜足迹遍布宁夏、甘肃、云南、山西、陕西、新疆、广西、河北、安徽、四川、贵州等十多个省区的几十个国定贫困县,拍摄这些地区有关儿童的教育、卫生防疫、疾病控制等方面现状……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 hksxdsh - 回忆、小时候。

9岁的云南女孩黄香菜因必须承担家务劳动而辍学。在中国实施“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后,女童们辍学常常不是经济上的原因,而是繁重的家务劳动。

居住在城镇的孩子不会深究他们日常喝的水是从哪儿来的。水龙头一打开,水就来了。然而,对家住陕北黄土高原山腰上17岁的刘建李来说,每天天一亮,就必须牵着毛驴下到几百米的山脚驮两桶水,以解决全家一天的生活用水。通向水井的路是一条羊肠小道。晴朗的冬日,这条小道还算好走,但刘建李和他的“伙伴”仍在几个拐弯处扬起了呛人的尘土。雨天和大雪天路况的艰难便可想而知。

15分钟后,他们来到了井边。接着,刘建李用一个1米左右的小钩吊着一个小铁桶从井中打水,约5分钟后,驴背上的两个大木桶都装满了水并用塞子堵上,这时就该回家了。上山回家的路对驮着100多斤重的驴来说本来已很艰难,况且这条驴很快就要下崽了。刚刚还不时憨厚地笑着的刘建李也开始气喘吁吁。返程比来时多花了一倍时间。

就这样,刘建李每天往返两趟为8口之家运水喝。洗衣服时,往返次数更多。由于劳动力有限,家里种的庄稼只能靠老天降雨,完全听天由命。刘建李每天除了运水,还要背柴、放羊和种地,这让上了5年学的他不得不中途辍学。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 hksxdsh - 回忆、小时候。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山区,学生挤在一间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上课。

中国属于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包括新疆、宁夏、内蒙古、青海、甘肃和陕西在内的西北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干旱缺水问题。虽然自1949年以来政府兴建了3000多座水库,但中国有近5000万人面临饮水难题,其中多数人居住在降水量小或因地形崎岖蓄水困难的中西部。

发展经济可以解决环境导致的生活贫困,经济改革使近2亿人脱离了贫困线,但仍有一部分人生活在世界银行规定的贫困线以下,即每天不足10元。除此以外,近年来一部分地区还出现了返贫现象。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 hksxdsh - 回忆、小时候。

在离中缅边境3公里的云南苗寨里,辍学的女童是家里不可或缺的劳动力。

贵州省交乐村4岁小波的继父原是当地富甲一方的煤矿主,因为使用高砷煤,不幸中毒致癌,全家也因病返贫,家徒四壁。在山西大营村也有许多孩子因饮用被污染的水导致砷中毒。原本是富裕了,希望喝上干净的水,没想到花钱打水井,误打到砷超标的水层上,因病返贫。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 hksxdsh - 回忆、小时候。

幸运上学的广西女童,晚上在教室上的阁楼里就寝。从家到学校,她们通常要走几十里的山路。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网站资料显示:儿童往往从他们的长辈那里继承了贫穷。营养不良的妇女生下低体重婴儿。这些婴儿长到幼儿时期,微量营养素缺乏会使他们发育迟缓,家庭和学校恶劣的卫生状况也导致他们经常生病,学习质量无法保

障。成绩不良或家务劳动的负担往往使他们不得不过早辍学。即便辍学后能够找到工作,微薄的收入也会让他们继续在贫困线上挣扎。这就是贫困的恶性循环。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 hksxdsh - 回忆、小时候。

一位5岁的四川女童和她9岁的姐姐帮助爷爷奶奶从五里外的责任田往家背大白菜。姐妹俩的父母在外地打工。

也许是我们习惯了“家丑不可外扬”,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让很多外国人认为中国各地都已相当富裕了。他们常常质疑为什么还要向中国提供援助资金这种舆论环境可能导致中国儿童的获赠率大大低于周边国家。

现在,能为生活在贫困地区儿童从国际上获取援助,尽快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是更务实的考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