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第4课时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作好铺垫

同学们,15个扣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15÷3=5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同学们好!我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我。

思考问题:

(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

(2)分的要求是什么?

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请你用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一)汇报交流

分的结果是什么?你是怎样分的?

我们能把刚才分竹笋的情况和结果也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除法算式:20÷4=5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除法算式:20 ÷ 4 = 5

被除数除数商

(四)深化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同学们!如果我想把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盘。

列出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并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练习中深化除法算式的理解

1. 分一分,填一填。

○○○○○○○○○○○○

每份2个,分成了()份。

每份3个,分成了()份。

每份6个,分成了()份。

2. 读算式,说说算式的意思,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0÷5=2 15÷3=5 18÷2=9

48÷8=6 56÷7=8 28÷4=7

3. 圈一圈,填一填。

24里面有()个4。

20里面有()个5。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6页练习三,第6题、第7题。

教学反思: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认识除法(1)

第三课时认识除法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除法。 教学目标: 1. 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情况写出除法算式。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情况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设备: 桃子图片或其它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种动物最爱吃桃子吗? 生回答(猴子)。 今天,齐天大圣孙悟空交给了他的孩儿一个任务,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二、探究与体验 1.出示:6个桃子,每盘放2个,可以放几盘? 原来是让小猴分桃子呀!你们赶紧也分一分,看谁最聪明。 师:每盘放2个,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就是每盘要放同样的的桃子。 师:每盘放同样多,这种分法叫什么? 回答:平均分。 师:那你们就用学具代桃子分一分吧! 学生动手分桃子。 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把6个桃子,每盘放2个,可以放3盘。) 师说明:每盘放2个,就是每盘放同样多,也是平均分,因此,我们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你能自己试着写出来吗? 生试着写除法算式。

汇报:6/2=3 师:谁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汇报。 有6个,每2个一份,分成了3份。 师: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生试着说一说:6表示要分的总数,2表示每2个一份,3表示分成了3份。 如果学生汇报有困难,教师要加以引导。 2.刚才,我们解决了猴子分桃的问题,现在,我们学校又新进来20个足球,并且要求把它们放到筐里,每只筐里装5个,需要几只筐?问:每只筐里装5个,什么意思? 就是每只筐里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学生再用学具分一分,分完后,自己写出除法算式。并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算式的意思是什么。 20/5=4 表示把20,每5个一份,分成了4份。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像加、减、乘一样,除法算式中,每个数也有自己的名称,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的名称吧! 要分的总数20,也就是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商。 并写在相应位置的下面。 学生互相说一下各部分的名称。 指名说一说。 三、实践应用 练一练 1.让学生自由读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然后读给小组同学听。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 全班汇报。 2.需要几个书包?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用铅笔在书上圈一圈,最后写出算式。 全班订正。 3.每个笔筒放几支铅笔?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课时 认识除法(1)》教案

第二课时认识除法(1)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页、39页,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 教学提示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分苹果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表示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算式、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尝试,大胆探索,亲身体验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操作和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表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初步了解除法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除号,会读除法算式,会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用除法表示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 师:有9个小朋友跳绳,分成三组,每组几个人? 生:每组有3个人。 2. 在□里写上相同的数字。 12 12

二、探究新知 1. 呈现“分苹果”情境。 师:小朋友们,大家看,明明家里来了客人,他和亮亮正要给客人送水果,可是问题来了,要把这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应该怎么放呢? 生:每个盘子里放4个,正好放完。 师:小朋友们说得对,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像这样“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板书:8÷2=4) 师:8是要分的总数,2是要分成的份数,而4就是每份几个。其中“÷”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运算符号“除号”,读作“除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生:八除以二等于四。 2.呈现“分萝卜”情境。 师:小朋友们真棒,现在你们能再帮小兔子分一分萝卜吗?请看情境图,一共有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子,你知道应该怎么分吗?小组合作,用你手中的花片代替萝卜摆一摆,再讨论一下,看能不能列出算式? (学生观察分萝卜情境,动手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生: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子,每只兔子分得3个,列出除法算式为:124=3。 师:哪位小朋友再来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生:十二除以四等于三。 【设计意图:教师适当地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展开自主学习,关键是要选择正确的时间点去点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环节中,让学生先联系上节课的学习经验,将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教师再适时的引出除法算式,教学“除号”,水到渠成,非常顺畅自然。】 三、实践新知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2题。

2019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法: 采用实践探索法,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得有亲切感。在交流总结时可采用演绎法概括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小熊猫分竹笋图。 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帮助小熊猫分了12个竹笋,今天,小熊猫要分多少个竹笋?怎么分呢?请看图。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读题。) 教师小结:有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14页的例5。 (1)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4个4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

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除数商 (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12个) 每份2个,分成几份?(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师: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份2个,分成了6份,12÷2=6。 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6份) 鼓励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剩下的两道小题。 2、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4题。 灯泡一共有12个,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个灯座,让学生把每2个灯泡用铅笔圈一圈。 灯泡一共有12个,那被除数应该写几?(12)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表示每几个一份?除数应该写几?(每2个一份,除数写2)可以装()个灯座,商应该写几?(12÷2=6)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习了社么?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第4课时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作好铺垫 同学们,15个扣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15÷3=5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同学们好!我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我。 思考问题: (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 (2)分的要求是什么? 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请你用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一)汇报交流 分的结果是什么?你是怎样分的? 我们能把刚才分竹笋的情况和结果也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除法算式:20÷4=5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除法算式:20 ÷ 4 = 5 被除数除数商 (四)深化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同学们!如果我想把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盘。 列出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并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练习中深化除法算式的理解 1. 分一分,填一填。 ○○○○○○○○○○○○ 每份2个,分成了()份。 每份3个,分成了()份。 每份6个,分成了()份。 2. 读算式,说说算式的意思,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0÷5=2 15÷3=5 18÷2=9 48÷8=6 56÷7=8 28÷4=7 3. 圈一圈,填一填。 24里面有()个4。 20里面有()个5。 四、课堂作业

认识除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除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知道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3、让学生体会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可以用除法计算,认识除号,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情况,列出除法算式,并且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复习旧知。 1、谈话。 秋高气爽,正是秋游的好时节,今天我们一起到梅花山公园去游玩,好吗?

那我们去售票处买票吧。 今天我们来得可真巧,公园正在搞园庆活动呢,谁来读一读公告栏里的信息? (请学生读一读) 你想免费乘坐观光缆车吗?那还等什么,我们赶快去答题吧! 2、复习题。 (1)8块饼干,每4块放一盘,可以放()盘。 (2)9只兔子,平均装在3只笼子里,每只笼子装()只兔。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在桌面上摆学具。) 交流方法: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分法。 3、小结。 刚才我们用学具代替实物来分一分,可以每几个一份来分,也可以按平均分成几份来分一分,不管怎样分,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 平均分) 谈话: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乘观光缆车吧,看看我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结合平均分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例题。 (1 )提出问题:出示例题主体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请学生说说: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再点击出示: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要坐()辆。)

除法各部分名称

除法各部分名称 教学内容: 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7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能够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实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5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3、作业:练习三6、7题。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例5和练习四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入除法,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 名称(除号、被除数、除数、商),学会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 3、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并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并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4:通过“平均分”操作体会除法产生的必要,理解除法的意义。 过渡语:今天喜羊羊特别高兴,因为家里来了四个小客人,喜羊羊从果园摘了12个最新鲜的苹果招待客人。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A、每个学生动手操作。 B、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平均分的过程,教师再用课件演示: 先拿4个,每个盘放一个,又拿出4个苹果,每个盘放一个,再拿出4 个苹果,每个盘放一个。 C、师: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你分的过程? 学生可能出现各种表示方法:3Х4=12,12-4-4-4=0……这些算式都有道 理,但有的方法很麻烦,而有的方法在别人理解起来没有统一的标准。 因此,有个数学家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示方法----除法。 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除法。(揭题) 12 ÷ 4 = 3 (个) 除号 认识除号:1659年,瑞士学者雷恩首先使用除号“÷”,他用一条横线 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这个符号简单又方便,使用 它是数学上的一大进步。 书写除号:除号先写一横,再在上下各写一个点,两个点要圆并且对齐。 请大家跟我一起伸出右手指,书空写“÷”。 读算式:跟我读这个算式:12除以4等于3。学生齐读。

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乘、除法的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乘、除法解答。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7×5=()9×6=()()×4=32 35÷5=()54÷6=()32÷()=8 35÷7=()54÷9=()()÷4=8 2、导入: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

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乘法的意义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教师提问:观察,比较上面的2种算法,为什么列式和计算方法都不同? 3,4和12在题中分别叫做什么数? 分组讨论:根据上面乘法算式和各部分的联系看,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乘法的意义。) 教师归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教学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提问: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什么?(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什么?(积)(教师板书) 2、教学除法的意义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优质教案

认识除法 教学内容书本P36~P38,例题及“想想做做”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平均分 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相应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 使学生经历把简单的平均分问题抽象成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 体情境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或说明除法的含义,进一步发展数学思想, 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难点:能够联系平均分的含义并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 一、交流预习成果。(预设4分钟)拿出预习作业,全班交流,错的订正。 二、预习拓展引新。(预设1分钟)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自主尝试解答。(预设8分钟)【板块一】 出示预习作业,交流预习成果1。 【板块二】 我们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最终每份分得的还是同样多,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这节课我们将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新的知识。

自主学习菜单: (一)P36例题 1. 这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每辆 车只能坐几个小朋友?要坐多少辆车? 2. 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用圆 片分一分。 3. 除法算式和除号是怎样进行读 写的? (二)P37例题 1. 用小棒进行分一分。 2. “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就是平均分成几份?你是怎样进行分的? 3.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分享提炼解法。(预设9分钟)(一)P36例题 1. 学生指出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 2. 介绍除法算式和除号的读写。 3. 做试一试。 (二)P37例题 1. 学生结合操作,说出分的方法。 2. 说出算式中每一个数表示的意揭示课题:《认识除法》。 【板块三】 1. 出示情景图。 2.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菜单自主学习。 【板块四】 (一)P36例题 1. 让学生说出解答的方法。 2. 让学生介绍除法算式和除号的读写。(二)P37例题 1. 指名说出分的方法。 2. 让学生说出算式中每一个数表示的意义。 3.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板块五】 1. 想想做做第1、2题 用学具摆一摆,并比较每题两道算式的区别。 2. 想想做做第3、4题 结合今天的学习,说一说题中各个算式的含义。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设计 设计者:刘锦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5和练习三的有关练习。 教材分析: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认识了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以学生喜欢的卡通画面人手,从熊猫平均分竹笋的活动中用“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的实例引入除法算式,让学生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把新知的教学置人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 学情分析: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含义及名部分名称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的意义的理解及各部分名称及关系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部分的内容特别重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理解除法的含义,同时能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形成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深对除法各部分名称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一、复习导入 1.说出下列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7+58=85 82-30=52 8×9=72 2.谈话:这些算式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同样的,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除法算式,每一部分也有它们自己的名称。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精品教案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内容: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读法、写法和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要分的灯泡有几个?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灯座2个灯泡,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教案

认识除法 一、复习导入 1.出示8支铅笔,师:老师今天带来了8支铅笔,现在要把它 们分一分,仔细看。(每份4支,分成2份) 问:你知道我是怎么分的吗?每几支一份,分成了几份?(8支笔,每4支一份,分成了2份)还可以怎么说? 2.师:这两种说法虽然不同,但每份分得的铅笔的支数都是同 样多的。我们把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生说: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3.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有关平均分的问题。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5 出示图片 说明:你们去过游乐园吗?茄子老师班上的小朋友们正准备排队坐缆车,认真读题,看看你知道了什么?(生说条件和问题)问:你知道能坐几车吗?怎么想的?(指名说)谁还想再说一说?师:那么到底是不是3车呢,我们可以通过操作来验证。请小朋友拿出6个小圆片代替6个小朋友,摆一摆。(学生操作,交流)问:你为什么把2个放在一堆? 说明:每堆的个数都是2个,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师:解决平均分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除法。(板书课题) 说明:一共有几个小朋友?(6个)总数是6,先写6,(教师接着写除号)每车坐几人?(2人)每2人一份。要坐几车?(3车)可以分成3份。 (板书:6÷2=3) 师:这道除法算式里,有一个符号时我们第一次见到。瞧,它已经等不及要和我们打招呼啦!一起来听一听它的自我介绍吧。(播放动画) 问:这个符号叫什么?怎么读?写除号时要注意先写一横,要写直,再写两点,要注意上下对齐。 师:认识了除号,知道了除号读作除以,那么你会读这道算式吗?谁来试一试?(生尝试读) 说明:你这位小老师当的真出色,谁能像他这样读一读?(指名3、4人读)全班齐读。 过渡:看来个个都是读算式的高手。 问:我们来看这道算式,6表示什么意思?总数是6,我们把要平均分的总数写在除号的前面。2表示什么意思?每2个一份.把每份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后面。3表示什么意思?结果写在等号的后面。6÷2=3表示把6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生答) 小结:像这样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平均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来算。除法就是表示把物体平均分。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2.1 除法的初步认识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30÷6=5,读作()。 A、30除以6等于5 B、30除以5等于6 C、30除6等于5 2、18个萝卜,每6个为一份,分成了几份。列式为()。 A、18 ÷ 6 B、18 ÷ 3 C、6×3 3、20里面有4个()。 A、10 B、4 C、5 4、下列算式中,商最大的算式是()。 A、12÷3 B、36÷6 C、20÷4 5、25里面有5个()。 A、10 B、4 C、5 6、商是4的算式是()。 A、12÷3 B、12÷4 C、4÷4 7、15根小棒,每份5根,可以平均分成()份。

A、3 B、4 C、5 8、16条鱼,每只猫分4条,可以分给()只小猫。 A、6 B、5 C、4 9、二年(2)班参加舞蹈队的同学站了5排,每排站6人,其中男生有9人,求女生有多少人?用算式表示是()。 A、5+6-9 B、5+6-9 C、5×6-9 10、有一堆苹果,比20个多,比40个少,分得的份数和每份的个数同样多。这堆苹果可能有()个。 A、24 B、25 C、35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15÷3=5表示把________平均分成________份,每份是________。 12、算式18÷3=6,读作________,被除数是________,除数是________,商是________。 13、式子中数字和符号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填一填。 30________ ÷________ 5________ =6________ 14、6里面有________个2,用除法表示出来。 15、8里面有________个4,用除法表示出来。 16、口算: ________×5=15 6×________ =24 ________×4=20 ________六十二五________二十五 17、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列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芳芳有一些邮票,用去18张,还剩6张,原来有________张。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马和小学闫淑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水果图片若干,纸袋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谈话。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做出神秘的样子)今天是小精灵明明的生日。 (2)多媒体显示小精灵及录音:小朋友们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我邀请了一些客人。瞧,他们来了!(多媒体显示4位小朋友)。妈妈端来一盘橘子,让我分给4位朋友,我该怎么分呢? 2.讨论分配方案,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用1号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每人同等数量的橘子)。 (2)每人分到几个橘子?为什么要这样分?互相说一说。 教师巡视了解分配情况。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每人分得不一样多。经过讨论、交流,重新均等分配。 ②把全部橘子分完,每人分得同样多。 ③只分了一部分橘子,但每人分到的是同样多的。

(3)学生汇报分配情况,展示分配结果,并说出理由。 (4)教师小结:像这样,每人分到同样多的橘子,你知道数学上把这种分法叫什么吗? 揭示课题──平均分。 3.举例,感知生活中的平均分。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平均分? 师小结:看来平均分在生活中经常用到。 4.理解“份数”的含义。 (1)这里有一些桃子,看一看是不是平均分的?用手势判断。多媒体依次显示不同分法。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2)比较。(多媒体显示) 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

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页1 第 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课题:认识除法 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邵丰媛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38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相应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经历把简单的平均分问题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体情境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并说明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是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师生准备若干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除法的含义 1、初步感知除法的含义 (1)创设问题情境 出示例题的场景图 谈话:周末,假日小队的同学组织外出爬紫金山,他们准备坐缆车上山。图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出示: 6个小朋友坐缆车,每辆车坐2人,要坐()辆。(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6个小朋友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想一想,全班交流。 学生出现的想法可能有: (1)3个2是6人,所以要坐3辆缆车;(联系平均分的含义或是乘法的含义想想) (2)拿出6个学具,每堆2个,分成3堆。(按每2个一份分一分,看结果是不是分成了3份) (3)教学除法算式。 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的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 6 ÷ 2 = 3 除号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表示什么? 6 ÷ 2 = 3 表示把6个小朋友按每几人一份来平均分?分成了几份?

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的认识教案

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例5,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圆片和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八个圆片平均分,每人分2个,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 2、要求仔细观察,老师分的过程,从中得出除法算式。(8÷2=4)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小熊晶晶为了招待好朋友,一大早去挖竹笋,共挖了20个,打算每位朋友分4个,请问小熊共邀请了几位朋友? 2、请同学两人一组用带来的小棒代替竹笋,在桌子上摆摆。(发现每堆4个,可以分成5份) 3、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呢? 20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一份,就是每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分成5份就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20÷4=5(其中,20是被除数,4是除数,5是商) 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分的圆片总数都一样,只是每份数在变化,因而导致份数也在发生变化。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对除法算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认识了组成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还对它的意义也进行了认识。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它们! 五、教学反思 上完本节课后,感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在本节课一开始的时候,我给学生演示8个圆片应怎样分时,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我的分的过程只是让参与的同学明白,而大多数同学则没有看到或没看明白。其次,在上课过程中我自己讲授的时间过多,没有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机会。导致学生听的很乏味,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本节的知识点是讲了很多,但学生的收益却很少。下节课,应注意从这些方面下功夫。

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除法教案 冀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案冀教版 1、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情况写出除法算式。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教学设备:桃子图片或其它学具。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种动物最爱吃桃子吗?生回答(猴子)。今天,齐天大圣孙悟空交给了他的孩儿一个任务,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二、探究与体验 1、出示:6个桃子,每盘放2个,可以放几盘?原来是让小猴分桃子呀!你们赶紧也分一分,看谁最聪明。师:每盘放2个,是什么意思?生回答:就是每盘要放同样的的桃子。师:每盘放同样多,这种分法叫什么?回答:平均分。师:那你们就用学具代桃子分一分吧!学生动手分桃子。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把6个桃子,每盘放2个,可以放3盘。)师说明:每盘放2个,就是每盘放同样多,也是平均分,因此,我们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你能自己试着写出来吗?生试着写除法算式。汇报XXXXX:6/2=3师:谁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汇报

。有6个,每2个一份,分成了3份。师: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生试着说一说:6表示要分的总数,2表示每2个一份,3表示分成了3份。如果学生汇报 有困难,教师要加以引导。 2、刚才,我们解决了猴子分桃的问题,现在,我们学校又新进来20个足球,并且要求把它们放到筐里,每只筐里装5个,需要几只筐?问:每只筐里装5个,什么意思?就是每只筐里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学生再用学具分一分,分完后,自己写出除法算式。 并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算式的意思是什么。20/5=4表示把20,每5个一份,分成了4份。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师:像加、减、乘一样,除法算式中,每个数也有自己的名称,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的名称吧!要分的总数20,也就是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商。并写在相应位置的下面。学生互相说一下各部分的名称。指名说一说。 三、实践应用练一练 1、让学生自由读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然后读给小组同学听。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全班汇报 。 2、需要几个书包?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用铅笔在书上圈一圈,最后写出算式。全班订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