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

(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

(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

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

第三章智者运动与苏格拉底

一、智者运动

(一)智者和智者运动

1、智者:原义:有智慧的人。

2、智者运动:由智者的思想及影响所形成的反传统潮流,既有启蒙的意义,同时也对文明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二)智者运动的原因

1、为适应人们对社会时尚的追求。

2、为适应希腊尤其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需要。高超的论辩和演说能力是在民主政治的竞争中成功的条件。

(三)智者在社会政治批判上的两种学说

(四)智者中的有代表性的哲学观点

(五)智者运动的意义

二、苏格拉底

“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观念和理想统治西方文明达两千年之久,而且继续影响今天的思想。”

(一)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命题

1、命题提出与智者运动的关系。

2、命题的含义。

3、命题的意义。

(二)苏格拉底的“德性就是知识”的命题

1、命题的含义:认为人的德性是指过好生活或作善事的艺术,是一切技艺中最高尚的技艺,而这种技艺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和做到的,所以说德性就是知识。

2、命题的意义:具有知行合一、真善一体的教育意义。

(三)苏格拉底方法

1、认为获得知识要有正当的方法。

2、苏格拉底方法的前提是“知道自己无知”。第四章柏拉图哲学

柏拉图综合了以前哪些哲学家的主要思想:

(1)智者派:认为不可能有(关于现象的)知识。

(2)苏格拉底:认为真知永远是关于概念的知识。

(3)赫拉克利特:认为(现象)世界经常变化。

(4)爱利亚派:认为(理念)世界是不变的;认为存在是一。

(5)原子论者:认为存在是多。

(6)阿那克萨哥拉:认为精神统治宇宙,而精神同物质有区别。

柏拉图哲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基础和中心理论——“理念”论

(一)“理念”的含义:

它源于“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的含义,引申为理智的对象。它具有两种意思:1、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理智之中的存在;2、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普遍真相。

(二)“理念”的特征:

1、本原性;

2、超感性;

3、不变性和永恒性;

4、绝对性;

5、客观性;

6、真实性;

7、完善性和目的性;

8、单一性和多数性;

9、等级性。

二、柏拉图的知识论

1、可知领域:理智领域、知识领域。

2、可感领域:非知识领域、意见领域

三、柏拉图的灵魂学说

柏拉图的灵魂学说是他的理念论应用于分析人的结果,也是他的理念论的延伸,包含了认识论思想等。

第五章亚里士多德哲学

亚里士多德哲学主要内容:

一、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自然哲学

物理学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即自然哲学(所有学科都属于哲学)。

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从学科位置上讲,形而上学是“物理学之后”的学科。

从内涵上讲,它是“一门研究是者自身以及出于它的本性的属性的科学。”认为“是者”范围最广、地位最高。在他看来,形而上学研究的东西是超越任何其他学科的,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只是“是者”的某个部分或性质。从他所讲的“是者”的意义来看,形而上学就是要把握最抽象、最普遍的知识。

三、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

(一)“灵魂”的含义:认为“灵魂”是“潜在地具有生命的自然形体的形式”(二)区分灵魂的功能和类别:分成三大类,每一类的功能不一样,具有由低级到高级的排列关系,高级的灵魂包含着较低级的灵魂。

(三)论灵魂的感觉活动。

1、对感觉的划分和设想通觉。

2、把感觉灵魂比作“腊块”,感觉比作在腊块上印章。

3、强调感觉接受的是可感形式,而不是可感事物。

四、亚里士多德的实践科学

1、认为伦理学是研究个人的善的实践科学,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政治科学。

2、认为最高的善是幸福。

3、认为有意行为才有善恶之分,无意行为没有道德属性。

4、认为道德行为的实现依赖于“实践智慧”。

第六章晚期希腊哲学

一、伊壁鸠鲁派哲学

二、斯多亚派哲学

1、斯多亚派的历史阶段及代表;

2、斯多亚派的自然哲学;

3、斯多亚派的伦理学;

4、斯多亚派的政治学

三、怀疑派(Skepticism)

(一)皮罗的怀疑主义(二)恩披里柯的怀疑主义的五个论据:

四、新柏拉图主义

第七章基督教哲学的诞生

一、基督教的历史(早期):

恩格斯说:“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

(一)犹太人和犹太教。(二)耶稣阶段。(三)圣保罗(保罗)阶段。(四)基督教的诞生。(五)罗马帝国阶段。

二、早期基督教哲学——教父哲学概况

(一)教父和教父哲学1、教父;2、教父哲学。

(二)基督教的主要教条:

1、三位一体说。

2、创世说。

3、原罪说。

4、救赎说。

5、天国报应说。(三)教父哲学对待哲学的两种态度:

1、信仰主义的态度;

2、理性辩护主义的态度

第八章早期经院哲学

一、什么是“经院哲学”:经院哲学由教父哲学发展而成。

原义:指在公教会(或天主教会)学校里传授的、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它的基本特征是:以“经院”(即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以“辩证法”(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论辩推理)为操作原则。

延伸含义:指那种脱离实际、排斥经验,搞形式主义和繁琐论证的哲学。如论证“神用泥土捏成的人的始祖亚当有无肚脐眼?”“吃人的野蛮人死后肉体复活的情况如何,这个复活的肉体是他们自己的肉体,还是他人的肉体?”

二、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是经院哲学内部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是关于一般(概念)或共相是否实在的问题,或者说究竟“一般”(共相)是实在的,还是“个别”(殊相)是实在的。

第九章经院哲学的亚里士多德主义

一、阿维洛伊主义和拉丁的阿维洛伊主义

(一)阿维洛伊主义

13世纪经院哲学在利用希腊哲学方面,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即以柏拉

图哲学为主变为以亚里士多德哲学为主。在促成这个变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是阿维洛伊主义。

(二)拉丁的阿维洛伊主义

阿维洛伊主义是西欧人重新认识亚里士多德主义的重要途径,拉丁的阿维洛伊主义就是阿维洛伊主义被译成拉丁文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思想,也叫“世俗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代表人是巴黎大学的西格尔(Siger of Barbant、1240—1284 拉丁的阿维洛伊主义使亚里士多德主义对经院哲学的影响具有了直接的现实性。其对经院哲学产生重要影响的观点主要是以上阿维洛伊主义所主张的观点。

二、托马斯主义

相对于安瑟尔谟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托马斯的证明属于后天的证明,即是从经验出发的证明。

1、从事物的运动或变化方面论证。

2、从动力因的性质来讨论上帝的存在。

3、从可能和必然性来论证上帝的存在。

4、从事物中发现的真实性的等级论证上帝的存在。

5、从世界的秩序(或目的因)来论证上帝的存在。

第十章英国的经院哲学家

一、罗吉尔·培根

培根提出要改革哲学的学科内容,以适应现实的需要。他提出的新学科由五部分组成,即数学、语言学、透视学、实验科学和伦理学。这体现了他提倡的科学理性精神。

二、约翰·邓·司各脱

司各脱在唯名论和实在论的论争中,提出“个性”来说明事物的特殊本质的实在性,具有独创性,也说明了他的“精细”风格。

他认为实在论在承认形式是一类实体的共同本质的情况下,不能把质料作为实体个别化的原则。质料只是实体的量的规定性,它是在本性上后于实体的,作为实体的属性是不能决定实体自身的。

三、威廉·奥康

认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毫无疑问地要有普遍性,是共相及其组成的普遍命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存在与共相对应的实体,因为这里的共相并不指称任何东西,而是指代殊相,实际存在只是个别事物,只不过它们不直接成为科学的研究对象而已。

第十一章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想

一、文艺复兴运动简介

十四世纪以后,随着古代典籍陆续从阿拉伯重新传入欧洲,在反对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斗争中,先进思想家们对非基督教的古代世俗文化发生了兴趣,怀着极大的热情搜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发掘古代文化遗产,研究古代语言、历史、文艺、科学和哲学,仿照古典作品进行创作。古典文化的研究,蔚然成风。这就是说谓“文艺复兴”。实质上是借古希腊文化,作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欧洲一次新的文化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开始。

新的宗教哲学思想是宗教改革的核心:

1、马丁·路德的宗教哲学——“因信称义”说

马丁·路德通过引用原始基督教的教条“因信称义”来阐发自己的宗教思想,它意思指人的灵魂得救不在于教会,也不在于“事功”,只在于个人的内心信仰。

只有信仰才是获救的必要条件,“事功”只是信仰的结果。

2、加尔文的宗教哲学——“先定”说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也属于“因信得救”的主张,但是他用上帝“先定”说深化了这一主张,强调了“因信得救”的宿命论性质。

“先定”说指宇宙中的一切都源于上帝永不更改的安排和命令(“先定”),因此个人得救是上帝预先的拣选,早已注定,个人的功德和教会的存在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是表明实现了上帝所赋予的先定使命。

第十二章近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精神

一、近代自然科学与哲学的理性主义特征的关系

欧洲近代哲学从它产生的时候开始,就与欧洲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连,可以说,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状况是决定近代哲学发展的根本因素。但是,哲学受经济、政治的决定作用不一定是直线的或直接的,往往会在它们之间加入一些中间的因素,这些因素会成为哲学的直接影响因素,哲学也会通过它们对社会的经济政治产生作用。

这样,分析这些中介因素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对于了解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原因、特征是必不可少的。

二、近代经验论的开创人弗兰西斯·培根

培根的人格受到质疑的主要两件事:(1)主动指控与他有恩的埃塞克斯伯爵谋反。(2)作为大法官收受贿赂。

三、机械主义的经验论者霍布斯

霍布斯认为哲学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由研究自然物体的“自然哲学”和研究人以及人造物体(国家)的“公民哲学”两个部分组成。在自然哲学中,他充分利用几何学、力学、物理学的材料,论述了关于自然物体的观点,系统地阐明了机械论的自然观。因此他的哲学的机械论特征主要体现在他的自然哲学里。第十三章笛卡儿的唯理论

一、笛卡儿的生平活动

黑格尔说,笛卡儿是近代哲学的创立者;罗素说,笛卡儿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始祖。他们的说法应该说是对笛卡儿哲学的两个突出特征——唯理论和二元论的揭示。

二、笛卡儿的方法论

1、认为科学的统一性不在研究对象,而在于方法,哲学首先要研究科学方法。

2、认为数学方法是普遍适用的一般方法,它被运用到其他学科时称为“普遍数学”。

3、认为数学方法的两个一般特征“度量”和“顺序”在作为一般科学方法的“普遍数学”

三、笛卡儿的第一哲学——形而上学

在笛卡儿看来,“形而上学”是指专门研究超感性的对象,如上帝、灵魂、意志等等的学问。在“形而上学”中,他运用他提出的科学方法从普遍怀疑出发,建立起哲学的第一原理,然后确立上帝的存在和推导出关于心灵和物质的确定知识,建立了一个二元论的世界观。

四、笛卡尔哲学在十七世纪的影响

笛卡儿哲学产生后,在十七世纪的欧洲立刻产生了广泛的、多方面的影响。笛卡儿获得了许多信徒,追随者从不同方面发挥了笛卡儿哲学。

具有代表性的后继者有荷兰的斯宾诺莎和法国的马勒伯朗士(1638—1715)。

第十四章唯理论的发展

一、斯宾诺莎哲学

斯宾诺莎继承和发扬了西方哲学从苏格拉底开始提倡的关于“知识就是美德”的强调道德的理性本质的传统,把人生幸福定位于精神幸福和通过对形而上学的对象的思辨而获得的心灵的快乐。

斯宾诺莎的真理论:

1、认为知识根据观念的清晰程度分为四种:

2、认为直观知识才是对一切事物本质属性的直接认识,称之为“真观念”。“真观念”是一切真理的源泉,是正确思想的出发点,是方法论的前提。

3、认为真观念是纯思想的结果,它的标准在于自身,即观念自身的清楚明白性。他把这叫做真观念的“内在标志”。

4、认为虽然真理的标准来自自身,但是“真观念必定符合它的对象”,即真观念与外部对象之间是一致的。他把这叫做真观念的“外在标志”。

二、莱布尼茨哲学

莱布尼茨认为单子固有的质是它的活动,因此单子是能动的,是无形的精神实体。他还进一步把单子的精神活动说成知觉灵魂,单子的能动性在于表象活动。第十五章英国经验论

一、洛克的哲学

(一)莱布尼茨对洛克的批判的反批判

针对洛克的《人类理智论》,莱布尼茨曾写下《人类理智新论》,在书中对洛克对天赋观念的批判,进行了反批判,对“天赋观念”论进行辩护。

(二)洛克的双重经验说

如果说洛克否定天赋观念只是对唯理论的一次摧毁性的打击,但是要解决知识的来源问题还得从正面来提出建设性的主张。为此洛克阐述了关于知识的来源的双重经验说。

(三)洛克的知识论

1、认为观念只是知识的材料,还不是知识本身,知识存在于观念之间的关系之中,而观念之间的关系是观念是否相符合的比较。

2、认为知识可以进行分类:

3、认为直觉知识和证明知识是词语的知识,感觉知识是实在知识,两者使用的方法不同。

4、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建立在观念的基础上,知识不能超出我们所具有的观念范围。超出范围的一切判断都是理论上的假设。

二、贝克莱的哲学

贝克莱的哲学是从洛克的经验论出发的,也就是说洛克的经验论是贝克莱哲学的逻辑起点,但他的理论归宿却是不同于洛克的。他抽调了洛克哲学中作为经验的依托和来源的客观存在的物的成分,变经验论为完全主观唯心主义的经验论。这集中体现在他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哲学命题上。

三、休谟的哲学

观念:观念是对印象的“忠实摹写”,是“我们的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的推理中的微弱的影象”。

休谟的伦理学:

休谟的伦理观是情感主义的,并带有一定的功利主义倾向。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

心灵的力量 读肖川教育的力量有感肖川的教育的力量还未翻开,封面上的那段话就便吸引了我,虽然赵校长以前多次提起过,但反复读者这段话,仔细体味,我感到的是一份自豪,因为我,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职责是神圣的,然而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因为,作为教师,我们担负着为祖国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将来负责,对教师这个称号负责,对我们的国家负责! 那么如何负责?一段时间的阅读后,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教师需要成长 我深信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水平的教育。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学习不仅使教师丰厚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的重要途径,更为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使教师的内心变得开放,解活、细腻和成熟,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感染力。那么如何通过学习来有效的进行校本培训从而促进教师的成长呢? 一是大量阅读,仔细咀嚼。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所要求的。苏霍姆林斯基在任帕夫雷士中学校长时就规定教师必须读一些教育名著。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他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味,培养教师读书人的气质。 二是深入探索,自觉反思,著名学者提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有改变才会有成长,人总是要试图去改变一些做法,一些想法,而不是自我封闭,固步自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经常去思考一些关于我们专业的事情,让我们变得更有专业思想。三是及时总结,着力提升,要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及时捕捉自己所听到的、看到的,读到得有价值的现象和表达。古人讲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万丈高楼平地起,积累是十分重要的。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及时总结自己成长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我们就获得了成长。没有经过理性加工的经验就可能是混沌的。模糊地。所以经验的概念化是智慧发展的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从感性到理性,这个认识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结了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修正和不断深化的过程。第四,团队合作,真诚交流。一个学校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的精诚合作,互相真诚的分享与交流,对于彼此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和巨大的价值。团队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我们成长,因为在其中,我们形成了一个精神的凝聚力,一个心灵的场域。有言道:湿柴在烈火中也会燃烧! 真诚的交流所导致的思想的碰撞和交锋,会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会使一些主题和思想在我们心中深深地扎根。 二、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为什么教师要有思想呢?首先,有思想会使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积极地捕捉各种有意义的信息,会使我们的人际交往变得更加有品位,使我们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使我们从琐碎、无聊的单调,平庸的生活境遇中摆脱出来,有一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其实在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中都存在着马太效应,你的思想愈丰富,就愈加变得丰富。因为你思想丰富,你就能思想贫乏的人看不到的东西,你信息加工的能力就越强,你就具有更强超越所给定的信息而发出新信息的能力。你能够从更多元角度,更宏大和更精髓的视角看待问题。这样,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我们会潜移默化的给予学生精神的滋养。其次,做有思想的教师,能够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 学习与思考是我们变得有思想的不二法门。孔子说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也是教师的重

读《未来简史》有感: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读《未来简史》有感:未来一定是美好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读《未来简史》有感 原创:老班长 竟然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把赫拉利《未来简史》读完。不是因为这本书晦涩难懂、部头巨大,而是因为自己内心浮躁、私欲膨胀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作为一个文科生,科学素养实在欠缺。然而,读这本书竟然深深被吸引,被作者犀利的思想、渊博的知识、海量的信息、辩证的思维所折服。 顾名思义,《未来简史》是一本关于未来的书。依据近三百年来人类社会地覆天翻一日千里的变化,对未来的人类和人类社会做了诸多合理的令人信服的推测和想象,尽管这些推测和想象仅仅是一种可

能性。但是,这本书并不是关于未来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或其他什么制度的安排,而是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由此推演出可能的未来社会。而且,赫拉利一再强调,这种结果只是一种可能性,进而启发我们思考怎样达到这种可能性或避免这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是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文版扉页上的亲笔书写:当我们面对这个混乱的世界的终极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中国读者贡献智慧。 活在当下,我们是幸福的。当大约6万年前人类走出非洲迈向世界各地的时候,我们的祖先经历了多少磨难呀!6万年,对于地球42亿的年龄,实在算不上什么。然而,就是在这6万年里,人类征服了地球,成为地球的最高统治者,万物惟我独尊!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信息革命,再到今天的万物互联,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财富,有物质,满足我们的物欲;有精神,满足我们的神性;有制度,无论是专制的还是民主的,都使得我们人类强大有力量。这一切都奠定了我们人类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是一张著名的照片,1990年,旅行者1号探测器即将飞出太阳系的时候,在距离地球60亿公里的地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命令它回头再看一眼,拍摄了60张照片,其中一张上,正好包括了地球——图中那个亮点。天体物理学家、著名科学作家卡尔·萨根就上面

西方哲学简史

怀化学院 《西方哲学简史》 学科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理想国》社会问题制度设计 及与当今我国政策对比 姓名:李林 班级: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3班 学号: 1008403003

2012年12月 摘要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直是古今中外众多学者研究的巨著,他基于对当时希腊雅典社会政治的观察,看到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痼疾,以及自己在政治上的失利,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见解,想要通过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追求最高的善,实现完美的生活。他所要建立的国家在现在看来虽然不是他所认为的那种高度的理想,可是却为我们今天提供了借鉴和思考,因为人类社会是有其相通之处的。 关键词 柏拉图《理想国》制度设计思考 Abstract Platon's " ideal country " has been studied by many scholars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countries work, he was Greek Athens based on social and political observations, see in the social reality of weakness, as well as his political defeat, and has gradually formed its own political opinion, want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deal state, the pursuit of the highest good, to achieve perfect life. He wanted to establish a national seems at present although not

小学生的读书笔记范文10篇

小学生的读书笔记范文10篇 这个寒假,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使我走进了充满爱的世界。我最喜欢看《勇敢的罗伯特》、《耐利和卡隆》这两篇。 《勇敢的罗伯特》讲述了一个叫罗伯特的二年级的学生不顾自己的安危在马车行驶过来即将轧着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时,在千钧一发之际罗伯特把他推到一边,自己却来不及躲闪,被迎面而来的马车碾在了脚上…… 《耐利和卡隆》讲述了善良的卡隆帮助驼背的耐利摆脱同学的嘲笑成为了一个再也不受人欺负,勇敢的耐利的故事。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在任何环境下遭遇任何的挫折都要勇敢的去面对,只要有恒心有耐力,任何磨难都能客服。 《爱的教育》这本书,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娓娓地叙述了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展示了人性的善良与纯洁,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的精神。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老师、父母和关心我们的人,善于培育善良本性,让我们健康的成长,做一个充满爱心的好孩子!让我的生活里永远充满了关爱和快乐! 星期天我读了《白雪公主》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新王后想杀掉比她美丽的白雪公主,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白雪公主逃到了森林里和善良的小矮人一齐快乐的生活着。恶毒的王后明白后千方百计的毒死了白雪公主。最后被王子救活了白雪公主。

其实,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丽的地方。只有心灵美才是真的美。我们要做个善良的人。 这天我们学习课文《雨点》,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小雨点很可爱,它就像从白云妈妈的船上落了下来,好像去各处旅游,小雨点先到小溪里旅游,它在小溪里散布;然后去江河里旅游,在江河里奔跑;又到海洋里去旅游,这回可大了,居然在海洋里跳跃,我想小雨点这次旅游必须玩的很开心。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雨点可爱吗今天,爸爸从图书馆借来一本《木偶奇遇记》,我津津有味的看起来。 《木偶奇遇记》主要讲了老人杰佩托将一块充满灵性的木头刻成木偶——匹诺曹,视他为自己的儿子,幷希望他学会耍剑、翻跟头,还想带他去周游世界。这个愿望实现起来并不容易。贪玩的匹诺曹不肯上学,认识了两个坏朋友,多亏天蓝色头发的仙女救了他,他才没被吊死。但是他还是被狐狸和猫骗走了。他向法官申诉,反而被送进监狱;出狱后偷葡萄又被农夫抓起来当看家狗。他虽然有所悔悟,但还是被坏同学引到“玩儿国‘和他们一起变成了毛驴,被仙女救起,最后和父亲在鲨鱼腹中重逢,成功逃生,从此变成一个好孩子。 我觉得匹诺曹一开始是不听话,但他最后还是知错能改,还是好孩子,我们应该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好好学习知识,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保尔总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时代,他和父兄们一齐打仗,同国外白匪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那医治战争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一、名词解释 (1)智者学派P32--33 1、“智者”来自“智慧”这一词,意思是有“智慧的人”; 2、“智者”才专门指那些以传授智慧为职业、并在公众事业种有成就的人。学生交纳学费、教师则保证学生获得事业成功所需的能力; 3、智者传授的智慧主要是修辞学和辩论学; 4、智者着重培养学生演说和辩论的技艺,而不传授知识学理; 5、智者职业带有商业特点,智者虽然是“有智慧的人”,但智慧只是他们专用来达到使用目的之手段。 (2)、四因说P72 1、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四方面的问题,与之相对应的理由就是运动的四种原因。 2、事物运动变化有四种原因。 3、事物为什么在运动中继续存在?因为他们由不变的质料构成,这一理由即质料因;事务为什么以某一特定的方式运动?因为他们各有特定的形式,即形式因;事事物为什么会开始和停止运动?因为他们受到推动或作用,推动或作用者即动力因;事务为什么要运动?因为他们都朝各自的目的,对动者或作用者即动力因。 4、“亚里士多德强调,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通常是一致的,因此,形式因、目的因和动力因都属于形式,把“四因”最终归结为质料与形式的区分。

(3)、经院哲学p138 1、“经院哲学”,愿意为“学院中人的思想”,又译作“士林哲学”。 2、其特殊含义是,在公教会(或天主教)学校里传授的、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 3、经院哲学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它以“经院”为生存环境,二是它以“辩证法”(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论辩推理)为操作原则。 (4)、奥康的剃刀 1、奥康提出的。 2、只有自明知识或证据知识才能算作知识,那么,一切既无逻辑自明性又缺乏经验证据的命题和概念都必须从知识中剔出去。 3、这句话后来被人转述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施”,即经济思维原则。 (5)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一场14-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继而发展到西欧各国的思想文化运动。由于这一时期,思想家们主要搜集、整理古希腊文献的杰出贡献,通常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而它的实质是“人文主义运动”。 (6)人文主义 1、“人文主义”这个词最初的意思是指人文学科。 2、包括语法、修辞、诗学、历史与道德哲学。 3、它的培养目标是个人的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4、其本质是论证人的崇高价值。即尊严、价值、自由。 (7)四假相说P204-205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

用宽容的心去关爱每一名学生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寒假里,我仔细品读了教育专家宋洪昌先生的著作《教育的力量》这本书,感受颇深。这本书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选取生动的案例解读教育工作的理念和艺术。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可能因循固定的模式,只能遵循教育规律,寻求灵活而巧妙的教育方法。 在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每个时期,都离不开教育者的关注与呵护。其完善人格的构筑,良好习惯的养成,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健康心理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块璞玉要变成一件精致的艺术品,需要创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精雕细琢,一个孩子要成才,成为对家庭、社会有益的人,自然也离不开教育者的精心培育。走进学生的心灵,真诚地与其进行心灵对话,与其一同感受,一同思考,一同快乐,一同享受着由心灵的舒展带来的满足与欣喜,只有这样,教育才会成功,教育者也才能够从这种对育人艺术的探求中体味到工作的快乐与人生的成熟。 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强和自立。这句话对于老师而言仿佛一盏明灯,一个人至少要有九年的时间要与老师共同度过,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需要牛奶、面包和课本,他们更需要理解、关爱和鼓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样爱的作用也是相互的,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

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而这一切,都是提高教学水平必不可少的条件。 对于学生一些天真无邪、无伤大雅的举动我总是宽容对待,欣喜地关注他们的成长,保护他们珍贵的童心。因为我觉得,每一个学生他们不是机器人,他们需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或许因为个性,他们更能够成长为栋梁之才。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不仅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能表现出教师的宽大胸怀,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 宽容源自对学生的爱,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以一颗慈爱之心,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去体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泄气的心情,去感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并同情他,支持他,鼓励他,引导他和帮助他。这样教师就不会因一时的冲动或失误,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教育家韩凤珍说: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这是切断后进生源的重要手段。 《教育的力量》一书让我更加深刻的领悟到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水平,让我有着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有了再次的升华,教会我关注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只要老师怀着一颗爱心,扶起孩子自信之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有爱的阳光和雨露,总有一天,每一株稚嫩的幼苗都会成为参天大树。

《未来简史》读后感2000字

《未来简史》读后感2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未来简史》读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未来简史》读后感2000字: 有人这样评价《未来简史》:“一本好书的标志就是不但能够改变读者看世界的方式,而且能够将历史的另一面呈现给读者。在《未来简史》这本书里,尤瓦尔·赫拉利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人类终将走向何方。” 的确,《未来简史》是一部好书,一本初看云里雾里,再看如梦初醒的书。经过粗浅的阅读,我暂且归纳出这样两件事:死亡、永生。我们知道,死亡有很多种原因,它不是人所能控制的。 《未来简史》这样说饥荒几千年来这一只是人类最大的敌人。在古埃及或中世纪印度,如果碰到严重干旱,一下子就有5%或10%的人死去的情况并不少见。随便翻开一本历史书,几乎都会读到饥荒的惨状。人们平时大致都有过饿肚子的情况:早饭吃少了,运动过头了……我想没人会说那是一件美好的事。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几天几天的没有东西吃,结果是不言而喻了。而现在可以说,人们已经在抑制饥荒。书中谈到,虽然每天仍有几亿人陷于饥饿,但在大多数国家,已经很少有人真正被饿死。还有一句话很是发人深省:“2010年,饥饿和营养不良合计夺走了月100万人的生命,但肥胖却让300万人丧命。”

14世纪,最有名的流行病——黑死病,借着老鼠和跳蚤,使约7500万到2亿人死亡。当时的人们毫无对策,各国政府只有安排大型群众祈祷和游行,却全然不知如何阻止疫情蔓延,更别说治愈疾病。1520年,一支前往墨西哥的小型西班牙舰队中的一个奴隶身上带着一个致命的“货物”:天花病毒。天花不断传染,无数的人死去。然而现在我们都已知道,天花早已不复存在。经过人们的不懈、艰苦的努力,天花被打败了,这是一场完胜! 战争和暴力一直是人类所痛恨的。书中说到,在远古农业社会,人类暴力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15%;而在20世纪,这一比例降至5%;到了21世纪初,更是只占全球死亡人数约1%。2012年有62万人死于人类暴力,死于糖尿病的却有150万。如今,核武器早已被各国所发明拥有,可谁都不敢轻举妄动,这似乎是用来展示,而从不实际发射的武器。 可以说,死亡是恐怖的,但如今的人们已经在逐步减少被动的死亡。那么就必定会面临到一个问题:人可以永生吗?我个人认为,永生是不现实的,至少在目前是这样。 首先,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之中的大多数都会感到生命短暂,都会想着该如何去享受这一生。我们会努力拼搏,即使结果并不怎么理想;我们会追求冒险刺激,在惊险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但假如我们可以永生,你能保证你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吗:反正能永生,何必去冒那个险,读后感自己找死呢?何必去拼搏追梦呢,晚点再干也没事。如此一来,人就会活得非常窝囊,处处想着要护自己周全,这个不能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 (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 (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 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 第三章智者运动与苏格拉底 一、智者运动 (一)智者和智者运动 1、智者:原义:有智慧的人。 2、智者运动:由智者的思想及影响所形成的反传统潮流,既有启蒙的意义,同时也对文明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二)智者运动的原因 1、为适应人们对社会时尚的追求。 2、为适应希腊尤其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需要。高超的论辩和演说能力是在民主政治的竞争中成功的条件。 (三)智者在社会政治批判上的两种学说 (四)智者中的有代表性的哲学观点 (五)智者运动的意义 二、苏格拉底 “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观念和理想统治西方文明达两千年之久,而且继续影响今天的思想。”

小学生读后感大全

篇一:宝葫芦读后感 前些天,我终于读完了《宝葫芦》这本书。提起这本书,不禁让我感概万千。 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因为调皮而被父母责打。有一天,他做梦梦见了他得到了一个葫芦变成了国王,过着荣华宝贵的日子,丰衣足食,可谓是高忱无忧。每天上朝听取大臣的意见,受大臣的吹捧。可不知不觉耳朵有些疼痛,睁开眼睛,原来,妈妈怒气冲冲地站在他跟前,大骂道:“懒虫,整天只知道睡,快去做功课。”可他整天梦想有宝葫芦,非但没实现反而学习更糟了。看完后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不禁讥讽那个小男孩。可联想到自己,星期六、星期日那次不是爸爸妈妈催了再起来,恨不得有一只停止时间的钟,让我多睡几分钟,可明知没有那回事却痴心妄想。星期五我总喜欢把作业拖,拖到星期六,可我还是不愿过早地完成,其实我可以在星期六早上完成,但却常要拖到下午,恨不得到星期日再写。我总是抱怨:科学家们为什么不发明一种可以替人写字的机器呢?这样不就可以减轻我们的负担吗?生活中是没有宝葫芦的,所有有所成就的人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取得的。幻想创新提好的,它可以提高你的思维,同时,科学空发明的东西都是从幻想起步的。但如果过分地幻想,甚至依赖这种幻想,那么只会一事无成。 从这个故事我懂得了,我做什么事都要踏踏实实,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能成功,成是功之始,有了自己的付出就有成绩。 篇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读后感 不知不觉中,我喜欢上了杨红樱阿姨的作品。在她笔下的孩子们,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在她书中的学生们,似乎与我们一样。当我读她的作品时,总会觉得书上有一个个人物在演绎着自己的人生。

最近,我又读了一本杨红樱阿姨写的书——《漂亮老师和坏小子》。 这本书内容很幽默,让我读了一遍还想读。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中老师有一个迷人的名字——米兰。她教学方法特别。在孩子中树立了威信,但又不是用“蛮力”而得来的。她与学生有着很好的关系,就连几个调皮捣蛋的“坏小子”也乐于与她在一起……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米兰老师好特别呀!” 这本书是我一口气读完的,因为里面的米兰老师正是我所期盼的那一种老师。 我有过许多老师,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老师成为第二个“米兰”。每一个老师都有喜欢好学生,而差生却爱理不理。差生因为缺少关爱,脾气好一点的变得内向;脾气暴燥的变得敢顶撞老师。他们一天天堕落下去,最后再也不会有回头的机会。 书中的“坏小子”并不坏,只是淘气。他们比平常的孩子更富有“孩子气”。书中“米兰”一类的老师喜欢他们;面“秦老师”一类的老师讨厌他们。而在我们班中,“假坏小子”没有,“真坏小子”倒不少。他们虽然顽皮,但完全没有孩子气。对待老师是以大不敬的态度,什么叛逆的话都说得出口。老师对他们无可奈何,只好放弃不愿读书的他们。为了这些学生,老师操碎了心,而他们却没有一点悔改之心: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只顾玩,一件件对不起老师的事都做得出…… 希望这些后进生明白老师的苦心,肯认真读书;也希望每一个老师能成第二个,第三个……“米兰”。 杨红樱阿姨的书我仍爱看。不仅是因为她写得生动有趣,还是因为她有一颗“破解童心”的心。 篇三:三毛流浪记读后感 说起三毛,大家都并不陌生,看了《三毛流浪记》这个故事,我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

用心灵赢得心灵 ——读《教育的力量》有感 黄岛区东风小学苗美丽 近段时间以来,我利用寒假时间,认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这本书是李镇西、魏书生、高金英等教育名家及部分优秀教师围绕“后进生转化”这一教育中的难点问题,用生动的教育案例,精彩的教育故事,展现了科学的教育方法,使我受益匪浅,领悟到教育理论要与教育实践完美结合,要用爱与智慧给予后进生向上的力量。 在本书的第二编“用心灵赢得心灵”中,我读到了多篇真实的事例,感受到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就像李镇西老师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在陈霖老师的《教育始于走近》中,他对于易阳,不会拿衡量其他孩子的标准去衡量他,而是尽可能让他在规则范围内享受自由,一旦发现他的闪光点,就会立即鼓励,并相信他会做的更好。但易阳不久又会“原形毕露”。在这种情况下,陈老师先是了解他的家庭信息,然后决定去走近这个孩子的内心,去听一听里面都有些什么声音。爱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孩提时代得到爱的人,往往更容易健康成长,易阳缺乏的是情感上的关爱和内心的安定,因此陈老师尽己所能和易阳的妈妈联系,让她多关注孩子,陪伴孩子,同时作为老师也和他多沟通交流,走近他,帮助他肯定自身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这个事例让我明白,顺应孩子的天性,给孩子希望,用“归零心”去看待孩子,每一个暂时“沉睡”的孩子都会觉醒。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曾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现在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学生们特别渴望和珍惜得到老师的爱,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我们要走近学生的内心,用我们的赋予给他们的爱能够收获更多的爱,在他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能够懂的爱,去爱护和关心他人。去展现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并且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好的萌芽”。这是后进生信心的来源好进步的动力。 教学的起点在什么地方?应该在学生的心灵!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力量》印象最深的还有那句“阅读教学的起点时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说在他以前上课,往往都是先抛出一两个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然后组织研讨,在研讨中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

《未来简史》读后感1000字

《未来简史》读后感1000字 《未来简史》读后感 第一天打卡《1-26》:饥饿、瘟疫与战争虽不在话下,但人“生”不易仍需且活且珍惜!最近频频头条的被研究生控制和要挟年轻学生自杀的事件,着实让人可惜。老师不给毕业,不给论文答辩过关,不给找好工作为由要挟你,让他滚,大不了就不毕业,也不要被个别禽兽教师欺辱。 第二天打卡:(P18-43 )人们逐步摆脱了饥荒、传染病、战争,追逐着永生和幸福,然而永生我们有生之年还无法达到,幸福又是难上加难,在追逐的过程中人类努力把自己升级为神,或走生物工程,或半机械人工程,或非有机生物工程,不断改变自己的特质,直到人类不再是人类。在这之间人或做出什么选择?发展会踩刹车吗? 第三天打卡(44-61):在变老与不与时代脱节之间,我选择不与时代脱节,在长生与不与时代脱节之间,我仍选择不与时代脱节,不论如何变化,保持与时代同行。 第四天打卡:P65-81,对于猪也罢,野狼、狮子、水牛、企鹅等动物也好,人类实在不是特别公正或仁慈的神。他改写了全球生态系统的游戏规则,不在遵守任何事情,相关各方都要不断协商的这套规则,任性独断不断满足自己的

需求。人类真不是公正或仁慈的神。 第五天打卡(81—99):人为什么能主宰其他生物?是灵魂?还是心灵?还是智商?什么是人类特质?什么是人变神? 第六天打卡(99-119):什么是人类的特质?心灵?意识?主观体验?却都找不到任何支持的证据。那动物与人的区别是什么?人类和其他动物在本质上差别也不大,正如它们,我们也没有灵魂;正如我们,它们也有意识,有些充满感觉和情感的复杂世界。 第七天打卡:没有任何其他动物能对抗我们,并不是因为它们没有灵魂或者没有心灵,而是因为它们没有必要的想象力。 第八天打卡(138-157):相比活在客观体验和主管体验双重现实的动物,人类多了虚构故事的能力。虚构的力量推动着历史长河,文字出现后,故事不再受限于人类大脑的能力,催生出强大的虚构实体,利大于弊的让人类更加容易合作。 第九天打卡(159-177):现代历史上,科学与宗教像极了正在磨合的夫妻,几百年间未能真正了解彼此,却在逐渐达成协议。 第10天打卡(179-197):人类与“现代的契约”,

西方哲学知识点

一、古希腊时期(公元前7-2世纪) 1、苏格拉底(Sokrates,前469-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 (1)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2)苏格拉底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3)主张:知识即美德;认识人自己 (4)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又叫“问答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5)信仰:理性主义 2、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学园派创始人,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1)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2)认为认识就是回忆,坚持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3)代表作品:《对话录》、《理想国》 (4)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5)唯心教学: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就此而言,柏拉图的教学认识是一种先验论。 (6)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7)理性训练是柏拉图教学思想的主要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柏拉图始终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的。 (8)名言: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逍遥学派创始人) (1)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2)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3)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幼儿期以身体发展(体育)为主;少年期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德、智、美为主要内容;高年级要学习文法、修辞、诗歌、文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以及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学科。但不管怎样,重心都应放在发展学生的智力上。 (4)“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5)《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 (6)亚里士多德的教学目的是发展灵魂高级部分的理性。 (7)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亚里士多德重视练习与实践的作用。 (8)是形式逻辑学的奠基人。 二、古罗马时期(公元前2-5世纪) 1、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哲学家,在哲学上,是折衷主义的代表) (1)支持古罗马的宪制,因此也被认为是三权分立学说的古代先驱 (2)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的代表作是《论国家》和《论法律》。认为国家是人民的事务,

小学生读书笔记精选10篇(可供参考)

小学生读书笔记精选10篇 (篇一)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叫《月亮船》的书。 《月亮船》的主人公阿宝和小熊棕棕驾驶着月亮船去了七个小星球的故事,每一个小星球都不一样,有像石榴的,有像大饼的,有像甜麦圈的…… 让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吃吃国王的宴会》。那天,月亮船带着阿宝和小熊棕棕来到了吃吃王国,他们看见桌上摆满了美味的事物,便忍不住吃了起来,突然,一位圆头鼓肚、头戴金冠、身穿王服的庞然大物挡在了他们面前,这就是吃吃王国的国王。小气的国王非常生气,不但不听棕棕的道歉还想把他们捉进“活食储藏室”。后来,阿宝绞尽脑汁终于想办法拿到钥匙逃出了吃吃王国,同时他还解救了许多被困在吃吃王国的动物,最后他们一起努力把国王赶出了王宫。在这个故事中,阿宝和小熊棕棕是善良勇敢的,国王是自私恶毒的,人有善恶之分,我们要纠正那些怀有不好思想的人,让他们改邪归正。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到了那些拐卖小孩的人贩子,他们把可怜的小孩子抓起来,使他们被迫与父

母分开,不仅使他们和他们的家庭饱受痛苦,甚至还摧残这些孩子的身体,这真的是太残忍了! 希望坏人越来越少,好人越来越多。但愿每个孩子都能平安健康地长大! (篇二) 暑假期间我读了韩国作家郑珍的作品《小学生活没烦恼——发言很重要》 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叫朴秀灿的小男孩,他在家里是一位非常活泼、能说会道的孩子,而且特别懂礼貌、孝顺老人,家里帮着爷爷揉肩膀,外面也会主动帮着奶奶拎水果拎菜篮。他即将从幼儿园大班毕业升入小学一年级。可是到了学校,每位同学都要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做自我介绍。为此他每天都在家里照着镜子练习自我介绍。终于开学了,老师让大家轮流到讲台前说自己的梦想,其中他同一幼儿园的同学明宇是出了名的吹牛大王,积极举手非常爱展现自己的语言天赋,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伶牙俐齿、巧舌如簧大声的说着自己的梦想,可是轮到朴秀灿了,说他自己梦想的时候,他的嘴巴就像黏了胶水一似的,怎么也张不开!后来他家里人帮他起了一个外号叫着“卧室老虎”意思说,他在家即聪明又会说话,可是一到外面他就变的十分胆小懦弱不自信。平时朴秀灿特别羡

教育类读书笔记精选5篇

教育类读书笔记精选5篇 教育读书笔记一 寒假期间,我读了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礼。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所打动,深深地被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大师的教育实践所吸引。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这一点,对于我们音乐教师尤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以张空白的试卷。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未来的答案.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事实上,当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身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得到熏陶。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教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为一个教师,要想得到更多孩子们的爱戴,就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心,这应该是对所有孩子而言的。对一个腼腆的孩子、对一个木讷的孩子、对一个经常是表现平平的孩子,教师往往一句不经意的称赞的话语,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小动作,就会温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给他们信心,同时也亮丽了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感谢学校安排的这次读书活动,感谢书本给我知识与力量,让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为一名普通的音教工作者,我要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传承和践行他的教育思想,学习他为孩子健康成长,为教育事业发展而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爱我所教的所有的孩子,并让这种爱在我所教的学生身上得到延续。我想,这就是爱的价值;这就使爱的奉献! 教育读书笔记二 书籍------人类的朋友,人类进步的阶梯。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笛卡尔的唯理论)【圣才出品】

第13章笛卡尔的唯理论 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年),哲学家,著名的数学家和科学家,他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尔建立了近代哲学的第一个体系,他被称为“近代哲学之父”。 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指导心智的规则》(1628年)、《方法谈》(1637年)、《第一哲学沉思集》(1641年)、《哲学原理》(1644年)。 一、方法论的反思 笛卡尔从方法论的角度,摧毁旧的经院哲学体系的基础,同时证明新兴的自然科学的合法合理性。他的《方法谈》为理性时代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 1.普遍数学 (1)笛卡尔坚持统一的科学观,所有科学门类都统一于哲学。 (2)科学的统一性不在研究对象,而在于方法,哲学首先要研究科学方法。他认为数学方法是普遍适用的一般方法。 (3)普遍数学把数学最一般的特征运用到其他学科。数学的一般特征有二:“度量”和“顺序”。 ①数学的“度量”只是量与量之间的比较。在数学以外的领域,我们可以把度量转化为不可量化的对象之间同与异的比较。 ②科学研究的顺序有两种:一是从简单到复杂的综合,一是从复杂到简单的分析。在数学中,研究对象是同质的,这两种方法是可逆的。但形而上学的方法首先是分析,寻找确定

的第一原则,然后再运用综合,从第一原则推导出确定的结论。 2.方法论规则 按照先分析后综合的顺序,笛卡尔建立起四条方法论的规则: (1)决不接受我没有确定为真的东西。说明分析的必要性,指出分析的目的是找到无可怀疑的、确定的“阿基米德点”。 (2)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部分,直到可以适当地、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说明分析是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分析的结果要尽可能地细致,细致到可以加以满意地解决的程度为止。 (3)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指综合的过程,从分析的结果出发,由简单的、确定的真理一步一步推导到复杂的道理。 (4)把一切情况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指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不能半途而废,分析要彻底,综合也要全面,才能达到完全的真理。 这四条规则都没有经验感觉的地位,分析和综合都是理性的方法。 二、第一哲学的沉思 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包括六个沉思,前三个沉思用分析方法,建立第一原则“我思”(cogito)和第一原因“上帝”,后三个沉思用综合方法,从简单推导复杂,得到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1.普遍怀疑

读书笔记大全300字(共4篇)

读书笔记大全300字(共4篇)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300字 从古至今,无数人都渴望成功,但在追逐成功的道路上,又有多少人因畏惧失败,半途而废。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本书中,耄耋老者与磨难作斗争的那股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一位穷困的老人长年孤独地在海上打鱼,但总是一无所获。终于有一次,他钓到了一条大鱼,不料在返回的路上却遇到成群的鲨鱼。可他并不向鲨鱼屈服,使出浑身解数与鲨鱼搏斗。最后,老人筋疲力尽、伤痕累累,鲨鱼吃光了所有的鱼肉。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鱼骨架。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慨万千。虽然最后老人只有“一幅光秃秃的鱼骨架”,但他也会无怨无悔,因为他奋斗了、付出了,奋斗的过程同样很精彩。这正如老人所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激励并感动着我们每个人。 《小王子》读书笔记300字 看完《小王子》,那个可爱、充满童真的小王子形象在我的脑海里久久难以抹去。 小王子,其实就是一个单纯,内心总是怀着美好的小孩子。独自生活在一个小星球上,所有的一切对他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他热爱那朵有虚荣心的玫瑰;他喜欢幻想;他有一颗纯洁的童心······ 后来,小王子离开他的星球他的花儿,走过那么多的星球,认识了那么多朋友,他见识了贪婪、自私、虚荣……但始终保持着一颗孩子的心灵,他稚嫩、倔强、无邪、善良的笑容留在了每一个角落。 小王子,用他的经历告诉了我们,心灵可以洞察一切,爱与美。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300字

《麦田里的守望者》讲的是发生在美国五十年代的故事。当时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着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抽烟酗酒,不求上进,但是,他还不至于沦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为在他心底,一直还存有美丽而遥远的理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反观我们自己,我们是一群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困惑和烦恼少不了,但是我们应该集中精神看准我们的前方,我们的路,我们应该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假如霍尔顿没有他纯洁的理想,那他就会堕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让他活下来。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灯,它带着人走向未来,走向光明。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纵然生活让我们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过是暂时的,都会过去。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 《简爱》读书笔记300字 简爱是一个极为平凡的女孩,从小失去父母,被寄养在里德舅妈家,但是无论她怎么做也讨不了舅妈的欢心,于是她决定要上学。到了学校听她的好朋友海伦说这里是一个相当于孤独院的学校时,她万分欢喜,因为这里的孩子都是孤儿,她们的想法是一致的。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她在那里又做了两年老师,当她离开了学校,开始找工作,不久她就拥有了一个不错的工作,在那里,她救了罗切斯特先生,并和罗切斯特先生生了一个可爱的小孩。 从《简爱》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的勇气,爱与尊严。同时,我也感到一种惭愧。 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他们做错了,我却不敢反驳,可是简爱却立即纠正了大人说的话,我却说都不敢说,其实我心中的小人在大喊:不!你们错了。简爱的勇气我非常佩服。 简爱,这样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女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使是最平凡的女孩子,也要活出自己的勇气、爱与尊严。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

教师——用心等花开 作为一名踏入教育行业没多久的新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对后进生的教育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无法忽视和避免的的问题。《教育的力量》这本书是以后进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后进生转化”这一教育难题通过大量优秀教师的实践案例分析以及每一次实践后见解独到的理性思考和实践心得,为所有拜读此书的教师提供了一份可参考借鉴的教学指导,也向每一位教师展示了“教育的力量”。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断的在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与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后进生”相处的方式。虽然我的教学时间不久,但是我发现书中很多提到的教师的错误示范也恰恰是我正在犯的。首先一点,书中提到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是教师本人先“转化”自己的心态和眼光,即用儿童的眼光看待儿童。作为教师,我总是以一种大人的固定思维在教育学生。我现在任教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一旦有学生不好好做作业,我就会苦口婆心的去和学生说学习是为了将来,为了以后的生活等等。其实仔细想想他们只有9岁,有些甚至连什么叫将来都不明白,更别说能理解我的“未来说”了。小孩子的想法很单纯,无外乎学习不好玩还要做作业,太枯燥了吧,还不如玩呢。就像有学生在课堂捣乱,其他的学生会觉得很好笑很好玩,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孩子,孩子的眼光的相同的,但如果以大人的思维去理解,就会觉得我一遍遍的教你,你还不肯听话,真令人生气。诚然,教育最根本是前提就是“爱”,如果以成人的眼光,可能教师真的无法爱,所以何不让我们也回到孩子的时代,学着用学生的儿童眼光去看待问题,去和他们沟通。在我现在的班里,有一位小男生,他的自控能力很差,不论上课下课他都在玩,也总是给班级制造一些小麻烦。刚开始,我总是和他说你要管好自己,不要做小动作,下课好好玩。我想可能每个教师都说过类似的话吧,但是事实上收效甚微。后来有一次午间课开始我急着去开会,正好看到他就请他帮忙管班级纪律。结束后他和我说别的同学都不听他的。此时其它的同学七嘴八舌的说:“老师他自己都在玩。老师他跑出教室。”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和他说:“你知道为什么同学们都不听你的吗?”他很不好意思的说:“我知道,因为我自己也没有做好。”我说“是啊,你看你帮老师管了纪律是一件值得表扬的事,但是因为你自己也没有做到老师的要求,老师想表扬你都没办法。那你能不能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